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网络强国建设心得6篇

时间:2022-12-11 17:50:06  来源:网友投稿

网络强国建设心得6篇网络强国建设心得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强国建设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网络强国建设心得6篇

篇一: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 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 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2016-12-11 浏览:分享人:丁旭江手机版 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一: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网 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 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下大气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二: 2016 年 2 月 27 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 2 月 2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是本人学习领导讲话后的几点体会, 理解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首先,要站在新高度去理解信息化。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推进信息化的时候,不是讨论“要”与“不要”的问题,也不是讨论“值”与“不值”的问题,而是要考虑“信息掌握的多寡”问题,它是软实力的标志,是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

   其次,基于互联网思维考虑信息化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现代企业生来是国际化企业,也是互联网企业。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现代企业不只面临国内市场的竞争,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第二,现代企业生来就是互联网企业,必须按照互联网的规则和思路发展,即“开放、平等、协作、分享”。

   第三,安全与建设并重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第四、信息化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 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因此,在推进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时候,要切实考虑好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协同发展。企业在考虑信息化的时候,要从信息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的更为本源的角度考虑其建设,目前考虑得更多环节的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如 ERP、MES、PDM 等),未来需要考虑传播(“产品”与“媒体”的界限在模糊)、利用(提供决策更为全面、及时、准确和可视等)、安全能力。

   第五,在实施上要立足自主创新、夯实信息基础 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 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

   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通过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从而壮大信息产业、夯实信息基础;同时通过高素质的人才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最后,网络强国建设,人才是关键。

   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创造条件,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尤其是领军人物CIO 的培养,更多的懂战略、精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将参与到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中。

   总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预示着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将步入一个新起点,因此也需要从新的高度上去理解和领悟,同时也为信息化从业者们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新的机遇,四化同步将再掀高潮。

   努力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心得体会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 2 月 27 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网民规模已突破 6 亿,国内域名总数 1844 万个,网站近 400 万家。在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 3 家。2016 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 3 亿,信息消费万亿元,电子商务规模突破 10 万亿元。

   中国网络在自主创新方面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地区间存在“数字鸿沟”。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将会成为一项长期任务。在 2016 年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将进一步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对网络谣言、淫秽色 情等有害信息进行“大清理”、“大扫除”。

   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篇二: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学习二十大报告建设网络强国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网络直播、云游博物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益蓬勃,“数字红利”加快释放,互联网深度融入百姓生活,亿万人民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下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顺应信息革命发展潮流,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信息化服务全面普及,“互联网+”教育、医疗等深入推进,数字抗疫成效显著,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 10 亿人,“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已成现实。中国信息技术浪潮气象万千,数字经济发展生机勃勃。

   建设网络强国,关键是要打好基础。十年来,我国网民规模从 5.64亿增长到 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从 42.1%提升到 73%。我们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5G 网络和光纤宽带,5G 基站数达到 185.4 万个,5G 移动电话用户超过 4.55 亿户;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到了 100%。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便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进。

  建设网络强国,科技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我们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不断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今天,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广泛渗透各个领域,互联网发展亮点纷呈,实现“换道超车”,成为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底气。

  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年来,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力加强,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压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推动党管互联网落到实处。 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饭圈”乱象等突出问题开展30 多项专项治理,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 200 多亿条。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网络空间主旋律和正能量更加高昂。

  十年奋楫,中国驶向网络强国。我们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征服前行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让互联网创造更多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三: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学习贯彻 关于网络强国建设 重要论述 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时代潮头,观世界大势,着眼长远,创造性对网络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论述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为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中国动力。实现网络强国这一战略性目标任重而道远,必须遵循以人民中心的价值取向,夯实网络强国的群众根基;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打造高效的网络治理格局;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建设,构筑牢固的网络安全屏障;深化国际领域交流与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互联网这个链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全新媒 介,以锐不可当的发展态势,逐渐融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互联网发展的前沿趋势,汲取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精华,总结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独创性实践经验,对网络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总览全局,分析研判网络信息技术未来发展大势,对建设网络强国作出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创造性应用。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传播、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实践需求中产生系统的理论体系并最终回归到社会发展进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使这一战略思想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更好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推动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不忘人民,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动力,秉持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初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网信事业与民生深度结合,坚持网络信息事业“发展为民”“发展靠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增进人民的福祉作为网络强国战略的落脚点,继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最后,习近平总书记还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起来,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联动,加强网络信息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之间交叉渗透,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稳步向前。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自挂帅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重要举措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大力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谋大势、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网信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排兵布阵,做好网信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他提出,网络空间要接受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公民合法用网权利,营造规范整洁的良好网络环境;网络信息产业要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点 突破核心“命门”,切实解决技术缺陷和短板,将核心技术的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命運共同体”要重视网络层面建设,凝聚社会共识,反对践踏国际规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兼顾广大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独立性,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良性变革,与国际社会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建设互信共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中国动力。“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信息革命的浪潮促进生产力质的飞跃和生产关系的深刻调整,从横向上看引发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多领域的广泛变革,从纵向看覆盖范围和影响力较以往更广泛、更深远。我国从 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短短 20 多年的时间,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换代,开创性的产品和服务日新月异,移动社交用户也出现了大规模增长。但是必须看到,西方主要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将建设网络强国作为战略目标和主攻方向,积极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当前全球的互联网体系仍然是以掌控核心技术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他们干预和阻碍其他国家的信息化进程,影响世界各国间的和谐共处,制造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中国作为网络大国,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要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 发挥作用,提升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跨越历史存在的发展鸿沟,打破信息壁垒,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对话,携手共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将理论与具体实践融通一体,不仅强调了新时代加强网络强国建设的紧迫性,还精准布局、统筹规划,为实现网络强国宏伟蓝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夯实网络强国的群众根基 古人云,“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古今中外,人民一直是治国安邦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信息化时代,满足人民对网络信息发展的创新需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职责和使命。这就要求在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加快信息化普及,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投入,降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成本,改善和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数以亿计的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也要与时俱进,坚持网上群众路线,时常上网看看,及时了解不 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收集好想法、好意见、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提升人民群众的网络参与感。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不满意的地方积极采取行动,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上家园,为我国网络强国建设集民意、聚民心,为各项网信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好路。

  (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打造高效的网络治理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唯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党对网络强国建设和管理的绝对领导,才能确保各项网信工作的开展始终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工作部署要求,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诚然,建设网络强国仅仅依靠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把社会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网民、网络社会组织、网络企业等主体的参与热情,建立健全网络治理联动机制,开展网络生态治理专项宣传教育进高校、进 社区的主题活动,激发社会各方面参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三)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建设,构筑牢固的网络安全屏障 网络自产生之初,因其技术上固有的软硬件缺陷、应用上开放的结构体系以及管理上的人为疏漏等因素,一直存在着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前提,只有实现了网络安全才有国家安全,只有国家安全才能全面推进创新、走向发展。首先,法律是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全国人大常委会要建立健全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用网、管网和治网,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个人和企业重拳出击、铁腕治理,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其次,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强化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说到底比的是技术、拼的是实力。所以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加大投入,优化金融、财税、人才等制度环境,加快在基础性、关键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再次,把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成立专门机关来防范境外黑客的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请专业人员 定期对能源、交通、金融、通信、电子政务等重要领域进行维护,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四)深化国际领域交流与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迈向“万物智能互联”,有喜亦有忧。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网络霸权主义、网络犯罪、网络攻击以及网络恐怖主义等复杂性问题日益凸显。互联网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征早已使各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格局,在面对上述这些风险和挑战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网络强国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力,加强交流,加强双边、多边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在尊重各国网络主权的前提下,坚持“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积极开展国际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紧紧抓住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的“直道超车”机会窗口,不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攻坚克难,共同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构建开放合作有 序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成果,创建欣欣向荣的全球互联网新局面。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立足国情、紧扣时代脉搏作出的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大国领袖的责任与担当,是党中央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将以更自信、更有力的步伐迈向网络强國,让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成果更好地造福社会、服务人民。

  

篇四: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体会 2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收录了《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一文,这是习近平 2018 年 4 月 20 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2020 年国家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有网民活跃在一线。在网络安全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要在思想上重视,筑牢防护屏障,决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练就“火眼金睛”,依法上网;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网络安全素养,打造网络安全铜墙铁壁。

   筑牢防护屏障,科学上网,做网络强国的推动者。各级各部门要在网络信息队伍、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监管平台建设上狠下功夫,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机制,堵住安全管理漏洞,筑牢防护屏障,做网络强国的推动者;要实施属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点保护,及时处置各类网络安全风险事件,筑牢关键信息基础防护屏障,提升网络 安全应急处置能力;要以创新为引领,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墙。从实际运用出发,在金融服务平台上成立紧急人工客服,用科技化手段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加快构筑起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练就“火眼金睛”,依法上网,做网络谣言的“终结者”。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也需慎言慎行。要严格遵守网上发布网络信息的相关规定,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要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整治违法违规“自媒体”,做到依法治网、守法用网;要理性发声,不散布谣言,不盲目跟风,利用网络传递向善向上“正能量”,做舆论引导的先行者,千方百计唱响网上“好声音”,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要练就“火眼金睛”,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对不良信息及时举报,做网络谣言的“终结者”。

   加强宣传教育,文明上网,做网络安全的普及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陷阱,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主动运用各种新兴媒介打造互动平台,建设网民精神家园,广开言路,在网络空间塑造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加强群众性网络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官方微信平台,推送网络安全专题,发布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民安全意识,大力推动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让“中国好网民”的理念在网民心中落地生根,做到文明上网,提高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率。

   网络安全关乎你我他,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更需要每一个网民都有 所敬畏,有所担当,通过建屏障、止谣言、促普及等举措携手打造网络安全铜墙铁壁,共同汇聚成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强大动力。

  

篇五: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及时掌握舆论动向,科学认识传播规律,不断强化宣传引导能力,切实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丰富内容供给,传递“正向能量”。网络是亿万民众社会交往、信息交换的重要平台,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虚假、恶意、暴力等负面信息。党员干部要努力成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带头成为网络正能量的发声点,把爱党兴党的“好声音”、为民办事的“好成果”、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宣扬起来、展现出来。要用心做好政策的“宣讲员”,通过立体化、广覆盖的方式,及时把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好思想、好政策全面准确地传达到千家万户,让党的声音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要用心做好政府工作成效的“传声筒”,通过“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全面总结、全景展示”的方式,展现民生实事办理成效,真心实意回应群众期盼;要用心做好榜样故事的“扬声器”,通过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 人物,树牢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良好形象,引导形成全社会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科学应对舆情,掌控“风险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舆论是瞬息万变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挑战。党员干部要毫不动摇地坚守网络舆论“主阵地”,坚持时效度相统一,科学防范、有效应对舆论风险。要先知先觉,在重大政策出台、重要信息发布、重大活动开展、重要时间节点前,对舆情要有预感预知预判,做好风险评估、预案准备,打好“预防针”;要适时适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捏好舆情应对的时机、分寸、尺度,不搞“一刀切”,也不搞“急刹车”;要线上线下,既要通过网络发布、说明、评论等形式,“键对键”引导应对,也需要线下“面对面”直接回应、及时处理,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创新方式方法,扩大“传播流量”。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 9亿,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使得网络传播也日益呈现出分众化、差异化特点。党员干部要适应这种趋势,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扩大宣传引导的覆盖面。要积极拓展宣传形式,统筹抓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载体,以音视频、图表、动漫、微电影、网络直播等新形式,在语言上要多说群众听得懂、易理解的话,多一些有温度的表达,多运用事实和案例,多推出一些“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文章,多角度、多层次、 立体式进行宣传引导。要努力打造宣传品牌,积极对标“人民日报”“四川观察”等拥有千万甚至上亿粉丝的官媒,通过有态度、有质量、有速度、有温度、有网感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壮大粉丝量、扩大辐射力影响力,打造出有特色、拿得出、叫得响的宣传品牌。

  

篇六: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学习贯彻 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 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网络强国”和“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时代课题,是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是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本文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阐析其重要意义,提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强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国家全局高度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新时代,研究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肯定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同志提出要运用科学发展社会主义,为我国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表示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雏形初现 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意识到网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在福建省任职期间,他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强调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浙江任职期间,他提出建设“数字浙江”;任职上海市委书记期间,他就促进“智慧上海”作出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实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雏形初现。

  (三)日趋成熟 2014 年 2 月 27 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目标愿景。2015 年 10 月 26 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2015 年 11 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这是网络强国战略第一次被写入国家的五年规划。在 2016 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实现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2018 年,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机遇的论断,就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等重大问题给出了答案,指明了方向,是科学回答信息化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对于网络空间的繁荣和网络社会的崛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他们不可能给出具体答案。自从 1994 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参与网 络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在网络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在网络社会崛起繁荣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互联网,并利用网络的发展推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成为各国谋求竞争优势的战略新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事业发展,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网信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为世界互联网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信息化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回答,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是指导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纲领。

  (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就网信事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的重要论断,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有力保障的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 想回答了我国互联网事业“为了谁发展”“发展目的是什么”“怎么发展”和“如何发展好”这几个关键问题。我国网信事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着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的宗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好开放与自主、安全与发展、运用与管理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网络强国战略。在当前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建设网络强国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这一目标指明了实现路径,提振了全社会信心,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我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 丰富 富、发展和完善。

  (一)推动技术创新 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事关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离不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础设施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传输网络,主要由通道及其节点组成,连接是其本质特征。 工业时代,基础设施主要有交通运输、管道运输、水利设施和电网四类。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是数字世界的“高速公路”,成为新的基础设施。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 年 3 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列举了“新基建”包含的几个领域,即 5G 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其中,5G 网络、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作为信息网络通道,数据中心用于传递、存储、计算数据信息,人工智能用于加强响应与调度的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强化制度供给,进一步向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提供服务支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立足各自优势,找准发展切入点,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和潜力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进程。

  积极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 进。然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要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要改革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加速迈向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这是由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大势所决定的,是由人类生产工具、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的演进升级所决定的。智能机器成为新的生产工具,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信息网络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迈向一个网络化连接、数据化描绘、智能化生产、融合化发展的产业互联网新时代。

   明晰数字经济的特征与构成。数字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要素二部分三基础四形态”: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内容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基础设施为“云、网、端”三位一体;经济组织形态呈现平台化、共享化、多元化和微型化。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级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看,党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是大势所趋,也是对客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及时应对。必须抓住信息技术发展机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才能让中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至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落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中指出数字经济的构成包括两大部分,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及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包括传统产业等。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增量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与数字的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产业进行连接与重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从不同层面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 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我国传统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推进智能制造是企业层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

  加快数字产业化。如果说产业数字化更多是瞄准对存量经济的改造提升,数字产业化则是增量拓展,二者的双轮驱动,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在新技术产业革命中创新供给、打造良性循环。数字产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区产业竞争和经济角逐的主战场。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进 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现有网络深度融合,为数字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路出发,将互联网治理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层面。网络社会是人类社会基于计算机网络社会关系的总和,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04 亿。我国网民数量如此之多,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必然映射到网络社会之中,使得网络社会中存在的系统性和全局性问题亟待解决。要实现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必须厘清网络社会的本质内涵。我国的网络社会已经演化成为一个复杂系统,并非单一治理 主体、单一方案可以解决的,需要动员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手段,才有可能解决好网络治理问题。

  探索构建党领导的网络空间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加强党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全面领导,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政府的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凝聚网络综治共识。切实强化企业的网络治理关口责任,加快提高网民的网络行为自律意识,建立以智慧城市为依托的网络综合治理大平台。平台建设是网络综合治理的基础,通过平台联结所有的结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例如,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建设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全覆盖的智能化网格化服务平台,不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各类网络平台为载体,完善社会监督平台功能,推进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执法机制,畅通网络监督渠道。

  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构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在话语主题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通过科学设置 议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通过积极回应现实问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公信力。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截至 2020 年 3 月,我国网民规模位列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网络大国,推动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是信息时代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提高网络时代人才的素养与能力,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治理能力。提高全民网络素养首先要抓好“关键少数”,要花大力气努力提升领导干部治网驭网的能力。网络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干部的治网驭网能力既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结合党中央关于领导干部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素养的具体要求,依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特别是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等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培养领导干部科学完善的网络观,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治网驭网的能力。

  注重專业网络人才的培养。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家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

相关热词搜索: 网络强国建设心得 强国 心得 建设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