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5篇

时间:2022-11-02 08:55:04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5篇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第9卷第5期Vol. 9 No. 5吕梁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liang University2019年10月Oct. 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5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5篇

篇一: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9 卷第 5 期Vol.

 9

 No.

 5吕梁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liang

 University2019 年 10 月Oct.

 2019- 经济学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 资源对接和能力培育郭玲丽 1 , 龙兴云 2(1. 四丿 II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四川成都 610207,2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 四川成都 610072 )摘

 要 :

 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 , 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之一 , 也是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之一 。

 基于™ , 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 要注重打造一支具备优势技能 、 乡土热情满怀 、 政治觉悟高尚 、 干事创业有劲的高素质乡

 村振兴队伍 ,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 , 以能力培育和资源对接为重点 , 推动乡村振兴

 队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队伍建设;社会组织 ; 资源对接;能力培育中图分类号: C91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95

 -185X(2019)05

 -0072

 -05当前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是综合性的和动

 态化的 , 必须将乡村内外的力量组织起来 , 以 “ 合

 力 ” 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

 自然而然 , 乡村振

 兴力量的队伍组建和作用发挥就成为基石 , 而力量

 的引入 、 队伍的组建和资源的对接需要 “ 纽带 ” 连接

 到乡村振兴中 , 社会组织天然的中介作用决定了它

 必须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中做出贡献 。一 、 乡村振兴的系统性决定了参与力量的多样性(一)乡村振兴研究现状概述乡村自古就是国家建设的重要 组 成部分 。

 “ 中

 国农村社会经历了传统乡 土 中国 、 新中国建立后的

 城乡二元结构时期 , 现在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

 段 ” 1 ] , 乡村振兴正是实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

 重要

 。学术界对于乡村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 , 早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梁漱溟先生就在河北定县翟

 城村开展乡村自治实验和理论建构 。

 改革开放以

 来 , 乡村在经济发展 、 政制调整和社会改良方面的突

 出变化 , 引发了学术界的 “ 乡村建设 ” 研究热潮 , 有

 关乡村的制度变迁 、 经济改革 、 文化建设 、 社会自治

 等面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

 2017 年 10 月 , 党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 乡村振兴战略 ” 。

 2018 年 2 月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中指出 , “ 到 2020 年 ,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 制度

 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

 [] 0 这些纲领性文件的

 出台,再次引发学术界的 “ 乡村振兴 ” 研究热潮 。通过文献梳理 , 当前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相关政策内涵解读,包括乡村振兴战略重

 大意义的阐述 :

 “ 对于中国走出 ’ 中等发达国家 陷

 阱 ’ ,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3 ] ; 对乡村振兴总体

 要求的阐述: “ 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 才

 能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

 振兴道路 ” ⑷等 。二是地方实践经验提炼 。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

 后 , 各地在中央总体战略指导下开展了具有地方特

 色的实践 。

 这些经验总结和问题探讨为学术界的

 “ 乡村振兴 ” 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高层形成规

 范化制度和体系化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就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而言 , 已有的研究聚焦乡

 村振兴队伍建设的意义阐述等 , 对于乡村振兴队伍

 如何构成 、 队伍如何组建 、 作用如何发挥等还存在研收稿日期 :

 2019-08-23第一作者简介: 郭玲丽 (1990

 - ) , 女 , 山西临汾人 , 在读博士 ,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政治发展 。72

 究空间 。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 对乡村振兴

 队伍整体构成和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中的

 作用做重点阐述 。(二)乡村振兴是系统性的工程1.

 乡村振兴缘何是一项系统工程之所以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 , 是由当前

 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要求所决定

 的 , 是内部需求与外部推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0(1 )

 国家均衡发展目标的全局性国家的均衡发展需要乡村的全面振兴,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就地域而言 , 国家均衡发展目标

 的实现要城市和乡村的全面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 第

 二就内容而言 , 新时代国家建设的总体布局是 “ 五

 位一体 ” , 乡村建设与国家发展的同向性决定其发

 展布局也应当遵循国家整体发展布局 。

 第一点决定

 了振兴乡村是国家迈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

 第

 二点决定了乡村振兴是系统性的工程 , 需要将乡村

 的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 、 生态文

 明建设共同推进 。(2)

 乡村建设面临问题的多元性乡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多元性决定了解决之道的

 系统性 。

 对于当前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 意见 》

 中给予明确总结,主要包括: “ 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

 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 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

 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 , 新型职业农

 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

 账较多 , 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 乡村发展整

 体水平亟待提升 ; 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 , 农村金融

 改革任务繁重 , 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

 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 , 乡村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o 乡村振兴是破除当前农村

 发展问题的战略决策和实现路径 , 也必当是系统

 的工程 。2.

 乡村振兴系统性的具体表现(1) 乡村振兴目标的系统性首先 , 乡村振兴目标的系统性体现为目标元素

 的全面性 , 即乡村振兴要 “ 按照产业兴旺 、 生态宜

 居 、 乡风文明 、 治理有效 、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 2 ] 。

 它涵盖了乡村经济发展 、 生态保护 、 文明构建 、 社会

 治理和群众生活等方面 , 是构成要素综合且全面的

 目

 标

 。其次 , 乡村振兴目标的系统性体现为目标设定

 的阶段性 ,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

 《 意见 》 依照总体要

 求和现实情况 , 划分了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 “ 三个 ”

 阶段和具体任务 , 即 “ 到 2°2° 年 , 乡村振兴取得重

 要进展 , 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35 年 ,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

 现;到 2°5° 年,乡村全面振兴 , 农业强 、 农村美 、 农民

 富全面实现 ” 。

 这个阶段目标的划分以制度和政策

 框架构建为前提 , 以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为关键 , 最

 终实现 “ 农业强 、 农村美 、 农民富 ” 的总体目标 。(2 ) 乡村振兴内容的系统性一是领

 主

 的

 设 。

 乡

 要

 兴 ,

 的领

 是根本 。

 党的十九大报 告 中指出:东西南北中 , 党是

 领导一切的 。

 故而 , 中国共产党势必是乡村振兴的

 领导主体 。

 因此 , 做好坚持党的领导 , 加强乡村党组设 ,

 升 乡

 组

 工

 为 乡

 兴的重要内

 容 。二是自治能力的提升 。

 乡村要振兴 , 村民自治

 是基础 。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保障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

 治理 , 保障村民当家作主地位和切身利益实现的重

 要途径 。

 因此 , 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配套保障措施 ,

 创新村民自治参与形式 , 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成为乡

 兴的重要内容 。三是经 济 动能的积蓄 。

 乡村要振兴 , 经 济 发展

 是

 。

 乡

 经 济 发展是

 会

 和

 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

 在整体经 济 提档升级的 攻坚 期 ,的

 发展 、

 的

 分就

 、 乡

 的

 发展

 为 乡

 兴的重要内容 。四是乡村文化的支撑 。

 乡村要振兴 , 文化建设

 是灵魂 。

 乡村有不同于城市的地域文明体系 , 它是

 乡 土 社会 秩 序维持的精神支撑 。

 在 乡 村经济发展的

 同时 , 乡村传统文化保存 、 优秀美德传承 、 契约精神

 和法治观点培育等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五是

 生

 的

 善 。

 乡

 要

 兴 ,

 生

 是标杆 。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讲 , 是为了满足村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 。

 在村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 , 村

 民对于高质量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

 对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享受成为乡村振兴

 的重要内容 。六是生态环境的保护 。

 乡村要振兴 , 生态保护

 是要义 。

 乡村有不同于城市的自然地理风貌 , 如何

 在保持经 济 发展的同时保障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

 续,将绿色生态打造成为乡村经 济 发展的 “ 名片 ” ,

 为 乡

 兴的重要内容 。述 , 乡

 兴是一

 兴的 、

 的 工程 ,

 的

 需 要强

 的

 。

 ,

 73

 何将最广泛的参与力量整合为强有力的队伍并参与

 其中成为重点工作 。

 力量整合是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的必然选择 。二 、 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

 力量支撑队伍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重大 , 能够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 、 智慧资源和物质资源支

 持 。

 因此 , 必须汇聚最广泛的力量 , 构建元素健全 、

 职责明确 、 行动有效的乡村振兴队伍 0( 一 )

 队伍建设对乡村振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人力和智慧保障 , 队伍组建和

 作用发挥的效果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 。

 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 ,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城

 乡之间建设资源的不均衡造成的 , 主要体现在人力

 资源和物质资源上 。

 要振兴乡村 , 势必需要补齐资

 源供应不足的短板 。1.

 设为乡

 兴

 人

 智“ 人兴则乡村兴 ” 。

 乡村振兴最主要是 “ 人 ” 的

 振兴,即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回流和域外人才驻留 0

 一方面 , 中青年劳动力回流能够为乡村产业发展 、 基

 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提供劳动力资源 , 另一

 方面 , 域外人才驻留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智慧支撑

 和技术指导 。2.

 设为乡

 兴

 物当前 , 物质资源不足也是制约乡村持续发展的

 重要因素之一 。

 目前的物质资源主要由国家划拨的

 专项资金和乡村集体所有的资产构成 。

 在国家经济

 转型发展的形势下 , 部分从事传统产业的乡村企业

 面临发展困境甚至破产 , 直接影响着乡村发展的内

 部物质资源供给 ( 包括为村民提供的就业岗位 、 为

 乡村提供的集体收入等 )

 。

 因此 , 需要在提高域外

 物质资源供应方面着力 。

 一方面 , 通过加强乡村干

 设 ,

 续

 国家

 于乡

 兴的专

 金的有效使用 , 另一方面 , 通过引入域外人才 , 将其

 所连接的域外民营企业等物质资源引入乡村 , 助力

 乡

 兴 。( 二 )

 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重要 内 容乡村振兴队伍是参与乡村振兴的各方力量的整

 合 , 是将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配备到乡村发展对应

 领域 ,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

 作 。

 在乡村振兴系统工程的分类推进中 , 乡村振兴

 队伍也要分类建设 、 有的放矢 01. 乡村振兴队伍的力量构成乡村振兴队伍的力量构成是依据乡村发展的现阶段问题和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而定的 。

 它应当是

 乡村内外力量的集合 , 包括党政工作人员 、 专业技术

 人才 、 乡村居民 、 民营企业家以及热心公益人士等在

 内的

 。2.

 乡

 兴

 的

 组强有力的队伍不是个体的零散集合 , 而是不同

 力量的有机组合和结构优化 。

 对于乡村振兴队伍而

 言 , 更是如此 , 需要将众多力量分门别类 , 使其各司

 职 ,

 分的最

 最

 , 即构

 乡

 兴子队伍 。一是党政工作队伍,乡村振兴的领导主体 。

 这

 个子队伍主要由县 、 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负责人员 、 村

 委会成员和驻村 “ 第一书记 ” 构成 。

 主要负责乡村

 振兴的政治领导 、 思想建设 、 政策传达 、 组织协调等

 工 。二 是专业技术队伍 , 乡村振兴的智慧源泉 。

 这

 个子队伍主要由县 、 乡两级农业 、 环保技术人员 、 科

 研院所对口帮扶的支农技术人员 、 返乡大学毕业生

 及其他类型技术人员构成 。

 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技术

 培育和推广 , 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规划和技术指导等

 工 。三是劳动保障队伍 , 乡村振兴的主力担当 。

 这

 个子

 主要

 乡

 ,

 特 别是

 工

 流 的中青年 劳 动力构成 。

 主要 负 责与外部支持力量的对

 接 ,

 的

 设 工

 。四是公益慈善队伍 , 乡村振兴的桥梁纽带 。

 这

 个子队伍的人员构成类型比较复杂 , 包括热心公益

 的民营企业家 、 已结束本职工作的乡贤 、 公益组织负

 责人及工作人员等 。

 主要负责乡村振兴力量吸纳与

 培育 , 资金 、 技术等资源对接工作 。这四支队伍并非是完全独 立 和封闭的 , 它们之

 间主体职责明确 , 但人员互有交叉 、 工作互相合作的

 关系,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 三 )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 必 要性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担负着乡村振兴的各项具体

 工作 , 能力高低 、 素质优劣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

 效 。

 因此 , 要在吸纳力量甄别和队伍能力发挥方面

 着力 , 着重发挥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 。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基于两点

 现实:一方面 , 乡村振兴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 ,

 但是乡村内部缺乏与外部社会力量的有效关联;从

 乡村走出去的以及关心乡村建设的志士仁人拥有支

 持乡村发展的热情和资源 , 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 0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 , 需要有与战略实施74

 相匹配的能力素养 , 需要持续的培训教育 。

 乡村内

 部发展的需要和乡村外部进入的愿望需要 “ 纽带 ”

 联结 , 因此 , 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中的

 作用十分必要 。三 、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路...

篇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讨】活力乡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策略路径( 2019)

 )

 “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农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社会各界都投入到乡村的建设当中,社会组织也不例外。在开始行动前和行动的过程当中,两个问题经常浮现。

 中国农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社会组织在协助农村应对挑战时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活力乡村——中国乡村发展合作网络”(以下简称“活力乡村”)于 2019 年启动了乡村发展领域的扫描研究。我们主要借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框架,将社会服务版块加以延展,形成了生计、教育、健康、养老、环境、文化、治理等七个细分主题。

 围绕每个主题,我们开展了包括政府文件、学者研究、媒体报道等在内的二手资料收集。通过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形成了报告主体部分的七个章节。这些章节采取了统一的结构:先描述细分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继而简要呈现国家政策目标,最后分享社会组织的干预路径和案例。

 此外,报告的开头概述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及国家目标,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收录案例的标准等。在报告的结尾,我们也面向农村公益领域的基金会提出了一些资助建议。

 希望这份报告对于新成立的关注农村发展的基金会,可以作为战略规划的参考性文件;对于资深的农发基金会,可以作为新员工入职的培训材料。

 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凝结了众多农村发展领域同仁的智慧,在此谨向各位前辈、同行致敬。也感谢“活力乡村”五家发起基金会为报告的写作提供了慷慨的资助。本报告中观点,仅是汇编者意见,不代表五家基金会的官方观点。文责自负,欢迎指正。

 以下为报告目录 第一章 前言 (一)我们为什么关注农村 1.不平衡、不充分在农村最突出 2.农村问题影响三到四亿人 3.农村发展影响城镇乃至全国发展

 4.农村摆脱困境需要借助外力支持 (二)乡村振兴国家目标 (三)政府的作用 1.基础制度 2.战略统筹 3.财政支持 (四)企业的作用 1.提供生产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2.创造就业岗位 3.管理社会和环境影响 4.开展慈善活动或公益项目 (五)社会组织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1.调动村民参与 2.关注弱势群体 3.模式探索 4.多方协商 (六)我们关注哪些农村的哪些问题 (七)选择案例的标准 (八)术语说明 第二章 生活富裕 (一)农民收入现状 1.农民收入仅约为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2.务工已经成为农民最主要的增收方式 (二)农民增收难的原因 1.耕地面积决定了小农经营的长期现实 2.小农户间合作不足影响经营效益提升 3.难在务工地获得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4.务工岗位选择受就业技能限制 (三)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国家目标

 (四)社会组织协助农民提高收入的主要方法 1.支持农户开展农业经营合作 2.协助农户与消费者直接互动 3.支持村民发展手工和旅游业 4.为外出务工者及其随迁子女提供社工服务 5.协助外出务工青年提升职业技能 第三章 教育公平 (一)农村教育现状 1.贫困农村较多学生未完成高中教育 2.农村学生升入重点高中的比例低于城市学生 3.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考取大学比例远低于城市学生 (二)农村教育落后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1.高中 2.初中 3.小学 4.幼儿园 5.0-3 岁早期养育 (三)农村教育落后源于成长环境投入不足 1.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城镇化 2.农村家长参与不足 3.社区课外教育匮乏 (四)农村教育发展国家目标 (五)社会组织促进农村教育提升的主要方法 1.倡导多样化教育理念 2.开展 0-3 岁儿童早期养育服务和培训 3.新建幼儿园或提升现有幼儿园教育质量 4.为小学生提供健康及课内外教育服务 5.开展初高中生心理支持和职业生涯教育 6.影响家庭教育观念与行为

 第四章 卫生健康 (一)农村健康现状 1.母婴健康水平不及城市 2.妇科健康检查率不高 3.儿童营养状况与城市差异较大 4.慢性病死亡风险高于城市居民 5.传染病和地方病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村健康水平提升难的原因 1.医疗卫生人员及设施不足 2.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佳 3.居民健康素养有待提升 4.饮用水工程、卫生厕所等设施不足 (三)农村卫生健康改善国家目标 (四)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卫生健康改善的主要方法 1.提供妇幼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 2.改善儿童营养 3.监测水质及提供净水设备 4.推行厕所革命 第五章 老有所养 (一)农村老年人现状 1.收入远低于城市老人且收不抵支 2.身心健康状况弱于城市老人 3.参与劳动比例明显高于城市老人 4.抚养孙子女压力大,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5.女性与男性相比更为弱势 (二)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困境 1.养老金水平低 2.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可及性低 3.缺少可负担的照料服务

 (三)农村养老国家目标 (四)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方法 1.组织村民开展居家照料服务 2.活化村庄老年协会 3.开办养老机构 4.研究和倡议 第六章 生态宜居 (一)农村环境面临的挑战 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2.生活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 3.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 4.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问题严峻 5.自然保护影响周边农户生计 (二)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国家目标 (三)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方法 1.推广可持续农业理念与技术 2.探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 3.恢复植被和推广节水农业 4.支持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管理 第七章 乡村文明 (一)乡村文化面临的挑战 1.人际交往方式处在转型之中 2.特色文化逐渐消失 3.文化活动单一 (二)乡村文化发展国家目标 (三)社会组织支持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方法 1.培育新乡贤 2.保育农耕文化 3.活化传统知识

 4.支持公共文化活动 第八章 治理有效 (一)乡村治理中的问题 1.治理旨在解决公共事务管理的难题 2.政府大包大揽 3.自治组织未充分发挥作用 (二)乡村治理国家目标 (三)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治理的主要方法 1.参与有不同层级之分 2.村民参与是原则性要求和成功助力 3.自治组织的不同类型与培育方法 第九章 资助建议 (一)支持农村发展的原则 (二)选择战略聚焦点 (三)衡量自身投入度、能力优势和风险偏好 (四)农村发展的空白领域 “活力乡村——中国乡村发展合作网络”,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资助者圆桌论坛等六家机构在 2018 年发起,该网络是面向中国从事乡村发展的基金会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平台秘书处设在资助者圆桌论坛。“活力乡村” 希望促进涉农基金会就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深入探讨,并在条件成熟时展开合作,培育农村发展行业生态,梳理农村发展相关知识,从而长期贡献于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点击:欢迎下载报告完整版 社会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希望未来能与更多基金会和社会组织一道探讨。

 如您有任何意见、建议,敬请与我们联络:资助者圆桌论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篇三: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村振兴战略下的社会组织

  现阶段的乡村社会组织,主要是指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活跃于乡村场域并且关注或者服务乡村的各类公益性、服务性、自治性的民间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社区活动团队等等类型。[1]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乡村传统社会结构也出现整体流变和调整,对于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变革、乡村社会组织的调整提出了迫切要求,对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也提供了契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局化考虑的同时也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社会组织不能也不应缺席乡村振兴战略这项重大方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变革也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时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社会组织在今日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中的角色究竟如何?其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又呈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和特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研究。

 一

 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要求和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给乡村社会组织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三农”问题一直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聚焦点。从国家重大历史任务的高度看待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包含乡村产业、乡村组织、乡村文化以及乡村人才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振兴,社会组织是组织振兴的题中之意,不可缺位。

 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一直处于改善过程中,相关政策供给也一直没有停止。勿论远近,仅从 201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同年财政部和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到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再到 2017 年 12 月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国家对于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一直没有停止政策支持、思路引导和制度探索。2018 年可谓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规范年。一方面是新出台制度的规范性落实。为贯彻落实2017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民政部召开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会,提出具体贯彻落实的重点任务和举措;会同 34 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把人、财、物向基层下沉、倾斜,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条件和保证。[2] 另一方面是新制度规范的出台。为了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政策体系,民政部推动出台了《志愿服务条例》,进一步规范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工作。[3] 2018 年 1 月 24 日,民政部制定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公布并实施,[4] 这意味着针对社会组织的信息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得以更加有序发展。2018 年 2 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

 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按照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5] 2018 年 4 月 1 日,《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6] 在社会组织发展相对落后的东北地区,全国首部社会组织管理地方性法规也于 2018 年 10 月获得通过,2019 年正式施行,不能不说是一大进展。[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8] 提到,未来三项重点工作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也从另一角度为当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明确了方向和领域。2018 年 7 月 1 日开始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案[9] ,继续强调农民合作社在国家推进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逐渐意识到互助合作组织形式的优势。这些对于社会组织尤其是乡村社会组织而言都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开发空间。但是,从中央到地方,目前对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立法还有待突破,对于乡村社会组织依然没有指向性的专项政策法规,对于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还没有具体的政策意见。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10] 中,有两处提到“社会组织”。规划在提及推进农村基层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之后,指出,“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乡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规划还提到,“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引导其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正确方向”。由此做出的一个初步判断是,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通盘考虑中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开始关注对象,一方面已经开始被关注,另一方面主要被纳入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的框架层面,尚待长远的战略规划布局和定位。

 作为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弱势群体”,乡村社会组织长期在政府和社会的视线边缘游走,其发展不可与城市社会组织同日而语。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面对上述政策环境和制度空间,乡村社会组织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如何?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

 现阶段各地乡村振兴中的社会组织及特点

 乡村社会组织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对于推进乡村振兴、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乡村社会组织数量这一基本数据的统计仍然缺乏清晰的描述和认识,乡村社会组织的确切数据一直处于存在而不被人知的状态,也尚未有专门对乡村社会组织做出统计的机构或者部门。仅仅是在一个宏观层面的判断上,乡村社会组织被普遍认为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数量较少,发展较落后,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目前都尚未充分发挥出其参与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作用,也尚未有效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绩效和农民自治水

 平。

 从部分相关数据可以初步管窥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根据民政部《2017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7 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 76.2 万个,比上年增长8.4%。其中,社会团体 35.5 万个,比上年增长 5.6%;各类基金会 6307 个,比上年增长13.5%;民办非企业单位 40.0 万个,比上年增长 11.0%。这些数据仅仅在社会团体类别中提到了与乡村社会组织有关的数量情况,将农业及农村发展类社会团体作为工商服务业、科技研究、社会服务等 11 个社会团体类别中的一支,在 35.5 万个社会团体中占到 6.2 万个,占比约为 17.46%。[11]

 关于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一类也提到了乡村社区服务组织。据统计,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 40.7 万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 619 个(其中农村 16 个),社区服务中心2.5 万个(其中农村 1.0 万个),社区服务站 14.3 万个(其中农村 7.5 万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 11.3 万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 15.3%,相较于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的 78.6%,约为后者 1/5 的覆盖率;另有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9.6 万个。[12]

 上述对于组织的数量统计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组织类型划分对于统计发展概貌的重要性。目前,学界对于乡村社会组织有多种划分标准。例如,有的把乡村社会组织按照共同体的结合形式划分为乡村经济共同体、乡村秩序共同体、乡村文化共同体和乡村风貌共同体。有的直接按照乡村社会组织的性质罗列为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社区活动团队等类型。有的则认为,中国乡村社会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经济型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自治型社会组织和传统型社会组织。[13] 还有的认为,乡村社会组织就必须强调“自治”,一则组织主体必须以一定范围内的农民为主,二则组织定性必须是党组织和农民委员会以外的非官方自组织,三则组织运行必须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笔者倾向于按照成立方的不同,对现阶段乡村社会组织进行类型划分,一类是由政府主导成立或者由原来的政府分支机构通过改制而来,这类组织数量相对稳定,地域分布和配比也比较平衡,比如老年协会、部分乡村金融组织等;一类是由一定范围的农民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对本地区乡村治理的认知自行成立的组织,比如种植/养殖业协会、大爷大妈志愿者服务小分队、XXX 调解工作室等,这类乡村组织极大地激活或者补充了传统乡村治理的空缺职能,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调和剂”和“凝聚剂”;目前,以政府主导的孵化型社会组织间接培育乡村社会组织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还有一类是由社会各界人士针对乡村社会治理需求辅助当地农民成立的组织或者自行成立后作为乡村外部组织介入乡村本地发展和治理的组织,如作为浙江某市级人大代表的职工个人因为热心乡村事业而成立的志愿型工

 作室,专注于城乡社会治理和乡村精准扶贫的资源对接,又如社会学学者杨团主持的“综合农协”和“百乡工程”,这些组织在专业性指导、资源整合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显然,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乡村社会组织而言,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类型的划分,有助于人们对其有一个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类划分标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考量乡村社会组织是否真正从所在乡村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出发,是否符合农民对于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需求和期望,概言之,乡村社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否符合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实际。

 无论做出哪种分类,首先需要厘清并辩证看待乡村社会组织。一方面,乡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是综合而全面的。另一方面,乡村社会组织的功能全面并不意味着能够让乡村社会组织完全替代乡村其他组织,也不意味着原有的乡村组织尤其是乡镇政府和村级两委组织能够借此推诿自身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和责任。

 针对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14] 现阶段的乡村社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改善乡村社会治理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乡村社会组织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目前,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方面,以种植或养殖专业合作社、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主力军。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专业合作社或农场借助有期限的合同契约,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相脱节、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相矛盾等问题,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体现了强劲的壮大当地乡土产业和带农增收的能力。截至 2017 年 9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 196.9 万家,是 2012 年的 2.86 倍,是 2007 年的 76倍;全国入社农户超过 1 亿户,占全国总农户数的 46.8%,社均成员约 60 户。[15] 面对这一庞大生力军,各类农产品流通协会、扶贫互助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资源和平台,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送关爱等形式,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案例评述:乡村社会组织推动产业扶贫

 社会组织相对较为发达的四川省,其社会组织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扶贫工作要求,挖掘扶贫资源、搭建相关平台以及创新扶贫方式,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成效比较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7 年该省社会组织在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实施扶贫项目2200 余个,投入扶贫资金 10.7 亿元(较 2016 年增长 197.2%),帮扶困难群众 110 万余人次。[16] 社会组织发展同样较快的广东省,更有多家科研院校推动成立的社会组织,从传统文化和技术革新入手,助推乡村产业扶贫。广东绿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绿耕城乡互助社基础上发展成立,建有城乡合作平台和乡村社会工作实践项目,致力于

 推动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文学、语言、手工艺品、特色建筑和传统农产品等乡村特色资产,主动参与乡村产业振兴。[17] 在社会组织起步相对较晚的甘肃省,下辖的定西市妇女非政府组织提供“小额贷款”项目,为贫困妇女提供创业资金;同时开展“陇原月嫂”、“陇原妹”家政服务员培训及“陇原巧手干起来”精准扶贫行动等创业平台建设和模式探索,扶持农村妇女从事特色手工产业,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18] 综上,挖掘扶贫资源、搭建扶贫平台以及创新扶贫模式,正是乡村社会组织参与产业扶贫的主要有效方式。

 乡村社会组织推动乡村乡风文明。在“乡风文明”被提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位要求时,已经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和突出。乡风文明建设,首先包括对乡村本位的倡导,围绕农民真实需求提供文化服务,例如,与职能部门、村两委等其他主体一道筹建乡村实用书屋,开辟各类乡村公共空间,或是如四川、甘肃等多地的乡村社会组织,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配合政府赈灾和救助,筹集物资,同时为受灾农户实施心理援助。乡风文明建设,也包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例如,一些乡村妇女社会组织在贫困地区农村开展让性别文化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活动,提升农村社会对“男女平等”在内涵、实现方法等方面的认识。[19] 乡风文明建设,还包括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多管齐下提高农民文明素养。乡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又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其对人们的影响极其深刻。如何甄别乡村文化中的优秀和积极因素,摈弃糟粕,需要社会组织做出探索。

 案例评述:乡村社会组织成为引导乡风文明的排头兵

 乡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又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其对人们的影响深刻。其中,也出现了因为...

篇四: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2022 年度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和 XX 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 2020 年自治区民政厅在 XX 区开展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现场会精神,推动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困难群体,回应基层需求,民政局决定开展创新扶持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创新扶持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二、活动时间

 2022 年 8 月 1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三、活动内容

 (一)公益创投项目。

 (二)社会组织项目认领。

 四、活动目的

 (一)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需求,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的供应体系;

 (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优化基层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三)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公信力、执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可持续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

 (四)提高全社会对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

 五、实施主体

 主办单位为民政局,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牵头组织。

 承办单位为 XX 区民政局、致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公

 益创投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公益创投项目的初评、日常监督和绩效评价。

 协办单位为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各县(区)民政局,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指导公益创投项目具体落实,协助做好公益创投项目日常监督工作。

 实施单位为确定资助项目的社会组织、接受资助的单位,负责按项目计划执行项目,报送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果,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六、活动规则

 (一)公益创投项目

 1.申报主体

 申报公益创投项目主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信

 息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

 (3)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以及依法缴纳税收、社会保险费的良好记录;

 (4)有符合要求的固定办公场所及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固定工作人员;

 (5)具备开展公益创投项目所必需的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资质;

 (6)近三年以来无违法违规行为。

 2.征集范围

 在农村地区(乡镇、街道)范围内开展的服务项目,包括群体服务类、邻里守望类、志愿服务类、公益服务类等。

 (1)群体服务类: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孤儿、“三留守”人群等群体开展的具体服务项目;

 (2)邻里守望类:邻里相伴、邻里帮扶、送健康进农村、

 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纠纷调解等项目;

 (3)志愿服务类:助学、科学普及、产业发展、文化体育、绿色环保、防灾减灾等服务项目;

 (4)农村公益服务类:围绕农村居民需求开展的各类公益服务项目;

 (5)其他公益服务类:其他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3.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性质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队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4)项目具有创新性:项目的内容、实施理念、运作模式、组织形式、参与方式等具有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活动。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项目受益人界定清晰,项目目标明确,经费预算合理,计划安排可行,评估指标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项目实施可行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评审优先考虑面向民生、面向基层的项目;优先考虑获得3A(含)以上等级评估的社会组织项目;优先考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社会工作成效明显的社会组织项目;优先考虑在柳州志愿服务网注册,且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的社会组织项目。

 4.资金安排

 (1)本次公益创投活动经费从 2020 年自治区民政厅在柳州举办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现场会下拨的专项经费中列

 支,其中,市民政局安排 30 万元资助 5-6 个公益项目,每个项目原则上不超过 6 万元;XX 区民政局安排 15 万元,支持本辖区社会组织在辖区内乡镇、街道开展的公益项目。

 (2)获选项目预算经费根据项目周期和评估结果分期拨付。其中项目经费在项目启动,经承办单位考察后拨付 60%,中期评估通过后拨付 20%,终期评估通过后拨付剩余的 20%。

 5.实施要求

 (1)签订项目合同。项目一经立项,由出资方、承办单位与创投主体正式签订合同。

 (2)完善项目方案。承办单位组织专业督导及顾问团队对创投主体提交的项目进行专业督导,帮助入围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的实施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的实施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

 和评估。承办单位每月以书面形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自评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相关信息。

 (5)做好项目总结。获选项目的实施团队在项目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承办单位提交总结报告。承办单位负责对创投活动进行绩效考评并形成自评报告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牵头对创投活动进行评估总结。

 6.实施步骤

 (1)项目申报(2022 年 8 月 25 日前)

 各申报单位可通过民政局官网,下载填写《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项目申请表》,于 8 月 25 日前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至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纸质版需加盖申报主体的公章。

 (2)项目评审和立项(2022 年 8 月 31 日前)

 从社会组织专家库抽取 5-7 名专家进行现场评审,根据标准当场打分,确定最终获得资助的公益项目。项目公示后,由民政局批准立项,确定立项名单和立项资金。

  (3)项目签约仪式(2022 年 9 月 10 日前)

 举办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三方签订项目合同。

 (4)项目实施(2022 年 9 月—2022 年 12 月)

 项目立项后,项目执行单位应于 2022 年 11 月底前完成项目内容的 60%,并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前向市民政局报送项目中期报告,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实施项目全部内容。

 (5)项目总结及验收(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

 项目实施完毕后,项目执行单位应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于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向民政局报送项目总结报告(3000 字以内),内容包括:项目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等,并附相关佐证材料。民政局组织评估专家现场查看项目落实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并对项目进行评估。

 (二)社会组织认领乡村振兴项目

 1.项目收集(2022 年 8 月 13 日前)

 收集农村地区乡村振兴项目需求,主要涉及教育扶持、健康扶持、产业扶持、基础设施扶持、直接救助等 5 个领域。

 2.项目认领(2022 年 9 月 10 日前)

 向全市社会组织进行意向征询,动员社会组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力所能及认领项目(也可多个社会组织共同认领一个项目),并上报认领意愿。

 3.项目认领对接(2022 年 9 月 20 日前)

  举办项目认领对接会,现场签订认领意向书,为认领项目的各社会组织颁发参与乡村振兴有关证书,并作为今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其他评先评优的依据。

 4.项目实施(2022 年 9 月—2022 年 12 月)

 接受资助单位根据经费预算推进项目开展,定期向民政局汇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落实到位。

 5.项目验收(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

 组织认领项目的社会组织到现场验收,查看项目落实情况

 和经费使用情况。

 七、项目监管

 (一)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项目执行单位、接受资助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项目执行单位、接受资助单位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主办单位提出,并退回已经拨付的资金;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三)项目执行单位、接受资助单位未严格按照合同、意向书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主办单位不再为其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同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四)凡提供虚假资料或采取其它不正当手段虚假参与公益创投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与资格并追回所获资金,同时在媒体进行通告,三年内不得参加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或其它类似活动。

篇五: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 乡村振兴 的意见 见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政机关、军队和武警部队、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率先开展定点乡村振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结对乡村振兴协作,对推动社会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会乡村振兴日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但还存在着组织动员不够、政策支持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打好新时期乡村振兴攻坚战,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创新,经 X 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X 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乡村振兴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多元主体。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多种形式推进,形成强大合力。

  ——坚持群众参与。充分尊重帮扶双方意愿,促进交流互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坚持精准乡村振兴。推动社会乡村振兴资源动员规范化、配置精准化和使用专业化,真乡村振兴、扶真贫,切实惠及贫困群众。

  二、培育多元社会 乡村振兴 主体

 (三)大力倡导民营企业乡村振兴。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乡村振兴,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乡村振兴。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从事乡村振兴事业。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业务指导,鼓励其参与社会乡村振兴资源动员、配置和使用等环节,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机制。加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

  (五)广泛动员个人乡村振兴。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体验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畅通社会各阶层交流交融、互帮互助的渠道。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

  (六)深化定点乡村振兴工作。承担定点乡村振兴任务的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创新帮扶形式,帮助协调解决定点乡村振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帮扶重心下移,措施到位有效,直接帮扶到县到村。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定点乡村振兴单位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本单位定点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对定点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

  (七)强化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协作双方要强化协调联系机制,继续坚持开展市县结对、部门对口帮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协作、社会帮扶、人才交流、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化全方位乡村振兴协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动贫困群众乡村振兴致富。协作双方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加大协作支持力度。加强东西部地区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双向挂职交流,引导人才向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各省(区、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地区组织开展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

  三、创新参与方式

 (八)开展乡村振兴志愿行动。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乡村振兴志愿者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志愿者组织,构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网络。组织和支持各类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调研、

  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乡村振兴活动。

  (九)打造乡村振兴公益品牌。继续发挥“光彩事业”、“希望工程”、“母亲水窖”、“幸福工程”、“母亲健康快车”、“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春蕾计划”、“集善工程”、“爱心包裹”、“乡村振兴志愿者行动计划”等乡村振兴公益品牌效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雨露计划”、乡村振兴小额信贷和易地乡村振兴搬迁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不断打造针对贫困地区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等乡村振兴公益新品牌。

  (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以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为基础,结合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攻坚规划,按照科学乡村振兴、精准乡村振兴的要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会乡村振兴项目规划,为社会乡村振兴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推进乡村振兴资源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社会乡村振兴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

  (十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推进面向社会购买服务,支持参与社会乡村振兴的各类主体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积极参加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政府部门择优确定乡村振兴项目和具体实施机构。支持社会组织承担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

  四、完善保障措施

 (十二)落实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乡村振兴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就业增收的相关支持政策。降低乡村振兴社会组织注册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给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带动贫困群众乡村振兴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乡村振兴公益基金。

  (十三)建立激励体系。以 X 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名义定期开展社会乡村振兴表彰,让积极参与社会乡村振兴的各类主体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对贡献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可给予项目冠名等激励措施。

  (十四)加强宣传工作。把乡村振兴纳入基本国情教育范畴,大力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乡村振兴系列宣传活动。创新社会乡村振兴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加强舆论引导,统筹推进社会乡村振兴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最美乡村振兴人物,推出乡村振兴公益广告,倡导社会乡村振兴参与理念,营造乡村振兴济困的浓厚社会氛围。

  (十五)改进管理服务。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应社会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强化服务意识,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提高社会乡村振兴工作的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定点乡村振兴和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加强对社会乡村振兴资源筹集、配置和使用的规范管理。建立科学、透明的社会乡村振兴监测评估机制,推动社会乡村振兴实施第三方监测评估。创新监测评估方法,公开评估结果,增强社会乡村振兴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提高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贫困群众的创业就业能力。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帮扶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十六)加强组织动员。X 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密切合作,加强协调动员,按照职能分工落实相关政策,推进各项工作。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社会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财政、税务、金融部门要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挂职乡村振兴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待遇。民政部门要将乡村振兴济困作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持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汇全国之力、聚各方之财、集全民之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振兴 乡村 参与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