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12篇

时间:2022-12-15 13:05:07  来源:网友投稿

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12篇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2015.6)  清潭实验小学  陈青琴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  多元智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12篇,供大家参考。

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12篇

篇一: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2015.6)

  清潭实验小学

  陈青琴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它把人类的智能分为九个范畴的内容: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

  什么是语言智能呢?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次内涵等方面的能力。

  语言智能的核心就是语言的口头运用能力、语言的记忆潜力和语言的解释能力。

  数学逻辑智能中的能力包括有识别抽象图形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发现联系及关系能力、进行复杂的计算能力、科学推理能力。

  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借语言智能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智能。

  二、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才能让学生善说爱说。通过哪些途径学习规范的语言呢?(结合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谈一谈我们低年级老师的所想所做)

  (一)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能”说

  1.

  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计算教学内容:

  1~5的加减法

  0的加减法

  6~10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0加几及相应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下计算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包括:

  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得数为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计算教学中,基本要求:口算,笔算

  高位要求:估算、简算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如:

  图片上的第5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这是学生第一次做“不计算,比一比,找出得数小的算式。”它的解题方法能为以后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石。为了不影响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有的老师会直接让学生算一算后进行比较。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把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循序渐进,相信学生的能力,尝试让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解题方法。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判断呢?第一步:先观察。2+6,2+4,2+7都有一个2,圈出相同的数。第二步:逻辑推理。4比6小,所以2+4的得数也比8小。第三步:整合数学语言。“因为都有一个2,4比6小,所以得数也比8小。”第四步:把后面两题用类似的方法说一说,练一练。整个过程虽然花了老师较长的教学时间,但是它为大多数学生找到了比一比的方法,提升了思维的能动性与主动性。(举例,视频)

  在第二册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计算”的题目。

  2.实际问题教学,思路表述要完整清晰

  实际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解决实际问题,图画式应用题依次过渡到表格式应用题,图文结合应用题。

  (1)从情境图中学会叙述完整的三句话

  学生在刚学习加减法含义时,学生叙述图意时往往是零散地说出图中的信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如有“3只小猫”,这样的叙述不够完整,不利于学生

  理解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三句话。

  在一图二式,一图四式中,要求会说三句话。(举例,视频)

  (2)理解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

  一年级的“图画问题”教学是文字教学的基础,处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阶段,教学关键在于教学生领会实际问题的结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学生只有具备

  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

  应用意识,同时在一年级学生中养成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能力了为以的后

  解决复杂生活问题奠定基础。在刚教学图画问题时,让学生叙述图意,由于受前面

  学习的影响,学生是直接说出

  三句话,把问题的结果一同叙述出来。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叙述知道了什么条件和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举例)

  (3)明晰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策略

  数量关系是把数学问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

  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

  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一年级学生解答

  问题,常常依赖于生活经验,比如见“飞来”、“一共”就用加法,“飞走”“还剩”就用减法。这说明学生还没弄清问题和条件的真正关系,没有理清数量关系,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这种形式化的解题,是不利于

  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事理中所隐含

  的数学原理,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举例,视频)

  3.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在教学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概念时,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表述“小数的末尾”是这个概念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我首先安排了—组比较长度单位的直观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直尺直观的感知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而且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

  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0.10=0.100,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特点,让学生试着说出他们所想到的规律:如“小数后面添上(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点后面添上(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然后逐—推敲,找出漏洞,从而更好地理解“末尾”的含义。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到概念教学中语言表达要严谨准确,否则,就会“差之秋毫,失之千里”。

  4.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要逻辑有序

  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下面问题:(1)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2)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二)复习巩固课堂语言,让学生“善”说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个性差异,课堂发言大多时间是给敢说爱说的小朋友的,怎样缩短同学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同学都爱发言,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复习。为此我们根据每天的上课内容,布置“每日一说”,让学生练说。(举例)

  1、书P47/4,签于P47.(如:一共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用算式5-1=4来表示)

  2、书P60-61/想想做做1-2,签于P60(如:知道踢键子的有4人,跳绳的有3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算式4+3=7来表示)(注意:图画式解决问题首次出现,看似简单,但是学生的难点,初学说图意时一定要强调知道,要求两个词)

  学生在每天练说的过程中复习了新知,理解了重难点知识,增强了课堂发言的自信。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愿”说

  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才有畅所欲言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我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回答:难度偏低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回答,那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好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安排中等学生回答,这样,调动每个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成就感在于题目会做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获得奖品。我们低段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能说”“善说”“愿说”,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智能,促进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举例)

  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课题组的全体老师依据课题学习理论,结合实际班情学情,依托数学教材,开展了上课、评课活动。高琪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陈青琴老师执教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作了讲座《在数学教学中为言语智能而教》,王一丹老师执教了《隔位退位减》,冯洁老师执教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张莉老师执教了《三位数减法笔算》,课中老师注重训练老师的数学语言,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题组老师善行善思,注重总结积累,积极撰写论文。陈青琴老师撰写的《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发表于《小学科学》杂志。

篇二: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新课标下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小学数学低段为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媒介,不管是知识的传递,经验的交流,还是思想的碰撞,都需要用语言来作媒介,使用语言描述我们的思维过程,也会加深我们对概念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发现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尤其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导致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往往只是用一、两个字、词,干巴巴地回答,书面表达也缺乏条理,写得凌乱不堪,并且总是不能紧扣题目本身。不但缺少了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内容的准确性。长此下去,学生只思考不表达,最后甚至连想都懒得想了,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因此,要想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发。

  新课标指出“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更加说明了开展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思维的发展与语言发展密切相关。结合学生特点,小学低段是个人发展语言的的关键期,是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所以,此阶段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意义非凡。下面就结合一些课堂教学片段,案例分析等,来探究小学数学低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树立“敢说”的信心

  学生不敢于表达,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家庭原因有关系。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有的学生是怕回答问题错误受到大家的嘲笑。对于教师自身来说,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不平等,学生对教师是敬而远之,不敢多交流,学生对待老师是一惯的顺从,没有自己的

  思想,总觉得语言表达能力是“优等生”的专场,导致大多数学生得不到言语的锻炼。在家庭方面,家长只关注孩子的书面作业,忽视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这种现象得不到根本改善。

  因此,在学生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懒说”的内在情绪和“怕说”的心理。同时合理利用小组评星加分制度,学生间相互鼓励发言,从学生实际出发,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机会,每个学生得到切身锻炼。从而产生表达的勇气,产生表达的兴趣。在教师方面,教师在课堂内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科学合理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训练模式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在家庭方面,家长在孩子完成课本作业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语言训练,对孩子进行赞美教育,让孩子重新获得敢于表达的信心,养成敢说的习惯。

  二、唤起“想说”的欲望

  (一)引导学生善于表达

  语言的表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语言水平,特别是教师在引导或纠正的时候,要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贴近生活的语言,避免用晦涩难懂的书面语,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小学低段,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在课堂的导入、新知识的探索、反馈、巩固提高、课堂小结环节给学生做出榜样,务必做到思路清晰、数学语言简练,要结合教材特点,通过不断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不同表达策略,做到学习知识和发展数学语言相统一,让学生产生想说的冲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获取知识。

  比如: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任务,就是根据当前学习过的内容自编题型,这跟我们课堂上的教学是不一样的,由原来的先解题后计算的被动形式,转变成积极主动设计题型的形式,这样要求学生的目的在于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应用题的解法之后,适当地做一些补充条件和问题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然后可以安排一些跟问题不想搭配的条件让学生

  训练,激发学生在创作问题当中积极参与表达的欲望,积极引导不断丰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促进学生惯于表达

  现在小学低段数学教材含有丰富多彩的直观素材,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我们进行低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我们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备课,利用好教材中的训练素材,让学生感到很有吸引力,激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同时,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围绕教材内容精心组织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开展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课堂语言语言训练模式。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用七巧板拼三角形时,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动手操作,组织学生“仔细看”“用心想”“认真比”“大胆说”“专心听”,采取自我表述、同桌对话、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语言训练方法进行全面探究,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说出操作过程,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看、边想、边做、边说,使眼睛、双手、心、脑、口共同参与,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多说”的积累中逐步说的准确、简洁、更有针对性。

  三、萌生“乐说”的情趣

  众做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当成兴趣的事情去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培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有趣的,作为教师来说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课堂活动,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发表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合作探讨。学生一旦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增加课堂趣味性,老师利用课件精心设计了一个男生女生闯关环节,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位学生答对的题目最多,并有相应的奖励。闯关开始了,同学

  们都高高的举起了双手,在这一节课堂活动中,利用充满趣味性的知识比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了学生愿意表达的欲望,积极参与到本节课堂活动中来,显然,这一节课也会有满满的收获!

  另外,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我是小小售货员”“我是称职的小老师”等趣味十足的数学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让学生乐于表达。如:在讲解一年级下册人民币这一单元时,采用角色扮演法,设置一个在超市购物的场景,找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以及顾客小明,小明带了两个5角的纸币和一个5角的硬币,售货员货架上有一瓶3元4角的牛奶,2元的面包还有一杯1元5角的豆浆。问题是小明的钱能买什么?通过角色扮演法,同学之间彼此相互交流,创设一种很强的互动交流情境。

  总之,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让我们从教学的每个细节做起,逐步树立学生“敢说”的信心,唤起“想说”的欲望,萌生“乐说”的情趣。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YB1260)研究成果)

篇三: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进行针对性分析。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习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然而,研究者发现由于小学低段的孩子年龄小,语言水平还不高。学生要么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要么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因而,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时间研究这个课题就很有必要性。本课题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本课题提出了一些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为学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数学”搭建了现实的舞台。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实践研究数学学习

  [正文]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我们知道数学语言的表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进行针对性分析。这段话,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在很大程度

  上是小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不但在语文学科需要培养,在数学学科也同样需要。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容、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学生具有良好地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对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现今学生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里面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促进学生。对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数学语言的最好时期。但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所在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数学基础、表达能力并不理想,词汇缺乏,生活见闻也不够广,他们大部分不能正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的内容,以及想要表达的自己想法,虽然在备课时我们努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考虑,许多问题的提出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但在实际课堂中,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慢节奏的表述,语言表述出现重复、罗嗦、拖沓的现象较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具备数学语言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不能数学化地阐述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不能运用走势图分析客观事物,等等现象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已不再只是纯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包括外

  语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科技语言表达能力在.

  内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相对忽视此项教育的当今学校中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我们提出《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研究》的课题方案,旨在进一步寻找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理论依据,努力探索并逐步完善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实践模型。因而,我们选择了“小学低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课题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者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一、二、三年级学生,以平时的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上通过倾听、示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并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用最合适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探索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课题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在了解低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数学的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愿说、乐说、有话可说、说得准确”,逐步改善学生想得出说不出或数不清楚的状况,并

  以此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课题研究方法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低段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2、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研究课探究低段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其任务为查找相关理论书籍,利用网络搜集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关的资料或案例,了解认识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研究的方向,形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为实施研究阶段,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研究,在平时教学中了解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数学语言表达的现有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搜集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各种常见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探究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积极探索培养、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三阶段为总结、结题阶段,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

  工作。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原有水平分析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一、二年级学生。对这些学生来说,由于受所在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数学基础、表达能力并不理想,词汇缺乏,生活见闻也不够广,他们大部分不能正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所看到的数学画面的内容,以及想要表达的自己想法。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困难原因分析

  数学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准确、专业、简洁并有一定的逻辑。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太多,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和看法。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却未能与教学内容得到交流,获得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和体验很少。除了这个现象,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有时教师本身也不能准确、简洁地运用数学语言,并且对于自身的数学语言也不是很重视。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个负面的示范。

  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太贫乏。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语言的表达还处在一个积累学习的阶段。因而,这个阶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描述语是相当贫乏的。这

  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解题思路时过早地结束,甚至不等学生描述出就匆匆小结。最后,结果只能是学生还是停留

  在原有的水平,没有任何的提高。

  提高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研究

  作为师者,应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数学教师本身的数学语言规范性是不够的。这样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孩子不会用简洁、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一个数学问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但他们的模仿性强。这些都必须要求课堂上的教师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比如说北师大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师出示一些小花,排列顺序是这样的: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然后,请学生猜测如果再往下贴会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贴的?在学生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贴的问题时就涉及到了这些花排列的规律。但学生所能说的规律只是根据他们表象看到的那样,花的排列规律是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所以往后贴就应是一朵红花。他们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时教师及时总结花的规律是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两个一组重复出现的。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怎样述说规律的借鉴。在之后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用这样规范的语言

  述说规律。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怎样用规范的语言来述说规律,实现了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过.

  渡。

  利用插图,给学生提供说的平台在我们的教材中,很多例题的出示都配合着一辐辐插图。插图给学生提供了多个信息,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提高。如在教一年级上册《用数学》一课,老师出现一幅猴子图。请学生根据数学图提一个数学问题。有学生说:“树上的猴子有5只,树下的猴子有6只,一共有多少只?”;也有学生说:“大猴子有4只,小猴子有7只,一共有几只?”等等。这样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从多角度理解了图意,也轻松愉快地训练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常发现数学语言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孩子相应的数学理解能力也较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而,要真正学好数学,使数学的素质目标得到落实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又以一年级上册《用数学》一课为例。师出示一幅小松鼠运松果图。出示后请学生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根据问题列式。学生给出了两个算式:9-3=6,9-6=3。列完列式后,师没有忙着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是请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数字各表示什么?这样学生根据算式又重

  新阅读了师给予的小松鼠运松果图。9表示一共有9个松果,6表示运走了6个松果,3表示还剩3个松果。这样,教师就在具体的情境阅读中让学生明白了每部分的含义,理解了图意。这既有利于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

  重视动手操作,加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在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着主导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让学生手口共同参与活动,用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和重视教材中教学具的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演示过程,并让学生口述,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一道连加或连减题让学生摆一摆小棒。如5+8+2,用小棒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摆好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的过程?有学生边摆边说:“我先摆5根,再摆8根,再摆2根。”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同时,通过摆的过程学生还很好的理解了连加的含义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为了在课堂有效的实施课题,我们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研究。通过总结与反思,达到了以下的研究成效:

  提高了低段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是使低段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

  力能有所提高。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连贯性有所提高。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们可以做到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并能比较准确、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解释所得的结果,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与说服力的说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数学素养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数学教师本身的数学语言规范性是不够的。这样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孩子不会用简洁、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一个数学问题。那么课题组为了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我们一直把研究过程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利用每周二业务学习的时间,围绕课题进展进行探讨。在实践和研究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不再仅仅停留在表现好的学生身上,这大大促进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要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在数学课上创造机

  会,不但要重视自己教学时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以“说”促“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点,分析造成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找出方法,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发展全体学生说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和展望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教师深刻体会到:小学生学习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尽管小学低段的孩子年龄小,语言水平还不高。学生要么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要么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但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设计,重视语言训练和培养,创设条件给学生说的机会,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反思一年多来本课题教学实验研究,我们也发现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不能让更多的教师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受益。因而,在今后的过程中还需要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采用了各种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但孩子们还是存在着差异,如何让每位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所

  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篇四: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结题报告——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绿色指标的不断推进,教师也慢慢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过渡,不再一味的关注正确答案,而是更关心学生解题的过程。作为只有2年教龄的新教师,我也一直努力地往这方面靠。我发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很快的做好,如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但当我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一般都讲不清算理和解题思路。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课堂上从旁仔细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发现一,语言欠准确。在一些数学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讲解解题思路或描述学习过程时,出现用词错误的现象。如:把单位名称“平方米”说成“米的平方”等。第二,表述缺条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对较复杂的题目表述时语言过多、出现重复,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些都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条理性的表现。第三,罗嗦与词意不达。课堂上,很令小学数学老师头疼的是,有些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一旦让他发言了,就会出现语言罗嗦,回答模糊,缺少数学语言表达应有的精练。第四,表达不完整。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或知识获得过程,大多同学都能表达完整。一旦碰到过程较复杂或者综合性较强的题,较多的同学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会出现语言残缺,断断续续,不能很完整的表述心中所想、所得、所悟。

  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能通过交流来学习用的。上述的四种情况都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概念,去创造知识。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的磨炼,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着高级阶段发展。

  二、数学语言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

  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生数学语言不规范的原因所在

  导致这些的重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自己没有运用数学语言的意识,一是可能学生性格内向,不想说。或是畏惧,害怕说错,不敢说。也有可能学生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不会说。

  其次是老师的原因

  第一是教师理念偏差。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咬文嚼字”应归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数学课堂上,存在着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数学口头语言表达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第二,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学生应有的表达训练。有的教师认为现在35分钟的教学时间中,要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很紧张,如果再去花时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另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人人都要练习,如果再加上人人都要讲,那么时间上更是不够了,于是压缩了学生的表达机会,以致学生不能驾驭数学语言,从而引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达缺少一定的条理性。

  第三,与教师长期的设问方式不当有关。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及时了解”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采取简单、公式化的提问,老师和学生只是形成了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情形,如“下一步怎么算?”,“求和用什么方法?”……这些问题不仅思维含量低,而且反而破坏了学生表达的整体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数学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太过简单都会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完整性。

  最后,也可能是家长的原因。现在的家长基本上都上过小学,小学的数学题都会做,并且现在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视,这就导致有些家长非常着急地提前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或生活化的语言去教自己的孩子。学生容易受家长生活语言的影响,造成先入为主,形成思维固定。

  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措施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小学数学语言中文字语言占多数,而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则次之。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让小学生看懂数学语言,能正确掌握数学语言进行数学学习,并学会简单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和适当进行数学交流。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好用好数学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数学语言教学策略,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说”,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说,有话要说。比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奇的性格,老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去游乐场或春游的场景。

  (2)鼓励“说”。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

  (3)

  (4)

  (5)

  等。例如:在50后面加上一个0,应该说成“在50后面添上一个0”。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则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7、7小于(<)8”。如在一年级教学长度比较的时候,我指导学生一定要强调前提要说明“是谁与谁比?”,谁长?谁短?或是谁厚?谁薄?等等。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这是哪两个进行比较。

  (3)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如:把20个面包平均分装在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装几个?就是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除法算式是(20)÷(5)=(4);或者把20个面包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就是20里面有4个5,除法算式(20)÷(5)=(4)。说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我们,进行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

篇五: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调查成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已在教学的第一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作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载体“学生的数学语言”已被众多的人所忽视,许多老师都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而轻视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重视问题回答的答案,轻视问题回答的完整性、逻辑性的训练。只注重个别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忽视全体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经常有如下现象:1.几个学生的发言代替了整体学生的发言,更多的学生是做“忠实的听众”。2.发言的同学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混乱、表达不完整。3.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4.课堂上只听到教师的“精彩讲解”而很少听到学生的声音,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课堂教学学生的表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掌握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课堂教学的失控,这样既不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任务的完成也难以保障,正是由于这种担心,教师往往不愿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继续进行着“注入式”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表达的机会少了,表达能力也相对下降。

  (二)轻视学生能力

  许多时候教师总习惯用主观而又权威的口吻评价学生的学习。其实有时学生的想法是独特的、有创意的,教师的权威性将扼杀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若长期这样下去,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

  (三)学生不会表达

  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教学活动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其习惯于听从教师的讲解,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不会自己思考,不会和同学交流。另外也因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而担心表达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不愿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因获得表达锻炼的机会不多,主体参与意识得不到加强,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表达的需要,自然也无法产生表达的欲望。

  (四)教师缺乏鼓励

  研究表明,表达能力较好的班级学生表达的欲望强烈,教师对他们的表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都及时进行了表扬,即使学生表达得不够完整老师也进行了鼓励。而数学表达相对比较弱的班,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和鼓励是很少的。可见赏识和鼓励,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示范作用不强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自己应有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以示范。有意识地说好自己的示范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这样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表达语境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师生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首先可以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其次要求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最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能够有根据的思维和表达。

  (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好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设计的问题应注意:

  1.问得有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能进入所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适当,问在学生的质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流和表达的兴趣。

  2.问得深入。所提的问题要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能引导学生的表达向纵深发展,使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又一个问题探索之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借助操作促进表达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对操作过程和数学观点表达,就容易多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中,如果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大都不会说,但如果我们通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对称图形,把对称图形动手折一折观察它的特征,并找找它的对称轴,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效果一定更好。

  (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再进行表达。自由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和表达的兴趣,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或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很多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是象征性的几分钟,由于思考时间不够,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当陪客,做听众。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养成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达会更有效,学生对本身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空的过程,在数学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对自身的学习经历有一个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在表达中思维的冲突与认同,正是对自我系统的一种整理和修正,从而进行对问题的再认识和再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入和提高。

  (六)给予有效教学指导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上,教师要要成为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搭建好表达的舞台,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有序、有方法、有策略地进行表达。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都应成为他们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既给学生的学习拓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表达,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听别人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思考的方法;三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补充或质疑。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还要学会对话,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这样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让表达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引导学生“写数学”

  数学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但我们也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探索研究能力。。

  三、不同课型中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那么,如何在不同的课型中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呢?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概念教学——重在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因此,概念教学必须重视说出本质,让学生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还要求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概念,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还要说出这类概念的混淆之处。

  例如在《倒数》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师:请同学们写出乘积是1的一步计算的式子。看谁写得与众不同,又写得多。

  生:2/5乘5/2,2/3乘3/2……

  生:1乘1,1/3乘3……

  生:10乘0.1,100乘0.01……

  生:2.5乘0.4,0.125乘8……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我认为这些算式共同的特点是他们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生:我觉得这些数如果写成分数形式的话,他们的分子分母刚好调换位置。

  生:那0.01和100怎么调换位置了?

  生:当然可以,我们可以把0.01看成1/100,而100就是100/1,所以他们的分子分母也是调换位置的。2.5就是5/2,0.4就是2/5,所以他们也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的。揭示倒数的概念后,又有学生这样问道:

  生:老师我想问一下,0的倒数是不是0?

  生:当然不是。因为0/2不能倒写成2/0,因为分母不能为0。

  生:因为0乘不是0的数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

  课中孩子们敢说敢言敢辩,真正体现了师生的民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学生之间的辩说,代替了教师的许多课堂语言。

  (二)计算教学——重在说出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说的培养,让学生说算理、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你的看法。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

  1.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说算理

  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不论是算理还是法则,只有说出来,老师才能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

  我在教学较复杂的简易方程1.6x-2.7=5.3时,不仅要使学生求出正确的解,还要说:(1)把1.6x看作被减数,要求被减数就要用差加减数,即1.6x=5.3+2.7,1.6x=8;(2)把x看作一个因数,要求一个因数必须用积除以另一个因数,即x=8÷1.6,x=5。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说话的能力也会不断加强。

  2.计算教学中要介绍多种算法

  计算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方面:正确和迅速。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少不了正确简便的方法。还是教学175-98,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算法,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学生对上题的算法还有:175-100+2=77;175-90-8=77;还有的这样算175-95-3=38。能说出自己的算法,说明这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应用能力,同时他们的想法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训练了发散思维。

  3.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在计算教学中经常有学生会出现如下的错误:5.5+1.5-5.5+1.5(应等于3,而误得0),7.6-7.6×0.5(应等于3.8,而误得0),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多说运算顺序。如:7.5÷2.5×4,7.5÷(2.5×4);240-15×6+10,240-(15×6+10)。

  让学生充分地说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错误的情况,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和掌握法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应用题教学——重在说出思路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次,我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玩具厂要生产5000套玩具,原计划50天完成,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50÷2=25(天)这种解法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也引起了我这位老师的注意,我布置了一个反思讨论的作业:50÷2=25(天)这种解法真的可以吗?如果可以,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其他类似的题目是否也适用?你能再编几道吗?

  生1:昨晚我爸爸给我出了3道类似的题目,用这种方法求出来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我觉得一定有它的道理,经过爸爸的提示,我明白了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也就是增加一倍,那么原来50天完成任务,现在只要25天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生2: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原来2天做的套数,现在1天就可以完成了,原来50天完成,现在时间就缩短了一半,只要50天的一半就可以了。

  生3:我自己编了2道题,把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分别改成(1)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5倍。(2)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一半。用50÷5=10(天)、50÷0.5=100(天)算出来的答案与一般的方法算出来的完全相同,通过计算我知道了:因为实际每天做的套数是原计划的2倍,反过来原计划的天数就是实际天数的2倍。所以可以用50÷2=25(天)来解决。

  生4:老师,现在我也明白了,每天做的套数多了,用的天数就少了,只要用原计划的天数÷倍数就可以了。

  这时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刚才听了这么多同学的意见,我总算明白了,当实际每天做的套数扩大几倍,实际的天数反而要缩小几倍。如果实际每天做的套数缩小几倍,那么实际的天数反而扩大几倍。

  没等他说完,又有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认为只有在总套数不变的情况下才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在这位同学的提醒下,同学们也明白了,当总套数不变时,实际每天生产的套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实际的天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和反思,通过自我反思的表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化、条理化,具有创新性和深刻性。使他们在考虑问题时起点高,思路广,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对后继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四)几何形体的教学——重在说出特征

  几何形体的教学要重视说其特征及联系,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1.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说其特征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出示模型及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同桌相互说一说初步感受,再让学生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像出一个长方体的形状,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说出长方体的特征。全体学生人人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都能得到“说”的机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如此坚持下去,我想学生一定能大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说”的教学活动中去。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形体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

  例如《圆的面积》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切、拼等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从实际操作中理解了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半径,自己总结出公式。然后,教者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试说,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五)活动课重在说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数学活动课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较多,感悟也更多,所以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表达,说活动的过程,说活动中的收获。

  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数学表达的机会,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案例1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进行了的分类,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按角的大小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下面请大家看这样两个三角形: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大。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

  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加起来共有多少度?

  生1:100。

  生2:150。

  生3:180。

  生4:200。

  ……

  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让学生在课本第27页的小组活动记录表上填写,学生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验证的结果是什么?

  生1:我们小组是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结果都是180。所以我们小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做的。

  生3:我们小组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小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直角,也是180.

  生5.:……

  案例2

  《整数乘法》

  ---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多读题、多理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精品文档

  应用题教学中,我通常是先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题,然后让学生口述题意,说出解题思路,比如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要求什么我必须知道什么信息?等,再说出数量关系,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解答。这样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巩固和发挥,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特别是教学文字题和应用题更是如此。

  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小明8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奶奶的年龄是妈妈的2倍,请问奶奶多大了?”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谁的年龄?(2)要求的是谁的年龄?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谁的年龄?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再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来解决?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中间问题,怎样解答?再让学生自己先说,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案例4

  《分数的初步认识》

  注重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环节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体现。而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从而使知识内化,学会表述。

  新教材把“分数的初步认识”放在三年级,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学习内容,在这之前从没接触过。在新授第一课时《几分之一》中,先请学生把1个甜橙对半平分,如何表示半个甜橙,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以此交流并引出

  让学生感知,当学生认识

  后结合折图活动,深入理解它的含义——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

  :精品文档

  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你是怎么折的,接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5个人平分呢?15个人平分呢?再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折出

  、、……,然后请小朋友观察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很清楚地说出分子上都是1,由此得出像这样的分数都叫做“几分之一”。让人惊喜的是,学生基本上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几分之一的概念,这就说明了学生是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义。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学具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演示过程,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感知、领悟所学的知识,这就有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有条理地表述,从而也达到了动脑、动手、动口“一体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发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案例5

  《两位数加两位数》

  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外显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数学语言锻炼的机会,更能通过交流讨论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如果单凭老师的讲授学生根本听不进也不理解算法,所以我并不急着要让学生说算法,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先让其独立思考。会的学生可以直接在练习纸上写出自己是怎样算的,而有困难的学生则在数值板上用小圆片摆出来,再圈一圈,根据所圈的写出过程,不同的圈法就有不同的算法;也可以在数射线上跳一跳,画一画,再根据数射线写一写;写好后,再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汇报交流时,学生说出了七八种不同的算法:(1)38+25=50+13=63、(2)38+25=40+23=63、(3)38+25=33+30=63、(4)38+25=58+5=63、(5)38+25=8+55=63、(6)38+25=40+25-2=65-2=63、(7)38+25=38+30-5=68-5=63,能把算法说得很到位,而且数学语言的表达有条理,有逻辑,也把原本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学习气氛活跃、思维多样的“繁荣景象”。

  案例6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讲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精品文档

  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1)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

  (2)未知条件,已知条件?

  (3)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4)问题是什么?

  (5)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案例7

  《分数应用题》

  ----加强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几种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比如:仿述练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有助于语言的规范性;变述练习,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灵活性;扩述练习,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语言的深刻性;讲述练习,则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良药妙方,有助于提高语言的严谨性。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根据“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4/5”这一条件,提出问题。

  这位教师在学生仅仅说出:①四年级是五年级的几分之几?②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几分之几?③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几分之几?后,尽管下面小手如林,但为了赶教学时间,他还是扼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封住了学生的t口。我想: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我在一节公开课中,也设计了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是我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发言,结果他们竟提出了9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将分数应用题作了系统的梳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只要我们能耐心聆听学‘生的见解,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定能日趋完美。

  案例8

  《梯形认识》

  ----多提供变式比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鉴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对一些数学概念、名词术语等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造成在表达或运用数学语言中有失严密。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感知或刚接触数学知识后,除向学生特别强调术语中的重点字词外,还可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经多次碰撞后,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涵,从而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概念”时,学生起初对什么是梯形一知半解,于是我设计了一组图形让学生辨析:

  学生对梯形有了初步感知后,能很快地判断出①、②、③、④是梯形,而⑤是五边形,⑥有两组对边平行,都不是梯形。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轻易地理解梯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虽然①——④图形的形状迥异,但它们都是梯形:因为它们都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样,利用变式图形,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表述时,会少出偏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首先,教师要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其次,应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持之以恒地加强课堂语言训练,多问几个“为什么”。

  案例9

  《平行与垂直》

  ----培养学生善于“说”

  教师示范,模仿地“说”。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首先就要求教师准确娴熟地运用数学语言,起示范作用。教师在概念、法则、公式的阐述上一定要求清晰准确,用语精当,自然简洁,在引导模仿说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某些关键的字眼,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做到用语准确。其次,在推理叙述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有序性和轮逻辑性,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互相平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观察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大胆想象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汇报得出不管怎么延长,这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教师趁机问: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里叫什么吗?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说: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叫做互相平行。教师演示,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问:这是互相平行吗?生马上说不是互相平行。师追问:为什么?由此得出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平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学案例:

  《三角形内角和》

  ---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进行了的分类,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按角的大小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下面请大家看这样两个三角形: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大。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

  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加起来共有多少度?生1:100。

  生2:150。

  生3:180。

  生4:200。

  ……

  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让学生在课本第27页的小组活动记录表上填写,学生小组活动)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验证的结果是什么?生1:我们小组是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结果都是180。所以我们小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做的。

  生3:我们小组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小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直角,也是180.生5.:……

  教学案例:

  《时间》

  -----加强具体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语言往往是抽象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和词汇储备并不多,学生难以用抽象的语言表述,尤其是一些思路紊乱的学生更容易出错。这时,若要让学生达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阶段,则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数学语言的教学和训练。

  我曾经上一节《时间》的评比课,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认为学生对“时间”概念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第一次试教中新授认识几时的时候,先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1时、8时、12时,让认识的学生说出这些时刻,接着就要求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并总结出几时的特点;新授几时半时,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几时半的特点。

  教学下来,发现学生都不太会归纳,其中几时半特点的归纳基本上是“师授生听”的情况。而再要求学生根据几时、几时半的特点去认识6时、6时半、12时半等比较难的时间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经过自己的反思及与听课老师的探讨,得出一个结论——太抽象。虽然大多数学生会看几时,少数学生会看几时半,但还是比较感性的、粗浅的,再加上小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观察力的薄弱,直接根据三个钟面就要归纳几时和几时半的特点是相当难的。找到问题所在后,我们一致认为应该在一开始学生说时刻时结合具体的题目说特点,再归纳。因此,在第二次试教中,还是先出示1时、8时、12时让学生说出这些时刻,当学生每说出一个时刻时,我会加问一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会根据具体的题目回答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接着再根据刚刚三个时刻的特点让学生总结几时的特点,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高高地举着小手要归纳,而学生的回答完整得让我惊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后面的几时半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但同样的,当学生说出显示的时间是7时半,我马上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7,在7和8的中间”,学生有了前面说整时的基础,回答得非常流利。接着又说了10时半和12时半,最后根据这三个钟面归纳总结几时半的特点,效果和第一次上课完全不同,没有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踊跃回答,并且表达很完整。

  由此可见,在具体语言阶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具体的题目是何等的重要。其实讲解具体的题目,不仅将整个思考的过程展现,也让学生在形象中提炼抽象,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进行语言的提炼及归纳总结。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5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渗透“转化”、“变与不变”的思想,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教学准备:三角板、三角形学具、课件

  教学设想:

  1.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学生就得记忆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对于它是再熟悉而不过了。在本节课中我将长方形一分为二,从直角三角形和特殊的三角板入手,通过加一加、除一除的方法,自然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个例不能说明本质,所以我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类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几何画板,改变三角形形状但内角和不变,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注重探究过程

  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这个结论产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首先想到的是用量角的方法,剪拼法和折叠法较难想到。而且折叠法学生操作起来有些难度,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动手,并配合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体验,形成直接的认知。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这是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

  师:这4个角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内角。(板书:内角)把四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板书:内角和)

  追问: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么想的?(课件:4×90°=360°)

  过渡:上学期我们还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360°。

  2.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隐去)

  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在哪里?(请生上来指一指)

  师: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是它的内角和。

  提问: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360°÷2=180°)

  质疑: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可能会是多少度?

  二、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过渡:这只是咱们的猜想,有什么办法验证?

  预设:学生首先会想到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

  师:好的,我们就来量一量。

  2.小组合作

  出示要求(先读再动手验证)

  (1)四人一小组,三人量角,一人记录,由组长分工。

  (2)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3.巡视并选取典型的作品展示

  (预设:学生的角度量得不够准确,于是抓住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质疑:相同的三角形,量得结果怎么不一样?老师还发现有些组量得内角和不是180°,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量得可能不是很准确,说明量还不是最好的方法。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①把三角形的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角。

  ②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三角板上的内角之和为180°

  ④折角,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平角。(难想到)

  点评: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啊!现在小组里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

  4.小组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把方法板演下来。)

  课件演示:折一折、撕一撕

  5.小结

  同学们,仔细想想,刚才咱们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

  师:刚才我们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三角形,通过这些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6.体验、完善结论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三角形,他可淘气了。

  (展示几何画板)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怎样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是180°。

  ①

  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问:这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为什么不是90°?(先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是多少度?为什么不是360°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过渡:上节课咱们知道一个三角形里面至少有两个锐角,那么

  (1)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为什么?

  (2)

  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钝角?为什么?(课件演示图形)

  过渡:看来一个三角形里面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如果我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求第三个角,你会求吗?咱们来试一试。

  (二)求三角形的内角

  1.知道两个角

  展示两种计算方法。

  过渡:看来这题太简单了!如果我只知道一个角,你能求出其他两个角吗?

  2.知道一个角

  (1)(只露出一个70°角,其他部分用长方形遮住)你会求吗?

  师:看来有困难,我给你们一个提示: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能解决吗?

  请学生汇报算式,并猜猜他的70°表示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哪个角。

  (2)这个不是等腰三角形,你猜一猜,他可能会是什么三角形?

  展示:这个一个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吗?

  3.假如我一个角都不知道,你还有信心解决吗?

  出示图形

  怎么解决,(汇报算式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的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板书:分割法)

  五、课堂小结

  静静地思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特殊

  量一量

  折一折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拼一拼

  一般

  平角

  平行四边形

篇六: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如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报告

  默认分类2009-06-2323:16:18阅读2156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抄

  课题主持人:张

  艳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常人眼中,语文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为教学目的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真的与数学课无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从随堂听课中注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议论少的现象较普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因此,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须从一、二年级抓起。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言语不合语法、辞不达意现象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从07年9月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为对象,致力于“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

  二、课题的界定

  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计

  (一)目标

  在数学提问教学中注重学生提炼、理解、互译、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要不然学生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会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首先要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只有确切的理解了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掌握了推理论证的方法,才有可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提炼数学语言,翻译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语言。

  1、选用实例提炼数学语言的能力;

  2、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3、语言之间的互译能力;

  4、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对象

  以所任教的07级14班和15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试验对象,07级15班为实验班,07级14班为对照班。

  四、策略

  为保证课题能按部就班地开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进行观摩指导,研讨纠正

  1、探讨课前如何设计流程,深入浅出地理解,并从数学学科特点知识出发,确定好指导性的学生学习目标。

  2、探讨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或搜寻自己最喜欢、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探讨共同提高、促进师生准确数学语言水平的教学形式,以便从中总结出适合本目标的最佳操作模式。

  (二)进行对比测评,制订学生评价量表。

  1、举行年级组的数学竞赛。按数学阅读、算理阐述、解题过程、计算正确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取得客观、真实的对比数据。

  2、课题组集体出卷,选择具有一定效度、信度的测试卷,进行定期测查,多方面进行衡量,获得更深层次的客观资料。

  3、课题组进行中期探讨,制订出有一定难度、信度、效度和经标准化处理的学生准确数学语言能力考察量表。

  (三)定期讨论反思,及时纠正偏差

  1、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心得交流,对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进行分析,对照相关资料作出正确的阐释。

  2、及时请教有关教科专家,对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作出明确的解释。

  (四)开展原型评价,制定教学诊断工具

  1、考察教学法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受学生欢迎的实现程度

  2、考察教学法组成部分在科学、实用上的达到程度

  3、考察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准确数学语言上的有效程度

  五、实践创新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力从六个方面入手:

  1、鼓励“说”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2、示范模仿帮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1)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

  (2)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3)教师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计算方法等,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3、具体形象促进“说”

  心理学告诉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由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切,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激发“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常言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5、给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4<30时,问:“括号里最大能填几,为什么?”,我先让学生自己轻声说一说,然后请优秀学生示范说一遍,让大家听一听,对照自己,想一想自己说得对不对,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自言自语说一遍,最后才举手发言进行交流。这样的自言自语可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鼓励说话的勇气,增强回答问题的信心。

  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

  最后,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6、让学生规范“说”

  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演示操作,让儿童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拿掉、分开、还剩、余下等。例如:在50后面加上一个0,应该说成“在50后面添上一个0”。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则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7、7小于(<)8”。如在教学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应用题时,我指导学生读题,问“女生比男生多多少?”,“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这两个算式为什么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3)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如:在教学“30个同学做纸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个同学?”说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要求每组有几个同学,就是把30个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几个。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效果与成绩

  实验过程中,我分阶段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测试情况见表)。

  附

  :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表达测试情况对照量表

  接实验前测

  实验中测

  实验后测

  测受

  测

  试

  等

  级

  测

  试

  等

  级

  测

  试

  等

  级

  试

  测对试

  象

  ABCDABCDABCD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人

  数

  对52118照班

  9人

  2636实61119验班

  0人

  9846测试等级说明:1925171611273633861611541A级——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交流情感与态度。

  B级——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C级——能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比较规范地进行表述。

  D级——运用数学语言尚有一定困难,辞不达意。

  通过对附表和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我们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实验一年多以来,实验班的学生跟对照班的学生相比,在学习兴趣和欲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钻研数学的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条理化;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数学眼光;

  (5)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思考与反思

  实践中,课题组教师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语言的发展,将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尽管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学习运用数学语言尚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设计,重视语言训练和,创设条件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做起,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和训练,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素质和德、智、体、美的整体发展。

  反思一年来本课题教学实验,我们也发现,实验对象的年级还不普遍,同时对数学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要求较高,实验中对青岛版数学教材内容的

  挖掘还须深入。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在课题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力求有新突破。

篇七: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精品文章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张敏宋建

  一、课题的提出:

  1、是新课标的体现。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数学语言表达对低段尤其一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数学语言的最好时期。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一年级教材里面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一大特点。但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用简洁、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他们习惯以讲故事的形式慢节奏地讲,语言表达重复、罗嗦、拖沓现象严重。所以,在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应尝试着教小朋友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帮助刚起步的学生把想清楚了的问题说清楚。

  2、是顺利开展好合作交流一大关键。

  课改的今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我们也努力在实现,那么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

  精品文章

  言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都是几个尖子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轻,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干脆站立不语。特别是农村小学(包括我校)教学中都出现了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一开始不引导好,就这样继续下去,我想将会影响到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发展。

  3、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绝大多数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高低与思维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

  4、是现代社会的需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更需要直接的口头语言交流(如:经商谈判、招工面试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来看,从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我确定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二、课题界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一方面学生的感觉、知觉是用语言概括的表达出来的;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语言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调节自己的

  精品文章

  思维和行为。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交流过程中,已经初步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但在入学以后,各科的学习都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掌握语言表达的要求。数学语言有着简洁性、条理性、抽象性、精确性等学科特点,与学前生活中的对话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新的发展需要与孩子原有的表达水平产生矛盾,这就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学习的必然,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

  经过培养和探索,促进学生理解、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课堂上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研究的对象:

  一、二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鼓励“说”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2、示范模仿帮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3、实践操作激发“说”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精品文章

  4、给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六、研究的内容

  数学语言是指表述数学定义、定理、法则、公式、思路、方法等的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表达形式。数字语言具有简洁、严谨、抽象、概括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听、看、想、画、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2x.6—202x.9学习、查找相关理论书籍,利用网络搜集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关的资料,结合实际教学,充分了解目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形成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2x.9—202x.4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研究,结合典型案例探究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积极探索培养、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3、研究总结阶段。202x.4—202x.6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

  八、预期成果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我们,进行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

  精品文章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我校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

  精品文章

  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二、理论依据

  学教育而言,语言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每天课堂内外的讲授、听讲、回答、讨论,还有看书、解题等等,都要同语言打交道,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达学会原理、概念、公式和方法。在这些过程中,语言是描述、表达意义的工具,思想交流的载体,甚至还被当做处理的对象。它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在数学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有一般的自然语言的能力外,还需要逐步了解和掌握数学中独有的语言特点。事实上,就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是产生于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面。由于数学意义必定要利用词语、符号等来传达,学生如果弄不清楚,或者不熟悉、不习惯数学语言的理解方法、规律和约定,那么就无法搞清其意义,结果就引起理解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语言是这种文化的外在表现,数学思维是这种文化的内在蕴藏;而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所以,数学课中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数

  精品文章

  学概念。

  (二)、可以使学生准确地表述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数学语言训练的机会。

  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

  (三)、老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

  (四)、重视训练过程中,讲究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条理性。

  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

  精品文章

  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

  (五)、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说学语言。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教研活动)、观察法、教育调查法。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确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每学期认真做好一次阶段性小结。将阶段性课堂教学实践个案发布在校内网或其他网上,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最后拿出较为成熟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全面推广。

  (三)总结阶段。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读书笔记三篇;

  2、教学案例或教育随笔两篇以及一篇个案分析;

  第三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总结一、加强学习理论,更新教

  精品文章

  育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继续积极查找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相关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的段落进行摘录。继续阅读“新课程教学策略”,“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等著作,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获得新的感悟。

  二、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一)培养兴趣,激发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首先我们在课堂中建立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其次,倡导互助互爱的生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集体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实验中,教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教育了他们不仅不能互相轻视、嘲讽,还要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谈话,更要真诚地给予一定的帮助。

  令外在我们的实验中,教师要有一颗博爱的心,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起在数学课堂中说的欲望和信心,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指导方法,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1、教师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

  精品文章

  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了以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所以课题组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2、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训练了数学语言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说。

  (1)教师或学生示范,多名学生模仿着说。

  (2)让学生大胆质疑、解疑。

  (3)教师或学生发问,同学们抢答。

  (4)同桌互说。

  (5)内讨论交流

  (6)全班汇报交流。

  这样在每节课中让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

  3、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说的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有关。所以,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做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

  精品文章

  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xiexiebang【xiexiebang】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了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说的培养,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结果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4)在方程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根据。

  在方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说出解方程过程中每一步的根据,说出列方程的依据,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了知识点,又

  精品文章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几何形体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

  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重视了学生说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性质、定义及与生活的联系;还重视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地说

  为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1)语言激励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语言激励,如“你太棒了;逻辑非常清晰;语言精而准;说得太精当了;描述得太完整了,太形象;非常善于总结;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等等。

  (2)个人加分

  为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对于大胆质疑,大胆解疑的同学重分奖励。凡是回答问题特别精彩的也给予重分奖励。

  (3)小组加分

  每节课小组内每个同学都积极举手且被老师叫到的同学加1分。激励同学积极思考,积极举手。

  (4)阶段性评价

  精品文章

  为更持久地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奖励。我们采用一周一评价。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老师总结评价。对表现好的小奖励标志或本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取得的成绩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我班大部分同学能独立的比较顺畅的分析解题思路,能够说出解题的依据。一半的同学能说出公式的推导等。

  五、存在问题

  我们班还有一些学生数学课上的发言还是出现“挤牙膏”的现象,一些学生还是不能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发言不是很积极,有些同学有时即使会也不举手。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打开学生的心扉,使之畅所欲言。

  第四篇: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实验研究方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实验研究方案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是一门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计算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数学语言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能

  精品文章

  体现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一个人具备了较强的数学语言能力,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数学科组老师的初步调查了解,发现我校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学生较少。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语言表达不完整,条理不通顺,思路不清晰,有的学生怕说,不想说,还有的学生极少举手发言,依赖性强。对于以上情况,我们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数学课堂教学受“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多说”等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教师较少创设学生语言锻炼的平台,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

  2、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受班级生额的影响,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相对来说,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覆盖面较窄。

  4、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兴趣、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让学生亲身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思想理念下,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我

  精品文章

  们学校数学科组选定“有效性学习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作为实验研究的分课题,在全校开展研究。努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意义:

  1、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数学语言提供了一条使学生把内部思维转变为外部语言的途径,利用数学语言对思维活动进行加工、整理,可以理清思维过程,巩固思维结果。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用数学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时,处于状态的思维活动才能逐渐明晰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数学语言的培养能促进情感教育

  第一、数学语言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已才能的机会,交流讨论、汇报小结中,即可以看到自已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已的潜力,自信心增强,从而更加努力的投入学习中。

  第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又要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分析、判定别人的方法和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相互合作,互相帮助。

  第三、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主动参与运用数学知

  精品文章

  识进行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成功的自豪感,体验自己能力不断发展的乐趣,树立不怕困难、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数学语言的培养能弥补传统数学教育中的不足

  数学语言的培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作为独立的学习者,又可以成为他人的伙伴与协作者。这样,学生将会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意识,从而激励了学生创新、探究的精神。

  三、理论基础:

  1、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始终是一个过程,从思维向语言的运动和从语言向思维的运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思维有概括和调节的作用。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抽象,反过来,又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

  2、教育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提供机会。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能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体现面向全体,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充分发展。

  3、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周密

  精品文章

  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研究内容:

  1、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1)、数与代数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算理,计算方法,数学概念,计算法则以及公式的来源。

  (2)、空间与图形教学重视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3)、统计与概念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数据作出分析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可能性事件。

  (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主要训练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方法。

  2、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

  (1)、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学生语言的清楚性、完整性,初步的条理性,促、进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转化。

  (2)、中年级学生主要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练性。

  精品文章

  (3)、高年级学生主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灵活性。

  五、研究目标:

  1、探索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思想理念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途径。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认识到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的内在联系,认识并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是。

  2、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使他们的语言更完整、清晰、科学、准确、简练、有条理,具有逻辑性、灵活性;思维更新颖、独特、灵活、敏锐。

  3、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说话心态,使大多数学生想说、敢说、积极说、有信心说。

  4、探索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课程目标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六、研究方法:

  1、小组实验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级段,将整个实验研究分成低、中、高三个实验小组展开实验。各小组在学校课题的统一安排下,分别确定自己的实验内容,实验目标,具体操作方法等。

  2、调查跟踪法

  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选出优良中差部分学生,教师收集实验前数据,分析具体情况,试验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跟踪调查,收集、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3、阶段分析法

  精品文章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期定期召开小组实验交流汇报会。通过各小组的研讨课,案例、论文评比等活动,展示实验研究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统计比较法

  实验前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实验中期、结束时,对实验情况,各种数据,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实验成果。

  七、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5、10至200(1)、召开实验教师动员会,成立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2)、调查现状,收集资料。(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学习、讨论、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6、3至2008、6)(1)、初步实施

  ①各实验小组写出每学期的研究计划。

  ②各实验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③各实验小组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研究研讨课展示。④实验教师撰写研究案例或论文。(2)、调整阶段

  ①召开实验研究汇报会,总结前期工作,积累经验。②分析前期工作不足,找准问题,商量措施。③布置下阶段研究计划、研究目标。

  精品文章

  ④汇编中期研究资料。

  (3)、推广总结(2008、7至2008、10)①召开实验总结会,回顾实验研究情况。②对实验材料进行全面整理、存档。

  ③展示实验成果,推广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实验研究报告、总结。

  2、实验研究论文、案例、教学心得等。

  3、实验研究系列丛书。

  4、研讨课、公开课、评优课等课堂实录、优秀课例。。

  5、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成绩对照表。

  6、其它资料。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

  长:廖柏灵副组长:陈德福、黄炯标

  成

  员:赖景添、黄冬梅及全校数学教师赖景添:黄冬梅:------十、经费保障:每学年:3000元

  书籍资料:500元

  音像电子:1000元外出学习:1000元

  其它费用:500元龙华二小数学科组

  第五篇: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数学

  精品文章

  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与完整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关联到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和工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议等语言实践,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说中有练,练中有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星期天花猫咪咪和黑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

  精品文章

  高兴极了。咪咪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鱼,我钓了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二、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表达。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在课堂上,教师要亲和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xtcxx原文地址://xiexiebang/article/article.asp。nid=6431时用“说得好。”、“不用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

  精品文章

  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训练过程,让学生“善说”

  儿童时期是发展语言最有效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个训练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即让他们说得清晰,说得明确,说得有条理。

  1、讲究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语言表达的完整就是思维的完整,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往往不能很连贯,不能说上一句完整话。比如,老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还会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图中一共有几辆汽车。”就应该回答:“图中一共有7辆汽车。”??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2、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语言表达要求完整,但也要讲究表达的简洁明确,语言的精练也反映了思维的清晰。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完整但不罗嗦,语言少而精练。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年级下册)30+20时,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想的过程,即: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就是50。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同样,话不在多,表明其意则行。

  精品文章

  3、讲究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训练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正确性。例如,在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二年级上册)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一句一句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总之,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要频频诱导善于启发,真正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会说、能说。只要持之以恒,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得到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

篇八: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调查成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已在教学的第一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作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载体“学生的数学语言”已被众多的人所忽视,许多老师都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而轻视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重视问题回答的答案,轻视问题回答的完整性、逻辑性的训练。只注重个别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忽视全体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经常有如下现象:1.几个学生的发言代替了整体学生的发言,更多的学生是做“忠实的听众”。2.发言的同学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混乱、表达不完整。3.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4.课堂上只听到教师的“精彩讲解”而很少听到学生的声音,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课堂教学学生的表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掌握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课堂教学的失控,这样既不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任务的完成也难以保障,正是由于这种担心,教师往往不愿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继续进行着“注入式”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表达的机会少了,表达能力也相对下降。

  (二)轻视学生能力

  许多时候教师总习惯用主观而又权威的口吻评价学生的学习。其实有时学生的想法是独特的、有创意的,教师的权威性将扼杀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若长期这样下去,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

  (三)学生不会表达

  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教学活动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其习惯于听从教师的讲解,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不会自己思考,不会和同学交流。另外也因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而担心表达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不愿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因获得表达锻炼的机会不多,主体参与意识得不到加强,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表达的需要,自然也无法产生表达的欲望。

  (四)教师缺乏鼓励

  研究表明,表达能力较好的班级学生表达的欲望强烈,教师对他们的表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都及时进行了表扬,即使学生表达得不够完整老师也进行了鼓励。而数学表达相对比较弱的班,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和鼓励是很少的。可见赏识和鼓励,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示范作用不强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自己应有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以示范。有意识地说好自己的示范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这样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表达语境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师生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首先可以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其次要求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最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能够有根据的思维和表达。

  (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好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设计的问题应注意:

  1.问得有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能进入所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适当,问在学生的质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流和表达的兴趣。

  2.问得深入。所提的问题要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能引导学生的表达向纵深发展,使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又一个问题探索之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借助操作促进表达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对操作过程和数学观点表达,就容易多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中,如果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大都不会说,但如果我们通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对称图形,把对称图形动手折一折观察它的特征,并找找它的对称轴,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效果一定更好。

  (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再进行表达。自由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和表达的兴趣,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或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很多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是象征性的几分钟,由于思考时间不够,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当陪客,做听众。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养成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达会更有效,学生对本身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空的过程,在数学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对自身的学习经历有一个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在表达中思维的冲突与认同,正是对自我系统的一种整理和修正,从而进行对问题的再认识和再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入和提高。

  (六)给予有效教学指导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上,教师要要成为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搭建好表达的舞台,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有序、有方法、有策略地进行表达。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都应成为他们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既给学生的学习拓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表达,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听别人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思考的方法;三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补充或质疑。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还要学会对话,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这样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让表达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引导学生“写数学”

  数学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但我们也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探索研究能力。。

  三、不同课型中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那么,如何在不同的课型中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呢?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概念教学——重在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因此,概念教学必须重视说出本质,让学生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还要求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概念,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还要说出这类概念的混淆之处。

  例如在《倒数》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师:请同学们写出乘积是1的一步计算的式子。看谁写得与众不同,又写得多。

  生:2/5乘5/2,2/3乘3/2……

  生:1乘1,1/3乘3……

  生:10乘0.1,100乘0.01……

  生:2.5乘0.4,0.125乘8……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我认为这些算式共同的特点是他们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生:我觉得这些数如果写成分数形式的话,他们的分子分母刚好调换位置。

  生:那0.01和100怎么调换位置了?

  生:当然可以,我们可以把0.01看成1/100,而100就是100/1,所以他们的分子分母也是调换位置的。2.5就是5/2,0.4就是2/5,所以他们也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的。揭示倒数的概念后,又有学生这样问道:

  生:老师我想问一下,0的倒数是不是0?

  生:当然不是。因为0/2不能倒写成2/0,因为分母不能为0。

  生:因为0乘不是0的数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

  课中孩子们敢说敢言敢辩,真正体现了师生的民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学生之间的辩说,代替了教师的许多课堂语言。

  (二)计算教学——重在说出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说的培养,让学生说算理、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你的看法。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

  1.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说算理

  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不论是算理还是法则,只有说出来,老师才能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

  我在教学较复杂的简易方程1.6x-2.7=5.3时,不仅要使学生求出正确的解,还要说:(1)把1.6x看作被减数,要求被减数就要用差加减数,即1.6x=5.3+2.7,1.6x=8;(2)把x看作一个因数,要求一个因数必须用积除以另一个因数,即x=8÷1.6,x=5。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说话的能力也会不断加强。

  2.计算教学中要介绍多种算法

  计算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方面:正确和迅速。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少不了正确简便的方法。还是教学175-98,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算法,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学生对上题的算法还有:175-100+2=77;175-90-8=77;还有的这样算175-95-3=38。能说出自己的算法,说明这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应用能力,同时他们的想法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训练了发散思维。

  3.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在计算教学中经常有学生会出现如下的错误:5.5+1.5-5.5+1.5(应等于3,而误得0),7.6-7.6×0.5(应等于3.8,而误得0),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多说运算顺序。如:7.5÷2.5×4,7.5÷(2.5×4);240-15×6+10,240-(15×6+10)。

  让学生充分地说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错误的情况,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和掌握法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应用题教学——重在说出思路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次,我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玩具厂要生产5000套玩具,原计划50天完成,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50÷2=25(天)这种解法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也引起了我这位老师的注意,我布置了一个反思讨论的作业:50÷2=25(天)这种解法真的可以吗?如果可以,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其他类似的题目是否也适用?你能再编几道吗?

  生1:昨晚我爸爸给我出了3道类似的题目,用这种方法求出来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我觉得一定有它的道理,经过爸爸的提示,我明白了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也就是增加一倍,那么原来50天完成任务,现在只要25天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生2: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原来2天做的套数,现在1天就可以完成了,原来50天完成,现在时间就缩短了一半,只要50天的一半就可以了。

  生3:我自己编了2道题,把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分别改成(1)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5倍。(2)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一半。用50÷5=10(天)、50÷0.5=100(天)算出来的答案与一般的方法算出来的完全相同,通过计算我知道了:因为实际每天做的套数是原计划的2倍,反过来原计划的天数就是实际天数的2倍。所以可以用50÷2=25(天)来解决。

  生4:老师,现在我也明白了,每天做的套数多了,用的天数就少了,只要用原计划的天数÷倍数就可以了。

  这时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刚才听了这么多同学的意见,我总算明白了,当实际每天做的套数扩大几倍,实际的天数反而要缩小几倍。如果实际每天做的套数缩小几倍,那么实际的天数反而扩大几倍。

  没等他说完,又有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认为只有在总套数不变的情况下才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在这位同学的提醒下,同学们也明白了,当总套数不变时,实际每天生产的套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实际的天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和反思,通过自我反思的表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化、条理化,具有创新性和深刻性。使他们在考虑问题时起点高,思路广,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对后继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四)几何形体的教学——重在说出特征

  几何形体的教学要重视说其特征及联系,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1.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说其特征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出示模型及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同桌相互说一说初步感受,再让学生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像出一个长方体的形状,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说出长方体的特征。全体学生人人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都能得到“说”的机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如此坚持下去,我想学生一定能大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说”的教学活动中去。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形体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

  例如《圆的面积》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切、拼等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从实际操作中理解了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半径,自己总结出公式。然后,教者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试说,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五)活动课重在说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数学活动课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较多,感悟也更多,所以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表达,说活动的过程,说活动中的收获。

  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数学表达的机会,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案例1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进行了的分类,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按角的大小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下面请大家看这样两个三角形: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大。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

  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加起来共有多少度?

  生1:100。

  生2:150。

  生3:180。

  生4:200。

  ……

  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让学生在课本第27页的小组活动记录表上填写,学生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验证的结果是什么?

  生1:我们小组是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结果都是180。所以我们小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做的。

  生3:我们小组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小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直角,也是180.

  生5.:……

  案例2

  《整数乘法》

  ---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多读题、多理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

  应用题教学中,我通常是先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题,然后让学生口述题意,说出解题思路,比如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要求什么我必须知道什么信息?等,再说出数量关系,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解答。这样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巩固和发挥,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特别是教学文字题和应用题更是如此。

  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小明8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奶奶的年龄是妈妈的2倍,请问奶奶多大了?”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谁的年龄?(2)要求的是谁的年龄?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谁的年龄?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再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来解决?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中间问题,怎样解答?再让学生自己先说,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案例4

  《分数的初步认识》

  注重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环节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体现。而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从而使知识内化,学会表述。

  新教材把“分数的初步认识”放在三年级,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学习内容,在这之前从没接触过。在新授第一课时《几分之一》中,先请学生把1个甜橙对半平分,如何表示半个甜橙,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以此交流并引出

  让学生感知,当学生认识

  后结合折图活动,深入理解它的含义——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

  :

  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你是怎么折的,接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5个人平分呢?15个人平分呢?再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折出

  、、……,然后请小朋友观察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很清楚地说出分子上都是1,由此得出像这样的分数都叫做“几分之一”。让人惊喜的是,学生基本上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几分之一的概念,这就说明了学生是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义。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学具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演示过程,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感知、领悟所学的知识,这就有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有条理地表述,从而也达到了动脑、动手、动口“一体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发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案例5

  《两位数加两位数》

  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外显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数学语言锻炼的机会,更能通过交流讨论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如果单凭老师的讲授学生根本听不进也不理解算法,所以我并不急着要让学生说算法,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先让其独立思考。会的学生可以直接在练习纸上写出自己是怎样算的,而有困难的学生则在数值板上用小圆片摆出来,再圈一圈,根据所圈的写出过程,不同的圈法就有不同的算法;也可以在数射线上跳一跳,画一画,再根据数射线写一写;写好后,再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汇报交流时,学生说出了七八种不同的算法:(1)38+25=50+13=63、(2)38+25=40+23=63、(3)38+25=33+30=63、(4)38+25=58+5=63、(5)38+25=8+55=63、(6)38+25=40+25-2=65-2=63、(7)38+25=38+30-5=68-5=63,能把算法说得很到位,而且数学语言的表达有条理,有逻辑,也把原本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学习气氛活跃、思维多样的“繁荣景象”。

  案例6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讲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

  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1)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

  (2)未知条件,已知条件?

  (3)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4)问题是什么?

  (5)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案例7

  《分数应用题》

  ----加强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几种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比如:仿述练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有助于语言的规范性;变述练习,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灵活性;扩述练习,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语言的深刻性;讲述练习,则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良药妙方,有助于提高语言的严谨性。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根据“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4/5”这一条件,提出问题。

  这位教师在学生仅仅说出:①四年级是五年级的几分之几?②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几分之几?③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几分之几?后,尽管下面小手如林,但为了赶教学时间,他还是扼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封住了学生的t口。我想: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我在一节公开课中,也设计了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是我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发言,结果他们竟提出了9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将分数应用题作了系统的梳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只要我们能耐心聆听学‘生的见解,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定能日趋完美。

  案例8

  《梯形认识》

  ----多提供变式比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鉴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对一些数学概念、名词术语等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造成在表达或运用数学语言中有失严密。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感知或刚接触数学知识后,除向学生特别强调术语中的重点字词外,还可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经多次碰撞后,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涵,从而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概念”时,学生起初对什么是梯形一知半解,于是我设计了一组图形让学生辨析:

  学生对梯形有了初步感知后,能很快地判断出①、②、③、④是梯形,而⑤是五边形,⑥有两组对边平行,都不是梯形。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轻易地理解梯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虽然①——④图形的形状迥异,但它们都是梯形:因为它们都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样,利用变式图形,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表述时,会少出偏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首先,教师要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其次,应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持之以恒地加强课堂语言训练,多问几个“为什么”。

  案例9

  《平行与垂直》

  ----培养学生善于“说”

  教师示范,模仿地“说”。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首先就要求教师准确娴熟地运用数学语言,起示范作用。教师在概念、法则、公式的阐述上一定要求清晰准确,用语精当,自然简洁,在引导模仿说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某些关键的字眼,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做到用语准确。其次,在推理叙述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有序性和轮逻辑性,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互相平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观察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大胆想象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汇报得出不管怎么延长,这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教师趁机问: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里叫什么吗?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说:不相交的一组直线叫做互相平行。教师演示,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问:这是互相平行吗?生马上说不是互相平行。师追问:为什么?由此得出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平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学案例:

  《三角形内角和》

  ---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进行了的分类,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按角的大小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下面请大家看这样两个三角形: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生1: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大三角形大,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大。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

  生3:当然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了。

  生4:我同意第二个同学的意见,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加起来共有多少度?生1:100。

  生2:150。

  生3:180。

  生4:200。

  ……

  师:同学们能通过动手操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让学生在课本第27页的小组活动记录表上填写,学生小组活动)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验证的结果是什么?生1:我们小组是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结果都是180。所以我们小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做的。

  生3:我们小组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小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一个直角,也是180.生5.:……

  教学案例:

  《时间》

  -----加强具体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语言往往是抽象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和词汇储备并不多,学生难以用抽象的语言表述,尤其是一些思路紊乱的学生更容易出错。这时,若要让学生达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阶段,则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数学语言的教学和训练。

  我曾经上一节《时间》的评比课,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认为学生对“时间”概念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第一次试教中新授认识几时的时候,先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1时、8时、12时,让认识的学生说出这些时刻,接着就要求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并总结出几时的特点;新授几时半时,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几时半的特点。

  教学下来,发现学生都不太会归纳,其中几时半特点的归纳基本上是“师授生听”的情况。而再要求学生根据几时、几时半的特点去认识6时、6时半、12时半等比较难的时间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经过自己的反思及与听课老师的探讨,得出一个结论——太抽象。虽然大多数学生会看几时,少数学生会看几时半,但还是比较感性的、粗浅的,再加上小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观察力的薄弱,直接根据三个钟面就要归纳几时和几时半的特点是相当难的。找到问题所在后,我们一致认为应该在一开始学生说时刻时结合具体的题目说特点,再归纳。因此,在第二次试教中,还是先出示1时、8时、12时让学生说出这些时刻,当学生每说出一个时刻时,我会加问一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会根据具体的题目回答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接着再根据刚刚三个时刻的特点让学生总结几时的特点,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高高地举着小手要归纳,而学生的回答完整得让我惊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后面的几时半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但同样的,当学生说出显示的时间是7时半,我马上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7,在7和8的中间”,学生有了前面说整时的基础,回答得非常流利。接着又说了10时半和12时半,最后根据这三个钟面归纳总结几时半的特点,效果和第一次上课完全不同,没有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踊跃回答,并且表达很完整。

  由此可见,在具体语言阶段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具体的题目是何等的重要。其实讲解具体的题目,不仅将整个思考的过程展现,也让学生在形象中提炼抽象,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进行语言的提炼及归纳总结。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5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渗透“转化”、“变与不变”的思想,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教学准备:三角板、三角形学具、课件

  教学设想:

  1.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学生就得记忆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对于它是再熟悉而不过了。在本节课中我将长方形一分为二,从直角三角形和特殊的三角板入手,通过加一加、除一除的方法,自然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个例不能说明本质,所以我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类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几何画板,改变三角形形状但内角和不变,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注重探究过程

  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这个结论产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首先想到的是用量角的方法,剪拼法和折叠法较难想到。而且折叠法学生操作起来有些难度,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动手,并配合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体验,形成直接的认知。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这是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

  师:这4个角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内角。(板书:内角)把四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板书:内角和)

  追问: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么想的?(课件:4×90°=360°)

  过渡:上学期我们还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360°。

  2.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隐去)

  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在哪里?(请生上来指一指)

  师: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是它的内角和。

  提问: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360°÷2=180°)

  质疑: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可能会是多少度?

  二、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过渡:这只是咱们的猜想,有什么办法验证?

  预设:学生首先会想到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

  师:好的,我们就来量一量。

  2.小组合作

  出示要求(先读再动手验证)

  (1)四人一小组,三人量角,一人记录,由组长分工。

  (2)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3.巡视并选取典型的作品展示

  (预设:学生的角度量得不够准确,于是抓住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质疑:相同的三角形,量得结果怎么不一样?老师还发现有些组量得内角和不是180°,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量得可能不是很准确,说明量还不是最好的方法。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①把三角形的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角。

  ②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三角板上的内角之和为180°

  ④折角,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平角。(难想到)

  点评: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啊!现在小组里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

  4.小组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把方法板演下来。)

  课件演示:折一折、撕一撕

  5.小结

  同学们,仔细想想,刚才咱们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

  师:刚才我们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三角形,通过这些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6.体验、完善结论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三角形,他可淘气了。

  (展示几何画板)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怎样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是180°。

  ①

  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问:这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为什么不是90°?(先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是多少度?为什么不是360°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过渡:上节课咱们知道一个三角形里面至少有两个锐角,那么

  (1)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为什么?

  (2)

  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钝角?为什么?(课件演示图形)

  过渡:看来一个三角形里面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如果我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求第三个角,你会求吗?咱们来试一试。

  (二)求三角形的内角

  1.知道两个角

  展示两种计算方法。

  过渡:看来这题太简单了!如果我只知道一个角,你能求出其他两个角吗?

  2.知道一个角

  (1)(只露出一个70°角,其他部分用长方形遮住)你会求吗?

  师:看来有困难,我给你们一个提示: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能解决吗?

  请学生汇报算式,并猜猜他的70°表示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哪个角。

  (2)这个不是等腰三角形,你猜一猜,他可能会是什么三角形?

  展示:这个一个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吗?

  3.假如我一个角都不知道,你还有信心解决吗?

  出示图形

  怎么解决,(汇报算式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的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板书:分割法)

  五、课堂小结

  静静地思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特殊

  量一量

  折一折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拼一拼

  一般

  平角

  平行四边形

篇九: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常人眼中,语文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为教学目的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真的与数学课无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从随堂听课中注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议论少的现象较普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因此,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须从一、二年级抓起。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言语不合语法、辞不达意现象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从07年9月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在数学提问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提炼、理解、互译、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要不然学生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会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首先要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只有确切的理解了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掌握了推理论

  证的方法,才有可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提炼数学语言,翻译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语言。

  1、选用实例培养提炼数学语言的能力;

  2、培养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3、培养语言之间的互译能力;

  4、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研究对象

  以所任教的07级14班和15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试验对象,07级15班为实验班,07级14班为对照班。

  四、研究策略

  为保证课题能按部就班地开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进行观摩指导,研讨纠正

  1、探讨课前如何设计流程,深入浅出地理解,并从数学学科特点知识出发,确定好指导性的学生学习目标。

  2、探讨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或搜寻自己最喜欢、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探讨共同提高、促进师生准确数学语言水平的教学形式,以便从中总结出适合本研究目标的最佳操作模式。

  (二)进行对比测评,制订学生评价量表。

  1、举行年级组的数学竞赛。按数学阅读、算理阐述、解题过程、计算正确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取得客观、真实的对比数据。

  2、课题组集体出卷,选择具有一定效度、信度的测试卷,进行定期测查,多方面进行衡量,获得更深层次的客观资料。

  3、课题组进行中期探讨,制订出有一定难度、信度、效度和经标准化处理的学生准确数学语言能力考察量表。

  (三)定期讨论反思,及时纠正偏差

  1、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心得交流,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进行分析,对照相关资料作出正确的阐释。

  2、及时请教有关教科专家,对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作出明确的解释。

  (四)开展原型评价,制定教学诊断工具

  1、考察教学法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受学生欢迎的实现程度

  2、考察教学法组成部分在科学、实用上的达到程度

  3、考察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准确数学语言培养上的有效程度

  五、实践创新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力从六个方面入手:

  1、鼓励“说”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2、示范模仿帮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1)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

  (2)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3)教师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计算方法等,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3、具体形象促进“说”

  心理学告诉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由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

  解。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切,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激发“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常言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5、给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4<30时,问:“括号里最大能填几,为什么?”,我先让学生自己轻声说一说,然后请优秀学生示范说一遍,让大家听一听,对照自己,想一想自己说得对不对,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自言自语说一遍,最后才举手发言进行交流。这样的自言自语可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鼓励说话的勇气,增强回答问题的信心。

  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

  最后,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6、让学生规范“说”

  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演示操作,让儿童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拿掉、分开、还剩、余下等。例如:在50后面加上一个0,应该说成“在50后面添上一个0”。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则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7、7小于(<)8”。如在教学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应用题时,我指导学生读题,问“女生比男生多多少?”,“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这两个算式为什么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3)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如:在教学“30个同学做纸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个同学?”说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要求每组有几个同学,就是把30个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几个。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效果与成绩

  实验过程中,我分阶段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测试情况见表)。

  附

  :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表达测试情况对照量表

  接实验前测

  实验中测

  实验后测

  受

  测

  试

  等

  级

  测

  试

  等

  级

  测

  试

  等

  级

  测试

  试

  对象

  测ABCDABCDABCD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人829211636111192171112736331611541数

  对5照班

  9人

  实6

  验班0人

  9846测试等级说明:5686A级——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交流情感与态度。

  B级——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C级——能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比较规范地进行表述。

  D级——运用数学语言尚有一定困难,辞不达意。

  通过对附表和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我们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实验一年多以来,实验班的学生跟对照班的学生相比,在学习兴趣和欲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钻研数学的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条理化;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数学眼光;

  (5)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思考与反思

  实践中,课题组教师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语言的发展,将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尽管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学习运用数学语言尚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设计,重视语言训练和培养,创设条件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做起,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素质和德、智、体、美的整体发展。

  反思一年来本课题教学实验研究,我们也发现,实验对象的年级还不普遍,同时对数学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要求较高,实验研究中对青岛版数学教材内容的挖掘还须深入。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在课题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力求有新突破。

篇十: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程文凤

  李勇

  翟燕群

  一、课题的提出:

  1、是新课标的体现。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数学语言表达对低段尤其一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数学语言的最好时期。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一年级教材里面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一大特点。但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用简洁、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他们习惯以讲故事的形式慢节奏地讲,语言表达重复、罗嗦、拖沓现象严重。所以,在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应尝试着教小朋友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帮助刚起步的学生把想清楚了的问题说清楚。

  2、是顺利开展好合作交流一大关键。

  课改的今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我们也努力在实现,那么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都是几个尖子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轻,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干脆站立不语。特别是农村小学(包括我校)教学中都出现了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一开始不引导好,就这样继续下去,我想将会影响到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发展。

  3、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绝大多数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高低与思维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

  4、是现代社会的需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更需要直接的口头语言交流(如:经商谈判、招工面试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来看,从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我确定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二、课题界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一方面学生的感觉、知觉是用语言概括的表达出来的;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语言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交流过程中,已经初步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但在入学以后,各科的学习都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掌握语言表达的要求.数学语言有着简洁性、条理性、抽象性、精确性等学科特点,与学前生活中的对话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新的发展需要与孩子原有的表达水平产生矛盾,这就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学习的必然,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

  经过培养和探索,促进学生理解、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课堂上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研究的对象:一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鼓励“说”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2、示范模仿帮助“说"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3、实践操作激发“说"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给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六、研究的内容

  数学语言是指表述数学定义、定理、法则、公式、思路、方法等的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表达形式。数字语言具有简洁、严谨、抽象、概括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听、看、想、画、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7.9—2017.11

  学习、查找相关理论书籍,利用网络搜集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关的资料,结合实际教学,充分了解目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形成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7。11—2018。1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研究,结合典型案例探究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积极探索培养、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3、研究总结阶段:2018.1—2018.6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

  八、预期成果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我们,进行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

篇十一: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众所周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其数学思维模式的集中表达,同时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当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时,则应从多方位,多角度齐出发,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听读思考这三方面,去挖掘学生潜力,并从中有效激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使思维水平及学科素养的综合性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前言: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想更高效培养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在课堂上从:锻炼学生观察、自主分析问题、开展逻辑思维这三方面出发,从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能够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促使学生由敢说敢做转变为会做会说,更大程度化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展开探索和思考!

  一、开展数学语言模式教学,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养成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问题解答,有一个正确的思路,然后再以此出发,通过将自己的想法与做题过程相结合,从而更高效的将做题结果或者做题想法表达出来。然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做题语术表达都不是很好,但是该段学生的效仿和探索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当对某道题或者某节内容进行讲述时,首先要对自己授课的语言表达做到严格要求,通过有目的性的讲解,让学生心中产生一个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练习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条理性,有针对性的将数学知识点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同时也能使学科素养有进一步提高。

  例如:当教师在对《6~10认识和加减法》这些内容进行讲解时,重点是让学生对相应的加减法有所了解。所以在课程开展中教师可以先以6+7为例,先让学生通过小贵或者计算器演示的方式,让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对这道题的计算方式进行讲解,在讲解中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算6+6,然后在用12+1,其他学生在聆听和自主演示的过程中,就能对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有更明确的认识,进而更高效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加强数学文本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描述认知

  当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去完善语言表达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理解和探索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为使学生该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本展开阅读的方式,对内容的理论解题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学生在实际阅读中,也能更直观的对做题过程和做题步骤,以及考查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际练习和做题中,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做题中去。进而学生通过不断地在书中去阅读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在潜移默化中,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例如:当教师在对《找规律》这节内容进行讲解时,因为本节内容重点是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教材案例的解题方法进行阅读和实际练习,就拿“两个方块一个圆两个方块…”这道题为例,学生通过阅读做题方法,可以观察和了解到,这道题的规律就是两个正方形与一个圆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当对实体进行判断和实际操作时,也能更有规划性,更有目标性的进行作答。进而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促使其理解及记忆力更加深刻,更大程度化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拓宽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观察表达能力

  当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如果想更大程度化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其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在思考和讲解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而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的去组织有关数学的相关活动,然后让学生在小组探索或者相互思

  考交流中,对相关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合作交流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因此,为更好的达成这一教学效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布置相应数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索和交流反思中,对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更好地启迪学生学科语言表达水平和核心素养。

  例如:当教师在对《长度单位》这节内容进行讲解时,首先,教师要先对本节的重点内容及理论知识进行大致讲解。然后可以通过举例“课桌的高度是80__,大树的高度是3__”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讨,有的学生当对课桌的高度进行探索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尺子测量的方式进行,还有的学生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虽然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在交流和探索中,就能对相应问题的思路有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四、创设趣味多样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实际语言表达

  当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展开教学时,要想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更突破性的提高。如果只是靠教师在教学方面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其最关键的就是要通过学生本身,从根本出发去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当对某一内容展开授课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者游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对某节内容的主要内容及相对问题解决方法有所了解。众所周知,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该段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在授课时,为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及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等趣味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讨论的同时,在循序渐进中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当教师在对混合运算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因为学生在本节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基础,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留出“20+15-30”的实际题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内容展开讨论和解答。在该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将前两项相加,之后减去最后一项,还有学生认为可以先计算后两项然后再加上第一项。学生在碰壁和探索中,才能对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题型解答有更好的了解,并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结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想更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则可以从开展数学语言教学、加强数学文本阅读教学、拓展数学情境教学这三方面出发,进而促使学生学科素养综合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金莲.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1):0314-0314.

  [2]张彩平.谈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08(8):20-20.

  [3]蒲秀萍.浅谈卓越课堂背景下

  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6(51):107-108.

  [4]虞红枫.农村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0):88-89.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成果论文

  课题批准号:HKT2020008

篇十二: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总结

  本学期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以“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

  能力的培养”为研究课题,立足课堂,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

  绩。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能继续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课题研究实施情况做

  以下小结。

  说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人会认为语文学科对培养学主的表达能

  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不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数学

  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作为在学主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

  重要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

  题,就拥有了智慧;学生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

  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

  解,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

  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就拥有了智慧,而这些都离

  不开语言的表达。

  一、加强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继

  续积极查找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相关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的段落

  进行摘录。继续阅读“新课程教学策略”,“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小

  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等著作,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理论

  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获得新的感悟!

  二、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组活动,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说课评课、理论学习、观看录

  象课及专家讲座等。研究课是每个小组人员都要上的,采取“说课讨论——

  听课评论——课后反思”的过程开展活动,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发展学生

  的语言情感。

  三、课题研究进度

  今年,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由于个性问题或语言

  障碍的原因不能用完整流利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口己想说的意思。针对这一现

  象,课堂上我开展多种形式创设多样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说的欲

  望,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性,培养说话的条理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

  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程度

  的提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教材,重视语言训练,给

  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创设发挥

  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素养

  (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提高我们教学质量。

  四、收获

  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中把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贯穿始

  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知识的应用等。即使在平时的批改作业过程中,我也要让学主说说错在哪里,说说该如何订正!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自然就会做了!现实的数学课堂中,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开口表达自

  己的见解,无论知识掌握与否。长此下去,学生只思考不表达,最后甚至连

  想都懒得想了,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

  To因此,要想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发。

  (一)

  、健康的交际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由于交际的直面性、交互性、情感性,学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口语障

  碍,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

  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

  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初学说者或说得不好者给

  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

  不出时,我会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

  说得不太完整时,我会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

  更完整了。”;当学生说错时,我会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混

  淆了或搞错了,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我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

  扬和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当学生中出现彼此嘲笑的现象时,我及

  时进行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

  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出错,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

  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

  、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

  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

  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

  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的学习也离

  不开阅读。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准确无误。每个数

  学概

  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者易产生歧义的词

  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阅

  读数学,感悟数学语言,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

  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看得少的要好。

  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

  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

  、认真倾听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

  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时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

  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

  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的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在

  日常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经常会采用这样的一些方

  法:口述口算题,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来;口述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复述并

  写出算式等等,这样学生听的能力逐渐提高,对这种方式也越来越熟悉与适

  应。

  (四)

  、灵活多样的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1、小组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

  自己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

  学习的训练时,我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

  有面对小组中几个人发表口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

  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

  好方

  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简单的几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止

  确地解答。

  3、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岀本节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止确地概括。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

  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五、存在问题

  我们班还有一些学生数学课上的发言还是出现“挤牙膏”的现象,少数

  学生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打开学生的心

  扉,使之畅所欲言!

相关热词搜索: 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语言表达 培养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