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沁园春雪精彩导入8篇

时间:2022-11-02 12: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沁园春雪精彩导入8篇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1/3沁园春 雪【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2.质疑讨论,理解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精彩导入8篇,供大家参考。

沁园春雪精彩导入8篇

篇一: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 3沁园春

 雪【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教学重难点】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 雪》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一)标题为“沁园春 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请听配乐朗读《沁园春 雪》。明确节奏、重音:望/长城内外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分外/妖娆(二)词中的雪的形象如何?

  2 / 3讨论明确: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三)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一)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讨论明确:豪迈、壮阔、富有气势。(二)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具体描写部分,北国的雪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川、高原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哪些语句突出了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这具体的景象均是诗人怎样观察的结果?讨论明确: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驰蜡像。齐读这首词,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四)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讨论明确: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五)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讨论明确:同学结合想象,畅所欲言自己的审美感受:美丽、壮阔、娇艳、极具动感、生机与气势、“多娇”。六、结合想象,再造形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 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之雪的风姿。(生齐背、回味)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那作者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阕中寻找答案。二、反复诵读,感受情怀三、质疑讨论,把握主旨(一)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讨论明确: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

  3 / 3(二)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讨论明确: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总领对他们的批评。(三)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讨论明确: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四)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讨论明确:本词写于 1936 年 2 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谈谈与《沁园春 雪》的异同。讨论明确: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不同,《沁园春 雪》,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 雪》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写景、叙事相结合。

篇二: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部教师教学案

 年级 :九

 学科:

 语文

 任课教师:

 课题:

 《沁园春·雪》

 日期:

 年

 月

 日

 课型:

 预学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毛主席的生平,学习词的由来及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的由来。

 2、带领学生掌握本课疑难字词读音及解释。

 3、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掌握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并理解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词的由来,掌握本课疑难字词读音及解释 2、熟读课文,理解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理解词的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中考考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个人备课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田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 《沁园春·雪》

 !

 二、自主预习

 1. 背景资料

 《沁园春 · 雪》写于 6 1936 年 年 2 2 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 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 “雪”是词的题目。

 3. 检查预习

 (1 1 )订正字音

 莽 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é)

 成吉思 汗(hán) 稍 逊风骚(xùn)

 分外(fèn)

  数风流人物(shǔ)

 今 朝(zhāo)

 分别(fēn)

  数目(shù)

 朝代(cháo) (2 2 )词语释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朗读指导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 , 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读完,请概括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带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

 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示例: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情感:高昂、豪迈之情。

  释疑巩固

 将问题暂存

 掌中宝

 课时作业

 板

 书设计

 《沁园春·雪》

 上阕 写北方雪景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教学反思

篇三: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词写景与议论相结合的特色; 2、理解过渡句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3、感受、领会作者乐观、豪迈的革命豪情和伟大抱负,培养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⑴理解词中写景、议论相结合的特色

 ⑵过渡句的作用 2、难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意境,初步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本节系第二课时; 2、教学方法:以朗读、欣赏为主,讨论贯穿其中 四、教学过程:

 1、以毛泽东诗词导入 2、指名学生朗读本诗,并作简要评议 3、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味并齐读 4、分析诗歌,展开课堂讨论:

 ⑴本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什么?下阕重在写什么? ⑵词中,上、下阕如何巧妙衔接?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议论。

 ⑵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渡,承上启下。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5、重点分析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所蕴含的意思:

 ⑴“江山如此多娇”表现在:(板书)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江山多娇 长城莽莽,黄河断流 写景: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承上)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⑵联想的英雄人物:(板书)

 秦皇汉武

 英雄竞折腰 唐宗宋祖

  (启下)

 成吉思汗 6、课堂讨论:

 诗人在词的最后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誓言,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情感? 讨论指导:“俱往矣”表明他对这五位帝王的鲜明态度:虽有武治之功,但输于文治,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者,才能高瞻远瞩,文武兼治。这是一种超越古人的自信,一种后来者居上、继往开来的气概。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的是词人对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斗争最终胜利和对无产阶级革命光明前途的无比坚定的信念和远大抱负。

 (板书)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短于文治)

 议论:表达坚定的信念和远大抱负 成吉思汗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感受伟大领袖的博大胸襟。

 8、课堂小结:

 这首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中的绝唱,集写景议论于一体,上阕写景,句句洋溢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令人精神振奋;下阕议论,句句表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学习这首词,我们要学会把握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意境。

 9、布置作业 ⑴搜集古今咏雪诗词名句; ⑵朗读并背诵全词。

 五、板书:(参见教学过程分析)

篇四: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园春·雪》 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对比欣赏这两首声乐作品,谈谈它们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2.体会艺术作品的历史性特征,了解歌曲背景,感受作者豪放的情感。

 3.能够有感情演唱《沁园春·雪》。

 教学重难点

 体会艺术作品的历史性特征,了解歌曲背景。

 能够有感情演唱《沁园春·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书法《沁园春·雪》 二、新课

 1.背景介绍 1936 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 16 天。2 月 5 日至 20 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 1945 年 11 月 14 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 年 1 月号。

 同学们试着翻译一下这首《沁园春·雪》吧。

 【设计意图】介绍背景,为课程学习做铺垫。

 2.跟随翻译,想象情境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

 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设计意图】想象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入情入境。

 3.老师请几位代表来为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并作出指导,讲解需要注意的重音和停顿的读法。

 4.学生共同有感情朗诵《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设计意图】组织朗诵,培养学生表现能力。

 5.欣赏、对比两首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两者区别。

 6.采取视奏的方法,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五线谱视谱能力。

 【设计意图】回顾旧学,巩固基础音乐知识。

 7.采取两声部合奏演绎歌曲。

 在两个声部的分配中注意力量对比,第二声部的学生应略少于第一声部的学生数,音量稍弱。

  8.教师钢琴伴奏,齐唱歌曲。

 三、小结

 《沁园春·雪》全词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同学们在品味诗词的时候,要知人论世,根据诗词中加以学习,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练习创作诗词,就更能够感的景色描写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并深入去品味诗词的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思考。

篇五: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教案设计 沁园春 雪 魏凤英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 魏凤英

  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 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所写景物雄浑壮丽, 所抒胸襟博大宽广。

 在这首词中, 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 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 一位壮志满怀、 豪情万丈的英雄。

 感情激昂、 豪迈, 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 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 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 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 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教法简析

  1、 精讲点拨法

  魏书生老师曾说要学生学会扔掉拐棍走路;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 新课改明确提出老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主持人, 有效课堂的引领者,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课堂上要少讲, 学生会的坚决不讲。

 学生的疑惑之处要点拨, 以推进他们的思考; 需要深入、 需要提炼高度的要精讲, 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由此确定本课的教法为精讲点拨法。

 主要在以下几处精讲点拨:

 诵读指导时、 比较总结时和学生有疑难时。

 2、 比较鉴赏法

  “比较” 其实就是对比, 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中最常用、 最有效的写作方法, 有比较,才有突出。

 在阅读过程中, 比较就是品评, 就是鉴赏, 就是总结写作规律, 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

 有比较, 才有鉴别, 有鉴别, 才有提高。

 学生在类似诗文的比较鉴赏中能掌握到语文学习的规律性东西, 比较鉴赏的过程就是能力提高的过程。

 因此比较鉴赏, 举三反一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另外, 北师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阅读, 由此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比较鉴赏法。

 主要适用于对《沁园春· 雪》 下阕学习中。

 学法分析 1、 诵读法

  曾国藩曾说过他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是“读书出金玉声、 飘飘意远” , 是说诵读诗文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 俗语有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 是说好的诗文需要反复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 中, 明确地规定了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诵读, 学生首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诵读; 并且这首词大气磅礴, 激昂豪迈, 最适合诵读, 所以学生学习这首词要反复诵读,有层次诵读, 达到读准、 读懂、 读美, 老师适时诵读指导, 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 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2、 想像联想法

 作家雨果曾说:

 “想像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 突出了想像的魅力; 诗词之所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主要时因为凝练的语言, 优美的意境。

 而优美的意境就需要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 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成美好的图画。

 想像是在对诗词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是学习的深入, 是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知识生成, 是他自己的所得。

 在《沁园春· 雪》 中,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 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图, 既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 学生脑海中有了这么一幅画卷, 不仅把握了词的上阕, 对于下阕的学习, 也是水到渠成。

 3、 品读法

  品读就是细读、 品味, 就是含英咀华, 咬文嚼字, 正如苏轼所说: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好的诗文需要仔细咀嚼, 仔细品味的。

 在这节课中, 学生主要是品味用词的精巧、 品味意境的宏大, 在细细品味中诵读、 比较, 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 提高分析、 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 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少年》 , 我最欣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的自信与自强。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 这节课能否拿出我们的英雄本色来?

 今天, 我想和同学们了解毛泽东的另一方面——诗人毛泽东。

 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

 “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 然后才是政治家。

 ”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乐章。

 ” 特别是他的这首《沁园春•雪》 , 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世难得的精品, 气吞山河、 气度非凡。

 今天咱们就学习这首词, 来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 政治家的风采。

 二、 诵读, 把握基调(重点指导上阕朗读)

 1、 师:

 请同学们大声读这首词两遍, 看谁读得最气度非凡!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2、 师: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词?

 (一生读, 老师评价)

 (又一生读, 老师评价、 激励)

 3、 师:

 “望长城内外” 我有两种读法, 你认为怎样合适?

 (老师读, 学生思考, 评判, 师生确定应该“望” 字的重音、 语气, 梳理“望”

 字领起的内容)

 4、 学生齐读“望” 字领起的这几句。

 5、 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句又该如何读呢? (师示读, 还用两种语气)

 (学生思考, 评判, 确定气势)

 6、 学生齐读“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句。

 7、 师:

 既然语调高亢就显得有生机, 哪“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该怎样读?老师在几年前读这首诗, 是这样读(师慷慨激昂地读)

 , 可是我今天想闭起我的小眼睛,这样读(师深情地读)

 , 同学们品味, 哪一种更合适?

 (学生思考, 评判, 确定语气与感情)

 8、 学生齐读“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一句。

 9、 老师范读或学生范读, 要求:

 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

 并思考:你能找出概括上下阕内容、 堪称全词骨架的句子吗?

 明确:

 是“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句。

 前半句是总结上阕, 后半

  句是引起下阕。

 三、 品读, 领略意境。

 (重点学习上阕)

 1、 师:

 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自学:

 屏幕出示:

 赏析一词:

 我认为“ ” 一词好, 好在„„

  描绘一句:

 “ ” 一句, 使我仿佛看(想)

 到 了„„学生自学, 讨论

  学情预测:

 学生比较认可的词语可能有:

 “顿” “内外、 上下” “千、 万” “山、 原、 长城、 黄河”

 “红、 银” “舞、 驰” 等词。

 老师指导, 学生品味、 朗读。

 学生想象的美景根据情况而定, 老师合理引领。

 2、 师:

 让我们带着赞美, 带着陶醉, 齐读上阕。

 (学生齐读)

 三、 比较阅读, 感受诗人的胸襟气度。

 (重点学习下阕)

 1、 师:

 真是“江山如此多娇” 啊!

 老师经常发现有人把这个“娇” 字写成“骄” ,

 想想也有道理, 这么美的河山, 怎不令人骄傲与自豪呢? 同学们看, 毛泽东用这个“娇” 字, 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 回答)

 明确:

 既突出祖国风光的柔美。

 又照应“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一

  句。

 有阳刚之雄健, 又有阴柔之妩媚, 这既是我们可爱的祖国, 又是毛泽东诗词的美学追求。

 2、 师:

 江山如美人一样可爱, 使得哪些英雄为之倾倒呢? 请细读下阕, 找出毛

  泽东评点了那些英雄人物? 你知道他们名垂青史的伟大功绩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 屏幕出示五位帝王像)

 (学生联系历史知识, 品评五位帝王, 老师评判, 界定, 激励)

 3、 师:

 真是战功赫赫, 功勋卓著。

 毛泽东如何评价他们? 哪些词体现毛泽东的观点?

 (学生自读, 圈点勾画, 师生讨论)

 明确:

 “惜” 字领起这几句, 其中“略输” “稍逊” “只识” 几个词, 有肯定、 惋惜、委婉的批评, 还有作者一点微微的自得。

 4、 师:

 读这几句, 咱们是点头好, 还是摇着头读好?

 是撇着嘴表示不满好, 还是嘴角微微上扬, 含着一点自信好? (学生评论)

 好, 我们就是毛泽东, 让我们微微摇头, 微微上扬嘴角, 读这几句, 读出这几种微妙的感情。

 (学生齐读这几句)

 5、 师:

 那么最能体现词人豪情壮志的是哪几句? 请大家气吞山河地读!

 (生齐读后三句)

 6、 师:

 何谓“风流人物” , 你认为词中的“风流人物” 指谁?

 (师生讨论, 探究)

 明确:

 我个人认为, 主要指毛泽东自己, 因为“诗言志” 吗?

 当时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 长征也取得了胜利, 对于中国的局

  势成竹在胸。

 说是人民大众也有道理, 因为他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代表吗。

 7、 师:

 请同学们看毛泽东的这两首词, 你能找出和“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

  看今朝” 意境相同的诗句吗? (屏幕出示《沁园春•长沙》 上阕和《清平乐•六盘山》 )

 (生自读, 讨论)

 明确: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

 8、 师:

 (指点两词)

 这是 1925 年参加革命不久的毛泽东的胸襟, 这是 1935 年

  长征尚未取得成功时的毛泽东的气度, 可是为什么《沁园春•雪》 会成为毛泽东的代表作呢? 别的咱们不看, 仅从这几句, 你能读出点什么吗? (生思考, 讨论)

 明确:

 从标点, 从语气, 从背景, 可以看出这首词体现的作者情怀更坚定,

 更豪迈, 更自信, 更能代表毛泽东的胸襟与气度。

 9、 师:

 我很激动, 为同学们的目光与学识。

 咱们分开读, 女生齐读“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男生齐读“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 全班齐读“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要求最后四个字读三遍, 气势要一遍比一遍强。

 (生齐读, 慷慨激昂)

 10、 师:

 同学们看, 毛泽东望的仅仅是北国风光吗?

 他望的是祖国万里的河山, 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舞台, 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来。

 老师根据《沁园春•雪》 的上阕, 写了一句上联:

 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 美也!

 祖国!

 根据词的下阕, 对出下联吗? 我给两个词提示评 显 ,

 !

 !

 (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

 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 壮哉!

 领袖\自己的名字!

 四、 拓展总结, 认识伟人毛泽东。

 1、 师:

 在《沁园春· 雪 》 中, 我们看到的是意气风发、 踌躇满志的毛泽东, 那么, 在逆境之时, 他还有如此的雍容与大度吗? (屏幕出示《卜算子· 咏梅》 )

 2、 师:

 这首词写于 1961 年, 当时国内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台湾蠢蠢欲动, 印

  度虎视眈眈, 苏联的高压政策, 使我国处境艰难。

 请同学们读这首词, 你能找出最能体现毛泽东情怀的一个词吗?

 (学生自读, 指点)

 明确:

 “俏” 字, “俏” 在风雪交加之时, “俏” 在悬崖百丈冰之上。

 3、 师:

 这就是藐视困难, 襟怀磊落的梅, 这就是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的毛泽东, 由此, 我们对联的横批应该是—

  明确:

 “伟人风采”

 总结:

 读毛泽东诗词, 等于读中国的革命史, 中国的发展史。

 齐读或齐背《沁园春· 雪》 下课。

  +*#WRNJEAwrniea51 ) $YUPLGCytpl gc83+&#WRNJE Awrniea51) $Y TPLGC!XSOJFB wsojfb62) %ZU QMHDzuqlhd84 0*!WSOJFBwso jfa62) %ZUQMH Dyuqlhd840*! WSOJFBwsojfa 62) %ZUQLHDyu qlhd84+*!WSO JFBwsnjfa62) %ZUQLHDyuqlh c84+*!WSOJFA wsnjfa62) %YU QLHDyuqlhc84 +*!WSOJFAwsn jfa61) %YUQLH Dyuplhc84+*! WSNJFA72-%ZV QMIDzuqmhd94 0(!XSOKFBxso kfb62-%ZVQMI Dzuqmhd940(! XSOKFBxsojfb 62-%ZVQMHDzu qmhd940*!XSO KFBxsojfb62- %ZUQMHDzuqmh d840*!XSOKFB wsojfb62-%ZU QMHDzuqmhd84 0*!XSOJFBwso jfb62) %ZUQMH Dzuqlhd840*! XSOJFBwsojfa 62) %ZUQ50($X TPKGCxtokgb7 3-&#VR MIEzvrmid950($XTP KGBxtokgb73- &ZVRMIEzvrmi d950($XTPKGB xtokgb72-&ZV RMIEzvqmid95 0($XTOKGBxto kgb72-&ZVRMI Dzvqmid950(! XTOKGBxtokfb 72-&ZVRMIDzv qmid950(!XTO KGBxsokfb72- &ZVQMIDzvqmi d940(!Xc83+& #WRNJEAvrnie a51) $YTPLGCy tplgc73+&#WR NJEAvrniea51 ($YTPLGCytpk gc73+&#WRNIE Avrniea51($Y TPLGCytpkgc7 3+&#VRNIEAvr nie951($YTPL GCxtpkgc73+& #VRNIEAvrmie 951($YTPKGCx tpkgc73-&#VR NIEAvrmie951 ($YTPlhc83+* #WSNJFAwrnje a61) %YUPLHCy uplhc83+*#WS NJEAwrnjea61 ) $YUPLHCyupl gc83+*#WSNJE Awrnjea61) $Y UPLHCytplgc8 3+*#WRNJEAwr njea51 ) $YUPLHCytplgc83+ &#WRNJEAwrni ea51) $YUPLGC ytplgc83+&#W RNJEAwUQMHDz uqlhd840*!XS OJFBwsojfb62 ) %ZUQMHDzuql hd840*!WSOJF Bwsojfa62) %Z UQMHDyuqlhd8 40*!WSOJFBws njfa62) %ZUQL HDyuqlhd84+* !WSOJFBwsnjf a62) %ZUQLHDy uqlhc84+*!WS OJFAwsnjfa62 ) %YUQLHDyuql hc84KFBxsokf b72-%ZVQMIDz vqmhd940(!XT OKFBxsokfb72 -%ZVQMIDzuqm hd940(!XSOKF Bxsokfb62-%Z VQMIDzuqmhd9 40*!XSOKFBxs ojfb62-%ZVQM HDzuqmhd940* !XSOKFBxsojf b62-%ZUQMHDz uqmhd840*!XS OKFBwsojfbAv rmie951($XTP KGCxtpkgb73- &#VRNIEzvrmi e951($XTPKGC xtokgb73-&#V RMIEzvrmie95 0($XTP KGCxtokgb73-&#VRM IEzvrmid950( $XTPKGBxtokg b73-&ZVRMIEz vrmid950($XT OKGBxtokgb72 -&ZVRniea51) $YUPLG Cytplgc83+&# WRNJEAvrniea 51) $YTPLGCyt plgc73+&#WRN JEAvrniea51( $YTPLGCytpkg c73+&#WRNIEA vrniea51($YT PLGCytpkgc73 +&#VRNIEAvrn ie951($YTPLG Cxtpkgc73+&# VRNIEAYUQLHD yuqlhc84+*!W SOJFAwsnjfa6 2) %YUQLHDyup lhc84+*!WSNJ FAwsnjfa61) % YUQLHDyuplhc 84+*!WSNJFAw snjea61) %YUQ LHCyuplhc84+ *#WSNJFAwsnj ea61) %YU940( !XTOKFBxsokf b72-%ZVQMIDz vqmhd940(!XS OKFBxsokfb62 -%ZVQMIDzuqm hd940(!XSOKF Bxsokfb62-%Z VQMHDzuqmhd9 40*!XSOKFBxs ojfb62-%ZVQM HDzuq($XTPKG Cxtokgb73-&# VRMIEzvrmie9 50($XTPKGCxt okgb73-&ZVRM IEzvrm id950($XTPKGBxtok gb73-&ZVRMIE zvqmid950($X TOKGBxtokgb7 2-&ZVRMIEzvq mid950($XTO3 +*#WRNJEAwrn jea51) $YUPLH Cytplgc83+&# WRNJEAwrniea 51) $YUPLGCyt plgc83+&#WRN JEAwrniea51) $YTPLGCytplg c73+&#WRNJEA vrniea51) $YT PLGCytplgc73 +&Awsnjfa62) %YUQLHDyuqlh c84+*!WSOJFA wsnjfa61) %YU QLHDyuplhc84 +*!WSNJFAwsn jfa61) %YUQLH Dyuplhc84+*# WSa62) %Z...

篇六: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学目标]

 学习感受并理解诗人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

  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提高朗读能力。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 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 难点]

 理清诗歌思路, 感受诗歌意境, 领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沁园春· 雪》 导入

 这首词气魄雄伟, 内蕴深厚。

 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 下阕纵横议论, 评古今帝王。

 上下一气, 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 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 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

  引入诗歌, 板书课题。

  二、 朗读

 1. 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 学生自由朗颂

 三、 介绍背景(略)

 并明确目标

 《沁园春· 长沙》 是毛泽东于 1925 年秋末, 离开故乡 韶山, 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途经长沙, 重游橘子洲, 感慨万千, 写下的一首词。

 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介绍介绍词相关知识

 明确目标:

 诵读, 领会; 品评, 鉴赏。

  四、 学习全词

 1. 学习上片

 导入:

 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 语序往往倒装, 而且有些成分省略。

 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开头三句“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 请调整语序, 并把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明确:

 深秋时节, 我独立伫立在橘子洲头, 望着湘江之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滔滔奔流。

  分析品味开头三句。

  “独立” 能否改为“站立” 、 “直立” 等词?

  引导:

 主要领会“独” 的意蕴

 (1)

 联系背景, 能“独立寒秋” , 坦荡从容。

  (2)

 联系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 一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政治改革, 被贬永州, 身处逆境而写, 表露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 “独钓寒江” 与作者意境相似, 当然封建士大夫与其他伟人的的胸襟境界又不可同年而语。

 )

  明确:

 不行。

 “独立” 不仅表明一个人; 而且面对湘江, 在秋风中伫立, 颇有心绪起伏, 神思翻腾的意蕴, 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的坚挺沉稳的形象, 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寒秋” 一语既点季节, 又渲染苍凉严肃的气氛, 奠定了全诗沉雄的基调。

  联系《沁园春· 雪》 , 说说“看” 字, 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

 看万山红遍, ……万类霜天竞自由。

 共七句。

 古诗词中称这为 “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字。

  说说《沁园春· 雪》 领字:

 望

 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 朗读句子, 指点, 正音。

 (板书)

  分析景物特征:

 (略作讲析)

 可让学生讨论得出。

  明确:

 作者视角: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视, 近景

 “鹰击长空” 仰望, 高景

 “鱼翔浅底” 俯瞰, 低景

 讨论:

 此时的视角转换是速度快点好呢, 还是慢点好?

  明确:

 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

  想象将秋景文字转为实物, 可分四步:

 (1)

 勾勒形态:

 群山、 层林、 江水、 船只、 雄鹰、 游鱼……的轮廓勾出; (2)

 染上色彩:

 火红的枫林, 蓝天碧水……(3)

 画面动化:

 秋风送爽, 吹动满山枫叶, 江流缓缓……(4)

 画面细致、逼真(特写镜头)

 :

 鹰、 鱼等

 从而成就了色彩绚丽的立体画面。

  品词:

 哪几个词用得好? [动词:

 染、 击、 翔]

 明确:

 染, 拟人手法, 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壮美景色。

 引《西厢记· 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

  击, 与“飞” 比较(“飞” 显得平淡)

 , “击” 能显示雄鹰展翅奋飞, 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翔, 比“游” 更准确。

 既状摹了水之清澈见底, 水天相映之境。

 又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 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游状, 形象生动。“浅底” 非真, 乃清澈所致。

 (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由品味其他字词:

 遍、 尽、 争、 竞

 简评:

 秋景——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引导:

 古人写秋多怨秋、 悲秋, 将秋写得萧杀苍凉、 清冷惨淡。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等等。

 而诗人笔下的秋又为何与众不同呢?

  明确: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 胸襟、 性格、 身份有关。

 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 而意境的高下, 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联系作品背景。

  由此“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 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 奋发自强的情状, 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

 既然万物争自由生活,在斗争中获得自由, 那么作为人类呢? (呼唤与号召)

  在上阕的最后, 诗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巨大而严肃的问题——“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 试作分析。

  明确:

 “主沉浮” 之意:

 主宰国家的命运, 掌握民族的前途。

  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的主宰, 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这即是全词的“诗眼” , 通过上阕“写景提出” 。

  阅读上片, 鉴赏艺术手法。

  上阕写景, 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对景物的描写, 有静有动, 有远有近, 并即景抒情, 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明确小结上阕, 写景提问, 为下阕抒情议论作准备。

  齐读并背诵上阕。

  2. 学习下片

 分析下阕前两句。

 “百侣” 对应上文的“独立” 。

  “橘子洲” 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 风物景观非常熟悉。

 旧地重游, 回忆往昔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借此对往昔的回忆, 突出同学少年的激情。

  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 的问题, 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明确:

 作者在下阕用形象的语言回答了这一问题。

  朗读下阕。

 从诗文中读出回答这一问题的原句。

  明确:

 “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回顾《沁园春· 雪》 同一词牌、 格式、 字数相等、 句数相似的特点。

 说说下阕的

 领字。

 (恰)

 。

  赏析同学少年的特色。

  分析:

 “恰” 意为正值,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 风采才华旺盛勃发。

 他们意气风发, 正强劲有力; 他们指点江山(“江山” 代指国家大事, “指点” 即评点、 关心)

 , 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 宣传真理, 蔑视权贵, 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粪土:

 以……为粪土, 意动用法)

 。

  明确:

 同学少年即革命青年, 他们年轻、 热情。

 激情慷慨, 奋笔疾书, 为革命,为理想, 英勇斗争。

  这几句是以回忆往事来回答“谁主沉浮” 。

  那么, 为什么这几句能回答“谁主沉浮” 呢? 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

  引导:

 《雪》 中的“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 大豪杰, 所谓“马上打天下” 的皇帝, 为什么诗人用一“惜” 字将他们全部否定呢?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

 引出“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这“风流人物” 指什么人? (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 英雄豪杰)

  那么, 现在这首诗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是什么人物?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有才华, 有能力, 能文能武, 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 这样的人不主沉浮, 谁主沉浮。

 这样的人不沉浮, 谁主沉浮? 天不降大任与斯人, 更与何人? )

  明确:

 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

  最后三句如何理解?

  明确:

 这里写作者回忆了青年时期与同学一起到水深的地方游泳, 激起的浪把疾驶的船都阻住了, 多么大的气魄!

 (夸张)

  说明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 明确:

 激流勇进、 奋发向上、 敢作敢为

 你认为他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往事吗? 为什么?

  明确:

 其实他是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

 理想、 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这三句气魄宏大, 如此大的气魄当然能主宰沉浮,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 的鸿鹄大志。

 革命气概何其大!

  下阕通过抒情, 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 这一问题, 但又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 譬如“知识青年担当大任, 仁人志士主宰沉浮” , 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

  明确:

 诗歌艺术宜形象, 忌抽象, 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

 或诗歌讲究艺术形象, 不能像散文那样, 太直白了就不像诗。

  齐读全词, 并背诵。

  3. 领会作者情怀

 综上所述, 你认为整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讨论明确:

 询问大自然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 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塑造革命青年形象——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抱负。

 齐读, 体会感情:

 把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读出来。

 五、 想像小结

 从时代背景出发, 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 以记叙与描写为主, 用 300 字左右写出意境来。

  提示:

 什么时间、 地点、 作者看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回答了什么问题?

  参考:

 词的上阙写景。

 作者旧地重游, 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

 深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 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千山万岭, 火红的枫林, 重重叠叠; 近观满江碧水, 无数船只争相竞驶, 抬眼望, 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低眉处, 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

 ” 面对寒秋严霜万物却生机盎然, 词人思绪万千, 不禁提出:

 谁是辽阔大地的主宰者呢? 是朝气蓬勃, 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 是意气奔放, 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 是关心国家命运, 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 正是他们, 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

 他们有雄心,

 有才干, 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他们不主沉浮, 谁主沉浮?

  六、 巩固延伸

 1. 练习背诵:

 齐读——指名背诵(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写景的句子, 回忆早期革命生活的句子, 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的句子, 概括秋景的句子, 你印象最深的句子——齐背, 再熟悉, 准备默写。

 )

  2. 与《雪》 比较阅读:

 根据提示, 讨论回答。

  提示:

 结构, 主旨内容, 侧重方面, 表现方式, 风格

 结构:

 相似, 字数相同, 上十三句, 下十二句;

 主旨内容:

 同是写景抒情, 赞美大好河山, 抒发豪情壮志、 理想抱负。

 侧重方面:

 《雪》 长城内外的雪景, 宣告中国人民将创造出更伟大的业绩。

 《长》 长沙橘子洲头的秋景, 激励同志激流勇进, 勇担革命领导重任。

 表现方式:

 《雪》 “数风流……” 显, 联系背景, 是写于 1936 年, 长征刚结束,党中央确立了毛的领导地位。

 《长》 隐性的, 写于是 1925 年, 是毛青年立志。

 风格:

 都豪迈、 旷达, 足见其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和改造旧中国, 敢为天下先的伟大抱负。

  七、 总结课文, 布置作业

 1. 总结:

 纵观全词, 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 下阕追忆往事, 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上阕由“立” 到“看” 再到“问” ,下阕由“忆” 到“记” , 思路清晰, 情贯全词。

 通过学习, 毛主席诗词那深远而优美的意境, 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大风大浪中崛起, 之所以能成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 成为一代伟人, 跟他少年时就胸怀祖国, 有理想、 有伟大抱负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志于升学, 其实也就是有理想的表现呀。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 就算成功的路上满是坎坷, 他接下来要做的也只有风雨兼程, 勇往直前, 希望同学们今后学习起来更有精神。

 2. 作业:

 准备默写课文, 选读毛泽东诗词 一、 学习目标

 1、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 背诵全词。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1、 把握词中的意象。

  2、 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 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 课时计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导引

 预习资料

 学生自学指导:

  查找毛泽东及词的相关资料, 掌握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并填空。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

 字______, 笔名______,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 书法家。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 五卷, 其中《实践论》 《矛盾论》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都是重要篇章。

 其他已公开发表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和《毛泽东诗词选》 等。

  文体知识:

  词, 兴于______, 流行于______, 是一种和乐可唱、 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 和“曲子词” , 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 。其特点是“词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 叫______, 它决定词的______、 ______和______。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____(58 字以内)

 、 ______(58 到 90 字)

 、 ______(91 字以上)

 。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________作品气势豪放, 意境雄浑, 充满豪情壮志, 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作家________、 ________等。

 ________作品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 情调或轻松活泼, 或婉约细腻, 多写个人遭际, 男女恋情, 也有写山水, 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

  背景链接 :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湖南、 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 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停留, 重游橘子洲, 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 载:

 “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 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 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 间道人...

篇七: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36 年 2 月,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外出登山视察,目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顿生感悟,写下《沁园春·雪》。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获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学习目标

 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

 ㈠一读课文,感受气势

 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

 强调以下字音

 沁 qìn 数风流人物 shǔ 折腰 zhé 思汗 hán 今朝 zhāo

 3 注意节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集体朗读全词。

 二读课文,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

 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 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 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 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

 (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难

 ⑴ 为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是“望”统领的句子

 结合这个问题,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⑵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这里可以结合《社戏》中“单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一句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2、赏析下阕

 ⑴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此处点到即止,不能过细。)

 ⑶ 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领到哪句为什么要用这个字

 讨论并归纳 “惜”,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⑷ 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在这里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本句的内涵。

 ⑸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讨论并归纳

 “江山如此多娇„„折腰。”

 可能出现的疑难

 ⑴ 为何评价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稍”、“只”等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还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以此来明确作者如此评价古代帝王的目的,并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础!

 ⑵要适时追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读全词,体会感情。

 此处可采用男女分读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齐读!

 四、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五、总结全文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找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自读,体会诗作中蕴含的情感。

 可推荐《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江山多娇 (望) 描写

 评古代帝王 (惜) 抒情

 颂今朝英雄 (主旨) 议论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 年 2 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 字以上)。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 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 要为 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诗余。词分上下阕(片), 一般上阕( 片)写景叙事作铺垫,下阕(片)议论抒情揭示主旨。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 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 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 1936 年 2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 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 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 年 1 月号。1945 年 10 月,1945 年日本帝国主 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 月4 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 1 月 8 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沁园春雪》的影响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 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 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沁园春雪》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 蛇, 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照耀着大地的壮丽景象,更显祖国壮丽多姿。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注音。

 分( )外妖娆(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今朝( )

 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朗读课文,给下边句子划节奏。

 望长城内外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合作探究】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6、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

篇八: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春 雪 教学目标

 1. 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情,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 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 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形象, 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 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 坚定的信心, 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毛主席有一首词叫《沁园春 雪》(课前板书课题), 意境开阔, 大气磅礴, 蒋介石看到以后非常生气, 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 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埋头写作, 要写出一首词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 然而终其一生都没有如愿。

 那么,《沁园春 雪》 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千古绝唱。

  二、 作者简介

  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 共和国的缔造者,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 《沁园春 雪》 是他的代表作。(翻)

  三、 初步朗读, 整体感知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注意屏幕上的字音, 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有困难吗? ( “风骚” 作何解? )

 2、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这首词, 你喜欢这首词吗? 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词, 想为大家朗读, 可以吗? 教师范读(配乐范读诗歌)(激发学生)

 3、 请同学们谈谈你听读的感受。(这首词慷慨激昂、 大气磅礴、 很有气势)

 同学们也想试一试? 要读出气势。(学生齐读)

  过渡:

 老师听到的是雄壮之音, 感到的是豪放之情, 可见这是一首壮词(板书:

 壮词)。

 那么, 这首词到底壮在何处呢? (学生答)

 壮在上阕的写景, 壮在下阕的抒怀。(板书:

 写景

 抒怀)(翻)

  四、 感悟意象, 探究情怀 1、 那么, 景物如何之壮美? 请同学们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 想象画面, 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评学生是否写出了和读出了壮美)

 举例(如果学生写的还可以就不必重复, 也不必求全)

 ①冰天雪地、 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千万里冰封, 千万里雪飘, 大地冰封凝然而安静;天空雪飘轻盈而灵动。(引导朗读词句)

 ②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 雄壮的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天地之间。

 昔日波涛汹涌的黄河顿时被冰雪覆盖。(引导朗读词句)

 ③群山与天相接, 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愈发地高大巍峨, 又如一条条银蛇舞动, 高原上的山丘起伏连绵, 似一头头白象在奔跑, 它们是要和老天一争高下。(引导朗读词句)

 ④你看, 红日冉冉升起, 放射出万道霞光, 染红了天边的白云, 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 雪山巍巍, 苍松翠柏, 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 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 格外娇艳多姿!

 (须, 等到之意。

 现在是晴日吗? 不是。

 是大雪纷飞。

 由此可见, 这是作者的美好的想象。

 应读出陶醉和向往之情。)

 综合同学们所描绘的画面,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展现在诗人面前的和浮现在诗人心中的是怎样的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景啊!(板书:

 壮丽的雪景)(翻)

  2、

 1000 多年前的柳宗元也曾描写过浑莽雪飞的世界:“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 独钓寒江雪。” 孤寂死灭, 了无生气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一个郁闷苦恼高洁清寒的诗人。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带到词句:

 千万里江山, 长城大河)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 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他的感情充满喜悦, 他的精神豪迈奋发,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翻)

 3、 雪景是壮丽的, 那么情怀又是如何地壮美呢? (齐读下阕)

 ○1(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回答, 先引到评论帝王)

 这五位帝王是英雄吗? 是, 理由有三:

 一从史实来看(学生稍微阐述), 二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可见, 三从“惜” 字(美中不足)

 可见。

 可惜啊, 惋惜啊, 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缺陷---只知武功, 缺少文治, 缺少文学才华。(文采、 风骚都指文学才华; 弯弓射大雕代指武功)( “略输”“稍逊”“只识” 可见对成吉思汗的否定大于前者, 几乎是一种不屑的口气。)(引导学生朗读, 从惋惜到不屑的语气)

 ○2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呢?风流人物呢? (翻)

 联系写作和发表背景谈谈对风流人物的理解。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作于 1936 年 2 月, 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 成功实现战略转移,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愈加猖獗, 华北告急;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与此同时,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 准备渡河东征, 开赴抗日前线。

 发表背景:

 这首词发表于 1945 年 8 月, 中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为和平作积极的努力。

 其间, 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 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随后在《新民晚报》 公开发表, 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如果学生说是毛泽东, 先予以肯定, 然后结合注释加以引导。

 注释:

 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功业, 成立新中国, 创造新的历史。)

 毛泽东当然是风流人物, 而且是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

 这是人民的幸福, 也是作为对手的蒋介石的悲哀。

 蒋先生可能也会仰天长叹:既生蒋, 何生毛啊!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 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 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翻)

 这真是“历代帝王竞自由, 可叹赳赳欠风流。

 试问英雄今何在? 且看孺子占鳌头。” 胸怀天下, 胸怀革命, 胸怀人民, 多么博大壮阔的胸怀啊!(板书:

 壮阔的胸怀)

 4、 景是壮丽的雪景, 怀是壮阔的胸怀, 这就是毛主席的壮词,借壮丽之景抒写伟人壮阔的胸怀。

  五、“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啊!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词来感受主席伟大的形象和主席诗词无穷的魅力。(翻)

 (时间允许, 一生读, 然后作评。

 最后齐读。

 展现我们盐中学子的风采)

 六、 总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流。

 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 同样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君不见,

 奥运国旗赛场飘, 神七飞天尽逍遥;

 世博在即世瞩目, 花开万朵显妖娆。

 (翻)

 在缅怀伟人的同时, 让我们齐诵主席的诗句, 唱响时代的最强音-----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下课时翻页 板书:

 沁园春 雪 壮词 写景 壮丽的雪景 抒怀 壮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贵州都匀市墨冲中学 王有莲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以上理论, 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知识目标:

 读懂诗歌内容, 欣赏词大气镑礴, 旷达豪迈的意境, 理解关键词语

  2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 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难点:

 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 抒发情怀作铺垫的, 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 第一、 诵读法, 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 常说“三分诗, 七分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 听读、 分组朗诵、 全班朗诵、 个读等各种形式,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 感受意境之美, 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 读出词味, 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第二、 提问法, 提问是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教学方法。

 按照“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的顺序, 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 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 练习法。

 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 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 分组讨论法。

 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参与活动。

 采用自由讨论指定小组讨论的方式, 让全班分为若干组, 确定发言代表, 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室投影仪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教材 ○导入新课

 先在投影仪上播放《我爱你, 塞北的雪》, 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 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 迎春的花叶” 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 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 从视听上吸引学生, 营造气氛, 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

 沁园春•雪 ○简介背景 用投影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 ○指名学生朗读, 全班听读, 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

 针对学生易错字音, 进行正音教学。

 ○听读全词播放自己制作的 flash 朗读课件, 通过优美画面, 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二、 组织学生研讨探究 1. 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 “景” ) 2. 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 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 这个字是

 (望)。

 4. 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 大河、 山脉、 高原) 5. (讲析了“长城”

 “大河” 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 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 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 拟人修辞, 化静为动……)

 6. 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不全是) (联想、 想象)——虚实相依 7. 除此以外, 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 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8. 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 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 板书“江山多娇”)

 9. 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 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 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 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

 11. 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雄才大略, 战功赫赫… )

 12. 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 “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 大家找找。

 (略、稍、 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 目的是什么?

 (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

 15. 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16. 那么主旨句是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

 17.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18. 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 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 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 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三、 巩固与迁移 ○展示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雪》 全词, 引导学生欣赏毛泽东书法豪放磅礴, 挥洒遒劲风格, 同时再一次感受毛泽东诗词的壮美风格, 以此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 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屏幕投出)

 1、 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

 ①能概括上阕内容的句子是“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②能概括全词内容的句子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 “大河上下” 的意思不是黄河的上面下面, 而是黄河的上游下游。

 ④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是说必须在天睛时, 才能看到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的景色。

 2、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望” 的内容是“与天公试比高”。“惜” 的人物是“秦皇汉”、“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②这首词上阕写北方雪景,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 歌颂当代英雄。

 ③词的下阕论今是为了评古, 而评古今人物又是为了写景。全词主要是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

 ④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一句综合了对偶、 比喻、 拟人的修辞方法,“舞”

 “驰”

 “银”

 “蜡”写得有声有色, 把群山、 高原写活了。

 ○布置作业:

 展开联想、 想象, 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

 附:

 ○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 PPT 课件, 运用所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因此很多地方用投影展示了。

 板书设计也就在投影过程中逐步展示出来: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 (望)

  评:

 古代帝王 (惜)

  颂:

 人民大众 (主旨) ○反思:

 尽管对教材作了较为充分的分析、 处理、 准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在理解词句的误差(从练习反馈得出); 部分学生在想象写作时显示出想象能力的不足, 这些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逐步培养。

 《 沁园春 雪》 教学设计

  赵俊峰

  教学设想:

 这首词作于 1936 年 2 月初, 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

 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 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 目睹北方雪后风光, 俯瞰北国大好河山, 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

 那起伏的群山, 隆起的高原, 不仅在舞动, 在奔驰, 有着进取、 挑战的姿态和意志, 要与高远、 阔大、 威严而神秘的“天公” 比试高低, 而且似乎胜利了。

 这里有作者“自我” 的美的形象。

 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似排山倒海, 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而真正的风流人物, 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

 充分显...

相关热词搜索: 沁园春雪精彩导入 导入 沁园春 精彩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