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11篇)

时间:2022-12-18 14: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11篇)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中的困难和建议  为了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政府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11篇),供大家参考。

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11篇)

篇一: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中的困难和建议

  为了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政府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收入略高于脱贫线的边缘户进行动态监管,在出现支出骤增、收入骤减或其他可能返贫、致贫风险时,予以精准有效的帮扶。为了解这一机制的运行状况,我们和街道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村庄干部进行了座谈,对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运行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并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据街道扶贫办主任介绍,街道对扶贫工作中的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现象一直高度重视,早在上级监测和帮扶机制出台之前,就要求村庄对这一群体加强关注,并在前些年对部分返贫户重新纳入管理,进行重点帮扶。这两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以及帮扶措施的丰富,街道的扶贫工作成效非常显著,截止目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水平全部在稳定脱贫线之上,脱离了边缘户风险区。现在,村庄对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内其他有致贫风险户的日常监测已成为工作常态,并对因家人大病、劳动力丧失等有致贫风险的16户群众进行了即时帮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时帮扶人数在全县各乡镇街道中处于前列。

  对于监测和帮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街道人员和村庄干部主要提到了两点:

  一是收入及支出认定有困难。现在我们对收支数额的认定,主要是通过本户银行账户的流水以及对生产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合理推算。对银行流水的认定一般没有异议,但是,对生产经营收入及工资性收入,统计人员和本户经常产生分歧,这部分收入一般是通过现金方式进行,如果本户不认可,则认定很难,一亩苹果卖了三千,他们说一千,一只羊卖了两千,他们说七百,这些被人为削减的收入统计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二是部分群众的错误思想让监测帮扶机制受到干扰。由于部分群众对扶贫优惠政策的依赖性,产生“以成为贫困户为荣”的错误思想,导致他们在村干部进行日常监测时,不提供真实情况,甚至弄虚作假,尽力往贫困户标准里钻,对我们的工作造成干扰。比如,上级在一个村庄进行扶贫检查时,有个老人主动找到检查人员,说自己无依无靠,要求成为贫困户,后经调查其有子女赡养;有的本来有劳动能力,但是不想打工,或者去打工了但是说没挣到钱,要求政府给帮扶;还有个老人,在村委会准备对她的房屋修缮时,其子女要求必须先盖几间新房,否则不准动老人的旧房子。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在其他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对于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工作人员建议,今后对收入金额的认定,不应把本户认可做为唯一认定标准,而应该参考其他群众同类收入的情况,进

  行合理推定。同时,对于一些通过恶意纠缠、故意隐瞒等方式,想成为贫困户不劳而获的人员,也应该出台一些惩戒措施,让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能够顺利运转,监测到最真实的情况,帮扶到最需要的人群。

  

  

篇二: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关于乡镇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情况的总结汇报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根据中、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压实责任稳步推进,防返贫监测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明显。现将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一)精心制定方案。根据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脱贫攻坚办立即组织部分乡镇和行业部门进行专题研究,起草制定《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多方论证并反复征求乡镇和部门意见,修改定稿印发,细化明确防返贫监测工作步骤、要求和行业责任分工。为强化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年终考核。(二)精准锁定对象。县脱贫攻坚办牵头组织行业部门,制定监测对象识别标准,汇总行业部门和乡镇报送对象,开展行业比对并反馈乡镇走访评议,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目前全县累计开展3次动态识别,精准锁定边缘易致贫户986户2173人,其中致贫风险因大病457户1088人、因残161户347

  

  人、因就业不稳22户51人、因产业失败5户9人、因突发事件17户37人、因学2户7人、因疫情31户89人、因灾235户439人、其他56户106人;锁定脱贫不稳定户542户1327人,其中返贫风险因大病185户437人、因残67户159人、因就业不稳57户172人、因产业失败4户16人、因突发事件10户32人、因学4户17人、因疫情12户25人、因灾1户3人、其他202户466人。按照程序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采集并完成系统标注。

  (三)精细动态监测。对锁定新增边缘户逐户落实帮助责任人,利用挂牌督战遍访对所有监测对象逐户走访,分析^p“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并结合全县“扶贫走访日”“扶贫工作日”“乡镇集中攻坚日”等活动,开展常态化监测,建立监测工作台账。

  (四)精确开展帮扶。县委县政府针对致贫返贫风险,及时落实边缘易致贫户帮扶责任人,特别是边缘户存在的短板问题,先后出台了边缘户住房保障措施、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县级行业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监测对象存在的短板问题分商研讨,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分层分级落实责任,限时帮扶补短。

  结合监测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累计制定帮扶措施2823条,其中落实低保保障措施977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

  

  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措施33条,覆盖26户边缘易致贫户和7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协调子女赡养措施6条,覆盖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教育政策48条,覆盖2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6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产业奖补措施4条,覆盖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务工就业奖补政策289条,覆盖10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79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医疗保障政策802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覆盖56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41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危房改造政策664条,覆盖624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0户脱贫不稳定户。

  一是因大病、因残。全县25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618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大病、因残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7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275条、脱贫不稳定户499条),通过落实边缘户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引导务工和发展产业,综合保障等政策,确保不致贫不返贫。

  二是因就业不稳。全县57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就业不稳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17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条、脱贫不稳定户81条),通过落实公益性岗位和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务工就业,落实就业奖补政策,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三是因产业失败。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产业失败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3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8条、脱贫不稳定户5条),通过落实小微产业奖补,引导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务工就业、住房保障、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四是因突发事件。全县10户脱贫不稳定户和17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突发事件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0条、脱贫不稳定户14条),通过落实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危房改造,产业奖补、务工奖补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确保“一超六有”稳定达标。

  五是因学。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7条、脱贫不稳定户7条),根据监测户家庭上学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困难学生补助、三免一补、教育救助基金、助学贷款等政策、对家庭仍有困难的,落实综合保障政策,消除因学致贫返贫风险。

  六是因疫情。全县1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31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疫情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53条、脱贫不稳定户21条),通过制定降低疫情影响十项措施,落实危房改造、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消除疫情致贫返贫风险。

  

  七是因灾。全县1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3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灾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371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9条、脱贫不稳定户2条),通过落实住房建设、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发展产业等政策措施,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八是其他原因。全县20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6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其他原因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16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03条、脱贫不稳定户313条),根据监测户家庭实际情况,通过落实“一超六有”,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篇三: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实用资料】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专项督查方案的通知》(黔扶领通〔2020〕9号)要求,进一步抓好抓细抓实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有关行业部门在监测端和帮扶端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部门间工作合力,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楠木渡镇共有贫困户196户641人,近几年来,在各项政策的帮扶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镇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帮扶措施,截至目前,我镇贫困户已全面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严格按照程序高质量脱贫。今年,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民携手步入小康社会,我镇克服疫情影响,坚决避免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地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二、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克服疫情影响,坚决避免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根据省、市、县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地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5月初,组织召开了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动态管理监测工作会议,印发了《楠木渡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动态管理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紧盯因病、因学、重大灾害、突发事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易返贫致贫关键因素,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大类群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侧重产业就业增收、激发内生动力、社会保障兜底、金融信贷支持,

  1

  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脱贫不返贫,易贫群众提升生活质量不致贫。8月初,再次组织召开开展贵阳市防贫预警监测App试运行工作安排会,印发了《楠木渡镇开展贵阳市防贫预警监测App试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再一次将全镇“两类人员”进行了再次摸排,建立了脱贫不稳定户与边缘易致贫户防止返贫致贫预警长效机制,作为常态化工作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做到监测问题全见底、预警风险全清零,实现“两类人口”动态监测、动态预警、动态帮扶、动态销号,以过硬的质量保证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我镇积极组织合医办、卫生院、学校、人社中心、城建办、水利站等职能部门针对医疗自费过高、家庭子女教育支出过高,遭受灾害事故、劳动力剩余等对象进行入户核实。9月中旬,印发了《楠木渡镇进一步强化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完善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镇村干部走访、农户主动申报等为主要途径的监测预警网络。对防贫对象中符合国家政策条件的,应及时争取国家到户政策扶持,做到应扶尽扶。截至目前,未发现存在返贫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法制教育力度有待加强,导致个别农户隐瞒家庭实际情况,争当贫困户,争当“边缘户”,无理缠闹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二是虽然“扶贫扶志”与“志智”双扶工作一直开展,绝大部分贫困户均从此项工作中受益匪浅,改变思路自力更生,但有部分贫困户懒惰性情根深蒂固,不愿靠双手创造致富,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工作。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和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相互促进、同步提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宣传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典型,面对面解答群众的疑问,让党的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通过政策宣讲解读、咨询问答等方式引导群众理解政策,增强广大干

  2

  部群众自觉推进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

  (二)继续巩固脱贫成效。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定力、持续发力,讲政治,强责任,补短板,强弱项,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后续服务、兜底保障等,不断巩固脱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影响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矛盾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盯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的风险集中点,以七项主要督查内容为重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占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深、做细、做实,以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工作。

  根据中、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压实责任稳步推进,防返贫监测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明显。现将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制定方案。根据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脱贫攻坚办立即组织部分乡镇和行业部门进行专题研究,起草制定《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多方论证并反复征求乡镇和部门意见,修改定稿印发,细化明确防返贫监测工作步骤、要求和行业责任分工。为强化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年终考核。

  (二)精准锁定对象。县脱贫攻坚办牵头组织行业部门,制定监测对象识别标准,汇总行业部门和乡镇报送对象,开展行业比对并反馈乡镇走访评议,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目前全县累计开展3次动态识别,精准锁定边缘易致贫户986户2173人,其中致贫风险因大病457户1088人、因残161户347人、因就业不稳22户51人、因产业失败5户9人、因突发事件17户37人、因学2户7人、因疫情31户89人、因灾235户439人、其他56户106人;锁定脱贫不稳定户542

  3

  户1327人,其中返贫风险因大病185户437人、因残67户159人、因就业不稳57户172人、因产业失败4户16人、因突发事件10户32人、因学4户17人、因疫情12户25人、因灾1户3人、其他202户466人。按照程序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采集相关信息并完成系统标注。

  (三)精细动态监测。对锁定新增边缘户逐户落实帮助责任人,利用挂牌督战遍访对所有监测对象逐户走访,分析“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并结合全县“扶贫走访日”“扶贫工作日”“乡镇集中攻坚日”等活动,开展常态化监测,建立监测工作台账。

  (四)精确开展帮扶。县委县政府针对致贫返贫风险,及时落实边缘易致贫户帮扶责任人,特别是边缘户存在的短板问题,先后出台了边缘户住房保障措施、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县级行业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监测对象存在的短板问题分商研讨,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分层分级落实责任,限时帮扶补短。

  结合监测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累计制定帮扶措施2823条,其中落实低保保障措施977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措施33条,覆盖26户边缘易致贫户和7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协调子女赡养措施6条,覆盖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教育政策48条,覆盖2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6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产业奖补措施4条,覆盖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务工就业奖补政策289条,覆盖10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79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医疗保障政策802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覆盖56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41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危房改造政策664条,覆盖624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0户脱贫不稳定户。

  一是因大病、因残。全县25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618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大病、因残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7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275条、脱贫不稳定户499条),通过落实边缘户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引导务工和发展产业,综合保障等政策,确保不致贫不返贫。

  4

  二是因就业不稳。全县57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就业不稳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17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条、脱贫不稳定户81条),通过落实公益性岗位和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务工就业,落实就业奖补政策,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三是因产业失败。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产业失败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3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8条、脱贫不稳定户5条),通过落实小微产业奖补,引导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务工就业、住房保障、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四是因突发事件。全县10户脱贫不稳定户和17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突发事件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0条、脱贫不稳定户14条),通过落实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危房改造,产业奖补、务工奖补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确保“一超六有”稳定达标。

  五是因学。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7条、脱贫不稳定户7条),根据监测户家庭上学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困难学生补助、三免一补、教育救助基金、助学贷款等政策、对家庭仍有困难的,落实综合保障政策,消除因学致贫返贫风险。

  六是因疫情。全县1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31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疫情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53条、脱贫不稳定户21条),通过制定降低疫情影响十项措施,落实危房改造、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消除疫情致贫返贫风险。

  七是因灾。全县1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3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灾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371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9条、脱贫不稳定户2条),通过落实住房建设、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发展产业等政策措施,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八是其他原因。全县20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6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其他原因存

  5

  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16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03条、脱贫不稳定户313条),根据监测户家庭实际情况,通过落实“一超六有”,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目前,全县监测对象住房、医疗等突出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返贫、致贫风险已全部消除。

  二、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省级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从就业促进、产业扶持、教育救助、健康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全面探索实践。

  (一)深入调研。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工作安排部署,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县级各行业部门积极开展实地调研。

  (二)会商研讨。县脱贫攻坚办组织行业部门,对相对贫困的识别标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入研讨,理清工作思路。

  (三)制定方案。县脱贫攻坚办在汇总各行业部门调研结果和会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工作方案。各行业部门结合县总体部署和调研结果,制定形成行业部门工作方案。

  (四)稳步推进。结合防返贫监测、挂牌督战等重点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以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等群体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从区域产业发展、劳务就业、住房提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试点实行医疗救助、住房保障、产业发展等帮扶提升政策,在确保基本生活同时提升质量。

  三、主要做法

  (一)全盘谋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工作总体部署安排、推进落实、

  6

  细节把控、结果反馈深入探讨、几上几下征求意见,全盘谋划,切实做到谋定而后动,实现工作安排部署科学、细节把控到位,工作过程扎实,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压实责任。结合工作总体要求,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分工责任,调动帮扶干部积极参与,全县上下一盘棋,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合力克难攻坚,工作推进有序。

  (三)强化统筹。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把防返贫监测、解决相对贫困试点等工作和挂牌督战、全县“百日攻坚”行动、常态化“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及问题清零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二是强化力量统筹。县脱贫攻坚办统筹调度,乡镇具体落实,充分利用每周扶贫工作日、每月扶贫走访日和乡镇集中攻坚日等,组织帮扶干部逐户走访调查,突出重点、把握难点,逐项分析,制定措施及时帮扶补短,确保工作一体推进,结果真实。

  (四)跟踪指导。一是召开培训会,对工作内容、要求、步骤、难点等进行细化解读,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及时调度,先后制定《县防返贫监测对象审核标准》、《关于进一步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工作推进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对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确保工作推进有序。三是巡回指导。成立专项督导组,对乡镇开展全覆盖督导,了解掌握工作推进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会商研讨制定措施,及时纠正工作落实中不严不实、不精不准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监测对象动态化管理。按照中、省监测对象识别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县监测对象识别标准细则,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对新发现的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纳入,对已化解风险的对象,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实现进退有序,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二)持续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结合全县扶贫工作日、扶贫走访日等活动,

  7

  常态化对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动态监测管理台账,建立完善补短救助快反机制,确保监测到位,补短及时。

  (三)因户施策对标落实措施补短。对照监测对象“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增加收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同时,注重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健全与乡村振兴融合机制。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多元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方面着手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对贫困人口扶持政策,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特惠性扶贫政策转变为普惠性的民生政策、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实现乡村和谐发展。

  12月2日,国新办举行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表示,11月,全国剩余的52个贫困县陆续宣布摘帽,至此,全国832个国家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剩余贫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从目前情况看,到年底,所有贫困人口也将全部退出。今年初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各地普遍建立了防止返贫和监测帮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及时出台了《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各地全面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欧青平指出,为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亟需建立实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变事后帮扶为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及时发现风险,及时落实帮扶,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承上启下关键期,建立监测帮扶机制,补齐了防止返贫致贫的制度拼图,筑牢了脱贫攻坚成果的保障网,同时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明确了工作路径和抓手。

  欧青平介绍,今年3月20日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

  8

  扶工作的各方面要求。一是监测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脱贫但不稳定

  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二是监测范围。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

  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

  三是监测程序。以县级为单位组织开展,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途径,由县级扶贫部门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包括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对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五是工作要求。明确细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省市区县级工作责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同时要求各地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9

  

  

篇四: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贫困户的身份认定在各地都存在不小的争议当前因为贫困户多数是因缺少劳力技能或因病致贫各农户间实际的家庭总收入悬殊并不太大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除了五保户和一些特困的残障人群外其他贫困户的识别与锁定工作难度较大农户之间互相攀比争取贫困户身份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方因此又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怎样扶”,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应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工作是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我以五山乡为例,该乡地处大新偏远地区,属大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半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尽管近几年来,上级部门加大了扶贫的力度,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和文教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人均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仍然落后,较其他地方的农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本人分析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1、“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除了部分劳务输出外,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就靠几亩薄田,开垦几亩坡地种植一些玉米、黄豆,以及政府给予的扶贫鸡、扶贫猪来维持生活,甚至一些困难户就是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不愿多努力的,伸手就要,不求变,得过且过,出现一种以争当贫困户为荣的极端现象。

  2、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难以改变。现在,相当部分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的,有的家庭全年可支配性开支均在万元左右,但相当部分的农户把这些收入消费在平时的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吃喝和节庆活动上,而不是如何发展生产。3、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交通等问题,当地生产力水平相

  对较低,生产和发展的意识相对淡薄。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贫工作的推动下,有了不小的改变,仍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停留在粗放生产、无序经营的层面。虽然该乡近年也有些种养户的出现,但生产经营没有典型,没有形成产业化,覆盖面小,农村经济发展还是相对缓慢。

  4、目前,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扶贫工作没有根据农村实际做出长远计划,没有认真组织调查,基本流于形式,跟踪服务不到位。如五山乡扶贫母猪的发放相对一些仅有孤寡老人的家庭来说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是增加养殖成本,增加额外开支;还有火龙果的种植没有专业性的指导,只种不管,也很难形成产业,所以没有明显的成效等。给农民输入了“血液”,没有彻底改善“造血”功能。

  建议:1、“治贫先治愚”,思想脱贫是近年来的热词,从文化上脱贫,从思想意识上脱贫,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首先得从文化教育上下大功夫,加大对乡村教育的发展力度,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加大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资助,避免因贫辍学。其次是从群众思想上下功夫,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关乎下一代的发展方向,群众的智慧影响自身造血的功能,我们的文化宣传部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门可以经常到村里进行宣传,把外面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拿来跟自己对比对比,增强群众荣辱感;干部通过反复沟通、耐心做思想工作,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脱贫的紧迫感和荣誉感,彻底摆脱思想的“穷根”。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我县各乡镇的地理环境,农田设施和耕作水平都存在差异。水利和农田设施相对较好,耕作水平较高,土地利用价值高的地区基础好,而偏远山区如五山等乡镇,可利用的田地有限,交通不便。规模化的生产难成气候,可以考虑的在农户的山坡地、自留地上下功夫。通过近期的努力,虽然也成立了一两个甘蔗的农村合作社,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单一的合作社远远不够,如五山的龙骨花、土猪土鸡、黑山羊等也应组织起来,成立联合社,形成统一的市场,统一推广,更要引进现代电商平台,这就需要有专业的组织策划人员跟踪落实,指导方向,从而引导当地村民形成多样化的种养致富路。同时做好科学决策,避免资源浪费。因为之前种苗是扶贫的项目,大家争着种、养。种出来了,养出来了,但量多了不值钱了,不好卖,货压下来,没见到钱,甚至因为成本高了甚至亏本了。扶贫是好事,但农户的辛苦换来的结果却是空欢喜。倒不如把扶贫的资金投入到合作社中去,把原来分散的种苗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群众出地出力,政府出资金,从降低合作社经营成本、降低风险处着手,让群众放心干、大胆干、积极干,让

  3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最终的收入通过股份的形式分红分福利,即使市场不景气,起码也能降低种养的风险而不至于减低农民的收入。从农户最愿意做的项目着手,逐步培养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让百姓从中收到实惠,树立闯市场的信心。

  3、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管理体制,加大培训力度、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目前的扶贫工作,给农户的感觉就是:下一些文件,发一些通知,给一点东西,补一点种苗,大家了事。农户种得怎么样、养得好坏,效益如何,管不了,甚至没人管。扶贫工作类似于搞慈善,拿着国家的钱财,代表着政府“安慰”百姓。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扶贫管理的机制势在必行。种什么、养什么、培训要跟上。种好、养好的农户要大力宣传并组织参观学习,介绍经验。种养不负责任或擅自卖掉种苗的农户要追究,三两年内不再提供扶贫种苗。同时明确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扶贫工作职责。跟踪管理要一路到底。谁负责的钱物谁跟踪,谁培养的项目谁负责,政府的钱是国家的钱,也是百姓的钱,扶贫的部门要管理这些钱就要负这些责任。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在进入精准帮扶阶段。但是,在精准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准备工作不充分,存在盲目性。工作中明显存在思路不清、盲目行动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扶贫形势

  4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认识不够。精准扶贫工作伊始,很多驻村工作队依旧存在惯性思维,认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只是阶段性工作任务,只要每年给贫困户资金和物资,慰问一下贫困户就算完成任务,因而思想上重视不够,对精准扶贫工作缺乏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扶贫政策学习研究不透。有的认为,扶贫工作应是扶贫办的职责,工作队只需要配合作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过分依赖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解答。因为学习研究不够,有的对扶贫工作的具体政策和基本内容完全不了解,将政策与村情户情结合不到位,直接导致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不够精准,随意性较大。

  (二)贫困户差异不大,存在相互攀比现象。贫困户的身份认定在各地都存在不小的争议,当前因为贫困户多数是因缺少劳力、技能或因病致贫,各农户间实际的家庭总收入悬殊并不太大,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除了“五保户”和一些特困的残障人群外,其他贫困户的识别与锁定工作难度较大,农户之间互相攀比争取贫困户身份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方因此又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贫困类型多样,脱贫存在艰巨性。贫困户的贫困类型较多,有的因病、残、缺劳力、缺资源、缺资金、缺技术,有的因上学、自身素质先天不足等导致贫困,每户贫困户一般都有多个致贫原因,单从某一方面进行扶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有的虽有劳力,但缺智力、缺资源,打工走不

  5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出去,经营无门路,不适合发展种养产业;有的既缺劳力,又缺智力,吃了上顿愁下顿,完全需要政府兜底的人多面广。

  (四)扶贫疲于应付,缺乏顶层设计。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相关政策尚在制定中,具体实施办法还未出台,各地就紧锣密鼓的开展了工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区、市、县三级脱节的现象,加之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几经反复,数字来回变动,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成本,挫伤了乡村干部和工作队的积极性。来回反复的给贫困户签字确认,也造成了贫困户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的村干部工作热情下降,存在消极应对的现象;有的工作队角色转变没到位,只能当传声筒,传传精神而已,脱贫措施停留在纸上谈兵。

  对策与建议: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和实施方案,绘制一份明确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一)创新产业扶贫机制。要围绕农民增收抓好产业扶贫开发,选准合适的产业项目。对于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和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走上可持续的增收致富之路。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大力推广“企业+基础+农户”经营模式,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对于土地资源匮乏的地方,选

  6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择适合的产业,如种桑养蚕等。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让有劳力,但缺智力、缺资源的贫困农户享受农业生产经营平均利润率。

  (二)统筹整合扶助资金。要依据各县(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需求确定整个资金“盘子”,通过贫困村脱贫计划、贫困户脱贫计划统筹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一要建立扶贫投入县(区)级整合平台。在中央、自治区、市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各县(区)也应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和存量资金的一定比例建立扶贫产业基金,解决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第二要强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对农村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搬迁、一事一议等各类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捆绑、打包,与扶贫专项资金统筹使用,重点投向精准扶贫领域。

  (三)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一要探索以财政扶持资金作为贫困农户股金,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者投资政府融资性基金,参与分红或获取利息收入。二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支持老区贫困乡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三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对具备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一定还款能力和守信用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

  7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信用贷款全覆盖。

  (四)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仅靠党委、政府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倡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工作,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统一战线”。一是要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企业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要引导各类企业通过投资兴业、招工就业、捐资助贫、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二是要调动社会组织扶贫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的信息服务、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试行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扶贫项目。三是要调动爱心人士扶贫的积极性。要探索建立扶贫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发布贫困村、贫困户的困难现状和需求信息,让有爱心和捐赠意愿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贫困地区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及结对帮扶等扶贫活动。

  (五)做好智力扶贫。俗话说:“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展智力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素质和致富本领是扶贫工作的一项治本措施。贫困户中劳力绝大多数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他们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弱,开拓进取精神差,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要使这部分人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首当其冲要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扶志气”与“增智力”上

  8页

  下功夫。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9页

  

  

篇五: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关于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按照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科学确定监测对象和范围1.监测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简称“突发严重困难户”)。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孤儿、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2.监测范围。2021年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农村低保最低标准7908元为底线。今后随农村低保标准的调整相应调整年度监测范围,合理确定监测范围,实事求是确定监测对象。

  1

  3.防止规模性返贫。实时监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地震、火灾、疫情等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影响,全力防范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农村劳动力失业明显增多、乡村产业项目失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搬迁人口就业和社区融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及时排查预警区域性、规模性返贫风险,制定防范预案,落实帮扶举措,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健全快速发现响应机制4.鼓励主动申报。支持农户通过“一键报贫”在线申报系统、“12317”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主动申报,及时掌握分析媒体、信访等信息,拓宽风险预警渠道。5.定期走访排查。健全工作机制,依靠乡村干部、驻村干部、乡村网格员等基层力量,每月组织开展常态化摸排。建立风险预警信息台帐,每月一汇总,每季一调度,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各乡(镇)、街道应根据日常工作掌握情况及部门反馈预警信息,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入户摸排,及时建立《疑似监测对象摸排台帐》,于每月10日前将风险预警信息汇总情况反馈至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6.强化筛查预警。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筛查,并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

  2

  核实,同时推送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监测预警工作,每月向各有关部门推送监测对象认定及风险消除信息,推动帮扶政策精准落实。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建立《XX市疑似监测对象专项筛查台帐》,于每月23日前将《XX市风险预警信息汇总表》报送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局监测农村义务阶段儿童少年辍学情况及因学刚性支出过大农户信息;

  卫健局监测农村人口患大病、严重慢性病及大病、重残救助情况;

  医保局监测因病因残刚性支出过大农户信息;住建局监测农户住房安全保障情况;水利局监测农户饮水安全保障情况;民政局监测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口、临时救助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监测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情况;农业农村局监测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应急管理局监测涉农受灾情况;公安局监测交通、治安、刑事等涉农意外伤害情况;统计局监测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及农民收入变化情况;残联监测重度残疾人情况。三、规范监测程序

  3

  7.及时组织核实。对农户主动申报和排查筛查发现的预警信息,实行“日汇总、周核实”制度,每天汇总一次信息,次日交办,乡镇党委政府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1个月内完成核实。

  8.完善识别程序。完善监测对象识别程序,新识别监测对象增加农户承诺授权和民主公开环节。监测对象确定前,农户应出具申报承诺书,承诺提供的情况真实可靠,并授权依法查询家庭资产等信息。在确定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标注风险消除等程序中,应在申报对象所在建制村进行民主评议和公开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由中共XX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认并向社会公告。

  9.严格风险消除。对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标注为“风险消除”,不再按“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帮扶。对风险消除稳定性较弱,特别是收入不稳定、刚性支出不可控的,在促进稳定增收等方面继续给予帮扶,风险稳定消除后再履行相应程序。对无劳动力的,在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后,暂不标注“风险消除”,持续跟踪监测。

  四、完善帮扶政策

  4

  10.强化政策支持。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帮扶,合理使用行业政策、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对所有监测对象开展精准帮扶。

  11.落实帮扶责任。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由中共XX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安排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挂钩帮扶,并确定一位本村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或创业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对突发严重困难户,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监测帮扶。挂钩干部每季度至少入户帮扶一次。

  12.坚持精准施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施策。对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对风险复杂多样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

  13.加强社会帮扶。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华侨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工作举措,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消费帮扶等多种形式,对监测对象持续开展帮扶。

  5

  14.强化兜底保障。保持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符合低保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已纳入低保的,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给予12个月延保渐退期。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监测对象,符合条件的,按“急难型”予以临时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篇六: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监测户帮扶计划6篇

  (一)加强监测对象动态化管理。按照中、省监测对象识别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县监测对象识别标准细则,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对新发现的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纳入,对已化解风险的对象,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实现进退有序,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二)持续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结合全县扶贫工作日、扶贫走访日等活动,常态化对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动态监测管理台账,建立完善补短救助快反机制,确保监测到位,补短及时。

  (三)因户施策对标落实措施补短。对照监测对象“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增加收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同时,注重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健全与乡村振兴融合机制。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多元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方面着手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对贫困人口扶持政策,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特惠性扶贫政策转变为普惠性的民生政策、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实现乡村和谐发展。

  为进一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央、省、市、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加强对受灾群众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动态监测,及时预警致贫返贫风险,提升脱贫成效,深入巩固脱贫成果,结合全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全镇范围内受灾群众存在的返(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从而有效杜绝返贫和新增致贫,持续深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确保受灾群众及建档立卡脱贫户在现有政策下脱贫稳定、边缘户不再致贫,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达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监测对象(一)监测对象识别标准1.受灾脱贫不稳定户: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已脱贫户。2.受灾边缘易致贫户: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二)不纳入监测对象的情况1.受灾群众中家庭有消费型车辆、商品房、公职人员、实质性经商办企业等情况。

  2.受灾群众中家庭唯一住房为土坯房,但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稳定超过6000元,无重大疾病、残疾人员或丧失劳动力等情况。

  3.受灾群众中子女有消费型车辆、商品房、公职人员、实质性经商办企业等情况的老人户不列入监测对象,各村要切实加强子女教育或采取司法援助等方式,解决老人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注意:1.子女与老人分户的,子女条件较好的也不纳入监测对象范围。2.纳入监测对象须是同一户口或生活经济共同并满足纳入监测的条件。)

  三、监测内容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受灾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调查。(一)收入监测。详细了解受灾群众当月收入数额变化,预判是否存在收入不达标或明显下降、来源不稳定、渠道不合理等返贫风险。(二)“两不愁三保障”监测。查看核实受灾群众教育、医疗政策是否持续享受,住房、饮水、生活用电、通讯等硬件是否持续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不能够稳定实现。一是因突发灾害导致房屋受损存在安全隐患或因灾造成无房的情况。二是因突发灾害导致群众水源被污染,无法使用的情况。三是因其他灾害原因造成“两不愁三保障”不能稳定实现的风险。四、监测方式镇、村联动,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测、靶向预警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并将受灾群众名单报镇乡村振兴中心,按照乡村振兴中心的要求落实,结合适时入户走访,对受灾群众中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预警监测,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

  五、监测步骤按照镇乡村振兴中心的“排、访、评、录、测、补、销”七步工作法对受灾对象进行筛查确定、动态监测、分类帮扶、补短销号,具体步骤为:(一)初筛初定第一步∶精准“排”。每月5日前,由村“两委”、第一书记负责,帮扶干部等人员参与组成工作队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将受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不稳定,收入不达标等情况,以及平时掌握的上访、信访、群众反映较多的困难家庭户作为拟监测对象,集中核实并上报镇乡村振兴中心。第二步:重点“访”。每月10日前,镇党委、政府统筹组织村两委对村上报的初步受灾群众名单开展入户走访,重点核实“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并同步做好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直系亲属信息采集。第三步:综合“评”。1.村级初评(每月15日前)。村委会排查汇总初步受灾群众名单后,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等人员召开专题会进行初评,提出初评意见。形成初评意见后,在统筹组织人员逐户核实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复核,形成书面评定结果反馈到县级相关部门。2镇上评定(每月18日前)。镇扶贫办对反馈对象名单,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初步锁定名单后报县进行比对。(二)准确锁定

  第四步︰准确“录”。根据县及部门比对形成最终锁定名单后,由镇扶贫办反馈给各村核实信息,核实完毕后将组织力量录入大数据平台。

  第五步:每月“测”。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受灾监测对象进行动态监测,要实地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三)分类帮扶第六步:分类“补”。根据监测对象、分类实施帮扶措施:1.以“补”为主,对照脱贫标准补齐短板。对于收入不达标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协调就近和外出务工等途径增收,对收入不达标且无劳力的,民政部门负责加强兜底政策扶持;对于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保障方面不达标的,由水务、教育、卫健、住建等负责补齐短板。⒉以“扶”为主,根据受灾群众劳动力状况和收入结构,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就业创业培训、种养殖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造血”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壮大产业规模,多元促进增收,巩固提高脱贫质量。3.以“引”为主,突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主题,加强扶志扶智教育等激励机制,树立脱贫榜样。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四)精准核实销号第七步:核实“销”。根据县级相关和乡村振兴中心的反馈信息后将进行再次核实并标注销号。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防止受灾群众返贫是底线任务,是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镇级各部门和各村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要亲自过问、亲自负责、亲自组织,严格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动真碰硬排查。各村和镇级各部门要对受灾群众严格对标“一超六有”标准,“一户一户的过,一项一项的问”,做到不遮掩,不隐瞒,不留死角,准确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抓好问题整改。各村坚决落实主责主担,主动发现、排查辖区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对象,及进纳入监测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出现规模性返贫。

  (三)严格执纪问责。对于受灾群众脱贫成效回头看排查工作严格执行“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镇纪委在督查发现若有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实等情况的,将通报至村级和帮扶单位并纳入年终考核。

  (一)精心制定方案。根据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脱贫攻坚办立即组织部分乡镇和行业部门进行专题研究,起草制定《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多方论证并反复征求乡镇和部门意见,修改定稿印发,细化明确防返贫监测工作步骤、要求和行业责任分工。为强化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年终考核。

  (二)精准锁定对象。县脱贫攻坚办牵头组织行业部门,制定监测对象识别标准,汇总行业部门和乡镇报送对象,开展行业比对并反馈乡镇走访评议,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目前全县累计开展3次动态识别,精准锁定边缘易致贫户986户2173人,其中致贫风险因大病457户1088人、因残161户347人、因就业不稳22户51人、因产业失败5户9人、因突

  发事件17户37人、因学2户7人、因疫情31户89人、因灾235户439人、其他56户106人;锁定脱贫不稳定户542户1327人,其中返贫风险因大病185户437人、因残67户159人、因就业不稳57户172人、因产业失败4户16人、因突发事件10户32人、因学4户17人、因疫情12户25人、因灾1户3人、其他202户466人。按照程序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采集相关信息并完成系统标注。

  (三)精细动态监测。对锁定新增边缘户逐户落实帮助责任人,利用挂牌督战遍访对所有监测对象逐户走访,分析“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并结合全县“扶贫走访日”“扶贫工作日”“乡镇集中攻坚日”等活动,开展常态化监测,建立监测工作台账。

  (四)精确开展帮扶。县委县政府针对致贫返贫风险,及时落实边缘易致贫户帮扶责任人,特别是边缘户存在的短板问题,先后出台了边缘户住房保障措施、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县级行业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监测对象存在的短板问题分商研讨,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分层分级落实责任,限时帮扶补短。

  结合监测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累计制定帮扶措施2823条,其中落实低保保障措施977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措施33条,覆盖26户边缘易致贫户和7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协调子女赡养措施6条,覆盖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教育政策48条,覆盖2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6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产业奖补措施4条,覆盖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务工就业奖补政策289条,覆盖10

  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79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医疗保障政策802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覆盖56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41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危房改造政策664条,覆盖624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0户脱贫不稳定户。

  一是因大病、因残。全县25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618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大病、因残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7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275条、脱贫不稳定户499条),通过落实边缘户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引导务工和发展产业,综合保障等政策,确保不致贫不返贫。

  二是因就业不稳。全县57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就业不稳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17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条、脱贫不稳定户81条),通过落实公益性岗位和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务工就业,落实就业奖补政策,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三是因产业失败。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产业失败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3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8条、脱贫不稳定户5条),通过落实小微产业奖补,引导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务工就业、住房保障、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四是因突发事件。全县10户脱贫不稳定户和17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突发事件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0条、脱贫不稳定户14条),通过落实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危房改造,产业奖补、务工奖补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确保“一超六有”稳定

  达标。五是因学。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学存在致贫

  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7条、脱贫不稳定户7条),根据监测户家庭上学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困难学生补助、三免一补、教育救助基金、助学贷款等政策、对家庭仍有困难的,落实综合保障政策,消除因学致贫返贫风险。

  六是因疫情。全县1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31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疫情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53条、脱贫不稳定户21条),通过制定降低疫情影响十项措施,落实危房改造、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消除疫情致贫返贫风险。

  七是因灾。全县1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3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灾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371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9条、脱贫不稳定户2条),通过落实住房建设、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发展产业等政策措施,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八是其他原因。全县20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6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其他原因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16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03条、脱贫不稳定户313条),根据监测户家庭实际情况,通过落实“一超六有”,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目前,全县监测对象住房、医疗等突出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返贫、致贫风险已全部消除。

  (一)全盘谋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工作总体部署安排、推进落实、细节把控、结果反馈深入探讨、几上几下征求意见,全盘谋划,切实做到谋定而后动,实现工作安排部署科学、细节把控到位,工作过程扎实,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压实责任。结合工作总体要求,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分工责任,调动帮扶干部积极参与,全县上下一盘棋,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合力克难攻坚,工作推进有序。

  (三)强化统筹。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把防返贫监测、解决相对贫困试点等工作和挂牌督战、全县“百日攻坚”行动、常态化“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及问题清零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二是强化力量统筹。县脱贫攻坚办统筹调度,乡镇具体落实,充分利用每周扶贫工作日、每月扶贫走访日和乡镇集中攻坚日等,组织帮扶干部逐户走访调查,突出重点、把握难点,逐项分析,制定措施及时帮扶补短,确保工作一体推进,结果真实。

  (四)跟踪指导。一是召开培训会,对工作内容、要求、步骤、难点等进行细化解读,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及时调度,先后制定《县防返贫监测对象审核标准》、《关于进一步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工作推进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对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确保工作推进有序。三是巡回指导。成立专项督导组,对乡镇开展全覆盖督导,了解掌握工作推进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会商研讨制定措施,及时纠正工作落实中不严不实、不精不准等问题。

  (一)精准识别认定2022年的监测对象。我市2022年有劳力脱贫不稳定户是以2021年我省四类地区农村低保标准的1.5倍以下,即家庭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9920元以下为监测标准。集中排查时要关注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特别是2021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或明显减少,非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子女较多,务工时间不稳定,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各种原因导致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脱贫户。要全面排查脱贫户的实际生活状况,除了排查家庭收入、“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情况外,还要综合考虑刚性支出较大和在就医、上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要根据省乡村振兴局的工作要求,适时优化调整识别认定程序,其中有劳力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可不执行识别认定程序,无劳力脱贫不稳定户从排查发现返贫致贫预警信息或农户申报之日起,至完成入户核实和认定程序,一般不超过15天。

  (二)排查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稳定情况。对已标注“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开展“回头看”,重点排查有劳力监测对象的收入是否持续稳定,无劳力监测对象兜底保障政策是否持续,以及“三保障”、安全饮水等是否持续巩固。对风险消除不稳定的监测对象要进行回退,对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返贫风险的,要按程序重新识别认定。

  (三)排查规模性返贫风险隐患。在内容上,要重点排查水旱、气象、地质等灾害以及疫情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影响、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农村劳动力失业明显增多、乡村产业项目失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在区域上,要重点关注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占比较高的乡镇和行政村。在方式上,要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医保、农业农村、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协作,强化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四)核准监测对象数据信息。要及时准确把监测对象信息数据录入

  省防返贫监测系统,要重点关注收入支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关键信息录入,要对监测对象家庭成员信息进行动态调整跟踪,要根据风险类型制定帮扶措施并录入系统。要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动态调整监测对象的收入信息、风险类型等,要技术更新完善,切实提高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一)全面培训部署(4月底前完成)。市乡村振兴局会采取灵活的方式,尽快组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覆盖到镇、村干部。

  (二)开展集中排查(5月底前完成)。市乡村振兴局结合层级包干责任制,组织镇干部、驻镇帮扶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等,结合实际拓展完善工作方式,对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进行全面筛查,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三)信息采集录入(6月10日前完成)。市乡村振兴局会根据入户排查工作进度,督查指导镇、村开展信息数据录入工作,要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信息数据审核把关,确保录入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四)提交总结报告(6月15日前完成)。各镇(街道)要全面总结排查中的经验做法,梳理存在问题,加强数据分析和形势研判,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形成排查工作情况总结报市乡村振兴局,邮箱:__

  各镇(街道)要认真总结我市3月份组织开展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回头看”工作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工作。

  (一)强化组织实施。集中排查工作由市乡村振兴局负责统筹组织实施,镇、村和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负责具体工作开展,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对稳定脱贫户、防返贫监测对象进行全覆盖集中排查。

  (二)强化监督指导。市乡村振兴局会派出工作组到镇、村指导集中排查工作开展,*市也将派出工作组到各地进行检查指导。各镇(街道)要牢固树立从严、从细、从实的工作作风,严禁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走过场。

  (三)强化结果运用。此次排查出来的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将作为2022年的监测帮扶对象,各地要按程序做好识别认定工作,并于识别认定后一个月内落实具体帮扶措施。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从就业促进、产业扶持、教育救助、健康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全面探索实践。

  (一)深入调研。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工作安排部署,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县级各行业部门积极开展实地调研。

  (二)会商研讨。县脱贫攻坚办组织行业部门,对相对贫困的识别标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入研讨,理清工作思路。

  (三)制定方案。县脱贫攻坚办在汇总各行业部门调研结果和会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工作方案。各行业部门结合县总体部署和调研结果,制定形成行业部门工作方案。

  (四)稳步推进。结合防返贫监测、挂牌督战等重点工作,全县各级

  各部门以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等群体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从区域产业发展、劳务就业、住房提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试点实行医疗救助、住房保障、产业发展等帮扶提升政策,在确保基本生活同时提升质量。

  

  

篇七: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监测对象帮扶计划7篇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对班级中的“三困生”进行着帮助,并带动全班同学,倡导“团结友爱,伸出友谊之手”的精神。结合过去一年的情况,新学期我又将工作做的细致些,全面些。

  一、对“家庭困难生”的帮助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的对“家庭困难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也可发动班级学生,为他们奉献爱心。比如孩子的文具坏了,太旧了,教师可以在期末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孩子文具;孩子家里条件差,吃的营养不够,在平时我要尽力给予帮助。还可以倡导“互相帮助”的活动,让班级的孩子们将自己用过但不是很旧的文具或书本献给那些家庭条件的孩子,但要注意形式,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二、对“学习困难生”的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群体,它包括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对学习厌恶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教师要尊重、关怀、爱护学习困难生,这是后进生自尊心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教育帮助他们的时候,我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座位安排方面,故意安排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他们周围,尽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可为他们联系一些学科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补习。对于他们不理想的学习成绩,继续保持不挖苦、不指责。要帮助他们先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帮助其改正。我还要争取从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找到他的“闪光点”,要在他们特长的方面多搞些活动,

  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转化到学习方面,这样孩子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做出成绩来,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对“思想困惑学生”的帮助“思想困惑学生”主要指“单亲家庭的学生”。父母的离异使子女失去了爱的温暖。新学期我还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弥补、关心、真爱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要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关爱他们。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爱是残缺的。作为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应无处不在。要真诚的爱护他们,关键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向。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要鼓励全班同学与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接触,特别是班干部关心、团结、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用“结对子”的方法,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组织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帮助单亲孩子,使班内同学都能意识到自己帮助他们的责任,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帮助这些“三困生”孩子,让他们不再“贫困”,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根据省委关于深入退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要求,局机关对村户帮扶对象的家庭现状、经济收入、种植面积和产业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深入调查,根据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本计划。本人帮扶对象:宁县九岘乡__村__。一、家庭基本情况:

  李学义,小学文化程度,全家3口人,耕地4亩,20-年总纯收入7110元,人均纯收入2370元。

  二、帮扶计划:按照市、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要求,帮其栽植苹果树和其它经济作物,使其增加收入,缓解贫困现状。(二)扩大经营规模。给该两户宣传我县妇联小额无息贷款政策,动员其贷一定数目款额,做小生意。在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做其思想工作,使其扩大种植规模,早日走出贫困。(三)学习技术知识。鼓励李学义学习果树栽植及果园管理、动物养殖等相关技术知识,向其提供各种有价值信息,提高其信心和决心。总之,本人从帮扶对象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条件,按照一户一方,循序渐进的原则,他们早日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生活。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供认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具备战略意义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省委领导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分重视,都先后做了重要批示,我们要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发挥好社区关工委的作用,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工作纳入社区的年度计划、共同做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工作。二、多项措施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帮扶工作1、社区聘请民警、法律顾问按时在留守儿童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道

  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社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学校继续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档案,把留守儿童的情况掌握起来,做好社区、学校、家长及监护人的勾通工作,共同肩负起教育好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的责任。

  3、社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组动员党团员及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做他们的代理家长,激发他们自强自立,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意识和信心。

  4、做好贫困生的关心关爱工作。一是3月份开学期间社区出资支助一部份学生学费,二是利用爱心服务站平台为社区留守儿童发放学习用品。三是为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要积极动员社区党员、干部对留守儿童实行“一帮一”、“一带一”、形式结对帮扶,要使每一个贫困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安心完成学业,促进社区和谐。

  5、加强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利用远教平台,组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看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电影,利用重大节日对青少年进行四个教育和“五爱”的德育教育。比如“三八妇女节”开展关爱女孩的活动;“五一劳动节”开展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活动;“五四青年节”开展宏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奋发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的教育;“七一建党节,”开展热爱党、歌颂党的系列教育活动;“十一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九九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等。

  一、落实“两联一进”及帮扶工作责任为重视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所长马民亲自布置2022年“两联一进”

  及帮扶工作,成立县运管所“两联一进”及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所长马民为组长,各股室成员为两联一进”及帮扶工作人员。帮扶领导小组成员每月到村进行帮扶工作,单位干部职工每人挂点帮扶2-5户帮扶户,确保每月到户帮扶联系一次,与驻村干部一道,了解、解决帮扶户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根据帮扶户的具体情况,制定扶贫工作规划方案制定县运管所、村帮扶户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所长马民亲自抓,听取村两委与驻村干部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调研工作,每季召开村委会干部和帮扶户会议,广泛征求村委及帮扶户意见。在3月,6月、9月分时段结合村帮扶户实际,完成帮扶调研工作,调整村帮扶户的2022年帮扶规划,达到动态管理。三、完善落实建档立卡工作,加强贫困户动态管理为便于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对帮扶工作建档立卡,实行台帐管理。我单位和帮扶责任人、村委会、贫困户填好《贫困户帮扶记录簿》、《贫困村基本情况调查表》、《贫困村帮扶工作纪实》。每月将本单位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按要求及时做好帮扶记录管理和上报工作,确保村我单位帮扶户建档立卡率100%。对帮扶户情况变化的及时进行调整。四、落实帮扶资金2022年拟投入资金x万元。计划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州、县财政帮扶,确保今年帮扶资金全部落实。五、启动“两联一进”及帮扶工作项目(1)落实我单位村帮扶户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帮助帮扶户子女从读小学

  至大学都给予帮扶,使其子女安心读书,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2)组织劳动力培训。组织帮扶的家庭人户参加农业技能培训4次,

  主要关于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使帮扶户掌握种养技术和劳动技能,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

  (3)运管所帮扶村帮扶户住房修缮。(4)组织慰问,为帮扶贫困户送温暖。在节假日期间,由所长马民带队,为帮扶贫困户赠送生活必需品和节日慰问金。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二、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三、主要措施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2、不定期归纳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认真总结工作经验。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①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清楚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为主要内容。

  ④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⑤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及网络视频,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与留守儿童时常谈心,并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

  的消极影响。6、注重心理辅导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要与其多谈心,着重进行

  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推动教育和谐发展,按照市教体局统一部署,我校开展了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为确保帮扶活动扎实、深入开展,现计划如下:

  一、本年度工作目标重点对“潜能生”、“贫困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予以帮扶,保证“潜能生”、“贫困生”有教师帮扶,确保他们生活有保障,学习有进步,心理素质有改善。二、具体措施1、建立被帮扶学生档案,掌握“潜能生”、“贫困生”情况。针对每年特困生、学困生都要流动的具体特点,及时统计更新的帮扶学生名单,调整帮扶对子,保证特困生、学困生一个不漏,都能得到关爱和帮扶。2、每位教师都要积极与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以及在思想品德、文化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问题、有困难、有障碍的学生结成“对子”,实实在在地为特困学生解决问题。每名教师帮扶1__2名潜能生,每位领导至少帮扶1名贫困生,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3、每位教师要根据帮扶学生的特点及心理要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进行帮扶。

  4、每位教师要了解帮扶学生的情况,内容包括:学生思想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及特长、学业状况等等,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方法和措施。针对学生暂时存在的困难,指导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给予帮助和指导。

  5、加强家校联系:每位教师要关心帮扶学生的家庭生活,全学期电访或家访不少于2次,主动走访学生家庭,做好家校联系,使帮扶工作能对症下药,同时要做好家访工作记录。

  6、每位教师每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次;每两周找帮扶学生谈话一次,一学期找学生谈话不少于10次,且有每次谈话记录。创设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增进情感,及时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学校要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师生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跟踪检查。

  7、教师要创设情境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树立和提高信心,每学期对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奖励。

  8、帮扶领导和教师每学期要写一篇“贫困生”、“潜能生”帮扶转化心得体会

  

  

篇八: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防返贫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防返贫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返贫是一个世界性的、各国都在长期致力解决的难题。我国农村的返贫问题,与世界各国返贫现象有共同之处,如返贫往往发生在自然灾害的年份,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返贫农民往往自身素质不高,贫困发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设施薄弱等;因国情不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环境不同,我国农村的返贫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一、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特征我国经过大规模扶贫开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以后,农村经济运行环境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农村返贫呈现以下新的特点:第一,返贫现象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地域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虽有返贫现象,但也仅仅是个别农户的问题。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原先贫困面积较大的中西部连片地带是我国农村返贫的集中发生地区。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在总体上我国无论是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还是贫困面积小的零星插花地带都有返贫现象。但从地域上来看,返贫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返贫程度深、返贫率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而贫困面小的东部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要低许多。比如,贫困面大的西南、

  西北地区的返贫率高达20%以上;西北有个别省份甚至出现过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情况。老少边穷地区返贫率高。老少边穷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返贫。近年来,由于未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虽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人口数量停滞不前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善,即使是我国农村扶贫形势出现重大转机,脱贫人口数量创五年来最高的2004年,脱贫人口也仅有300万,返贫率仍在10%左右。

  第二,返贫现象的严重性。虽然中国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的返贫现象仍十分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各地返贫率平均达到15%左右,而有的统计则认为中国目前返贫率为15%~20%,甚至达到20%~30%。例如,世界银行“秦巴”扶贫项目中,1998-1999年的脱贫农户比重为8%,返贫农户却高达11.5%。西南、西北的一些地区更高达20%以上。有些地方脱贫农民的返贫率高达50%以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来自扶贫办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多数省份的贫困人口均有减少,但以下省份却有所增加,黑龙江省43万,陕西省37万,安徽省66万,河南省53万。4省返贫人口数量超过了200万人。此消彼长,新增80万人。

  第三,返贫现象的频发性和反复性。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的返贫问题具有频繁性和易发性。中国有些地区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两次大的返贫。而且返贫往往来得很快,外界一有些不利因素,马上就会造成返贫的出现。这反映了中国脱贫户的抗贫能力和基本素质较差。尤其是少数经济基础差的脱贫农户抗御经济风险能力薄弱,在某些因素的制约下,往往陷入“脱贫—返贫—再脱贫—再返贫”循环之中难以自拔,甚至脱贫后富裕起来的农户也会因家庭经济条件恶化而返贫。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村还极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5825万人。[5]

  第四,返贫现象的个体性。据对返贫户的分析显示,无论是返贫率高的地区,还是返贫率低的地区,在返贫户身上普遍都存在着身体健康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来源单一、观念落后等个人素质问题。这反映了返贫户的一般特征。

  第五,农村返贫原因的不均衡性。它不仅反映在地区之间返贫发生率不均衡,而且主要表现在发生返贫的时期上,各个年份也不尽相同。返贫的反复性、不均衡性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导致返贫因素的多样性造成的。从我国农户返贫的原因看,有的是因灾返贫,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是因子女教育费用迅猛上升返贫,有的是结婚大操大办返贫,有的是因生态恶化返贫,有的是因扶贫项目效益短期化返贫,有的是因市场风险返贫,有的是因乱集资、乱收费返贫,有的是因聚赌而返贫等等。这些导致返贫的因素,虽然对不同农户返贫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所

  导致的结果大体是相同的——重新返贫。二、当前我国农村返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

  略扶贫对策本身及其具体实施的种种不足,例如,目前的“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的“限期脱贫”、“快速催肥式”的“短期脱贫”、“只输血不造血”的“项目扶贫”等都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返贫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问题。为确保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各地县乃至乡村都制订了年度脱贫计划,即要求一个县每年要有多少个乡、多少个村、多少人解决温饱,一年要有几个县实现整体脱贫,这种“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对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当然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免不了浮夸和弄虚作假。一些地方的政府在扶贫时热衷于在公路旁搞集中连片的示范工程,也就是面子工程。由于这些样板工程都是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其他贫困地区难以从中借鉴。一些地方在扶贫问题上搞数字游戏,对上争取资金时,就把贫困人口数增大;而当谈及政绩时,又瞒报贫困人口。这些来自基层的数字是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数字游戏使一些决策一出台就脱离了实际。“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问题导致扶贫统计工作严重失真,影响扶贫工作的决策和规划。第二,政府短期行为问题。政府短期行为严重,“快速催肥式”扶贫导致脱贫基础不牢固,

  扶贫政策缺乏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进行扶贫攻坚,在一些地区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寻找“短、平、快”的项目。这种做法立竿见影,短期内贫困者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扶持下也许一时跃到贫困线之上,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习惯于消极的救济,常把扶贫当作行政任务,当作施舍与救济,认为给物给钱就完事,过分注重短期内脱贫的人数,忽视了扶贫质量,从而使扶贫缺乏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样的扶贫治标不治本,很难持续发展。所以贫困者总是徘徊在贫困的边缘,一遇天灾人祸,就会再次陷入困境。

  第三,重视物质投入,忽视精神脱贫。我国政府利用行政体系推动的扶贫方式对经济、物质投入比较重视,而对贫困人口精神、思想观念、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扶持却非常少。由于贫困者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特定的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例如,“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这些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政府为主体的扶贫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又强化了这种文化。“伸手要钱要物,安于现状与清贫,不能苦干,但愿苦熬,坐以待援,温饱即安”等观念构成了贫困农村的“败血”机制的主体部分,如果不转变这些价值观念,贫困文化就不可能消除,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一遇外在环境变化就很容易返贫。

  第四,贫困者并非真正的脱贫主体。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未能让贫困户、贫困地区真正成为扶贫、脱贫的主体。然而,反贫困中的政府主导行为,常常使贫困者对政府和基层行政组织产生依赖。由于扶贫工程大多被当作政绩来完成,没有充分考虑是否符合贫困者的实际情况,在扶贫过程中也没有把贫困者当成脱贫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作脱贫的工具,所以,在贫困者看来,反贫困就是政府的事,而与自己无关,政府给钱就要,政府让干就干,项目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没有自己的事,并且越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越弱,政府投入就越大,由此形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出现了贫困者与政府在反贫困中的博弈。一旦政府投入减少或不能持续投入时,他们中的有些人就会重新步入贫困。第五,农村扶贫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家虽然每年向贫困地区注入大量资金,但在资金投入结构上往往是农业占较大的比重,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资金较少。在农业投资结构中,种植业投资偏多;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一些项目投入过重。这种“项目扶贫”只注重“输血”而不注重“造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由于脱贫农民的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缺乏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保障,使那些脱贫农民很容易因疾病而返贫。防返贫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

  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怎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收入不高或刚脱贫的群众返贫,成为当下脱贫攻坚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市创新开展防范返贫工作,建立防贫帮困新机制,切实解决贫困人口返贫和困难群众临贫的“截流闸”和“拦水坝”,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防范返贫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累计完成了12.55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是由于2014、2015年脱贫户不享受健康脱贫“351”“180”政策,面临着因病返贫的风险,同时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不高,一旦出现因病、因灾、因学等支出过大的情况随时有临贫致贫风险,防范返贫工作形势较为严峻。2018年10月市扶贫办在赴河北省邯郸市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困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制定了防范返贫意见,切实解决他们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问题,杜绝返贫风险。二、防范返贫主要做法一是框定防贫帮困对象。防范返贫工作惠及的对象不事先确定,仅框定保障范围,充分发挥了防范返贫资金的杠杆作用。防范返贫对象的识别工作采取不事先确定具体对象、只设认定条件、

  入户精准核查收入的方式,覆盖县、南陵县2014、2015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无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识别出来的困难群众同时,重点关注两类群体,即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脱贫标准不高,截至目前收入水平仍较低的“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对符合防范返贫帮扶条件的户按照入户查核、公示确认、发放资金等程序及时给予救助。

  二是确定防贫帮困标准。为精准确定防贫帮困标准,根据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年度医保报销比确定了以上年度国家贫困线的1.5倍为基准确定收入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不高于5200元),将当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这个标准的农村人口纳入监测范围进行监测。为进一步精准确定实地入户核查标准,市扶贫办会同市民政局、市统计局参考低保复核相关标准,制定了《市防贫帮困收入核查参考标准(试行)》,进一步精准界定户内收入。同时对于部分户内人均纯收入高于防贫帮困标准的户,但是家中确实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且支出负担明显高于家庭收入水平的户,也纳入防范返贫范围。

  三是设立防贫帮困资金。经初步测算,市财政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防贫帮困保障资金,为经数据监测、入户核查、评议公示等程序后符合救助条件的户提供防贫帮困保障。截至目前各县(区)已完成公示126户,发放防贫帮困资金49.6万余元。

  四是采取社会化经办。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通过“第三方”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对经信息监

  测和个人申请的户开展收入核查,认定防贫帮困对象。同时市、县扶贫办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保险公司入户核查情况抽样复核,控制入户核查质量和精准度。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入户400余户,走访800余人次,完成核查383户,与医保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核实比对5000余条。

  三、防范返贫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建立一个体制机制。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防范返贫的实施意见》,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困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人群,解决他们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问题,解决了医疗政策方面的“悬崖效应”。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人保财险市分公司提供防贫帮困入户核查,充分保障核查工作的公平公正,杜绝了优亲厚友的可能。目前人保财险市分公司配备了9辆户外勘查用车,配备了28名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专职开展入户核查工作。(二)畅通两种监测渠道,切实解决群众难题。一是自上而下监测机制。每月5日前,由县级医保、民政、应急管理部门(其中教育部门每年3月和9月各监测一次)将监测信息报至县区扶贫(帮扶部门),经镇村初步筛选,剔除明显不符合条件的户后将结果交由保险公司开展入户核查。二是自下而上申请。发动镇村帮扶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开展政策宣传,让贫困户及困难户及时掌握政策,在出现因病、因灾、因学支出

  较大且家中确无力承担相关费用的情况下,自行到村(居)委员会申请,经村(居)、镇(街)审核后上报县扶贫(帮扶)部门并交由保险公司入户核查。目前各县区均按照数据监测和个人申请两个途径收集因病、因灾、因学支出较大的数据1200余条。

  (三)实现三类防贫保障。对入户核查符合防贫帮困保障的户,经村级评议、公示等环节过后,由保险公司按照文件要求兑现防贫帮困保障资金。截至目前,全市因病防贫符合条件的户已公示126户,第一批共帮扶74户医疗费用支出过大的困难户,发放救助资金49.6万元,其中救助2014、2015年脱贫户15户14.27万元,救助非贫低收入户59户35.32万元;因灾防贫入户核查3户,符合保障条件的1户,将于近期公示;因学防贫入户核查2户,暂无符合救助条件的户。三类防贫保障切实为全市所有困难群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缓解了户内因病、因灾、因学导致费用支出过大的压力,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防返贫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按照_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防止返贫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镇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完善稳定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一、扎实开展动态调整工作严格按照县脱贫办要求,每月开展动态调整工作,切实做好脱贫户的动态监测工作,严格审核数据质量,做好系统内贫困人

  口自然变更和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录入和信息更新等工作。二、做好贫困户分类管理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将脱贫户分为一般监测户、重点监测户、

  边缘脱贫户三类,进行分类管理。对家庭有较大的医疗、教育等开支,返贫可能性较大的脱贫

  户,帮扶措施为:加强走访,随时关注,能享受的政策“应享尽享”,家庭中有劳动力的,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或推荐就业。对家庭无较大的医疗、教育等开支,返贫可能性较小的脱贫户,帮扶措施为:加强走访,巩固已享受的政策,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就业。对于无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帮扶措施为:按期走访,给予生活、生产上的关心和帮助,继续享受原有政策,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进行感恩教育。

  三、建立“回头看、回头帮”返贫监测机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一超六有”对已脱贫户进行持续扶持,按照“在攻坚期内原有支持政策保持不变”的规定,继续落实相关政策,对原安排帮扶项目未实施完的脱贫户,按照贫困退出政策继续实施,确保其稳定脱贫;对原享受政策的脱贫户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继续享受原政策。对已经脱贫的群众,帮扶干部要定期上门回访,建立档案进行跟踪,准确掌握其脱贫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持续增强其“造血”功能,加大对脱贫户的技术和产业扶持,打牢不返贫的产业基础,让脱贫户有持续、稳定收入,切实做到让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有转

  变、环境条件有变化、劳动技能有提升,有稳定的收入渠道,彻底防止脱贫户返贫。

  对摘帽村已实施的产业帮扶,继续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扶持致富带头人,同时继续探索发展新路径,打造新产品,促进资源良性发展。对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继续按原有政策加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村风,为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九: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防贫监测帮扶工作汇报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筑牢防贫监测防线,麻家集镇坚持多措并举,把建立健全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群众稳定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有力抓手。以下是好运范文网分享的防贫监测帮扶工作汇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防贫监测帮扶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专项督查方案的通知》(黔扶领通〔2020〕9号)要求,进一步抓好抓细抓实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有关行业部门在监测端和帮扶端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部门间工作合力,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楠木渡镇共有贫困户196户641人,近几年来,在各项政策的帮扶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镇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帮扶措施,截至目前,我镇贫困户已全面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严格按照程序高质量脱贫。今年,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民携手步入小康社会,我镇克服疫情影响,坚决避免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地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二、自查工作开展情况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克服疫情影响,坚决避免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根据省、市、县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地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5月初,组织召开了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动态管理监测工作会议,印发了《楠木渡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动态管理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紧盯因病、因学、

  

  重大灾害、突发事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易返贫致贫关键因素,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大类群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侧重产业就业增收、激发内生动力、社会保障兜底、金融信贷支持,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脱贫不返贫,易贫群众提升生活质量不致贫。8月初,再次组织召开开展贵阳市防贫预警监测App试运行工作安排会,印发了《楠木渡镇开展贵阳市防贫预警监测App试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再一次将全镇“两类人员”进行了再次摸排,建立了脱贫不稳定户与边缘易致贫户防止返贫致贫预警长效机制,作为常态化工作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做到监测问题全见底、预警风险全清零,实现“两类人口”动态监测、动态预警、动态帮扶、动态销号,以过硬的质量保证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我镇积极组织合医办、卫生院、学校、人社中心、城建办、水利站等职能部门针对医疗自费过高、家庭子女教育支出过高,遭受灾害事故、劳动力剩余等对象进行入户核实。9月中旬,印发了《楠木渡镇进一步强化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完善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镇村干部走访、农户主动申报等为主要途径的监测预警网络。对防贫对象中符合国家政策条件的,应及时争取国家到户政策扶持,做到应扶尽扶。截至目前,未发现存在返贫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法制教育力度有待加强,导致个别农户隐瞒家庭实际情况,争当贫困户,争当“边缘户”,无理缠闹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二是虽然“扶贫扶志”与“志智”双扶工作一直开展,绝大部分贫困户均从此项工作中受益匪浅,改变思路自力更生,但有部分贫困户懒惰性情根深蒂固,不愿靠双手创造致富,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四、下步工作打算(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工作。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和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相互

  

  促进、同步提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宣传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典型,面对面解答群众的疑问,让党的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通过政策宣讲解读、咨询问答等方式引导群众理解政策,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推进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

  (二)继续巩固脱贫成效。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定力、持续发力,讲政治,强责任,补短板,强弱项,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后续服务、兜底保障等,不断巩固脱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影响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矛盾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盯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的风险集中点,以七项主要督查内容为重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占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深、做细、做实,以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工作。

  防贫监测帮扶工作汇报根据中、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压实责任稳步推进,防返贫监测工作进展有序,成效明显。现将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一)精心制定方案。根据省市防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县脱贫攻坚办立即组织部分乡镇和行业部门进行专题研究,起草制定《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多方论证并反复征求乡镇和部门意见,修改定稿印发,细化明确防返贫监测工作步骤、要求和行业责任分工。为强化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年终考核。(二)精准锁定对象。县脱贫攻坚办牵头组织行业部门,制定监测对象识别标准,汇总行业部门和乡镇报送对象,开展行业比对并反馈乡镇走访评议,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目前全县累计开展3次动态识别,精准锁定边缘易致贫户986户2173人,其中致贫风险因大病457户1088人、因残161户347人、因

  

  就业不稳22户51人、因产业失败5户9人、因突发事件17户37人、因学2户7人、因疫情31户89人、因灾235户439人、其他56户106人;锁定脱贫不稳定户542户1327人,其中返贫风险因大病185户437人、因残67户159人、因就业不稳57户172人、因产业失败4户16人、因突发事件10户32人、因学4户17人、因疫情12户25人、因灾1户3人、其他202户466人。按照程序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采集相关信息并完成系统标注。

  (三)精细动态监测。对锁定新增边缘户逐户落实帮助责任人,利用挂牌督战遍访对所有监测对象逐户走访,分析“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并结合全县“扶贫走访日”“扶贫工作日”“乡镇集中攻坚日”等活动,开展常态化监测,建立监测工作台账。

  (四)精确开展帮扶。县委县政府针对致贫返贫风险,及时落实边缘易致贫户帮扶责任人,特别是边缘户存在的短板问题,先后出台了边缘户住房保障措施、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县级行业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监测对象存在的短板问题分商研讨,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分层分级落实责任,限时帮扶补短。

  结合监测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累计制定帮扶措施2823条,其中落实低保保障措施977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措施33条,覆盖26户边缘易致贫户和7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协调子女赡养措施6条,覆盖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教育政策48条,覆盖22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6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产业奖补措施4条,覆盖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务工就业奖补政策289条,覆盖10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79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医疗保障政策802条,覆盖635户边缘易致贫户和342户脱贫不稳定户;覆盖56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241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危房改造政策664条,覆盖624户边缘易致贫户和40户脱贫不稳定户。

  一是因大病、因残。全县25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618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大病、因残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7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275条、脱贫不稳定户499条),通过落实边缘户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引导务工和

  

  发展产业,综合保障等政策,确保不致贫不返贫。二是因就业不稳。全县57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就业不

  稳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17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条、脱贫不稳定户81条),通过落实公益性岗位和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务工就业,落实就业奖补政策,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三是因产业失败。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产业失败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3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8条、脱贫不稳定户5条),通过落实小微产业奖补,引导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务工就业、住房保障、综合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返贫致贫风险。

  四是因突发事件。全县10户脱贫不稳定户和17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突发事件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0条、脱贫不稳定户14条),通过落实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危房改造,产业奖补、务工奖补等政策,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确保“一超六有”稳定达标。

  五是因学。全县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1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7条、脱贫不稳定户7条),根据监测户家庭上学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困难学生补助、三免一补、教育救助基金、助学贷款等政策、对家庭仍有困难的,落实综合保障政策,消除因学致贫返贫风险。

  六是因疫情。全县1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31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疫情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74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53条、脱贫不稳定户21条),通过制定降低疫情影响十项措施,落实危房改造、综合保障、基本医疗、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消除疫情致贫返贫风险。

  七是因灾。全县1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35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灾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371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9条、脱贫不稳定户2条),通过落实住房建设、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发展产业等政策措施,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八是其他原因。全县202户脱贫不稳定户和56户边缘易致贫户因其他原因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416条(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03条、脱贫不

  

  稳定户313条),根据监测户家庭实际情况,通过落实“一超六有”,综合保障、引导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切实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目前,全县监测对象住房、医疗等突出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返贫、致贫风险已全部消除。

  二、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省级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从就业促进、产业扶持、教育救助、健康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全面探索实践。(一)深入调研。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工作安排部署,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县级各行业部门积极开展实地调研。(二)会商研讨。县脱贫攻坚办组织行业部门,对相对贫困的识别标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入研讨,理清工作思路。(三)制定方案。县脱贫攻坚办在汇总各行业部门调研结果和会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工作方案。各行业部门结合县总体部署和调研结果,制定形成行业部门工作方案。(四)稳步推进。结合防返贫监测、挂牌督战等重点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以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等群体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从区域产业发展、劳务就业、住房提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试点实行医疗救助、住房保障、产业发展等帮扶提升政策,在确保基本生活同时提升质量。三、主要做法(一)全盘谋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工作总体部署安排、推进落实、细节把控、结果反馈深入探讨、几上几下征求意见,全盘谋划,切实做到谋定而后动,实现工作安排部署科学、细节把控到位,工作过程扎实,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压实责任。结合工作总体要求,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分工责任,调动帮扶干部积极参与,全县上下一盘棋,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合力克难攻坚,工作推进有序。

  

  (三)强化统筹。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把防返贫监测、解决相对贫困试点等工作和挂牌督战、全县“百日攻坚”行动、常态化“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及问题清零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二是强化力量统筹。县脱贫攻坚办统筹调度,乡镇具体落实,充分利用每周扶贫工作日、每月扶贫走访日和乡镇集中攻坚日等,组织帮扶干部逐户走访调查,突出重点、把握难点,逐项分析,制定措施及时帮扶补短,确保工作一体推进,结果真实。

  (四)跟踪指导。一是召开培训会,对工作内容、要求、步骤、难点等进行细化解读,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及时调度,先后制定《县防返贫监测对象审核标准》、《关于进一步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工作推进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对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确保工作推进有序。三是巡回指导。成立专项督导组,对乡镇开展全覆盖督导,了解掌握工作推进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会商研讨制定措施,及时纠正工作落实中不严不实、不精不准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监测对象动态化管理。按照中、省监测对象识别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县监测对象识别标准细则,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对新发现的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纳入,对已化解风险的对象,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实现进退有序,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二)持续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结合全县扶贫工作日、扶贫走访日等活动,常态化对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动态监测管理台账,建立完善补短救助快反机制,确保监测到位,补短及时。(三)因户施策对标落实措施补短。对照监测对象“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增加收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同时,注重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四)健全与乡村振兴融合机制。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从农村产权制度改

  

  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多元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方面着手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对贫困人口扶持政策,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特惠性扶贫政策转变为普惠性的民生政策、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实现乡村和谐发展。

  防贫监测帮扶工作汇报12月2日,国新办举行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表示,11月,全国剩余的52个贫困县陆续宣布摘帽,至此,全国832个国家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剩余贫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从目前情况看,到年底,所有贫困人口也将全部退出。今年初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各地普遍建立了防止返贫和监测帮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及时出台了《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各地全面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欧青平指出,为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亟需建立实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变事后帮扶为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及时发现风险,及时落实帮扶,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承上启下关键期,建立监测帮扶机制,补齐了防止返贫致贫的制度拼图,筑牢了脱贫攻坚成果的保障网,同时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明确了工作路径和抓手。欧青平介绍,今年3月20日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各方面要求。一是监测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脱贫但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二是监测范围。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三是监测程序。以县级为单位组织开展,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

  

  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途径,由县级扶贫部门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包括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对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五是工作要求。明确细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省市区县级工作责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同时要求各地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篇十: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李兴泰来源:《广东蚕业》2020年第2期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89

  李兴泰

  (门源县国营仙米林场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810399)

  作者简介:李兴泰(1972-),男,汉族,青海门源人,大专,高级,研究方向:林业。

  摘要精准扶贫政策颁布以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精准识别问题、实施问题,如何转化贫困户思想观念问题,还有扶贫政策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问题等。文章分析了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0)02-141-02

  当前正是我国决胜小康的关键时刻,为了消除农村贫困,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改变他们的命运,实现全国共同富裕步入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政策,自该项政策实施以来,也取得了很大的工作实效。但是基于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实际,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造成很大影响。为此,作为精准扶贫工作者应当对当前的工作现状展开反思,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对策积极解决,进而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开展,从而取得更大的工作实效。

  1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精准识别问题

  精准识别是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主要是对贫困区域的识别和贫困户的识别,在识别精准扶贫贫困人口数量时,是精准扶贫部门在有关规定下,自上而下进行分配的,名额在没有事先调查的基础上便被分配好,这种策略缺乏科学性,同时识别工作只是对贫困人口对象进行确定,其贫困程度以及因何种原因导致贫困,如何对贫困人口问题进行解决,由谁来帮助脱贫等一系列问题,还缺乏明确的实施方案。

  1.2精准扶贫实施的问题

  在精准扶贫方面还缺乏比较全面的衡量标准。虽然存在很多贫困,但在贫困因素上存在很大不同,在对贫困户进行调查工作过程当中,一些精准扶贫工作者,将某些农户的房子以及喂养牲口情况,作为标准进行衡量,同时在具体帮扶过程中,一些工作者主要将精力投入在为贫困户进行房屋改造层面,也有的向贫困户提供一些树苗或者粮食等。调查发现,很多在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过程当中,主要是为其提供几万块钱的扶贫资金,让其修缮自己的房屋,这样就造成一些贫困户表面上看起来不贫困,但是,真正的贫困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同时,在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过程当中,还提出很多入门要求,在对贫困户提供资金帮扶过程当中,首先,让贫困户自己出资对房屋进行修缮,或者房屋建设标准必须要控制在“某某平方米”以下,房屋建设只能建一层,同时,工作人员在对贫困户建设房屋进行验收,然后再给予资金报销,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很多面子工程,很难实现精准扶贫的理想效果。

  1.3贫困户思想观念的影响

  农村存在大量的贫困户,而且由于地区的不同,贫困户多种多样,在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过程当中,常常会引发两种极端结果,有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资源进行争夺,同时还存在一些“贫困关系户”,利用一些手段来对精准扶贫资源进行争夺,这些关系贫困户不仅不贫困,而且生活还非常奢侈。这就对一些真正贫困户的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更影响到人民群众心中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阻碍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1.4扶贫政策本身的制度缺陷

  在农村精准脱贫过程当中,很多都与政绩考核相挂钩,一切工作者为了达到工作组政绩要求,将一些经济较好的农村作为扶贫试点,最新农村不仅经济条件好,而且资源相对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就导致这样一些现象发生,为了将精准扶贫支援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选择一些相对不贫困的村庄进行扶贫,形成示范村示范户,并向上级领导进行展示,从中获得政绩与晋升。却没有将真正的贫困村作为扶贫对象,导致这些村庄更加贫困。同时在精准扶贫过程当中,对于扶贫资源,各地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同时将扶贫资金进行食物转换来进行资助,这些实物不符合贫困户精准扶贫需求,不是贫困户所需要的实物。

  2农村精准扶贫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构建贫困户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体系,精准扶贫工作应当因地制宜进行推进

  基于对当前农村精准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农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必须要深入贫困户实际,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形成数据,同时根据相应贫困标准,对扶贫对象的数量与规模科学合理的分配。首先对名额进行分配,再去对贫困户进行寻找,只有经过详细的调查,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对贫困户的退出标准充分明确,并对相关的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及时追踪和监督贫困户精准扶贫后的动态,合理地进行帮扶与指导工作,保证其真正实现脱贫,还应当对贫困户返贫问题给予充分重视,脱贫成功之后的贫困户应当及时退出贫困帮扶,并作为先进个例,对其他贫困户形成有效激励作用,充分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科学帮扶,提高精准扶贫效果。

  2.2人才建设,引入专职公务员

  农村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者具备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强大的创新力,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充分深入的了解。为了有效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必须要具备一个强大而又专业的专业化农村贫困户精准扶贫队伍。对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伍加强相应的培训工作,传达新的工作理念,并对相应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将一些具有致富头脑的工作者引入其中,将其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并运用到农村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同时,对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应当加强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构建完善的考核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3发挥地区优势,进行产业扶贫

  农村贫困户脱贫,单单依靠一些资金帮扶和实物帮扶,很难从根本上对贫困户的贫困问题进行解决,需要对农村贫困户精准扶贫手段进一步更新与发展,将贫困地区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围绕当地产业进行产业帮扶,为贫困户开辟致富渠道,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或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特色林果业,等多种措施来对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促进其早日脱贫。

  

篇十一: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及下半工作打算一存在的问题1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由于多年来我局监测工作基本上一直处于有机构未开展工作状态造成了工作时间长的人员业务水平下降新进来的人没有有经验的人指导业务水平的状态特别是空气质量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监测等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及下半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1、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由于多年来我局监测工作基本上一直处于有机构未开展工作状态,造成了工作时间长的人员业务水平下降,新进来的人没有有经验的人指导业务水平的状态,特别是空气质量、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监测等工作。2、人员分工不明确,在工作中有活无人干,有人没事干的现象时有存在,造成了有些工作未能及时按要求完成的现象。3、由于许多工作没有明确工作程序或有工作程序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致使工作程序上存在程序不严、工作衔接性不好等现象。4、交通工具缺乏,造成有些工作不能及时开展。由于部分监测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而且外出采样监测、监测仪器、采样工具、和采集的废水样品都必须使用车辆来进行运输,所以离开了车辆,监测工作也无法进行。5、缺少有丰富监测经验的人进行指导监测工作,由于监测工作内容比较复杂,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监测工作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工作中有一定技术水平是前题,但缺了经验就无法提高技术水平,例如在分析中出了问题,就需要先找出问题,找问题就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找准问题,只有知道了问题所

  在,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所以有丰富监测经验的人指导监测工作有利于提高监测质量和监测效率。

  6、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固定人员岗位。目前监测站人员多为聘用大学生,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刚能胜任岗位要求时,由于编制问题造成人员流失,致使监测站人员业务水平无法持续提高。

  二、建议及措施1、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特别是向监测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兄弟单位或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跟班学习,并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促进监测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2、建议聘请有丰富经验、责任心较强的其他监测站退休人员常驻监测站指导监测技术和计量认证工作。3、多参加自治区环境监测站、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举办的监测质量培训班,提高我站的监测数据质量。4、加强交流,通过组织人员到其他监测能力较强的监测站参观学习,使我站监测人员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通过电话进行请教。5、建议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固定人员,使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6、建议为监测站配备打印机和复印机,保证监测站日常工作开展。7、对监测仪器进行定期鉴定,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8、建议对监测站内部根据我县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

  理设置,以便明确程序和职责,使监测工作在职责清晰、程序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三、下半年打算1、加强人员学习,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2、在现有的人员中进行人员分工,并明确岗位职责。3、全力以赴为人员上岗证考核和地区监测大比武做好准备。4、及时完成好局里安排的各项监测任务。5、认真对照地区监测站考核细则完善监测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监测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帮扶 解决办法 监测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