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8篇

时间:2022-12-20 11: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8篇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分析谢炼金宁化县石壁中心学校福建  三明3654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8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8篇

篇一: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分析谢炼金宁化县石壁中心学校福建

  三明3654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也在不断做出优化的调整,教师也随着调整而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师也不断对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创新,从而能够发现最适合班上学生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其中,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被推广开来,许多教师都尝试了这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加入多元化的元素,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知识的眼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能更加全面的进步。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供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综合实践;生活化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为了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做出来改善,这能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更好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将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活动中的元素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学生也就能更好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出现排斥的情绪,教师的教学安排也能更顺利的进行。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元素,教师通过将这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学生也能更好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枯燥感,学生也能更好的介绍,并且这样方法能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一、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原则1.综合性原则

  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很多知识内容是不仅仅局限在数学当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以此来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成长。同时,数学当中的很多知识也是可以运用在其他学科中,或者运用在其他方面的,教师可以将不同板块的学习进行结合,找到两者之间合适的切入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为自然,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2.实践性原则

  学生在做数学题时,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生活实际的问题,这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多在教学中加入常见的实践元素,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在小学学习的这个阶段,教师要认识到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并且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且充满乐趣的事情。教师可以在课前开展一些小游戏,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节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3.生活性原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真是存在着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借助生活当中的元素,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数学知识,这对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也能更懂得该如何的将知识在现实当中灵活的运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并且当学生逐渐熟悉这些知识元素知识,初中生们也会慢慢培养出具有发现生活当中数学知识的眼睛,从而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融入学生熟悉的元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是一种很棒的想法,教师要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对生活情境产生更多的感触,这样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1组织合适的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时期所学习的数学内容虽说是较为基础的知识,但是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看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之后,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也会伴随着提升,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由此我们可以自动,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这个提升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出的,而不是被动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此,教师引导找到合适的开展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促进学生不断的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数学课与手工课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进行教学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用手中的剪JI、硬纸板、彩笔进行时钟的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图形的运动产生更直接的认识。因此在“图形的运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两个环节人手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一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手工制作时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时钟做成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时钟上的数字颜色可以由学生任意设计,但要坚持清晰醒目的原则;时钟上的分针和时针要做成可以灵活旋转的,由此分针和时针的设计难度较高;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进行表盘的设计,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时针与分针的组装。第二个环节主要内容是用学生制作的钟表进行图形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拿出自己手中的钟表,通过拨动指针从“12”到“1”,引导学生说出指针围绕点“O”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了30°,并通过由易到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指针的设置:从“1”到“3”旋转了多少度,教师直接旋转90°,从()到()。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说出正确的答案。训练完毕后,教师可以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为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可以随机提问学生:你每天的起床时间是几点?你回到家的时间是几点?在这个过程中时针旋转了多少度?请用钟表表示出来。当这些游戏都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两人一组使用自制时钟展开图形运动的提问与回答,以达到巩固提升的实践目标。

  2在实践中不断生成,促进学生的认识升华

  在实践活动当中所获取的知识内容,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所不能接触到的,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这一点,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活动这一过程,让学生能更全面的成长。

  比如出去看电影,需要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需要确定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还有出去购物或者旅游,也需要知道商场以及景点的位置,因此小学五年级课本就出现了关于位置的教学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位置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看电影的场景,或者模拟出去吃饭时喜欢坐在哪个位置的场景,鼓勵学生在参与、感知中认识位置的概念,并确定自己在所处教室中的位置。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运用综合活动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已经越来越普遍,很多教师都采取了这类的教学方法,它也确实能够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不过,广大教师也不能够安于现状,也需要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改良不足的地方,加强它的优势,从而对小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这样就能不断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妍.如何在“问题式”教学中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掷一掷”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Z1):111112.

  [2]张建秋.关于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探索[J].科学中国人,2017,(03):353.

  

  

篇二: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

  策略探析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当今新课标背景下改革时重要的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输出,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并通过三个步骤,即参与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趣味性的学习,以此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故本文将研究小学数学中对“综合与实践”的思考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部分相关知识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并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细处说,“综合与实践”的有效教学能够使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教师应当被提倡将这种教学形式时刻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

  一、挖掘教材信息,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最主要的指导书籍就是教育部印发的教材,教师在授课时要保证向学生传授更多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材内的知识进行仔细挖掘,挖掘时也要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而完成教学。学生在学习“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相关数学知识时,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思考,即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研究数学教材要表达出什么样的知识供学生们进行学习。教材上的内容是学生接触问题、学习知识的基础,只有教师帮助学生对教材信息进行巩固,保证学生完全掌握教材知识,以此才能够确保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六、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时,教师要将“综合与实践”的知识内容展现出来,则首先需要在课本中将有关

  开放性的试题以及综合实践的话题列出来,即:“你认识方向吗?”、“你能把学校里建筑的草图画下来吗?”,这些都是从课本里挖掘出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或者小组合作的基础;然后教师要先将关于“认识方向”的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布置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即:走进校园,把学校平面图画出并标明方向;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及进一步的巩固。

  二、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中“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学习数学知识,甚至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当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学科的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在生活中运用自己在课堂上“综合与实践”部分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收获经验、积累经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授课时保证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开阔思维。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八、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大致的浏览,在备课时要认真的阅读并掌握关于周长的含义、表达式、不同图形周长的异同等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时,需要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其实教材的题目已经完成了这一步:将美化校园问题和求周长问题进行了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实践,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出假设进行思想上的实践活动,即“我们学校要在大操场的中间部分建一块草坪且四周需要围上栅栏,长为90米,宽为30米,那么需要多少米的栅栏猜能够完成此项工作?”。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计分制度,完善活动步骤

  班级需要有班级的制度才能够保证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即所谓的“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时,也可以制定合适的学习制度,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行为,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上,尤其是关于“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学习,学生在实践时容易遗漏细节,虽然结果大致相同,但教师要仔细观察学

  生在进行自我实践或者团队合作实践时是否认真完成了任务,保证学生对于“综合与实践”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时,教师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为学生量身制定本单元实践活动以及学习的记分制度,即:本单元考核积分制度满分为十分,课上认真听讲,能够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加一分,回答正确再加一分;教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略有错误加一分,完全正确加两分……以外,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加两分,完成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则再加三分。这样的计分制度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鼓舞了学生实践的勇气,激发了学生实践的兴趣。

  结束语: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中“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策略的阐述,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课下将“综合与实践”的相关活动进行有效的开展,使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熟练将数学知运用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之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对未来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尚学蕊.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2022(08):87.

  [2]张敏.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与实施路径——以“智趣数学实践活动”为例[J].读写算,2021(32):187-188.

  本文系—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DZYB176)

  

  

篇三: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月?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來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我们看到了现实世界木身是综合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也应该符合现实世界木身教学时必须根据事实注垂创设情景彰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综合特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木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计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

  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它以鲜明的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创新性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关键词]综合实践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趣味性

  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为此,新课程的设置增加了实践活动课,使实践活动课成为这次新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一些教师在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上和教学上存在着许多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数学的“专业训练课”;有的教师则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智力竞赛或数学游戏;有的教师对实践活动课望而生畏,不愿开展„„此等充分反映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建沙坑》:1、首先布置任务: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跳远沙坑,请思考:要考虑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后拿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案。2、实践探究:学生分小组在操场上实地观察、探讨、制定方案、测量、计算相关数据。3、汇报交流:学生针对现场情况,分析研究得出待解决的问题:沙坑占地面积多大?它的长、宽、深各是多少?挖出沙坑的土有多少?怎么处理?填满这个沙池要准备多少黄沙?在沙池挖好后四周用砖砌上,要多少砖?在沙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一共需多少水泥?等等。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现场观察、测量、相互交流探究均能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当然也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有了现实的依据,而且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综合、灵活地运用,同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深切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1

  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真可谓是一石三鸟。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请看日本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例。活动主题是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做贡献。教师首先创设情景,当教师提出你们发现自己的社区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当一个小朋友说,我们的社区少一只邮筒,建议增设一只邮箱时,老师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好话题,便加入了讨论。师问,为什么说少一只邮筒呢?反过来,这个问题就成为:增设一个邮筒的理由是什么?:增设一个邮筒的条件是什么呢?然后把这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社区其他成员有这个需要吗?邮递员怎么看?邮政所长怎么想?一般情况下,邮筒与邮筒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如果增设的话经费有没有困难?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这样活动方案形成了。接下来,老师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采访社区其他成员、邮递员、邮政所长,去考察邮筒和邮筒之间的距离。并形成一份《在某某地增设一个邮筒的建议》的报告。第二天把这份报告送给邮政所长。所长激动地说:“我感到很惭愧,很感谢大家,这本来是我们的工作。我保证明天早晨安装完毕。”我想学生看到这邮筒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教师让学生说增设理由,去采访,去测量距离,写报告,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从问题出发,是调动、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的活动,这样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我们看到了现实世界本身是综合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也应该符合现实世界本身,教学时必须根据事实,注重创设情景,彰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综合特性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请看《粉刷墙壁》课例一、谈话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利用我们所学知识来解决粉刷墙壁的生活问题。二、组织活动(一)测量计算粉刷面积1、师:那你们说说看如果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呢?(学生说,老

  2

  师出示下表)长教室门黑板窗户粉刷的面积师:我们要粉刷的面积是哪些?2、测量计算3、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要粉刷的面积(二)购买涂料1、同学们粉刷面积算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应该去做什么?(生:买涂料)对,到底要买多少涂料?怎样购买呢?昨天老师了解了一些关于粉刷墙壁的知识,调查到的了一些资料。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千克粉刷墙壁一般要粉刷两遍,2第二遍所需的涂料是第一遍的3大桶:6千克120元小桶:4千克70元师:看了信息,你知道了什么?第二遍和第一遍所需涂料一样多吗?哪遍多?为什么?师:购买涂料时,怎样买合适?你认为大桶和小桶哪个便宜?为什么?2、小组合作师:那同学们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再算一算粉刷教室需要多少涂料?最少花多少钱吗?3、汇报购买方案和计算方法。„„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观察得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旨在“以活动促发展”,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再如,学了“百分数”这一内容后,我可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1)创设情景。一些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给出了以下优惠措施:买大送小、打折、会员卡、摸奖等。下面是二家超市的优惠措施:A超市:一律打八五折;B超市:满50元送10元。(2)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优惠政策的?如果老师想买6盒鲜牛奶,每盒10元,应该选择去哪个超市呢?你认为有几种不同的方案,从中发现什么?(3)知识拓展。学生围绕二家商店的优惠政策展开讨论,你认为买多少元之间到A超市。买多少元之间到B超市。从而选择了合适的购物方案。这些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不

  3

  宽

  高

  面积

  备注教室5个面的面积2个门的面积2个黑板的面积3个窗户的面积五个面的面积-门、窗、黑板的面积=粉刷面积

  断钻研,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体现趣味性趣味产生兴趣,兴趣增加热情,热情提升欲望,欲望催发行动。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注重内容的“新、奇、乐、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实际综合活动所选取的内容要符合各阶段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特点及表达能力。例如低年级可以安排《找规律》、《图形拼组》、《成长的快乐》等,中高年级可以安排《密铺问题》、《重叠问题》、《学做设计师》、《彩盘揭密》、《珍惜水资源》等。原则上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前不久我听了一节“成长的快乐”实践活动课,研究内容包括6个活动:量身高、量教室门宽、量伸出手臂的长度、量走一步的距离及掷骰子的数学游戏,前5项主要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知识的渗透,后者则是通过掷骰子的游戏,进行百以内数的训练,同时训练学生观察数目的敏捷性。由于内容充满情趣,加上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其中,学生感到活动更有意义,参与活动的兴趣盎然。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懂得要学什么样的数学和如何用数学,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1、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总则2、数学新课程标准3、孙颖《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

  

  

篇四: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三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材料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事物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趣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终达到能够剖析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目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

  摘要: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兴趣;自主探索;生活;主体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21)28-190-01数学,传统意识中大家都认为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而今日的数学却完全刷新了人的观念,呈现在课堂中的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注重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一种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使当今的数学课堂更具活力、更具魅力正因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全新领域的内容,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就会感到非常困惑,不知该如何教。近几年,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听课学习,积累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下面我将结合课例进行阐述。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的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开展了“计算能力我最强”“我是数学小法官”“我会解决问题”等活动,同时通过开设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稳定而有效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思维创新能力。二、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质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校的一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小熊分饼的情景,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提出半个饼该怎样表示的疑问,然后顺利地引出分数的教学。这里我们的教师就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操作模仿转化为探索性、创作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

  三、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终达到“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课前开展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数字与信息》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与数字有关的信息,在上课时让学生一一汇报,学生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异常激烈。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校的教师设计了计算新建镇中心幼儿园草坪面积的活动,课前组织学生观察地形,实地测量,课上再来研究、探讨计算方法,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的突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问题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下数学教材有《摆一摆,想一想》实践活动课,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用孙悟空、猪八戒贴智慧果在数位表上比大小的故事导入,从而引发出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数不同的数这一小组合作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前准备一些画有数位表和汇总表的纸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学生在摆圆片的过程中,教师还随时提示学生主动去发现规

  律,尝试找出各种不同的规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和激励。课堂随着学生火热的探索而精彩。

  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在实践与综合运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运用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总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生活素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篇五: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是新近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实践策略。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与综合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之上,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尝试给出高效的综合实践教学策略,构建智慧课堂以期达到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学生中心主义;智慧课堂

  引言:

  小学数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科学的、合理的范式去看待生活的事物,归纳整理生活中的事物,使之变得井井有条。然而难以忽视的是小学数学在学生数学学习长河中起打基础的作用,首先表现在知识的提升,通过小升初的考试。其次是能力的提升,如数学计量方式和单位、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规划自身的零花钱的家里的日常开销,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点点积累起来。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衔接,需要合理的综合实践课程来加以沟通。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对学生而言

  第一,课程的日常化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地点不固定,可以在正式的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开展,甚至可以课内课外相组合的方式,相关教育部门的规定就是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第二,数学问题的实践探究性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综合实践课程主张学生去发掘数学问题,并把它们进行综合性整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一些学习材料的演示去理解数学、领悟数学。因此,综合实践教学过程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组织合作能力、数学迁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继续发掘问题的潜能;第三,实践活动的自主参与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的参与综合实践探究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学生学习更高阶段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

  二、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学改革而言

  由于我国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导致许多教师对于新大纲所倡导的新课程理解不够,在教学经验的固有模式下和教学经验偏少的情况下,综合实践课程这样教、学、做合一的模式难以被大众接受。然而它的开设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有极大的助益,有利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探究性的环节,相比于传统的教练式学习方式而言,综合实践课程打破了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把学生的自主参与放到了教学的中心位置,这是一种教学的革新。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探讨

  (一)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生的适应性分析

  所谓的适应性分析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数学的内在逻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之间的契合程度。首先,综合与实践课程把数学问题为基本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小学数学的难度也随着学年的增加而不断提升,比如抽象的空间概念、复杂的逻辑推算等等的数学问题都导致小学生不喜欢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把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综合、借助不同的教学材料和手段,比如把数学教学、教学策略、评价反馈、资源推送以及师生之间的即时沟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等平台全面呈现,从而综合实践课课程打造成的智慧课堂的先导课程。

  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有限,难以理解书本中深奥的数学概念,也难以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所见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且传统数学学习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讲练式教学使学生习惯性的等待教师讲解,而非自我探索问题的答案。综上来看,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性、探究性、自主性、活动性恰好能解决好小学数学教与学中的各个难题,是契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理想方式,也是适合打造智慧课堂的实验课程。

  (二)综合实践课程日常化

  所谓日常化指的是把学习知识与活动探究随时随地相结合,而非设计专门的实践课程。当然课程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科学的课程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所要求掌握的空间观念,平移和旋转等。课本上的空间知识对于8-10岁的学生而言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随处可见,因此教师适时要求学生在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可见示例,或者播放生活中平移的视频,火车在铁轨上的行进等等把抽象难懂的课程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实际生活经历,使数学学习成为主动求知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实践中构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简言之就是高效的课堂。高效的教学实践势必是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较强操作性、开放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对培养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课程设计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其次考虑课程设计所需的时间、材料等等。把数学问题与现有条件下的教学材料、时间进行综合考量便是高效教学的关键。

  四、总结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使得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和其生活环境,因材施教。既要把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将数学知识以学生乐于接受并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述给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既增进数了学知识,还要培养数学思维,关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继珠.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素材重构——“位置与方向(二)练习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1):45.

  [2]周帮雪.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20.

  

  

篇六: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学生发展内力可以理解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积淀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教师或学生应当进行精到巧妙点评或自评化腐朽为神奇增强学生思维变通性培养解决问题灵活性发展创新能例如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巧铺地砖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重在综合运用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学习活动,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必要方式与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课改观念陈旧,活动课程有名无实;课型意识比较淡薄,策略运用不够灵活;实践经验积累肤浅,能力素质未能发展;主动合作不够深入,小组交流有形无神;等等。那么,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综合与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p精设问题,明确剖析方向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特点之一就是“以问题为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引发学生提出富有价值“大问题”,而问题一旦提出,就必须明确剖析方向,使问题真正成为实践活动行动主线。例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球反弹高度”教学,教师创设了球从高处落地后情境,学生观察后可能提出一些不同问题,如:球为什么落下后会反弹?篮球与排球从同一高度落下速度一样吗?球落下后会反弹多少次?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几分之几?大皮球反弹情况与小皮球反弹情况相同吗?针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师生共同确定了两个问题进行实验,即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几分之几?不同球反弹情况相同吗?接着,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分组活动:先用同一个球做几次实验,观察可以发现什么;再用不同球做实验,看又能发现什么。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问题引领下积极活动,主动思考,积累丰富活动经验。可以看到,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离不开问题,问题驱动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更具有方向性、合作性与高效性。二、精心组织,指导合作剖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等特点,如何有效组织开展活动,指导学生高效合作,这是广大教师必须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既要考虑活动组织共性,又要因内容而异,因课型而异。总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激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一起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相互交流观点方法,展现其合作能力。例如,在三年级活动课“周长是多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围一围”活动,要求学生用一根线围成喜欢图形。学生在小组内先独立围一围,再进行交流:围成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这样合作重在让学生看到了组内同学拼成不同图形,并对不同图形进行观察、比较与求同思维,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思考:不管形状怎样变化,周长总是相等。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比较活动中积累了丰厚数学活动经验。又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中有这样活动:30层楼高度大约有100米,如果1亿枚1元硬币叠起来,会比30层楼还高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猜一猜:1亿枚1元硬币叠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再量一量、算一算,对数据进行收集、剖析,推算出1亿枚硬币大约高20000000厘米,是2000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2000倍,最终验证猜想对与否,获得真正体验,得出正确结论。对一个数学猜想验证、对一个数学结论发现等活动是一个不断丰富与深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数据与剖析数据、对话与沟通,这时合作不仅必要而且是适切。在这样合作中,学生有动手操作层面合作,更有数据收集合作,还有思维碰撞与验证经验获得,这种合作不仅必要而且有效。三、精于启思,提升能力素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设置目,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机会,发展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为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了解数学与生活联系创造条件。但是,一些教师片面认为,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去简单地“动手”而不“动脑”,缺失

  第1页

  了教师有效启思与学生深度思考,造成课堂流于形式,单纯传授知识,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比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时,一名教师花费了很多精力,制成了精

  美课件,目是让学生直接对照课件就知道身份证前六位数字表示什么,中间八位数字表示什么,等等。学生学习方式是“接受信息”而非发现数字中信息,生活资源未能充分运用,形如摆设。身份证编码信息是有一定规则,其编码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获取,而不是直接告知。另一名教师则将学生编成不同小组,在课前收集不同身份证信息,本地孩子可以收集爸爸妈妈及其他成员中属于本地区籍身份证信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则收集属于外地家庭成员身份证信息,最后由全班学生在各自组内观察、比较,发现其中信息特征。教师启迪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观察、思维活动:1.不同人身份证号会相同吗?请在小组内仔细观察不同身份证号,你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部分?教师可以友情提醒:与出生日期比一比!2.如皋地区与外来务工人员身份证前六位数字有什么最主要区别,各省之间呢?猜一猜:前六位数字可能反映是什么信息?在学生悱愤之际,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收集资源进行小组交流,并巧妙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知晓前六位数字反映信息。3.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想一想:身份证号中还反映出哪些信息?比如:怎样看出一个人性别特征呢?引领学生对不同身份证继续观察。4.由身份证号你受到怎样启发?如果要为全校同学编号,你认为应该表达哪些方面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你设计方案。

  由此可见,在这类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发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适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可以进行适当思路点拨,可以进行适切方法提示,还可以进行生动生活诠释,这种指导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性化。通过点拨、启思,学生观察水平不断提高,数学思考不断加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素质得以提升。四、精彩展示,激励个性张扬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被赋予了表现权利,必须解放学生表现空间。而展示交流是课堂必要环节,也是课堂精彩之所在,因此,教师要注意优化展示方式,激励学生展示精彩内容。在小组展示中,教师可以展示小组成果,让中心发言人作为代表发言;可以由组内小小组发言;还可以小组团队展示,一名成员发言,其他成员补充,修正或提出不同观点;等等。全班展示可以是组际之间交流,还可以全班进行争论、辩论。

  比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算24点”,学生活动兴趣浓厚,思维特别活跃,当出现牌上数是4,5,7,8时,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出现了4+5+7+8,(8+5-7)×4,(5+7)×(8÷4)等不同方法。

  综合与实践活动更多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示是学生活动过程、成果或问题等,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极富有魅力,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经验不断丰富与提升。

  五、精妙点评,促发自主完善自我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内力发展。学生发展内力可以理解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积淀,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教师或学生应当进行精到、巧妙点评或自评,化腐朽为神奇,增强学生思维变通性,培养解决问题灵活性,发展创新能力。例如,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巧铺地砖”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实际问题:小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妈妈为他安排了长为4米、宽为3米小书房。现在想在房间里铺上一种正方形地砖,请你根据地砖规格及价目表,帮助小华设计一种购买地砖方案,并说明理由。地砖规格单价备注20cm×20cm7.4元30cm×30cm17.5元50cm×50cm42.6元教师在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看看有哪些解决问题方案,再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方案1:

  第2页

  (400÷20)×(300÷20)×7.4=2220(元)方案2:(390÷30)×(300÷30)=130(块)(10×300)÷(30×30)≈4(块)(130+4)×17.5=2345(元)方案3:(400÷50)×(300÷50)×42.6=2044.8(元)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并进行合理点评:方案1没有浪费,但块数较多,铺地比较耗时;方案2价格较高,有浪费,方砖需要锯开,地面不太美观;方案3没有浪费,价格也比较合理。当然,购买方案还有不少,学生在思考这些可能性方案过程中发展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鼓励学生思考不同解决问题方法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优选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如何精选方案是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常见问题,重要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点拨与提升。总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要根据不同课型,力求运用多种策略,尽力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着力启迪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深探,全力激励学生展示成果、积累经验,从而不断培养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注:论文为江苏省第十期教研课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课型及教学策略”研究成果之一。)(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26500)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第3页

  

  

篇七: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下,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而小学数学这一科目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科,应多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数学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本文将着重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以便我国更好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活动实践、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也逐渐将实践能力的发展纳入课堂学习中。小学数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算数和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上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校和老师应积极的开展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原则

  (一)实操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理论应用到生活实践上[1]。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明白知识的意义,也会更加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设计各种数学作业和活动时,应多添加实践的步骤,积极鼓励同学们通过实践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理论。

  (二)生活性原则

  小学数学中包括了很多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知识,比如加减乘除的自然运算、情境性问题的解决等[2]。这些知识都是与日常息息相关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就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小学生学习了简单运算可以自主的去超市进行购物,提高生活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更好的扩展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3]。

  (三)创新化原则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实施起来,还要设计得具有创新性,改变已有固板的教育模式和流于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有创造性的推动学生发展。数学是一个不断扩展学生思维的科目,所以创造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和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大学校都提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但是还是有很多老师的教育观念很传统没有改变,依然重理论轻实践[4]。所以要想更好的贯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上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例引发同学思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思维能力都会被展现出来。

  (二)教学模式刻板

  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一直提倡鼓励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多数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仍然只注重灌输知识点,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全面发展。在新的背景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积极的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拿教室或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体举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三)教师内容枯燥

  随着老师教育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书本上的内容也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要想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而不是一味的知识和理论。比如在设置情景题的时候,可以采用小朋友耳熟能详的真实场景,这样既可以让小朋友能够更理解题意,也能更好的使数学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另外,在进行理念和模式改进的同时,也一定要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多多结合生活的例子并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热爱并且感受到数学的用处。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对策

  (一)以合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究

  在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合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资料准备。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生之间也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四年级综合实践课例是“一亿有多大?”。本课是一个让学生对一亿形成感知的实践活动,但是要形成一亿有多大的正确感悟就需要丰富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老师就可以在课前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实践任务,如称一称100粒大米有多重、100张纸有多厚、点100个点需要多长时间等等,为课堂上再猜测、推理出1亿到底有多大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的自主实践不仅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还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强化了学生数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促进实践活动很好的完成。

  (二)以启发为主要方式,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引导

  在当今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可以布置好有趣的作业和任务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或者自主的进行学习,但是同时,教师也要充当好监督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不断地进行观察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并指出问题,

  再及时的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在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难和问题,老师要以启发为主要方式,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引导。

  例如,教师在《活动日历》的教学中,便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四个正方体等教具,进行综合实践。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回忆月、星期、日的相关信息,并交流如何使用正方体来表示。学生能够轻易回忆起相关的知识,但是较难思考出如何进行相应的实践。所以,教师需要以任务作为对学生的启发。比如,教师布置这样的问题:“一个正方体要表示十二个月,那么该如何表示吗?”对此,学生会想到一个面表示两个月。然后,教师便可以再次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一正一倒,是不是可以分出要表示的月份呢?”如此,教师便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研学实践,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拓展

  老师在综合实践的课程教学中,应该用生活化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数字编码》这一内容架起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课前让学生搜集不同的数字编码,在搜集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课中,学生通过对比,猜测,小组合作,探究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点,并通过信息技术展示了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引导孩子进行课后实践,把学到的编码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小组合作帮教室图书角设计读书索引,给工厂设计产品编码等,将整个探究过程与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汇报,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让数字编码编出学生更多的精彩!

  所以老师在上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可以多结合生活,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们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应充分的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积极的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断改

  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更直观的掌握数学知识,多设置情景和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萍.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J].教育界,2021(16):49-50.

  [2]徐焕霞.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3):79-80.

  [3]林艺琳.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J].考试周刊,2020(91):72-73.

  

  

篇八: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综合的学科现象中发掘出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整理从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将所获得的知集了解有关汽车的一些数据从中了解数学与汽车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会相关的计算理解并得出数学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来获取汽车的相关知识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张顺清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24期

  综合与实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无疑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如浴春风,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思考想和操作性。在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由熟悉的事物切入,积极的调动自己的思维,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生活中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优化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特点

  1.数学学科的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综合的学科现象中发掘出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整理,从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反馈到生活中去,学会应用和创新。例如“汽车中的数学问题”中,让学生通过搜集、了解有关汽车的一些数据,从中了解数学与汽车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会相关的计算、理解并得出数学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来获取汽车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式的综合性。教学中,在学习空间上要将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学习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将多学科相结合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关于数学的问题;在学习方式上更要灵活掌握,使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多种学习方式灵活运用。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综合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成加以灵活掌握。例如“圆柱和圆锥”中,针对于学生对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就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施工的材料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实际来测量圆柱的长度和直径,在实践中寻找一些数据,来理解和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

  3.与生活联系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体验,才能真实的体会到数学计算的魅力。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要学的数学算式或公式,结合生活巧妙的建立课堂情境,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封闭性,而形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具有现实性、生活性,让学生感觉数学题就发生在生活周围,产生亲切感。例如“16+5×3”时,让学生练习“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失去计算的兴趣,就可以建立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新学期开始了,你买了一个书包和5根铅笔,书包16元,铅笔每支3元,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经过学生的计算讨论,学生就能过自主的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二、建立综合与应用课堂的有效策略

  1.利用生活,创建情境,激发思考

  在学生生活的周围,每天都发生着很多的变化,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细心的挖掘其中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从而为我们的课堂情境服务,诱发学生

  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自行车、汽车、三轮的车轱辘都是圆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生活现象很熟悉,讨论也很积极,经过学生的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使学生理解了圆的概念和用途;然后给学生每人发一根铁丝,随后根据学生的热情接着提问:我要是自己做一个这样的圆形,需要多上得到铁丝呢?让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铁丝来讨论,截取多长才可以刚好够做一个圆环,而且做得即好又合理,这样加上学生爱动手的特性,使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思考的状态,纷纷来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测定这个圆的周长。通过创建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思考的状态。

  2.发现问题,制定探究,提升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发现问题,将问题与学生自身的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能进入探究阶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计算、验证,利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障碍,来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新知识的内涵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都会判断什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从而得出结论:这个数的尾数肯定为“0”。这是学生忽然建立一个新的问题:1×2×3×4×5×……×99×100这个算式得到的数据其尾数上有几个“0”,学生对这样的题开始纷纷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间争论不休,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利用被2整除的数和被5整除的数的特点,从而建立了探究的依据,使学生的思考不再盲目、杂乱,让学生在理论的支持下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思考变得有方向,有目标。

  3.反馈生活,解决问题,提高应用

  学生的学习时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而真正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反馈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将知识得到应用和创新。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解决了几个数学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的切入口,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要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交流、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的知识来分析、计算、总结归纳,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来给他们都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了“利率的问题”后,根据我们班学生的亲身经历来解决问题,班里一个学生家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李丽的爸爸出了车祸,但是家里的存款还要一个月就要到期了,如果及时取出来的话就要按照活期计算利息,那么我们怎么帮助李丽渡过难关?学生纷纷的出谋划策,有的同学认为:救人要紧,损失点钱吧;有的通过认为:我们可以先借给李丽,等钱到期了在归还;……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详细的了解了银行有关利率的规定,计算怎样才是最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来,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作用,从了建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南坑中心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浅谈 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