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10篇

时间:2022-11-03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10篇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军事历史和军事理论: 军事家的实验室-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2009-10-2906:54:05拿破仑和军事理论 军事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10篇,供大家参考。

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10篇

篇一: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历史和军事理论:

 军事家的实验室-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2009-10-29 06:54:05 拿破仑和军事理论

 军事史向来是军事家研究战争的实验室。

 纵观自古以来的战争经验, 不难发现所有的军事将领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 借鉴前人总结的作战经验, 采用前人的作战兵器、 战术和战略, 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新东西而逐渐锻炼成长起来的。

 尽管好几个世纪中有关战争、 战争的情况以及作战方法的著作浩如烟海, 然而只有到了 1 9 世纪, 人们才试图对战争进行从理论上的总结整理, 将战争涉及到的基本要素以及军事将领如何打仗和指挥部队进行条理系统的描述。

 近代, 最早试图就战争艺术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的是拿破仑。

 虽然他并没有亲自把他的军事理论书写成文, 但是他确实总结和升华了大量的军事格言, 后人在此基础上还有所发展。

 拿破仑自己曾经明确表示过, 他的格言是总结前人的经验而得来的:

 对于亚历山大、 汉尼拔、 凯撒、 古斯塔夫、 蒂雷纳、 尤金和腓特烈所进行过的战例要认真学习, 反复钻研, 并以他们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

 这是成为卓越军事将领和揭开战争艺术之谜的唯一手段。

 这样你的聪明才智就会得到启发, 从而摒弃那些与伟大军事将领所坚持的准则背道而驰的军事原则。

 很明显, 拿破仑的军事行动是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的。

 为此, 许多有识之士经过不懈努力, 终于根据他的言论, 特别是根据他的军事实践, 逐步总结出了一整套军事理论。

  1 9 世纪和 20 世纪的军事理论家

 根据拿破仑的军事实践逐步总结出一套军事理论的理论家最突出的有十位。

 由于他们以及其他许多人的努力, 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 终于形成了最早的一套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作战原则。

 亨利·约米尼:

 他曾试图解释拿破仑军事天才的理论基础。

 毫无疑问他对拿破仑的思想了解得十分透彻。

 然而, 使人感到不足的是, 他的许多著作既没有能够抓住拿破仑军事思想中所蕴含着的哲理, 也未能提取其理论的精髓, 结果成了战例的讨论、 规章条文的罗列, 再加上一些警句格言的大杂烩。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也许他称得上是继拿破仑之后人类战争史上学识最为渊博的军事思想家。

 他不仅把握住了拿破仑的思想哲理, 而且还将自己的思想加了进去。

 但是, 他跟约米尼一样, 在从拿破仑的军事思想哲理中提取理论精华时遇到了障碍。

 好比神学中的圣经, 在军事上人们可以引用克劳塞维茨的论述来证明他所想要阐明的一切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概念。

 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克劳塞维茨是位故弄玄虚或自相矛盾的学者, 只是说, 人们的引文往往是断章取义的。他也从未能将自己的著作汇编成一本总集刊印出版。

 有人常常指责说, 克劳塞维茨喜欢讥笑那种认为世界上可能或者应该有一套固定的作战原则的想法。

 这是人们对他言论的断章取义的曲解。

 事实上, 在他的著作中, 他曾用好几个章节讨论过战争理论的问题。

 他断言作战原则是确实存在的。

 他列举了我们公认的九条作战原则中的八条。

 但是他也明确承认, 光靠《战争论》 一书, 即使在他的有生之年采用科学的方法也不可能做到系统阐明战争的理论问题, 这需要人们作进一步巨大的努力。

 他坚决反对想为战争制定一套精确无误的数学公式, 让将军们在战场上按图索骥就会无往而不胜的可笑企图。

 丹尼斯·哈特·马汉:

 他是最早的一位美国军事理论家, 通过阅读约米尼的著作而成了拿破仑的崇拜者。

 他把自己的军事格言和原则编汇成册。

 他认为这本书十分符合美国军事理论的实际情况。

 然而, 他从未试图(从他已有的著作中看这一点十分明显)阐明过这样的美国军事理论。

 赫尔穆特·冯·毛奇:

 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军事思想家, 也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和组织者。

 他的关于必须把战术防御和战略进攻相结合的论述是他在军事上的重大贡献。

 实际上他是普鲁士总参谋部这一杰出军事机构的化身。

 当时在普军中有一大批象他那样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

 夏尔·J·阿登特·迪·庇克:

 他是关于精神力量(即士兵的品行)在战争中的作用问题的最富洞察力的作家。

 他的《战例研究》 一书是少数真正伟大的经典军事著作之一, 而且是这少数经典著作中写得最好的一部。

 当他的这部书还未编选入理论著作的时候, 他就在普法战争中的一次战斗中阵亡了。

 这对法国来说是极为不幸的。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他是一位跟约米尼、 他的父亲以及毛奇等人风格相同的军事理论家, 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

 溢的军事思想家, 特别是在海军作战上他的成就更为突出。

 对于军事历史跟他当时遇到的军事课题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有着十分透彻的见解。

 而对现成的作战原则, 他总是要依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修改后再有分析地加以运用。

 遗憾的是他从来不敢试图对军事理论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

 科尔默·冯·德·戈尔兹男爵:

 普鲁士总参谋部在毛奇和施利芬领导下的全盛时期, 曾经产生过一大批日尔曼军事思想家, 他就是其中之一。

 把他包括在这里所介绍的智囊团里, 他也许当之有愧。

 但他的著作曾经在德国、 法国、 特别是英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

 他是又一位学识渊博的军事思想家。

 他从未试图从他那广博的军事史和当时战争的知识中提升精确而又抽象的理论。

 他既是士兵, 又是将军, 因此很可能要比毛奇高明些, 不过这只是我们的推测而已。

 看起来, 假如他在 1 91 4 年负责统帅德国军队的话, 那末他的作战计划是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整个历史也将是另一番样子了。

 费迪南·福熙:

 他既是克劳塞维茨的信徒, 又是阿登特·迪·庇克的崇拜者。

 他是继拿破仑之后经过战火考验上升到高级指挥岗位的少数军事理论家之一。

 他跟别人一样, 对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比多数德国人理解得还要深)。

 但是, 有一点却显得有些荒谬, 那就是他误解了自己同胞阿登特·迪·庇克的思想。

 他尽量运用科学的和理论性的词语来表达他的思想和进行写作, 他对军事理论的探讨有许多东西是可取的。

 但是, 由于他的思想影响以及他对进攻战的精神作用的极端信仰, 因而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法国军队濒临毁灭的边缘。

 约翰·F·C·富勒:

 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 也是克劳塞维茨以来最重要的一位军事思想家。

 有意思的是他的早期著作常常贬低克劳塞维茨, 但后来他开始认识到他自己正是运用克劳塞维茨的方法来探讨军事理论的。

 他曾经大言不惭地把自己比作哥白尼、 牛顿和达尔文。

 不过, 他并未言过其实。

 是他最先把作战原则归纳整理成本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人们公认的那个样子。

 他是最早的一位伟大的装甲兵战术家。

 富勒懂得, 作为战争理论, 除了战争原则之外, 还应该有更多的东西 (包括更多的内容和更严密的科学性), 不过他在阐明这种理论时并不十分成功。

 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 就是他们这些人进行了不很协调的努力, 从而形成了最早的战争理论, 即作战原则。

 有些读者或许会奇怪, 这里为何没有提到巴兹尔·利德尔·哈特。

 有人一直指责我对利德尔·哈特抱有偏见, 但我决无贬低他的意思。

 利德尔·哈特是靠窃取福煦的思想成果才骗取了军事理论家称号的。

 他确是位才思敏捷, 文采飞扬的人,但是靠他自己的功劳他没有资格跟本书列举的任何一位伟大的军事思想家相提并论。

 他写的一部蹩脚的福煦传记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他在为格哈特·里特的一部有关施利芬的著作书写前言时, 曾对施利芬和施利芬计划作过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和不正确的分析, 他把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说得比拿破仑还要伟大, 因此, 这样一个人决不可以称作是具有军事才略或军事理论的杰出学者。

  作战原则

 现将作战原则的条文列举如下, 这些条文跟正式的美军条令中的有关提法是一致的 [ 注:

 这里列举的作战原则跟美军野战手册 FM1 00-1 中的顺序完全相同, 但它们的具体概念则是用本书作者的话加以概括的。

 ] 。

 近代研究军事问题的学者对于作战原则的反映和评价分歧十分尖锐, 但是应该说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公认的战争理论的最系统的总结。

 作战的目标:

 每次军事行动都必须针对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又可达成的目标。

 积极实施进攻:

 只有进攻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一切力求简明:

 战时处处事事都有危难, 繁琐必然会引起混乱、 曲解和错误。

 加强统一指挥:

 要充分发挥整个部队的战斗力, 必须实施统一指挥(我喜欢把它叫做控制)。

 部队集结:

 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地段应投入最大限度的兵力; 有人喜欢把这一作战原则称为集中优势兵力。

 节省兵力:

 为了保证关键阵地上的兵力集中, 必须尽量减少次要地段上的兵力。

 努力实施机动:

 兵力的部署应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部队的战斗力, 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敌人的战斗力。

 注重出奇制胜:

 奇袭可以使敌人仓促应战。

 利用意外的时间、 地点、 条件或特殊的方法手段均可达到奇袭的效果。

 安全保障:

 尽量不让敌人找到机会对自己发动突然袭击, 一旦遭到敌人突袭, 应极力设法减轻损失。

 作战原则可以说是军事理论的骨架。

 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很难预料。

 士兵、 武器、 气候、 士气、 将领以及其他一切有关的因素究竟会起什么样的作用, 相互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战争结果孰胜孰负, 也都很难把握。

 这些

 问题已经引起当代战争分析家和作战计划制订者的极大兴趣。

 对过去的战例进行分析研究, 固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战争的规律, 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作战模拟演习和数字化典型分析法

 从世间有战争以来, 也许人们就开始搞战争模拟演习了。

 其中, 现今人们仍然喜欢的国际象棋可以说是人所共知的最古老的一种。

 (中国的围棋和略有不同的日本围棋可能跟国际象棋一样古老。

 )几个世纪以来, 军事指挥人员都为每次战斗制订出作战方案, 并在事先或事后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将战斗进行的情况加以图解。

 运用沙盘研究战例或制订作战方案则是近代才出现的事情。

 那是 1 9 世纪初普鲁士总参谋部所特别提倡的一种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不断改进, 实战模拟演习进一步成了制订全面的作战方案特别是确定作战所需兵器的种类和数量的基本手段。

 这些以高深数学原理为基础的模拟演习课题, 经改成代表兵器和其他各种作战因素特性的数字后, (这些特性大多数是根据兵器试验程序或其他模拟演习结果而取得的)再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在目前运用的这些作战模拟演习中, 只有一种完全是根据以往作战经验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 取得影响战争的一切因素的。

 这就是数字化典型分析法 (QJM), 它基本上是一长串简单的代数公式, 它不仅能够计算出决定战斗进展和结果所需要的兵力和兵器的数量, 而且能够得到运用这些兵力和兵器所需的其他各种因素。

 这种分析方法是根据实战经验的有关数据研究出来的。

 但是数字化典型分析法并不能解决实际战争中的一切问题。

 虽然它可以把战争中的许多模糊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但还有一些因素以及它们对战争的作用仍是很难捉摸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战争, 人们正在努力探索各种各样的未知因素,并深入研究广泛的作战理论问题。

  作战实验室——指挥理论创新的沃土 http://jczs.sina.com.cn 2001 年 11 月 13 日 23:59 解放军报

 ●赵桂夫

  作战指挥是把作战潜力转变为实际作战能力的关键。

 由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新军事革命, 在深刻影响军事理论、 编制体制、 武器装备、 作战样式的同时, 也改变着指挥方式。

 建立能够模仿真实作战环境、 手段、 方式和内容的实验室, 是创新指挥理论、 变革指挥方式的最佳途径。

 现代作战往往追求“首战即胜”, 指挥对抗更加激烈, 指挥中心组织指挥的生存环境日趋复杂, 期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想法已难如愿, 代之以从实验室中学习战争, 已成为现实选择。

 因此, 应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军事理论和现代技术, 特别是信息技术建立作战指挥实验室, 观察和研究在新军事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综合作用下的指挥内涵及其效能, 检验指挥理论、 方法是否正确, 从而发现和创新作战指挥理论。

 马克思曾经说过: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 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对作战指挥问题的研究, 以往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虽然用到了一些数学知识, 但主要是依靠军事经验, 艺术的成分多于科学的成分。

 同时, 由于实施作战指挥实验的复杂性, 人们往往注重理论探讨, 而轻视了实验室环节, 致使对指挥理论及方法缺乏必要的验证。

 军事科学要成为一门真正的、 完善的科学,必须尽可能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并能够对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环节进行实验。

 从这个意义上说, 作战指挥实验是指挥学科的重要基础。

 作战指挥实验室的作用主要体现:

 在教学上, 可以为指挥理论的教学提供一个重要并且可以大量重复的实践及检验环节; 在指挥训练上, 可以进行指挥训练和推演, 使受训者熟悉指挥内容与方式,掌握指挥理论、 方法和手段; 在指挥理论的研究上, 可用于验证理论的准确性。

 更重要的是, 作战实验室是指挥理论创新机制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表明, 科学理论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源于实验室的实验。战争的胜负已越来越依赖于总体理论的设计和较量, 未来作战的众多现实课题, 都将集中于军事科学的“实验室”。

 ...

篇二: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机关公文写作能力的“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

 “ 登高望远〞

  人们常讲,登高才能望远。起草机关公文,也应做到这一点。换句话说,就是要擅长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上思索问题、提出对策,文以载道,突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给人以启示和共鸣。文章依靠“思想〞而永生,因无“灵魂〞而猝死。写材料首先确定要留意提炼“思想〞,擅长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着眼全局看局部,不就事论事,把具体的东西理论化;擅长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既不违背上级精神,又能突出单位特色,把上面的精神具体化;擅长运用新语言、新事例,不简洁“重复过去的故事〞。而是把传统的东西现代化。

  关键词二:

 “ 返璞归真〞

  俗话说:话需通俗方传远。写材料要想到达“纯自然〞的状态,确定要多使用通俗易懂、平实精确、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揭示公文的主旨,绝不能像文学语言那样进行描写和夸张,否则会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

  关键词三:

 “ 悉心揣摩〞

  公文不是用来记录个人见闻的,也不是阐发个人见解的。而是秉承领导旨意、根据工作需要写的。这就要求起草公文时,确定要专心揣摩领导意图、思维方向、关注的重点等等,想方设法把领导的思想和意图理解准、领会透,而不能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炉灶〞。处处留心皆学问。要通过细心观看、悉心揣摩、科学分析,努力去挖掘、扩展、完善、深化和延长领导的意图,力争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不完好的东西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正确把握领导意图,确保机关公文质量。

  关键词四:

 “ 量体裁衣〞

  胡乔木同志曾告诫机关的同志:“写文章用材料是为了说明观点,文章写出来叫大家看不清晰,就是不鲜亮,就是材料与观点没有联系好,每个观点应当接着有事实作证明,不能证明观点的事实不要用。〞因此。起草公文确定要学会“量体裁衣〞,也就是要切实处理好表达观点与选用材料的关系。对于出思想、出阅历的系统性文字材料,不少人

 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认真地钻研,努力做到鲜亮清晰、纲举目张。

  关键词五:

 “ 借梯上楼〞

  汉代恒宽说“厚其基而求其高〞,宋代苏轼说“厚积而薄发〞,清代唐甄说“积多则神〞。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要想把文字材料写好,确定要学会“借梯上楼〞,也就是擅长收集整理各种资料,专心学习运用他人的阅历,做到少走或不走弯路。

  积累的重中之重是储备观点,要留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就实现它的价值了。除了积累,关键还是要用活用好相关资料,既要广纳博采,又要超越常规,寻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既源于资料又超越资料的高质量材料,产生比原材料更新的思想飞跃,从而到达积累和运用资料的新境界。

  关键词六:

 “ 照猫画虎〞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高文字表达能力非一日之功,有一个过程,必需下工夫勤学苦练。特殊是对刚刚介入文字写作的机关干部来说,更应当端正写作看法,时时留意多学多练,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常言道:“照猫方能画虎〞机关干部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但实践证明,勤于和擅长学习范文、仿照范文是一条捷径,这也是想成为写作高手一个不行逾越的阶段。

  比方,在学习范文时,可将自己融进去,首先想一想假如自己起草这份材料应当怎样写,分几个部分、提什么观点,然后再看看人家是怎样把握的,比着葫芦画瓢,时间长了,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渐入佳境、升华超越,写出一手秀丽的文字材料来。

  关键词七:

 “ 以新取胜〞

  “文章为时而著〞因为机关公文必需符合时代要求,所以起草机关公文,必需坚持与时俱进,围绕时代主旋律,表达时代特征,不能“老套〞。文无定论,重在创新。在起草机关公文过程中,确定要有意识地摆脱习惯思维方式和条条框框约束。擅长从书本中、从老阅历中跳出来,擅长用新的视角看问题,用新的思路想问题要常常关注和商量新形势、新动态、新状况和新问题,不人云亦云,擅长从“新〞中求异。

 关键词八:

 “ 交叉嫁接〞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各种学科进展很快,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互相联系。交叉渗透。吸收多种信息,利用多种学科学问,为商量课题、制定政策措施服务,为我所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比方在起草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材料时,完全可以借助嫁接这种思索问题的思路,大胆地将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系统论、协同论等纳入你的写作视野,努力在结合部处做文章、下工夫,通过嫁接,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就能使材料增色、添彩不少,收到特殊理想的写作效果。

  关键词九:

 “ 妙用修辞〞

  适当运用排比、对偶、递进、借代、反复等修辞方式。在反映内容的同时能够产生一种美感,激发一种情趣,增添公文表达效果,吸引读者去深刻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而到达“言之有文〞、“行之更远〞的境界。

  关键词十:

 “ 精雕细刻〞

  常言道:“文章不妨千遍磨。〞好的文字材料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会在修改上下功夫。平常我们常说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之后,其实在写作之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一再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因此,从起草以前到写完以后,从内容到形式,始终注重反复推敲、充分修改、细心核对,显得尤为重要。

篇三: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02·12新闻记者 The Journalist Monthly30探索经纬◆ 邱剑云近日读《新闻记者》 第 9期关于李蓉与采访霍金的文章, 发现对于“ 制高点”的说法差异很大, 不知该如何理解。一文中说:“记者的采访、写作要有思想的制高点。有了制高点, 才能登高望远, 视野开阔。

 李蓉的作品往往达到了这样的思想制高点。”另一文说:“所谓制高点, 就是新闻的源头。本次霍金来华……第一制高点是浙江大学新闻办……第二制高点是丘成桐教授和吴忠超教授。”“制高点” 原为军事术语, 说的是军事上能够俯视、控制周围地面的高地或建筑等。

 上述二文所述, 显然都是比喻义。所谓“思想制高点” 无疑是指思想认识上超过一般的高度, 这容易理解。但把“ 制高点”说成“新闻的源头” , 还有“第一” 、“第二”之分, 似与原义不符。因为非制高点与制高点是同时存在的, 是一种互存关系, 而流和源是依存关系, 没有“ 源”就没有“流” 。况且, 既为“制高”就有最高之意, 何为“第一” 、“ 第二” 的最高呢?笔者觉得“思想制高点”的说法合乎常理, 而“材料制高点” 的说法虽有创造性, 但欠妥贴。

 □有利于形成凝聚力;通过党报向社会公众提供关于这类事件的更多的新闻信息, 一则利于消除一时之间流传的各种猜测和无端的怀疑, 再则利于增强党报的权威性, 提高党报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二是要围绕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党报竞争力。在当前, 客观上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 其中有些社会问题还相当严重。在舆论监督方面, 广大受众对于新闻传媒寄予很高的期望。举凡是敢于抓住众所关心的问题, 经常性地开展准确的、 分寸恰当的舆论监督的新闻传媒, 它们往往就比较得人心, 竞争力也就比较强。相反, 缺少众所关心的舆论监督内容的新闻传媒, 即使它自认为有权威性, 实际上也并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克服重重障碍, 将广西南丹矿因进水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加以披露的人民网记者, 因勇于进行有力度的舆论监督, 受到广大网民的一致好评, 该网站因而变得人气很旺、竞争力大增。人民网记者对广西南丹矿井特大事故迅速及时的一系列报道, 在网友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网友们纷纷写信或在强国论坛上贴贴子发表对此事的看法, 表达对人民网记者的敬意和对舆论监督的厚望。

 在当今新闻舆论监督承担的任务繁重而从总体来说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 党报在这一空间争取有更大的作为, 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 栏目竞争力的形成, 就得益于它的舆论监督的有力度。

 但在党报上, 似乎还找不出“焦点访谈” 这样的栏目或专版。也许是党报在所有的新闻传媒中举足轻重, 因此它进行舆论监督就必须更加审慎, 它所受到的制约更多。但是, 这并不能成为党报上新闻舆论监督内容稀缺的根据。

 为什么央视可以有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焦点访谈” , 各级党报就不能有以舆论监督为己任的固定栏目以至于名牌栏目? 为什么党报就不能以准确而有效的舆论监督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不错, 对于党报来说, 进行舆论监督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 不经过艰苦努力, 党报又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形成竞争力呢?实际上, 党报的权威性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它既应包括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 可以信赖, 同时又应包括解释性报道的深刻、精辟, 包括舆论监督的富于力度和极为准确, 还应包括报道中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新闻报道“真” 才会有公信力, “深” 才能显示出高人一筹之处, 舆论监督“准” 才能深得民心。

 党报如果仅有真实的报道而无具有深度的报道, 或者报道有深度但时有失真, 或者报道具备真实性和深刻性但舆论监督缺失, 那么, 其权威性就会受到损害。

 只有三者合一, 才有利于形成党报的权威性。三、 在增强权威性的同时增强亲和力一般读者并不青睐党报, 主流读者群中的忠实读者呈减少趋势。对于党报来说, 增强竞争力, 不仅应表现为能有效地稳住主流读者群, 而且应当表现为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就要求党报在增强权威性的同时, 进一步增强亲和力, 由此增强党报的竞争力。党报在体现服务性的过程中, 在为领导服务 (充当喉舌, 发出领导希望发出的声音)的同时, 也能更多地为受众提供服务, 说普通受众想说而没有机会说的话, 说他们想说而说不出的话, 说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其实,刘少奇同志早在 20世纪 50年代就提出过这样的要求 (参见《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选编》 下卷第255~ 258页, 新华出版社1980 年出版)。党报不仅应当了解领导的兴奋点, 而且应当紧紧扣住普通群众的兴奋点。此外,党报的文风也有待于继续改进 (当然, 党报的文风在不断改进之中, 相对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仍然难以让人深感满意)。

 如果党报在改进文风方面没有更大的突破, 也就决不可能牢牢地吸引读者, 决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党报的竞争力。热切地期待着党报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 经过艰苦努力, 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增强竞争力, 创造出新的辉煌业绩。

 □(作者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谓“制高点”读者茶座DOI :10.16057/j .cnki .31 -1171 /g2.2002.12.015

篇四: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讲话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心得体会五篇 2021

  成功是从一个失败前进到另一个失败,期间却热情不减的能力。下面是我为您推荐七一讲话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心得体会五篇2021。

  七一讲话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心得体会 1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 7 月 1 日成立以来,风风雨雨间走过了 100年,从开始的步履蹒跚到现在的带领中国全国人民建设民族富强团结的国家而奋斗。党慢慢的成熟了,虽然在年轻的时候犯过一些错误,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涤,淘出真理,去除弊病。在中国共产党的 100 华诞到来之时,写下这篇文章。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得自己的思想更加的成熟,做事更加的稳健。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学习党史的过程,1921 年到 1949 年一年,在风雨飘摇中的中国,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那段辛酸的奋斗史。到现在中国不断的发展,虽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中国的发展进步,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到现在,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领路人。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应该知道的常识。再次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使得我有新的想法。

  目前,社会上会有这样的声音,说中国共产党很黑。这样的论调

 太以偏概全,对于刚入党的同志,可能思想还不够笃定,对于党内发生的一些事情,认识还不够深刻。党内存在的腐败的想象,并不能一棒子打死说共产党是,你这样会冤死了那些兢兢业业在为祖国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奉献的共产党同志。从共产党的党史来看,也存在着蠹虫搞得党内乌烟瘴气,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党的三大作风不变。而且国家党政机关也在重视党内的问题,每年被双关的党员,被逮捕判刑的官员就是在向社会发声说:我们党在发展,在不断的自我完善。我总是翻出我入党时候的那句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这里有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依旧要大声的说出,我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骄傲。党需要我时,我一定要站出来。

  每次有这样的学习经历,都是心灵的一次净化,尘世嘈杂不堪,唯有心田宁静如水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纯真。才能燃烧尽自己的力量为事业奋斗。为党业尽力。

 七一讲话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心得体会 2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 30 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 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 8 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

 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100 年前,在中国大土地上,帝国列强侵略,封建军阀割据,战争连年,人民生活暗天无日,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在这 10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铸就了千百万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品格。党史书写着我们国家和名族的昨天和今天,预示着我们国家和名族的明天。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腥、仇恨和和平的历史,当我们的祖国在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血腥屠杀和攻击的时候,人民的仇恨在一点一点的积累直到爆发的那一刻,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不消灭侵略者不罢休,注意是消灭而不是赶走!当人民活得了新生,知识、精神和物质的水平都在快速的上涨,习惯了和平!全国人民共同去建设和平、维护和平!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 100 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

 七一讲话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心得体会 3

  在创新争优的学习热潮中,我们将迎来党的建党 92 周年,我再

 次学习了党史,再次感受了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在日常生活、教书育人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到:

  一、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各方面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能保持领先地位。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远大的理想抱负,时时处处用言传身教来影响周围的同志一起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肯钻研,肯下功夫,肯花力气,努力做到业务精、专业强,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争做教师、学生的表率,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成为教育创新和改革的示范者。

  二、注重自己的政治、品德和文化修养。

  结合所任教学科的特点,积极承担传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用先进的文化感染、熏陶、教育、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优良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生的榜样、导师,也为其他教师作出表率;在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和能力为重要目标,具有强烈的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

 意识。

  三、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我要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踏踏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主动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的有心人;热情为集体出谋划策,发挥民主办好学校的主人翁作用。发扬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富有牺牲精神。真正做到以优质的工作水平满足学生、家长及社会的需要,让学生高兴,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党性观念和组织意识强,积极参加党的活动。

  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格执行党的决定,坚决完成党的任务。服从组织分配,认真履行职责,带头遵纪守法,特别是要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对党忠诚老实,严守纪律,坚决不做有违党纪国法的事情。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是群众的贴心人。能用自己的和谐、协作精神来凝聚周围同志,以模范行为自觉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但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渐改掉缺点,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习、进取、完善。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锻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遇事多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七一讲话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心得体会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____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以______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作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

 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____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就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培养自己创新精神,要甘于奉献,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七一讲话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心得体会 5

 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党史资源优势,充分汲取弥足珍贵的历史营养,以史鉴今,继往开来,更好地指导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学习党史、以史育人,重在培育党的事业接班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最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全党全社会的党史宣传教育,着力在育人工作上创造新形式,再上新台阶。

  首先,要以青少年为重点。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用什么历史教育青年,实际上是一场争夺接班人的斗争。加强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党史宣传教育,培养他们透过历史的感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要以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独特作用,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用红色文化占领青少年思想阵地,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使广大青少年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从而肩负起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保

 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

  其次,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现在一些年轻干部,对党的历史不熟悉,有的甚至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也不甚了解,缺乏必要严格的党性、党风和党内生活的锻炼。这种状况与我们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承担的艰巨任务是不相适应的。这就迫切需要用党的历史教育、启迪、警示干部,让广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深刻了解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熟悉党的优良传统,汲取党的丰富经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确保革命火炬代代相传,鲜红党旗永远飘扬。具体说,必须做好四个提高:

  一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就要使共产党员像毛泽东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在各个方面成为模范: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二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远见和政治谋断力。政治智慧、政治远见,政治判断力和谋划力,重在养成和积累。而养成与积累,一是来自亲身实践的历练,二是来自前人经历的启示。研习历史,重要的一点是从历史事件处置、历史沿革变迁、历史兴衰盛亡之中增长政治智慧,培养政治远见,提高政治谋断力。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从历

 史中汲取营养,就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读史使人明智,只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才能登高望远、鉴往知来,从容驾驭全局。

  三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我们党在 100 年的奋斗历程中,历经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续写了一部又一部民族奋斗史,涌现了一个又一个民族英雄。...

篇五: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

 党史学习教育目动以来,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我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教育各项活动。认宜接受党课辅导,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广泛进行研讨交流,通过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提升了政治站位、强化了使命担当。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引领,全面提升自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深化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切感悟、牢记使命的真谛情怀,汲取指引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高质最发展作出个人积极贡献。

 下面,结合近期学习教育中的所思所悟,谈几点欢迎使用以识和体会,作如下交流发言,不要之处还请同志们批评指正。概括起来文就是做到“四坚持四持续”:

 一、坚持学史明理,持续把稳思想之舵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启示的是当下,照亮的是未来,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动力。***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作为基

 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坚持学史增信,持续筑牢信仰根基 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历程,之所以能够从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积聚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就在于无论风雨满天还是荆棘遍地,都能始终把信仰信念信心当作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从未因困难挫折而有幺纟台动摇,从未因时代变迁而有丝?毫削弱。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把信仰看得比命还重,把信念看得比天还大,“虽九死其犹未悔”。学史增信就是要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善于从一个个光辉典型、一项项历史奇迹中,感受信仰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书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三、坚持学史崇德,持续保持政治本色 ***书记多次讲过一一个故事,红军过草地时,伙夫每天早上一起来,不是问有没有米煮饭,而是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用以告诚我们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回顾党的历史,1935年 6 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从(仅供参考)抗战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发展前景出发,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然而张国养却固执南下,另立中央,公然走向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道路。

 北上南下不仅仅是行军路线之争,更是政治方向的选择。实践证明,南下没有出路,坚持北上建立根据地,进而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才是拯救中华民族希望之路。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和时代大事的科学认识,不断提升对国情和形势的准确把握,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头脑清醒、眼睛雪亮。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了解仰慕革命前辈在思想、道德境界上所达到的高度,更要升华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砥砺道德实践,做到心中有党明大德、心中有民守公德、心中有戒严私德,不断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清正廉洁的底线意识,做新时代牢记使命的合格共产党员。

 四、坚持学史力行,持续做到知行合一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在思想上受洗礼,更要在行动上见真章,把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党员干部开展工作,要善于从党史中汲取政治养分,善于登高望远,善于站位全局看待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县委工作安排,善于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中观大势、顾大局、算大账,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到时刻关注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哪些事情是中央和省委、市委紧盯不放的,真正把党的要求领会好、领悟透,并结合实际研究深、谋划实。另-方面,要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1947 年,党中央作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这距离 1932 年 10 月 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已经整整过去了 15 年,面对重兵围堵的困境,当时有一些同志对重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对斗争能否坚持下去表示怀疑,为此在光山召开了王大湾会议,统一思想行动,整治纪律作风,使部队以崭新的面貌扭转战局、打开新局,这就是政治执行力的生动教材。回到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听从党中央统一指挥,以高度的

 政治自觉担负“两个维护”重大责任,以坚强的执行能力狠抓落实。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经常对标对表中央精神主动调整、校准、纠偏,切实做到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以自身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党中央和上级各项重大部署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使命历久弥坚。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务实的作风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为谱写新时代 x 奋勇争先出彩添彩绚丽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

 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四个对照”党性分析发言提纲材料

 根据安排,紧扣本次民主生活会的党史,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学习必读书目、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着力从中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味道、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思

 想伟力、领悟中国共产党的独特魅力、崇仰革命先辈牺牲奉献的精神品格,进一步打牢了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思想基础。同时,按照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通知要求,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围绕“四个对照”进行了深入党性分析,查找问题差距,剖析根源症结,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照党的创新理论方面。这些年来,自己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创新理论能够做到真学真信真用,不断加强思想改造和党性历练,在高举旗帜、践行“两个维护”等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能够头脑清醒、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但是对照更高标准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刻苦钻研还不够。这些年来始终在接受学习和教育,在思想深处或多或少存在“差不多”、“够用了”的心态,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得还不够刻苦、不够全面,缺乏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劲头,平时忙于各种事务多,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深入思考少,对学过的理论和知识记得影影绰绰的多,深层积淀少。二是消化转化还不够。对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做到深入学、跟进学,但联系思想实际、改造头脑不够,特别是转化为立场、观点、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内化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还有很大差距。有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艰巨性,

 对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完全站在党和国家全局利益的高度去分析、判断问题,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和自身所处的小环境所左右,深层次判断、理解问题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水平还不是很强;有时对上级意图的理解把握还不全面、不深入、不具体,在贯彻落实上还存在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和实际困难,甚至左顾右盼、落不到底的现象。三是实践运用不够。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还不实,用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实践、形成工作思路还有差距,在把学习成果内化为指导工作思路、方法方面,虽然平时也注重结合岗位职责进行对接,但对一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还缺少深入研究探索,有的学习成果指导价值、实用价值还不高。

 (二)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总书记大抓全面从严治党、大抓正风肃纪,把党章党规党纪的硬尺度立了起来。总的看,自己能够秉持老实做人、干净做事的原则,始终认真践行党章、严守党规党纪,在改进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没有踩红线、破底线。但对照“永远在路上”的要求,还有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

 一是党性修养还需要进一步锤炼。虽然党龄在不断增加,但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却提升不快,内心觉得自己受党教育培养多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定形,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会出偏差,没有充分认清党性修养的艰苦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有时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汇报个人思想也不够经

 常深入,对照合格党员的标准还有很多不足。对一些单位和他人存在的不好现象,有时过于强调客观大环境,有时考虑别人感受、当“老好人”过多,较真斗硬不够,没有进行坚决的斗争,反映出党性原则的弱化。

 二是敬畏戒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意识还不够强,有时弱化自身的党员身份和肩负的政治责任,单纯认为自己参加工作时间不短了、入党也有好多年了,能够保持对纪律规矩的敬畏,把持底线不失守。实际上,还没有真正严格按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来要求自己,形势所迫多于内心自觉,有时也存在纪律观念淡化、执行纪律规矩不严的倾向,需要在今后工作工作中认真反思改进。

 三是纪律规矩还需要进一步严守。在落实请示报告、督促检查等机制上,自己能够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但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沟通协调不到位、情况反馈不及时的现象。再比如,巡视巡查问题整改过程中,在清退津贴补贴问题上,工作推进较慢,反映出压紧压实“两个责任”的力度还不够大。

 (三)对照初心使命方面。近些年,我先后几次变换岗位,无论从事哪项工作,都能够牢记初心使命,自觉以事业为重,始终充满,勤奋敬业、脚踏实地的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但深入对照反思,还存有三个方面的差距:一是振奋精神干事业的劲头有所淡化。有时工作干了,做的也比较艰苦,但在为什么干?应当怎样做好上思考的还不深。任现职

 已经有几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上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困惑和干扰。有时也有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这些东西也常常与积极学习、勤奋工作、严格自律的党性要求形成碰撞,如果自己拿不准、拿不住,也容易带来思想、状态和工作上的滑坡。这是我必须时刻谨记的。二是积极主动改作风的锐气有所弱化。思想深处仍存在着创先争优意识不强、担当动力不足问题,有些工作标准不高,求平保稳,对政策性难题有等靠思想,对共性矛盾问题有观望现象,对棘手敏感问题有畏难情绪。有时抓工作落实还浮在面上,满足于安排了、部署了,亲临一线指导、跟踪督导问效还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标准不高的问题有所表现。三是心系基层解难题的行动有所虚化。群众观点、人民立场、宗旨意识树立得还不够牢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口头喊得比较多,落实行动比较少。比如,下不去、蹲不住、帮不实的情况依然存在,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基层实情若明若暗;用会议、文电部署任务、推动工作的惯性思维还没有彻底纠正;每年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原则性答复多,实质性解决少,有的甚至不了了之。

 (四)对照先辈先进方面。回顾,无数革命先辈、英模先进在党的带领下,牢记初心使命,舍生忘死、拼搏奋进,构起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谱系,也为我们立起了精神标杆。反思自己,能够坚持以先辈先进感召自己、鞭策自己、

 引领自己,并把这份尊崇之情化作履职的实际行动,用业绩来回报组织的培养,但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足:一是遵崇维护的力度还有欠缺。对于网上关于歪曲事实真相、抹黑英烈英模的所谓细节、恶意话题,虽然非常反感,但没有站在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民族精神的角度来认识看待,勇于发声、坚决抵制、大胆斗争不够。二是对照践行的力度还有欠缺。内心对革命先辈、英模先进典型充满敬佩,但在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上,还存在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有时感觉精神可贵、践行很难,没有真正时时处处对照先辈先进找差距、反思不足抓改进,特别是结合本职岗位,如何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的关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还远远不够。三是模范表率的力度还有欠缺。自觉用先辈先进的奉献精神、爱民情怀、表率作用约束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还有差距,降低工作标准、自我要求放松等享乐主义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下步,还需要以先辈先进为镜子,全面对照反省、不断加强自我改进。

 二、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持之加恒加强思想改造不够。培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性和...

篇六: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22 022 年在四川考察讲话心得体会

  6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时强调,要做好粮食生产、农业现代化、乡村卫生体系建设等“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着力破解力量“一盘散沙”、举措“水土不服”、发展“竭泽而渔”等顽疾,推动“三农”工作健康有序、常态长效。

  增强组织号召力,破解“一盘散沙”。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三农”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三农”工作才能行稳致远。要积极探索党建联盟引领“三农”工作发展路径,以打造片区党建共同体激发区位相邻、资源相似、产业相同等优势,推动集体产业规模化、链条化发展。借鉴城市小区党支部治理经验,探索村建党总支、村民小组建党支部,形成总支连支部、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的基层党组织机制,统筹引领回乡创业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和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着力解决农民“一盘散沙”、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

  引导群众唱主角,破解“水土不 服”。生活过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三农”工作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群众,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是关键,一举一动都须符合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坚决杜绝生搬硬套所谓“先进经验”,导致“水土不服”。做决策、定方案前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中间,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知民愁,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深入分析村情村况,反复核实研究群众真实

 需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落实举措要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将真正的决定权交还给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帮扶单位、包村领导、驻村干部等重点做好发展路径规划、技能技术培训、拓宽销售渠道等补短板、强弱项工作,为农民节本增效、提质减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强化发展可持续,破解“竭泽而渔”。可持续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不二法宝,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要着眼长远,善谋大局,算好资源要素、投入产出、长远发展等经济综合账,重点抓实办好道路、物流、综合服务等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建设,坚决破除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好大喜功的浮躁心理,避免盲目追求“短、平、快”。要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综合研判地理、历史、气候、传统等因素,做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确保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防止为追求产业发展、城乡绿化而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挖塘养鱼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

 2 22 022 年在四川考察讲话心得体会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作为一代“诗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在四川住了 8 年,足迹踏遍巴山蜀水,写下诗词数百首,其中不乏流传后世的经典名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不妨从杜甫诗词中汲取政治智慧,走好新时代的“为政之道”。

  感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民情怀,筑牢“枝叶总关情”的宗旨意识。为躲避安史之乱,杜甫从长安到成都,暂住在一间破草堂内,但即使自身穷困潦倒,心中依然惦记着劳苦大众,在杜甫草堂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词名篇,给后世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千古名句。在四川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在其位谋其政”,心系百姓、情系冷暖,俯下身子听民意、卷起裤脚访民情、撸起袖子解民忧,把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增收等人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以“人民满意”获得组织认可,以“人民幸福”衡量政绩大小,成为党的宗旨“代言人”。

 读懂“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宁静淡泊,涵养“君子坦荡荡”的廉洁之风。“衰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杜甫的一生,是安贫守节、知足长乐的一生,不为名利所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在习近平眼中,共产党人就该“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意识到,人民群众选择我们,是让我们为其服务的,而不是来享乐的,任何时候都要摆正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保持头脑清醒,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把“高压线”立起来,将一切“糖衣炮弹”挡在身外,时刻警惕“围猎”势力,争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谦谦君子。

  体 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豁达,汲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逐梦力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代诗人,杜甫除了饮酒作诗,也曾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航天英雄刘洋说,心中有梦想,生活中就有光,即使身处黑暗,即使身处困境也总能看到方向,那束光将引导你走出泥淖,走向万丈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强当代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这既是对青年之期许,也是对党员干部之期望。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不搞“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不做“太平官”争做“追梦人”,在赶考的赛道上努力奔跑、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在平凡岗位上争创不凡业绩,勇攀人生巅峰。

 2 22 022 年在四川考察讲话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在四川考察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党管农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要让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既“搭台”又“唱戏”。

  基层党组织“搭台唱戏”,要演好“主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演好“主角”唱好戏,必须领好头、过得硬,党组织就坚强有力,越能凝心聚力,就能成为群众的“火车头”“主心骨”。只有好的“领头羊”,才能带出富的村子、强的村子。不断拓宽选人的视野,把牢选人的关口,基层党组织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融入到工作中,推动党员干部讲政治、重担当、善作为,不断巩固和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在乡村振兴中演好“主角”,凝聚起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

  基层党组织“搭台唱戏”,要搭好“舞台”。“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要让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既“搭台”又“唱戏”,核心是服务好群众,要树立起服务离不开阵地,阵地必须承担富民兴村重任意识。深刻认识阵地建设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乃至发挥作用的重要性,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方式,把基层党组织阵地打造成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搭的“舞台”越是宽广,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就越坚强。

  基层党组织“搭台唱戏”,要练好“唱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践行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其重点难点仍在农村,唯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拿出脱贫攻坚的那股劲,拿出那种责任担当,干实事、求实效,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去奋斗,在工作中落实所学、充实所学,练好“唱功”,带领群众唱好“富民大戏”。

 2 22 022 年在四川考察讲话心得体会

  如果说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系是条悠悠长河,那么其源头必始于家庭。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家风最终融合升华为一个国家的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唯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源头方能一尘不着,无数涓涌汇聚而成的精神之“渠”方能“清”如许。

  潺湲源头孝悌凝,层层涟漪“渠”至“清”。孝悌是所有美好品德的源头,是维系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基础。中国古代就将孝悌作为定义君子的重要概念之一,百里负米、卧冰求鲤等等,这些懂得尊老敬老的先哲到后来都成为对天下有大用的人。甚至“孝廉制”也是彼时选拔官吏的方式之一。如今的孝悌,除了坚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之外,更加入了新时代含义,融入贯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但无论古与今,家庭对孝悌的教育和传承作用从未改变。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关键点,推动孝悌观念的树正树牢,在初始处为精神之渠正本清源。

  源头深怀丹心赤,“渠”正流“清”瀚海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深爱家庭的感念终会上升为忠于祖国的情怀。“留取丹心照汗青”“白发丹心尽汉臣”……历代贤者皆为中华精神的铁骨,是他们挺直了民族的脊梁。所以忠诚教育应成为家风的共同取向,就像千万溪流都朝大海奔流一样,这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大爱所凝,是发展的必然、复兴的必然。家风之忠诚既要在古代定位“来时路”,更要在当下设置“新路标”。抗击侵略的勇士、“两弹一星”的元

 勋、默默无闻的奋斗者、投身建设的追梦人……是他们给“清”“渠”赋新意,让“源头”与时进。

  活水源头俭且勤,“渠”长“清”久越古今。勤俭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家宝,是炎黄子孙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意识的具体表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前行必然经历苦难,勤俭便是应对良方。“勤”是生活状态,“俭”是处世原则。心中有“俭”,手里便“勤”。而这种智慧的形成应发端于家庭。捡起掉落的饭粒不仅仅是因为“粒粒皆辛苦”,还因为那个“禾下乘凉梦”的老人;不随意丢弃旧物件不仅仅是因为“成由勤俭败由奢”,还因为“孟泰仓库”的美谈。只有从源头处激荡勤俭的浪涛,浩浩长“渠”才会一碧万顷、澄净“清”澈。

  学习之风拂源头,河“渠”“清”波望书楼。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学习则是创新的前提。抛开学习谈创新是天方夜谭,缺少家风家教的学习也如空中楼阁。家庭教育的重点不在学习内容的积累,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学习本身的认知。是为后期的校园学习、社会学习打基础、做铺垫。学习之风的培养还要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协同,如此才能在源头泛起书香清波,流出不同精彩。孔子庭训孔鲤深研《诗》《礼》,开家教重视学习之先河。后世更应承袭传统,推动重知识、敬人才氛围的形成。每个社会成员都掌握足够的知识,发展就会事半功倍,复兴便能水到渠成。

 2 22 022 年在四川考察讲话心得体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宜宾极米光电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很高兴地看到年轻人撑起大梁,我觉得你们应该有这样一种事业感、成就感、责任感,好好干。”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有“立大梁”的使命感和“挑重担”的责任感,聚焦“大局之道”、把握“实干之要”、厚植“为民之情”,以“好好干”的主动自觉和能力本领干事创业,勾勒事业建设“路线图”,练就干成事业的“真本事”,创造推动发展的“实业绩”。

  聚焦“大局之道”、打牢“事业根基”,勾勒事业建设“规划图”。登高望远可见江河气势、山川广袤,可见百草丰茂、河流奔涌,这是青年应有的“广阔视野”,也是应有的“壮远志向”。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提高思想站位、凝聚奋斗力量,把事业发展的基础打实,稳扎稳打地将长远之眼光、谋划之图纸转化为现实图景,防止围棋“俗手式”的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要善于立远志、观长远、谋大事,有躬身入局、奉献事业的情怀,不抱有“差不多”“可以了”的应付心态,能够从事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谋划当前路、部署当前事,不拘泥于“方寸之地”,心中怀全局、眼光可至远,把事业的“一盘棋”布局好,将之系统推进、有力推进,执笔共绘事业建设的“规划图”。

  把握“实干之要”、强化“干事韧劲”,勾勒事业建设“施工图”。古语云:“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作为青年干部,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着眼于“小”把事干成,要“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攀岩,做到推动高标准、落实高效率,在实干中“闯出路子”,在实干中“破浪而行”,细而又细、实

 之又实。“妙手丹青”来自背后的“甘坐冷板凳”的努力,事业发展的业绩一样来自于努力的功夫。“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学之有成、事之所成皆是如此。青年干部要利用碎片时间来加强学习,注重“尺寸之功”的积累,既有勇于攀登高峰、不懈开拓进取的精气神,也有脚踏实地、务实奋进的实功夫,把“争先之劲”使出来,把“实干精神”用上去,为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厚植“为民之情”、秉持“真挚初心”,勾勒事业建设“奉献图”。青年干部要树牢“群众之事无小事”的价值理念,丈量基层土地、倾听百姓之声,在调查研究中知群众所想、明群众所急、看群众所盼,...

篇七: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20 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辅导讲话

  2020 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辅导讲话

  同志们:

 这些年,我对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讲的比较多,强调“有激情、有创意、有标准、抓大事”“用心用心再用心、落实落实再落实”“让上级放心是最佳状态,是最大本事,是最优贡献,是最好政绩”。

  带部队,首先是带方向,其次是带状态,再次是带能力,最后是带风气。

  去年以来,各级党委和领导坚持以上率下、担当作为、用心工作,干部队伍的整体状态提起来了,干事创业的劲头带起来了,争创一流的力量聚起来了,部队建设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这种用心工作的状态、拼搏进取的姿态,弥足珍贵,需要各级干部巩固发扬。争创一流,离不开好的状态;实现全面过硬,更要拿出最佳状态。

  下面我围绕这个主题,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讲讲为什么要强调保持良好状态?

  所谓“状态”,从物理学角度讲,就是事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水在 0℃以下是固态,常温是液态,100℃后是气态。对党员干部而言,状态也是有不同表现的,是碌碌无为还是担当作为,是甘于平庸还是勇于开拓,是真抓实干还是光说不练,体现的是不同的精神状态,反映的是不同的责任担当,彰显的是不同的政治品格。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第一步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总队向着全面过硬一流目标开拓奋进的开局之年,对党员

 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打赢决胜之年攻坚仗,需要以良好的状态扛责在肩。

  习主席强调:“202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去年底军委扩大会议上,习主席用“四个抓好”的鲜明基调,拎起了军队全年工作的总纲,发出了决胜 2020 年目标任务的统帅号令。所谓决胜,就是要举全党全国之力,冲刺收官、决战决胜。各级要看到,今年的政治背景很特殊、形势任务很特殊、建设要求很特殊,面对重大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既要打赢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要应对各类未知的风险挑战。

  前不久,武警部队部署开展了“深入学训词、奋斗决胜年”专题教育,总部还鲜明提出疫情期间“六个不能停”“八个毫不放松”的指示要求,吹响了决胜之年的冲锋号角。当前已经是 3 月份,发展形势紧迫,建设任务繁重,各项工作不能等、不能拖、不能误,决不能因疫情迟滞年度工作落实。2 月 18 日,总队党委专题研究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大项工作统筹推进。各级要抬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习主席的决策意图上来,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扛责在肩的状态,为决胜小康做出应有贡献,在大战大考之年交上合格答卷。

  (二)实现全面过硬一流目标,需要以良好的状态接续奋斗。

  《孟子尽心上》这一篇中说道:“有为者辟如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废井也。”干事创业好比挖井一样,要想挖出水来,就要深挖不止,不能半途而废。这两年,各级按照总队第四次党代会规划的“三步走”路子,加快跨越发展,实现提速换档,建设一流总队目标初步实现,总队建设迈入了武警部队第一方阵。成绩固然喜人,但脚步不能停滞。今年我们提出建设全面过硬一流总队目标,这

 既是对总队全面建设的方向指引,也是对各单位抓建的实践要求。要把这个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各级咬定青山不放松、接续奋斗不间断,只有各个单位都全面过硬了,各项工作都全面过硬了,总队建设才能全面过硬。当前,重点是要做好固强补弱的工作。

  所谓“固强”,就是要把握好“稳定、巩固、创新、用心、落实”五个关键词,巩固提升现有建设成果的质量层次,走好“全面过硬+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子。

  所谓“补弱”,就是要下力补齐年初党委扩大会议指出的“三个短板”,解决好影响制约总队建设发展的“瓶颈”。

  各级要着力防止思想上的懈怠、斗志上的衰减、作风上的松弛,坚决克服“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见好就收”的自满情绪和“坐井观天”的狭隘眼光,以“再出发”的心态、“冲锋者”的姿态、“领跑者”的状态,立起新标准,干出新业绩,努力推动总队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全面一流。

  (三)巩固安全稳定发展态势,需要以良好的状态狠抓落实。

  建设全面过硬一流总队,如果没有安全稳定这个底数,谈什么全面?谈什么过硬?拿什么争创一流?虽然说这几年我们总队安全工作总体形势很好,已连续 15 年无刑事案件、10 年无自杀问题,特别是去年,全部队非常稳定,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但“高处不胜寒”,越是安全发展形势好,越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反复强调,安全靠建,管理要严。抓安全,不能“靠天收、撞大运”,要靠全面建设的加强,靠实打实的工作,靠深入扎实的作风。去年以来,我们把各项安全工作、安全活动全部纳入“安全隐患大起底大整治活动”当中,持续深化拓展“四涉”问题排查整治,才换来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今年是大抓基层之年,更要在抓基层打基础、抓安全保稳定上,用全心、使全劲、尽全责。各级要以下发的总队党委 1 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聚焦“三个过硬”,突出按

 纲抓建,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确保各项工作贯通到底、落地落实,以稳固的基层支撑部队全面过硬。

  (四)立足岗位实现价值追求,需要以良好的状态用心工作。

  干事创业,首要是状态,关键在于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关乎事业成败。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精神状态好,就能集中全部精力、展现全部能力、释放全部潜力,无论顺境逆境、顺利挫折,都能一往无前,甚至愈挫愈勇,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反之,精神不振,再好的基础和条件也会消磨一空,再好的机遇也会白白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精神状态问题反复强调、身体力行,无论是“累并快乐着”“蛮拼的”,还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都为我们发出了号召、树立了榜样。

 第二个问题,什么才是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

  应该说,在争创一流总队目标指引下,我们绝大多数干部都能以“跑步进入阵地”的状态狠抓落实、紧张快干,展现了良好风貌,发挥了“头雁效应”。但也有少数干部精神不够振奋,工作中不用心、不尽心、不放心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才是干事创业的应有状态?

  这里,我讲五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好学,要有素质立身的志气。习主席强调:“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领导干部、胜任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为什么说好学是一种状态?一方面,好学之人,大多看重事业、志存高远;另一方面,好学就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就能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宋代理学家朱熹讲过一句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名领导干部,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开阔的视野格局、良好的人品修养,就必须把读书学习作为重要途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快乐,多思考、多研究、多总结,靠读书修身、靠素质立身、靠本事强身。去年以来,总队上下广泛开展“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形成了良好风尚。今年,各单位还要常抓不懈,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活动载体。各级领导尤其是主官要以身示范、带头学习,推动部队上下形成好学上进、学以强能的良好氛围。

  第二个关键词:奋斗,要有争创一流的心气。习主席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建设全面过硬一流总队,要靠各级努力奋斗,只有靠奋斗、靠实干、靠追求,宏伟的蓝图才能化为现实。是甘于平庸,还是努力奋斗,最能反映一届班子、一名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去年,我们不少支队级党委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单位建设取得可喜进步,特别是合肥、安庆、亳州支队,进步幅度明显,重新跨入先进行列,亳州支队第一次进入先进行列,尝到了奋斗的“甜头”。但也有少数干部熬年头、混日子、懈政怠政,导致工作相对滞后、建设落伍掉队。

  当前,部队建设发展的一些难题矛盾破不了局、历史遗留问题解不开扣,不完全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是缺乏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较真勇气。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有的领导干部平时不主动想事抓事,遇到困难“怕事”“躲事”,即便份内的工作也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有的单位对退役官兵移交等重难点问题久拖不决,总想往上交、往后拖,把小问题、新矛盾拖成了老大难。

  这里,我要重点表扬一下**个单位,去年的退休官兵移交安置任务完成地很好,特别是**支队,率先在全总队范围内第一家完成公寓房清理,解决了一些过

 去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的难题,体现了一届班子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今年,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总队的防疫专班,从年初二就成立了,专班的同志和基层的卫生工作者自觉克服家庭困难,有的甚至从年前到现在没有休息过一天,有的基层防疫人员包括医院的同志,没有回过一次家,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我想,这就是责任,这就是担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发扬这种精神,敢担当、能担当、勇担当,努力在担当作为中显忠诚、践初心,沐风雨、长才干,以实际行动推动总队各项建设全面提标、提速、提质、提效。

  第四个关键词:创新,要有开拓进取的锐气。习主席强调:“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敢不敢创新、会不会创新,既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事业心进取心的具体体现。

  我始终认为,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干部,他的脑子一定是落后的,是僵化的,是保守的。如果总是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跟在别人后面照搬照抄,永远都没有出路。

  去年,我们总队承办武警部队“**”工程建设推进会,既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多少高科技人才作支撑,但最终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了试点任务,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徽模式”,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

  当前,建设全面过硬一流总队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部就班、一步一动,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只有大胆谋事、大胆创新、大胆去干,才能找到突破点、形成增长点、站上制高点。当然,我们刚上任的领导干部,不要急于创新,先要把情况摸准,把矛盾问题研究透。

  我们广大团以上干部都在 40 岁上下,正是思维活跃、年富力强的时候,要多提创造性的思路,多拿创造性的办法,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要强化精

 品意识,不干则已,干则干成精品。如果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每一个人干的事都成精品,全面过硬一流总队目标就实现了;如果哪一个领域的工作标准降低一点,哪个人的工作标准降低一点,哪一件事标准降低一点,那就不是“全面过硬”的一流总队。

  第五个关键词:放心,要有可靠顶劲的底气。所有的状态归结为一点,就是让人放心。去年以来,我曾多次讲过:“让上级放心是最佳状态,是最大本事,是最优贡献,是最好政绩”。为什么这么说?组织和领导对你很放心,首先是对你政治上很放心,对你的品行、能力很放心,为什么用你?就是看你信得过、靠得住、顶得上,这不是最大本事又是什么呢?其次,放心是对你的岗位很放心、工作很放心、自律很放心,组织上把你放在重要岗位上,你能独当一面、振兴一方,不至于担心你那个方向“掉链子”、老是“冒泡”,这不是最优贡献又是什么呢?再次,放心是对你的工作绩效很放心,只要稍稍点拨、稍加指导,就能准确领会意图,迅速跟进落实,抓出工作成效,这不是最大政绩又是什么呢?所以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放心,你的价值作用才能体现,成长进步才有底气。

  第三个问题,着重讲讲如何保持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

 (一)要正确看待岗位,在思责尽责中提振状态。

 这里,我想对我们广大团以上干部讲四句话:

  第一句话:有位置要有好状态。今年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年”,团职干部尤其是正团职干部的岗位很少,能提起来就很不容易。对于我们新提升的团职干部来说,要感恩组织的教育培养,感恩组织的信任,把组织的信任化为工作的动力,

 尽快打开局面,融入新环境、适应新岗位、干出新状态。

 第三句话:没位置要有好心态。干部调整,岗位有限,总有一些同志不能如愿。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管进步快慢都要恪尽职守,无论提升与否都要努力工作,要懂得“快有快的付出,慢有慢的收获”,只要有政绩、有品行、有本事,迟早有你的位置。

  第四句话:继续干要有好常态。这次,有部分干部岗位没有作调整,有的因现岗工作不满2年,没有把你调整回生活基础所在地,有的是考虑任职不满3年、转业不好安置,没有实行“一刀切”。但不管哪种情况,组织上安排你继续在那儿干,就要一如既往地干好,甚至要干得更好。

  (二)要正确看待形势,在如履薄冰中催生状态。

  抓部队带部队的状态从哪里来?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不能清醒看待单位建设形势。没有一种寝食难安、夙夜在公的紧迫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你的事业心责任感就上不来,也是带不好部队的。

  一是要登高望远,少看进步多看差距。我们一些单位与过去比、与自己比,进步幅度确实很大。从总队去年底考评的情况看,没有一个明显弱的班子,也没有一个明显差的部队。有的单位虽然没有夺得先进,但也进了先进层;即使没进先进层,也只是工作横向比相对滞后,纵向比进步还是比较大的,都是动了脑筋在干事。那么,有了这样的成绩,是不是就皆大欢喜了呢?宋代苏轼写过一首诗《题西林壁》,其中就有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只站在本单位来看待建设形势、看你的进步,那么往往就会自我感觉良好,只有放眼全武警部...

篇八: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写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讲稿 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撰写。在一个单位的文书处理工作中, 文稿起草是第一个工作环节,比较收发、 登记、 办理、 印制来说, 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 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尤其是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 可以说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无论是担任领导职务,还是从事文秘工作, 都免不了经常写文章。

 文字表达水平也就成了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要从提高起草者的思维能力、 经验水平和综合素质下手, 没有什么“秘诀”可言, 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而公文写作又有其基本规律可循, 只有把握这些规律, 多学习、多思考、 多练习, 甘当“苦行僧”, 愿做有心人, 勤学多练、 厚积善悟, 才会熟能生巧, 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本文拟结合我个人从事写作的一些体会和别人的一些经验, 就提高公文写作能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 多学习, 打好理论基础 (一)

 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 打好理论基础。

 鲁迅先生早在 20 年代就指出:

 “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 倘是的, 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 用的是什么材料, 即都是‘革命文学’。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 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

 ”这就是说, 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审美眼光, 对文章的特色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

 对我们初学者来说, 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积极自觉地参加各种有益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实践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 陶冶感情, 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写作激情以及发现新事物、 看出新问题的能力。

 恩格斯认为, 任何一个民族, 要想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

 相比之下, 我们往往不注意对工作进行理论思维, 而喜欢就事论事。

 这直接导致我们一些公文起点不高, 深度不够。

 实践证明,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全局工作中的各种现象,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各种关系, 就不能不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

 理论是我们观察、 认识和分析有关问题的指南。

 只有理论素质提高了, 才能头脑更敏锐, 思维更活跃, 眼光更长远, 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才有不可动摇的逻辑力量。

 当然, 理论的作用是间接的。

 一份调查报告可能没有直接谈理论问题, 但它的观点是对调查材料进行透视和思维的成果。

 理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不能指望学理论立竿见影, 现炒现卖。

 打牢理论基础必须作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

 要积累生活, 拓展知识。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

 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 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活阅历浅, 知识贫乏, 很难写出好文章。

 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 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 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 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使文章写得更充实, 更准确, 更生动, 更优美。

 我们要积极地投身生活, 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 拓展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充实自己的头脑, 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一是努力扩大知识积累, 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知识, 并在不自觉地进行着知识积累。

 在积累知识时, 既要注意量的增长, 面的扩大, 还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职务和专业分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 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结构合理, 就是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外围知识, 专业知识精, 外围知识博。

 专业知识的精, 是没有止境的, 那么, 外围知识要宽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要划一个圈的话, 这个圈应该把日常公文写作所涉及的领域基本覆盖住。

 这样, 在写作公文时, 即使涉及不懂的知识, 也不会是完全生疏的, 起码知道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 从什么书里查到所需要的资料、 数据。

 专业知识必须熟悉、 精通。

 在写作中用到这些知识时, 不必每次都去查找。

 要像律师熟悉法律条文那样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

 特别是工作中常用的条令条例、 政策法规、 基本数据, 要十分熟悉。

 二是勤奋地进行资料积累和思想积累。

 积累资料需要技巧, 更需要毅力。

 偶尔剪辑、 摘记一点资料, 做一点卡片, 比较容易, 长期坚持相当不易。

 积累资料决不像有些同志想的那样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 它会耗

 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要积累资料, 就要阅读资料, 判断资料的价值及分类。

 如果由他人代劳,自己对资料内容没有印象, 用时就无处查找。

 积累资料的过程, 也是熟悉资料的过程。

 只有熟悉资料, 才能在需要时, 从资料储备中迅速把它调出来。

 当然, 这里说的熟悉, 并不熟悉资料的具体内容, 而是指了解资料的类别、 属性。

 资料是供备查用的, 没有必要把它的内容都记住, 知道能在那里找到它就行了。

 为了便于查阅, 积累资料要注意分类, 并定期整理。资料的积累不能代替思想的积累。

 所谓思想积累, 就是脑子要想事、 装事, 注意把一些一闪即逝的想法捉住, 记下来, 并加以联想。

 我们读报纸的时候, 看文字材料的时候, 调查研究的时候, 与人交谈的时候, 要开动脑筋, 思考问题, 使头脑总处于一种准备状态, 这样, 受领公文写作任务以后, 进入情况就快, 完成任务也快, 不至于什么时候都是从零开始。

 (三)

 打破专业局限, 多了解和熟悉全局性工作。

 机关工作分工是很细的, 对分工的工作了如指掌是应该的, 但不应满足于此, 还要熟悉全局。

 只有懂得全局, 才能更好地把握局部,才能正确地估量本部门、 本系统的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份量。

 不懂得全局就往往见木不见林, 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 给下面提出一些不适当的要求。

 强调了解全局, 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有些中心工作往往要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完成。

 如果对全局性工作很生疏, 就会感到不适应。

 因此, 在精通专业的同时, 必须多了解全局。

 年度工作要点, 基本思路, 重大活动, 近期召开一些重要会议的情况, 上级和本级制发的重要文件,领导的讲话和指示, 重要典型的情况, 都应了解。

 能多参加一些活动多接触基层固然好, 没有这些条件, 通过阅读文件和有关材料也能了解不少情况。

 比如, 某个单位的现场会开过以后, 找来有关材料看看, 也可以了解大体情况, 并非只有到现场去才能了解情况。

 有些同志没有养成看文件的习惯, 这很不利于了解和熟悉全局情况。有时兴师动众往返几天到基层去开个座谈会, 了解情况不一定比从文件上得来的多。通过阅读文件, 既能掌握政策, 又能了解情况, 对于机关干部来说, 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学习办法, 不充分利用, 未免可惜。

 (四)

 研究一点写作之道。

 根据一些专家的体会, 学习写作之道的主要途径, 一是学习公用文书拟制的有关规定。

 公文分类、 作用、 一般内容和拟制要求, 以及公文格式, 是最基本的写作之道, 要认真学习并熟记。

 二是读一点写作理论方面的专著。

 如《应用写作》、《写作通论》 等。

 这些书会告诉我们怎样确定主题, 怎样建立结构, 怎样使用材料, 以及对比、 照应、起承转合等文章写作的基本问题。

 三是学一点语法和修辞。

 学语法的目的是消灭病句, 把文字写通顺。

 学修辞的目的是把文章写得优美、 富有文采。

 二者都是需要的。

 有的同志认为,公文讲究严肃、 庄重、 朴朴实实, 不能使用修辞手法。

 其实这是误会。

 讲修辞, 并不是使文章华而不实。

 在我们所见的公文中, 一些特别精彩的地方, 恰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结果。例如, “看自己一朵花, 看别人豆腐渣”; “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都是用的修辞手法, 非常生动、 传神。

 对比、 排比、 对偶之类修辞手法用得更多。

 不讲修辞, 文章就不免平谈、 呆板。

 四是学一点逻辑学。

 逻辑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一些公文之所以犯偷换概念、 改换论题、 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 就是由于没有掌握起码的逻辑规则。

 五是通过精读文件和正误对照学习写作之道。

 阅读文件时发现写得好的文件, 不要看一遍就过去, 要仔细研究它的结构、 观点、 材料以及论证方法和叙述方法, 研究它好在什么地方, 想一想, 如果让自己写这个问题, 自己会怎样写, 两种写法的差别在哪里? 还有没有别的写法? 等等, 仔细揣摩、 体会、 研究, 定会悟出些道理。

 这就是通过精读文件学习写作之道。

 还有一种方法, 就是通过对照公文的修改稿学习写作之道。

 一份公文有时要写好几稿, 每写一遍都有新的提高。

 把这几稿, 特别是领导修改过的稿子收集起来, 仔细对照,边对照边思考为什么这样改, 受益匪浅。

 (五)

 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站在岸上, 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 因为游泳是一种技能。写作也是一种技能。

 由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经过实践这个中间环节。

 用筷子吃饭是一种很简

 单的技能, 只听人家讲, 看人家做, 自己不拿一双筷子在手里练一练, 也掌握不了, 何况是写作这样复杂的技能!

 因此, 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大胆实践, 刻苦练习。

 在这方面要注意三点:

 一是既不要把写作看得轻而易举, 也不要看得高不可攀。

 提高写作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 不能企求一步登天。

 一开始写不好不要紧, 只要坚持写, 必然有提高。

 二是既要勤于练习, 又要善于总结。

 毛手毛脚地写, 只求数量, 不求质量, 即使有提高, 也比较慢。要使自己写一次, 进一步, 就要善于总结。

 每完成一份公文的写作, 都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有什么经验教训, 特别要把初稿和后来的修改稿、 审定稿认真加以对照, 从对比中体会应该怎样写, 不应该怎样写。

 三是要高标准要求自己, 不要抱有应付态度。

 起草每一份文件, 都要把自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这样, 才能写一次材料有一次提高。

 如果能挑一百斤, 只担九十九斤, 时间长了, 一百斤的担子就挑不动了。

 有的同志不愿修改自己写的东西, 总希望领导高抬贵手, 降低标准, 凑付过关, 这样是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

 二、 多研究, 打好实践根基 要训练思维, 提高智能。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要根据客观事物制作成文章, 还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

 比如在认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 作者需要有观察能力, 发现能力, 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 需要有综合能力、 分析能力, 筛选加工能力, 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表达时, 需要有结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

 写作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技巧也是能力的体现。

 整个写作, 要靠诸种智能和技巧的综合运用。

 在运用各种智能和技能的过程中, 思维贯串于始终。

 写作正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

 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诸种智能和技巧难以发挥, 写作对象也就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

 为此, 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 提高思维能力, 正是发展智能、 开拓思路、 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 也是作者全面提高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起草公文是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作为机关干部, 要想提高机关公文写作能力, 成为公文写作的行家里手。

 要多研究,打好实践根基, 须做到:

 (一)

 登高望远 人们常讲, 登高才能望远。

 起草机关公文, 也应做到这一点。

 换句话说, 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 提出对策, 文以载道, 突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 给人以启示和共鸣。

 文章依赖“思想”而永生, 因无“灵魂”而猝死。

 写材料首先一定要注意提炼“思想”,善于站在讲政治的高度, 着眼全局看局部, 不就事论事, 把具体的东西理论化; 善于紧密结合单位实际, 既不违背上级精神, 又能突出单位特色, 把上面的精神具体化; 善于运用新语言、 新事例, 不简单“重复过去的故事”。

 而是把传统的东西现代化。

 实践中, 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性。

 文字材料大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问题是材料的基础和灵魂。

 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 根本就在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 是不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写的。如果是针对问题去写的, 影响就大, 相反影响就小。

 因此, 必须注意抓问题, 抓“一碰就响”的问题, 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这就要求深入调查研究, 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问题, 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的主要问题, 确立文字材料的主题思想。

 二是要有概括性。

 要从局部的、 感性的、 表面的现象里面跳出来, 用全面的、 理性的、 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思想, 总结出来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高度的概括性, 是领导思想的精华, 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 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比如, 有一个材料, 关于增进班子成员感情的概括就比较好:

 “感情好, 有事不当事; 感情差, 没事会找事。

 感情深, 大事能化小; 感情浅, 小事能闹大, 大事能闹炸。

 ”非常给人启迪、 发人深省。

 而有的材料总的看上去不错,但又觉得少点什么, 往往就是少几句高度概括、 很凝练的话, 让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

 三是要有深刻性。

 深刻性往往决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

 分析问题要有深度, 不满足于抓住次要的、现象或枝节的东西, 而是要了解主要的、 本质的东西; 不满足于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 而要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 不满足于眼前的结果, 还要追踪发展的趋势; 不满足于掌握浅易的、

 粗线条的问题, 还要钻研疑难问题和考察细节。

 要从众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 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出核心、 本质原因。

 只有这样, 写出的材料思想性才深刻, 才令人回味。

 四是要有独创性。

 现在, 文字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大话、 空话、 套话比较多, 空洞无物,说白了就是“正确的大实话”的拼凑, 上级文件的翻版, 报刊文章的剪辑。

 要...

篇九: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 登高望远 写作指导这是一 则 寓 意型 的命题作文, 题目 既有表面的意义, 又因为象征而具有隐含意义。

 表面的含义有:

 登上高处来看远处, 或登上高处, 看得更远。

 立意也可由表面含义, 进一步去挖掘题目 的隐含意义。

 题目 中的“登高” 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是“站在一个高度(思想认识的高度、 自 我要求的高度)”, 二是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可以理解为知识、 能力、 思想、 认识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望远” 则可以理解为由此带来的更高的思想境界、 远大目 光和人生境界。

 登高, 可以指让自 己的目 标高远、 志向远大;“望远” 可以指取得的成就超出常人。

 要结合人生经历、 社会现实, 写出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登高” 与“望远” 之间, 可以理解为承接关系 ,即登上高处来看远处; 也可是条件关系 , 只有“登高”,才能“望远”; 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 , 因为“登高”,所以能“望远”; 或因 为期待“望远”, 所以需要“登高”, 等等。

 写作时要将命题进行分解, 不能将“登高”“望远”等同 , 或将其笼统的地视作一个概念, 以致出现“登高望远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 标” 之类的文理不通的表述。

  本题适合写议论性文章。

 可将“登高” 与“望远”与现实生活对应, 然后就两者关系 确定中心论点, 比如“只有不断充实自 己, 提高自 己各方面能力, 才能取得超出常人的成绩”, 或从反面立论“人不能固步自

  封, 小胜即安, 要不断确定新的起点、 新的目 标, 才能不断有新的进步”; 若写记叙文类文章, 则宜将两个概念视作承接关系 , 即登高然后望远, 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一个故事或生发一些联想, 表达思念等更为深广的主题。

 相关素材 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 , 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 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 肠中车轮转。

 为别未几日 , 去日 如三秋。

 犹疑望可见, 日 日 上高楼。

 惟见分手处, 白苹满芳洲。

 寸心宁死别, 不忍生离忧。

 登高而招见者远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范仲淹登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 里目 , 更上一层楼”; 陈子昂登幽州台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杜甫的登泰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牵挂;陶渊明的“春秋多 佳日 , 登高赋新诗” 的悠闲, 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 缘身在最高层” 豪情;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喟叹,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的孤寂;有“登山始觉天高广, 到海方知浪渺茫 ” 的人 生感悟,有“试登绝顶望乡 国, 江南江北青山多 ” 的家国情怀。

 佳作选登

  登高望远荀子曰:“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站得高了, 更广大的 便尽收眼底, 更崇高的目 标也会应运而生, 引导人们向着更高处进发。

 登上的艺术的高峰, 我们可以放远目 光, 不断超越自我, 看到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 使自己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但凡做艺术的人, 都有“瓶颈”之说。

 其实不然。

 当你到达某一个高度, 便沾沾自喜, 固步自封, 这就是所谓的“瓶颈”了。

 但是如果你在艺术领域里等高望远, 所谓的“瓶颈”便不再是阻碍你进步的绊脚石, 而成为助你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

 欧阳修身为北宋文坛领袖, 地位自然不可说不崇高, 别人对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给予肯定。

 但是他没有固步自封, 站在文坛领袖的位置, 自然看见的、 思想的比别人更加丰富。

 于是乎, 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自他的笔端生成, 恍惚间, 迷醉于夕阳西下、 树林荫翳的才子又重回人间。

 登上道德的高峰, 我们可以使自己的胸襟开阔博大, 美名长存。

 有人说, 是四川汶川大地震成就了江苏首富陈光标的美名; 更有人说他是作秀。

 我不觉得。当一个人站到了道德的高峰, 这种救助便是那么的自然, 那么的真诚, 那么的感人, 哪里是什么“作秀”?今年中国南方遭遇特大旱灾, 陈光标又捐赠了上千万元的资金与矿泉水, 解救灾区人民于旱灾之中。

 可见陈光标再次向着道德的高峰攀登, 他那种博大的胸襟与浩然一身的正气令人钦佩。

 反观闹得沸沸扬扬的“诈捐门”事件, 堂堂之人竟然在行善过程中撒谎, 甚至因

  此差点身败名裂, 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背离道德的人,留得臭名。

 登上道德高峰的人, 看到的是人间的疾苦,看到的是更多更远的需要帮助的人们, 这是登高者心灵的直白, 真情的流露。

 登上人生的高峰, 我们可以高瞻远瞩, 不断进取。人生只有高峰, 却没有制高点。

 李明博入驻青瓦台总统府, 这一历史时刻被人们铭记, 因为这位总统从买豆腐开始了人生漫漫长路。

 当他坐上社长的位子时,他的人生不可谓不传奇了; 站到了这样的人生高度,在许多人看来, 已经是十分满足了。

 可是李明博没有这样认为, 更没有这样做。

 他看到了人生更高处的风景。

 不断拼搏后, 他当选了首尔市长, 接着成为韩国新一任总统。

 或许他的脚步还没有停歇, 还有更高的山峰, 更美的风景等待他去采撷。

 人生的喜悦, 正是来自于这一次次的登高望远、 攀登进去之中。

 不断地登高才能看到更远; 望到更远又鞭策自己不断向更高处攀登。

 如此人生会更加精彩。

 登高望远唐诗云:“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再上一层楼, 可以见得更远, 视野更为开阔。

 站在一个山顶, 你的目 光所能达到的地方很远,站在山脚, 你的目 光只能触及山脚的那一点地方。

 不远处就是天地之界, 处的位置不同, 目 光的范围也就不同, 既然位置能决定目 光的所见, 你何不选择一个更高的位置? 此时, 高处的寒冷不会被目 之极的美丽风景驱除吗? 当你站在一个高度时, 会不会因为这个

  高度有蜂拥而至的人群而迈上更高的高度呢? 我想,你会, 因为人类就是在不断攀登中取得社会进步的。

 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更远,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牛顿站在与巨人相同的地面上,会有他的三定律吗? 当然, 牛顿的这句话更多地是赞扬前人的努力, 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登高而望的牛顿,他的目 光比别人看得更远。

 你的位置会影响你的目 光, 目 光也会决定你的位置。

 桃花源里的百姓, 不知魏晋, 过着自己简单的农耕生活。

 他们的生活其实是悲苦的。

 不知道战争的痛苦, 怎能珍惜现在的美好? 不与外界竞争, 怎能发展进步? 因为有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才有了生态的平衡, 有了生物的进化。

 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位置,才有利于生存。

 桃花源中的人, 目 光注定是短浅的,他们在社会上的位置也必然会处于劣势。

 现实生活中, 有的人初中毕业就不愿读书, 看重现在打工可挣到的那几百元钱, 而他们的同学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目 标, 去了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那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 每天为温饱的生计忙碌奔波, 早已忘记生存的意义; 那些去深造的人, 每天除了生计,更多的注重生活的质量, 生存的环境, 心系大事, 他的眼中有着更多的人。

 生活告诉我们, 只有登高才能望远。

 位置可以影响到目 光, 目 光更能决定位置。

 一个生命的意义, 需要一个好的位置去实现; 一个社会的进步, 需要更多的人把目 光放得更远。

  我们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 光, 去选择一个好的位置, 拥有一个好的位置, 就可以把目 光放得更远。

 那么, 就登高吧, 征服它, 你就会比别人先步看见旭日东升!

篇十: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讲:

 登高望远好深思

 ——机关文稿的高度、深度、广度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何新国

  有一位湖南读者给我留言,希望我写一篇文章专门谈谈讲话稿的高度问题。这让我想起了刚进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时的情景,那时我写出来的初稿经常得到‚高度不够‛‚缺乏高度‛‚没有高度‛等类似的评语。但机关文稿写作尤其是讲话稿写作,到底什么是高度?怎样才算是有高度?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我有意识地阅读了不少有关公文写作的书籍,最终也没有找到现成的答案,也许多数人认为这个问题不值一提,或者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但确实有读者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是存在的。因此,对此进行分析阐述也就并非多此一举。

 2011 年 7 月下旬,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7 月上旬,我陪同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副秘书长赴青海参加第五次全国省级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座谈会,因此没有参加决议稿的起草修改工作。7 月 15 日,第六十三次主任会议讨论决议稿,会上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可见这个决议稿比

 较成熟,得到了各个方面的一致认同。为此,我进行了认真学习,并把它作为本文阐述文稿高度、深度、广度的具体例子。决议稿由帽段、主体、结尾等三大板块构成。帽段部分简要地阐述了作出决议的必要性。正文主体部分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弘扬法治精神,着力加强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二是实施分类指导,切实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三是深化法治实践,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四是强化组织保障,不断完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尾部分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本决议得到贯彻落实。决议稿全文 2700 多字,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只作简要介绍而没有引录全文。下面结合决议稿就机关文稿高度、深度、广度等着重讲三层意思。

 一、机关文稿的高度、深度、广度是具体可感的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高度‛一是指高低的程度,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从物体的底部到顶端的距离;二是指程度很高的。‚深度‛一是指深浅的程度,向下或向里的距离;二是指(工作、认识)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三是指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四是指程度很深的。‚广度‛是指(事物)广狭的程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高度、深度、广度是指事物的空间距离,在观察并描述事物时一定有一个基

 准点,向上为高度,向下为深度,横向为广度,这就是纵向与横向观察事物的方法与结果。机关文稿写作虽然是书面文字表达,但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对实际工作的具体反映,建立在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揭示规律的基础之上,同样地存在着高度、深度、广度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中具体事物的高度、深度、广度相比,机关文稿的高度、深度、广度显得比较抽象,必须通过文稿来具体说明。下面就结合决议稿来说明这些问题。

 先说文稿的高度。决议稿帽段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任务更为凸显;中央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决策,强调法律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十二五’规划已经全面实施,迫切需要法治的引导、规范和保障,这些都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课题。‛这一层文字从三个方面阐述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并作出决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家知道,在今年 3 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在今年 2 月下旬,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今年还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些都是事关全局的重大事件,也是当前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决议稿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从而使

 文稿体现出应有的高度。从帽段这一层文字表述来看,我们可以说这篇决议稿是有高度的。

 再看文稿的深度。决议稿主体部分第二段内容,着重阐述‚实施分类指导,切实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这一重要问题。这段文字,首先议论了一句,接着从农村写到城市,从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管理人员写到广大公务员、广大青少年等等。决议稿用了较多的笔墨阐述广大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以及广大青少年学法用法的重要性、相应措施。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最后有一段文字专门对青年寄予厚望。决议稿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放在最后以示重视和强调,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这是对总书记讲话的具体贯彻。决议稿这样安排法制教育的对象,显示了层层深入的逻辑力量。因此可以说,这段文字具有一定的深度。

 最后讲文稿的广度。决议稿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主题主线,从四个方面进行布局阐述,内容涉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涉及广大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机关工作人员、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涉及新农村建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行政司法机关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涉及‚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以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

 权职责。四个部分的内容非常广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决议稿 2700 多字,围绕法制宣传教育这个中心,着眼全局进行论述,涵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的方方面面,既全面论述,又突出重点,从这个角度看,这篇文稿是有广度的。

 二、机关文稿的高度、深度、广度之间的关系

 一般人评判机关文稿,往往只注意或者强调文稿的高度,而对于文稿的深度、广度则经常有所疏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登高望远的体会,站得高视野必然开阔,看得远且思绪万千。我国历来有登高的传统,古人‚登高而召,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屈原‚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登高不仅仅是远望而领略山川风物,更为主要的是深入思考即抒发自己的情怀。可见,生活中的登高、望远、深思三者是密切相关的。而机关文稿写作,源自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具体工作,其高度、深度、广度同样是密切相关的。

 一是高度决定文稿的层次境界。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总是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怎么看、干什么、如何干等等;我们研究具体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其次要分析重点内容,再次要提出方法举措;

 我们把思考、研究的结果写成文章,则基本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这么三个部分。可见,日常思考、研究工作、撰写文章一脉相承,其内在规律是完全相同的。有鉴于此,机关文稿尤其是讲话稿首先解决的往往是思想认识问题,也就是怎么看的问题。这一部分处于文章开头位置,对于文章后面的内容有着重要影响,一定要把它处理好。如何才算处理好呢?简言之,就是要有高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清、看得深。看问题要有高度,思想认识必须到位,文章的层次境界全靠这一部分表达和体现出来。

 二是深度决定文稿的质量水平。机关文稿尤其是讲话稿在部署工作时一般都要提出开展工作的方法、措施和要求,这些方法、措施和要求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深入分析形势任务和情况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部分处在文稿的中间位置,分量举足轻重,直接决定着文稿的质量水平。如果没有深入分析研究,浮光掠影、泛泛而谈,内容空虚、华而不实,则方法、措施和要求必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没有说服力也就难以让人信服,文稿部署工作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我们经常讲,看问题很有深度,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深度,无非是说这些意见建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反映了实际工作的迫切要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机关文稿尤其是讲话稿在部署工作时提出的方法、措施和要求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

 就可以说文稿有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有思想深度、有质量、有水平。

 三是广度决定文稿的表达形式。登高望远,政治家豪迈、文学家多情、画家浓墨重彩,表现手段虽然各不相同,但基于目力所见决定表达形式则是相同的。以文学创作来说,所见和取材必须广泛,在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再决定采取合适的表达形式反映生活、塑造典型、弘扬真善美。机关文稿写作也是这样,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广泛占有材料,才能决定驾驭这些材料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有时事先写作提纲列得很好,但由于缺乏材料,有的部分写起来十分艰难,因此必须随机应变地进行调整、灵活处理。这充分说明材料决定表达形式,材料丰富可以写实,材料缺乏只能虚写。文章材料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加上恰当的表达方法,读起来就会让人感到内容丰富充实而不是肤浅单薄,这就是文章广度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

 三、确保机关文稿具有高度、深度、广度的方法举措

 如何让讲话稿等机关文稿具有高度、深度、广度,这是广大机关文字工作者在写作实践中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不少年轻同志给我发来电子邮件,或者在网络上给我留言,一致希望就此详谈。借此机会一并作出回答。当然,下面的内容只是个人的一些感受体会,从长期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纯粹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第一,尽可能全面地占有材料。没有材料的写作就好比是无米之炊。无论是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还是‚一府两院‛工作报告,都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年度工作情况和思路要求,在写作时都必须全面地占有材料。重要工作会议上的主题讲话稿,在写作之前同样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并占有材料,这是讲话稿写作的重要基础。收集材料要靠平时积累。工作报告也好,讲话稿也罢,都不是现成材料的简单剪辑,收集材料之后、动笔写作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阅读、消化材料,必须下足功夫。材料不论长短,都要读懂、读通、读透,明确其要害关键,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实际效果,哪些是创新之举,都要烂熟于胸,为下一步构思写作奠定基础。实际上阅读的时候就要考虑写作。如果材料不仅充分占有,而且认真消化吸收,则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而增强文稿的广度。

 第二,分析问题要全面、深入、独到。机关文稿不能以长短论优劣,而要以思想观点见高低。好文章必定是眼光独到、观点鲜明、发人深省的文章。同一个题目,相同的材料,不同的人写作,面目可能大相径庭。原因何在?表面看来,只是作者运用材料的不同,而实际上则是作者思维方法的差别。机关文稿起草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涉及到很多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学习哲学无疑对于机关文稿起草具有很大帮助。因此,有的人提出机关文稿写作要体现哲学思维方法,这

 是非常有道理的。当然,在这方面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机关文稿写作中始终进行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以及认识论、社会发展论等等一些基本原理,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现实工作、思考对策建议、解决实际问题,让文稿反映真实情况、揭示事物规律、体现群众要求、贯彻中央精神,从而增强文稿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达到应有的深度。

 第三,写作的立场、位置、角度是关键。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机关文稿写作要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位置、发展的角度进行构思和表达。从上文分析可知,文稿的高度取决于我们对于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分析和把握。以省人大工作为例,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只知道从人大角度论述人大工作,结果视野不够开阔,思路非常狭窄,而且总是拎不起来,思想观点缺乏应有的高度。后来,我学会了从党的大政方针看地方人大工作,从省委的决策部署看省人大工作,结果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从此写作的路子越走越宽,文稿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高度有保证,也比较大气。实际上,人们对于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这一提法并不陌生,但要落实到具体文稿写作当中却又难于言说。这里仅以分析 2011 年地方人大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为例对此作些说明。2011 年省人大工作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任务要求呢?在年初起草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有

 关讲话稿时,我就开始琢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随着党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明朗,逐渐地形成了如下几个判断。首先,2011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地方人大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服务服从于这个大局,为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努力推进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其次,2011 年 2 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这无疑对于地方人大工作也提...

相关热词搜索: 登高望远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理论的制高点 登高望远 站在 制高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