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10篇

时间:2022-12-09 13:50:07  来源:网友投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10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1《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特点,把握本文观点。 2.速读课文,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10篇,供大家参考。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10篇

篇一: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特点,把握本文观点。

 2.速读课文,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不忘国耻,增强爱国责任感。

 二、 教学重点 1.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特点,把握本文观点,培养爱国责任感。

 2.速读课文,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把握新闻评论的内容,理解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1 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 批注法 合作探究法 第一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围绕“新闻阅读”编排了 5 篇课文;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通过学习,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

  2 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解析 人文主题:树立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意识。

 语文要素:掌握新闻评论这一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理解其作用及价值。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历史导入 教师语言:同学们,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而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日本在 1982 年、1986 年及 2001 年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这充分说明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课件展示问题】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叙述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罪行史实。

 【课件播放】2002 年丹·史度曼执导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片段。

 教师语言:这部纪录片以西方人的视角记述了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暴行。通过大量图片及文字史料,我们不仅可以看到 1937 年年底日

  3 军占领南京后,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 20 多万名当地市民免遭屠杀的事迹。更可以看到那些无法争议的血淋淋的事实。

 不忘国耻。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要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大家翻开课本,阅读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通过音视频资料,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比较阅读,体会不同 教师语言:与第一至第四课的几篇新闻相比较,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结构特点和写法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比较阅读第一至第五课,体会不同。

 教师提示:新闻、消息等都有着清晰的倒金字塔结构,目的大多属于陈述事实。消息、通讯等在此基础上有描绘性语言,突出重点。本文则更多是表明观点和态度,没有倒金字塔结构。

 明确:(课件展示)

 新闻报道传播实时消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消息。

 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消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明确文章体裁特点 教师语言:是的,和之前的几篇新闻题材不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

  4 【课件展示】新闻评论是 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新闻评论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反映作者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反映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地表达观点的能力,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与其他评论一样, 新闻评论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 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一般来说,新闻评论的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和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通过对本单元几篇文章的比较,快速把握本文题材特点,为深入阅读做准备。

 梳理内容、明晰观点、体会评议特点 教师语言:请大家根据新闻评论的特点,快速阅读文章,提取主要信息 。

 学生活动:浏览文章,圈画重要信息,回答问题。

 1. 日军罪行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史实,我国举行国

  5 家公祭,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进行阐述。

 明确: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 快速阅读第 2、3 自然段,分析这两段的内容和作用。

 明确:第 2 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 3 段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

 第 2、3 段日本右翼分子和世界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为本文作者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结合第 4 段内容,说说人们对日本顽固右翼分子的态度。

 明确: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引发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其持强烈批判,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4. 南京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这种变迁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这种变迁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也方便全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真诚态度和悠久历史,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5. 依据新闻评论的题材特点,解析题目含义,并小结本文内容。

  6 明确:题目“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的“为”字已经清晰地表达了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公祭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歪曲历史的行为和言论,这也是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持的观点。

 本文观点鲜明、论证严谨,表明了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稳重,议论精当,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论据及论述具有针对性。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明晰作者态度、观点,体会新闻评议的结构特点。

 延伸拓展,思考讨论 教师语言:通过这篇新闻评论,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也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通过分析拥有正确的思想立场。下面,请大家阅读文章,完成两个问题的思考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文章,讨论并回答问题。

篇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一以贯之】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 , 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 。在 发生在1982年 年、 、1986 年及2001 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 , 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 , 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 。

 今天 , 我们就来通过一篇新闻评论, , 翻开这段历史 , 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导入新课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学习课时 一课时学习目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钟声” 是 “ 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 人民日报国际评论 ,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 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作者简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新闻评论 ,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 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 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准确性、 针对性、 说理性和思想性 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知识链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新闻报道 传播事实信息 ,新闻评论 发表意见信息 ;新闻报道 以叙述为主 ,新闻评论 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评论具有 引导、监督、表态、深化 的作用。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人民日报》的记者就此事件写了这篇新闻评论,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写作背景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1 1 、 课文以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1 1 )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 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2 2 )标题 简明、醒目 ,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初读感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2 2 、听课文朗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初读感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第二部分(第2~4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鲜明对比,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第三部分(第5段)南京命运变迁的意义。课文结构第四部分(第6段)铭记历史,维护和平与正义。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史实,表明公祭目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2 2 、第 一段“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 1 、这 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结构上 照应题目 ,引出下文;二、内容上交代了历史事实, 点明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以及国行公祭的意义和原因。引文内容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插叙。

 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 时间和死亡人数 , 补充说明 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精读品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3. 第三段中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 段形成鲜明 对比 ,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4. 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本句起到了 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 尽显 大国风范 。精读品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 ,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杀人比赛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1 1 、 日 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 面对 南京大屠杀 这段历史 , 我国举行公祭 , 其目的是什么呢 ? 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 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拓展探究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2、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奇耻大辱,这样惨绝人寰的灾难也更要铭记于心。回顾历史看看现实,我们中学生该如何肩负使命才能新树民族尊严,新铸中华辉煌呢?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所以我们不仅要记住我们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更应该牢记惨绝人寰的灾难,牢记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因为它更能警醒我们如何走好今后的路。拓展探究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小结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通过这篇新闻评论,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有 了 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正义有 了 更多的热爱。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拥有正确的思想立场。请同学们课下 收集当前某一个时事新闻及相关评论进行分享交流,再说说你对该事件的看法。课后作业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板书设计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篇三: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行公祭, , 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5 5 篇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一)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3.坚定信念和立场,爱好和平与正义。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 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不仅属于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2014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了解史实 同学们: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请互相讨论交流。

 交流之后,展示当时被“空袭”的图片, 目标导学二:梳理内容,明确观点。

 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视频 (内容见本课文件夹)

 1.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明确:目的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 2、3 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 2 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

 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 3 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3.结合第四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明确: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4.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 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的意义:

 (1)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2)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5.讨论交流: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明确:

 知识链接: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年 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

 目标导学三:精读细研,探究写法 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

  作用: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 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现力。

 2.第 1 段“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3.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 100 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2)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丑态百出”“妄图”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3)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 218 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 “狠批”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严重不满。

 (4)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装睡梦游”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5)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时何等珍贵。

 “何等”的意思是“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突出“珍贵”。

 (6)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宣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三、课堂小结 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四、课后练习 通过这篇新闻评论,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拥有正确的思想立场。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当前某一个时事新闻及相关评论进行分享交流,再说说你对该事件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可取之处 课堂上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那段悲惨的历史,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学生先自主概括,再小组合作,老师及时指导点拨的形式,教学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时可以把朗读课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读传达出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二)

 教材解析 本文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一篇新闻评论,观点鲜明,情感强烈,语言精准确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⒉会读、会写、理解意思并能运用下列词语:初衷、杀戮、兹改﹑抵赖、妄图、辱没、呓语、遁形、铭记、彰显、惨绝人裹、振聋发聩。

 3.学习新闻特点,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只有勇敢地面对过去,才能走向未来。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历史以及当前日本右翼的丑恶行径﹐铭记历史。

 2.学习新闻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敢面对过去,走向未来。课时安排 1 课时课前准备 1.搜集钟声的相关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课件展示南京国家公祭日图片,引入今天与国家公祭日有关的一篇新闻稿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牢固筑基 1.了解作者。

 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 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涉及中国的国际事务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2.识记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初衷.(zhōng)

 杀戮.(lù)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g)

 辱.没(rǔ)

 呓.语(yì)

  遁.形(dùn)

 铭.记(míng)

 彰.显(zhāng)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 ì)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改动或曲解。

 呓语:梦话。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遁形:隐藏形体。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融入感情。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老师进行点评。(自由朗读和学生代表朗读)。这篇文章通过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告诫人们勿忘民族灾难,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三、再读课文,重点分析

 1.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段):第四个国家公祭日隆重举行,悼念死难同胞,珍爱和平。

 第二部分(第 2——4 段):正反对比,一方面表达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还很顽固。

 第三部分(第 5——6 段):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昭示中国人珍爱和平的决心。

 2.第一部分讲解

 (1)开篇引用铭文,结合文题和课文内容试述其作用。

 答:结构上:

 照应题目,便于引出下文。内容上:国行公祭的意义、原因。

 (2)叙述南京大屠杀时为什么详实叙述时间、地点、人数。试简述你的理由。

 答:详实的叙述给人真实的感觉,用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不容置疑。呼唤人们爱好和平,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3.第二部分讲解

 (1)第二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答:正面列举正义之士用各种形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的人们。

 (2)列举这些事实时,能不能将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地亚哥、加利福利亚顺序颠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从提案动议到实际的行动,从宣讲到写进教科书让人们永久记住那段历史。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3)第二段与第三段构成对比关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对比,揭示日本右翼分子的丑恶行径,呼唤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

  (4)为什么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会阻碍和平的发展,与当前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他们越顽固,就越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高度的注意。

 4.第三部分讲解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答: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仅要牢记这段耻辱,更应从中得到警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早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应刻苦学习,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四、重点研读,拓展延伸

 1. 文章题目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但是文章内容却没有写公祭的场面,而是写正义之士如何祭奠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如何美化侵略,最后坚定表明国家立场,这样写是否合理? 答:国行公祭这已经是第四次,所以场面无须花很多笔墨介绍,公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因此,作者写正义之士的立场、观点做法,与日本右翼分子的言和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能突出文章“为佑世界和平”的主旨。

 2.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第二段用大量篇幅叙述哪些爱好和平、珍爱和平人士的正义之举。

 内容上有媒体的表述,有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不同方式,有加拿大、美国,也有日本正义之士,有当今的的动议也有历史的记忆,全方位、多角度表述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第三段写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态度既有他们对历史教科书的篡改,又有他们对历史的抵赖。通过对比,彰显了正义,让罪恶灵魂无处遁形。主旨十分鲜明。

 (2)引用大量史料。

 本文紧紧围绕主旨,大量引用史料,佐证事实的正确性。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如“1937 年 12 月 18 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加利福尼亚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这些史料充分表达文章主旨。

 旗帜鲜明地批驳了日本右翼分子的错误言行。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完成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南京大屠杀》等相关文章,了解史实,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部分(1):国行公祭,勿忘历史。

 第二部分(2——4):

  历史不能忘却,不容篡改

  正义之士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历史

 世界和中国政府给日本右翼分子予以回击

 第三部分(5.6)南京从“恐怖之城”转变为“和平之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本文观点明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是教学中的任务之一。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写新闻评论不是最主要的,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语言欣赏和情感体悟上。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较大的收获。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新闻评...

篇四: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第5 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部编语文 2021/2/24

 2021/2/24

 1. 了解新闻评论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习新闻评论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重点)

 3.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

 学习目标

 2021/2/24

 1937 年12 月13 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达30 万人以上。2014 年2 月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 年12 月13 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新闻评论。

 背景材料

 2021/2/24

 重点字注音

 公 祭 (jì )

 宝 宝 鼎 (dǐ nɡ)

 )

 国 国 殇 (shā nɡ)

 )

 杀 戮 (lù )

 悼 悼 念(dà o)

 惨遭绝人 寰 (huá n)

 篡 改(cuà n)

 抵 抵 赖 (là i)

 妄 妄 图(wàn nɡ)

 )

 警 惕 (tì )

 呓 呓 语(yì )

 振聋发 聩 (kuì )

 遁 形(dù n)

 矢 矢 志(shǐ)

 )

 捍 捍 卫(hà n)

 誓 言(shì )

 彰 彰 显(zhā nɡ)

 )

 磅礴 (pán nɡb bó )

 2021/2/24

 重点词语解释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人寰,人间。

 【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全部学说之中(语出《论语· 里仁》),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2021/2/24

 第一部分(第 1 段)

 点明主要事件,交代事件背景。

 第二部分(第 2~4 段)

 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顽固态度。

 第三部分(第 5 、 6 段)

 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走进课文

 2021/2/24

 1. 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

 2. 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作用?

 南京大屠杀发生 80 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列举众多事例,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史、缅怀历史。

 2021/2/24

 3. 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 2 段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4. 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

 2021/2/24

 1. 运用对比。

  文章第2 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 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

 写作特色

 2021/2/24

 2. 列举大量事实。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如全世界的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事例。这些事例的罗列凸显了本文内容的真实性,强化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2021/2/24

 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

 主旨归纳

 2021/2/24

 谢谢再见 2021/2/24

篇五: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二战 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 10 多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 9 月3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 年7 7 月6 6 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习近平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引人深思。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历史都会记住这一天。

 南京大屠杀 ,从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记忆,正式上升为 “ 人类记忆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读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缅怀遇难者,深刻认识国行公祭的意义。情境导入

 国家公祭日 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 9 月3 3 日 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 月 13 日 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 年7 7 月6 6 日, “ 国家公祭网 ” 正式上线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发生在1982 年、1986 年及2001 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篇消息, 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1. 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2. 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重点)3.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

 “钟声” 是 “ 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 人民日报国际评论 ,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 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作者简介

 公 祭 (jì)

 )

 宝 鼎 (dǐ nɡ )

 国 殇 (shā nɡ )杀 戮 (lù)

 )

 悼 念(dà o)

 惨绝人 寰 (huá n)篡 改(cuà n)

 抵 赖 (là i)

 妄 图(wàn nɡ )警 惕 (tì)

 )

 呓 语(yì)

 )

 振聋发 聩 (kuì)

 )遁 形(dù n)

 矢 志(shǐ )

 捍 卫(hà n)誓 言(shì)

 )

 彰 显(zhā nɡ )

 磅礴 (pán nɡb bó)

 )读一读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一以贯之】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词语掌握

 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 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 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知识链接新闻评论一般具有 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 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新闻报道 传播事实信息 ,新闻评论 发表意见信息 ;新闻报道 以叙述为主 ,新闻评论 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 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新闻评论具有 引导、监督、表态、深化 的作用。知识链接

 2017 年 12 月 13 日, 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0 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

 《 人民日报 》 的记 者就此事件写 了这篇 新闻评论 ,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写作背景

 1 1 、 课文以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1 1 )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 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2 2 )标题 简明、醒目 ,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初读感知

 2 2 、听课文朗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第1 1 段)点明主要事件,交代事件背景。第二部分(第 2~4 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第三部分(第5 5 、6 6 段)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课文结构

 2 2 、第一段“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 1 、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引用宝鼎铭文 ,一方面 点明 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 丰富 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插叙。

 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 时间和死亡人数 ,补充说明 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精读品味

 3. 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 段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4. 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精读品味

 :

 试简要分析这篇时评的论证思路。论证小结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举行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历史的丑态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概述国家公祭的基本情况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南京的命运转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思路小结历史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消失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对比论证引述事实思路清晰论证充分叙议结合对比鲜明导向性强立场严正视野开阔事实充分

 1 1 、 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 南京大屠杀 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 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2 、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奇耻大辱,这样惨绝人寰的灾难也更要铭记于心。回颐历史看看现实,我们中学生该如何肩负使命才能新树民族尊严,新铸中华辉煌呢?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所以我们不仅要记住我们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更应该牢记惨绝人寰的灾难,牢记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因为它更能警醒我们如何走好今后的路。

 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小结

 板书设计阐述观点强化观点:

 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缅怀先烈热爱和平历史不能忘却,历史不能扭曲

 重 大 意 义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重 大 意 义2014年4月2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玛格丽特二世走过和平广场。

 重 大 意 义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仅仅是为了悼念死难者、缅怀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更是为了向世界传达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而公祭日也引来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重 大 意 义此外,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巴基斯坦观察家报》、马来西亚《婆罗洲邮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世界日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外媒都对公祭活动予以及时报道和关注,并重点转述中方立场。

 十分讽刺的是,就在世界各地都在悼念死难者、缅怀历史之际,日本却还在为慰安妇铜像问题吵着要与旧金山“绝交”。据日本共同社12日报道,日本大阪市议会12日通过了反对美国旧金山市接受象征原日军慰安妇问题少女像的决议,还通过了要求日本中央政府继续致力于撤走少女像工作的意见书。大阪市市长吉村洋文还声称,将解除与旧金山的友好城市关系。不过,据了解,旧金山市市长李孟贤早前就曾回信日方,并称在慰安妇铜像问题上“没有讨论余地”。

 慰 安 妇 的 故 事由中韩两国艺术家创作的慰安妇少女像28日在韩国首尔城北区的一个街心公园中正式揭幕。这两尊雕像是为纪念日本侵略时期被强征为慰安妇的中韩少女而设立的。参与雕像创作的史咏称:“用艺术的方式表现残酷的历史,让我很受感动。”韩国艺术家金云晟称:“中韩两国人民都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害,有着共同的痛苦回忆。这下韩国慰安妇少女不会那么孤独了。旁边的空椅子希望能够承载日本的反省和道歉。”中韩慰安妇少女雕像

 铭记历史 守护和平

 重 大 意 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所以我们不仅要记住我们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更应该牢记惨绝人寰的灾难,牢记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因为它更能警醒我们如何走好今后的路。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思想深刻,说理性强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写作特点

 事实充分,准确性强这篇时评中作者运用大量事实,特别是运用了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的相关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认识,印证观点,并且引用原材料,这样就增强了评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准确性强。

 新闻报道 与 新闻评论不同点 新闻报道 新闻评论内 容表达方式写作目的作 用总结提升传播事实信息以叙述为主告知信息传播信息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而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论证”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温习旧知: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一种方法。用事实来证明论点,论点更具说服力运用名言警句、科学公理以及人们皆知的常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比喻,从而证明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能使论述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两面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能更突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使论证严密,更具说服力。比喻论证

 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1. 选择一则时事写一篇时评,要求贴近生活,内容积极向上。2.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课后作业

篇六: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 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精读细研 题解 1. 点明了这 则新闻评论的 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精读细研 2. 第一段“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 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知识链接: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 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 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钟声” 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 人民日报国际评论 ,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 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新闻报道 传播事实信息 ,新闻评论 发表意见信息 ;新闻报道 以叙述为主 ,新闻评论 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

 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 100 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 百般抵赖 , 扭曲历史 , 美化战争 , 颠倒黑白 ,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精读细研 那些人 以 丑态百出 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那些人”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

  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 218 项建议,狠批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精读细研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 装睡梦游 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 何等 珍贵。

 精读细研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 一以贯之 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何等”,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 2017 年 12 月 13 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概括国家公祭的主要内容,提出观点

 详细介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维护和平:中国有能力

 课堂检测

 杀 lù (

 )宝 鼎 (

 )

 国 shāng (

 )

 缅 怀(

 )惨绝人 huán (

 )

 悼 念(

 )

 cuàn (

 )改

 1.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戮

 dǐng

 殇

 miǎn

 寰

 dào

 篡

 2. 解释下列词语。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贯,贯穿。

 一以贯之

 课堂检测 3. ( 2018· 江苏南通)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① ~ ③ 题。

 中华民族是 chóng

 shàng 英雄、成就英雄

 A

 英雄辈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

 B

  (日新月异/ / 日积月累)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 míng

 jì 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páng

  bó 力量 。

 ①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② 请在A A 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 A 处的标点符号是:

 ③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 B 处。

 B B 处的词语是:

 崇尚

 铭记

 磅礴

 顿号

 日新月异

 拓展阅读

 拓展探究

  此时 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 个具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 讲话 (节选)

 ( 2014 年 12 月 13 日,上午 )

 习近平

 拓展探究 有 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此时 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办一期以“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为主题的手抄报吧!

 课下作业

篇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导入 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是我们的六朝古都,自古繁华。我沉醉在秦淮河的烟波里,我流连在夫子庙的人潮里。今天的南京,与世界共进,正在呈现蓬勃向上的生机和力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 1937 年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在那惨痛的岁月里,我们的同胞惨遭杀戮,我们的古老文明遭受蹂躏。我们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捍卫和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第五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五课

 写作背景

 知识备查

  1937 年的12 月13 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 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 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 年2 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7 年 12 月 13 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0 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人民日报 》 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南京大屠杀资料

 学习目标 1.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2. 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3.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 ,作者发表自己 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 、 观点。

 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 基本 常识

 知识备查

 新闻评论的 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 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 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钟声” 是 “中国之声”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 “警世钟声” 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 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 “国纪平” 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 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 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 快速反应、尖锐鲜明 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参与 “ 钟声 ”署名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作者,每篇文章都是经过许多人的讨论修改,是 集体智慧 的结晶。

 杀 lù 戮 读 一 读

 预习检查 dǐng 鼎 宝 国 殇 shāng miǎn 缅 怀 cuàn 篡 改 yì 呓 语 hàn 捍 卫 zhōng 衷 初 huán 寰 惨绝人 悼 dào 念 dùn 遁 形 shǐ 矢 志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 了中国捍卫世界 和平的坚定信念。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 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精读细研 题解 1. 点明了这 则新闻评论的 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精读细研 2. 第一段“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

 1 1. . 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

 赫赫文明

 仁风远播

 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

 积弱积贫

 九原板荡

 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

 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

 屠戮苍生

 卅万忘灵

 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

 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

 旷世未闻

 同胞何辜

 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

 金戈鼍鼓

 兄弟同心

 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

 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

 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

 家国维新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

 铸兹宝鼎

 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

 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

 民族复兴

 tuó xuān

 精读细研 3. 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 2017 年 10 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精读细研 4. 第 三 段交代“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用意何在?

 在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在 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 和平的严峻形势 。

 精读细研 5. 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

 2017 年 11 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 218 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精读细研 6. 第 五 段引用 《 纽约时报 》 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直接引用 《 纽约时报 》 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

 另一方面,与 下文南京 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 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7. 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精读细研

  作用: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 和 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 开篇 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 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 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试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 100 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 百般抵赖 , 扭曲历史 , 美化战争 , 颠倒黑白 ,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精读细研 那些 人 以 丑态百出 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 良知。

 “那些人”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

  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提出 218 项建议, 狠批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精读细研

  国家 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 装睡梦游 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从 “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 何等 珍贵。

 精读细研

  铭记 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 一以贯之 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何等”,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 2017 年 12 月 13 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没有记忆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 吸取 灾难的教训,开启崭新的时代故事。我们经历了黑暗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有 30 万同胞死难,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实现民族记忆的世代传承,警钟长鸣,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今天,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吸取灾难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板书设计 概括国家公祭的主要内容,提出观点

 详细介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维护和平:中国有能力

篇八: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九图 导览 学习流程

  阅读导航 同学们,你们知道何为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举行国家公祭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你了解多少?1937 年 12 月 13 日发生了什么?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如今,南京大屠杀的浩劫已经过去 80 余载,我们为什么要重新提及?我国又为什么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至国家层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文学文体

 字词积累 通读课文

 思考问题 思前想后

 贯通文意 把握结构

 概括层意 理清脉络

 绘制图示 反思阅读

 质疑问难 回扣结构

 圈画批注 细读语段

 品味揣摩 结合问题

 对话交流 走出文本

 归纳感悟 知人论世

 明确主旨 阅读技法

 读写迁移 形神兼备

 综合评价 目标导航图 语文知识图 整体把握图 结构层次图 质疑问难图 细读对话图 主旨归纳图 艺术特色图 素养提升图 实践活动

 拓展演练 总结写法

 欣赏特色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新闻评论的作用和价值。

 3.掌握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读读写写 “ 钟声”,“ 中国之声”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 2008 年 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 年 12 月 13 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公祭(jì)

 宝鼎(dǐnɡ)

 国殇(shānɡ)

 杀戮(lù)

 悼念(dào)

 惨遭绝人寰(huán)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ɡ)

 警惕(tì)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

 遁形(dùn)

 矢志(shǐ)

 捍卫(hàn)

 誓言(shì)

 彰显(zhānɡ)

 磅礴(pánɡbó)

 记记背背 初衷:最初的心愿。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妄图:狂妄地谋划。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

 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彰显:鲜明地显示。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 1 段),点明主要事件——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交代了事件背景。

 第二部分(第 2—4 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第三部分(第 5、6 段),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结构示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点明主要事件 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 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交代事件背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质疑问难 本文作为新闻评论具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 文采斐然”的特点,试简要分析。

 本文抓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实,将世界正义之士与日本右翼分子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入话题,立意精准;将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世界和平联系在一起,将南京的历史上升到人类记忆的高度,深化了主题,凸显了新闻评论“立意新颖、论述精当”的特点,保证了世界舆论的导向。本文多用四字短语,准确精练,铿锵有力,凸显了新闻评论“文采斐然”的特点。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细读对话 1. 标题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为何要提到日本的一个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3.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

 5.赏析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6.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第②③自然段着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1. 标题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概括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新闻事实;点明了国家公祭的初衷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2.文中为何要提到日本的一个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合作交流】因为爱好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包括大部分日本人民也尊重历史,这与下文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欺瞒民众的丑陋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3.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

 【合作交流】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

 4.第②③自然段着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对比,用第②自然段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③自然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做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嘴脸。

 5.赏析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梦中呓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日本右翼分子美梦未醒的丑态,“振聋发聩”突出声势之大,给日本右翼分子当头一棒,“无处遁形”将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灵魂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6.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第⑥段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主旨归纳 本文就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这一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指出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共同的记忆 通过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活动与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顽固态度相对比 强烈谴责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行径 表达了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与磅礴力量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艺术特色 1. 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2. 新闻事实翔实,议论精当。

 3. 情感真挚,爱憎分明。

 如“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运用四个四字短语准确地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语言铿锵有力。

 列举了在南京大屠杀 80 周年国家公祭日的相关的新闻事实,如: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 2017 年 10 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新闻事实翔实,事实胜于雄辩,不容日本右翼分子抵赖,简洁有力地表明“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

 文中指出“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 100 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不足”表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寥寥无几,“还在不断”“百般”表明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可笑,不知悔改,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痛斥,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悼念,语气强烈,感情真挚。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素养提升 阅读技法 【典型例题】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不超过 15 个字) 4 月 23 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4 年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上,南京师范大学朱赢椿的《虫子旁》,获得科普生活类好书荣誉。

 《虫子旁》 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

相关热词搜索: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旨 公祭 主旨 世界和平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