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10篇

时间:2022-11-28 08:00:05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10篇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大学高校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10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10篇

篇一: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高校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四、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国家政策,拓展就业渠道。

 (二)落实精准帮扶,促进充分就业。

 (三)着力优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积极提供心理引导,转变高期望求职心理。

 (五)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

 2022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各高校就业工作压力陡然增大。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工作安排,坚决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招生就业处,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供市领导参考。

  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

 1076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延续至今,2022 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 23.9%、18.4%。本届毕业生中,有 44%青睐规模在 500-9999 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稳定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找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中型企业则能较好的满足这两个诉求,求职难度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更低,因此成为大学生求职首选。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截至目前,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超 9 成已经参与过面试,其中 6 成以上参与 1-5 场、占比最高,且与去年基本持平;参与 6-10 场的占17.2%,还有 1 成面试了 11 场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线上面试的普及。

  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期望”“慢就业”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个金饭碗"。既然一时之间无合适工作,更多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继续深造。但不少学生对升学院校期望值较高。以 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今年 XX 市专升本计划共有 20000 余个,较去年计划有所增长,但是公办院校招生计划只占 1/4 左右,增加较多的主要是民办院校,但由于民办院校学费较高,且教学质量、就业资源与公办院校也有差距,部分学生反馈虽然考试已上线却不愿选择民办院校,如果专升本

 录取结果不满意,后续仍然需要学校推荐就业,很多单位春季招聘已经结束,这部分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二是中小企业岗位缩减,待遇较低。部分中小企业守法意识较弱,以试用期等为由不及时与学生完善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手续,侵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部分大型企业为节约成本,专科生只能劳务派遣,不能与公司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待遇上差距比较大。三是基层就业录取率偏低。毕业生愿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但以往专科生的录取比例都比较低。以 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 年西部志愿者报名 139 人,最终录取只有 4 人。目前西部志愿者项目正式确认录取基本都在 7 月份,报名学生担心如未能录取,再参加招聘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就业难度加大。四是“互联网+就业”模式尚需完善。当前“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应用还不够充分、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还不够科学等现实之困。要让"互联网+就业"模式成为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现路径。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一是疫情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2021 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

 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三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就业需求反差现象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四是互联网招聘平台及线下宣讲会为最主要信息渠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招聘平台是超过 63%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渠道,过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于线下宣讲会。综合来看,专业化的线上招聘平台将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要信息渠道。疫情防治常态化,“云招聘会”、“空中宣讲会”等线上模式成为大学生招聘求职的主要方式。“金三银四”的快速增长后,头部互联网招聘平台的使用时长多呈现上涨趋势,大学生逐步形成互联网招聘 APP 使用习惯。五是大学生招聘服务专业化、细分化,线上线下融合为长期趋势。随着基础产品和服务的成熟,校园招聘市场进入精细化发力阶段;疫情影响叠加 5G时代的到来,线上招聘加快渗透,空中宣讲会、直播“带岗”等模式渐趋主流,目前的典型线上招聘模式中,用户对互联网平台投递简历的传统方式偏好比例最高,达到 62.8%;直播招聘模式发展时间相对最短,但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具备突破时空限制、求职效率高等优势,预计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校招主流模式。

  四、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国家政策,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基层就业方面,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选调生”等基层项目能多增加一些岗位数量,并且部分岗位能降低学历门槛,扩大专科生的基层就业机会。建议基层项目的报考录取时间能够提前,确保未能录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参与校内招聘。二是在扩大专升本规模的同时支持更多的公办院校增加招生计划,打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三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匹配更多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和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每年对毕业生创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力扶持学生创办微型企业。

  (二)落实精准帮扶,促进充分就业。一是提供精准就业帮扶。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动态实行周报制度,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体系,精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为学生提供“四个一”精准就业帮扶,即落实“一次单独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就业指导、一项就业补贴”,确保重点群体顺利就业。二是落实求职创业补贴。为毕业生申办求职创业补贴。三是开展求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大学生求职就业训练营活动,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求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包括求职定位、简历制作、面试准备等实用技巧。

  (三)着力优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是加强个性化指导。开通各类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平台,组建校内就业创业导师咨询团队,以“生涯规划导航”“线上导师问诊”等方式加强个

 性化指导。二是打造专业师资团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 XX 市就业工作培训、TTT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认证培训、GCDF 生涯规划师、GCT 生涯团体辅导培训等。三是组织就业能力提升活动。比如举办模拟招聘会、就业沙龙、简历制作等就业讲座。组织大学生模拟求职招聘大赛。

  (四)积极提供心理引导,转变高期望求职心理。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尽早发现,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给予专业引导,及时掐住“苗头”,助学生身心健康。扎实深入开展好学生就业观念引导工作,教育学生从思想上为就业多做准备,教育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不断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提高就业信心,把握就业机遇,动员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引导毕业生对“新业态”“新格局”的认识,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观念,这不仅是个人需要,更是社会的需求。

  (五)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积极部署、科学研判,做好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和成果的展示交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以创业促进就业,持续培养本科毕业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以创新创业孵化园为支撑,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优化双创导师团队建设;以双创赛事为龙头,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厚植创新创业肥沃土壤,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以双创活动为抓手,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帮扶活动,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面对疫情的冲击,各高职院校

 齐心协力,共同打了一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攻坚战。2022 年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繁重艰巨,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善于在危机上遇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持提前谋划部署,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努力争取更大工作主动权,聚焦重点,综合施策,全力做好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民生之首,民心之安所在。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让一个个毕业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会使一个个家庭缩小收入差距,一个个群体更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扎扎实实的向前走。

篇二: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iddot;281·学术与研究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现状分析成都工业学院  李娟摘要: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问题。导致此类问题的因素很多,常有的就是用人单、就业形势和大学生本身素质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就导致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几类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社会焦点;对策与建议一、就业现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期,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和积累[1] 。随着各行业人才需求逐步饱和,导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就业率较低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日益突出问题。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 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就业现状统计分析,201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 834 万人,比 2018 年增加 14 万人。但本科就业率却从 2014 年 92.6% 到 2018年 91.5%,再到现在 90.4% 左右,就业率逐渐下降[2] 。随着每年毕业人数和每年未就业人数逐步增长,导致毕业生难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此类严峻形势主要体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不均、个专业就业率差异较大、大学生对自我认知普遍不足等问题上。二、现状分析(一)就业区域分布不均匀根据 58 同城《第 16 届大学生综合调研报告》显示 , 本科生就业趋向于副省级城市概率越来越高,“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强,导致这些区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中小城市区域具有大量的岗位和人才需求,却鲜有毕业生关注。因此导致整体就业人数分布极其不平衡,就业压力分布也不均匀,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布差异也较大[3] 。(二)各行业就业率差别较大从各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生工学就业率最高,整体就业率平均为93% 左右;其次是管理学,整体就业率平均为92% 左右;就业率最低的是法学类,整体就业率平均为85% 左右。就业专业而言,排名前三的是软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工程管理,排名靠后的专业是历史、哲学和法律专业[3-4] 。近年来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报考趋之若鹜,互联网行业逐步饱和,毕业学生却增多,导致该行业失业率以及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从各行业就业情况来看,近年来媒体、教育、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社会需求明显增多,就业人数和就业率也逐年增加;相对而言,传统机械制造、建筑建造、手工纺织等行业就业比例明显下降。以上随着各行业需求变化,导致该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整体来看是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率越来越低的趋势。(三)自我认知不足据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报告显示,该年度高校毕业生期望薪资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和薪资分别是北京:12992 元 / 月、上海:12070 元 / 月、南京:9771 元 / 月,高校毕业生平均薪资待遇期望普遍都在 8000 元 / 月以上[4] 。但在当今经济不景气和就业压力较大整体形势下,除了互联网等少数行业能够达到毕业生预期值以外,其他行业基本都不太可能达到毕业生预期情况。由此导致大学生普遍对自己就业待遇以及发展前景不满意,大部分本科毕业生毕业从事专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造成该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当今高校毕业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我认知不足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公司对毕业生要求。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进入大学后不能延续高中学习状态,沉迷于游戏或者与专业无关的其他兴趣爱好,导致其对本专业认知不足,专业能力较低;其次,高校毕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就业意识薄弱,高校毕业生大部分临近毕业也没有找工作实习的意识,也不清楚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职业方向不够明确,看不到未来方向。因此,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满意工作,而又好高骛远,想要高薪和轻松的工作,此类情况导致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不能持续就业或者不能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除上述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外,中国本来就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导致各行业都不缺乏相应的人才,因此各行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此外,随着每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各行业人才趋于饱和,导致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三、对策及建议(一)政府层面对于以上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原因,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分不开。政府部门在加强社会经济制度完善的同时应当加强相应的就业引导,要求学校提高对学生毕业就业的意识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对用人公司,加强其对唯学历论和实习经验不足而不用的监督,加强其性别歧视监督;对于本地政策,加强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对高学历人才的待遇,通过高学历人才的引入带动整体行业发展,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当地工作[5] 。(二)学校层面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就业意识,规划职业道路[6] 。很多学校对学生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或者实习要求很严格,大部分在大一大二期间进入学生实习,因此应该在大一大二期间,针对各专业,学校可以考虑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或者职业就业相关培训,提高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针对各专业而言,应该以兴趣为导向,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对各个专业兴趣状况,可以在大一或者大二期间,允许学生通过申请进行专业自主选择调整。特殊情况下,可以放低要求,对部分特殊情况大三学生允许其进行专业自主选择。以此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令其能从事自己感兴趣行业。(三)学生层面对学生而言,学习好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就业意识,做好对应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多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社会的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学业完成期间可以适当进行实习,提高自己专业知识能力。此外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培养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四、总结对于当今国内和国际形势而言,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以今年为例,由于“新冠”影响,国内和国际经济遭受到较大冲击,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解体。在此形势下,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各行业需求饱和,对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的高校学生来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就业意识,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寻找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职业道路,提高学生就业现状。参考文献[1]郭平平.高校大学生就业率问题剖析[J].才智,2013(19):221-222.[2]马向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交际,2014.[3]张伟,高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盐化工,2020.[4]马晓倩,田文婷,向杰.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5]何梦杨,田盼盼.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分析与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6]徐志文,谢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索[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

篇三: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2022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 1000 万大关,刷新历史纪录,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智联招聘发布《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调研时间为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围绕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与行为、求职进展等维度,反映出不同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学子的就业现状,为毕业生寻找理想工作、企业寻求合适人才提供参考。

 【核心发现】

  就业去向

  仅一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进一步提升  就业压力是选择毕业去向的首因  选择读博的硕士生增多,“考博热”可能正在兴起  双一流院校学生比普本、专科生更爱深造

  就业期待

  这届毕业生很务实,已主动降低就业期待  2022 届求职毕业生期望月薪 6295 元,比去年下降约 6%  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毕业生对国企热衷度继续上升  今年更多毕业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  毕业生对 IT 互联网、房地产行业的热度微降

  求职心态与行为

  考研热使得毕业生求职时间延后,约 26%毕业生今年 3 月后才开始求职  找工作最关注薪资待遇,对生活平衡、稳定性的偏好明显提升  74%找工作人群有实习经历,认为实习对求职有帮助 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渠道,视频面试渗透率达 64%  超 7 成毕业生认为可视化求职效率更高

  求职进展

  截至 4 月中旬,46.7%求职毕业生获得 Offer,15.4%已签约 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吸纳作用提升  硕士生签约率下降,专科生签约率逆势上升  双一流院校就业优势明显,普本毕业生陷就业困境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 理工科学生签约率领先,经管类签约进展慢  2022 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 6507 元  8 成毕业生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  名校光环照耀“双一流”求职路,普本、专科生受益于实习经历

 (一)

 就业去向

 仅一半毕业生选择找工作,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进一步提升 智联招聘调研显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比去年下降 6 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慢就业(15.9%)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 3 个百分点。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此外,考研热趋势下,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占近一成,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为1.3%,比去年略低。

 就业压力是选择毕业去向的首因 应届生选择去向时考虑的因素中,就业压力占比最高,为 47.6%,其次为所学专业(36.1%)和经济形势(35.6%),院校背景、长辈意见、理想爱好等因素影响程度较低。可见,与个人因素相比,环境因素对毕业生的去向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

 1.3%1.9%9.3%15.9%18.6%50.4%1.9%1.4%9.5%12.8%15.8%56.9%出国继续学习创业国内继续学习慢就业(暂无具体打算)自由职业单位就业2022届高校毕业生去向2021届 2022届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当前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承压,感受到今年求职竞争非常激烈的应届生比例为 61%,比去年高 6 个百分点。因此更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自由职业、慢就业等方式缓解自身就业压力。

 选择读博的硕士生增多,“考博热”可能正在兴起 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去向,2022 年,硕士研究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 11%,显著高于 2021 年的 4.3%。一方面,国内博士人才仍较稀缺,薪资水平相对其他学历有明显优势,吸引更多硕士生考博;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硕士生暂缓就业的一个选择,“考研热”是否会逐渐渗透到“考博热”,值得关注。

  5.6%8.8%10.0%10.1%11.1%11.7%35.6%36.1%47.6%同学、朋友的选择理想爱好政策引导家庭经济状况长辈意见院校背景经济形势所学专业就业压力影响2022届应届生毕业去向的因素11.0%4.3%2022届2021届选择国内继续深造的硕士比例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双一流院校学生比普本、专科生更爱深造

 毕业院校等级方面,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单位就业、自由职业、慢就业上的意愿均要高于双一流院校。而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中,17.6%决心在国内继续学习,还有 4%选择出国深造,分别高出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 10.9 个百分点、3.1 个百分点。可见,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愿意在本就占据优势的院校和成绩方面继续加成,用时间成本换取更大的就业竞争力。

 中高收入家庭毕业生倾向深造,中低收入倾向自由职业、慢就业

 除教育背景外,家庭收入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也有影响。32%的家庭收入“中上”应届毕业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占比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而家庭收入“高”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学习”的占比 17.1%,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中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更倾向于自由职业和慢就业,其中,分别有 21.5%、19.5%的低收入、中下收入家庭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占比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分别有 18%、17.6%的低收入、中下收入家庭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占比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家庭学子。

 无论是在国内继续深造,还是出国留学,都需要经济支撑,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在提升学历方面更有保障。而家庭条件较差的毕业生选择打零工或观望就业行情,能够补贴家用并随时抓住合适的就业机会。

 1.6%0.5%18.9%26.8%9.7%39.2%1.3%0.9%15.9%15.4%6.7%57.4%4.0%4.0%9.5%14.3%17.6%49.1%创业出国继续学习慢就业(暂无具体打算)自由职业国内继续学习单位就业不同院校应届生毕业去向双一流院校 普通本科院校 专科院校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二)

 就业期待

 这届毕业生很务实,已主动降低就业期待

  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仅有 27.2%的毕业生期望升高。65%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整受“求职竞争情况”影响,而分别有 57.1%、49.4%的毕业生受“国内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情况”影响。可见,对经济和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大部分毕业生都有理性预期。

 0.0%10.0%20.0%30.0%40.0%50.0%60.0%不同家庭收入学生毕业去向选择低 中下 中等 中上 高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2022 届求职毕业生期望月薪 6295 元,比去年下降约 6% 2022 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 6295 元,比去年的 6711 元下降约 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于 2021 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 44.6%,低于 2021 年的 50.8%。无论从平均值,还是分段薪酬来看,本届毕业生降低月薪期望值都具有普遍性,这也表明毕业生愿意降低薪资要求以适应就业市场。

 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毕业生对国企热衷度继续上升

 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 44.4%,高于 2021 年的 42.5%。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 17.4%,比 2021 年的 19%继续下降。国企热、考公潮升温,民企热55.0%27.2%17.8%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期望影响期望降低 期望升高 没受影响629567112022届2021届求职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元)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度降低,共同折射出本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上的求稳心态加剧。此外,可能也与疫情后国企面向大学生的扩招有关。

 今年更多毕业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

 本届毕业生中,有 45.1%青睐规模在 500-9999 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并高于 2021年的 44%。同时,毕业生对小微企业的选择增多,2022 年选择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 3.6%、34.4%,高于 2021 年的 1.8%、28.7%。这正是就业压力加大下的务实选择,与期望月薪下降表现一致。这对小微企业来说,也是储备新生力量的好时机。随着政府持续纾困小微企业,度过疫情冲击后的小微企业也将收获更多年轻人才。

 9.4%11.9%14.7%17.4%44.4%11.4%11.2%13.2%19.0%42.5%国家机关三资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应届生期望就业的单位性质2021届 2022届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毕业生对 IT 互联网、房地产行业的热度微降

 2022 届毕业生期望去 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4.1%、8.8%,比去年降低 1.3 个、2.1 个百分点。随着去年以来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发展放缓,招聘规模增速放缓或有所收缩,毕业生也应势调整就业期望,降低了对这两个行业的选择。

 3.6%34.4%45.1%16.9%1.8%28.7%44.0%25.5%微型企业(20人以内)小型企业(20-500人)中型企业(500-9999人)大型企业(10000人以上)应届生期望就业的企业规模2021届 2022届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理工科毕业生首选技术岗,文科生仍然偏好职能岗

 毕业生的期待岗位与所学专业高度关联,25.8%的理学毕业生、27.7%的医学毕业生、42.6%的工学毕业生倾向技术岗。与 2021 年情况类似,行政/后勤/文秘为文科生的重点选择,32%的语言类专业毕业生、29.6%的人文学科毕业生,期望从事行政/后勤/文秘工作。而经管类人才则首选财务/审计/税务,占比 35.3%。

 1.4%2.8%4.1%5.1%5.6%6.1%6.3%6.8%7.0%7.9%8.8%10.0%24.1%1.7%2.3%4.4%4.5%6.4%7.0%4.3%7.2%6.9%6.4%10.9%8.7%25.4%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物流/仓储能源/矿产/环保贸易/批发/零售/快消政府/非盈利机构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生活服务金融业商业服务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房地产/建筑业文化/传媒/娱乐/体育IT/通信/电子/互联网应届生期望就业的行业2021届 2022届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三)

 求职心态与行为

 考研热使得毕业生求职时间延后,约 26%毕业生今年 3 月后才开始求职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2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有 457 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了 80万,比 5 年前增加了 256 万。考研热使得毕业生求职时间延后,推迟找工作的进程,部分毕业生等考研成绩公布后才进入求职市场。调研显示,就业去向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中 22%1.8%2.2%3.5%25.8%27.7%42.6%人文学科语言类经管类理学医学工学不同专业毕业生期待从事技术岗比例5.6%10.6%11.5%15.9%29.6%31.9%工学医学理学经管类人文学科语言类不同专业毕业生期待从事行政相关工作比例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在今年 3 月才开始找工作,这一比例较去年高出 6.6 个百分点,就业去向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中 4%截至 4 月中旬仍未着手求职。

 找工作最关注薪资待遇,对生活平衡、稳定性的偏好明显提升

 对本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首要关注点,占比 65%,但低于 2021 年的68.5%。看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占比 38.5%,排名第二,高于 2021 年的 34%。表示“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的占比 36.2%,排名第三,高于 2021 年的 29.8%。这表明,毕业生开始更多地关注事业与生活的协调,并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

 7.5%9.1%13.6%11.5%9.9%6.5%8.1%7.4%6.0%15.3%5.0%5.9%8.3%11.4%7.8% 7.9%5.6%8.3%8.8%10.2%21.9%3.9%求职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间分布2021届 2022届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74%找工作人群有实习经历,认为实习对求职有帮助

 2022 年,共有 74%的毕业生有在校实习经历,高于 2021 年的 57.9%。实习的学生中,77.3%认为实习经历非常重要,对找工作有帮助。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渠道,视频面试渗透率达 64%

 在求职过程中,招聘网站是应届毕业生最主要的渠道,86.8%的受访者都使用了在线招聘的方式。其次是企业官网(43.7%)、招聘会(39.7%)、宣讲会(23.9%)。

 依托于招聘网站平台,在线求职不断向高效、便捷的方式迭代,而视频与通信技术的成熟更是让视频面试等可视化手段成为日常。本次调研中,87%的受访者都表示使用过可视化求职新形式,其中 63.7%采用过视频面试,还有各 3 成查看过企业和职位的视频介绍。

 5.6%10.8%12.7%14.1%19.2%21.1%22.8%35.4%36.2%38.5%65.0%7.7%22.4%14.0%14.1%20.9%23.9%19.4%31.8%29.8%34.0%68.5%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一致行业/公司前景兴趣至上平等和尊重落户、补贴等人才政策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专业对口,岗位匹配度高能够学习新东西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工作和生活平衡薪酬福利应届生求职看重的因素2021届 2022届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7 成毕业生认为可视化求职效率更高

 本届毕业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可视化应用具有丰富体验。70.2%的毕业生认为可视化求职“效率更高,面试进展更快”,也有 67.3%和 56.8%的毕业生表示,可视化求职“省去跑腿精力,求职体验提升”、“地域限制减少,可选择机会增多”。

  10.5%20.6%23.9%39.7%43.7%86.8%10.8%22.6%30.1%42.7%44.1%86.5%内部推荐HR邮箱宣讲会招聘会企业官网招聘网站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的主要渠道2021届 2022届13.0%13.3%21.4%22.1%23.8%26.4%28.5%63.7%未采用可视化求职方式其他可视化求职方式直播面试空中双选会空中宣讲会查看职位视频介绍查看企业视频介绍视频面试应届毕业生采取的可视化求职方式

 【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四)

 求职进展

 截至 4 月中旬,46.7%求职毕业生获得 Offer,15.4%已签约

 经历了春招季,迈向 6 月毕业季,一些毕业生已经拿到 Offer 并完成签约。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截至 4 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46.7%已收获 Offer,低于 2021年的 62.8%。其中,获得 1-3 个 Offer 的占比 38.1%,低于 2021 年的 48.9%。15.4%有求职计划的毕业生已签约,低于 2021 年的 18.3%。与签约率相比,求职录取率的降幅更显著,从侧面反映出招聘岗位减少,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余地缩小。

  8.1%12.9%14.2%20.2%28...

篇四: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3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 与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1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与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数据的分析 刘保中 郭亚平*  摘 要:大学生从“象牙塔”跨入社会,从校园走向职场,实现了人生重大的角色转变,并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需要关注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就业、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本报告利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2019 年和 2020 年的毕业生调查数据,围绕就业、生活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呈现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生存现状。研究发现:疫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明显,大学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比例有所上升,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比例下降;大学毕业生实际薪酬与收入预期仍旧存在相当差距;相当比例的大学毕业生表现出失业隐忧情绪、“跳槽”现象;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总体偏低,尤其是对工作收入和职业声望的满意度相对更低;大部分毕业生住房问题比较突出,居住质量相对不高;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大学毕业生是国家青年人才资源的重要力量,建议相关部门和机构积极关注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 刘保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亚平,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讲师。

 社会蓝皮书234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工作状况 生活现状 心理健康最近 20 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自 1999 年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20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的《201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 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的历史性过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八九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其中多数要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使得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各界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建言献策,但是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状况却很少受到社会关注。大学生从“象牙塔”跨入社会,从校园走向职场,实现了人生重大的角色转变,并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评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效,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报告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以下简称 PSCUS)。PSCUS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国教育发展智库主持实施,以全国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与就业状况。PSCUS采用多阶段混合抽样的方法,把“学校—专业—班级”作为三个层次的抽样单元进行抽样,在初级抽样单元的设计上,该调查兼顾了学校层级、学科类型和分布地域的不同,以此提高样本的代表性,降低抽样误差。因此,PSCUS 数据在调查内容的全面性、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和及时性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自 2013 年开始实施,从 2018 年正式开始对大学生毕业离校后继续追踪调查,形成每年度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数据库。PSCUS 毕业生数据库为分析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步入职场的转型状况提供了珍贵的数据资料。本报告主要采用 PSCUS2020

 235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与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年毕业生调查的数据,针对 2020 年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另外,为全面呈现大学毕业生多方面的情况,部分数据会采用 2019 年毕业生调查数据中的应届毕业生数据。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主要包括工作、升学、未就业等,本报告主要分析毕业生初入职场之后的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对象为毕业半年左右且参加工作(不包括占比较低的创业和自由职业类型)的应届大学生就业群体。PSCUS 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调查数据有效样本量为 1693 个,其中男生占 46.4%,女生占 53.6%;2020 年参加工作的应届大学生有效样本量为 1382 个,其中男生占 50.1%,女生占 49.9%。一 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一)疫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明显,大学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比例上升,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比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化明显,偏好经济发达城市和“离家近”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PSCUS2020 年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在就业的毕业生群体中,一半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表示疫情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对比 2019 年和2020 年 PSCUS 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升学的人数比例从 2019年的 23.9% 上升到 2020 年的 31.4%,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从 55.5% 下降至45.1%。从就业单位的所有制性质来看,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构成了就业市场上就业单位的两个基本类别,前者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组成;后者包括了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体制外”单位。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化转型,体制外单位已经成长壮大,其中不乏高薪企业,但就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状况而言,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依然占有更多的垄断性资源,享有相对更高的平均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和良好的社会声望,因此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仍旧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就业偏好。但现实情

 社会蓝皮书236况是,体制内工作岗位和机会都是相对比较有限的,图 1 显示,根据 PSCUS的调查,2019 年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的应届大学生比例仅为 34%,2020 年上升到 41.1%,体制外仍旧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民营企业吸纳了超四成的大学毕业生,2019 年和 2020 年应届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比例分别占到 46.1% 和 40.7%。相比之下,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 年应届大学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比例比 2019 年下降了 5.4 个百分点,而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的比例比 2019 年上升了约 7 个百分点。图 1 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单位类型以上调查数据呈现出大学生就业市场两个突出的情况:一是多数大学毕业生进入了体制外尤其是民营企业工作;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结构影响较大。此次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冲击最大,尤以餐饮、旅游、外贸、酒店、影视等行业最为明显,很多民营企业不得不缩小人员规模,一些企业甚至倒闭,这导致民营企业工作机会大量减少。为应对疫情的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稳就业”,如:增大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扩大“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促进国有企业扩大招

 237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与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聘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等。从实际情况看,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性政策效果显然不太明显,当然这背后也有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变化,疫情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对于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机会的偏好明显增加,更加不愿意选择去市场风险性更高的体制外单位工作。从就业地域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明显的地域偏好,倾向于选择北上广深及省会城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PSCUS2020 年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26.6% 的毕业生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工作,大约四成(39.8%)的大学毕业生在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倾向于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北上广深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化程度高,能够为大学毕业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事业空间,自然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首选地。离家近,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和经济发展程度高是影响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主要因素(见图 2)。当然,除了“大城机会”,也有“小城故事”。有 32.5% 的毕业生选择了在非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这其中有近一半(46.7%)的人是因为离家近。选择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原因不一,部分因为已有的情感依赖,另外熟悉的文化和社会关系网络,方便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而且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图 2 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影响因素

 社会蓝皮书238(二)大学生求职信息的获取呈现多渠道化特征,互联网、线下招聘会以及个人社会网络是毕业生获取求职信息的主要渠道;收入水平、发展空间、工作地域及工作稳定性是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比较看重的因素PSCUS2020 年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求职信息的获取呈现多渠道化特征,既包括线上的互联网形式,也有线下的招聘会,还有个人的社会网络。其中,互联网是目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重要渠道,这种情况在2020 年毕业生中表现得更加突出。2020 年超三成(32.1%)的大学毕业生通过求职网站 / 媒体获取就业信息,通过线下现场招聘会获得求职信息的毕业生比例则呈现下降趋势,从 2019 年的 28.8% 下降到 2020 年的 24.4%。疫情导致大量线下招聘会取消,毕业生不得不转移到线上寻找工作机会或通过亲朋好友获取就业信息。相对于 2019 年毕业生,2020 年毕业生中通过父母 / 亲戚获得工作信息的比例明显增加(见图 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剧烈变革,青年群体的生活观念和社会态度发生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自主性强,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图 3 大学毕业生获取目前工作信息的来源

 239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与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以及未来发展具有清晰的态度,在职业选择上有自己的见解。PSCUS2020 年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53.6%)的大学毕业生表示会自己决定职业选择。另外,近 1/4(23.9%)的大学毕业生表示会听取父母的建议,13.4%的大学毕业生会听取老师的建议,也有近 1/10(9%)的大学毕业生会听取毕业校友和同学的建议。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最看重工作的收入和发展空间,其次是工作地域和工作稳定性。PSCUS2020 年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 47.7% 和 18.6% 的人把工作的收入水平和工作发展空间放在首位,分别有 9.3% 和 7.8% 的人把工作地域和工作稳定性放在首位。而仅有 6.1% 和 3.2% 的人愿意把个人兴趣和专业对口视为最重要的择业标准。这些结果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务实的心态,相比于职业理想和个人兴趣,毕业生更加看重当下工作所能带来的实际利益。(三)大学毕业生实际薪酬与收入预期之间存在相当差距,大学毕业生社会保障状况参差不齐对于刚刚毕业、步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工作预期尤其是收入预期跟实际状况的差异往往是导致就业初期心理落差的主要原因。PSCUS2020 年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实际薪酬与收入预期存在较大差距,超过一半(55.6%)的大学毕业生表示目前的工作收入低于预期收入,42.3% 的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差不多,极低比例(2.1%)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实际工作收入高于预期收入。对于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劳动合同至关重要,它是大学生与工作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依据。但是根据 PSCUS2020 年调查数据,仍旧有 1/10(10.2%)的大学生同工作单位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在社会保障方面,如图 4 所示,57.2% 的大学毕业生享有五险一金,15.0% 的人只有五险,除了少部分群体还享有三险一金、三险、商业保险外,17.4%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或商业保险。总的来看,大学毕业生享有社会保障情况不容乐观,而且还有不少大学生对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得不清楚,社会保障意识不强。

 社会蓝皮书240(四)大学毕业生的“所学”和“所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匹配和技能匹配问题;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专业和工作匹配情况较好,但技能匹配较好的比例不足四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匹配度和技能匹配度显著低于本科院校毕业生大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的匹配程度对教育回报具有重要影响。如表 1 所示,PSCUS2020 年调查数据表明,26.6% 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专业方向与工作非常相关,27.6% 的人表示专业方向与工作是比较相关的,约有 1/4 (24.9%)的大学毕业生表示专业方向与工作有相关性,有 1/5 (20.9%)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所学的专业方向与工作内容毫不相关。此外,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匹配度明显低于本科院校毕业生。有 24.7% 的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关,比本科院校毕业生低了 9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本应具有技能人力资本上的比较优势,但较高的专业错配度很可能导致他们的技能优势无法发挥,从而难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市场回报。大学毕业生掌握的技能是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重要人力资本,技能匹配即技能性人力资本与工作职位的匹配程度,也是人力资本匹配的重要内容。PSCUS2020 年调查数据显示(见表 2),37.5% 的大学毕业生表示在大学期间图 4 大学毕业生获得社会保障的情况

 241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与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所掌握的技能能够达到(完全能达到和比较能达到)现在工作的需要,38.6%的毕业生表示其掌握的技能基本能够满足现在工作的需要,但是也有接近 1/4(23.9%)的毕业生表示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技能达不到(完全达不到和比较达不到)现在工作的需要,其中接近一成(9.3%)的毕业生表示其掌握的技能完全达不到现在工作的需要。调查数据也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匹配度明显低于本科院校毕业生。有 12.1% 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表示其掌握的技能完全达不到工作要求,而本科院校毕业生的...

篇五: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篇六: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高校/就业点评 38所财经类高校疫情年就业概览

  2020年部分财经类高校就业质量点评 主要评述 疫情影响 , 出国留学人数减少 , 国内直接就业人数激增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多数行业哀鸿遍野,很多企业因为经 营压力开始大面积裁员;海外疫情严峻性超预期,国内大学生出国留学也受到较大影响, 更多学生选择直接就业或进行线上课程学习。根据LinkedIn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企业 校招岗位竞争人数直接翻倍,同时海归人才在国内求职数量比2019年增加30% 以上, 叠加 874万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一岗难求,就业愈加困难。

  扩招与裁员并行 , 国资与民营共进 , 线上形式普及2020年春招岗位比往年增长50%以上,部分央企国企相应国家政策大面积扩招,为应届生 就业提供宽通道:中石油2020校招岗位需求人数同比增加25%以上;中石化2020校招岗位需 求人数同比增加112.6%,报名人数11万+。受经营业绩压力及相关政策法规影响,部分企 业开始裁员,也有部分企业逆势而上在招聘方面开启绿色通道,或全员线上面试、不设置 笔试、减少面试轮次、增加招聘岗位与人数、线上云签订就业协议等。各级政府及教育 部门组织专场招聘会频次比往年多出几倍。

  财经类高校就业略显疲态 ,部分高校就业率存疑部分财经类院校官方发布报告显示,未就业率最高达26.56%,5所211财经院校中,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未就业率达16.83%。部分双非院校直接未发布2020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个 别发布报告的院校中,以“灵活就业”形式出现的比例高达39.48%。同时微博、脉脉、 知乎、牛客网等多平台有高校学生爆料:学校为提升就业率,勒令学生必须签订就业协 议或劳动合同,或淘宝购买、或与企业签假三方、或以XX形式等增加当年就业人数。

  管理类及法学类持续走低,计算机类稳中有升多家院校财会类就业率断崖式下跌,如北京工商大学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就 业率为69.51%、67.37%、62.30%,某校会计硕士在当年6月的未就业率达40%左右。法学 类本科就业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如河北经贸大学法学类毕业生协议及合同就业比例在所 有学科门类中最低,为31.41%,部分高校法学类毕业生中选择升学或继续升学的较多。

 计算机类专业就业表现较好,如湖北经济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率均破90%。

  升学比例上升 ,但层次差异较大, 不就业拟升学比例增加国内研究生招生扩招,2020年研究生招生110.66万人,扩招20.74%,疫情之后高校研究 生复试面试后继续扩招。升学高校层次较往年更加多元。毕业生直接签就业协议就业人 数较往年都减少,签订劳动合同及其他形式(灵活就业)就业人数不断攀升,如贵州财 经大学三类比例分别为17.5%、10.14%、31.99%。考研“二战”的学生数量增加,如山西 财经大学有1104名(27.01%)同学打算继续考研或申请海外高校研究生。

  偏好金融行业 , 偏好机关编制 , 民营企业仍是就业大头财经类专业毕业生首选就业行业仍然是金融,部分高校IT行业就业也占主导,如浙江工 商大学本科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就业比例达14.08%,IT行业为19.18%。国内目前的公考热 也让学生认清了“宇宙的尽头”,越来越多毕业生会选择考公或者选择事业单位、央企 国企为就业目标,如对外经贸本科毕业生机关就业比例为9.45%、广东财经为5.94%。

 安徽财经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工商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本文关注院校:

  500强就业比例有所 增加,典型就业差异较大, 地域偏好 较为明显各家财经院校学生就业企业中,财富世界500强比例较往年增加,财富中国500强比例似 有上升。单一细分行业企业类型中,银行就业为主要选择,央财本硕毕业生就业人数前 十的单位中,有七家且前三均为银行。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除高校所在省份外,去 向最多的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

  求职渠道少 , 求职时间长 ,求职期望较高多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企业招聘,投递寒暑期及日常实习或者校招求职主要在校园大型 联合招聘会、企业校园专场宣讲及招聘会、智联招聘&应届生求职网等主流招聘网站;只 有部分高校少数学生会长时间关注其他招聘渠道:实习僧、企业招聘官网及官方公众号、 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等渠道。因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和行业认知,求职时需要不断地了 解企业、了解岗位,所以求职时间也较长。受考证等中介机构、无良营销号影响,导致 学生对期望薪资要求过高,对岗位期待过高,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岗位实 属难求;实习经历少、求职技巧缺乏、岗位不适配、就业歧视等原因也会影响收获Offer 的概率。

  财经院校学科差距大 , 就业歧视多目前财经类院校中,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有A-以上学科的院校除了五大财经211外只有 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有B+及以上学科数大于1(含1个)的院 校只有13所。就业机会方面,多数500强或知名企业总部都设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 这里集中了绝大多数的岗位机会,无论是实习或全职,因此部分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并 不能有太多的机会或跨省份城市远距离实习难度较大。并且多数岗位存在就业歧视,限 定男性、限定本硕必须985/211院校、抑或限定某地户籍。

  总体评价 数据要点 未发布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的院校东北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新疆 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

  主要数据来源该院校2020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报告、第三方机构报告。

  数据口径默认按照本科就业数据,除特别指明和分类数据外,均以本科数据为比较基础。

 报告中提及就业率包含升学及出国;签约就业率包含就业协议、合同、其他(灵活就业);本文 其他就业包含自主创业、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部队;本文实际未就业包含未就业、自 由职业、科研助理、其他未就业;实际净就业率包含签约就业及其他就业。

 部分院校基础数据来源为第三方问卷基础数据,即样本量为填写问卷的毕业生数量而非毕 业生总人数,如上海财经大学。

 因部分高校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于近期发布或仍未发布,故本文只讨论2020年就业情况。

 A A nalyst :

 Allen Chang I I ntern :

 Miffy Li

  E E- - mail :

 rayee719@gmail.com1. 中国人民银行2. 国家统计局官网3. 教育部官网4.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 国家卫健委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7. 人民网8. 半月谈9. 研究生考试招生网10. 中国薪酬网11. 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12. 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13. 各高校官微、官方文件14. 部分海外高校官网15. 部分企业官网及招聘门户16. Wind资讯17. 麦可思数据18. 华经产业研究院19. LinkedIn20. 财富中文网(FORTUNE China)21. 91job22. 其他官方网站23. 其他官方公开文件及文章

  行业研究报告

 | 就业点评

 2 2 022 年 01 月2 25 5 日作者:

 本文引用:

 正文目 录

 疫情影响 , 出国留学人数减少 , 国内直接就业人数激增

 ..................................................................... 1 1 海外疫情严峻性超预期,留学人数减少

 ..................................................................................1 国内毕业生就业人数骤增,春招压力转化为继续考研动力

 ..................................................................1 国内财经类高校当年出国留学人数总体下降

 ..............................................................................2 国资+ + 民营 , 扩招+ + 裁员 , 线上 求职助力就业

 ............................................................................... 3 3 2020 年上千家企业校招扩招,近百家企业裁员

 ............................................................................3 疫情防控期间,远程办公模式急速升温

 ..................................................................................3 财经类高校就业 疲劳 , 部分高校就业率存疑

 ............................................................................... 4 4 财经类高校主流专业就业出现滑坡,部分专业就业触底

 ....................................................................4 部分高校就业率有待细评,就业数据真真假假

 ............................................................................5 灵活就业与合同就业存在疑问,未就业值得深思

 ..........................................................................6 管理类 及 法学类持续走低,计算机类稳中有升

 ............................................................................. 6 6 财会及工商管理类、金融经济类、法学类就业持续下滑

 ....................................................................6 计算机类就业率稳中有升

 ..............................................................................................9 特色专业依然强势,单一开设的非商科专业差异较大

 .....................................................................10 升学比例 总体 上升, 升学高校层次差距较大 ,不就业拟升学比例增加

 ........................................................ 10 扩招助力考研升学,升学高校层次差距较大

 .............................................................................10 慢就业持续升温,“二战”继续上演

 ....................................................................................12 偏好金融行业 与 机关编制,民营企业仍是就业大头

 ........................................................................ 13 就业行业多元,金融行业扎推现象严重

 .................................................................................13 尽头都在体制内,国企央企吸引力强

 ...................................................................................14 大量毕业生涌进民营企业,三资就业减少

 ...............................................................................15 地区、学校层次影响就业行业选择

 .....................................................................................16 0 500 强就业比例 增加 , 典型就业情况各有所异 ,地域偏好 明显

 ............................................................... 16 部分高校 500 强就业比例持续上升,主要去向为银行

 .....................................................................16 典型就业情况各有所异,头部财经院校有压倒性优势

 .....................................................................17 就业地域特征明显,偏好一二线城市及东部地区

 .........................................................................18 求职渠道少,求职时间长,求职期望较高

 ................................................................................ 19 毕业生求职渠道较少,求职周期长,费用缩减

 ...........................................................................19 对薪资等的期望过高,拿到 offer 难难难

 ...............................................................................19 财经院校学科差距大,就业歧视多

 ...................................................................................... 20 学科差距大,教学质量、生源质量与毕业生质量不成正比

 .................................................................20 地域限制多,就业歧视屡屡出现

 .......................................................................................22 总体评价

 ............................................................................................................ 22 向 211/985 看齐,向一线城市进发

 .....................................................................................22 卷起来,让卷更卷,不尝试就没有机会

 .................................................................................22 图表目 录

  图表 1 1 :近 4 4 年出国留学与回国人数对比

 ................................................................................................. 1 1 图表 2 2 :近 7 7 年(7 7 个届次)考研人数与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对比

 .........................................................

篇七: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者:农管1 1 1 :

 王梦

 小 组 成 员:(农管111)韩露徐利娟张改红王梦周胜楠黄文莉

 人生似旅途, 每个阶段都只是暂时停留的地点。有一天, 大学是高中的终点, 又将会成为毕业的起点。毕业后, 你又会将这旅途延伸至哪里…

 是什么, 让提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只能想到:

 难? !

 我们何以就业困难

 站在三个角度上:社会原因对学历的要求对性别的要求对学校的要求高校原因专业设置不合理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教学质量影响了 学生的就业学生自身原因学业不精不擅长自我推荐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毕业生就业形势最近, 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 2011年全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 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 加上往届未能就

 严峻在哪里?1 .高校分配制度转变过程:• 阶段一:

 计划经济时期, “统一计划分配” ;• 阶段二:

 1989年, “毕业生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 阶段三:

 1998年, 首批“并轨” 改革后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 就业难问题凸现。•目前: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 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面对就业难的问题, 我们这样面对吗?

 #“高不成低不就” 是巨大误区时下许多大学生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 认为自己念过大学, 自己就高人一等, 是个人才, 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 高端人才市场, 决不肯屈尊自己, 放低架子。

 #期望值过高教育的高成本,教育体制的城市指向,市场经济与不良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就业机制的不完善,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的社会原因。专家普遍认为, 就业期望值过高, 不利于毕业生及时找到工作。

 “大学毕业生求职” 目前已经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严肃课题, 因为它已经太多次让我们觉得恐慌,觉得震撼,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我们看到, 整整一代人挣扎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求索于平和与浮躁之间, 为此他们付出了 鲜血、 自由, 甚至生命的代价。

 挖洞做野人,怒烧毕业证, 跳楼结生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惑,到底该要怎样选择?

 迷茫1.是否该上大学?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过一项调查(共8777人参与)

 , 结果显示, 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 都觉得“后悔” 。

 不少大学生对上大学的投入产出比表示了 不满。

 他们认为自己投入了 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 可收获的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 “念了 四年, 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 。

 迷茫2.考证热的诞生由于近年来, 大学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比较困难, 造成了 许多大学生对于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产生了 兴趣,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非本专业的学生纷纷去报考专业的证书。

 在这些大学生看来, 多考一张证书, 在求职的时候就会多一项筹码, 反正技多不压身, 只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待就业大学生—特殊就业困难群体

 待就业大学生—特殊就业困难群体

 解惑1 :

 大学是过渡时期•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表示, “我要告诉这些年轻人, 不用担心, 你不会后悔上过大学。

 十年后再把自己和那些没有上大学的人比较就知道了 。

 ”• 如果有机会有条件, 还是应该选择大学。

 大学是学校向社会的过渡, 你会发现这里不光是学习地方, 更是锻炼的地方。

 这里最重要的是自己自学的能力,要学会规划自己。• 不应该因为就业困难, 而质疑教育的作用。

 未来世界, 最有竞争力的人才是:

 既有知识又有能力、

 解惑2:

 考证忌盲目• 某人才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说:

 “我赞成大学生面对现实, 不断学习。

 但是考证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去报考。

 对于本科学历的学生来说, 能证明求职者技能的证书, 如预算工程师、 会计师、 报关员等‘技能型’ 资格证, 用人单位通常会多看重一点。

 ”• 调查中, 70%的企业主管表示, 不少大学生证书虽多,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 却较为忽视, 有点舍本逐末; 83%的企业主管表示, 在招聘时都会关心学生有没有得过奖学金、 有没有当过学生干部; 70%被访者希望大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 而真正看重证书的企业, 却不到8%。

 1、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2、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教、 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 )3、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 )4、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简称“村官计划” )5、 选调生☆背景资料:

 2000年, 各省(自治区)

 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国家和地方项目的有关政策

 类型证书不得不考型大学四、 六级证书、 计算机等级证书、 雅思等日后就业需要型公关员证书、 物流管理员证书、 秘书资格证书等拓宽就业面型口译证、 人力资源师证、 会计师证、 师资格证等日后必备实用性驾照执照等考证考虑方面可以通过考证学到真正东西仔细选择报考证书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学到实际的操作能力认真对待培训过程培训机构的历史背景相关专业领域权威、 市场口碑等个人的兴趣、 特点、 需求是否有利于专业课学习

 自 我规划五步曲1. 我是谁?Who are you?2. 我想干什么?What do you want?3. 我能(会)

 干什么?What can you do?4. 目前的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What can support you to do?5. 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个人SWOT分析S优势你个人具有的优势是什么?W劣势你自己不擅长的是什么?O机会你目前或未来的机会是什么?T威胁你所面临的竞争与威胁是什么?

 •“性格——职业匹配理论”——霍兰德现实型企业型艺术型社会型研究型传统型

 现实型:• 有攻击性、 身体活动有技术性、 力量、 协调性强• 职业:

 林业、 农业、 建筑业

 传统型:• 喜欢从事有规章制度的活动,有奉献精神、 遵奉权威• 职业:

 会计、 财务、 企业管理

 企业型:• 擅长辞令以影响他人、 攫取权利、 地位• 职业:

 法律、 公共关系、 中小企业管理

 研究型:• 善于思考、 组织、 理解等智力活动, 情感与直觉较少• 职业:

 生物学、 数学、 新闻报道

 艺术型:• 爱自我表达、 艺术性创造或情感活动强• 职业:

 绘画、 音乐、 写作

 社会型:• 好交际、 不好心智或体力活动• 职业:

 服务业、 社会工作、 临床心理学

 掌握求职技巧, 提高成功率• 心理:自信、 理智、冷静、 坦诚

 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大跨步前进!

 .Thanks.

篇八: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2021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2021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 900 万人,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求职就业状况备受各界瞩目。智联招聘发起 2021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聚焦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求职进展等方面,从学历、毕业院校、专业等维度,全面呈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本次调研时间截至 4 月中旬。

 【核心发现】

  就业去向

 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心态显“佛系”,单位就业比例不足 6 成  专科生、本科生提升学历意愿强烈,自由职业拓宽就业路径  超 2 成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决心深造,比例明显高于普本  家庭收入左右事业方向,中高收入家庭毕业生自雇佣倾向更高

  就业期待

  过半毕业生就业期望受疫情影响,23.9%降低期望薪酬  高学历人才对疫情影响和竞争压力感知更强烈  应届生期望薪资较去年提高,但仍低于疫情前,主要聚集 4000-6000 元区间内  求稳心态加剧,大学生对国企和国家机关热衷度提高  毕业生期待雇主发展潜力与稳定性兼备,中型企业最受青睐  心怀“大厂梦”,大学生最期待进入互联网企业  理工科毕业生首选技术岗,文科生则偏好职能岗

  求职心态与行为

  本届毕业生求职更注重现实,薪资、稳定、落户等因素权重提高  55%应届生求职受到疫情影响,招聘减少及求职周期延长为主要表现  疫情下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减少,医学生实习比例高 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方式,直播面试渗透率达 64.6%  线上面试提高面试普及率,9 成求职毕业生已参与面试

  求职进展

  截至 4 月中旬,62.8%求职毕业生已收获 Offer,18.3%已签约  男生求职积极性更高,签约率是女生二倍有余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 硕士生录取与签约率均最高,“上岸”专科生不足一成  近 4 成双一流院校求职毕业生已签约,就业进展好于普本  毕业生成绩越优秀,择业越慎重  工学毕业生录取率接近 7 成,语言类垫底  名校毕业生求职有光环加持,专科生受益于专业与经验  迷茫成为未获 Offer 主因,农村毕业生因机会少而更加被动  8 成签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84.7%认为符合预期  民营企业仍是促就业主力,吸纳超 4 成签约毕业生  37%签约男生落定技术岗,女生更偏离核心职能

  (一)

 就业去向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心态显“佛系”,单位就业比例不足 6 成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 2021 应届毕业生当中,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去年收缩 18.9 个百分点;15.8%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 8.1 个百分点;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 6.6 个百分点。另外,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占比 9.5%,较去年的 6.6%也有明显提升。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

  专科生、本科生提升学历意愿强烈,自由职业拓宽就业路径 75.8%7.7%6.2% 6.6%0.9% 1.1%56.9%15.8%12.8%9.5%1.9% 1.4%单位就业 自由职业 慢就业 国内继续学习 出国继续学习 创业应届毕业生去向2020年 2021年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去向,学历越高,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硕士生毕业后“单位就业”占比达到 72.1%,远高于本科与专科学历人才。同时,选择“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也与学历成正比,5%的硕士毕业生打算出国继续深造。

 对于专科生来说,作为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大,找工作这一传统规划并不是唯一出路。依托于专业技能和新就业形态的加持,专科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以及创业上的选择均要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

  从另一角度来看,超过 1 成的专科生表示将在“国内继续学习”,9.5%的本科生也选择了该选项,高于硕士生(4.3%)。结合此前智联招聘平台数据分析,学历依然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指标,企业招聘应届生的学历门槛逐年提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位数占比2019 年第一季度的 17.6%,接连上升至 2021 年第一季度的 29.8%。加在许多雇主的认知中,硕士学历也在成为“标配”,因此专科与本科生为自己升学镀金的意向也更加强烈。

 42.5%26.7%14.2%10.8%0.8%2.5%59.4%13.8%12.7%9.5%1.9%1.2%72.1%5.7%8.6%4.3%5.0%1.4%单位就业 自由职业 慢就业 国内继续学习 出国继续学习 创业不同学历应届毕业生去向专科 本科 硕士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超 2 成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决心深造,比例明显高于普本

 毕业院校等级方面,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单位就业、自由职业、慢就业上的意愿均要高于双一流院校。而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中,18.9%决心在国内继续学习,还有 3.6%选择出国深造,分别高出普通本科院校 12.6、2.3 个百分点。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环境中,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对继续深耕抱有更高期待,以通过“厚积薄发”增加未来择业资本。

  家庭收入左右事业方向,中高收入家庭毕业生自雇佣倾向更高 24.2%47.8%16.7%0.9%19.2%46.0%23.8%1.6%15.8%43.9%28.4%1.4%学历不限 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应届生岗位学历要求变化2019Q1 2020Q1 2021Q1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57.3%10.8%5.5%18.9%3.6%2.2%62.0%13.6%14.6%6.3%1.3%0.8%不同院校应届毕业生去向双一流院校 普通本科院校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除教育背景外,家庭收入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也有影响。首先,家庭收入“中上”与“高”等级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找工作的占比低于其他收入群体,而“慢就业”的比例则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关系。同时,中高收入家庭的毕业生对投身多元就业类型的热情高涨,在高收入家庭毕业生中,25%选择自由职业,6.3%进入创业潮,领先于其他收入等级,该群体选择国内或出国深造的比例也更为亮眼。

 总结而言,家庭收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届生就业的选择边界,中高收入家庭的应届生拥有更多试错成本与教育资源,因此他们更倾向尝试新型雇佣关系和继续学习。而在中低收入家庭中,未打算找工作的毕业生则多放慢节奏,在窗口期不断摸索、观望。

  (二)

 就业期待

 过半毕业生就业期望受疫情影响,23.9%降低期望薪酬 2020 年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延续至今,2021 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 23.9%、18.4%。

 54.2%15.4%19.9%5.4%0.7%1.7%60.1%15.9%13.8%6.8%1.2%0.7%56.8%15.7%8.8%13.2%2.3%1.4%52.3%16.3%5.9%15.0%5.9%3.9%43.8%25.0%0.0%12.5%12.5%6.3%单位就业 自由职业 慢就业 国内继续学习 出国继续学习 创业不同家庭收入应届毕业生去向低 中下 中等 中上 高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高学历人才对疫情影响和竞争压力感知更强烈

 从学历角度来看,就业期待所受到的影响与学历成正比关系,硕士学历人才中 58.1%认为受到影响。

  对就业形势的感知也是硕士生认为最激烈。61.4%的硕士受访者表示竞争非常激烈,高于本科生(55.1%)和专科生(51.9%)。硕士毕业生进入求职环节的占比整体较高,并且对求职难度与就业质量上都怀有更高期待,因此所感受到的落差也更明显。

 47.1%23.9%18.4%17.0%15.7%15.3%12.9%没有影响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期望工作地点改变期望岗位变化期望企业性质改变期望企业规模变化新冠疫情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期待的影响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50.0%53.0%58.1%专科 本科 硕士新冠疫情对就业期待有影响的占比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应届生期望薪资较去年提高,但仍低于疫情前,主要聚集 4000-6000 元区间内

 2021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同比有所上升,但不及 2019 年。应届毕业生期望薪资分布聚焦在 4000-6000 元区间内,同比来看相差不大。反观 2019 年,3000 元以下的低薪区间占比超 1 成,但应届生薪资期望在 6000-8000 元区间达到高峰,可见 2021 应届毕业生整体薪资期望仍未突破疫情前。

 51.9%35.8%10.8%1.5%55.1%33.6%8.9%2.5%61.4%26.4%10.0%2.1%竞争非常激烈 竞争较为激烈 一般 竞争较小应届毕业生对今年整体就业形势的感知专科 本科 硕士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10.6%12.8%24.9%32.4%10.2%9.1%0.7%11.9%43.5%24.9%10.3%8.8%0.6%8.3%40.3%29.1%11.2%10.5%应届毕业生期望薪资2019 2020 2021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求稳心态加剧,大学生对国企和国家机关热衷度提高

 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 42.5%,同比上有亮眼增长;选择“国家机关”的占比则较去年翻倍,可以看出后疫情时代毕业生求稳心态更强。

  毕业生期待雇主发展潜力与稳定性兼备,中型企业最受青睐

 本届毕业生中,有 44%青睐规模在 500-9999 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稳定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找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中型企业则能较好的满足这两个诉求,求职难度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更低,因此成为大学生求职首选。

  36.0%25.1%14.0%5.6%16.0%42.5%19.0%13.2%11.4% 11.2%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三资企业应届毕业生期待就业企业类型2020年 2021年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心怀“大厂梦”,大学生最期待进入互联网企业

 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超过四分之一的选择占比成为毕业生最期待从事的行业,排在其后的是房地产/建筑业(10.9%)、文化/传媒/娱乐/体育(8.7%)、金融业(7.2%)。新一代求职者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对互联网行业自带热情,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明星企业,也激发毕业生的浓厚兴趣。

  1.8%28.7%44.0%25.5%应届毕业生期待就业的企业规模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25.4%10.9%8.7%7.2%7.0%6.9%6.4%6.4%4.5%4.4%4.3%2.3%1.7%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文化/传媒/娱乐/体育金融业汽车/生产/加工/制造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公关/认证/外包)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政府/非盈利机构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能源/矿产/环保服务业(医疗/护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饮/旅游/度假)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农林牧渔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的行业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理工科毕业生首选技术岗,文科生则偏好职能岗

 毕业生的期待岗位与所学专业高度关联。29.8%的理学毕业生与 39.5%的工学毕业生倾向技术岗,理工属性强的岗位还有研发一职,吸引 12%的理科生与 16.6%的工科生,而其他专业人才寥寥。相比之下,行政/后勤/文秘、运营为文科生的重点选择,共吸引超 6 成的人文学科毕业生,而经管类人才则首选财务/审计/税务,占比 36.4%。

 综上而言,应届生专业与岗位的对口程度高,但同时凸显出不同专业的就业力落差。当下,技术与研发等核心岗位竞争壁垒高、高端人才缺口大,理工科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上具有一定优势。而行政/后勤/文秘、财务/审计/税务等岗位存量人才本就庞大,且竞争激烈,这也成为文科与商科毕业生的就业隐患。因此,为进一步解决各专业人才高质量就业,应加强不同学科深度融合、推进专业制度改革与创新。

 注:选取主要专业及主要岗位展示。

 (三)

 求职心态与行为

 本届毕业生求职更注重现实,薪资、稳定、落户等因素权重提高

 对本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的重点,且比例同比扩张 7.7 个百分点后达到68.5%,表示“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以及看中“落户、补贴等人才政策”的占比也29.8%12.4%12.0%7.9%7.9%5.4%5.4%2.5%1.7%1.7%1.7%39.5%6.6%16.6%6.1%3.5%1.1%8.9%1.8%0.8%2.7%4.0%2.7%12.6%0.4%11.5%15.1%36.4%1.3%5.4%5.9%2.7%0.8%3.6%36.9%0.0%23.8%4.8%2.4%8.3%2.4%6.0%1.2%1.2%技术行政/后勤/文秘研发运营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税务设计采购/贸易市场/公关销售产品不同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期待岗位理学工学经管类人文学科数据来源:智联招聘(www.zhaopin.com)Copyright©2021 zha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联招聘】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均比去年上升,体现出后疫情时代毕业生对未来规划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发展稳定性与实际利益至上。

 此外,求职时看中“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占比同比上升 3.5 个百分点,且绝对占比排在整体第二位。年轻求职者在追求成长的同时,也不愿被工作挤压自我生活空间,因此也更青睐人性化的雇主与合理的工作制度。

  55%应届生求职受到疫情影响,招聘减少及求职周期延长为主要表现

 调研中,55%有就业计划的毕业生...

篇九: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资料如下 资料一

 200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280 万人;

  200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333 万人;

  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413 万人;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495 万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559 万人;

  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10 万人;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31 万人 数据显示从 2004 年开始我国的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从 280 万一直跃升到 2010年的 631 万因此我国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资料二

 资料三 考硕年份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考录比例 1997 24.2 5.1 4.7:1 1998 27.4 5.8 4.7:1 1999 31.9 6.5 4.9:1 2000 39.2 8.5 4.6:1 2001 46 11.05 4.2:1 2002 62.4 19.5 3.2:1 2003 79.7 27 2.9:1 2004 94.5 33 2.9:1 2005 117.2 32.494 3.6:1 2006 127.12 40.28 3.2:1 2007 128.2 36.4 3.5:1 2008 120 39 3.0:1 2009 124.6 41.5 3.0:1 2010 140 47.2 2.9:1 注数据仅供参考

 从1997年到2010年 我国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和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在不断地上升但报名人数的增加远大于录取人数的增加 录取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 大学生考研也面临着

 严峻的形势。从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研热持续不减。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就业压力太大迫使毕业生考研

  随着连续 8 年的扩招 高校的考研率和扩招幅度也在迅速增长惨淡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为了“稳操胜券” 很多人从一入学就树立了考研的目标他们毕业后不找工作而走上考研之路。

  据某网站的一项“您为什么要考研”的随机调查显示 考生迫于就业压力是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此次的调查共有 3 万多人包括应届生和非应届生进行投票其中选择“迫于就业的压力需要更高的文凭”的就占 37%有 11586 人很多网友都留言表示由于就业压力太大而决定考研。

 近日记者在广州市各大高校采访时也了解到不少同学选择考研大多是因为躲避就业压力。“不管复习有多累我一定会坚持祝”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小雪话语坚定地告诉记者“我要避开巨大的就业压力以我现在的学历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只有提高学历 才能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像小雪这样因为就业压力而考研的学生占考研应届毕业生的 90%以上。

 二、考研还是就业应届生难以取舍

  据了解2007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在去年 413 万人的基础上达到 500万人左右考研已经成为就业之外的一个重要选择。然而不少毕业生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犹豫不决——现在就业担心学历太低将来会被淘汰而且时下找工作比较难读研的费用颇高不知三年后就业形势如何还怕考研耽误找工作。

  华南师范大学 03 级电子商务班一刘姓学生则表示 在四年本科学习完成后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很多学生会选择考研作为一块跳板可是这其中的许多人却并不是很清楚考研对于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又是否适合自己。据他介绍班上像他这样对考研持犹豫态度的并不在少数。

  原本报考人大法学院研究生的小李 11 月底被学校推荐到一家事业单位实习单位领导有留他的意思还答应解决户口事业编制月薪在 2500 元左右他动心了最后决定放弃考研先工作。据记者了解和小李有同样想法的考生还有

 很多。他们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因为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求职研究生毕业后同样会面临就业问题晚就业不如早就业二是大学所学知识缺少实践和检验 先就业将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 在工作中发现不足 再有针对地补充这样的学习更有效率。

  记者了解到11 月底、12 月中旬是专场招聘会的高峰期考研军团几乎有一半的成员变节 加入到了求职军团 只有少部分应届生一心只读考研书。

 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学生要慎重处理考研与工作的关系理智面对考研。

 专家建议 是否考研应视自身情况而定

  面对就业压力大量毕业生考研以暂缓就业这样一来尽管当年社会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但这些就业压力累积在一起往后推移将使今后的就业压力更大。新一届毕业生和未考上研究生的往届毕业生死盯着考研这条路由此将

 “缓就业——考研——再就业”的恶性循环。

  广州某高校研招办老师分析学生在选择考研或是工作的时候最好是考虑一下自身的实际情况 比如个人的学习能力、 家庭的经济状况、 自身的活动能力、读研后预期的情形等等。如果你很想早点融入社会将十几年来所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经受实践的考验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怎么好或者你的学习兴趣不怎么高考研并不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那么你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直接就业了因为工作同样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历年高校毕业生招生就业统计表 毕业时间 人数 待业人数 就业率 2001 年 115 万 34 万 70% 2002 年 145 万 37 万 74% 2003 年 212 万 52 万 75%

 2004 年 280 万 69 万 75% 2005 年 340 万 79 万 76% 2006 年 413 万 91 万 77% 2007 年 495 万 145 万 70% 2008 年 559 万 173 万 69% 2009 年 611 万 196 万 68%

 1984 年—1990 年出生的人口是中国的婴儿潮一代即中国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峰期而从 1990 年—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数量逐年下降由此看到中国人口就业高峰期为 2006 年——2012 年那么结合上表的数据来看2006—2009 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77%、70%68%、68%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未来的三至四年就业人数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从社会就业的角度来看人才供给过剩而从企业持续经营的角度来衡量目前充足的人才供给状况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从 2013 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供给数量将呈下降趋势。

 概述

 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准市场形势实际上在现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再一味坚持传统的就业取向已经是件落伍的事。

 “薪情”重要还是“发展”重要大学生们该掂量掂量了。不管如何顺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个人的事业才能前景无限。

 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就业人员规模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1995 年、2000 年和 2005 年制造业中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员分别为 356.9 万、508.5 万和 593.4 万在全部高等教育就业人员中占比分别为 18.2%、15.5%和 12.5%但制造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员相对规模呈明显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1995、2000 和 2005 年第三产业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分别达到 1339.3、2034.7 和 3731.4 万人呈快速增长势头。同期第三产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14.3%、20.1%和 23.8%。2005 年 78.6%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口在从事第三产业比 2000 年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其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员增幅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产业2005 年的高等教育就业人数是 1995 年的 3.7 倍。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高等教育就业规模及比重均快速增长。2006 年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第三产业中的多数行业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教育 6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59.2%金融业 58.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5.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47.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7.2%。这表明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不仅是一般劳动力的“蓄水池” 更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2、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 包括珠三角、 长三角在内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机会较多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去寻梦社会上开始流行“孔雀东南飞” 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将东部沿海城市作为自己求职就业的首选目标他们往往以进入珠三角、长三角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当白领为荣。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东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再加上东部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今年东部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

 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 年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 55 万人左右预计 09 年将增加更多。可见中西部地区不仅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

  3、从大中城市向城乡基层转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大学生就业时往往将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涌入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业压力很多人无法顺利就业。与之相反广大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虽然急需人才但受发展机会、工资收入、流动性等因素制约难以吸引大学生。近几年来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着力促进8 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以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因此国家积极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这就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而且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基层的广阔舞台广大高校毕业生已经转变观念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自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农村、服务基层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部资料显示2008 年到基层就业的人数达到 58 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 16.6%人数稳步增长。可见乡村就业、基层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亮点。

 4、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

 在传统观念里大学生向来以“天之骄子”自居毕业后大多倾向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如今的高校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也不再属于“物以稀为贵”的社会精英了。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中高端人才毕竟有限而且在现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下 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白领岗位 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显示2008 年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 143 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 40.7%。根据我们到市人事局和劳动局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尽管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好但劳动局的劳动力市场仍比较活跃经常有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到劳动局摆摊设点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蓝领与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场相对冷清 很少有单位前来招聘高级白领人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应当主动降低身价把自己定位于蓝领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很重要而认清形势把握好方向同样重要。多了解就业趋势了解政府就业政策会让求职有个长远的把握。

 附件 调查问卷

 您好您知道吗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 2009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 600 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您可曾想过毕业之后该何去何从呢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心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为了给您未来的就业指导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的依据为了使您在整个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 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您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我们组织了这项调查。请您务必认真、坦率、真实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也请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与意见谢谢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

 1、性别: a.男

  b.女 2、学校: 3、所学专业名称: 4、所读学历: a.本科

  b.研究生

  c.专科 第二部分、正式问卷 一、 对今后就业的准备、看法及其相关 1、你做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吗 a.有而且很具体是我今后求职的重要依据 b.以前做过但有些空泛感觉有些不切实际似乎对就业的意义不大 c.在求职这么难个人规划是否太自我了有实际意义吗 2、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不太确定 d.没有考虑 3、你的职业定位是什么列出三条以上的选择理由。

 a.政府机关公务员 b.大型国企 c.事业单位 d.外企 e.民企 f.其它社会组织 g.自主创业 h.自由职业者 i.其它 4、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较有前途

 c.没有前途 d.无所谓 5、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态度 a.很乐观 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

篇十: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执行摘要

 1、 问题的缘起 为了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有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正确认识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前景, 同时为了更好的学习“广告市场调查” 这门专业课并加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我们湖北师范学院广告学调查小组对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展开了此次的调查。

  2、 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当今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就业误区, 对其进行调查总结并提出建议。

  3、 主要发现和结论 ●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供过于求 ● 毕业生缺乏对自我客观、 系统、 科学的认识 ● 专业知识、 技能水平准备不充足 ● 大学生就业的焦虑心理

 4、 建议 ● 面对危机大学生应客观的评价自己。

 ● 面对危机, 转变就业观念。

 ● 理性进行就业定位 ● 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题 ● 正确的择业心态

  ● 国家实施有利于就业的政策 前 言

 伴随着美国几家银行的倒闭和股市的迅速下跌, 金融危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 不少企业作出了大面积的裁员, 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 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国内经济也一片哗然, 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无疑成为广大社会人士及高校教育关注的焦点。

 2009 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将接近 610 万。与此同时,金融危机正在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股市持续低迷,经济增长放缓,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

 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人加入到“考研” 和“考公” 的队伍当中试图避免直面就业。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任何困难都是绝佳机遇,果断就业才是“通往春天的地铁”。

 那么,大学生就业面对金融危机将何去何从,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到底有多大影响?

 作为一批即将踏入社会就业的大三在校生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为了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对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有比较系统的了解, 以及在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又能够有个正确的认识, 为大学毕业生、 高校、 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 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我们学习“广告市场调查” 这门专业课并同时加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我们湖北师范学院广告学调查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

 文学院

 0610 班

  2009 年 6 月 16 日

 研究计划

 一、 调查名称: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二、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了解学生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

 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 为高校、 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 调查概要 1、 调查时间:

 2009 年 4 月---6 月 2、 调查地点:

 湖北师范学院图书馆、 食堂、 自习室、 寝室以及网络 3、 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4、 调查要点:

 ●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大学生的就业打算 ● 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 大学生对就业的要求, 包括就业单位、 地点、 工资要求等 ●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不利因素 ● 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 ● 大学生认为国家应采取的措施和自己的应对措施

 四、 研究方法:

 1 、

 抽样技术

  本调查拟在湖北师范学院为重点地区展开, 其中配合以网上调查, 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 方法是随机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250 份, 其中 200 份面向湖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 50 份面向自己外校的大学生同学网上进行。

  2、 调研方案设计 (1 )

 问卷设计和测试 在经过罗老师指导以后, 我们即围绕调研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问卷设计。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分析 b、 大学生的就业打算 c、 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d、 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应采取哪些措施 e、 面对就业形式国家应采取哪些政策

 (2)调查实施步骤 4.1 1 —4.20, 搜集资料, 资料的搜集包括网上资料搜集和书刊资料搜集及期刊杂志, 并在此阶段将资料进行汇总。

 在资料的搜集中每人至少搜集 1 0份相关的资料进行总结, 并提交一份书面总结。

 4.21 —5.5, 对资料进行摘要设计出问卷初稿, 把设计出的样卷 20 份进行预调查, 对样卷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修改, 并确定最后的问卷。

 5.6—5.25, 在经过罗老师的指导后, 5 月份开始, 我们陆续在湖北师范学院的校园、 食堂、 寝室和自习室等场所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实施, 由我们小组的五个人分工进行问卷的调查。

 我们小组每人负责 50 份问卷, 同时在网上进行了调查。

 问卷回收后, 对问卷进行了筛选, 并进行了检查验收, 整个调查实施过程在 5 月末完成。

 5.26—6.5, 将问卷进行汇总统计, 完成问卷的数据分析、 总结并完成口头报告。

 6.6—6.20,

 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3)

 数据分析

  资料的统计处理亦由我们小组负责进行。

 我们将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再次的筛选, 共回收有效问卷 226 份。

 对问卷进行逐个的编码和数据输入, 并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 分析。

 数据分析的方案是:

 ● 记录所有变量的百分比 ●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影响的比率 ● 大学生对工作具体选择的比率 ● 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应从自身进行的努力

 ● 政府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应采取的措施

  部份问卷:

  22.434.437.2605101520253035401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影响很大影响一般没有太大影响没有考虑过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统计、 分析、 总结后我们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分析 ● 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 对职业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 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调查 ● 大学生就业规划的调查

 一、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分析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正在肆虐全球,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巨大的经济动荡迫使企业裁员, 大量人员失业,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此次调查中, 我们专门 对大学生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的看法进行了调查:

 认为金融对就业影响一般或影响很大的占56. 8%, 其中 认为就业形势一般的学生占34. 4%,

 认为对就业没有太大影响的学生占37. 2%。

  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人, 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为480万人,

 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就业一直就是老难题,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就业状况日益严峻。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危机减少了就业机会, 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金融危机所影响的行业大多数属于现代性质的产业, 这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 然而这些产业与

  40. 5501. 58010203040501毕业以后的打算读研就业出国深造其他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

 产业发展的减缓使得就业机会减少, 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最为显著。

 2、

 金融危机时期,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受到挑战。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的, 并且尤其培养周期和固定模式, 具有一定的培养层次和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高等教育机构及时的获取了当前社会和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动, 也不能够迅速做出调整。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毕业生来不及反应就被卷入就业压力的洪流中。

 3、

 金融危机提高了就业门槛, 使得大学生就业优势不断削弱。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加深, 我国江浙一带就有 10 万家左右中小企业倒闭, 数十万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 。

 再加上大公司为了节省成本, 减少开支进行裁员,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占主动地位, 会不断提升招聘条件。

 大学毕业生在应聘中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优势, 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冷落。

 同时, 由于对就业市场的未知, 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也越来越难, 甚至不能建立成功就业的自信。

 这对于高等教育是一个质疑, 对于大学生是极大的挑战。

 二、 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金融危机下,很多同学选择了读研, 在调查的数据中有40.5%的同学选择读研, 考上研究生,在学校里躲两年,这无疑是一种应对就业的方法吧。

 文学院的小赵虽然只有大三,可她已经在为考研做准备了,暑假报了考研复习班,她说:“笨鸟先飞嘛,大一时荒废了好多,现在重新捡起来,相信这样的努力,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但是尽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还是有50%的人选择了直接就业, 广电新闻专业的小李选择的是直接就业, 她对自己大学四年年学的知识比较有自信, 相信自己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为此,一直爱玩的他又重新过起了高三苦读的生活,每天有空就翻看专业书

  在就业中对工资的要求4%57%32%7%8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以上在择业中所选的企业类型58. 420. 419. 81. 6国有企业外资、 合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自主创业籍。“为了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必须要多看专业书, 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然而, 就业不是唯一的途径, 在金融危机这个风口浪尖, 考研、 公务员、 当兵等途径不失为一个规避金融危机的方法。

 这也是一个给大学生提升自我的机会, 待深造完毕, 那时危机已经过去, 市场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出现。

 从危机中找工作是比较艰辛的, 但危机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若找到工作, 大学生应该抓住难得的锻炼机会积极地面对挑战, 超越之后, 看到的则是更明朗的前途。

  三、 对职业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在对职业要求的调查中, 我们此次的调查主要包括薪金、工作地点和企业类型。

 在关于工资待遇期望值的调查中,

 被调查的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时可接受的薪资待遇,

 其中1000- 2000 元和2000- 3000元的分别占57%和32%,

 约有7%的人定位于3000 元以上,

 而仅有4%的定位于1000元以下。

 在面对毕业以后工作的地点选择时,

 有29%的学生选择“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 40. 2%的同学选择“省会城市” ,

 另有20. 5%的同学选择了二级城市, 仅有6. 2%和4%的同学选择“县级以下城市或乡 镇” 基层单位和“西部” 。

 另外, 在被调查对象中, 大多数同学愿意到国有企业去就业, 占到58. 4%; 愿到外资、 合资企业去的占到20. 4%; 而愿意自主创业的只占到1. 6%。

  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毕业生缺乏对自我客观、 系统、 科学的认识。

 有的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 表现为: 择业期望值很高, 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 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主要选择标准, 不愿从基层工作做起。

 而有的毕业生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 明显表现出被动性, 缺乏主动性, 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四、 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渠道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 在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方面, 选择网上投简历的占了20. 4%, 学校招聘会的形式仍然占了主流, 有36%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而通过父母亲戚朋友介绍的仍然有26%, 列第二; 选择进行实地考察和其他方式的分别的占了13. 6%和4%。

 以上数据可见, 当今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途径无外乎是媒体和他人(包括父母、老师等)

 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获取了信息后,

 自己加以分析,

 就形成了引导他们就业选择的路标。

 若没有高等院校就业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就易形成错误的观念。

 例如,

 现今有许多大学生,

 为了在将来就业应聘中有更多的“敲门砖” ,

 就全身心地学习外语、 计算机等通用技术并获取一个个的资格证书,

 却忽略了自己专业课的学习。

 殊不知,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才是求职时最有份量的砝码。

  20. 4362613. 640102030401了解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学校亲朋好友实地考察其他

  12. 415. 354. 427. 20204060就业规划有明确的规划有较模糊的规划走一步算一步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五、 大学生就业规划的调查 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就当今时代很多毕业生而言, 与其说是“就业困难” ,不如说是“就业迷茫” , 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严峻于一年, 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 而调查中我们发现, 大学生中有明确的规划的只占了27.8%, 有较模糊的规划的占了54.4%。

 专家指出, 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于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 但在进入大学以后, 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

 如果选择就业, 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 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 及时调整, 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

 在做职业规划前, 大学生首先要明确一点:

 考上大学不是终极目标, 只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是步入社会前最后一个充实自己的机会。

 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 毕业生在进入毕业阶段前应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了解社会的整体需求,防止对自身定位的盲目性,防止盲目择业。

 而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同学(27.8%)

 目前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具体实施来看,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 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

相关热词搜索: 2022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数据 大学生就业 现状 数据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