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2023年教学管理论文汇编1

时间:2023-08-02 17: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管理论文第1篇幼儿园的教育是启蒙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无疑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者除了深刻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教育方针,更应该合理、正确地运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打造出合理的管理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管理论文汇编1,供大家参考。

教学管理论文汇编1

教学管理论文 第1篇

幼儿园的教育是启蒙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无疑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者除了深刻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教育方针,更应该合理、正确地运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打造出合理的管理模式,让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更加舒适、愉悦。

一、坚持“以孩子为主”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要求幼儿园教育者的团队优秀而专业,他们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明确幼儿园是个“以孩子为主”的地方,应该充分鼓励孩子的自我发挥,积极引导孩子自身健康地成长。同时,幼儿园教育者更应明白,幼儿园教育目标所在,在不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孩子自身发展的情况下,把一切的工作重心放到促进孩子成长、培养孩子友善待人以及让他们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上来。

二、鼓励孩子创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初期,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以前的中国太过于强调同调性,容易扼杀掉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呼吁,要还孩子一个美好而奇妙的童年。作为孩子的初期教育者,我们的幼儿园老师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发现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除了开设画画、乐器等学科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外,对于科学、自然等理科类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当孩子画出来的世界不是花草、树木、白云、蓝天等这些老师所必教的景物时,老师切不可打击孩子的信心,而是要作为一名聆听者,用心感受每一个孩子的世界以及他们的与众不同,尽可能地保留他们的个性而非过分强调大家的协同性。因为孩子年龄偏小,学习的能力尚有欠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无法处理的问题,这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孩子渡过难关,这不仅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也从侧面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为了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我们的老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设置奖励机制,对于能够独自完成创作且有独到见解的孩子给予点名表扬或者奖励积分等。如一些省市的幼儿园,以积极探索新型的特色教育课程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通过体育、户外运动、课间锻炼等一些方式,在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的体魄下,通过运动传导教育理念。

三、打造轻松良好的园区氛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轻松的园区氛围,能够提高每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由地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同时感受到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乐趣。在这样积极的氛围里,孩子也能够更快地融入家庭以外的环境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能力。倘若,教育工作者只顾自己的知名度,不断给孩子施压,让他们总是处在一个互相竞争的环境里,势必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孩子自身价值的最大发挥。幼儿的天真是难得的,他们的创造力也是惊人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不能因一己之私禁锢孩子天性释放,更应该为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创造一个健康、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就对教育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重视师资培养,规范教育管理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说到关键,还在于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教师作为教学理念的实践者,不仅要执行幼儿园的管理措施,还要直接面对幼儿进行学前知识和道德教育,其作用可见一斑。教师团队不专业,能力不过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校声誉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对于老师的培养一定要加大投入。除了实行聘任制,让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工作外,还应该设立教师考核机制。如根据教师的绩效,考核每位教师的工作质量,绩效不达标直接予以淘汰。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与幼儿的互动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大对园区硬件设施投入,改善园区学习条件,重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从根源上促进园区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还应重视教育的管理。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育模式,制定不一样的教育计划。我们的老师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合理科学地安排教育的进程。对班级的管理,应当采取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察和跟踪,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课外活动,及时地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跟社会接壤,这样既能打破常规教育固定的套路,更能拓宽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灵感,对于美化幼儿的心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基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比寻常。一个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者,不仅要有足够强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还应该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让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更加切合幼儿个性化成长发展的需要。

教学管理论文 第2篇

论文关键词:

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实践;建设

论文摘要:

《山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是我校承担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一五”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通过课题组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校建立并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广大山区中职学校具有参考和实际运用价值。

1、项目介绍

1.1引言

《山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是我校承担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一五”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批准号:BCA060016),课题类别是“A.宏观发展研究”。在总课题组的悉心指导和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经过近3年时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完成了课题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1.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急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的技术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顺势而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培养各级各类的技术人才的主要教育力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搞好中职教学管理,促进中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每所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我校地处广东省的山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工业发展刚刚起步,人才较为紧缺,这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校也十分明确中职学校的发展靠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适应山区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山区中职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因此,开展本项目研究适逢其时,意义深远。

1.2.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综合学校各部门、学校所有成员的力量,使学校各组成部分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履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责。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总体结构中的核心因子,是教学中人才培养所应达到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提高的水平测值。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指对学校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包括教学工作各要素管理、教学进程各环节管理。它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的系统,是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是学校管理的最主要的内容和任务。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永恒话题。中职学校承担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劳动后备军重要任务。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又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增强,就业制度改革使人们更加关注学校教育质量。在中职教育改革进程中,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水平将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1.3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原则

1.3.1课题研究的任务

根据总课题组下达的《项目任务书》,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

1)开展山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国内比较研究,探索建立山区中等职业技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山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途径和过程管理办法,构建教学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1.3.2课题研究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本项目组结合实际,坚持了如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监控的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

2)全员性原则。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务科是核心,教学部和教师是基础和保证。

3)系统性原则。

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条件等,还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教务科、教研室和教学部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

4)全程性原则。

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人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5)应用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涉及学校、各科室、各教学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是一个能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因此,本z页目的研究应遵循中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范围上,“注重微观研究”、“注重过程评价”和“注重实践应用”;在过程中,强调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以切实提高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

1.4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思想基础,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和反思性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工作,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课题研究。

保障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的正常工作。为使整个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教与学的主体是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动员教职员工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来,以监控促教学,向教学要质量,从而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课题的研究应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校教学实际,探求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注重实效,力求特色,贵在创新。

1.5课题研究的条件

从学校的发展角度看,对教学质量保障进行研究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多年来,我校对此高度重视,投人大量的精力,物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近年来,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看,在我校,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监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人人心,质量监控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这对传统教学管理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1.5.1领导重视。

我校许建国校长对此非常重视,对课题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希望。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许建国担任课题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蔡杰忠副校长、教务科黄振强科长担任课题组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各教学部主任为组员的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研究做直接、有效的领导、谋划和组织协调工作,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1.5.2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在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上,都将给予优先考虑。

1.5.3组织培训。

(1)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贯彻课题意义、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工作推进时间表及具体安排,并确定以教学督导小组为主要机构的课题实验工作;(2)开展主题为“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方案”的校本培训;(3)派员参加省内组织的各项培训,多次请省市专家来校作讲座;(4)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明确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1.5.4人员结构。

课题组成员学历和职称高,全部是教学部主任以上的骨干教师,年龄均在39岁以下,教学经验丰富,教研意识强,对现代教育管理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精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1.6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3月一6月)确立课题阶段。初步探索并确立研究课题,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全面的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计划,进行明确分工,在论证的基础上完成方案设计。

第二阶段:(2007年7月一2009年12月)深人研究阶段。落实课题研究经费,课题组进行广泛深人的课题论证、调查研究,定期集体研究讨论,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积累研究材料,撰写相关论文,并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践,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10年1月一2010年6月)进行全面总结阶段。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总结实践经验,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综述

课题开题后,本课题组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山区中职学生的实际,对课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视,召开了多次的论证会议,对课题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论断。我们认为,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情况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四个子系统,即决策指挥系统、管理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2.1决策指挥系统由学校行政一把手、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教务科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教学部主任组成。

决策指挥系统在校行政的领导下,按照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指挥整个系统的工作,协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关系,使其在工作中形成一种合力;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统一调配校内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2管理执行系统由学校分管校长、教务科长、教学部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组成。

管理执行系统按照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定期或随机检查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的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和调控,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根据教学需要修订或制定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随时了解教学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3质量评估系统由教务科、教研室、学校教学督导组组成,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质量管理。

质量评估系统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检查、听课、座谈、问卷、访问等方式,对班级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结果分析提交给其它系统。教学质量评估以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为主,以学校教学督导组仲裁、学生全员参评的工作方式,完成全体学生对全体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以教务科为主要职能处室,实施学生学习状况问卷调查为主,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4信息反馈系统以教务科、教研室为主要职能部门,由校领导、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员组成的信息网络。

信息反馈系统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是闭合的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的反馈渠道主要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毕业生信息等,建立多条信息反馈渠道,通过调查、座谈、问卷、听课等多种形式,做到广泛准确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以评估结果的反馈为主渠道,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按照上述体系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四个系统功能相对独立,分工明确,自成体系,而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又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协调一致,涵盖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运行过程中,体系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即可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具有自我调适功能。

3、研究成果及应用

根据课题组的深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适合山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切实保证了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1建立并完善了一套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保障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的正常工作,使整个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1.1教学督导听课制度。

由学校领导、教务科、教学部主任组成教学督导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制定了《教学督导小组工作职责》,规定校长、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以上,教务科长及各部主任每月至少听课2次以上,通过听课当场对任课教师进行评课打分,课后跟教师进行交流,提出改进意见。

3.1.2教学运行检查制度。

为保障学校教学的顺利运行,我校先后出台了《教师岗位职责》、《任课教师上课管理办法》、《教职工考勤制度》、《任课教师授课办法》、《教学部主任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建立了以教务科牵头、各教学部协同的常规抽检制度,每周对教学秩序、教学安排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月以通报形式向全校发布,对教学事故、教学差错及时处理和暴光,并在年度考核中与绩效工资挂钩,每学期以教学检查周的形式进行教学大检查,对检查汇总的结果向全校通报,宣传先进,鞭策后进。

3.1.3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学校出台了《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设立教学奖励基金,对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每年度评选优秀教师并予奖励,对参加教学课件大赛、基本功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集体都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种技能竟赛给予重奖,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钻研业务、努力进去、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3.1.4考试制度。

考试既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种检验,又是教学的一种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必须认真对待。为了加强对考试的管理,学校制订了《监考员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教务科做好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质量测查工作,对各科试卷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差错,保证监测成绩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校领导则应对各科检测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定期召开教学部主任、教师参加的质量监控研究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全面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

3.1.5学生评教制度。

为保证教学质量评价客观公正,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制订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了学生学习信息反馈中心和教学信息员队伍,每个学期在期末结课的前一周,由教务科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作出客观评价。

3.1.6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审批制度。

学校通过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规范、稳定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如工作会议记录、检查记录、通报、工作安排、教师学期工作任务书等管理文件资料的审核归档制度;调代课单、课程表、教学进程表、学科成绩表、批改试卷等实行严格的审批签字制度,对规范管理,追溯质量原因提供了依据和保证,学校先后出台了《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任课教师请假(调课)有关规定》、(教学档案管理员职责》等制度。

3.1.7实训过程的量化监控制度。

实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因此,实训教学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就要把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措施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使实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放任自流现象。学校制订了《学生基本功训练方案》、《专业带头人工作职责》、《实训教学质量考核方法》,建立实训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严格进行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

3.2培养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经学校行政班子讨论,为了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打造一支专业技术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可持续发展的中职教学队伍,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3.2.1组建四大教学部。学校领导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措消了原来的教学科组,组建了社会科学教学部、自然科学教学部、工程技术教学部、艺术体育教学部四大教学管理部门,各教学部由教学能力强、水平高的老师任正副主任作为管理干部,在教学部内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有效地整合了学校教学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了学校教学团队的作用。

3.2.2设立专业带头人。

根据中职教育专业性强的特点,我校设立了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并加以大力培养。专业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中职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应是能教学、懂生产科技又了解市场经济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多面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能力,还有经营能力和市场经营意识。因此,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的对象应是“双师型”教师中优秀者。对专业带头人学校给予一定的职务津贴,鼓励和支持专业带头人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并引导学术方向或相近的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向专业带头人靠拢,形成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2.3启动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近几年引进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作为教师,这些教师年青、有活力、思维活跃、眼界宽、想干事,但他们没有教学经验,不了解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才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学校加以大力培训和培养。我校的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他们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为此,我校启动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让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子帮扶,帮扶时间为三年,内容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等等,要求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定期向老教师汇报思想和教学工作情况,尽快发展成长起来,成为教学骨干。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我校还通过教学督导小组对青年教师每学期必听课一次,教学检查一次,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次,对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3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要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就必须要根据市场需要和变化,不断地深人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3.3.1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改革。

专业建设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出发,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按照适应社会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的原则,重点培育和打造特色专业,建设骨干示范性专业及应用型基地。为此,我校决定将计算机机应用专业、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会计专业、数控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加大专业建设和师资建设,加大设备的投人,积极进行课程专业设置改革,将专业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着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增加专业教学课时,加强专业实训。

3.3.2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中职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中级人才。为了加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技能的积极性,我校规定每位学生必须进行一次毕业作业设计,毕业作业设计作品被评为不合格不能毕业;每学年举行一次专业技能考核周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必须通过主要的专业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不能毕业;每位学生毕业必须取得“双证”,未取得“双证”不能毕业;每位学生必须参加顶岗实习一个学期,不参加顶岗实习不能毕业。通过实行各种硬性规定和措施,极大提高了我校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3.3.3贯彻了“四法”研究和实践。

这里所说的“四法”指的是教法、学法、考法和训法,我校领导提出中职教育必须贯彻“四法”研究和实践。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积极对“四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教法上,我们要求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在教学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等方法,以彻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法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如何制订和实施学习计划,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在考法上,我校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不以一张试卷、一份标准答案来考评学生,而着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注重学生平时的专业学习考查,每学年举行一次专业技能考核周活动,对每个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在训法上,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要求教师精讲多练,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理论学习时间与专业训练时间达到1:1或者1:2,并举行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达到以练促教,以练促学。通过对“四法”的研究和实践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使中职教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活力。

3.4撰写科研成果,发表研究论文,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经过三年来的努力,课题组成员运用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对教学过程监控进行了优化、整合,探索在新的环境下教学管理模式。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在大量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材料,撰写了一些论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教学质量的措施。其中有许建国常务副校长的《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2010年3月发表在《职业教育研究》)、蔡杰忠副校长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实力》(2009年9月发表在《中等职业教育》)、黄振强科长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6月发表在《河源乡情报》)、邱锦军主任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2008年8月发表在《职业教育》)、池文清老师的《公开课想到的勇气与宽容》(发表在《文学教育》2008年第12期)、《浅谈新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08年7月发表在《新课程》)、朱世德老师的《扣紧中职教学特点,坚持教学三个结合》(2008年7月发表在《成才之路》)、刘月华老师的《浅谈我校美术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思路》(发表在《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9月,2008年12月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第三届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美术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发表在《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第4期)等一大批论文,学校制订并印刷了《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考核方案》单行本。众多的研究成果,使我校的教育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开展“山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以教学评价促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学校招生的逐年增长。

4、课题研究的启示

虽然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初步建成,但在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4.1存在的问题。

4.1.1课题研究过程中感性认识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

由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过程较复杂,目前没有成套的理论研究,因而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理论支撑不够。理性思考较少,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对这一间题的研究始终处于一种经验总结的阶段,难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需要在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的同时,专门的研究部门应及时多作指导。

4.1.2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不足。

由于我校课题组成员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繁重,所以有许多好的教学管理经验无法得到及时的总结,难以形成研究成果。

4.2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4.2.1要明确教学质量与监控的关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学质量与监控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监控是一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等级制评价的情况下,必须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式,淡化监控者与被监控者之间的界线,树立全员质量监控的观念,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消除对立,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监控的作用从单纯的监督、检查、评价向导向、激励、改进的方向发展。

4.2.2应准确把握监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应进一步探讨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有关教学思路设计方面的指标引人监控体系,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每个主讲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应用某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式。

4.2.3在监控中应注意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定量方法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中有其弊端:一是对共性的评价限制了教师不同个性、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二是评价标准和权重的确定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三是表格化的评价观察不到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事实,量化的评价结果缺乏对教师课堂教学本质上、深层次的指导。因此,仅按评价结果来判断教学质量的优劣也不妥当。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克认为,评价者在评价中应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来换取评价中的有效性。而评价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方法的应用。近年来,教学监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强调监控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在评价方法上,则注重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强调定性方法在监控结果中的运用,因为定性方法更有利于明确地肯定成绩,说明问题,指出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4.2.4应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将教师放在对立面。如何处理学生评价结果,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评价结果不被认真看待,就可能导致师生对学生评价结果失去信赖。如果对学生评价结果处理过激,把评价结果放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可能造成教师不敢管学生,上课小心翼翼,时时担心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这样就不是“为教学而评价”,而是“为评价而教学”,就会失去教学评价应有的意义。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所以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应当慎重。

5、结束语

回顾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教学管理的深人研究,我们还须继续努力,学校必须具有战略发展的眼光,把科研兴校、管理强校作为全新的办学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重新谋划学校发展,深人扎实搞好教学管理的科研课题,必将推进学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教学管理论文 第3篇

在新课改的深入与推动下,我国各个地区的小学教育管理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小学教育管理也有所提高。众所周知,小学教育管理所牵扯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并且在整体运作中难度比较大,在整个小学教育管理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并且存在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管理人员,则需要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智商过分重视,对素质教育有所忽略

现如今,虽然我国大力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在部分地区的小学阶段仍然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从社会各界的评价观念分析,很多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智商过分重视,对素质教育有所忽略,即便是重新规划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在这种条件约束下,很多敢于创新的教师无法施展拳脚,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并且也导致小学教育管理面临重大的阻碍。

(二)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不具备持续发展的特性

从整体角度分析,教育管理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是当前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随着小学新课改的深入与推广下,很多小学并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而是在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仍旧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这样一来不仅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所忽略,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整个教育管理工作中,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具备持续性发展特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三)小学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现如今,在我国教育行业中教育硬件设施是决定素质教育开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主要的条件。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影响,我国部分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设施比较落后,在教学器材上呈现出老化现状,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甚至贫困地区的小学缺乏体育设施或者音乐设施,无法开展体育课程、音乐课程以及美术课程。

(四)小学教育管理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在信息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下,我国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辉煌的发展现状,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者的诸多要求会得到提升,对小学教育管理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管理者拥有高学位、高素质的人才比较少,并且很多学校在这一方面所投入的资金、精力也比较少,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小学教育管理队伍机制不健全,会出现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的"发展现状。此外,对于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多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往往与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整合,这样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将管理层职工的主动意识进行遏制。

二、完善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要对策

根据对上文的分析与了解,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小学教育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小学教育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出诸多弊端与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新课改的认识与了解,于下文提出完善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积极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育管理人员,笔者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要想进一步发挥出素质教育的智能,加强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那么需积极加强素质教育。此外,在整个教育管理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利用学习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并且学校还要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有所重视,开展差异化教学,再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性格开展个性化教学,鼓励教育管理者能够从小学教育角度出发,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树立新课改的改革意识

要想进一步改善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要将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将新课改融入到教育管理之中,将民主化教育理念与小学教育管理融为一体。其二,要积极建设现代小学教育管理机制,将小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进行调动,实施责任负责制,从根本上做到权责统一以及责权分明。其三,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打造管理品牌效应,树立新课改的改革意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

(三)积极构建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合小学教育管理,一般而言,传统的教育评价体制主要以各种考试为主,在考察小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的考核有所忽略。而积极构建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并且也能够促使小学生实现自我学习。此外,笔者认为,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将教师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展现。

(四)积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铁饭碗”的现象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工作危机意识,这种情况下则要求教育管理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以及教学水平,对岗位实施责任制度,利用公开招聘的方式为学校留住优秀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情绪进行充分发挥。结语:综上所述,伴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管理者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有所认识,并且小学教育管理现状也逐渐引起了社会以及家长的关注。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人物,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只有进一步将小学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才能促使我国现代小学教育在改革的步伐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教学管理论文 第4篇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民众的教育程度。目前,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已经相继开展了紧锣密鼓的新课改工作,幼儿园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一、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初高中学生不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孩子年龄小,好动活泼,喜欢玩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一些幼儿园就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另外,目前中国的幼儿园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规则和衡量标准,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出现浑水摸鱼的状况,认为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玩的开心自己就做到了老师应尽的义务,完全把幼儿园定位成了“托儿所”。其实不然,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作为孩子进入知识大门的第一步,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更加应该受到重视。

2.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幼儿缺乏自我保护与对错分辨的能力,一切都需要老师从旁进行悉心指导。尤其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法容忍任何不良因素的存在。因此,完善的幼儿园管理与监督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还都是采取权威式管理,即下级服从上级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领导发布指示,老师们去执行。这种模式之下老师缺乏教学自主性,而与孩子接触最直接、最了解孩子的恰恰是老师,并非管理人员。在监督机制上也仅仅是上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视察,这种监督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短时间的视察只可以看到表面现象,根本无法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过分重视特色化教学由于竞争激烈,为了赢得各位家长的青睐,各幼儿园分别专注于打造特色教育。而事实是,无论是教师的特色教学活动,还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都忽视了常规知识的学习。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应该是最为基础的学习。通过特色教育掌握某一方面的特长固然好,但对幼儿来说,只有均衡全面发展,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4.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在理论层面可以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不配合或者其他状况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就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吸引幼儿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对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1.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新课改重在强调“新”。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达到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并没有把教学管理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尤其是一直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幼儿园是教学的基础单位,不仅要照顾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还要对其行为、思想上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2.完善教学管理的考核机制幼儿园的教育并没有太多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行为和思想上的引导,因此在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幼儿所掌握的基本知识,还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是否得到健康发展。其次,确定考核方式。幼儿园教师的考核应该以自评为主,组织家长、孩子、教师、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等也参与其中,保证评估的广泛性。同时,合理确定各评估人员的评分比例,做到科学合理。除此,还要采取奖罚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3.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基础知识的培育,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对幼儿进行兴趣引导,激发其潜能。目前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虽然也有大纲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幼儿园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学课程讨论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探讨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所在幼儿园的课程,制定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幼儿对课程的接受能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提高幼儿园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教学管理论文 第5篇

1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的内涵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就是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制定教学计划是高校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过程。修订教学计划可以对学科或专业的某个方向修订,也可以对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或人文素养教育方面修订。不完善的教学计划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总之,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计划的评价和教学计划的修订等四个环节。

2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缺乏科学的决策过程

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过程中,缺乏决策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一个有着明确内涵的概念,它要求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采用集体决策的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静态的典型研究与动态的系统分析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而有些高校在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前不与各学院、学生处及科研处协调,缺少调查分析,制定和修订的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另外,一些一般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参照重点高校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部分高校教学计划制定主体单一,单靠院系主任或其他个体的知识和能力很难制定和修订出高水平的教学计划。

2.2教学计划执行缺乏科学的管理

各高校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都做了严格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以及实际操作中,更改了教学计划。这种更改的现象多次发生。它包括在执行教学计划中小范围的更改,或是教学计划运行若干年后大范围的更改。执行教学计划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组织管理中职责是明确的,而一些高校在管理时,工作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如有些院系认为教务处对教学任务安排管得太多,但教务处考虑到合理配置学校的资源,必须审核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安排合理,而院系只顾自己学院的资源配置情况。执行教学计划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相关联,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管理和科学的管理,在执行教学计划管理中缺乏相互协作,学校的公共资源就不能合理的配置,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监控、教学质量评价都会受到影响。

2.3教学计划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诸如本科教学质量工作评估、精品课程评估、学生评教及专业评估等高等教育的评价不少,这些评价都与教学计划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计划方案评价是指对教学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编制过程的评价。而一些高校的教学计划的评价指标较少,且内容不具体,缺少较为系统的教学计划评价方案。教学计划评价的过程包括核实、调查、反馈、修改、确认五个环节。首先要核实教学计划中各专业课程门数、学分、学时等。其次是进行访问调查,了解情况。再次反馈意见并修改,最后确认教学计划评价。而现在教学计划评价是阅读教学计划后,个人主观判断,缺少调查、反馈和修改环节,流于形式。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缺少沟通交流,专家理性判断的单一评估方式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评价人员在审核教学计划时只注重查看专业课程安排情况与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安排是否一致,而不关注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合理,以及课程体系是否相关等问题。

3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改进的措施

3.1规范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流程

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的过程需要多位院系教师参与并群体决策,制定和修订的过程比较复杂,为了满足不同利益和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必须加以规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一般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院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负责,在综合分析和科学的考察前提下制定和修改定教学计划。首先,各学院根据制修订意见要求,充分研讨修订教学计划,并提交专业教学计划初稿,其次,教务处组织初审,以及学校组织教学指导委员论证,各学院分专业汇报制定和修订思路,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了哪些改革以及改革的原因。再次,学院根据教学指导委员意见进行整改,并提交专业教学计划二稿。最后,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修改确定教学计划终稿。专业教学计划一经确认并实施,原则上不能随意修改,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调整时,专业负责人必须填报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才能更改。

3.2严格规范执行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保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务处和各学院专业负责人以及院系主任应及时审查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状况。每学期专业负责人根据教务处关于修订专业计划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核对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一经确认该计划,不得更改。另外,教务处要求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和院系主任及时了解教学任务情况,组织任课教师填写《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教学大纲》等材料。

3.3完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

教学计划评价是对教学计划运行作出的评价。它有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外由外聘专家、行业专家和毕业生组成,校内由学生、教师和专家组成。评价需要有证据,所以教学计划运行的评价情况要依赖于信息反馈系统和监督系统做出的判断,它没有决定权和处理权,只能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反映意见。教学计划评价系统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作为工作指导。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指标有培养目标、课程选择、课程结构等指标。培养目标指标应做到:第一,一致性。培养目标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适合学科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第二,独特性。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突显学生个性发展。第三,可行性。培养目标具体便于操作,切合学校实际。第四,前瞻性。培养目标体现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课程选择指标做到:第一,整体性;
课程体系围绕学生发展设置,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课程内容完整、逻辑性强。第二,合目的性;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一致。第三,丰富性;
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能力、知识和情感的发展,知识内容不重复且紧跟时代步伐。第四,可行性;
师资条件和教学设置作保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通识公共课的规定。课程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并在其能力范围内。课程结构指标做到:第一,有序性;
合理安排课程顺序,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次序混乱,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发生,保证教学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次序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灵活性;
根据社会需求人才情况,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第三,平衡性;
合理安排各专业每学期课时,做到学时均衡分布。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学时比例合理。

4结束语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是一项关系到教育部门、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复杂工程。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都遵循传统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但是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人才呈现离散性和多样性,对综合性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计划管理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高等院校要正确认识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学计划管理、与时俱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只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还应有相应的教学设施、管理体系和师资力量作保障。

教学管理论文 第6篇

小学教学管理就是科学地组织好、处理好、协调好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教学管理也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工作已经取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管理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并对完善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提出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决策民主化

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只要讲究民主化,不仅管理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为了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通过讨论的群策群力作决定;

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人员,分管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校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人员与相关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校委会讨论或召开教师座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职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执行规范化

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内容要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学校管理者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三)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应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上。一是教师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教师都要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学校内部的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边村小学及教职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

二、小学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能在无形中熏陶、感染学生,起着桃李不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此,学校在整体布局上追求创新。意蕴深远的标语,独具匠心的特色绿化园地,温馨典雅的走廊、墙砖,别具一格的个性宣传牌,各具特色的室内设计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师生创新灵感与艺术文化交融的璀璨。另外,学校还在文化内涵里渗透创新。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区分别设置了科幻画、想象画,并配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温馨提示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学校倡导班级文化建设以一班一风格,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创新特色文化,倡导不拘一格,个性化的班级形象。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在重视校园硬件环境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内容展示的同时,学校更加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和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型的管理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学校将创新教育融入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发展和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不仅可以在校园广播里,增添校园特色音乐,浸润师生心灵;还可以精心设计小学校园文化手册,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美设计收纳其中,深刻地阐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及文化内涵。

(三)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发展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生成的主渠道。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从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于标新立异人手,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诱导、熏陶学生,逐步生成创新人格。其次,拓宽教育渠道。学校鼓励学生多读书,制定各年级必读书目和必背篇章,让学生多积累。最后要坚持学创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智力活动为基点,把创造思维训练落实于日常中,强调平等的师生对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助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长知识、增智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

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主动意识,打破以前管理中出现的专政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平时的情绪变化,不要让他们有奴役的感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育管理者平时加强对教师的尊重,使人性化与管理制度相配合。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平时应该多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因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最了解,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次,建立科学的测评办法和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师测评办法往往是采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这种测评办法是有缺陷的,应该摒弃这种测评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独立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同时采用评分制,这里包括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评分,使教师真正发现自己在授课和其它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小学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让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学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第三,针对一些青年教师,他们不缺少专业的知识,而是缺少实际的授课经验,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总结出更为科学的授课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教育存在它的特殊性,所以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合理,既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又要使学生的心理成长得到保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必须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小学要进行人本主义的管理,还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间的结合。过去的教学管理比较注意服从,这样在教育管理之下,会让一线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态,从而无法获得尊重和满足,在工作过程当中就不容易进行配合以及服从。

而人性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被管理的一线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线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地取长补短,在情感上进行互动,最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线教师更加配合以及服从。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工作自主倾向性,并且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促进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对教师理解以及尊重,最终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教学管理论文 第7篇

摘要:提问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劣质的提问则降低学生学习热情,甚至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通过调控课堂提问的“三度”,改善提问效果,提高教学质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
调控;
量度;
难度;
温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提问,师生之间互动沟通、交换信息,实现知识的建构与思想的碰撞。“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劣质的提问则降低学生学习热情,甚至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通过调控课堂提问的“三度”,改善提问效果,提高教学质效。

一、调控提问频率的量度,确保主体探究

“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提问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法宝,有教师课堂中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时间。新课改倡导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课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课堂提问频率宜少不宜多,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避免满堂问,控制好提问的次数,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当的问题,减少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以挤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实施主体探究。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笔者没有过多提问,总共提出了三个主要问题,在复习导入时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为梯形的面积推导抛砖引玉。接着,笔者为学生出示了例题并提问:“你们能够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请各小组合作探讨。”直接明了地提问,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为学生争取了主体探究时间,学生边讨论边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观察。在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梯形面积公式时,笔者没有按照教材中的设计将五个问题逐一向学生提问,而是提出一个较为开放的综合性问题:“你们能够根据刚才的探究过程比较转化前后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这样的提问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调控提问内容的难度,激活灵动思维

提问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扑灭学生探究的欲望。数学提问的优劣在于问题内容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的问题毫无思考价值,反而无法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难度过大则会阻碍和抑制学生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控好提问内容的难度,才会激活学生灵动思维,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一节思维性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想象,探究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经过各种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探寻规律,直接提问:“同学们能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吗?”问题提出后,只有几个学生举手,多数学生表现出迷惑不解的神情,笔者知道自己的提问有问题,问题的难度太大、太宽泛,于是我立即调整提问:“让我们逐个分析不同涂色面的小正方体个数与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份数之间的关系吧,请先说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笔者明确了问题的指向,降低了难度,引导学生逐次分析寻找规律。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特征设计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力求难易适度,尽量避免简单、空泛的提问,增强问题的针对性,缩小问题的思维跨度,提高提问的效度。

三、调控提问语气的温度,催发学习热情

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提问似夏日的凉风给燥热的学生送去一丝快意,如同冬日的暖阳融化了学生思维的坚冰,同样一个问题,提问的方式和语气影响了提问的效果,提问语气应当是有温度的,适宜温度的语气可以感染学生,催发学生学习热情,幽默风趣、高低婉转是最为适宜的提问。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笔者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让猪八戒去化缘,猪八戒只讨回3块大饼,唐僧让他平均分给师徒4人,猪八戒想:一人一块饼得要4块,3块饼怎么可以平均分给4个人呢?这可难住了猪八戒,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好分吗?有谁愿意帮一帮猪八戒?”向学生提出:“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好分吗?有谁愿意帮一帮可怜的猪八戒?”笔者故意提高了声音,用饱含疑问的语气故意挑逗学生,原本有趣的故事情境,加上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子将学生内心表现欲引发出来,催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他们纷纷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调控提问语气温度要灵活多变、因时制宜,在教学导入时的提问语气要幽默诙谐、抑扬顿挫,以有效刺激学生听觉神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提问的语气要措辞婉转、流畅自如,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探究动力;
在课堂总结时提问的语气应圆润高扬、语重心长,以催生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的自信。陶行知先生说过:“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调控好提问频率的量度、提问内容的难度、提问语气的温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提问的技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刘科英.在预习中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4,(19).

教学管理论文 第8篇

摘要:

小学是开启学生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管理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坚持以科学管理作为辅助,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因此,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及两者相结合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分析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望给予小学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
教育管理;
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

所谓教育管理即学校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财力、物力、人力等多重功能协调控制教育系统,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实施管理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帮助学校在外树立高口碑形象,扩大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因此,分析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取向对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提高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成为人们生活领域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教育界人们充分意识到管理工作无论在什么组织机构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成为实施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小学教育管理走向全新领域的重点。所谓人本主义并非在20世纪形成的,其历史悠久。古希腊和罗马常常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对人开展教育,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和人文主义运动结合后形成人的价值。学校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程序、规则活动任务、目标并要以实现上述目标而相互联系、依赖的组织,其自身无法脱离管理活动。因此,要求小学教育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管理的最终价值为学生,只有树立人本思想,坚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转变以往的管理价值观,贯彻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思想,逐渐将呆板僵硬的应试教育体制过渡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方向。教师还要考虑和学生相关的利益与可能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虚心接受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的管理建议。此外,对于学校教育领导来说,要将教师、学生、家长等聚集在一起探讨各自的价值需求,争取满足各方,促使教师在教育育人中获得成长,学生能在接受教育中充实知识体系,实现共同发展。

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

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是小学管理近年来兴起的管理理念。在19世纪和20世纪,美国和德国的相关管理学家就分别创设了科学管理学科和社会科学组织理论,两者相同的目的都是强调组织的重要性。即在实施管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活动计划,完善组织体系,采用严谨的管理制度对整个过程进行约束,明确各方责任,从而提升管理效果。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将工作进行量化有利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可以说量化标准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作用重大,通过调查和统计教育管理工作能促使管理者在科学的数据辅助下制定可行性管理策略。此外,管理者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获得相对准确的量化资料后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政策,使学校中参与教育管理人员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合理分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为了避免教育管理单一化,可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管理中引入辩证法,进而实现灵活化管理。

三、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与科学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小学教育管理者的主要角色还是教师,之后才是领导者,所以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除了要灌输给学生知识,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自觉能力。当前小学生正处于信息化环境下,尤其部分学生也有了独立人格和思想,然而价值观和心理发育还尚未成熟,教师需积极接触互联网及社会上的现代信息经筛选后传递给学生,才能保证学生得到的信息是积极的,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情绪和心理,采用宽严并济的管理模式,密切关注学生品德和人文知识,教育时不可太过严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未来教育中以理服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管理者是相同的,但评估学生和教育就存有较大差异,其中家长会因为孩子是独生子而过度溺爱,放松管理。相反班主任会用理性的角度评价和管理学生,所以教育管理者要和家长深入交流,双方达成共识一起促进学生成长。总之,小学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良好的管理有利于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就需要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提高自身效率。但不能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过于机械化,应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实施人性化管理,同时也不能抛弃科学主义基础,因为人本主义只有在科学主义的基础上才更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规律,最后将两者结合进一步实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目标,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朝猛.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探讨[J].科学导报,2015(6):55-56.

[2]景广学.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探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1):55-56.

[3]张文学.浅析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

教学管理论文 第9篇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民众的教育程度。目前,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已经相继开展了紧锣密鼓的新课改工作,幼儿园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一、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初高中学生不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孩子年龄小,好动活泼,喜欢玩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一些幼儿园就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另外,目前中国的幼儿园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规则和衡量标准,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出现浑水摸鱼的状况,认为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玩的开心自己就做到了老师应尽的义务,完全把幼儿园定位成了“托儿所”。其实不然,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作为孩子进入知识大门的第一步,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更加应该受到重视。

2.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幼儿缺乏自我保护与对错分辨的能力,一切都需要老师从旁进行悉心指导。尤其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法容忍任何不良因素的存在。因此,完善的幼儿园管理与监督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还都是采取权威式管理,即下级服从上级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领导发布指示,老师们去执行。这种模式之下老师缺乏教学自主性,而与孩子接触最直接、最了解孩子的恰恰是老师,并非管理人员。在监督机制上也仅仅是上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视察,这种监督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短时间的视察只可以看到表面现象,根本无法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过分重视特色化教学由于竞争激烈,为了赢得各位家长的青睐,各幼儿园分别专注于打造特色教育。而事实是,无论是教师的特色教学活动,还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都忽视了常规知识的学习。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应该是最为基础的学习。通过特色教育掌握某一方面的特长固然好,但对幼儿来说,只有均衡全面发展,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4.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在理论层面可以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不配合或者其他状况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就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吸引幼儿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对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1.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新课改重在强调“新”。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达到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并没有把教学管理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尤其是一直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幼儿园是教学的基础单位,不仅要照顾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还要对其行为、思想上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2.完善教学管理的考核机制幼儿园的教育并没有太多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行为和思想上的引导,因此在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幼儿所掌握的基本知识,还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是否得到健康发展。其次,确定考核方式。幼儿园教师的考核应该以自评为主,组织家长、孩子、教师、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等也参与其中,保证评估的广泛性。同时,合理确定各评估人员的评分比例,做到科学合理。除此,还要采取奖罚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3.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基础知识的培育,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对幼儿进行兴趣引导,激发其潜能。目前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虽然也有大纲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幼儿园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学课程讨论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探讨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所在幼儿园的课程,制定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幼儿对课程的接受能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提高幼儿园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华.谈谈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12,(09).

[2]王梅英.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的教学管理[J].新课程,2010,(10).

[3]刘华.谈谈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12,(09).001

教学管理论文 第10篇

摘要:

教学工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提高质量必须靠管理,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靠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

关键词:

教学管理;
素质教育;
管理意识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1.教师素质提高

重点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功,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奖励并记入本人的教学档案,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环节的管理

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这三个层次的公开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討会。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学校和其它的职能部门一样,也有不同的科室组成,由于工作重点和性质的不同,各个科室都应有不同的制度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只有这样,各个部门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要顾及全面,对各个方面的制度都要进行修定。

2.针对性原则

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必须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要认真分析出工作中那些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审视寻找出原有制度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修订。

3.长期性原则

作为制度,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既要着眼于现在,也要放眼于未来,使之能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让它成为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则和准绳,起到稳定军心和局势的作用,我们不能信口乌鸦,更不能朝令夕改。

4.人性化原则

我校老师平均年龄偏大,大部分已步入中年,这一时期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较重,且身体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再加上我校女教师很多以及她们独有的生理现象这个现实,所以,我们在修订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不误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想老师之所想,力所能及地为老师解决些实际问题,形成条文,列为制度,努力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三、转变与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

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二是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四、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要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条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营造心情舒畅的环境。一是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师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校教职工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二是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教学设备,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三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优良作班级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总之,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教学管理论文 第11篇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在大学教育事业中,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代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但是,由于受到很多限制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师不能很好应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一、多媒体应用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更多地讲授一些音乐理论和技巧,很少向学生模拟这些抽象的理论,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影响学习的效率。削弱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压抑,因此,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抽象理论具体化的功能,帮助学生具体地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更好地展现音乐的表现力,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感染力。

(二)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

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原因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比如图片、动画、视频等,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教学的形式,其展示的结果更加直观和形象,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借助传统乐器和音像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这些设备的转换和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而且传统的音像设备在进行反复播放和收听时,往往定位不准确,还容易受到播放速度的限制。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一键设置播放的方式,节省课堂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革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多媒体的应用综合了多项技术,比如声音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等,它可以将声音、文字、动画、图像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革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也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带给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一定的冲击,加深了学校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有利于推动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帮助改善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音乐理论知识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形式向学生输送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很多教师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板书大量笔记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乐谱、调号等知识点,但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偏差或错误,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同时,音乐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完全掌握,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而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解决有疑问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和声教学软件来对学生进行辅导,一边进行演示一边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保证视听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进度。

(二)应用于音乐鉴赏中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对指定的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可以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鉴赏活动操作困难,画面感不强,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缺陷,它可以展现出多种教学形式,操作增加简单,同时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为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音乐空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

(三)应用于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可以体现学生应用音乐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主要利用文字的形式在纸上进行创作,创作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创作,可以丰富创作的形式,目前,出现了很多音乐创作软件,为音乐创作成果演示提供了方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造中的音色、音量等,为新的创作作品奠定基础。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创作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学生只需要借助电脑和创作软件就可以进行创作,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然,多媒体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负面的效果,很多教师过度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校音乐教学中。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
还有助于革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教学管理论文 第12篇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班班通的普及,智慧校园如火如荼的在各地铺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新高考新课改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无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素质,科学有效的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工具,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学管理;
改革措施

借助于网络环境,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式,逐渐优化其发展体系,提升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提升其工作的可靠性。

一、切实加大投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AI

在网络环境下,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应用各类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发挥现代先进技术的作用,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一,在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中,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建设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并融合综合管理学生入学信息、奖励信息与处分信息、军训信息等,提升数据信息管理的可靠性。在学生成绩管理中,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可借助网络中的任意终端,通过集成信息系统平台,自动生成学生考试成绩,并系统统计学生的考试情况,将其自动生成成绩表格等,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第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教学计划系统。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将教务系统作为重要平台,针对教学流程等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新高考的课程设置要求,开发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走班选课系统,并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课程,提升选课工作质量,并对子系统数据进行全面的管理。

第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管理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包括教师的职务信息、科研成果信息、论文及期刊等著作信息等,保证可以自动生成教师的基本信息。同时,还应该包含教师的课程计划、利用数据信息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的计算与总结,明确教师的工作量与教学水平,准确评估教师的教学情况,提升分析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工作质量。

第四,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适合学校实际的排课管理系统,主要针对老师的排课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更具课程教学时空等,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修改,并对接到选课平台,合理优化课程设置与师资调配,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全面优化排课系统的使用体系。

第五,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适合学校实际的考务管理系统与试题管理系统。现代化网络教学管理方式,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对考务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试题选择中存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选择问题,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第六,学校教学、德育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根据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适合学校的用户管理与信息交流平台。随着4g的覆盖跟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借助微信、手机登等渠道进行家校联系,获取学生在校的动态。因此,教学管理技术人员必要建立属于学校的专门网络平台。要求学生与老师、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校在网络平台中开展信息交流与常见问题问答等活动,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管理,提升现代化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方式的具体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科学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升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质量,发挥系统建设的作用。

第一,在网络环境中,学校需要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信息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科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各类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二,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对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使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可靠性。首先,引导教师养成电子备课习惯,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与特点等,在网络系统中搜索各类教学资料,以此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在教师备课中,需要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完善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引导教师建设网络教学系统,要求教师将课堂讲解情况录制下来,并发布在网络系统中,保证学生在网络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科学制定学习计划与学习进度控制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三,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学、德育部门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类网络学习资源,在网络系统中形成交互界面,利用便捷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网络环境教学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证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符合相关规定,逐渐提升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工作可靠性。对于学生管理工作面言,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可以提升教學管理工作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人员必视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建设个性化学生管理系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方式,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

教学管理论文 第13篇

高等学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在我国,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概念等同于大学。如果说教学工作是大学所有工作的核心,那么教学管理就是大学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的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手段,使教学相关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目标的过程,它是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强有力的保证。常规的教学管理活动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状态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及各学科、各专业、课程、实验室、教学中心、教学基地、教学队伍、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相关基本建设管理,以及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管理。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在今后十几年内,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大学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为何目前越来越迫切的需要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呢?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保障,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是目前高等学校都在实践和研究的问题,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就需要在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要求。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等教育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社会化、国际化、民主化、信息化等一系列变化趋势。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阶段发展到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大众化不单是一种量的描述,而是对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整体的考察和说明,高等教育大众化直接导致了教育主体、结构、目标、功能、内容、形式、方法、评价等各方面内容的多样化。如果把当年的精英化教育比作象牙塔,那么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则更像服务站,它让曾经独立的大学与产业、工业、市场、商业、用户等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学本身的发展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大学内部也产生了诸如就业、财政、商业化等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的传统大学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讲授标准等都与国际接轨。从高等教育内部环境看,近年来大家对教育的本质从工具论走向人本论,教学的本质也从教本位转变为学本位,教学内容上开始由传授论转向协商对话论。以上变化必然导致教学管理需要从过去的行政主义的论调转变为服务、保障论,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管理以管理者为中心,强调统一要求,内容僵化,重在控制。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高等教育的创新环境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高等教育办学环境,我们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传统的计划式、指令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变化。

高校工作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如何能够通过新的课程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来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是每所高校都应该追求解决的问题。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建立一个能够顺畅运行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是完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各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保证。通过总结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几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的经验,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情,需要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学生部门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将学生工作部门纳入到创新教学体系中,把学生的科创活动作为创新教学的组成部分。学生工作部门和专业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实施创新知识与方法讲座、创新成果展示汇报会和大学生科创活动等。创新教学体系中,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部门与部门之间,教师与学工人员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此,可以构建一个覆盖大学教育各个阶段的学生科技竞赛与专业教学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生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结合的创新教学体系。

本科生创新教学体系的建立实施,需要学校教学管理方式改革创新的支持,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实施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能很好的为这一教学体系提供制度保障,燕山大学也已经在三个学院进行了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试点,预计2016年会扩大试点范围或全面铺开。校院二级管理后,高等学校的管理重心由学校各职能部门下移至二级学院,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管理潜力。学院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基本单位,其在教学管理的理念更新、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及运作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如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管理效率低下、师生课堂氛围混乱等[1]。我们必须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大学的教学管理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变革方向,用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保驾护航。

教学管理论文 第14篇

大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提升大学音乐的教学工作和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所共同追求的重要任务[1]。大学期间是学生审美能力趋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为此规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当前大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诸多音乐教师展开音乐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单纯地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所以,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对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环节不够重视,同时也使得大学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欠缺。

一、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当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大學教育中的角度已经完全转变,并且逐渐从精英教育趋向于大众教育,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依据当前的全新形式对教学计划做出合理的调整。并且在当前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之下,老师一定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石,制定出全新的规划和举措,确保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培养音乐方面的思维能力[2]。通常来讲,音乐的语言一般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出艺术的联想性,但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当代大学生加强审美能力,同时确保其更为全面地发展。

二、加强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内容的选择力度

当前大学生喜爱音乐的程度不断高涨,尤其是流行音乐,更是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自然选择。在大学当中音乐教学和传统的音乐欣赏大有不同。因此在大学阶段,学生们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使自己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这也是大学当中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职责。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对于音乐欣赏和学习的思维能力,目前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的音乐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音乐素养,不断地学习,使自身音乐文化方面的底蕴不断提升。唯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才能将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带给学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都得到满足。这也要求老师在选择教学曲目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有着积极影响力的曲目。在选择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古今中外的各类音乐作品[3],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二)积极展开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音乐的学习与其他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所不同,因为音乐是富有艺术性的一门学科,所以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大学生各方面的感官都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也可以从演、唱、听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并且以此来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全面调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对大学音乐进行教学时,在分析乐曲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对学生讲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及其文化背景,依据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4],确保学生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交响乐”时,老师可以先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影响及其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课余练习交响乐的时候自己进行组织,使得学生获得新的技能。在引导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被培养,所掌握的知识也更为牢固,同时视野更加丰富。

(三)多方位地创造欣赏音乐的意境

原本音乐语言就是十分美妙的,其音律和节奏使得更多的人类享受其中,但与此同时,音乐也包含着独特的人类智慧。所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首先为音乐的欣赏者,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方式以及其内涵,同时使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其思想感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并且在教学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所给予的美感以及老师的教学艺术,使得学生真正地在心灵上得以享受,同时切身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魅力。21世纪作为创新年代,要求大家共同努力,将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基本核心[5],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挖掘,全面挖掘和激发出当代大学生的潜能。

老师在创设音乐欣赏教学当中设立多方位的情景模式,鼓励学生不断地学习音乐艺术,使用更为优美的语言,对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行挖掘,使得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进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激发,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四)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逻辑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学习

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音乐教学的基本概念,同时老师在教学时加强学生推理能力,充分结合逻辑和哲学方面的思想,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思维是十分复杂并且活跃的,这也使得老师的思维训练和培养能够顺利展开。教学过程当中,将逻辑思维合理地运用,确保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当中,有力严密地进行推理、恰当合理地进行判断、明确基本概念同时还要具有强有力的论证论据,使其理论思维得以提高。所以,加强学习逻辑、哲学等思维学科,有助于学生自我思维模式的形成。在《西方音乐—印象·浪漫·古典》的学习中,充分使用逻辑渗透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创新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把控主要脉络,使艺术的抽象知识更加具体[6],并且富有逻辑性和哲学性,使得更多的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进步。通常来讲,音乐巨匠在哲学方面的造诣都很深,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音乐的学习中,学生会获取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也给予其生活上的巨大帮助,促使更多当前大学生们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课堂当中,学生和教师往往都缺乏沟通。但是在大学当中的音乐课堂,这种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加强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喜好不断了解,并且依据学生的喜好设计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师生交流时,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不断培养,强化其音乐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識,进而保持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有效建立了平等课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真正地养成音乐的思维能力,要靠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所以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的音乐水平,使得音乐学习的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降低,使得当代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吸收并且充分理解,这也有效避免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当中学生所存在的诸多误区,使得更多的大学生们可以加强学好音乐的信心,同时养成一个正确的音乐思维习惯[7],进而更为有效地展开整个大学阶段音乐的学习。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一方面作为改革音乐课程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也是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教学当中,唯有培养学生主动并且具有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或分析问题的时候得以体现。

教学管理论文 第15篇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评价标准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全国各地都已经开始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时代,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除此之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考试成绩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未全面地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标准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师素质较低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很多学校也认识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是,从学校现有人员结构来看,学校现有的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而且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方案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家庭教育缺失

小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家长必须认识到加强家庭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只有学生遇到的问题的时候教师才会和家长通话,告知家长学生的情况,其余时间很少沟通,家长根本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长长时间不在家,缺乏和学生以及教师的沟通交流,针对这类学生教师更要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可以理解家长的所作所为,不会产生怨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多关心留守儿童,不要让留守儿童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分析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在制定教学管理方案之前,必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实现有效管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绝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全方位地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而且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管理水平有很大影响,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教师培训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派遣教师外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另一种是邀请专业教师来学校举办座谈会,教师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开拓眼界。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完善教师奖罚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益和水平。对于表现不佳的教师学校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规范教师行为。

(三)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以及学生家长的教育方式,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学生家长想法的同时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家长,明确教育方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去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家长遇到问题也要及时和教师反映,实现教学的有效管理。

(四)采用分层管理模式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位学生的基础不一致。教师要针对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管理的模式,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结语:

我国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时代,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家长必须认识到加强家庭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以及学生家长的教育方式,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管理 汇编 论文 教学管理论文汇编1 教学管理论文(汇编15篇)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