工作计划

中国奥运会冠军个人事迹材料6篇

时间:2023-11-18 14:0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奥运会冠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

中国奥运会冠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篇1

  他5岁开始学习乒乓球,15岁进入国家队,16岁获得世青赛男单冠军;他执着坚定,成熟内敛,从国家队里的一个小兵成长为今日的“中国队长”;他严于律己,不忘初心,成为一年内三度折桂的历史第一人!他就是中国乒乓球队队长——马龙!冠军是我,生而不凡。燕京啤酒,冠军故事系列专栏,与你分享冠军的荣耀。

  马龙出道很早,却一直不是最耀眼的。

  06年世乒赛,马龙就已经成为了中国队的团体成员。06、08年世乒赛,他是最小的小弟,看着马琳、王励勤、王皓和陈杞在场上冲锋陷阵,而自己却在慢慢等待机会。一直等到10年的世乒赛,马龙才首次在淘汰赛中上场,可惜因为经验欠缺,在决赛中他在先下两局的情况下被老将波尔连赢三局逆转。

  前几年,马龙始终在马琳和王励勤的阴影下打不出耀眼成绩;王励勤马琳相继退役后,他又始终无法突破王皓这一关;王皓之后,张继科又成了拦在他身前的一座大山……对于马龙来说,大多数时间,他更像是球台旁的守望者,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可是,冬天都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嘛?14年世乒赛,马龙被评为当届MVP,八场比赛八个3-0;15年,包揽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单打冠军。如今,剑指里约!

 

 

中国奥运会冠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篇2

  从训练池里游上来,女孩子习惯性地捋去脸上的水珠儿,再向后捋捋湿漉漉的头发。然后,便久久地站立在那里,无比专注地凝视着陪伴了她多年的那汪池水。

  终于,温暖而清澈的泪水奔涌而出。

  她何尝舍得这里啊?从2岁第一次孤身跳下水,到9岁由体操改练跳水,她是那样喜爱这项运动。即使当她因摔伤而休克被抢救回来的时候,她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还能跳水吗?曾经赌上生命的舞台,现在却要以另外一种方式默默坚守,她的心又怎会不疼痛?何况,跳水曾带给她那么多的荣誉与欢呼。

  但是,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这是谁唱的?生活的状态并不只是奋勇向前,停顿、退让同样也是一种追求。

  在熟悉的训练馆做最后一次跳水,算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她离开了。

  离开后的她,应聘到一家咖啡馆做起了服务员,另外还兼职了一份帮人抄抄算算和打字的工作。对于她的选择,没有人能够理解,甚至,很多人向她投来鄙夷、怀疑的目光。是不是出现了什么不好的状况?或者感觉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要不就是和教练、队友出现了难以弥合的争执?否则,那么耀眼的光环不争抢着去拥抱,偏偏去做那些低薪而又辛苦的工作?但是,当她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时候,她自己知道,另一种成长正在慢慢开始。

  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她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像当年练习跳水一样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啃食着那些天书。经过几年的努力与沉淀,2006年,女孩子顺利地大学毕业了。同时,通过参加歌唱比赛,她成功地与唱片公司签约,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推出了第一首单曲《伤雪》。

  从冠军到大学生再到歌手,小小的身影经历了几次转身,炫目而华丽!这个女孩子就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女子10米跳台比赛双人冠军之一的桑雪。从1998年到2001年,桑雪在跳台上与队友合作,完成了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金牌大满贯。

  对于自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退役,如今说起来,桑雪依旧没有丝毫的后悔。因为,在她无数次跳台跳水的过程中,她早就领悟到了这样的道理:双脚要先向下用力,才会产生跃起的弹力,向下的力度越大,鱼跃跳台腾空的瞬间就越锋芒盖眼。而人生亦是如此,理性地、暂时地退步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前进,因为,那是一种叫做蓄势待发的更为强大的力量!

中国奥运会冠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篇3

  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赛场属于一个人。这个人获得两金一银一铜,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突破。泳池为他沸腾,对手为他鼓掌,国人为他骄傲。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北京中国奥运会冠军及个人事迹精选篇6

  2008年8月8日20:00整,29个焰火脚印一路行来,将奥林匹克引进了东方古都——北京。自此,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帷幕,说起奥运会,我们就会想起那一个个奥运冠军。可是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光辉鲜明的外表,有谁会想到他们曾经付出的艰辛和血汗呢?《奥运冠军的故事》这本书就是向我们讲述冠军们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他们让我明白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层含义。我敬佩的乒乓球冠军——王楠姐姐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王楠姐姐从小喜爱打乒乓,每天放学后就自己练习乒乓球。她十五岁就因为精湛的球技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勤学精神被输送进国家乒乓球队了。而我们呢?一个个娇生惯养,有时作业稍微多了一些就怨天尤人,写字写得多了手酸得厉害我还让妈妈给我按摩,我还说:“妈妈,我太累了!你帮我削铅笔吧!”和王楠姐姐比起来,我羞愧得无地自容。王楠姐姐从小离开爸爸妈妈,不仅每天要进行艰苦地训练还要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多么不容易啊!有一次,王楠姐姐在训练中擦伤了手指,鲜血顺着球拍流到了地上,教练让她休息一下,她却摇头,咬紧牙关一直到训练结束。看到这里,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古人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的谁能战胜自己谁就是真正的成功者。

  王楠姐姐不仅是个顽强的运动员,更是一个好女儿。她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会安慰妈妈了。妈妈来看她,见到她又瘦了一圈,心痛地说:“咱不练了,咱回家……”可王楠却说:“不,再累我也要练。妈妈你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就是这样的拼搏精神,让她成为了世界冠军。

  看了这一个一个世界冠军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晚上,我凝视远方,心里想:“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总是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了,而且不愿再去试一下;有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这些成绩放在奥运金牌前实在太渺小太不值得骄傲了。我一定要把这些冠军作为我学习的榜样,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和他们比一比,那么还有什么翻越不过去的大山呢?”

中国奥运会冠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篇4

 

中国奥运会冠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篇5

  在与郭晶晶、何姿先后搭档站到最高颁奖台后,奥运“四朝元老”吴敏霞在里约拿下了个人第5枚奥运金牌。过去的三届奥运会,吴敏霞三次获得该项目冠军,一次获得单人3米板冠军。她也追平体操名将邹凯,成为中国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选手。

  8月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出战。

  本届奥运会比赛中,吴敏霞和施廷懋配合完美,从第一轮比赛开始,她们就确立了领先的优势。5个动作她们完成地都堪称完美,最终以超出亚军30多分的明显优势顺利夺冠。

  此前谈到里约奥运会时,吴敏霞说道:“我觉得我站上那块跳板,我就觉得自己很伟大了。真的,我从来从来没有想过我能跳那么多届奥运会,更没有想过我真的还有这个勇气去挑战自己。不想给自己太多包袱,面对2016年真的希望自己去享受这个过程。”

  赛后,吴敏霞在接受采访时“毫不谦逊”地自称“伟大”。

  “我应该挺伟大的,”吴敏霞笑着说道,“从来没想象过坚持这么久,确实挺不容易的。”吴敏霞坦言,是梦想让她坚持跳水到现在,她很享受与队友同心协力去拼搏的过程。“我们有共同的信念,我们很棒。”

  自称“伟大”的吴敏霞真的是伟大的,这份伟大来源于对跳水的投入、热爱,也在于面对伤痛的坚韧顽强。

  30岁,对于很多跳水运动员来说,早已过了年龄。13岁进入国家队,17年来,吴敏霞的生活轨迹几乎可以用一个手数完:每天做简单枯燥的入水动作之外,便是“三点一线”的生活——跳水池、食堂、宿舍。这种宛如苦行僧般的日子,单调得甚至有些枯燥,但吴敏霞很坦然:“这是工作,不投入怎么能做得好呢?”

  里约奥运会前,中国跳水队举行了一次演讲,吴敏霞作为队中老大姐第一个发言。她的话很朴实:“像我这个年龄的中国跳水运动员,之前还没有站上过奥运舞台,所以,我还是想挑战一下自我。”跟年轻队员交流时,她讲了一段心路历程:“其实2008年以后,我已经觉得自己不行了,因为那时伤病特别多,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才能达到一定水平。遇到特别疲劳时,我也想到过放弃,但是想想,这么多年都顶过来了,如果退役的话,就是浪费自己这么多年拼下来的成果。”

  2012年,在国际泳联年度最佳运动员评选中,吴敏霞凭借在伦敦奥运会上包揽女子单、双人3米板冠军,连续第二年获得“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荣誉。吴敏霞说:“跳水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最重要的是喜欢,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在遇到困难遇到伤病时,才会去坚持,这就是对跳水的热爱。”

  6岁开始,吴敏霞与跳水结缘。当时每周训练两次,风雨无阻。那一年,她进入市第二跳水学校,四年后入选上海市队,13岁入选国家队。此后,吴敏霞就很少回家,全身心交付跳水运动。

  吴敏霞血色素刚过10克,而成年女运动员的血色素量一旦小于10.5克,就有可能发展成运动性贫血。再加上她先天性胯、髋关节突出,一旦训练过量胯部就收不回来,这样的情况还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但吴敏霞克服了这一切,坚强,坚持,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吴敏霞回忆:“1998年,我刚进国家队,全国最优秀的选手都集中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如果选手没有潜力,就只能打道回府。”既然来了,就没有想过要回去。这个上海姑娘,用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留了下来。早年养成的吃苦耐劳,培养了她的毅力,也让她看淡了受苦和伤痛,荣誉和失败。

  因为热爱,才会沉得住气、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

  跳水队员每天在水上、陆上的训练课中至少要翻300多次跟头。曾经有人给吴敏霞算过,17年,几十万次的跳跃、入水,才造就中国跳水队的“四朝元老”。

  里约奥运会吴敏霞只出战女子双人三米板。已然身经百战的吴敏霞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2004年和2008年,吴敏霞的搭档是郭晶晶,2012年伦敦奥运会,拍档换成何姿。如今,她的身边是“90后”施廷懋。

  在跳水队科研保障总负责人张忠秋眼中,这对搭档分明就是“两代人”:施廷懋今年24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初生牛犊不怕虎,体能状态好、几乎没有太大的伤病。而吴敏霞,30岁,第四届参加奥运会,17年的跳水生涯,在她肩、腰、膝盖等各处留下无数的劳损伤。

  双人比赛讲究的是力量、难度、动作同步,对“两代人”是个考验。施廷懋起跳力量大,动作飘逸,对吴敏霞却是新的挑战。伦敦到里约只不过4年,身体机能的退步却显而易见。每一次训练后,吴敏霞都要花费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每天晚上她都需要用两个多小时进行治疗,以投入到第二天的正常训练。

  张忠秋说,除非有伤病没法动,吴敏霞每周6天的训练,从不偷懒。追不上搭档步伐时,她甚至加练,就如17年来的每一次训练。

  不久前的南宁全国冠军赛,吴敏霞在微博上晒出令人触目惊心的腿伤。“现在每天都是和伤病作斗争。如果有一天没有伤病,我自己都会觉得很奇怪。有时候觉得,伤病就像朋友一样。”说到备战里约奥运会最大的“敌人”,30岁的吴敏霞直言不讳,笑称是——伤病。

  备战里约奥运会时,吴敏霞坦言:“希望这段时间减少伤病,身体好一些,顶过来,最终站上里约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最终,吴敏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站上了里约奥运最高领奖台,同时也将自己运动生涯的绝唱留在了为她奉献了3枚奥运金牌的双人跳板项目上。

  运动生涯结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启。对于退役后的生活,吴敏霞有自己的打算。

中国奥运会冠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篇6

  马琳1980年2月18日出生在沈阳沈河区,父亲马辉在玻璃仪器厂上班,母亲夏静茹在纺织厂食堂工作。马琳6岁那年,沈河区业余体校杨沈立教练来到学校挑乒乓球苗子。在一帮小孩子中,虎头虎脑的马琳最结实,一双眼睛最亮最打眼,杨教练一眼就相中了他。

  训练一段时间后,马琳进步很快,为了提高儿子的球技,夏静茹夫妇每月花50元钱,从沈阳市体校找了一个陪练。那时,马辉一家住在平房里,他每月的工资不到40元,夏静茹的工资也才36.5元,光给儿子找陪练就花去了50元,一家的生活开支怎么办?马辉每天下班后就去火车站扛货,用自己的苦和累支撑起这个家,把儿子的前途艰难托起!

  那个初冬的晚上,小马琳训练完后来到了火车站,灯火通明的货场里冷风嗖嗖,父亲穿着背心和一帮工人汗流浃背地把一包包沉重的货物从火车上卸下来。父亲头上包着毛巾,肩上的货物压得他步履蹒跚、气喘吁吁……小马琳一动不动地站在黑暗里看着父亲,泪水流满了他的小脸。

  父子俩踏着尚未消融的积雪往回走,小马琳始终把父亲的手拽得紧紧的:爸爸,我以后要当世界冠军,那样你就不用扛货物了???这一年,马琳才9岁。

  贫寒的家境让小马琳有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出众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使马琳渐渐在一帮孩子中脱颖而出。一次,体校举行队内比赛,夏静茹夫妇前去观看,马琳第三局在19∶15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连追4分打成平局,马琳急得哭了起来,边打边哭,最终败下阵来。比赛结束后,马辉狠狠地把儿子批评了一顿;“孩子,你要知道,作为一个运动员,你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男子汉不能轻易掉眼泪!”父亲的话像烙印一样深刻在马琳心里。

  1990年,10岁的马琳进入省体校,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1994年,在河北正定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14岁的马琳勇夺男子单打冠军,当时的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一纸调令,将马琳招入了国家队。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事迹材料 奥运会冠军 奥运会中国冠军事迹100字 中国奥运冠军的事迹 奥运冠军事迹材料范文 2021奥运冠军运动员的事迹 奥运冠军生平事迹 中国奥运冠军的感人故事 中国奥运会运动员事迹 中国奥运冠军的事例 奥运冠军的人物事迹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