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9篇

时间:2022-12-12 16:10:06  来源:网友投稿

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9篇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生态建设的思考*杨丽萍 张沥文 李现乐提 要:语言生态涉及语言地位关系、功能价值、语言能力和语言规范以及语言意识态度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9篇,供大家参考。

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9篇

篇一: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生态建设的思考*杨丽萍   张沥文   李现乐提   要:语言生态涉及语言地位关系、功能价值、语言能力和语言规范以及语言意识态度等问题。在乡风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乡村语言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乡村语言生态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家庭领域、乡村公共领域语言使用以及影响语言意识和语言行为的传统文化、网络文化。语言生态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乡村语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语言地位关系、功能价值、语言能力和规范程度以及语言意识态度等诸多方面,调查范围涉及家庭领域和乡村公共领域。关键词:乡村振兴;语言生态;语言意识;语言能力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就令人瞩目。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广大乡村地区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发展相比较来看,农村的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城乡差距较为显著。

  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① (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全面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及脱贫攻坚、人才支撑、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的重要指示中也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则,实现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在内的全面振兴。语言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进程中,语言有何作用,如何发挥语言作用?本文结合苏中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的乡村语言调查,从乡村语言生态建设的角度加以简要分析,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语言学视角的思考。一   语言生态建设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语言生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70 年代,由美国学者豪根提出,通过“自然生态”隐喻类比出“语言生态”的定义,指语言与所在族群、社会、文化及地理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存发展状态,就好像自然界特定生物和非生物的生态,多样化程度高的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和谐性,语言文化多样化的社会也更趋于和谐稳定(王倩、张先亮,2015 )。博纳德·斯波斯基2 8*①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言服务的价值与战略研究”(编号: 14CYY010 )、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语言状况调查研究”(编号: X20180008 )的阶段性成果。本文构思和写作期间,作者曾与张亚军、颜明、陈树等老师讨论文中部分内容,深受诸位老师启发,郑苏皖、刘亚男等同学也提供了部分材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文中谬误,概由本文作者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 - 2 - 4 , http :// www.gov. cn / zhengce / 2018 - 02 / 04 / content _5263807. htm 。。

  。. .。

  。 (2011 )认为,“把语言环境看作是语言生态,这是一个不错的比喻”。我国的生态语言学理论从西方引进,主要包括生态语言学理论研究和语言生态问题研究,如张艳玲、冯广艺(2010 )和蔡永良(2012 )阐述了语言生态学的几个概念,范俊军(2005 )分析了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还有将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实际中的语言问题相结合的研究,如冯广艺(2008 )强调了语言生态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王倩、张先亮(2015 )论述了语言生态在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如何进行语言生态建设,冯广艺(2012 )认为,应该维护语言多样性,坚持语言平等性,强调语言统一性,主张语言开放性,贯彻语言规范性,捍卫语言法律性。综合以上研究,本文中的语言生态主要指特定言语社区中各种语言及其变体在不同领域、场合中的生存状态,包括不同语言的地位关系、语言使用的能力和规范程度、语言的功能价值表现以及可能对上述几方面产生影响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意识和语言态度等方面在内的综合状况。语言生态建设需要了解上述语言使用状况和语言态度意识,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语言的地位关系、能力规范、功能价值及意识态度的调整、引导和顺应。乡村语言生态的改善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明状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乡村语言生态上。文明和谐的乡村语言生态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乡村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乡村乡风焕然一新,促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语言生态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融合城乡发展、展现乡村生活文明和谐的新面貌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城乡语言生活的和谐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虽然当前乡村语言生态总体上是发展与进步的,但较之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乡村生活中,政府机关、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领域语言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乡村居民的普通话交流能力、新媒体语言运用能力不及城市居民。努力提升乡村地区的语言服务水平,有助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乡村居民的各项语言能力,有助于推动城乡在语言使用、语言能力方面的融合发展。除此之外,相对于城市,乡村语言生活中还有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如街头地摊、农贸市场等公共领域用语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标牌用语不规范的问题,家庭领域和学校领域的语言暴力问题,等等。因此,努力提高乡村语言文明规范程度,既有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乡村,又能减少城乡沟通矛盾,为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奠定基础。语言生态建设关涉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乡村语言生态建设、语言生态优化是乡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则,包括统筹谋划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建设与语言生态建设相辅相成。在经济建设上,提升乡村居民的语言能力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例如,在乡村地区开展普通话技能培训、职业语言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提升乡村居民的新媒体语言能力,是实现“数字乡村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在政治建设上,加强政府部门的语言建设,有助于巩固乡村振兴的基础,将“治理有效”的目标落到实处。3 8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生态建设的思考。

  。. .。

  。 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队伍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语言服务意识,则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内在要求。在文化建设上,开展乡村语言文化教育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是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生态建设上,加强乡村语言景观规范化建设,可以为“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打好基础,铺平道路。综上,乡村语言生态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风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的落实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二   乡村语言生态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语言生态建设主要是减少乃至消除语言生态中的不和谐因素,维护和谐的语言生态。当前语言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减少语言生态中不和谐的因素。冯广艺、陈碧(2009 )指出,不和谐语言生态的主要特征是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不融洽、语言自身的发展受阻、语言法规不健全、语言政策不合理、语言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语言选择无所适从、语言运用混乱和语言污染严重等。可见,语言生态建设涉及的内容复杂多样。换一个角度看,语言生态建设也是语言规划的过程,涉及语言规划的诸多方面。结合博纳德·斯波斯基的语言规划理论分析,语言规划活动不是孤立的,语言规划活动发生在特定的社会语言环境之中,与语言信仰和语言实践紧密相关。语言信仰即语言意识形态,是人们认为在语言方面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语言实践就是人们在语言方面实际上所做的事情(博纳德 · 斯波斯基, 2011 )。因此,乡村语言生态建设即语言规划工作需要关注乡村言语社区的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实践,以此实现对上述语言的地位关系、能力规范、功能价值及意识态度的调整、引导和顺应。语言的价值在于应用。从语言实践的角度看,乡村语言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家庭领域和乡村公共领域。语言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上述两个领域的语言使用的认识和态度。因此,乡村语言生态建设可以从考察家庭领域语言生活、乡村公共领域语言使用以及影响上述领域语言行为实践的语言意识等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成分,及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一)家庭领域家庭领域的语言使用是家庭语言生活的反映。李宇明(2012 )在分析语言生活的层级时指出,家庭语言生活是微观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语言问题直接关系到家人情感,需要专门研究家庭语言学,提供家庭语言指导。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语言生活质量关系到乡村语言生态状况。就日常家庭语言生活的内容来说,文明用语的使用、家庭语言暴力、家庭语言教育等都是家庭语言生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就我们对苏中三市展开的家庭语言调查来看,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在夫妻、兄弟、姐妹等关系亲密的平辈家庭成员之间交流中,常常忽略“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礼貌用语的使用。然而即使是再亲密的关系,一定语境中,文明礼貌用语的缺位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语言暴力是对他人产生某种支配力或影响力的言语行为,是诉诸语言的暴力行为,具有伤及他人情感、自尊,侮辱心灵的能量(张国华,2006 ),家庭语言生活中文明礼貌用语使用的不足、语言沟通表达能力的缺乏等多方4 8中 国 语 言 战 略。

  。. .。

  。 面的因素都会引发家庭语言暴力问题。这种语言行为主要存在于家庭夫妻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并且以隐秘的形式存在,严重影响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的构建。家庭语言教育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子女语言能力教育、语言行为文明规范教育等多个方面。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在语种上,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普通话能力、英语能力的培养,部分家庭会对孩子的语言教育进行一定的经济投入,给孩子报作文辅导班、英语辅导班等。不过,父母在强调普通话作用的同时,往往会忽视方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作用,青年一代开始出现方言能力退化的现象。此外,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突出,在语言能力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人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新媒体语言能力,例如使用微信、QQ 网上交流或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沟通联系、网上购物消费等,存在明显的困难与不足,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语言问题。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语言生活可以从微观层面折射出乡村社会语言生活的现状,家庭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也是乡村语言生态建设中在语言使用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乡村建设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而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成员包括语言生活在内的生活状况,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内生力量。(二)乡村公共领域乡村公共领域的语言使用主要包括乡村居民在乡村公共领域从事生产、生活等社会交际活动中的语言使用状况,其中语言选择、普通话与方言的听说能力、新媒体语言能力、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乡村语言景观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等方面的语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在普通话与方言的选择上,虽然普通话在乡村地区逐渐推广,但与城市不同,乡村地缘、亲缘关系紧密,人们在农贸市场、银行、医院等不同公共场合,都可能遇到亲戚、朋友、邻居等关系亲密的交际对象,都更倾向于选择方言进行交流。在语言能力上,据我们的初步调查,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人们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乡村居民的普通话基本听说能力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沟通表达能力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设备在乡村生活中的普及,青年一代由于对电脑、手机的过度依赖,汉字书写能力有了下降的趋势,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村民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较低的老年人在键盘输入、网络搜索等新媒体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语言输入与传送方面出现一定的障碍,新媒体语言能力有待提升。在文明规范用语的使用上,网络语言追求标新立异、经济简练、幽默诙谐的表达,借鉴幼童发音、方言发音生造词语,使用缩略语、不遵循语法规则等不规范用语现象层出不穷,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语言粗俗化、低俗化、网络语言暴力等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公共交通指示牌、店铺招牌、广告牌等乡村语言景观,由于设立者的疏忽、文化水平的限制或文明规范用语意识的淡薄等方面原因,还存在着语言形式不统一、语言表意不明确、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上述种种语言问题,涉及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这些语言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乡村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乡村公共领域的语言使用既受家庭语言生活的影响,又与乡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同时涉及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空间、口语交际和书面语、文字问题,包含的内容繁杂,语言问题复杂多样,需要分门别类,做细致深入的分析。(三)语言意识与传统文化、网络文化乡村语言生态建设需要包括广大乡村5 8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生态建设的思考。

  。. .。

  。 民众在内的乡村经济建设者和社会管理者树立正确清晰的语言意识,以此指导自身的语言行为,做好语...

篇二: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与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相结合,针对农村发展现状提出的全新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有大批适应新时代农村建设需要的、热爱农村建设事业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乡村教育的主体对象是生长在乡村的孩子,乡村教育应该从儿童时代起就重视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和献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壮志。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是我国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是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只有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但是,就当前整体状况来说,乡村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了困境,影响了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乡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称结构不合理,初级职称、中级职称的教师较多,高级职称教师严重缺乏;(2)性别结构失衡,整体上看女教师占比偏高,尤其是近几年新进教师中女教师占比一直居高不下;(3)年龄结构失衡,年轻教师占比日益提高,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4) 学科结构失衡,语数外课程教师数量充足,有的学校略显过剩,音体美等课程师资匮乏。有人对西部地区某乡镇小学进行调查时发现:该小学市级骨干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 4.2%;45 岁以上教师占45.8%,31—45 岁教师占 27.9%,30 岁以下教师占26.3%;语文、数学专任教师占绝大多数,仅有 2 人是信息技术教师,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编 [1] 。这一调查虽然针对的是个别乡镇的小学,但是该乡镇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乡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二)乡村教师流失严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极其不平衡。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教学硬件偏弱,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少、平台低,不要说引进优秀教师,就是想留住新招聘的教师也很困难,很多新招聘的教师很难安心扎根农村。武汉大学对某镇乡村学校的一项调查发现:2012—2017 年该乡镇共引进教师 33 人,离职人数为15 人,流失率高达 45.5%;除了 2017 年引进的 6 人全部坚守在该地,其他年份都有不同数量的教师离职,2014 年引进的 6 人全部离职 [2] 。不仅如此,现有乡村教师人才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呈现鲜明的单向性流动特征,即教师由乡村流向城市、由经济贫困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西北部流向东南部。此外,一些优秀乡村骨干教师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即便没有离开乡村,也通过种种方式跳槽到经济条件好、待遇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吴雨荣(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海洋港口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摘 要: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是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但是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了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乡村师资队伍的扶持力度,完善乡村师资配置机制,增强乡村师资岗位培训的实效性,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40(2019)04-0093-04收稿日期:2019-09-29作者简介:吴雨荣(1972-),女,江苏连云港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LianyungangNormal CollegeDec,2019No.42019 年 12 月第 4 期DOI:10.15927/j.cnki.lygszxb.2019.04.020 高的私立学校。乡村骨干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乡村骨干教师的数量本来就不多,随着他们的离职,乡村教育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归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无论哪一方面的因素出现偏差,都会制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现状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引导机制,有些乡村教师缺乏自我更新意识,未能结合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缺乏创新举措 [3] ,影响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从教学改革看,乡村教师对教学改革缺少足够的自觉意识,填鸭式教学方式普遍,致使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到位。从专业发展平台看,真正可以解决乡村教育现实问题的高质量培训严重缺失,目前很多针对乡村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质量不高且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帮助乡村教师解决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成因(一)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社会经济以二元结构为主,城市发展被放在优先位置,这造成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进而影响了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当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发展较为落后,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边远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教师生活待遇的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的改善均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不仅影响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而且对乡村教育的长久发展与深化改革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在乡村封闭的环境中,年轻教师的社交圈子和生活圈子比较窄,文化生活的需求乃至专业发展的需要都难以得到满足。很多乡村教师认为,如果一直生活和工作在相对落后的乡村,与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他们希望能摆脱乡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到条件更优越的地方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比较困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二)乡村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乡村教师向城市、向经济发达地区单向流动,除了乡村工资待遇低、城市生活便利等原因外,关键原因是他们在乡村教书缺少成就感。首先,由于撤点并校、村落人口外流和城镇学校“掐尖”等因素,乡村学校规模逐渐缩小,生源质量逐年下滑 [4] ,无形中增加了乡村教师的工作难度。其次,乡村留守少年儿童较多,他们缺少父辈家长的管理和教导,不容易养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家校合作带来了困难。很多乡村教师希望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得到家长的支持,但是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拒绝配合教师的工作。少数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家长甚至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乡村教师,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增加了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最后,乡村学校在师资配备方面存在生师比高、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大部分乡村教师不仅要执教语文、数学或英语等主干课程,而且要承担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接受培训、迎接检查、填写档案、照顾家庭等,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有的教师尽心尽力管理班级,想方设法改进教学,但是效果不佳,在日积月累中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三)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瓶颈乡村教师缺乏职称晋升的空间和机会,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困境。虽然我国近几年正在逐步解决乡村教师编制的问题,但是在总编制额定的情况下,每年按比例划拨的教师编制数无法满足乡村学校的用人需求 [5] 。有些乡村学校的师资来源渠道复杂,在岗不在编的现象较严重。在编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学校需求的情况下,有的教师占用了编制却不在教学岗位上,致使学校不得不从社会上聘用代课教师,增加了师资队伍管理与培养的难度。与城区的教师相比,乡村教师职称晋升的难度更大一些。目前,我国教师职称评审主要还是考虑教师的综合能力、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因素,重点考量教师的教学业绩、管理质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奖励。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乡村教师很难在教学、管理和科研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更缺少获得综合奖励的机会,因此他们的量化考核结果往往比城区教师逊色不少,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方面,乡村教师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四)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偏低国家一向提倡尊师重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94 取各种措施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然而,当下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尊严感不强,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近年来,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在逐年提高,上涨幅度甚至超过城区教师,但是由于以往遗留的问题较多,乡村教师工资基数小,即便涨幅大也难以达到城区教师的工资水平。一些边远地区初级职称的乡村教师平均月工资仅两千多元,代课教师的平均月工资在一千元左右 [6] 。我们提倡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乡村教育工作,但事实上很多人仍然习惯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为主要标准衡量教师的社会地位。乡村教师整体工资水平低,影响了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此外,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各级政府为教师创造了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乃至参政议政的机会,但是就实质而言,乡村教师在体制内缺乏身份优势,社会影响力呈下降趋势。总的来看,乡村地区以往形成的尊师重教的优良风气逐渐趋于淡薄,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有些地区的乡村教师正在走向边缘化。(五)乡村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首先,在对乡村教师培训之前,培训举办单位很少进入基层开展调研,也很少针对乡村教师实际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这导致培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其次,培训举办单位对培训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不是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而是从便于自身开展工作的角度出发安排培训内容,比如,翻转课堂开始盛行之时,一些培训单位积极组织乡村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培训,但是培训内容大多集中在理论阐释上,培训时专家宣读 PPT,对参训教师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熟视无睹。再次,培训举办单位在培训结束后,一般不对参训教师就培训内容进行系统考核,未能及时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督促参训教师认真参与学习和研讨活动,也不利于日后优化培训活动、提高培训质量。最后,参训的乡村教师缺乏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有些乡村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培训,满足于听、看、记,不善于主动与专家、名师开展交流和探讨,参训过后也很少通过自觉内化的方式将培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专业素养。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一)加大对乡村师资队伍的扶持力度近几年,我国加大了乡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但是乡村学校由于基础弱、底子薄,短期内很难实现质的飞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成效。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乡村教育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乡村教育健康快速发展。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国办发〔2015〕43 号),要求各地扩大乡村教师特岗规模,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各级政府要想落实这一计划,一方面,要在财政上采取倾斜政策,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差异性补贴标准,逐步扩大乡村教师补助的范围,让最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享受到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在职称评定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弱化职称评审对乡村教师论文等方面的要求,着重考察乡村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学业绩和管理能力。(二)完善乡村师资配置机制首先,乡村教师招聘应该坚持师德优先、公平选拔、量才而用的原则。各地在招聘乡村教师时,要按照招聘条件和选人标准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新入职教师具有过硬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 [7] ,力争把那些有志于扎根乡村教育的青年教师聘用到教师岗位上。其次,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乡村教育实际情况调配师资。当前,乡村学校学生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主要原因是乡村人口居住点较为分散,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其子女往往跟随他们在务工地就读。此外,农村生源流向城区也是导致乡村学校生源减少的原因之一。然而,无论学生数量如何变化,学生学习内容和需要形成的知识结构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对教师学科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没有改变。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师资,而不应简单以生师比限制乡村教师的岗位数。比如,针对一些乡村学校师资数量不足的情况,地方教育部门可以适当降低生师比的要求,灵活设置编制和岗位数量,必要时可以根据“班师比”对教师岗位数做合理调95 配。最后,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力度,采取师资引进、定向培养、区域调配等措施,充实、整合和优化乡村教师队伍。比如,有些乡村学校的教师数量超编,地方教育部门在确保不影响这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对师资配置进行统筹协调,实现对教师队伍的动态化管理。(三)增强乡村师资岗位培训的实效性教育主管部门在举办培训活动之前要开展广泛调研,组织培训专家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考核标准,提高乡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各学校要针对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机会少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比如建立轮岗培训制度、轮岗交流制度,推动所有的教师接受在职培训,使教师立足岗位谋求专业发展,将个人发展与教学工作、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教育部门和学校还要不断增加投入,完善乡村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搭建远程培训平台,为教师开展移动式学习提供便利。城区优质学校也可以在提升乡村教育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比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骨干教师支教活动,或者定期邀请乡村教师前来观摩公开课、示范课。综上所述,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为了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合理调配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

篇三: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5 篇 【篇一】 为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赫章县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谋划部署、协调指导和组织推动。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建立动态台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建立长效机制。各村(社区)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责任制度,完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法,落实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健全长期保洁机制和垃圾清运体系。

  强化氛围营造。包村干部采取拉横幅,贴标语,树标示牌等方式,并结合大走访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爱护人居环境、人人支持参与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严格考核奖罚。赫章县文明办每月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街道)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篇二】 xx 省 xx 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和谐为核心,探索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四大工程”,有效培养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引导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新时代。

  实施培养促进工程强队伍。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施训,组织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实用技能培训 15 场次 500 多人次,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现场指导培训 5000 人次。深化校企合作培训,选派 70 名农村实用人才和乡镇业务骨干到陕西杨凌、xx 寿光、xx 高台等先进地区学习典型做法。积极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围绕牛羊蔬果药薯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100 多名,创业创新带头人 12 名,培育高素质农民 150 人次。

  实施环境优化工程激活力。认真落实农村实用人才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冗余事项 24 项,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实行政务大厅“一网通”办理和“最多跑一趟”等绿色通道,简化创业审批流程,提升创新创业效率和技术转化率。推进中药材产业园建设步伐,持续盘活三岔全镇物流集散交易市场。积极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对全县 45 家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实训基地等全面规范提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5 个,全面开展科技示范、成果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 11 场次,有效提升农业科技转化利用率。

  实施创业扶持工程促发展。积极对接县金融服务中心,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创办的合作社、家庭农 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符合补贴政策的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强化乡村人才创业创新信贷支持,对具备资金扶持政策规定的 45 家合作社,及时纳入扶持范围,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贷款,按规定给予贷款贴息。大力推进“互联网+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线上线下同步、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农业农机服务平台 1 个,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招聘活动 1 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权益维护等公共就业服务 2 场次。

  实施典型引领工程抓使用。健全优秀人才结对联系和作用发挥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专家服务团”3 个,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3 个,选聘高层次人才 6 名作为“培训名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师带徒培养青年技能人才。加强先进榜样和优秀典型挖掘选树工作,扎实开展“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技能竞赛活动 1 场次,大幅提升县乡基层人才技能水平。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评定副高级农村实用人才 2 名,认定农村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农业科技带头人和非遗传承人等 50 名,示范引领乡村人才积极创新创业。

  【篇三】 近年来,xx 省 xx 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作用,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确保引领作用发挥在一线、精干力量汇聚在 一线、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实施“领头雁”工程,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按照“选准带头人、带强一支队、振兴一个村”的目标,深化实施“领头雁”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县委组织部组建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研判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 578 个。建立“优秀人才—村后备干部—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链条,采用“集中培训+跟岗培养”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进队伍,促进村级班子整体能力提升。2020 年以来,全县组建 7 个调研组,对 578 个村开展全覆盖调研 2 次;实现村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村有220 个,占比 38.06%;有 10 名优秀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

  支部领办合作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原则,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工作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一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引进了广州耀泓、xx 中证资产等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带动 600 余家企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紧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开 展业务培训,着力提升领办水平,切实打造一支会经营、懂管理的村干部队伍。2020 年来,开展培训 135 余场,培训 6200 余人次;全县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有 1156 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0592.08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超过10万元的村有236个。

  “党建+积分”模式,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全面推行“党建+积分”工作模式,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开启乡村治理新篇章。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以村为单位,建立积分管理机制,将所有农户纳入积分管理,将积分内容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积分超市的后续发展、运行管理等事宜,通过积分奖励,依托积分超市,激励群众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进一步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目前,全县 578 个村均开设了积分超市,参与积分兑换的群众达 30 万人次。

  【篇四】 党员“冬训”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传承接力,是能力素质提升的实践课堂。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工作思路,抓实“规定动作”,多点发力,引导广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见行动,不断提升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让党员“冬训”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党员“冬训+理论宣讲”,“老平台”宣讲“新思想”。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积极组织农村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县包乡镇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带头深入 1~2 个村为农村党员讲 1 次党课,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主动为基层党员讲党课不少于 1 次,组织农村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农村党员深刻领会内涵要义和精神实质,重视理论学习提升与发展实践相结合,全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具体要求,切实把理论学习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推动全县发展的务实举措。

  党员“冬训+入户遍访”,“小分队”纾解“大困难”。结合党员设岗定责,组建党员小分队,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矛盾调处等服务,全面准确掌握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询问他们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详细记录其所思所想所需所忧所盼,面对面讲解政策、答疑解惑,满腔热情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切关注得到及时回应。把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通过微信、QQ、乡村“大喇叭”等途径,重点摸清劳动力务工需求和培训意愿,会同县人社、劳务部门举办劳务经纪人和务工人员参 加的宣传培训活动,以镇村为单位,积极开展以“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关怀”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重点推送福建 xx、xx 义乌和 xx、内蒙、宁夏等地重点企业用工信息,进一步拓展党员群众务工渠道。

  党员“冬训+座谈交流”,“小话题”谋划“大发展”。全面推行“三建四联三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和“一建二定三管”工作法,围绕乡村振兴、致富带富、兴办新型经营主体等内容,抓住外出务工党员回村有利时机,组织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党员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带领群众致富上来,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制定 2021 年村党组织工作计划、发展党员计划和“主题党日”计划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加强村党支部对农村各项工作的政治领导,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团结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

  党员“冬训+激励慰问”,“大暖心”激发“新动能”。结合村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深入开展“五好家庭”创建,“好媳妇”“好婆婆”评比,建立村规民约、红黑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党员,形成相互竞争、创先争优的良好格局。把走访慰问活动作为重大暖心工程,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时间节 点,采取物资帮扶、节日祝福、情感交流等方式,列支 57 万元对全县全县共确定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因公牺牲党员干部、村(社区)老骨干、因病致贫特困群众等 8 类慰问对象968 人进行走访慰问,制定“一对一”“多对一”等帮扶措施,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困难,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每名农村党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和调动党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勇于担当、创先争优。

  【篇五】 xx 省 xx 自启动远程教育以来,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当前正处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xx以建立农村基层远程教育“五大阵地”为主抓手,在推进高质量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丰富基层党员群众学习途径、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推进站点建设,构建政治引领阵地。目前,xx 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 185 个,组建了 342 人的专兼职操作管理、设备维修及信息员队伍,制定了站点管理和运行规章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周组织党员群众跟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传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政策,促进党在农村各项 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起到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丰富教育载体,筑牢红色先锋阵地。xx 各基层党组织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学习先锋榜样、推进“四史”教育等有关党的知识教育活动,把远程教育与“1556”党建行动计划等党建工程统筹部署、共同推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结合“3+X 主题党日”“微党课我来讲”等工作,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方式,丰富远程教育的学习内容,创新农村党组织学习载体,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传播实用技术,创建产业发展阵地。依托远教站点,设立远教广场,针对党员群众需求,采取“支部+远教+项目+协会+农户”的方式,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定期播放农业实用技术类课程,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出点子、谋路子。通过播放火龙果、猕猴桃、葡萄种植采摘产业及家禽家畜养殖电教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渠道,扶持农户的火龙果园、草莓园等果园采摘点建设,提升产业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极大地带动村民的创业激情,解决了疫情影响下的就业难问题,探索了观光农业经济发展新途径。

  拓宽信息渠道,整合文化提升阵地。xx 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构筑整合多功能、开放式的农村文化产业信息网络平台,拓 宽农民群众的信息来源渠道,加强农民群众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目前,全县所有站点均接入了互联网,在满足群众学习需求的同时,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党员先锋户评定工作,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知识;通过展播“党建+三治”典型案例,引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开展自治,促进农村社会风气不断转变,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保护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宜居阵地。xx 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党员群众观看长三角先进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典型案例及本地生态旅游小镇环境整治成效,拿“屏上之美”与“村中之脏”比较,使农村党员群众对建设生态乡村、保护绿水青山有更直观的认识并达成共识,促进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全面推行,健全落实清洁卫生管理制度、门前三包制度,提高了党群齐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护绿水青山、建设宜居乡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篇四: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1 教育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总结报告 一年来,县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X壮族X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桂发〔X〕7号)、《中共X市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南发〔X〕16号)和《中共X县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上发〔X〕27号)精神,强力推进学前教育,重点夯实义务教育,突出抓好高中教育,全县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精心组织,促进各类教育稳步发展 1. 着力推进幼儿教育。认真组织实施X县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一是学前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X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2%,比第二期增加6.2个百分点。二是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显著增强。X年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68.3%,比第二期提高2.3个百分点。三是示范园辐射效果凸显。县直一、二幼儿园等区市示范性幼儿园与薄弱乡镇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以点带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加大投入资金推进X年学前教育改扩建项目建设。目前X县巷贤镇、三里镇中心幼儿园综合楼目前正在装修中,X县木山乡民族学校等2所幼儿园维修改造项目已竣工。

   2 2.。

  攻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为抓手,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扎实整改X检查反馈问题,重点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克难攻坚,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校际均衡状况良好,办学条件大大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压实责任,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根据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上政办发〔X〕77号)精神,结合X反馈X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意见,我局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整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造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对全县111个教学点校舍、围墙、大门、厕所、运动场等建设、维修、改造及校园美化绿化,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目前全县迎国检工作正有序推进中。二是建立“控辍保学”机制,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按照X脱贫攻坚工作“一个不能少”的标准,县教育局与各中学、乡镇中心学校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劝返复学工作,为打赢控辍保学工作和教育脱贫攻坚战典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开展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根据《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上政办发〔X〕31号)精神,设小学、初中各5个学区,各学区以1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与若干所同学段相对薄弱的学校 3 组成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9月份,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通过改革,实现学区内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的“六统一”,促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协调发展,逐步增加优质学校覆盖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整体提升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形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机制,构建县域、城乡、校际深度合作的义务教育学校“同生共长”发展新格局。

  3. 全力提升高中教育。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高中学校设施设备的改造力度,努力推动每一所高中达到国家办学标准。今年计划投入3000多万元,扩建X县中学食堂、风雨操场,建设X县民族综合高中教学综合楼、X县城关中学科技楼,以上项目已完成立项、勘察、设计;投入700多万元,为X县中学、城关中学、民族综合高中配置理化生实验设备、班班通多媒体系统、电脑教室、图书馆等教学仪器设备。二是建立教育协作示范点。根据粤桂“十三五”期间教育帮扶协议,X县中学与广东高州中学建立对口协作单位,引进高州中学先进的管理办法,深化课堂改革,不断提高X示范高中综合实力,X县城关中学与X市第十四中学、第三十六中学结对帮扶,走特色兴校之路,今年全国高考体育艺术术科统考中有90人达到术科本科线以上,特色教育成效彰显。三是精心组织高考,升学成绩再创新高。今年我县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为176人(其中,X县中学173人,城关中学3人),比去年增加28人,一本人数创新高;600分以上有26 4 人,其中,理科最高分668分,文科最高分624分;二本上线人数1031人;高职高专1968人。

  4.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X县职业技术学校与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学校结对帮扶协议,进一步深化两地教师的教研交流、挂职培训和结对帮扶等工作,促进县职业技术学校内涵发展。今年4月份有160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已全部被高职高专院校录取。

  5. 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制定《X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投入100多万元改造县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场、食堂、大门等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服务功能,扩大乡镇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规模,深化教学改革,保障残疾儿童入学,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权益。落实教师特殊教育津贴。我县按教师职务工资的30%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津贴,提高教师待遇。

  (二)抓实重点服务,教育民生全面保障 一是抓好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我局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各种操作程序,努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截止目前我局累计发放X年资助金额3730万元,受助学生达54023人次,其中,在园幼儿免保教费项目共补助在园幼儿7212人次,发放资金542.21万元;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16437人次,金额970.3375万元;享受义务教育非寄宿制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学生生活补助8123 5 人次,金额406.15万元;享受X市资助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12人次,金额60.625万元;享受高中免学杂费4428人次,金额346.28万元;享受高中免学费10198人次,金额443.664万元;享受高中国家助学金4515人次,金额692.5万元;享受中职免学费433人次,金额32.475万元;享受中职国家助学174人次,金额21.8万元;享受X中职奖学金12人,金额1.2万元;享受X中职奖学金5人,金额1万元。X年资助大学新生1274人次,资助金额212.65万元。其中,X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项目资金32.65万元,受助学生577人;X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项目资金164万元,受助学生410人;X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项目资金10万元,受助学生176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项目资金6万元,受助学生111人。

  二是认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县近46021名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惠民政策,做到了全覆盖。截止X秋季学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共拨付37957687元。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配合县人社局在X年X人才“双选会”和“X学子回家看看”招聘会上共公开招聘高中专任教师66名(其中:X县中学10名,城关中学29名,县民族综合高中27名)。二是通过X年X市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共招聘了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49人。三是通过X年X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共招聘了60名特岗教师。四是经县政府 6 同意并报区教育厅审批,我县委托高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60名,壮汉双语教师50名,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五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今年4月组织开展小学英语学科兼职教师培训,共80人参加培训。至10月底共安排贫困村教师255人。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教育工作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造成一些教育发展的短板,亟待解决。

  (一)部分学校办学资源不足。一是有5所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二是有42所学校运动场地不足。总体上,全县学校运动场面积有一定扩容,运动场地有所改善,但不达标学校存量较大,主要原因学校所在地理位置没有条件征地扩建。

  (二)乡村教学点办学条件比较薄弱。全县108个教学点,学生4826人,教职工330人(包括6名特岗教师在内),307个教学班。教学点点多面广,大多数地处农村偏远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与《X壮族X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办学标准(试行)》的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大班额严重,56人以上班额比例达75.2%。

  (三)教师队伍稳定问题压力增大。由于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等原因,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X年,原计划招聘高中教师88名,实际只招聘到67名;原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89名,因无人报考、达不到开考比例等原因取消及核减岗位38名,实际只招聘到49名。另外教师辞职、调出人数逐年增大,导致教师队伍稳定压力增大。

   7 (四)教师专业结构及年龄结构问题。全县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紧缺,这些学科多为其他教师兼任,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学校教师年龄偏大,这一结构性问题一时难于解决和消化。

  三、下一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县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不断优化教育管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一)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继续加大投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生均教学辅助用房达标、体育运动场地达标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县义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新建扩建学校建设,根本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强教学点建设和管理,力争做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全县义教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水平。

  (二)着力推进教育发展信息化。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教育设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应用广泛的教育信息化格局基本形成,城乡数字化建设差距进一步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师生交互共享,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网络学习常态化。

   8 (三)着力推进队伍均衡优质化。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职称评审、岗位设置、教师支教、走教及轮岗交流等工作制度,及时补充新生力量,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推进学区制改革,妥善解决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努力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均衡配。二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继续组织我县相关人员参加“国、区、市培计划”及各级各类培训;实施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缺科目教师培训班;组织我县部分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分管培训的学校领导、各学科骨干教师、边远地区教师及团队专家库人员外出培训。组建并完善X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者团队专家库及培训基地,将通过多种形式,为乡村教师提供持续化常态化培训,培养一批有教育情怀、有思想、懂教育、会管理的优秀教育人才,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

  (四)着力抓实教育教学管理。以校本课程开发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多层次、多学科、多阶段的师资培训为助力,提高教研能力,构建新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深入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各项资助工作全覆盖,着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资助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让贫困大学生能圆大学梦,决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9 (六)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党政线、教育线“双线”责任制,双管齐下,全力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益。全面实施《X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狠抓残疾适龄儿童入学和送教上门工作,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

  

篇五: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只有积极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才能加快振兴乡村发展的步伐。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提出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创新引进教师队伍方式;建立本土人才教师培养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乡村人才紧缺问题,而乡村人才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是关键。在制定农村教育事业的相关部署计划时,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共同协作,将整体义务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均衡水平。

   一、乡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但是,由于乡村发展速度缓慢,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农村教育环境艰苦及教育体系不健全,甚至很多农村小孩因家庭贫困或父母不重视等原因而无法上学,制约着乡村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

   (1 1 )师资力量严重缺失 目前乡村教师正逐渐流失,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流失情况更为严重,教师队伍缺失造成学校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一方面不能给乡村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加剧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制约我国城乡间的均衡发展。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间教师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等问题,比如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的教师较多,但是英语、音乐、体育及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不足,且很多教师不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

   (2 2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有些教师在乡村环境的影响下,缺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动力而满足于现状,不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来适应时代变化,从思想和行动上来讲都缺乏职业热情。存在乡村教育培 训机制的不完善问题,导致很多乡村教师很难参加教学能力专业培训,很少会组织大规模的教学研讨会议,无法将新型教学模式带到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教学模式。并且,很多乡村教师学历不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偏弱,还需要在摸索过程中进行知识传递,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程度。

   (3 3 )职业吸引力不强 由于乡村教师数量的不足,往往一名教师要处理很多繁琐教学事务,工作辛苦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都得不到有效提升,从而消磨部分教师的意志力,更有甚者开始怀疑其职业价值,丧失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现有的国家政策得不到真正落实,教师存在心理落差,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消极心理。乡村教师工作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来,或者来了也不能长期留在这里,这也成为长期困扰乡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4 4 )人才补充渠道不畅 近年来,伴随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有些孩子跟着家长工作变动也去城市上学,还有一些家长考虑乡村教育质量不高而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求学,各种原因导致乡村生源逐年减少。不仅是优秀生源的流失,而且教师人才也得不到及时补 充,在教师编制分配时,会按照一定师生比例对某一地区的教师人数进行配置,有时会存在地区教师总量满编,但是细化到各个学校的教师数量却不足。甚至有的地区对区域事业编制人员数量进行一个总体把控,导致有些学校教师因退休、休假等原因空出的岗位也无法及时补充。

   (5 5 )青年教师流失严重 由于工作岗位竞争大,一些大学生只好选择报考乡村教师岗位,所以青年教师在去到乡村学校时,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新招的青年教师一般会分派到偏远乡村,他们没有考虑到乡村学校的工作环境艰苦,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人际社交简单等现实问题,再加上缺少对于教育事业的奉献和热爱,根本没有决心扎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想着各种方式选调到城市。同时,乡村青年教师交际圈小,存在婚恋难及职業发展机会少等问题,也流失了一些在乡村工作多年的年轻骨干教师,对教师队伍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6 6 )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现有教师队伍中教师老龄化现象普遍,很多老教师从年轻时就一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为乡村义务教育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因为很多老教师不是正规师范专业毕业,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年龄原因难以跟上信息时代的快速 发展,导致无法实施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

   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重点提出要振兴乡村教育,要加快乡村人才建设。乡村教育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引领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不仅能全方面提升农村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还能将优良的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样来看,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给乡村教育带来新机遇。

   (1 1 )明确乡村教育的战略地位 国家把乡村教育建设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城镇化进程加快阶段,必须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从而加速推进国民整体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的发展。乡村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将带动乡村经济产能提升和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的乡村今后将迎来新的曙光。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发展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乡村学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严格、更全面的教学要求。

   (2 2 )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 从总体目标来看,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开展实施信息化的高质量教育改革,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科学性强、全方位的布局规划,努力促进城乡教育融合,积极推动城乡教育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均衡化发展,全方位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从具体目标来看,主要有:①充分统筹城市和乡村教育水平的协调发展,力争实现城乡教育齐步共进,打造特色的、健康的城乡教育,共同为国家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②以振兴乡村战略为核心,努力提升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教育;③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乡村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综合知识能力、崇高道德理想,保障乡村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④率先建设一批教学标准高、教师能力强、学校规模大的乡村学校,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教育事业做出示范作用,进一步引领全国乡村教育的进步与发展;⑤为传承各民族特色文化,在民族文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教育项目建设,打造上万所教学质量高超、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良的乡村学校;⑥城乡发展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加强乡村小镇的区域整体发展,建设教育服务能力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学校”。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福音。考虑到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学校差异,我们应该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注重专业化的发展。本文认为,新时代乡村教师团队构建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1 )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从物质方面来说,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以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提升教师的事业发展空间为核心,保障乡村教师各项福利措施的实施和完善,真正采取一些普惠政策,大幅度地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从精神方面来说,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激励和赞许,加强全社会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认同和赞誉。其次是确立一套公平友善的晋升评选体制,让德才兼备的乡村教师脱颖而出,让兢兢业业工作的乡村教师更有动力。同时,要关心教师的教学体验和心理健康,保护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乡村教师在工作中更加顺心、安心,工作效率也能随之提高。

   (2 2 )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 重视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经济的扶持,加强乡村及边远地区教学资源的完善和校园基础设施的配备,创造环境良 好、设施齐全、师资强大的乡村校园环境,增强校园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指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软件设施也应该完善以吸引生源。如今乡村及边远地区面临生源流失的致命问题,相关部门更需要全面考虑,既着眼于学校硬性条件的加强,更要注重软性条件的完善,让乡村的学生不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3 3 )创新引进教师队伍方式 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出现老龄化现象,无法引进教学水平更为优秀的教师。此时更应该迅速出台贴合乡村校园环境和师资队伍的教师提前退休政策,改革青年及中年骨干教师的引入聘用方式,并使青年及中年骨干教师留在乡村,为乡村校园带来新的活力。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应该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科学布置专业安排,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专业化人才。

   (4 4 )建立本土人才教师培养机制 加强教育部门、高校和乡村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稳步 推动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重点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及甘愿扎根乡村的青年教师。开展乡村教育工作站相关建设活动,采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对每年招收的乡村定向师范生进行重点培训,实施免费师范生项目。同时,加强边远地区与各高校关于毕业生工作安排合作,可以开展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于一体的教师培养模式,充分挖掘乡村优秀人才资源,大力组织高校毕业生参与基层教学培养计划。

   (5 5 )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 实施国家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完善多方协作培养体系,利用教师交流培训、访学进修、网络培训等方式,力求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为适应“互联网+乡村教育”的发展,引导教师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提高传统课堂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乡村学校的校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比如参加干部集中培训、开展跟岗实践工作、在优秀学校进行研修等活动,致力于打造创新意识强、工作素质好的校长队伍,不断夯实教师队伍基础。

   (6 6 )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于中国的乡村和边远地区来说,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 的问题使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很严重的缺失,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乡村教师富有爱心、观察力敏锐、学识广泛,能够积极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累积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乡村环境艰苦,工作量大,条件较为困难,但乡村教师必须有克服这些困难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帮助乡村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作为一民教师,不仅要负责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做孩子的人生导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学生带来正能量。

   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大力地发展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这样才能使乡村孩子获得“上好学”的机会,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是“授人以渔”的脱贫方式。教育质量由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决定,又进一步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发展。

  

篇六: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新书推介·ISBN 978-7-5504-3025-9书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作者:赵 娟 著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 年 8 月定价:68.00 元购书电话:028-87353785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英语教学指导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英语早已被纳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尤其是大学英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课程设置中更是举足轻重。英语成为大学课程中的必修课和“常驻军”,大多数院校还将英语四六级合格作为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2021 年“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的主题为“新开局,新跨越,面向世界的中国英语教育”,该会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这一分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诚然,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背景下,大学生英语教学也迎来了更丰富的研究和探索空间。英语作为开展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是中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具有重大意义。在学生身处校园到踏入社会的关键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先进技术、前沿理念,以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安排多涉及英美概况、英国文学史、英语语言学概论等偏知识性、概念性及理论性的课程,实操型、应用型课程较少。在大学英语的课堂设计中,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诱导式”“共享式”的授课方式虽然逐渐获得青睐,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屡见不鲜,导致许多学生上课被动,课堂教学效率低。基于此种困境,众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大学生英语教学指导策略。其中,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于 2017 年 8 月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是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研究成果,不失为研究大学生英语教学指导策略的经典读物。该书共分为 4 个章节,其中开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概况进行了阐述,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后续又从“教”“学”“测”等 3 个方面展开,分析得当;尤其文末是对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分析颇具创新性。该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提供了方向遵循,也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以对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机遇窗口。一方面,是硬件条件的打造。除了培养和引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的英语教师外,大学生英语课程设计也应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如,财经院校的英语课程设计应多与金融、国际贸易等学科结合;农林院校则可以试点将乡村振兴战略引入农业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丰富农业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素材。另一方面,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学生英语教学应尽早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单一理论教育到理论实践并行教育的转轨。正如《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论述所言,教材不能一版通用,备课也不能一劳永逸,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去粗取精,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在课堂模式方面,大学英语教师也须应时而改、因材施教,灵活采用竞争、合作、激励等有效机制,打造融洽、活泼的课堂氛围。只有师生之间形成有效互动与交流,学生才能更好地从英语课堂中汲取营养。此外,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跳出“单一英语知识输送”的窄思路,转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宽视野,除了培养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以外,还应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除了在教学课堂上须下“绣花针”功夫以外,大学生英语教学仍需一以贯之的原则是:要以“用”而不是“教”为培养目标,始终服务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未来英语教学改革也应适当朝着乡村发展方向倾斜,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展对人才外语能力的要求,探索新模式、扮演新角色、培养新人才。对此,《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一书所论及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及教学观念,着实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参考性。文 / 丁蕾(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告 10

篇七: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9 年 7 月 03 期 ·315· 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陈灵锐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老年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当前农村老年教育并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借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助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农村老年人幸福的中国梦。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7-0315-02 1 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应有之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老年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

  1.1 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提升农村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加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终身学习理念应运而生。老龄化社会,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作用日益凸显。老年人积极参加再学习和培训,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获得自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生活品质。否则老年人与社会脱节,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老年人的向往和追求,相比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更低,获取知识途径少,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升农村老年人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更为重要和迫切。

  1.2 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促进孙辈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社会难题,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关键,祖辈担当了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农村老年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观念理念落后,教育孙辈有心无力,留守儿童问题大量产生。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提升老年人文化素质和观念意识,促进孙辈健康成长。农村老年人素质的提升也利于促进家庭和谐,减少家庭纷争。

  1.3 推动农村 老年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乡村要振兴,农村经济社会要发展,人力资源作用不可忽视。农村老年人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办好农村老年教育,培养农村老年人力资源,能够在农村移风易俗、传承农耕文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1.4 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老龄化社会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不仅是家庭义务而且是国家、社会责任。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家庭结构改变、社会飞速发展,老年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老年教育深刻影响着老年人生活,家庭和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更需要国家、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提供政策、资金、师资等支持,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实现农村老年人中国梦,实现乡村振兴是国家和社会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2 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现状 老龄化社会,老年教育受到进一步重视。2013 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成修订、2016 年《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出台,加快了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进程。但目前农村老年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

  2.1 老年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 基于城乡二元化的发展背景,我国老年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老年大学已经发展到约 6 万所,但从分布区域看,发达城市居多,主要集中于市、县,而乡镇尤其是村一级的老年教育机构则非常少,很多县、市乃至省份直到近几年才创办了本地第一所农村老年教育机构。

  2.2 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 农村老年教育供给不足,课程单一,随意性较大,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的、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总体来看,农村老年教育课程缺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课程开设倾向于娱乐性课程、政策性的宣讲,而针对农业生产生活、健康讲座、致富技能培训等老年人需求的课程开设较少。农村老年教育基于现实条件开展教学,而未顾及老年人对学习的需求。滞后的农村老年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 2.3 相比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参与度低 与城市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情况不同,农村老年教育普遍存在学习者参与度低的问题。城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在老年大学学员中,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高学历人员、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人居多,而农村老年人很少参与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即使一些乡镇已开办老年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农村老年人参与积极性不高,参加者较少。

  2.4 相比城市教育农村老年教育资源缺乏 农村老年教育资源缺乏,缺师资、经费、教学场地、教学设备、课程资源等。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缺乏、无必备的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尤其针对性、实用性的课程资源建设不足使农村老年教育运转困难,实际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农村老年教育的目标。

  3 农村老年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思想认识不足导致重视不够 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认识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为促进老年教育发展,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总体来看,国家、社会对老年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小轻老思想普遍存在。农村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低、视野狭小,老人自身及家庭也尚未认识到老年教育对老人晚年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由于社会、家庭和老人对老年教育思想认识不足,老年教育,尤其农村老年教育被忽视现象普遍存在。

  3. 2 农村老年教育供给和需求严重脱节 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农村老年教育有别于城市老年教育;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生活环境等的农村老年人对老年教育内容需求也不同,决定了农村老年教育资源需多样化和差异化。目前农村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缺乏异质性,课程设置和教学缺乏针对性,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

  3.3 乡规民约缺失保障机制不健全 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有效保障。在农村,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乡规民约对老年教育尚未规范和调整。农村老年教育乡规民约缺失,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老年教育难予有效保障实施,发挥应有作用。

  3.4 责任部门不明确统筹协调缺乏 农村老年教育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由于核心责任主体不明确,各部门间没有明确的分工, 职责不清、交叉管理、推诿现象普遍存在,各部门无法有效协调和配合,致使老年教育处于无序状态,影响农村老年教育的有效开展。

  4 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 强思想认识 教育论坛 ·316· 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认识,重视农村老年教育。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将农村老年教育纳入乡村振兴的大战略,统筹推进实施,增强农村软实力,实现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富裕,促进城乡一体小康社会的建成。家庭也要充分认识到家中老人接受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支持父母加入老年教育大家庭。老年人更要提高认识,积极投入学习中,提升自身技能、素质和水平,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社会发挥余热,从中获得老年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2 以乡规民约为着力点完善农村老年教育法规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政策。在国家、地方法规体系框架内,以乡规民约为着力点,完善农村基层老年教育法规,形成多层次的农村老年教育法规体系,为农村老年教育保驾护航。

  4.3 明确职能分工协同配合促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 农村老年教育,明确具体部门职能分工与协调。乡镇、村领导班子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负责抓好老年教育工作,帮助解决人力、财力、物力等问题,协同配合共促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落实农村老年教育实施。

  4.4 整合老年教育资源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缺乏问题 解决农村老年教育资源缺乏问题,一方面立足农村自身条件,挖掘农村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探索养教结合和科教结合等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拓展教育范围。另一方面借助外力支持,引导城市老年大学及其他教育资源走进农村。立足自身,借助外力,整合农村老年教育资源,解决农村教育资源贫乏,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4.5 完善农村老年教育课程体系 农村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完善需从供需两视角。从供给角度,提高农村老年教育课程的供给质量,提高供给有效性。从需求视角,深入研究农村老年人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使课程满足农村年人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大力开发农村老年教育网络课程,增加农村老年教育的覆盖率和普及性。同时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在关注低龄、健康老年人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高龄、失能等特殊农村老年群体。

  5 小结 借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老人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治芳.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有效实施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7(02):88-90. [2]董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动因及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8(11):152-154.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J].教育,2015(02):56. [4]焦后海,韩露,柴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思考[J].教育导刊,2018(05):24-30. 作者简介:陈灵锐(1975—),女,山东潍坊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社会学、管理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8RA020),课题名称:《山东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接第 314 页)商务策划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引进,改变了传统式的填鸭教育,发展以教师为基础,学生为拓展点的教学模式,充分培养了商务策划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其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其实践能力的应用,提高了商务策划课程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万新亚.浅论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2):76-77. [2]文颖丰.高校法律逻辑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48(8):140-141. [3]张连娇.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创建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4(02):198-199. 基金项目:资助课题:新疆工程学院科研项目(新疆少数民族 特 色 村 落 建 设 和 旅 游 开 发 互 动 研 究 ), 编 号 :2016xgy201812;新疆工程学院教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国 际 商 务 专 业 人才 培 养 模式 研 究 与 实 践 ), 编 号 :2018gcxyjg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编号:XGY2018JG009。

  作者简介:栾海燕,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邮编830091),女,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栖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文化,工作单位:新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篇八: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精选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 5 篇 【篇一】 为破解 xx 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制约,培育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xx 县找准能人事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大力发展能人经济,培育发挥本土人才在创业致富、推动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引导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推动发展 xx 县实施《发展“能人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在要素保障、融资担保、技能培训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引进能人激活一批、拓宽渠道充实一批、强化源头储备一批等措施,鼓励大众创业、草根创业、能人引领创业、精英返乡创业。结合集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 个新经济产业园、3 个众创空间、14 个乡镇返乡创业园等平台,保障“外才”落地生根。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打好“乡情”“战友”“同学”组合拳;以市级“回创之星”张彬为代表的 764 名“致富带富先锋”,先后带动群众转移就业 6030 人次,逐步实现“一家富”到“乡村兴”的转变。

  培优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致富 持续挖掘本土人才资源,打通乡村人才振兴“最后一公里”。培育特色产业“田秀才”。借助县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农广校、田间学校等阵地,以报告交流、现场观摩、技术指导等方式,全 年新培育食用菌、藤编、苗木花卉、荷花莲藕、艾草等特色产业的本地实用人才 562 人。打造乡村发展“带头人”。在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围绕创新创业、金融保险、涉农政策等,定向培训创业有潜力、带富有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 220 人,特别优秀的被评为 xx县十佳农村实用人才。

  育强玉雕技能人才,带强产业 出台《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三年规划》,按照“初级+骨干+领军”的人才体系精准育才。以实用为导向,育强科班技能人才。建立龙山玉雕、育人玉雕和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等多层次育才平台,与企业合办“玉神班”“文同班”,通过“职业教育+师徒传承+产学研一体”订单式培育雕刻设计、线上营销、玉文化传承等玉雕基础型人才 3000 余人。以创意为支点,孵化新型骨干人才。依托 xx 省醒石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当代学院玉雕服务中心等孵化平台,以 10 余个企业培训基地为实践点,常态化举办“玉雕创意新星评选”等活动,开拓思维空间,更新创作理念,先后培育创新型雕刻人才 200 余人。以学术为媒介,精琢行业领军人才。在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组建玉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在玉之魂珠宝等龙头企业内设立玉文化科研所,不断拓展玉文化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维度;与全国八大美术学院合作,首批开办“天津美院·xx 玉雕创新人才高级研修班”,培养玉石雕刻行业青年领军人才 30 余人。目前,该县共培育国家级工美、玉雕大师 32 人,省级工美、玉雕大师 450 余人,省技术能手 3 人,高级技师 66 人,全县玉雕产业年销售额达 170 亿元。

  扶持农村电商人才,带动就业 抓牢“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先后培育淘宝村12 个,电商带头人 100 多人,线上商户 2.2 万家。专业化培训,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统筹南阳师范电商学院、洛阳闪讯、杭州一扇门等专业培训机构,针对大学生、乡村青年、贫困户等群体,分层分类开展电商创业培训 8000 余人次;筹建 YY、抖音直播孵化中心、梧桐树产业园等电商园区,以实操为核心,为 3000余名初创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多元化交流,变单打独斗为智慧交融。举办电商发展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知名电商专家、行业大咖及本土专家进行授课指导;举办云上玉雕节、“双十一”电商大赛等竞赛活动,进一步激活电商人才创新创业潜能。平台化培育,变口语达人为销售达人。与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帮等 30 余家电商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成十佳农特产品、同富小康、老家 xx 等一批短视频、直播策划惠民平台,带动 578 家直播商户发展成为“网红”,不断以订单端倒逼生产端调结构、优产品,全县线上年销售额达 206 亿元。

  xx 县委书记李显庆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围绕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分层次、分类别建立人才库,抓实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同时,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篇二】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职业教育不仅是精准扶贫的“快车道”,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xx 省 xx 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教学效率为前提,办学能力为关键,就业安置为导向,精准脱贫为目的,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发掘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动力。新建虚拟现实技术(VR)实训室、智慧录播教室、电子阅览室、超星“一平三端”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变“重复乏味”教学为“生动有趣”实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新媒体平台由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会话交流、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更有弹性、更具创意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内部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能力。xx 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因时应势,依据企业岗位标准,结合本土资源,校企联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学徒方案,联合开发“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以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艺、电子技术应用3 个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口”,地方特色专业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设置专业,现有 8 类 11 个专业,促进了专业规范化建设和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链与专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三个“有效衔接”。

  加强校企融合,搞好就业安置。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认定。坚持德技并修、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的办学方向,“引企入教、引教入企”,构建深入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注重发挥企业优势、参与管理企业项目,用企业化的标准共建实训性的生产基地和教学中心,建成了建筑技术、电子电工、机械制造等专业实训基地,实现企业与学校在风险和利益的共担共赢,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大力弘扬“耕读、坚韧、进取”的 xx 精神,打造“技能 xx”的招牌,为学生积极搭建安置就业与企业用工“直通车”。

  开展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2020 年学校承担各类社会培训共计 3000 多人次,派出 252 名学生完成东西协作顶岗培训工作。积极对接部分企业,为企业 167 名员工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走出了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模式,有效整合校企教育资源,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在“干中学、学中干”,拓展了校企的合作内涵,使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形成“捆绑”发展模式,增强了贫困家庭的自我“造血”功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全县精准脱贫,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三】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 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xx 省 xx 县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把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通过树立“党建+”理念,把引领作用发挥在一线、把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把最强力量汇聚在一线,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建+“头雁”,建强乡村振兴“指挥所”。“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立足把素质能力过硬的干部选优配强到扶贫一线,着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新时代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通过及时研判分析乡镇班子运行情况,对乡镇脱贫攻坚情况进行动态掌握,每月对乡镇党政正职抓脱贫攻坚情况进行排名。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村党组织换届后,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 4.7 岁,其中 35 岁以下村书记占到 43.9%,大专以上学历村书记占到 61.7%,较换届前提高 11.8 个百分点,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村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提升,为乡村振兴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

  党建+“扶贫”,补齐乡村振兴“最短板”。“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坚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所有、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分红,形成“党支部+电商+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如平襄镇孟河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创建“陇上孟河”电商品牌,注册成立村办集体企业,把粉丝、苦荞茶、燕麦、藜麦、小黄米、土蜂蜜、苹果、土豆等 10 余种名优产品和特色产品纳入了电商产品,将产品远 销北京、上海、xx 等 20 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超 150 万元,每年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 20 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与贫困群众“双增收”的目标。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 192 个,实现年电商交易额 1.6 亿元。

  党建+“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中的能力引领作用,不断为实施乡村振兴助力赋能。先后印发《xx 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xx 县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实施方案》,深化党建“三建四联三带”产业发展模式,在引领创办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成立产业党支部 53 个,鼓励支部负责人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 281 家;协调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 600 余万元,探索发展“支部领办型、入股带动型”的集体经济 12 个;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需求为导向,先后举办基层一线干部培训班 9 期 3500 余人次,全面提升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执行力和能力水平。

  党建+“平台”,奏好乡村振兴“变奏曲”。建立人才挂职交流机制,通过定期了解需求,制定年度计划,积极开展人才挂职交流,先后 3 批次选派 6 名党政干部到 xx 市挂职,选派 6 名优秀乡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赴 xx 市乡镇进行为期 3 个月的挂职锻炼,xx 市先后 2 批次选派 5 名党政干部到 xx 县挂职、2 批次选派 5 名专业技术人才到 xx 挂任县直部门副职。建立互访交流机制,先后邀请 xx 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经济等领域专家 50 余名来 xx 传经送宝,选派 xx 县专业技术骨干 690 名赴 xx 进修学习,进一步增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双向沟通,与 xx 市 18 个镇街、10 个村集体经济示范村、12 家企业、6 个医疗机构、26 所学校分别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深化资源共享,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合作,结牢“人才纽带”。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近年来,xx 省 xx 县牢牢把握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主心骨”地位,筑牢基层治理“基石”,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注重核心引领,下活“一盘棋”。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融合发展,以“党建+”模式,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工作,结合村级“两委”换届选举,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选进村班子,并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对不适宜继续任职的村干部进行了撤换,实现村级班子从“有人干事”向“有能力、有动力、有压力干事”转型,使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全面增强,引领脱贫攻坚的能力显著提升。

  统筹整合资源,夯实“大后方”。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 导向,着眼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一选两聘”模式,招考专职村党组织书记 82 名、村文书 11 人,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0人,建立村级后备力量1354人;加强阵地建设,筹资 2130.57 万元新建和改造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67 个;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应纳尽纳、应整尽整的原则,排摸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27 个,县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一支部一方案”精准提升;加强基础保障工作,制定印发《xx 县村干部报酬管理办法》,将绩效报酬与作用发挥、群众认可等情况直接挂钩,形成村干部履职尽责的长效机制。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主心骨”。坚持把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创新“党组织+”“党员+”等模式,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相结合,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双促进、双提升。xx 镇党委深化“三建四联三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成立 3 个产业片区联合党总支,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xx 镇党委探索“一引(引进龙头企业)两建(建支部、建基地)三促进(促产业提升、促集体经济发展、促群众增收)”模式,加快发展党组织引领下的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了党建和产业培育互促共进;李店乡党委探索“党 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并规范运行金银花产业党支部,带动全乡 1700 余农户实现产业增收。

  【篇五】 为充分激发党员先锋活力,xx 省 xx 县以“先锋创绩”为抓手,以“立足本职岗位”为方向途径,以“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为标准要求,强化“四个聚焦”,喜迎建党百年华诞,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聚焦“责任落实”,强化严管厚爱。聚焦支部班子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加...

篇九: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278-科教论坛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年第 29 卷第 13 期(总第 441 期)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Phetphanthong Sommaii,王平(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 ] 发展农村教育将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回顾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历程,总结了中国农村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教育环境落后,城乡教育差距逐步扩大;农民思想观念、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自身人力资本投资的意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师资力量欠缺,教师性别失衡。提出了优化农村教育环境、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转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观念、放宽教育户籍制度、提高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等对策。

  [ 关键词 ]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对策 [ 中图分类号 ]F320.3 [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2.71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步入发展新常态。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尤其在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将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1960 年,Schultz 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阐述了农村教育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农民要想有效的使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需要掌握更多的生产技能和农业知识。Brown and Park(2002)提出农村教育对提高制造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生产率的重要性。Khoret et al.(2016)提出人力资本是将国家从中等收入国家成功过渡到高等收入国家的关键因素。这就意味着,在拥有众多农村人口的国家,农村教育对保持国家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MichaGissuer et al. 认为,农民所受的教育是解释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变量,而且按成本和收益来看,这是一项非常有利的投资。新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虽然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若干问题,使中国农村教育进程困难重重。中国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水平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不相适应,已不能满足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文章回顾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历程,总结了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1 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回顾中国一直重视农村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力度扶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不俗成果。下面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三个阶段概括中国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政策行动,并着眼于趋势。1.1 学前教育20 世纪 80 年代,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制定学前教育计划、法规和标准。1981 年的第一项政策着重于确定一项有效的学前教育计划。1985 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当地幼儿园。1988 年,教育部明确表示,将鼓励由当地政府和公民共同负责资助和管理幼儿园,但是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富裕的农村地区。20 世纪 90 年代,政策制定者继续对政策进行改进,特别是在入学标准方面(例如年龄,健康状况)。在 1994 年财政分权化之前,幼儿园经费来源继续依靠当地政府资金。这一政策使地方政府直接对开支的分摊负责,这样做从根本上影响到现有幼儿教育系统的福利基础。到1995 年,幼儿园的数量和幼儿教师的数量都急剧下降,入学率停滞不前(Zhang et al.,2011)。2000 年,政府部门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为即将成为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做好准备。许多地区都努力将独立学校与现有的小学合并(Song,2014)。

  2010 年,地方政府被迫大幅增加资金。同年,中央政府开始向偏远农村地区的政府提供学前补贴。2000 年以后,教师人数的增长速度比学校数量增加的速度要快一些。在 2000年至 2015 年期间,幼儿教师的数量增长了约 400%。20 世纪 80 年代,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大都集中于大城市和相对富裕农村地区(Yu and Chen,2007;Cui and Hong,2010)。直到 21 世纪初,中国也只有不到 30%的儿童在学前班。而且主要还是分布在富裕的沿海地区和郊区的城市户口和孩子的家庭里。到 2015 年,令人惊讶的是有 95%的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即使在最贫困的山区,数据显示,也有超过 85%的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虽然没有其他国家的可比数据,但可以肯定地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能让这么多人进行学前教育。1.2 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中国一直试图在每个村庄建立一所学校(Hannum,1999)。课程更侧重于政治思想而不是常识(数学,中文,英语)。与此同时,无论财政能力如何,地方政府都必须为儿童提供教育。由于严重的资金限制,学校还是按照规定收取一定学费。1986 年,相关部门推出中国第一[ 收稿日期 ]2018-04-23[ 作者简介 ]Phetphanthong Sommaii (1988—),男,老挝人,管理学院留学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万方数据 -279-科教论坛部九年义务教育法。目的是保证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正常入学,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在教师聘用方面,教师聘用主要归地方政府接管,同时也负责支付教师工资(Xiao et al.,2017)。由于教师短缺和资金短缺,许多地方雇用临时合同教师,他们通常受到的培训较差,支付的费用远低于普通公务员教师(Fang and Ge,2010),直到 2001 年,政府制定了一项控制学费和收费的政策,为以后在 2003 年完全取消学杂费铺平了道路。到2010 年中期,中国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得到了实际恢复。2010 年以后,国家逐渐增加教育资金,推动当地提高教育质量。1.3 高中教育改革前的高中课程主要是围绕政治思想和工作学习活动而建立的(Giles et al.,2008; Meng and Gregory,2002)。因此,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当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首要的新政策是关闭大批质量差的高中(Lin and Zhang,2006)。在 20 世纪 80 年代,着重于建立一个新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VET)。为此,鼓励地方政府开设一系列 VET 学校并为他们招收学生(Zhang,2011)。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高中系统几乎没有变化。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但由于政府限制了允许上大学的学生人数,因此对高中的需求有限。之后,国家在现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基础上推出了更新的、引人注目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新举措提供了充足的国家补贴以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教育,并鼓励地方政府资助他们自己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2017 年 3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表示争取 2020 年实现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4 中国农村教育仍任务艰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扶贫的政策倾斜,农村人口的人均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涌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逐步提升。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分析,2001 年至 2009年,外出农民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从 19.6% 下降到 11.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由 80.4% 上升到 8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 14.7% 上升到 23.5%。虽然农民近年来受教育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中国其他群体以及世界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比,仍表现出一定的差距。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提高到 10.5 年。而美国在 2010 年就已达到 13.4 年,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12 年。2 中国农村教育面临挑战中国在农村教育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是无与伦比的。然而,每次进步难免伴随着新的问题的产生,需要我们广泛关注。2.1 农村教育环境落后,城乡教育差距逐步扩大我们简单的将农村教育环境分为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拥有较高学历的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相应的课程辅导,更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不包括乡镇)20 岁以上人口约为 4.9 亿,其中未上过学人口约4214万,小学文化人口约1.73亿,占比35%,初中文化人口约2.3亿,占比 47%。很明显,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城市地区 20 岁以上人口约 3.24 亿,其中小学文化人口约 4034 万,初中文化人口约 1.2 亿,占比约 37%,高中文化人口约 7762 万,占比 24%。城市地区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其次,就学校教育环境而言,一方面,农村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由于资金有限,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仍然存在校舍质量较差、教科书不全、硬件设施不够齐全等问题,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甚至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工作环境与工资待遇不尽人意。有些贫困地区的教师办公地点就直接安排在教室里面,没有独立办公室。而较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让更多年轻教师望而却步。音、体、美、电脑等专职教师严重缺乏,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2.2 农民思想观念、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自身人力资本投 资的意识中国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小农经济意识还深深影响着农民的言行举止。“学习无用论”广泛存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有些因为家庭贫困,子女较多,付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不得不辍学在家甚至出门打工;更有甚者,直接认为学习无用,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不再继续学业,厌学、弃学现象广泛存在。相比之下,在城市,大部分儿童从 3 ~ 4 岁开始接受幼儿教育,很少因为经济问题而半路辍学在家,更多的是,父母能够较早意识到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除学校课程外,还会为孩子选择各种兴趣班,城乡差距导致学生学习差距扩大,有证据表明,能否获得优质教育影响到农村学生的教育程度和大学入学率。同时,农民更加缺乏对自身人力资本投资意识,缺乏就业竞争力,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速度低、效果差。2.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居民开始迁出家园寻求非农就业机会,由于中国严格的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村孩子想要在城市上学困难较大。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子群体——留守儿童。截至2016 年,全国农村共有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 1726.29 万人,其中,小学 1190.07 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数的 12.01%,初中有 536.22 万人,占初中在校生数的12.39%。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都由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来完成,属于“隔辈教育”,往往出现过于溺爱而导致管不住、不好管的情况,甚至有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2.4 农村师资力量欠缺,教师性别失衡农村师资力量的缺乏,一直是农村教育最突出问题。数量少、学历低是农村教师存在的普遍情况,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一方面,教师严重不足,一名教师往往身兼多门课程,半路出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真正能够为农村教育服务的人才少之又少。毕业时,师范毕业生往往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脱离教育一线工作岗位,调去政府机关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即使留在了农村教学Phetphanthong Sommaii,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万方数据 -280-科教论坛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年第 29 卷第 13 期(总第 441 期)也会想尽办法调离,很少能够坚守岗位直到退休。学历越高,留在农村的可能性越小。另外,由于整个社会越来越强调以经济收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影响到对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再加上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压力大、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男性教师选择农村教学的比重不断下降,加剧了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这种失衡对农村中小学生性格形成、人格培养以及对自身价值判断等方面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3 对策建议3.1 优化农村教育环境就大多数地方的实际情况看,仅靠农村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存量资源”来实现农村教育振兴,难度较大,要依靠“增量资源”吸收新鲜血液,但无论是“回归型”还是“外来型”师资力量,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环境为基础。要想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首先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秉承“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舍建设,建立校车车队,在保障学生基本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其他硬件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教师编制制度,关注非体制内教师工作现状,调整课程设置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除了后代所需要的优质教育,还必须有文化、科技、人才带来的文明和进步,带来的学习机会和人文氛围,带来的交际群体和生活质量。3.2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转变农村劳动力教育观念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家庭中的孩子,给予重点关注,免除一切费用,发放生活补助。村干部应十分了解村里受教育者的入学情况,针对家长阻止继续教育的现象,及时进行劝说和帮助,确保每一位孩子受教育权利。其次,应注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传播新技术、新思想,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再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转变农民观念。3.3 放宽教育户籍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上学权利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彻底打破固有的二元结构体制,畅通农村孩子进城接受教育渠道。应该认识到,在城市化大潮涌动、劳动力市场日益整合的现实中,坚持依赖狭隘的户籍制度分割教育供给、限制受教育者选择的制度安排,阻碍了教育全面发展。鼓励更多受教育者跨地域、跨城乡进入更加优质的学校的政策,不仅将有助于...

相关热词搜索: 英语教育与乡村振兴 振兴 乡村 英语教育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