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4篇

时间:2022-12-12 16: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4篇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书书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测度分析①何诚颖1 闻岳春1 常雅丽2 耿晓旭1(1.广西大学商学院;2.广西大学国际学院)研究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4篇,供大家参考。

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4篇

篇一: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

书 书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测度分析①何诚颖 1   闻岳春 1   常雅丽 2   耿晓旭 1(1. 广西大学商学院; 2. 广西大学国际学院)研究目标:测度并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方法:事件回顾研究法、纵横向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路径分析法。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产出下降、消费减少、投资下降、外贸受限、产业发展遭受较大损失、金融机构风险增加、短期内资本市场波动比较激烈等。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在疫情后争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研究创新:经过全方位信息分析,本文探究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对我国经济、产业、金融等各领域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路径。研究价值:既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稳定经济提供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和金融层面的对策建议,也为有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关键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政策   经济   金融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引    言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各个国家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传导途径错综复杂,致使疫情造成的社会影响远超过其经济损失。关于公共卫生事件与经济金融关系的研究对社会经济、金融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 ② 。自2019年12月疫情在武汉暴发以来,迅速 扩 散 至 全 国 。根 据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WHO )消 息,截 至 2020 年 3月14日北京时间12时,中国境外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数量达到136个;截至同日21∶52 ,中国国内累计确诊病例81032人,海外累计确诊病例67211人 ③ 。此次疫情暴发突然、传播广泛,尚未研制出有效药物,并且适逢春运和春节假期两大人口流动高峰期,直接影响住宿、餐饮、娱乐及旅游等以消费为主的服务业,给近期经济稳定发展带来压力。为积极响应国家防控疫情举措,各个省份均推迟复工复产时间, 68.75% 的省份停工时间为17天, 28.13%的省份停工时间为10天,而作为疫情流行地区的湖北省则延迟复工复产时间至3月10 日,长达 46 天。全面推迟复工复产致使我国劳动力闲置、企业订单积压,乃至对出口进口等均造成一定的冲击。如何应对突发大规模疫情事件是考验一国综合实力的关键;如·3·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测度分析①②③本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与开放视角下中国金融系统结构性稳定的影响因素与风险产生机制研究”( 18CJY059 )的资助。常雅丽为本文通讯作者。下文若无特殊批注,则将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简称为 “新冠疫情”。本文统计数据除明确标明出处外,均由政府及相关部门数据整理所得。DOI:10.13653/j.cnki.jqte.2020.05.001 何减缓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影响是考验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如何既积极调动与发挥金融支持防控疫情、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又要防控金融风险则是一国金融稳定发展的关键。一、事件回顾2019年12月8 日,湖北省武汉市确诊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COVID - 19 )患者,2020年1月9日出现首个新冠患者死亡,随后疫情在全国不断传播扩散,其中确诊病例超过1000例的省份分别为湖北、广东、河南、浙江和湖南。为从源头切断病毒传染途径,武汉市宣布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虽然采取了交通管制等一系列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的措施,但早在1月10日就迎来了春运的交通枢纽武汉市显然疏漏了 “封城”前的人员流动性,仅在1月22日,武汉三大火车站客运量已多达30万人。新冠病毒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截至3月6日24时已多达80651人,治愈率为68.7% ,死亡率为3.8% 。治愈率在2月1日首次超过死亡率,此后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时死亡率基本控制在2%~4%的区间内,这初步显示了我国防控逐见成效。截至2020年3月初,经过中国上下艰苦努力,国内已初步呈现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但是 ,必须看到 海外疫情却呈现持续蔓延甚至国际化、复杂化、急剧恶化的严峻形势,我们不能够放松警惕,要谨防疫情带来的外需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构成二次冲击;而且这种态势与全球经济复苏疲软、近期国际油价暴跌引发的股市大跌产生叠加效应,这势必给全球经济社会包括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甚至较大的负面影响,给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带来更加复杂的局面。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虽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还未完全解除风险。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界学者对疫情做出了比较多的研判与预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抗击疫情对经济冲击的政策建议。

  2020年2月24日,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可能会影响部分相关企业已发行债券的履约情况,但经过人民银行评估后,认为疫情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总体可控。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团队预测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如下:基于全国一季度 GDP占比通常为全年五分之一,可据此估算在疫情背景下, 2020年全年全国 GDP同比增速在乐观情形下为5.8% ,基准情形下为 5.7% ,悲观情形下为5.6% ① 。回顾国外学者关于传染性疾病与经济的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传染病疫情如何影响收入水平。Bailey ( 1998 )通过研究黑死病暴发对英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劳动力供给水平因黑死病引起的大规模死亡而大幅下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高达三倍。传染性疾病促进了经济增长,除了因劳动力供需结构变化抬高了人力成本等内部因素,也可通过不断完善医疗机制等外部干预手段来降低疫病的感染率,安定健康的社会也积极促进着经济发展 ( Gallup 和Sachs ,2001 )。

  Bleakley ( 2007 )研究发现受钩虫病影响的严重程度与当地的学生收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钩虫病疫情严重的地区得到卫生和教育部门的捐助更多,所以该地区的学生享受到的教育福利大幅提高,学生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与之相反,有些国外学者认为传染性疾病阻碍了经济发展。

  2014年10月14日在达喀·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年第 5 期①参见 http :// www.zqrb.cn / review / hongguanshiping / 2020-02-07 / A1581081296819.html 。 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地区负责人阿卜杜拉耶·马尔·迪耶说,埃博拉出血热已经给疫情最严重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三国造成了约 13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① 。

  2015年1月20日世界银行发布 《埃博拉疫情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的影响:2015年最新预测》,预期2015年埃博拉疫情将给西非三国造成经济损失16亿美元,整个西非地区的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高达250亿美元 ② 。

  Tracht等 ( 2012 )研究表明在2009年美国暴发 H1N1流感期间,口罩能显著减少流感病患人数,减少因贫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未来收入的现值、住院费用和因疾病造成的损失估算,研究估计10% 、 25%和50%的人口使用口罩可分别减少4780亿美元、 5700亿美元和57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早期国内学者相较国外学者关于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多集中在医学中的传播途径与防范机制,自从 2003 年我国暴发 SARS 疫情,涌现出一股传染性疾病对经济影响的研究热潮。胡鞍钢 (2003 )从经济增长率的角度出发,预测 “非典”疫情在短期内势必会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这种负面冲击的长期影响是有限的。张文斗等 (2012 )通过采用1997~2003 年交通运输业和电信业的数据,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估计出 “非典”事件对这两大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为 “非典”疫情对交通运输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恢复的,损失程度分布与疫情死亡人数分布相似,这给短期经济带来了重创。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各经济体之间的联通性越来越强,这表现为:发达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感性因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而被放大;非发达国家缺乏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有效机制,若初期控制不住,则会迅速传播至全球,短期内经济必将受到重创。经济的蓬勃发展并未消除传染性疾病带来的隐患,大规模暴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将给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带来沉重的打击,对传染性疾病流行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和金融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此,关于传染性疾病与经济金融的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1.新冠疫情对中国 GDP增长及贡献因素的影响(1 )新冠疫情对中国2020年 GDP增长的影响。回顾2003年 “非典”疫情对中国 GDP影响的路径和程度,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形式与 “非典”疫情极为相似,故可以借鉴 “非典”疫情对中国 GDP的影响预判此次疫情造成的后果。如图1所示,“非典”疫情暴发的第二季度期间, GDP总量下降,且第三季度 GDP增长趋势也受到疫情的影响。如今,中国GDP总量已大大增加,规模相当于2003年 GDP总量的7倍,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意味着中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2003年四个季度的 GDP 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11.1% 、 9.1% 、 10%和10% ,在 “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第二季度中, GDP同比增速降幅为2个百分点,且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 GDP增速小幅回升,但整体表现疲软。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2018年和2019年的 GDP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 6.75% 和 6.15% ,并维持着小幅回升降速的趋势,故此次疫情对中国 2020 年度 GDP 增速的整体影响有限,并不会造成严重冲击。综合 2003 年 “非典”疫情的经验和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作者针对新冠疫情发展对中国 GDP 影响的情况做出以下预测:第一种情形,疫情将在第二季度完全结束,对经济的冲击将持续两个季度,第一季度的 GDP增速降·5·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测度分析①②参见 http :// world.people.com.cn / n / 2014 / 1015 / c157278-25840630 。参见 http :// cm.mofcom.gov.cn / article / jmxw / 201502 / 20150200901308.shtml 。 幅在1.5~2个百分点之间,减缓2020年度全年 GDP增速为0.5个百分点,预计四个季度的 GDP 同比增速分别为 4.4% 、 4.7% 、 5.5% 和 5.8% ;第二种情形,国内疫情做好了防控工作,态势日益转好,但受国外输入病例的影响,疫情将在第三季度完全结束,对经济的冲击将持续三个季度,预测疫情对 GDP的冲击相比前种情形更为严峻,预计四个季度的 GDP同比增速分别为4.4% 、 4.7% 、 5%和5.5% ,全年 GDP增速为4.9% ,不足5% 。图 1 2002~2019 年中国 GDP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2 )新冠疫情对贡献中国 GDP的三大需求的影响。支出法核算 GDP是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组成的,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如下:从消费层面来看, 2017年、 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6.2% 、 71.3%和63.3% ,分别降低了4.9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在最终消费对 GDP增长贡献率持续下降的环境中, 2020年春节假期恰逢新冠疫情,群众普遍居家隔离,打破了消费品供需平衡,食品和生活用品等必需消费品冲击了供给定价,同样冲击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此次疫情对第一季度的最终消费必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将进一步削弱最终消费支出拉动 GDP增长的能力,预计降幅为8~10个百分点。除第一季度外,其余季度的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在近三年内均表现为略低于第一季度,可见疫情期间,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降低 (见图2 )。从投资的层面来看, 2017年、 2018年和2019年的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 37.6% 、 41.7% 和 30.8% ,资本形成总额已成为继最终消费支出后第二大拉动GDP增长的动力 (见图2 )。反观2003年,“非典”疫情扩散的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下降至31.6%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第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逐渐提高至37%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2019年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长仅为5.4% ,加之我国境内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增速放缓的环境下,此次疫情必然对我国社会投资产生冲击,作者预测 2020 年资本形成总额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将显著低于 30% 。从净出口层面来看,回顾2018年和2019年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的数据,可以得知2018年的净出口项目并未推动 GDP增长, 2019年,净出口对经济·6·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年第5期 图 2  支出法核算的 2016~2019 年中国 GDP资料来源:同图 1 。的贡献率转变为正,增长幅度高达19.2个百分点;虽然净出口项目的增长势头显著,但2019 年第四季度的净出口却为 -2.2% (见图 2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 2020 年 1 月和2 月外贸进出口总值为 4.12 万亿元,同比下降 9.6% ,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加之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认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 ),虽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国外必将提高我国商品准入市场的门槛或者禁止进入市场,直接导致2020年1月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至48.7% ,这使本就背负着 “三期叠加”效应及中美贸易战压力的中国出口雪上加霜,所以2020年第一季度的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受疫情影响继续维持在负数水平。2.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的路径此次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主要路径为供需结构、进出口贸易、大众心理与行为、采购经理指数和经济景气指数 (包括消费者满意指数、信心指数)等。首先,生产要素和商品的供需结构变化使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联系起来。微观层面的经济影响可通过个体经济损失累计加总获得,个体的经济损失包括防控疫情的开销、身故致残损失、薪金锐减等方面。微观层面的个体经济行为和需求的变动导致各行各业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而这些变化的影响会反映到宏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影响则辐射到行业和产业中,最终体现在对经济的影响上。其次,新冠疫情的经济冲击通过进出口贸易路径反映出...

篇二: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

防控抗疫新窸疫伟対中 @0 诲的笏确劎来来走為□广州虞嬪2020 年 1 月中旬 , 新型冠状病毒 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爆发 。

  国家立即采 取应急措施 , 关闭离汉通道同时鼓励 居民居家隔离 , 国务院各级各部都要 求延迟复工复学的时间 。

  国家主席习 近平亲自指挥疫情防控工作 , 在全国 一盘棋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防控措施 下 , 截止 4月 25 日 , 中国的疫情已经 基本控制住 , 本土病例实现零增长 , 要严格防范境外病例的输入 。

  新冠肺 炎疫情爆发后 , 我国的经济受到了巨 大的影响 , 各地推迟复工复产后各类 大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等无法经营 。

  接 下来 , 本文将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 响着手 , 剖析一 、 二 、 三产业受到的 影响并给出财政 、 货币 、 产业等方面 的政策建议 , 最后对中国经济的未来 发展总体态势给出预估 。一 、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 的影响分析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国内的经济学 家就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 述并预估了 GDP 增长受影响的幅度 。

   中国人民大学刘伟预估受疫情影响 , 今年国内 GDP 的增长幅度将不到 6%; 恒大经济研究院任泽平认为全 面 GDP 增长幅度在 5%-5.4% 之间 。

   复旦大学张军粗略估计疫情对 GDP 的 全年负面影响在 0.5%-0.75% 之间 。

   中国人民大学陈锡康预测全年经济增 长速度为 5 % 左右 o1 . 第一产业 。

  第一产业对我国 GDP 的贡献比例逐年减少 , 但它是我 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石 。

  疫情对农业 农村的经济影响是全面的 , 但影响程 度相对较小 。

  对四川 、 安徽 、 河南等 农业大省来说 , 春节期间的各类家 禽 、 蔬果本应当大规模销售 , 受疫情 影响终端消费市场不良 , 餐饮业的农 产品购买力下降 。

  部分农户的蔬果家 禽可能会因为不及时销售而腐烂变 质 , 但是国家农业农村部 、 交通部要 求严格贯彻 “ 绿色通道 ” 政策 , 有序 安排农产品的运输销售 。

  农作物耕作 方面 , 习近平总书记在 《 在统筹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 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 里指出中共中 央及时出台政策保证春耕的平稳有序 进行 。

  春耕应该会顺利的完成 , 且我 国农业多年耕作经验下的自我修复能 力相对较强 。

  农业经济总体上会平稳 推进 , 农副产品的生产 、 加工 、 销 售 、 运输会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也得 到恢复 。2 •第二产业 。

  制造业 、 电力 、 热 力 、 燃力等第二产业作为三大产业的 核心 , 它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

  新 冠肺炎疫情期间 , 大部分制造业都停 工停产 , 春节假期过后是复工复产的 时期 , 受疫情影响 , 国务院要求推迟 复工 , 各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求 复工时间 , 截止到 2020 年 3 月 3 日 , 百度地图利用大数据估计的复工指数 达到 57%, 并呈现指数上升态势 。

   现在中国的疫情已实现基本控制 , 多 日都无新增本土病例 , 但是全球开始 爆发 , 目前疫情在美国 、 意大利 、 日 本 、 韩国等全球 190 多个国家地区蔓 延 。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 , 无疑会因为 全球疫情形势而影响 GDP 。

  但也有少 部分企业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 , 供不 应求 , 即医疗卫生用品行业 。

  口罩 、 医疗防护服 、 酒精消毒产品成为紧俏 货 , 全民抢购 , 供不应求 , 多数企业 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 , 有秩序的进行 加工生产 。

  我国的医疗卫生用品在这 次疫情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全 球疫情爆发后 , 我国为世界其他国家 捐赠了粗的卫生用品 , 出口到各个国 家 。

  除了卫生用品外 , 我国的医疗器 械制造业也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发展 , 近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 医疗器 械的市场规模逐年增大 , 疫情期间更 是进入医疗器械制造业的黄金时期 。3 . 第三产业 。

  2019 年第三产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为 53.9%, 跃居第 一大产业 。

  第三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 量超过一二产业 , 2020 年的疫情极大 地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

  首先 , 旅 游行业受打击 , 春节期间本应是出游 和探亲访友的时间 , 由于疫情的影 响 , 春节期间各大旅游景点接客量几 乎为 0 。

  2019^ 春节假期的全国旅游 接待总人数为 4.15 亿人次 , 旅游消费 高达 5139 亿元 。

  202 昨春节期间旅 游业的损失将难以通过年中其他时间 弥补 。

  其次 , 与旅游业相联系的交通 运输和餐饮住宿业 , 航空 、 铁路 、 陆 路 、 水路的交通管制和使得旅客发送 量骤减 ,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 , 2020^ 春运铁路 、 公路 、 水路 、 民航发送旅 客量均同比下降近 50% 。

  旅游业中断 导致餐饮住宿行业也直接受影响 , 疫 情导致许多春节的外出就餐活动取 消 , 众多餐馆因没有生意被迫关门停 业 。

  少部分酒店被政府征用为集中隔 离点 , 但也是杯水车薪 , 餐饮住宿行 业整个第一季度的 GDP 收入几乎为 0 o 再其次 , 春节档及平时周末的电 影票房影响 , 2019 年春节档票房 58.59 亿 , 全年票房总收入为 642.66 81 防控抗疫亿 。

  2020 年春节档的多部影片官宣撤 档 , 电影票房直接受影响 。

  结合上 述几点分析可知 , 2020 年的疫情直 接受打击的产业就是第三产业 , 现在 全球疫情还很严重 , 第三产业的损 失还将持续 。二 、 应对疫情我们应采取的政 策分析1 . 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 。

  一是要 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 中共中央政治局 在 3 月 27 日的会议中指出要加大宏观 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 。

  4 月 17 日再次 提出 , 要以 “ 更大 ” 的宏观政策力度 对冲疫情影响 。

  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 调节作用 , 发行国债并适度提高财政 赤字比例 , 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 付 。

  二是进一步减税降费 , 降低企业 的成本 。

  在 “ 减税降费 ” 的大背景之 下 , 政策的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 , 但 是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杠杆降低税收 , 对一些中小企业和特定行业 、 人群推 出降税政策。

  中小企业因为疫情面临 劳动力不稳定成本 、 原材料成本 、 订 单延迟成本 、 中美贸易竞争成本 、 疫 情防控成本等多重压力 , 政府可以加 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 税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房产税减免力 度 。

  同时在担保费率 、 贷款偿还等方 面对积极复工复产 、 不裁员 、 不降 薪的小微企业 , 予以更大幅度的税 收优惠 。2 . 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 。

  2019 年 7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

  一是要加大对 小微企业的金融资金支持力度 。

  畅通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拓宽融资渠道 , 通过推动银行金融机构降低利率 、 鼓 励贷款 、 完善续贷政策等方式保证小 微企业有资金可用 , 缓解资金链紧张 的问题以实现复工复产 , 降低失业 率 , 渡过疫情期间 。

  二是对防控疫情 的相关行业开辟 “ 绿色通道 ” 。

  医疗 卫生 、 医药制品 、 还有医疗器械等对 疫情防控有利的企业可以提供专项贷 款并给以利率优惠 。

  三是提高商业银 行信贷的投放意愿 。

  目前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 , 经济增速也由高速转为中 速增长阶段 , 疫情的打击进一步影响 了经济速度 , 此刻应当鼓励银行信贷 机构扩大市场贷款投放量 , 放松杠杆 规则 、 取消过度管制 , 健全激励机 制 。

  四是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组织和货 币组织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可 逆的趋势 , 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际公共 卫生安全事件 , 全球每个国家都应携 手应对 。3 . “ 新基建 ” 导向下的产业政 策 。

  2003 年的非典与 2020 年新冠肺炎 都是大的公共卫生危机 , 但是危机中 往往潜藏机遇 。

  非典诞生了腾讯 、 阿 里等一系列互联网经济 , 电商走进人 们的视线 , 线上购物 、 物流快递都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的新兴产业 。

   2020 年的疫情同样会产生一些新的产 业 , 国家要牢牢抓住这样的机遇 。

  首 先 , 疫情的发展引发社会劳动力的再 分配 , 加快产业新陈代谢速度 , 淘汰 一批不合适时代发展的落后产业 , 没 有能力跟上经济转型步伐的企业和产 业被丢弃 , 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 的转型升级 , 也帮助产业更新换代 , 朝着高质量的经济方向前进 。

  其次 , 疫情推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 通过 互联网完成我们的日常学习 、 工作 、 生活 。

  再其次 , 疫情直接推动了中国 走 “ 新基建 ” 道路 。

  我国新基建的七 大领域如今已经确立 , 分别是特高 压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5G 基站建 设 、 大数据中心 、 人工智能 、 工业互 联网以及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 通 。

  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已 经不适合现今的中国 , 当前应当大力 围绕新基建下的产业进行发展 。

  聚焦 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补短 板夯基础 , 实现经济质量提高 。三 、 中国经济总体向好态势不变1. 巨大的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动 力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 消费最 多的国家 。

  北京大学的张辉教授强 调 , 中国庞大的消费内需足以为经济 长期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

  2020 年的全 球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居民 的消费支出造成了经济增长的短期下 滑 , 但是从长远来看 , 随着疫情的结 束 , 可能会出现消费的二次顶峰 。

  央 视新闻的报道显示北京 、 上海等多地 在五一期间电商外卖平台消费猛增 。2 . 卓越的制造和贸易能力 。

  目前 中国有 41 个工业大类 , 207 个工业中 类 , 666 个工业小类 。

  独立完整的现 代工业体系 , 作为唯一一个拥有联合 国工业分类中全部类型的国家 , 我国 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及工业资源储 备 , 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全具备支持疫 情过后社会供给需求 ; 拥有卓越的贸 易优势 , 中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后 , 逐步加入世贸组织 , 建立上海合作组 织以及 “ 一带一路 ” 沿线发展 , 我们 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 、 多层次 、 宽 领域的对外开放和贸易格局 。

  疫情期 间 , 我们为全球输送了大量的医用卫 生物资 , 3 月16 日中国医药健康产业 股份有限公司与意大利政府民防部门 达成了 800 万只口罩供货的协议 , 金 额达 1.0&2> 人民币 。3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此次疫情中的 优势充分显现了出来 , 国家能集中所 有力量 , 灵活 、 快速的调动政府和市 场的资源解决困难 。

  与西方国家相 比 ,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 全完善 ,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 私营 经济相互发力能更好地摆脱经济困 境 。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创新结合 , 成为抗击疫情的两个主力军 。

  最大限 度地实现了扬长避短 , 展现了制度 的优势 , 动员了整个国家的力量发展 经济 。( 作者单位 : 华南农业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 )82

篇三: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

经贸观察新冠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杜雨润【 摘 要 】 新冠疫情的发生 , 对中国及至世界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文章从企业 、 社会保障 、 消费 、 经济发展 、 宏观调控 、 外贸六个方面阐述分 析了本次疫情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关键词 】 新冠疫情 ; 经济影响 ; 对策分析2019 年年底 , 新冠病毒疫情在我国突然发生 ,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起到二 、 社会保障方面疫情首先使得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

  目前 , 虽然国内疫 情经过严防严控 ,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 到控制 , 但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不 容小觑 , 而且国外的疫情持续蔓延 , 有 愈演愈烈的态势 。

  在疫情发生的几个月 里 , 中国经济受到重大考验 , 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 企业层面疫情对不同的地区和行业的企业 影响是不同的 , 如餐饮 、 旅游 、 娱乐业 等行业受到冲击 , 而医药医疗 、 在线 产业等行业受益 , 但总体来说 , 经济都 要承受下行的趋势 。

  企业作为独立的以 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 追求利润最大 化是其目标 , 面对销售市场出现萎缩 , 复产复工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 开工 不足是较为普遍现象 , 从而使的营业收 入明显减少 、 运营成本增加 、 盈利全面 下滑 , 于是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 , 导致 投资行为减少 , 用工减少 , 创新行为不 足 , 这其中中小企业尤其明显 。系受到考验 , 这期间 , 大量的医疗患者 进入医院进行治疗护理 , 产生巨额的医 疗费用需要医保体系和个人进行承担 。

   企业的开工复产率低 , 运营成本增大, 目标利润降低 , 从而导致社会保险资金 滞纳或断交 , 劳动者失业率提高 , 收入 减少或中断 , 难以承担医疗支出和生活 成本支出 , 社会救助群体增加 , 社会福 利支出增加 , 影响社会的稳定 , 弓发严 重的社会危机 , 从政治 、 经济因素妨碍 社会保障的稳定 、 调节 、 促进发展和互 助功能 , 这点从美国最近这半年出现严 重的社会动荡不安可见一斑 , 而作为重 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冠疫情自发生 以来 , 中国充分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 性 , 加大政府财政支出 , 建立全民疫情 防控体系 ,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疫情应对策略 。三 、 消费方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 之一 , 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整体 上升的因素之一 ,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 , 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 。

  疫情 的发生更使消费领域受损严重 , 如影视 消费 、 酒店住宿和餐饮消费 。

  由于经济 发展活动往往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聚 集 , 为了防止疫情的大范围扩散 , 绝大 部分地区都出台了限制人员流动 、 聚集 的措施 , 在严格的社区管控情况下 , 除 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外 , 绝大部分的经 济活动接近处于半停摆的状态 。

  国民经 济的发展 , 是生产 、 分配 、 交换 、 消费 四个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 , 在这一循环 中 , 任何环节发生障碍 , 都会减缓甚至 堵塞循环 , 使整个经济循环运动失灵 , 而消费是改进和完善这一循环的指示 器 , 它是承上启下 , 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的一个关键要素 。

  经济活动的减少使消 费收入减少 , 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 应 , 因为一部分行业收入的减少 , 居民 和企业消费 、 投资的能力会受到限制 , 还会对其他行业产生间接影响 。

  这就是 说 ,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居民 消费减弱 , 主要是合理消费水平降低 , 常常只维持基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最 低消费水平 , 严重影响了需求导向型市 场经济发展 。

  但是由于中国有庞大的人 口数量和相对较多的增长速度 , 消费的 潜力始终存在 , 所以疫情期间 , 消费的 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四 、 经济发展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在应对疫 情冲击下 , 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下行 压力 , 但是由于中国具有的雄厚经济基 础和显著制度优势 , 对国民经济中关系 12 ECONOMIC & TRADE UPDATE 经贸观察国计民生的产业影响不是太大 , 因为它 们一直在正常运行 , 而且体量很大 , 保 持了经济数量的增长 , 稳定了经济结构 和较好的经济质量 , 有力地保证了国民 经济素质 。五 、 宏观调控方面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已经建立并日益完善 , 建立健全科学的 宏观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大进展 , 我国宏 观调控总体要求是充分就业 , 保持经济 增长 , 又要稳定物价 , 国际收支平衡 , 努力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 。

  疫情的突发 是考验我国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 , 并且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宏观调控 仍将面临疫情严峻考验 , 它要求政府出 台一系列财政 、 货币 、 产业等政策 , 防 范风险 , 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 保持经济 运行 。六 、 外贸方面外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 也是拉动我国经济的 “ 三驾马车 ” 之 一 , 一直以来 , 占我国的 GDP 比重 都达到三分之一 , 体现了国家综合实 力 。

  尽管国内疫情较早地得到控制 , 但受疫情全球蔓延以及贸易保护主义 上升的影响 , 外贸形势仍然面临重重 压力 。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 , 上半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下降了 3.2%, 但 6 月份已经开始回暖 , 释放重大利好 , 在全球贸易遭遇 “ 寒流 ” 情况下难能可 贵 。

  虽然中国经济开始复苏重振 , 企业 复产复工成效初显 , 但仍然面临重大挑 战 , 具体如下 :( ( 一 ) 外贸订单需求短缺 , 订单需 求明显收缩随着美国等地疫情蔓延 , 各国不得 不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管控措施 , 如 采取有限度的隔离 , 推迟复工等 , 这使 得国外生产降速 , 导致市场需求持续减 弱 , 新订单减少 , 甚至订单被取消 , 令 外贸企业无单可接 , 无工可复 。( ( 二 ) ) 产业供应链存在风险 , 上下 游产业需要慢慢恢复作为制造业大国 , 我国目前需要进 口大量的原材料以及目前不能生产制造 的相当多产品的核心关键零配件 , 受疫 情影响 , 海外部分供应厂家出现减产甚 至停工现象 , 各类产品供应存在不足 的可能性 , 最终产品出货计划不确定性 增大 。( ( 三 ) ) 国际物流运营能力不足 , 物 流通道运行不畅 , 导致运营成本上涨和 周期延长由于国际物流运输的空运 、 海运 企业大幅度消减运力 , 造成货物周期变 长和运费上涨 。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进 口设备 、 零部件及原材料以及出口产品 产生了较高的运输 、 滞留费用和时间成 本 , 从而使企业负担加大 。突如其来的疫情 , 必然会给不少 行业和企业带来深远影响 , 给实现经济 社会发展目标带来挑战和机遇 。

  但是 , 应该看到 , 疫情的冲击只是暂时的 , 对 企业即使危机又是机遇 , 我国经济长期 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 这点从国家统 计局发布的二季度经济数据可见 。

  对 于企业来说 , 首先是如何抓住机遇 , 顺 应风向 , 完成转型 ,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和科技创新 , 增强企业创新 、 质量 、 品 牌建设能力 , 提升核心竞争力 。

  其次 , 以居民消费需求为导向 , 采用通过建立 门户网站 , 电商平台等措施 , 实现业务 转型向线上过渡靠拢 。

  再次 , 利用行业 协会 , 使企业与政府充分沟通 , 把利益 诉求和权利主张传递到政府决策过程之 中 , 同时也把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反 馈给会员企业 , 同时会员企业争取互帮 互助 , 共度难关 。

  对于政府来说 , 统筹 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 系 , 坚持一头坚决抓好疫情防控 , 一头 统筹抓好经济发展 , 既要把疫情防控作 为首要任务 , 努力把疫情带来的负面影 响降到最低程度 , 又要有序推进经济社 会平稳运行 。

  政府在财政 、 货币 、 产 业 、 税收 、 社保 、 租金 、 信贷等方面出 台了众多新政策以支持企业的经营与发 展 , 加大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受惠面 , 特别是加强了对个体工商户 、 中小民营 企业的需求兼顾 , 重新恢复了 “ 地摊经 济 ” , 促就业保民生 , 运用经济手段和 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节 , 适 用新形势 , 引导社会经济协调 、 健康 、 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 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 ” , 其核心在于扩大居民消费 从而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

  疫情给经济既 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 以此次疫情为契 机 , 将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 发展阶段 , 把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放在创 新驱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 ,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在保 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 提下 , 发挥政府作用 , 管好那些市场 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

  贯彻落实创 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 、 共享的新发 展理念 , 深化共给侧结构性改革 , 采 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等措施 , 建立现 代化经济体系 , 实现中国 “ 两个一百 年 ” 奋斗目标 。

  我们坚信 , 这次疫情对 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必然是阶段性 、 暂 时性的 , 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 良好发展趋势 。( 聊城大学商学院 , 山东聊城 252000 )参考文献 :[1] 李欣桐 , 方毅.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及对策研究 [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 ⑷ .[2] 史善胤.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及应对卩时代经贸 ,2020 ⑺ .[3] 张璐 , 李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 响 [J]. 经营管理者 ,2020 ( 6 ) .ECONOMIC & TRADE UPDATE 13

篇四: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

一、引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家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控制住疫情,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2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2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995例,我国疫情已经基本处于可控状态。疫情防控仍需继续,但经济的复苏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丁任重等,2020)[1] 。疫情期间,工人复工、工业企业复产推迟,部分企业停工倒闭,导致制造业在短期内生产规模缩小,生产活动萎缩。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非制造业也受到疫情的冲击,人们的出行活动受到限制,旅游业、电影市场损失严重,有聚集性和接触性的餐饮业受到巨大影响(郑江淮等,2020)[2] 。在疫情爆发严重的2020年2月份,我国综合PMI ① 产出指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策与趋势预判朱晴艳 田启波【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防控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较大,文章通过研究投资、消费和出口以及产业发展情况来大致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和中观经济的短期影响,并分析国家的应对措施,找到我国宏观与中观经济的增长点与走向,以此预判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后发现,我国的“新基建”投资和高端制造业投资走强,消费理念升级、新型消费扩容,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具活力,新型业态兴起,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因此,预判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可以恢复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情况,并出现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关 键 词】新冠肺炎疫情;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增长点;趋势【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18ZDA004);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深圳实践创新研究”(SZ2018A00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我国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及政策研究”(19ZDB013)。【作者简介】朱晴艳,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环境经济;田启波,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经 济 论 坛Economic ForumOct. 2020 No.10Gen.6032020年 10月 第 10期总第603期◆宏观经济◆· · 5 数为28.9%,成为近两年的低谷,其中,制造业PMI 指数为 35.7%,非制造业 PMI 指数为 29.6%。说明我国经济产出在2月份受到停摆式影响,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剧烈冲击,但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得当,从3月份起我国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恢复,综合PMI产出指数、制造业PMI指数和非制造业指数都稳步上升,到4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制造业PMI指数为50.8%,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3.2%,均达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 ② 。疫情期间,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业发展受到冲击,经济整体上出现了短期的下滑。目前,企业复工复产正在有序进行,但欧美国家的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全球产业链受阻,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 (黄群慧,2020)[3]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发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今年的GDP增速具体目标。在此背景下,从投资、消费、出口的宏观经济视角和产业发展的中观经济角度去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疫情后经济的增长点和未来趋势,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二、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宏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新冠肺炎疫情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比如投资放缓、消费需求下降和进出口贸易收缩等。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2020年5月22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无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迎来首次零新增,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但疫情在短期内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较大,长期影响还无法确定。通过研究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情况大致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从长期来看可以恢复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情况,出现平稳向好的趋势。(一)疫情对投资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速及其三个产业构成指数在2020年2月均急速下跌至负增长。1—2月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下降24.5%,其中,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25.6%,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28.2%,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2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在各行业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下降 31.5%、30.3%和16.3%。但3月和4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额增长都出现了回升,降幅出现收窄。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2月份收窄1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5.4%、16%和 7.8%,降幅比 1—2 月份分别收窄20.2个百分点、12.2个百分点和15.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1.8%、18.8%和3.3%,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18.5、12.7和13个百分点。疫情在短期内对投资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相对而言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尤其对制造业投资影响最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行业复工复产,投资受到的短期冲击逐步缩小,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恢复较快,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恢复良好。长期来看,投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投资有望逐步恢复向好,我国投资仍将持续平稳增长。(二)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从图2可知,在疫情最严重时期的2020年2月份,我国的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大幅下降,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累计下降43.1%,商品零售累计下降17.6%。3月和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零售累计增长都出现了小幅回升,但1—3月份,餐饮收入累计仍下降为44.3%,到4月份才出现回升。1—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经济论坛 2020·10· · 6 累计下降16.2%,商品零售累计下降13.1%,餐饮收入累计下降41.2%,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了4.3、4.5和1.9个百分点。疫情对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餐饮行业作为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到较大影响,1—3 月份,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销售累计增长率出现小幅回升时,餐饮收入累计增长依旧出现下降。但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消费行业出现小幅回升,长期来看,消费习惯的改变将催生出一些新型的消费行业,消费规模将稳步回升(刘世锦等,2020)[4] 。(三)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2020年的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累计增长率降至-11%,其中出口总值累计增长率急速下降至-17.2%,进口总值累计增长为-4%。1—3月份,我国出口明显改善,出口总值累计增长率止跌回升至-13.3%,比1—2月份收窄3.9个百分点;进口总值累计增长为-2.9%,图1 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采集,Excel软件整理。图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餐饮收入、商品零售累计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采集,Excel软件整理。◆宏观经济◆· · 7 收窄1.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累计增长-8.5%,收窄2.5个百分点。但在1—4月份,出口继续改善,出口总值累计增长-9%,但进口总值累计同比下降至-6%,比1—3月份下降了3.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累计增长-7.6%。在我国疫情严重时期,对出口产生的冲击比较严重(张亚璟,2020)[5] ,而对进口相关的内需影响不大。3月份欧美疫情爆发后,对卫生洁具、生活用品等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出口情况得到改善,而同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带动进口需求回升。4月份,我国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内需大多能够自给自足,加上国外疫情严重,对进口实行管制,进口状况出现回落。长期来看,主要欧美国家将逐渐开始复工复产,海外进出口产业链的需求增加,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将逐步恢复。三、疫情对中国中观经济的影响疫情对我国产业经济运行态势、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产业经济发展(刘志彪,2020)[6] 。通过从中观经济视角研究疫情对工业和服务业以及对交通运输业和能源行业的影响,发现我国产业发展受到疫情的短期冲击,长期来看我国产业经济将出现稳步发展的趋势。(一)疫情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和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速 ③ 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增长,但疫情出现后,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和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速在2020年2月出现悬崖式下降,1—2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下降13%。此后,出现较小幅度的稳定回升,其中,工业增加值较服务业生产指数回升快。1—4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下降4.9%,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下降9.9%,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了8.6和3.1个百分点。疫情使得大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复工延迟、生产萎缩,导致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增速同比负增长。随着对疫情的积极防控,工业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但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无法复工营业,因此,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较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增速恢复得快。长期来看,此次疫情将对许多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将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王永贵、高佳,2020)[7] 。(二)疫情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从图5可知,我国铁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图3 进出口总值以及出口、进口总值累计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采集,Excel软件整理。经济论坛 2020·10· · 8 率在疫情爆发之前一直是稳步前进,但在2020年2月国家政策限制人员流动导致交通运输活动骤减,分别降至-87.2%和-84.5%。在3月和4月疫情防控好转后,铁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率的降幅得到收窄。4 月份,铁路客运量同比下降63.5%,降幅收窄23.7个百分点,民航客运量同比下降68.5%,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人们出行受限、物流中断,企业推迟复工、学校开学延迟导致交通运输行业在短期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交通运输业也是各行业复工复产的“先行官”和重要保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好,交通运输企业复工达产,公共交通逐渐恢复 (智艳、罗长远,2020)[8] 。因此,长期来看,交通运输市场可以恢复疫情发生之前的活力,为其他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三)疫情对能源行业的影响从图6可知,我国原油加工量产量、发电量累计增长率在2020年2月份开始打破了往年波动增长的状态,呈现大幅下降,其中火力发电量累计图4 工业增加值及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采集,Excel软件整理。图5 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采集,Excel软件整理。◆宏观经济◆· · 9 增长率也出现大幅下降,但太阳能发电量累计增长仍保持稳定。1—2月份,原油加工量产量累计同比下跌3.8%,总体发电量累计同比下跌5%,其中,火力发电量累计同比下降8.9%,太阳能发电量累计增长12%。1—3月份,原油加工量产量累计增长率仍小幅下降至-4.6%,发电量累计增长率小幅回升至-6.8%。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 4 月份,原油加工量产量累计下降3.4%,发电量累计下降5%,比1—2月份分别收窄了0.4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火力发电量累计下降5.9%,太阳能发电量累计增长10.1%。在疫情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大幅下降,尤其是石油需求下降明显,随着复工复产,我国对于发电量的需求回升,但火力发电量回升较慢,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保持稳定。长期来看,我国能源市场将会较快复苏,但可再生能源表现出的优势将推动未来能源行业转向低碳能源。四、疫情后的经济应对政策分析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将加大,实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灵活的货币政策。(一)稳投资政策根据5月22日发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增财政赤字规模1万亿元,将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提到3.6%以上,比上年赤字率目标提高0.8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并全部转给地方政府用于抗疫类投资,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资,这将有助于地方政府加快基层卫生防疫建设。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其中大部分将用基建投资,比如加快推进国家已规划的重大工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预计减税2.5万亿元,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给企业提供优惠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等,同时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政府政策的推进落实,市场平稳回升,有效投资需求将持续释放,我国投资将逐步回归平稳常态。(二)促消费政策图6 能源产量累计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采集,Excel软件整理。经济论坛 2020·10· · 10 疫情时期有特殊的刺激消费政策,政策支持生活服务业发展,扩大居民消费,比如许多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来刺激线下消费。鼓励网络购物、网上服务和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的创新,抓住网红、电商带货的风口,带动线上消费。支持5G应用场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等,释放消费潜力,形成消费增量,比如长沙、佛山等地制定奖励补贴政策来刺激汽车消费需求的回升。加大对教育、培训、养老、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购买和提供,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加快各地景区、博物馆等有序恢复营业,鼓励大力发展数字文旅,扩大数字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三)扩出口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2020年3月20日起,将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植物生长调节...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冠疫情下我国个体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 个体经济 疫情 走势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