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6篇

时间:2022-12-12 11: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6篇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6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6篇

篇一: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不断增强乡村建设的综合示范带动能力,根据市委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 2021 年开始建设 10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治理制度、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转变乡村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村庄规划建设为先导,以乡村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和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为推手,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努力让广大乡村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县政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综合协调的作用,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示范村建设全过程,做到建设前群众赞成,建设中群众参与,建成后群众满意。各有关 部门按职责加强业务指导,集成各类建设项目资源,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和投入示范村建设。

  (二)科学规划,引领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在不失农村韵味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示范村,通过“连点成面、连片成带”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的发展。

  (三)自然和谐,突出特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立足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让村组建设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着力把乡村打造成突显当地乡土气息和民风民俗,产业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新型示范村建设典型。

  (四)群众主体,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通过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 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打造支撑乡村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等,营造“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

  (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把示范村建设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乡村美丽建设的先行区、试验场,借鉴和引入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集民意、汇民智,大胆探索创新,努力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机制推进新活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和典范。

  三、基本条件 (一)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具有一定区位优势。重点选择位于交通干道和铁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村组。按照串点连线、合线成面的思路,优先选择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村组。

  (二)环境状况: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庄形态基础,有拓展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潜力。重点选择特色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的生态文明试点(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移民新村、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等。

  (三)文化底蕴:村组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民风民俗较鲜明。

   (四)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有较好发展,有一定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优先选择有实力企业入驻,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建成后可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村组。

  (五)干群基础: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有较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强。干群关系和谐,群众积极性高。

  四、目标任务 建成 10 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综合性、示范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以下简称“示范村”)。经县人民政府同意, 五、建设内容 (一)规划编制。以“改善人居环境、留得住乡愁”为理念,立足于村庄综合改造,注重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功能区,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相关法规,开展示范村规划编制;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合理布局、注重实效”为原则,明确示范村的建设定位、并且选定 1 项以上特色优势明显的富民产业,实现多规合一,制定乡村发展规划。突出传承优秀文化及融合乡村旅游,重点对建筑特色、村庄布局、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排水和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绿化亮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配 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分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财政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二)产业兴旺。以促进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整合规划,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科技支撑建设水平;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运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文旅局、财政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三)生态宜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青山绿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突出传承乡村农耕文明、彰显黄土风情,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结合村组现有和新建建筑、乡村环境要素引导进行乡土化改造,延续历史文脉,凝聚故土情结,提升“乡土、乡情、乡愁”,打造有韵味、有特点的村落民居。民居建筑典型特征得到彰显,黄土风貌、特色民居、古树名树得到合理保护。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示范村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民宿、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持续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的、宜居乡村活动成果基础上,突出抓好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垃圾收集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和农业废弃物治理、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八清一改”,改变影响村组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优美宜居环境。(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分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林业局、宣传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四)乡风文明。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着力保护当地的特色民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挖掘乡村人文、生态特色内涵,在空间格局和景观塑造上力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培育农事体验节庆和特色节庆品牌。健全新型农民培训教育机制,教、科、文、卫、体、计生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备,建设图书室、文化广场、小舞台、运动场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有民俗文化底蕴的村组,做到民族文化有效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开展以民俗民居传承、保护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村史陈列室或类似设施建设。村庄文化氛围得到提升,村庄有文体团队、活动阵地和特色文体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使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崇尚科学、健康娱乐、邻里互助、家庭和谐的风气得到弘扬。(牵头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五)治理有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振兴,建立村组建设和管理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乡村建设多元投入 机制,抓好“一组两会”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依法开展村务管理,健全乡村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民学法用法示范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基层治理机制,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牵头单位:组织部;配合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六)生活富裕。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载体(平台),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做好村级就业、社会保障经办、教育助学、卫生健康、群众文化体育、法律等六项服务,努力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使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探索建立村庄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体制机制。建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共同投入、建设及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牵头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文旅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 导,落实责任。2021 年我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成立##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建新任组长,县委常委、副书记王晓春、副县长曹红星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规划等,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推进(具体分工方案详见附件)。各乡镇要实行乡镇长(主任)负责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的细化方案,靠前指挥,积极需相关部门沟通,落实至少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驻村协调组织群众。

  (二)加强配合,共同推进。示范村建设实行“例会”制度,县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召开工作例会,听取示范村建设进度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示范村建设的重要事项,部署下一阶段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负责全县示范村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示范村产业发展。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工作职责,指导制定方案开展建设,优先安排本部门涉农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投入到示范村建设。

  (三)多方筹措,确保投入。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投入到示范村建设。“争取国家和省市拨付一点、本级财政配套安排一点、群众自筹解决一点、企业参与投入一点、社会帮扶捐助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解决。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示范村建设,县级财政优先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以建设示范村为平台,推进各类涉农建设项目资金整合。

   要建立完善示范村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按相关规定严格管理使用,厉行节约,不得超标准、超规格使用。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示范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要建立起“一组两会”村民议事机制,讨论并决定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要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站、论坛、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营造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

  (五)加强督导,确保成效。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示范村建设进度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跟进。项目由各乡镇政(丹州街道办事处)府组织实施,乡镇政府(丹州街道办办事处)要加强建设进度管理,确保建设任务按期高质高效完成,保障资金投入产生效益,及时上报各项材料。

  2021 年## 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分工表 序号 工作分工 主要内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责任单位 1 规划编制 编制村组规划 县农业农村局 县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文广体旅局、财政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生态环境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2 产业 产业富 县农业 县发改局、财政局、文广体旅局、林业 兴旺 民 农村局 局、经信局、水利局、扶贫办、财政局 3 生态宜居 村庄建设 县住建局 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文广体旅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水利局、财政局 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局 住建局、林业局、水利局、卫生健康局、自然资源局 垃圾治理 住建局 县农业农村局 污水治理 生态环境局 水利局、农业农村局 农业面源污染 县农业农村局 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 4 乡风文明 文明提升、 文化设施 宣传部 县委宣传部、民政局、卫生健康局、文旅局、教科体局...

篇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安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创新举措、整合资源、聚合项目,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一体推进“五大振兴”,扎实开展示范村创建,努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立标杆、树样板,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 2020 年,×镇××村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党委、政府坚持示范引领,突出抓点带面,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5 个方面振兴,高位推动、靠实责任、狠抓落实,×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落实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确保示范村创建有力推进。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立足村情实际,紧盯短板弱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研究制定了《×镇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3)》,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城关镇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措施、细化了责任分工,并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入 3 个村逐一“过筛子”“亮底子”,摸清了现状、找准了短板、提出了措施,形成一村一工作方案,一村一工作示意图,为示范村创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是落实推进机制。

  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抓推进机制,3 个村党组织积极主动联系包抓领导和市县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包抓领导的推动力、组织力、号召力和帮扶单位的资 源、资金、职能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阵地打造等方面的问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三是强化督查指导。

  镇人大、镇纪委立足 3 个村目前现状,紧盯短板弱项,及时跟进督查3 个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以督查倒逼创建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细、措施见效;同时,镇属各职能部门经常性下沉指导、现场谋划,确保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既定措施和目标有序推进。

  (二)做足产业振兴的基础文章,建立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结合“一村一品”和村情实际,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一“金子招牌”,3 个村坚持“三链”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村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露地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建成×万立方米蓄水池×座,配套大田滴灌×余亩,流转土地×亩,种植娃娃菜、青笋等蔬菜×亩,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余元;建成赵家庄南山滩养殖小区×个,发展规模养殖户×户,羊饲养量达×万只、牛×头,小区养殖户年销售净收入达×万元;集中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标准农家乐×家,配套建成地方民俗特色主题包厢×个,民俗展馆 1 个,引入旅游企业×家,建成农业采摘园1 处×亩、联栋大棚×座,种植火龙果、草莓、人参果等苗木,人均年务工收入达×余元,有效激发了全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依托“××”胡萝卜“三品一标”品牌效应,成立了以胡萝卜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家,稳步推进全村胡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引进新技术×项、新品种×个,建立试验示范点、标准化生产基地共×处,种植面积达×亩以上,并引进胡萝卜绳带编制地膜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种植马铃薯、西芹、娃娃菜、甘蓝等高 原夏菜×亩、大麦小麦×亩,探索试种板蓝根等药材 20 亩,初步形成了种植业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村依托×自然人文探奇旅游线发展沿线乡村旅游经济,引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一社闲置农宅打造特色主题农家院落 14 院,建成亲子游乐区、休闲区、采摘区 3 个园区,完成旅游乡村道路铺装,修建栈桥 1 座、野外露营基地 1 处、背包客徒步基地1 处、非遗文化体验园1 处、西北师范大学写生基地1 处、采摘园蔬菜大棚 8 座,形成了以休闲、观光、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发挥本村优势种植胡萝卜面积达×亩;大力发展以舍饲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建成养殖暖棚×座,全村发展基础母羊×只以上家庭养殖户达×户,羊存栏量达×余只;针对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到期问题,村上积极探索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大接杏亩,户均增收×万余元。同时,围绕×××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个村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家,建成高标准农家乐×家,其中 2020 年培育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1 家,新认定县级家庭农场 1 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有力,增收作用明显。

  (三)发挥人才振兴的关键作用,激活人才“存量”扩大“增量”。立足“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激活“存量”,扩大“增量”,充分激发农村现有人才活力,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下乡通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方面,加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在培育科技致富人才、农业致富带头人、能人巧匠等本土人才上下功夫,×个示范村挖掘乡村旅游、农技推广、乡村治理、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人才×人,先后多次与×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组织本土人才和村民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先后培训瓦工×人次,培训焊工×人次,培训家政、编织、餐饮等×余人次,受益人群达×余人,有效提高了村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扩大了乡村带动致 富队伍。

  另一方面,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大力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到村任职,加强村级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共引导 12 名返乡创业人才,培训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34 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增强了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底气。

  (四)凝聚文化振兴的思想共识,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产业发展、村美民富的重要动力。

  一是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 。组织动员村干部、党员、道德模范、农村致富带头人及心系乡土、热心公益的新乡贤、身边好人等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先后招募志愿者 134 人,开展学习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文化生活等文明实践活动 30 余场次,×村创新开展理论宣传“三讲”模式,得到上级领导和村民群众一致好评。

  二。

  是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建设,3 个示范村全部 按照“八个一”标准建成集村内办公议事、教育培训、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 文化活动广场 (均达到1000 平方米以上) 、乡村舞台 (均符合 10×5×0.8m 标准) 、文化活动室 (均达到 90 平方米) 、宣传长廊 (均达到 10 米以上) ,配备文化器材 32 套,成立民间自办文化社团3 个,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百草园”APP (均覆盖常住人口的60%以上) ,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载体,有效促进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多渠道传输、多形式推送。

  三是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明确彩礼限高标准和婚丧嫁娶操办、随礼标准,红白理事会介入村民红白事办理 ×余次;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坚决整治封建迷信、不孝敬老人、赌博等 突出问题,×村设立“孝善基金”和“道德银行”,先后发放“孝善诚信基金”×批×人次×元,授信 10-20 万大额贷款户×户,以好人好事、善行义举领取积分兑换礼品×人(次),村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文明之举蔚然成风。

  四是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深度挖掘和宣传身边典型事、模范人,广泛宣传、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模范,先后推荐申报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户、市级爱岗敬业最美家庭 1户、县级道德模范 1 名、最美家庭光荣榜 4 人、村级“道德模范”3 名、“身边好人”3 名、五星级文明户×户、平安家庭×户、好媳妇、好婆婆×人,以家风文明推动乡风文明。××村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村被命名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

  (五)突显生态振兴的支撑优势,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稳步推进垃圾、风貌、厕所“三大革命”。一是全面推进“垃圾革 命”。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和巩固提升行动,创新建立“五包”机制 (县级领导包抓、帮扶单位包帮、领导干部包村、“包帮”社区包联、责任村社包干) ,3 个村累计发放告知书、倡议书1000 余份,下发整治通知书 200 余份,张贴宣传标语 30 余条;投工投劳 500 余人(次),动用机械 120 余(台)次,清理垃圾 2000 余吨,整治集中垃圾点 35 处,清理乱堆乱放×余处,清理河道沟渠45 处,清理残垣断壁 45 处,清理废弃棚圈 100 处,农村“视觉贫困”和“16 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大力实施 “户分类、村收集、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配备分类式垃圾箱 57 个,移动垃圾斗 30 个,三轮保洁车9 个,共管共享人员 14 名,并将垃圾清扫收运纳入“共管共享”“公路管护”和“交通劝导”工作范畴,建立了日常清理、巡查劝阻相结合的重点区域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3 个村均已完成清洁村庄示范村创建。 二是常态化开展农村“风貌革命”。结合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着眼消除“视觉贫困”,稳步推进“风貌革命”,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持续开展农房拆危拆违建新工作,3 个村累计拆旧拆废 307 院,完成房屋风貌改造 340 院,建成集中居住点 3 处 163 套房屋、公建民住居住点 2 处 25套,并配套完成上下水、电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3 个示范村“颜值”,完成墙体彩绘 3180 平方米,绘制扇形墙面 180 平方米,粉刷墙体 580 平方米,安装架设花池围栏4 公里,围栏 800 米;村内道路硬化累计达 32.7 公里,架设太阳能路灯 151 盏;全面推进村委会周边、集中居住点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对已建绿化点枯死树木进行补植恢复,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广泛动员群众在拆旧拆废后且不适合复垦的土地上种植经济林或生态林,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分别于 2015、2017、2018 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三是稳步推 进“厕所革命”。坚持以群众意愿和需求为基础,采取“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因地制宜实施三格式、双坑交替式和生态环保旱厕三种模式,3 个村累计改建户厕461 座,其中水厕 342 座,旱厕 119 座 , 实现建制村公厕全覆盖,切实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四是精心编制乡村规划。结合村情村貌,委托第三方分别编制了《×镇域乡村建设规划》《×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建设过程中突出规划引领,切实做到了无规划不建设,金川东、赵家庄、金川西村分别于 2015、2017、2018 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五是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置项目,×安装 30 立方米成品化粪池 6 座,架设污水管网4.5 公里;×村安装成品化粪池 26 座,架设污水管网 2.3 公里,并将××十社集中居住点污水接入城市管网,在××养殖小区实施××秸秆(粪污)肥料化利用处理中心建设项目;×村修建 200 立方米化粪池 1座,架设污水管网1.2公里。对于不具备并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的社,村上引导村民群众将家庭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洒地浇菜、沉淀循环利用等方式进行再利用,确保了农户生活污水排放规范。同时,制定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管理制度》《×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卫生保洁员岗位职责》,签订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设施设备运行管护协议》,确保了村庄垃圾、污水处理和卫生保洁等公用设施营运管护制度健全完善,管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六)强化组织振兴的保障力度,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开展××3 个村组织振兴样板党支部创建活动,以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一是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按照“1+3+N”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一室多用”原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打造文化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拓展打造党建活动室、协商议事厅、民调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功能室,严格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值班制度,积极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增强村级阵地人气。以信息化推动标准化,常态推广使用“甘肃党建”APP,各支部登录率和使用率均达到 100%,3 个示范村分别组织召开党员大会 3 次、党课 3 次、组织生活会 2 次、主题党日 8 次,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全面推进“四抓两整治” 。注重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聘专职化村书记1 名,三个示范村全部选派镇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配备党建指导员和党建专干各1 名,村级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增强;认真落实“名誉村主任”聘任机制,确定“名誉村主任”各 1 名;大力实施“头雁行动”,推选党性强、素质高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各1 名;严格落实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及时拨付每年不低于5 万元的工作经费,村干部报 酬较上年均增长 10%,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

篇三: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示范村(县级)”创建标准(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高标准设定建设内容及考核标准,创建高水平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使之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村级样板,特制定本标准。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店引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觃划先行,统筹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3.村务管理民主觃范,村民参不积极性高。

  4.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二、规划要求 1.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留乡村风貌,根据乡村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编制乡村觃划。

   2.合理布局。乡村建设觃划、经济发展觃划、土地利用觃划、生态保护觃划,协调衔接,科孥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功能布局合理、安全、宜居、美观、和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3.节约用地。科孥配置、依法使用土地,丌得占用基本农田。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现有建筑,对公共活劢场所进行合理觃划。

  三、创建标准 (一)产业兴旺 1.主导产业要突出。以建制村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推进觃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形成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或产品,带劢有劳劢能力的农户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主导产业产值要占村总产值的70%,从业人员要占到有劳劢能力人口的60%。

  2.村级股仹合作经济组织。要有改造或新成立的以村集体资产(资源)折股量化、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及农民家庭财产入股、财政与项扶持资金股权合作等股仹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觃范运行管理,保障农户利益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有1个以上带劢农户增收、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与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带劢主体要采取“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不农户建立股仹合作的紧密联结,或建立订单、贩销合同等半紧密联结, 带劢农户增收。带劢主体以紧密、半紧密联结方式带劢有劳劢能力的农户应达到70%以上。

  4.农村新兴业态发展。立足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庙假、文化创意、农村电商、农家乐民宿、运劢健康等新兴业态,创建期未休闲农业基地面积达到100亩以上,新兴业态经营主体(或启劢建设)新增3家以上或新增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

  5.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设立村级电商服务站,推劢网上农产品销售服务(庖铺办公、或仓储发货地至少一个在本村范围内)。

  6.土地流转比例。推劢农户承包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

  (二)生态宜居 1.觃划编制及执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觃划,完成村庄建设觃划编制或修编、全村域村庄环境提升与项设计和现代产业发展觃划编制幵讣真执行相关觃划和设计,制订分年庙明晰的创建工作计划。

  2.村庄建设品位。以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为标准开展农房改造建设,村容村貌格调统一协调,村庄建设大气、精致、高雅、有乡土风情、个性明显、规觉振撼,村庄建设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村庄建设品位得到全面提升。

  3.生活设施“四化”。道路硬化。根据村庄建设觃划、农村住宅布局、村民经济社会活劢需要以及乡村特点,因村、因路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内道路建设, 确保村主干道进出通畅,路面硬化率达到100%。路灯亮化。在乡村主要街道和户外活劢场所,合理配置节能路灯。村庄绿化。持续开展“三小”建设(小景点、小片林、小公园),引深植绿造景工作,坚持高起点觃划,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合理配置树种,全面做到乱退绿进,实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达到“森林村庄、花果农家”目标。线路优化。电线、电话线、有限电规线等各类线路沿道路同杆架设,排列整齐,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

  4.生产设施“两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孥等综合防治措施,统防统治植物病虫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觃模养殖厂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水产养殖庘水达标排放。乡村(家庭)工业治理。村域内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庘水、庘气、噪声、固体庘物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100%。

  5.生活环境“四大革命”。垃圾革命。建立“村民分类、村组收集、乡镇中转、县级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农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能按照村庄建设觃划、自然村落布局和村庄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垃圾箱(桶),收集、转运车辆,实现垃圾丌落地。要继续坚持“0644”标准,制定符合实际、具有特点的“四级四长”长效保洁机制,做到长效保洁全覆盖。污水革命。生活污水粪污分流、合觃排放。沿河乡村生活污水排放达到地表水一级A类水质标准;其他乡村生活污水排放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农户覆盖率≥70%,示范村要修建污水管网、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厕所革命。农村节 水型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彻底消灭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300户以上的示范村,在村委会、公共活劢中心等场所建1个无害化卫生公厕。要充分考虑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收集系统的接口问题。庭院革命。以创建“洁化、序化、美化、绿化”庭院为抓手,以“共建美丽庭院,共享品质生活”为主题推行“庭院革命”,鼓劥发展“庭院农业”“森林人家”等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自己庭院种植果蔬、盆景等植物,做到季季有花、月月见绿。

  6.村容整治达到“两有八无”。农家院落坐落整齐,农房风格质朴美观,有鲜明的乡村特色。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结构安全,有健全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村容村貌达到“八无”要求:无残垣断壁、无私搭乱建现象、无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现象、可规范围内无明显垃圾、无污水溢流、无违章占道和占用红线现象、无乱贴乱画乱刻现象、无煤粪柴料“四堆”乱放现象。

  7.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水压稳定,水量满足要求,水质达标。保障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

  8.乡村振兴示范户创建。乡村振兴县级示范引领村的农村振兴示范户要达到全村总户数的70%,创建宣传氛围浓厚、奖劥机制健全、创评程序觃范、及时挂牌到户。

  (三)乡风文明 1.文明村创建。要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劢,劤力达到各级文明村创建的标准。

   2.文化传承不发展。充分挖掘历叱人文资源,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历叱文化,使传统特色文化发扬光大。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为抓手,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行劢,即制定一个村觃民约、建立一个红白理事会、组建一个道德评议会、建设一个道德讲堂、设立一个善行义丼榜、打造一个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组建一支乡风文明宣传队、组建一支农村志愿服务队、评选一批“身边好人”“好婆媳”“好邻里”、评选一批“十星级”文明户。

  (四)治理有效 1.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基层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凝聚服务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成效明显。基层组织“五有”建设。(1)有组织。依法设立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完善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社团组织。(2)有制庙。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觃则、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等制庙,幵执行到位。(3)有能力。具备协调解决纠纷和应急的能力。(4)有记录。建立幵觃范各项工作的档案记录。(5)有平台。乡村设有村务公开栏、网络、广播、电规、手机信息等平台,方便村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劢态、农事、村务、旅游、商务、防控、民生等信息,参不幵监督美丽乡村建设。

  2.公共服务“十有”标准包括:(1)有孥校。保障入园、上孥方便,入孥率、巩固率达标。(2)有街心公园。兼具健身、休闲等功能,满足周边丌同 年龄段村民的需求。(3)有日间照料中心。鼓劥建设农村养老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4)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卫生能满足基本需求,孤老残障得到有效照料,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5)有大众食堂。以劣老、便民为宗旨,以方便、卫生、廉价为主要特征,为周边村民特别是孤寡、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提供就餐服务。(6)有大众澡堂。保障广大群众便利、安全、卫生、实惠的沐浴需求。(7)有电子商务网点。满足村民线上、线下生产生活需求。(8)有文体活劢场所。文体活劢场所设施完善,有经常性文体活劢。(9)有便民服务机构。村有便民实体庖,幵提供代办、计划生育、信访接待等标准化服务。(10)有红白理事会。倡导村民破旧俗、树新风,厚养薄葬,减轻村民负担,促进社会稳定。

  3.民主法治村、平安村创建。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平安村创建活劢,劤力达到各级民主法治村、平安村创建标准。

  4.诚信体系建设。重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引导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五)生活富裕 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本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占全村应参保人数的参保率≥98%。

  2.农村养老保险覆盖水平。本村户籍45周岁以上(丌含45周岁)居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之和参保率达到98%以上。

   3.脱贫攻坚。完成上级下达脱贫攻坚仸务,力争让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

  4.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增收目标明确、增收措施有力、有效实现增收目标的情况。建制村通过资源开发、产业服务、社区服务、物业经济、产业配套等途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常性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投资收益、生态补偿收入等 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丰富农村居民经营业态,促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附:xx 县乡村振兴县级示范引领村创建评分标准(表1)

篇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不断增强乡村建设的综合示范带动能力,根据市委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 2021 年开始建设 10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治理制度、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转变乡村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村庄规划建设为先导,以乡村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和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为推手,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努力让广大乡村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县政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综合协调的作用,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示范村建设全过程,做到建设前群众赞成,建设中群众参与,建成后群众满意。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加强业务指导,集成各类建设项目资源,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和投入示范村建设。

  (二)科学规划,引领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在不失农村韵味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示范村,通过“连点成面、连片成带”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的发展。

  (三)自然和谐,突出特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立足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让村组建设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着力把乡村打造成突显 当地乡土气息和民风民俗,产业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新型示范村建设典型。

  (四)群众主体,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通过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打造支撑乡村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等,营造“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

  (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把示范村建设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乡村美丽建设的先行区、试验场,借鉴和引入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集民意、汇民智,大胆探索创新,努力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机制推进新活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和典范。

  三、基本条件 (一)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具有一定区位优势。重点选择位于交通干道和铁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村组。按照串点连线、合线成面的思路,优先选择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村组。

  (二)环境状况: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庄形态基础,有拓展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潜力。重点选择特色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的生态文明试点(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移民新村、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等。

  (三)文化底蕴:村组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民风民俗较鲜明。

  (四)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有较好发展,有一定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优先选择有实力企业入驻,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建成后可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村组。

  (五)干群基础: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有较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强。干群关系和谐,群众积极性高。

  四、目标任务 建成 10 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综合性、示范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乡村 振兴示范村(以下简称“示范村”)。经县人民政府同意, 五、建设内容 (一)规划编制。以“改善人居环境、留得住乡愁”为理念,立足于村庄综合改造,注重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功能区,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相关法规,开展示范村规划编制;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合理布局、注重实效”为原则,明确示范村的建设定位、并且选定 1 项以上特色优势明显的富民产业,实现多规合一,制定乡村发展规划。突出传承优秀文化及融合乡村旅游,重点对建筑特色、村庄布局、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排水和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绿化亮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分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财政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二)产业兴旺。以促进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整合规划,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科技支撑建设水平;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运用“互联网+”、“旅游+”、“生态 +”等模式,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文旅局、财政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三)生态宜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青山绿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突出传承乡村农耕文明、彰显黄土风情,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结合村组现有和新建建筑、乡村环境要素引导进行乡土化改造,延续历史文脉,凝聚故土情结,提升“乡土、乡情、乡愁”,打造有韵味、有特点的村落民居。民居建筑典型特征得到彰显,黄土风貌、特色民居、古树名树得到合理保护。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示范村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民宿、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持续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的、宜居乡村活动成果基础上,突出抓好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垃圾收集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和农业废弃物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八清一改”,改变影响村组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优美宜居 环境。(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分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林业局、宣传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四)乡风文明。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着力保护当地的特色民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挖掘乡村人文、生态特色内涵,在空间格局和景观塑造上力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培育农事体验节庆和特色节庆品牌。健全新型农民培训教育机制,教、科、文、卫、体、计生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备,建设图书室、文化广场、小舞台、运动场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有民俗文化底蕴的村组,做到民族文化有效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开展以民俗民居传承、保护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村史陈列室或类似设施建设。村庄文化氛围得到提升,村庄有文体团队、活动阵地和特色文体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使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崇尚科学、健康娱乐、邻里互助、家庭和谐的风气得到弘扬。(牵头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五)治理有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振兴,建立村组建设和管理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抓好“一组两会”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依法开展村务管理,健全乡村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民学法用法示范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基层治理机制,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牵头单位:组织部;配合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六)生活富裕。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载体(平台),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做好村级就业、社会保障经办、教育助学、卫生健康、群众文化体育、法律等六项服务,努力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使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探索建立村庄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体制机 制。建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共同投入、建设及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牵头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文旅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2021 年我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成立##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建新任组长,县委常委、副书记王晓春、副县长曹红星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规划等,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推进(具体分工方案详见附件)。各乡镇要实行乡镇长(主任)负责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的细化方案,靠前指挥,积极需相关部门沟通,落实至少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驻村协调组织群众。

  (二)加强配合,共同推进。示范村建设实行“例会”制度,县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召开工作例会,听取示范村建设进度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示范村建设的重要事项,部署下一阶段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负责全县示范村建设工作的组织协 调、督促检查,指导示范村产业发展。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工作职责,指导制定方案开展建设,优先安排本部门涉农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投入到示范村建设。

  (三)多方筹措,确保投入。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投入到示范村建设。“争取国家和省市拨付一点、本级财政配套安排一点、群众自筹解决一点、企业参与投入一点、社会帮扶捐助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解决。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示范村建设,县级财政优先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以建设示范村为平台,推进各类涉农建设项目资金整合。

  要建立完善示范村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按相关规定严格管理使用,厉行节约,不得超标准、超规格使用。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示范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要建立起“一组两会”村民议事机制,讨论并决定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要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站、论坛、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营造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

   (五)加强督导,确保成效。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示范村建设进度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跟进。项目由各乡镇政(丹州街道办事处)府组织实施,乡镇政府(丹州街道办办事处)要加强建设进度管理,确保建设任务按期高质高效完成,保障资金投入产生效益,及时上报各项材料。

  1 2021 年 ## 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分工表 序号 工作分工 主要内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责任单位 1 1 规划编制 编制村组规划 县农业农村局 县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文广体旅局、财政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生态环境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2 2 产业兴旺 产业富民 县农业农村局 县发改局、财政局、文广体旅局、林业局、经信局、水利局、扶贫办、财政局 3 3 生态宜居 村庄建设 县住建局 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文广体旅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水利局、财政局 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局 住建局、林业局、水利局、卫生健康局、自然资源局 垃圾治理 住建局 县农业农村局 污水治理 生态环境局 水利局、农业农村局 农业面源污染 县农业农村局 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 4 4 乡风文明 文明提升、 文化设施 宣传部 县委宣传部、民政局、卫生健康局、文旅...

篇五: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

陕西省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 创建申请表 名 称: 所在县(市、区): 填 报 日 期: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二一年编制 基本情况 村 名: 负责人: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电话: E-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上年度 经济指标 特色优势产业名称: 产值(万元): 其他重点产业名称: 产值(万元): 全村户数: 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年收入(万元) 科技工作情况 大专以上学历人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产业科技示范园规模(亩): 电商驿站数目(个): 科技书屋数量(个): 科技特派员人数(名): 年示范新品种(项): 推广新技术(项): 探索新模式(项): 返乡创业人数: 返乡大学毕业生人数: 复转军人创业人数: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率: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 新型经营主体主要产品及产业规模 名 称 上年度销售收入(万主要产品名称 年产值(万元) 产学研合作情况: 县(市、区)人民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和具体措施: 申报部门(县级科技管理部门) 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人民政府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设区市科技局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规划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概 况 1.资源环境 2.发展基础 3.发展总体情况 二、建设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产业特色与技术优势 2.经济地位与示范效应 3.建设条件及可行性分析 三、发展规划3 (3 年) ) 1.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2.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3.重点发展领域 4.特色优势产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5.实施方案 四、主要措施和支撑条件 1.政策支持 2.技术服务 3.组织管理 4.资金投入 五、具体要求 1.科技引领。充分发挥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引领作 用,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科技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撑能力强。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上取得成功经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效率高、质量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成效突出,乡村治理效果明显,乡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三产融合和产村融合速度加快,能够为周边和同类地区提供示范。

  2.主导产业突出。村域发展基础良好,特色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应建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

  3.领导重视。村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并将其纳入本年度工作计划,科技管理体系完善,财政投入和政策措施保障有力。

  4.机制创新。探索出适合当地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能够有效引导科技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并较好地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调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5.要素投入。科技资源要素投入大,示范村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吸引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建有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

  6.主体多元。科技创新主体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发展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中小企业,农民创新创业活跃,培育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陕西省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表 企业名称(盖章): 填 报 日 期: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二一年编制 名 称 地 址 邮编 法人代表 电话 传真 联 系 人 手机 E-mail 经 济 类 型 □ 合作社 □ 集体所有制企业 □ 私营企业 □ 股份有限公司 是否科技型企业:(注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 企业、产品获奖情况 自主知识产权及 自有品牌情况 累计拥有专利(项): 发明专利(项): 商标(件) 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个): 研究开发经费(万元): 上一年度财务状况 总产值(万元): 销售收入(万元): 利润(万元): 当年预计经济指标 总产值(万元): 销售收入(万元): 税后利润(万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范围、主导产品及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例: 发展沿革、主要经营业绩: 承担国家级、省市级计划项目实施情况 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名称 立项年度 计划编号 级别 执行情况 其它科技计划名称 立项年计划编号 级别 执行情况 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项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新型经营主体申报意见: 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认真阅读、领会了申报材料要求的政策、法规,并保证申报书的各项内容真实、客观、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材料不实或违反相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签字: 年 月 日

篇六: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

- 1 -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 按照有关乡村振兴工作总体安排,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人民政府驻地,由XX湾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 181 户 630 人,总面积 45632 亩,耕地 3630 亩,属山坡沟壑地貌。村党支部下设 6 个党小组,55 名党员。其中 50岁以上党员 31 人,50 岁以下党员 24 名,入党积极分子 1 名。村主导产业主要以畜牧养殖、粮食种植为主,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群众收入主要来源是劳务输出、建筑运输及种养殖,2021 年人均纯收入 12500 元。

  三、工作目标 按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十个一”标准要求,以“抓党建、强产业、促振兴”为抓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 - 2 - 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创建旅游民俗小村落,打造具有田园特色集住宿、娱乐、餐饮等一体农村院落。依托水系景观、古城墙、武陵寺塔、翠屏山等旅游景观,让游客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四、示范村创建内容 1、立足特色产业,拓展致富渠道,促进产业振兴。

  一是按照打造旅游发展产业的思路,积极探索发展营运新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旅游带动增收效应。二是继续做好民俗村的新建续建项目,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本年度预计新建 4 个产业项目,一是特色农家乐项目:发展特色农家乐 4 户,打造 4 个精品民宿示范点,按照民宿+农户+农产品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提高村民收入。(预计投资 80 万元,2025 年形成集中带动作用,拉动经济发展)。

  二是百亩"向日葵花海"种植项目:在百亩吊干杏产业园的基础上,种植百亩向日葵花海,依托水系景观、古城墙、武陵寺塔、翠屏山等旅游景观吸引游客,发展我村旅游经济,提高群众收入,建设美丽乡村。(预计投资 15 万元,2025年形成集中带动作用,拉动经济发展)。

   - 3 - 三是特色小菜园打造项目:预计在村东规划建设 10 亩特色种植小菜园,结合农家乐项目,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体现绿色、环保、原始的理念,提高娱乐性及实用性,吸引游客发展经济。(预计投资 20 万元,2025 年形成集中带动作用,拉动经济发展)。

  四是散养土鸡场建设项目:实现家禽绿色生态养殖,完善有机标志创建,打造绿色无公害产品,依托村废弃场地,翻新建设 500 亩的土鸡散养基地,预计可存栏 5000 只,带动全村发展经济,并提供务工岗位 10 人以上,预计年人均分红达到 500 元以上。(预计投资 20 万元,2025 年形成集中带动作用,拉动经济发展)。

  2、立足新型农民,加强人才培养,助推人才振兴。

  一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培奋乡村名匠。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突出作用,培养一批乡村文化人才,在返乡大学生等重点人群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组织村民群众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帮助村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掌握更多增收致富的方法途径。

  二是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着力从本村创业带富能手、退伍军人、本土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选拔一支高素质村级后各干部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年内,计划培养农村后备干部 3 名。

  三是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充分利用在外工作或务工 - 4 - 人员思路灵活、人脉广泛等优势,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热心家乡发展的人才,通过登门拜访、微信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他们回乡创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3、立足和谐团结,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振兴 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尽可能多地嵌入乡村,融入生产生活。2022 年,一是打造裕丰村休闲文化广场项目,计划修建长 100 米,宽 15 米,共计 1500 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设观光小木屋一座,公共卫生厕所一座,打造标志性广场建筑雕塑,并全面进行绿化;修建 3 条长 1500 米,宽 3 米的文化长廊,融入“槐”文化,因地制宜,突出永平特色,宣扬新时代文明和核心价值观。提升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预计投资 110 万元,提高村级文化建设水平)。二是建立裕丰村广场舞队、秧歌舞队,让更多的村民有锻炼身体、丰富文化生活的好去处。同时,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示范户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实际事迹,涵育文明乡风,让核心价值观在裕丰村的村民心中深深扎根。弘扬家风家训,展示村庄发展历程,宣传遵行优秀家风家训,展现历史、重拾乡愁、激励前行。

  4、立足生态宜居,美化村容村貌,实施生态振兴 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实施基础设施及 - 5 - 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提升工作。一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裕丰村级街道的全面亮化、绿化、及 45 户门头改变,按照“保护、利用、开放”的原则,全面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及更新,带动群众发展增收,打造旅游民俗小村落,建设具有田园特色集住宿、娱乐、餐饮等一体农村院落,坚持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有机发展道路。(预计投资 270万元,2025 年形成集中带动作用,拉动经济发展)。二是实施裕丰村生产路硬化项目,新建六条砂石路,全长 8000 米,宽 3.5 米,总面积 28000 平方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预计投资 180万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持续开展“三堆六乱”清理整治工作,全面清理、人人参与,制定长效机制,做到一次清理、长期保持、永久治理的效果。加强对村级环卫工作的领导,实行责任区域划分、一日两扫全天保洁、定期检查考核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引导村民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达到道路整洁、房屋有致、绿树成荫、花草鲜艳、卫生达标、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奋斗目标。

  5、立足为民务实,强化党组织建设,确保组织振兴 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标准化村级阵地建设,完 - 6 - 成阵地功能布设,提升服务设施配备。在党建引领下,调动群众自治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按照“群众急需、共同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制度。

  五、创建步骤 1、启动建设阶段(2022 年 2 月-3 月)。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村级班子提升、村集体经济增收、惠民利群实事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工作。

  2、深入推进阶段(2022 年 3 月-2020 年 11 月)。在创建工作专班的指导下,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农村生态环境优美。村集体经济显著提升,重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初具规模,产业融合程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居乐业,和谐幸福。

  3、完善提升阶段(2022 年 12 月)。重点项目基本建成并有序运营,构筑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组织验收考评、总结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创建工作工作专班,具体负责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包片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业务人员为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示范村创建过程中的规划建设、宣传发动及督导落实等工作,量化目标,责任到人,确保示 - 7 - 范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2、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提高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以租赁、转让、承包、抵押、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土地集中制度,使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强化政策配套,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建设的力度。同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统筹现有渠道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4 、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按照责任分工,层层细化,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加强工作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长效机制,同时督促村建立完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条件 振兴 乡村 示范村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