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7篇

时间:2022-11-10 09: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7篇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x镇x村:“党建联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1) x镇x村以建设乡村治理示范村为契机,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经验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7篇

篇一: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镇 x 村:“党建联动”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1)

 x 镇 x 村以建设乡村治理示范村为契机,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推行“党建引领、村民自建”“党建融合、村企共建”“党建赋能、党群合建”模式,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形成了“镇党委统一领导、村两委具体落实、职能部门联合推动”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领头雁 x 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带领下,选优配强乡村一把手和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配置,涌现出一批政治素质高、发展思路好的“带头人”。新一届村两委迅速找准发展思路,发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并利用自家产业优势,按照区、镇两级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依托“东鸡西猪南羊北粮中间菜”的产业布局优势,结合“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带领村民发展蛋鸡特色集体经济项目,积极推动村集体注册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党组织和合作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截至目前 x 村年存栏蛋鸡 x 万羽,为村集体增收 x 万元。初步形成“全域发展、联动增收”的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党建融合,搭建乡村振兴新平台 x 镇 x 村结合已有产业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以融合党建为驱动,积极联系吉安化工、西露天矿、矿建服务公司等 4 家驻村及周边企业,聚合区林业、水利、农业、国土、交通等 6 个部门,联合喀沁

 旗昌盛远村和区邮储银行等党组织,成立 x 村产业振兴联合党委。以调优产业结构为着力点,依托资源、保障、引领 x 个融合链条,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议事推进、活动共搞、工作保障和动态考评机制,推动各类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集中,协力发展特色种养、新型建材建工项目,开展村民种养殖技能培训 x 次,提供就业岗位 x 余个,以党建融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党建赋能,发展乡村振兴新引擎 x 村党总支围绕市场充分调研,搭平台、优环境,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结合 x 村已有的养殖产业,实现种养循环,x 村党总支赋能产业兴农、人才兴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将集体现有资金、资产、基础设施等按照出资比例折算股金,建设城乡统筹相对贫困帮扶试点二期玉米压片加工厂项目,将集体项目企业化运作,收入按照“入股+二次分红”进行分配,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年产 x 吨成品,年产值约 x 万,村集体经济收益 x 万。通过参与产业,就业务工、防贫基金、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式带动全村相对贫困户 x 多户,实现“自负盈亏”向“合作共赢”转变的同时,切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xx:x 村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助力乡村振兴(2)

 近年来,x 市 x 县合兴镇 x 村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方式,试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快推进“村社合一”,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益“双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支部引领,凝聚发展合力。x 村由村“两委”领办裕德果蔬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牵头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规范完善村级治理结构。通过法定程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成员,村监委会主任担任监事会主席,引导村民推选有公心、有责任、有能力的村民代表参与集体经济管理,构建起“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组织架构,既发挥好党支部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和合作社党员的带头带富作用,又按照合作社的章程作好运行管理工作。

 干部参与,加强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有效统筹整合村干部、驻村帮扶力量,镇党委明确一名抓农业发展的副科级干部联系合作社,统筹安排两名拥有专业技术的镇干部协助合作社抓产业发展,聘请辖区高级技术人才为技术顾问,从幼苗移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精心教学、跟踪指导,确保“村社合一”有人抓、有人会抓。同时,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参加产业拓展、市场对接、素质能力提升等技能培训,帮助拓宽视野,按照“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销、实现村民富”的工作思路,推进“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合一”模式。

 盘清家底,选准发展路子。村党支部盘清村集体所有资产的基础上,吸引本地外出创业能人返乡创办、村组干部领办经济实体,采取合作经营、项目联建或打包租赁等形式,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

 间。村“两委”发挥组织优势,整合村集体资源等要素,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条件下,引导群众将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或委托流转,将集体所有的林地、耕地等资源,采取兴办实体经济集中经营或规范发包、流转、入股其他市场经济实体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为合作社发展做好土地流转、矛盾协调、技术支撑、市场拓展等服务,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以发展和富民为导向,资产收益按股份由社员共享,增加集体收益和群众收入。如,x 村裕德果蔬专业合作社每年支付农户土地租金达 x 万元。

 成果共享,推动群众增收。村党支部主动申请涉农整合财政资金、申报省坝区产值奖补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整合全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着力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突出成果共享,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建好 x 亩避雨栽培设施,春夏种植辣椒、豇豆等蔬果,接茬种植羊肚菌等高效经济作物,今年下半年合作社采取土地转租的方式,将 x 亩坝区租赁给 x 县山里娃菌蔬专业合作社用于种植羊肚菌,租期半年,待羊肚菌收成后,合作社将拿出纯利润的 x%,按照 3:3:3:1 的方式进行分红,其中 x%用于 x 村集体经济分红、x%用于 x 村 x 户脱贫户分红、x%用于脱贫不稳定户等群体分红、x%用于村级公益事业。

 x 村: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添动力(3)

 x 镇 x 村地处四镇交界,属丘陵山区,曾是市中区最为边远和贫穷的村落之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来,x 村聚

 焦夯实支部堡垒、优化服务举措、培育优势产业,完成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蝶变”,初步实现了资源用活、产业兴旺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 选优配强头雁队伍。通过村“两委”换届,选出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班子,实现平均年龄下降 7 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升 x%。由组织选派驻村选调生和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配齐农业、法律、社会工作方面专业人才,持续为 x 村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激发党员示范效应。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设“今天我领学”“政治生日贺卡”等特色活动,每月评选“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 x 支,每年开展志愿服务 x 余次,解决饮水安全、电力隐患排险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x 余件,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形成村企共进合力。村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创新“123”党建互动法,每月联合开展党日活动,每 2 个月组织党员前往境内企业开展环保研学,每 3 个月实行一次“副书记互派”交流活动,形成村企“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经济共荣”的发展合力。

 二、优化服务暖民心 民生工程强保障。通过“一事一议”修建村社道路 18 公里,通过亮化、绿化、美化、黑化,打造“最美村道”1.4 公里。全面铺开自来水、天然气安装工程,多点位修建“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亭等环保设施,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示范服务解民忧。根据群众需求,实行“流动办公”,开展送服务上门、送法上门、送书上门等便民服务活动。完善“一管到底工作法”,将每一件群众诉求落实专人负责,让广大村民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少走或不走路就能办成事。

 权力运行强规范。严格执行组织责任、事务运行、便民服务“三张清单”,每月开展党支部运行分析研判,建立整改台账。深入群众开展“基层夜谈”“村民坝坝会”,不断规范村干部权力运行,建立健全自下而上配合化解问题机制。

 三、外引内培富乡村 优势企业强带动。依托市级“挂图作战”项目——静脉产业园区,协调引进光大能源环保(乐山)有限公司、废旧轮胎回收公司等环保企业入驻,通过园区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盘活全村土地资源,同时,就势打造环保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带动全村就业创业。

 内培产业促增收。通过引进乡贤投资、党员先行先试等方式,流转土地 x 余亩种植奶白茶、柑橘、养殖甲鱼等。鼓励成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吸纳 x 多户农户共同种植小米椒、藠头,实现亩产值 x 余元,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融合发展增效益。探索“环保研学+田园体验”新模式,在发展“餐厨无害化处理主题环保研学”的同时,加入田园种植体验项目,让参与者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不断推动村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x 村将继续探索党建引领新模式,依托静脉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走农旅融合新路子,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x 镇 x 村:党建引领“三步走”,乡村振兴稳开局(4)

 近年来,x 镇 x 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三步走”,以项目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治理重心向塆组延伸,x 村全体党员群众团结拼搏、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动村级发展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一跃成为全镇的先进村。

 一、组织建设细里走,夯实基础强队伍 抓班子建设。为保持村“两委”班子创新活力,x 村从“工作要求数字化、基层干部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大力培养后备干部,有效优化调整党员和村干部队伍结构,及时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在“永葆党组织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抓党员教育。创新学习模式,利用“x 村党灵通”微信群等新媒体、“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流动党员送学及“送学上门”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等形式学习,确保做到全覆盖。同时开展“共产党员示范户”评选、“文艺下乡”等活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

 抓阵地建设。为了提供良好的办公及服务场所,x 村党总支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累计投入 x 余万元,先后兴建和翻新党员群众

 服务中心,制作党建宣传公示栏,并在村内主干道沿线路灯悬挂五星红旗,为增加党组织的服务意识,营造浓厚氛围。

 二、基层治理实里走,路好水清百姓安 x 村始终致力于解决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难题,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精神文化生活,始终坚持做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 x 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宜居环境逐步向好,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x 村党总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主基调,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湾组延伸,在王俸咀塆探索建立“红星之家”。

 强阵地。运用闲置仓库就地进行改造,作为党小组活动阵地,覆盖周边塆组,也是王俸咀塆村民议事要地、红白喜事办理场地、居家养老活动地方、安全联防集合阵地。

 优环境。全力改造塆组环境,使用竹篱笆 x 米,种植各色绿植 x余棵,草皮 x 平方米,刷白墙面 x 平方米,进行墙面彩绘创作,为“单调”的农村增添活力。

 建制度。在 x 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王俸咀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门前三包”制度,共产党员实行挂牌亮身份,联系周边 5-10户困难群众,主动担当,做优秀的宣传员、带头人。设立党员积分制度,普通党员认领民生实事,党员做事,群众打分,在党员评先评优过程中作为重要依据,激励党员干事创业服务群众,致力于党员群众共同治理,打造一个生活环境好、邻里相处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 x。

 三、产业发展大胆走,跨越发展稳增收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近年来,x 村一直致力于探索发展产业,先后进行油茶、药扁豆种植、“生猪代养”等尝试,为现今的产业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基础。

 2020 年初,x 村确立了“立足当前抓脱贫、着眼长远抓产业”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三足鼎立”(以市场主体为主的支柱产业、以村“两委”为主的集体产业、以农户为主的自主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同年 x 月,x 余户种植的 x 余亩药扁豆已全部按订单式种植模式回收变现,户均增收 x 余元;“生猪代养”项目已建成投产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 x 万元。

 2020 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 x 万元,相比 20xx 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 x 元,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x 余元,同 2015 年不足 x 元相比,增幅超过 x%。

 2021 年,市场主体牵头的 x 亩万寿菊种植项目有序开展,预计为农户增收 x 余万元。

 x 村党总支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x 村:党建引领走出“小康路”(5)

 x 市 x 镇 x 村地处 x 北部,是红色旅游研学基地。村内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这里常年溪水潺潺,桃红柳绿倒映其中,青山绿水四

 季分明,特色民居整齐划一,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在这里正成为现实。一进入村庄,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面徐徐展开…… 很难想象,过去处于山区的 x 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大部分村民为谋求生活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生产力低下。与贫穷相伴的是,村里矛盾纠纷时常发生,村党员大会不能正常召开,人心涣散。

 如今,x 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容村貌都有了极大的改变。x 新八景之一的“耿祠荷风”、青瓦白墙式的特色民宿、地道风味的农家小菜、茶香四溢的将军山白芽茶……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村民们纷纷返乡创业就业。这得益于党建引领这面“...

篇二: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振兴经验材料汇总 0 10 篇

  【篇一】

 170 多亩的湖泊碧波荡漾,偶尔掠过水面的白鹭姿态轻盈,岸边一排排农舍错落有致,四周群山云雾缭绕„„常住人口不过百来人的 xx 村,近年来成了网红“打卡地”。

 xx 村坐落在 xx 省 xx 市 xx 县 xx 镇东湖尖山脚下。“每年 3 月,漫山遍野的李果就会开花,水库被花海包围,吸引很多外乡人。因为靠水,到了夏天非常凉爽,过来消暑的游客很多。”xx 村村支书 xx 告诉记者。

 然而,曾经的 xx 村村居环境一度脏乱差。据 xx 回忆,厕所都是旱厕,臭气熏天,村里随处可见瓦砾和鸡圈,垃圾遍地。

 自 2014 年开始,xx 村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借助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相继进行旱厕改水厕、统一规划鸡圈、房前屋后绿化等。

 记者近日走进 xx 村时看到,大块的石头和泥土散落在村路两旁,手推车三三两两地停在路边,地上有些石板被掀开,与一旁的山水相当“违和”。“我们在整修排污管道,估计到春节前后就把废弃物清理完了。”xx 说,之前村里排污管道混乱,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被随意排到山林田间,产生臭味。为此,全村在去年 9 月底开始整修排污管道,将它们连起来,统一通向新修建的污水处理池。

 xx 解释说,相较于春夏旅游旺季,冬季是淡季,客流大大减少,他们就趁这个空档期抓紧查漏补缺,改造村貌。

 旖旎风光,往往与水结缘。冬日的阳光下,站在 xx 村村口,只见碧绿群山怀抱波光粼粼的湖面,而在湖光山色中,青瓦白墙点缀其间。

 “xx 水库供应全镇用水,也是 xx 村景色的核心、吃‘生态饭’的抓手。”熟悉xx 村的 xx 镇干部吴善荣说,为了保证水库清澈,xx 村进行了集中清淤,在岸边种绿植,严禁游客垂钓,还在湖边山上大规模绿化,确保没有一处山坡裸露,严防水土流失。

 数年的努力,保证了好山好水好村容。xx 村 2016 年成为 xx 市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2017 年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020 年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雨和民宿合伙人陈奕龙说,xx 村依山傍水,传统民居保存得较好,还有独特的喜宴、村宴等民俗,让人颇感亲近。

 美丽乡村引来了游客和商家,也留住了鸟。尽管村里时常有游客欢闹,在距离xx 水库几公里的一片山林中却是一片静谧。“长枪短炮”在一座木棚里架起,摄影爱好者们屏住呼吸,注视镜头。

 “这是‘鹇来谷’观鸟摄影基地,位于早已荒废的陈坑自然村,有上百种野生鸟类,其中包括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引进企业将它开辟成摄影爱好者拍摄鸟类的地方。”xx 说,基地租赁荒山、闲置房屋等,每年给村民们带来 7 万多元收入,还吸引了客流。为确保“鸟类天堂”不被破坏,xx 村严格限制基地商业开发,不许乱挖乱建。

 xx 村村民 xx 今年 50 多岁,在村里种过地、帮人办喜宴、外出当保姆,都没挣到钱。如今凭着一手好厨艺,她在农家乐里看到了希望。“看到村里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多了,我就想回来专门做菜。去年开办了农家乐兼住宿,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几百块,这在以前都不敢想的!”xx 说。

 【篇二】

 xx 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加强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农村活力,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辖区各村环境更宜居、经济更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强化组织领导,把机制用好用活。坚持组织振兴先行,成立 xx 街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不断完善“三农”工作领导机制和街道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关键,强化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大力锻造懂业务、有担当、作风好的农业农村工作队伍,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促一级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有序、实施有效。

 加强环境整治,把措施抓细抓实。全面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全街共配备保洁员 141 名,设置垃圾堆放点 520 个,实行包片包干、重点整顿和经常督查,自开展全域环境整治以来清理生产工具、乱堆乱放建筑材料 350 处 6530 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场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 3484 处 6320 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 326 处 2985 平方米,拆除危房、旧房、弃房 198 间 8050 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 222 处 4009 平方米,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整治 133 宗,清理空地巷道 8430 平方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 605.4公里村道巷道硬底化和 81 条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今年以来完成 6 个卫生公厕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数 8950 户,实现普及率 100%。

 决战脱贫攻坚,把经济带富带强。发挥 11 名驻村干部和 1 名党建指导员的骨干作用,坚持党建、扶贫两手抓,累计入库扶贫项目 52 个,落实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 1215.03 万,投入 772 万元入股绿萝种植、大棚蔬菜、种鹅养殖等项目强化产业扶贫带动效应,积极促成各村产销协议签订开展消费扶贫,达成约 4.3 万元销售额,同时对全街外出务工的 256 名贫困人口实行一人一案跟踪帮扶机制,重点发挥贫困村、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潜能,多措并举实现街道 8 条行政村贫困户 424 户 915人全部脱贫,脱贫率 100%。

 突出示范效应,把特色做大做亮。积极推动辖区华龙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乡村振兴标杆,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强”的总要求,在珠海三灶镇的帮扶下,大力发挥“漠阳红”示范引领作用,投入约 1650 万元推动落实 8 个自然村 40 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上村文化活动室和下村文化广场丰富村民休闲娱乐,累计投入 532 万元落实种鹅养殖、光伏发电、智慧农业等扶贫项目,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全村 67 户、153 名贫困户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实现脱贫率 100%,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至 6.5 万元,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发挥党员作用,把干劲鼓足鼓旺。结合“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党员中心户深入各家各户开展志愿活动,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动员,带动广大村民群众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到户,共同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中,全街共 2670 人次投入到三个三”清整行动,村民对村庄环境的保护意识得到了长足提升,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自觉,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篇三】

 头雁领航,能人兴村。xx 省 xx 县深入实施把村干部培育成头雁、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干部和把致富能人培育成党员的“三育”工程,选好“领头雁”配好“当家人”,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

 把村干培育成“领头雁”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不要让他们流血又流泪。”xx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曾菲说。

 乡村振兴,头雁引领是关键。xx 县采取“走出去”形式,组织村干部到脱贫攻坚示范村、产业强村、小康村等参观学习,让村干部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提振信心,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龙泉镇马鞍村党支部书记刘天富通过“党贷富”贷款 30 万元入股村级产业扶贫合作社,发展紫红提子和葡萄 500 余亩,实现了村干部到产业大户“蜕变”。

 xx 县根据村干部的技术特长和村级产业现状,鼓励和支持村干部带头发展村级产业项目,对入股村级产业发展且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帮助协调项目,贴息贷款补助,累计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成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或产业大户 210 名。

 把大户培育成“当家人” “产业大户带动能力强,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干部,村里才能发展,群众才有盼头。”雅灰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杨光周从事基层组织建设近 10 年,对产业大户担任村干后的蝶变效应体会深刻。

 xx 县通过对种养大户进行摸排,选出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产业成效佳、示范带动好的产业大户,采取“一带一”“一带多”捆绑培养方式,引导参与村里有关工作和公益事业,鼓励参加村级事务管理,邀请列席村级发展研究讨论会议,有针对性培育成为村干部,累计培育产业大户成为村干部 127 名,突出带动带富导向配强“当家人”。

 兴仁镇摆泥村党总支书记张有军通过“一带一”培育,把养猪大户和吊瓜种植能手吴小辉培育成为村委会副主任,并明确其担任村级扶贫产业合作社吊瓜产业专班组组长,带动发展种植吊瓜、竹笋及中药材 338 亩。

 把能人培育成“急先锋” “我们聚焦培养什么人、怎么选拔人、怎么培养人和怎样留住人等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推动农村党员发展„„”xx 县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永先说。

 xx 县注重从致富能人、合作社负责人、复转军人、知识青年、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培育党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向其党组织靠拢,把群众口碑好的致富带头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头源水。

 “把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人,把致富带头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对乡村振兴暨开启新时期农村建设新征程是关键之举。”排调镇党委副书记杨华胜说。

 排调镇党委突出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导向,引导各个农村党支部培育“急先锋”,比如也改村党支部把生猪养殖大户王泽莉等能人培养发展成为党员,并选举成为镇人大代表,带领村里妇女发展致富。

 据悉,xx 县把致富带头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为党员 71 名,累计培育村级后备力量 561 人。

 【篇四】

 近年来,xx 省 xx 市安定区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通过发挥本土人才的名人效应、基地平台的示范效应、教育培训的技术效应,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本土人才发挥“名人效应”。将致富能人、技能名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有一技之长的务工人员等对象,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由乡镇建立起农村实用人才储备库,实行统一管理,并明确专人进行动态更新登记。目前,全区共储备各类“土专家、田秀才”142 名。同时,借助“土专家、田秀才”名人效应,发挥其优势特长,通过现场指导、专题培训、现身说法等方式,主动向群众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科普宣传和先进技术推广,有效地发挥了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搭建平台发挥“带动效应”。围绕全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人才+基地”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创业,创办基地,带领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参与经济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开展“双百四联”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从市、区涉农部门选派 70 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组成技术服务小组,深入全区 176 个贫困村积极开展技术帮扶。目前,已联系贫困户 840 户、协会 70 家、项目 50 个、基地 45 个,开展集中培训 23场(次)2700 余人。

 教育培训发挥“技术效应”。按照“整合资源、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思路,先后整合培训资金 300 多万元,在 xx 理工中专实用技术及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0 期 1500 人,在 xx 明理职业培训学校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 7 期 1081 人,泥瓦工、砌筑工培训 1 期 146 人,会同区委农工部、区农业局、畜牧局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及助推产业扶贫村干部赴外培训 8 期 320 人,不断更新农村实用人才知识储备。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提高技能、拓宽致富道路。

 【篇五】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xx 省 xx 市坚持党建引领,铸造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当好乡村振兴组织者、推动者、先行者。全市 4236 条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杨梅镇等 4 个镇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省定贫困村笪桥镇柑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

 对标对表、敬终如始,强化使命担当。以大学习大培训为抓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作为各主体班次培训和基层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今年在乡村振兴领域中共培训 75 场8800 人次,其中市级培训 6 场 2300 人次,镇级培训 69 场 6500 人次,有效教育引领党员干部增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安排 3名副处级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化北、化中、化南三大片区督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成立 23 个督导组对 23 个镇(区、街道)、341 条有精准扶贫任务行政村进行明

 查暗访全覆盖。目前,全市 341 条任务村,其中省定贫困村 39 条,在册贫困人口共12856 户 28966 人,已全部脱贫退出,贫困村也已全部出列。

 响鼓重锤、尽锐出战,建强党员干部队伍。一是精准选配党组织“头雁”。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调整撤换 135 名年龄偏大、能力不胜任的村级党组织书记,规划 1436 名“两委”干部后备人选。精准排查出 31 个重难点村(社区)进行集中整治,调整 18 个重难点村党组织书记。二是选好用好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全面完成 39 个省定贫困村和 20 个软弱涣散村(社区)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共选派全脱产驻村“第一书记”57 人、驻村党建指导员 35 名,选派 117 名“第一书记”到非贫困村挂任。结合工作表现和实际需要,重新调整 341 条村的扶贫干部。三是发挥党员引领作用。高标准建成 12 个党员志愿服务站,构建 69 支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23 个镇(区、街道)全都成立 1 支以上党员志愿服务队。今年来开展活动 1600 多次,进社区累计服务群众 10 万多人次。同时构建“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三级党建网格,组建一级网格 367 个,二级网格 4068 个,三级网格 7630 个,配备网格员 18182 名,联系服务农村家庭约 27 万户 140 多...

篇三: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5 5 篇

 【篇一】

 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路子,xx 县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推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助推 xx 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路子,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突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重点,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近年来,xx 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着力培育以 xx 冰糖橙为首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推动休闲旅游文化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等措施,大力实施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强农”行动,以推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过去几年,xx 县农业农村工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先后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被认定为省级优质农副产品(冰糖橙)供应示范基地;另外,在洁净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xx经验”。

 【篇二】

 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破解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

 “双向进入”搭平台,拉响乡村治理“主引擎”。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鼓励村“两委”成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者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新型经营主体,为基层党组织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运行搭建了平台。大力吸收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及参与乡村治理撑起了“后台”。近年来,

 全区共有 144 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277 名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初步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新格局。

 “双向组建”强核心,筑牢乡村治理“火车头”。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采取“产业带上建党委、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方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产业园党委 2 个、合作社党支部 39 个,合并调整合作社党支部 59个,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采取在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在新毕业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在复转军人党员中选聘一批等“三个一批”措施,选派合作社党建指导员 150 名,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全面推行党的工作、组织活动、党员示范、人才支撑“四进合作社”模式,选派合作社辅导员 352 名,设置党员责任岗、示范岗、先锋岗等 466 个。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进企业车间、进生产班组、进产业基地、进田间地头,党组织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成为引领乡村治理的“火车头”。

 “双向培养”育骨干,锻造乡村治理“主力军”。发挥带头人队伍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作用,采取把新型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头人或新

 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把党员带头人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逐步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两委”成员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带头人队伍。深入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聚民心活动,先后共有 410 名合作社优秀会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135 名。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挂牌争先锋”活动,培育党员产业示范户 4291 户,引领带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 1.1 万余人,引导广大党员和致富能人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壮大了一支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

 “双向促进”聚合力,跑出乡村治理“加速度”。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支部领办培育一批“专业社”、抱团发展提升一批“联合社”、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示范社”等举措,合作社呈现出类型齐全、快速推进、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等社会公益事业。组建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深度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合作社带动、党员帮带、能人带动、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了帮扶贫困群众“全覆盖”,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党组织基本实现了能人管事、有钱办事、照章理事,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根基,引领乡村治理驶入“快车道”。

 【篇三】

 xxxx 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以有效增强贫困乡村内生动力、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项计划”,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引”字当先,“招贤纳士”计划“扩容”。始终把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工作当作补齐人才短板、优化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各项人才“招贤纳士”计划。严格按照“按需引进、精准引进”的原则,围绕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急缺实际和中药材、草、蜂等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双向对接、“刚柔”并举和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刚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90 名,柔性引进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博士)团队 2 个、专家人才21 人。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回引 xx 在外籍优秀人才 25人。同时,通过项目合作、回乡创业、聘任兼职等方式,积极引导在外创业人才回乡创业兴业,促进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移、项目回迁。

 “育”字为要,“精英成长”计划“储量”。以现有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为重点,充分依托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和陇原之光”访问学者、“双招双引”等计划和西部扶贫协作人才交流平

 台,全面实施“岷州精英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外派挂职、进修深造、培训锻炼等方式,组织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党政人才赴外培训,到鼓楼区学校、医院、企业进行跟班进修。同时,以特色产业基地、学科建设为主,陇原青年创新人才项目为辅,采取“主辅结合、双向用力”的培育模式,不断扩充青年骨干学术人才和产业领军数量。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12 家、人才培育基地 9 个,培养推选县级领军人才、县管拔尖人才 110 名。

 “带”字托底,“头雁领飞”计划“增压”。紧盯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求,以着力打造具有 xx 特色的优秀专家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行行业“首席专家”制度,采取“1+1+N”(1 名首席专家+1 个专业团队+若干个乡村主体)的模式,全力打造农业农村急需的科技创新团队、创业导师团队和公共服务团队。及时制定《xx“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创建实施方案》,按照“建设一个工作室、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个团队、转化一批成果”的思路,在教育卫生、文化农业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目前,累计组建各类创新创业、技术服务团队 279 支,申报世纪名师工作室 5 个,初步带动青年骨干人才 100 多名。

 “联”字做媒,“进村入企”计划“蓄能”。建立“双百四

 联助三农”长效机制,按照每个服务团对接联系一批行政村、一批产业基地、一批重点项目、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每个人才联系1 至 2 户贫困户“1+5”模式,统筹选派 104 名农业技术人才对口联系乡镇 18 个、行政村 139 个,33 个产业基地、46 个合作经济组织、30 个项目和 157 户贫困户。持续抓好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新选派“三区”科技人才 31 名,聘请 21 名“土专家”担任贫困村、合作社特聘特技特派员,深入企业村社开展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工作。截至目前,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3577 人(次),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达到了 1.3 万人。推动规范化特色经济合作组织、产业基地等达到了近 500 家,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产业基础。

 “帮”字鼓气,“联村共建”计划“助力”。紧扣打造“三链”建设升级版打造工作,继续深入实施“百企联百村、党建推扶贫”行动,按照“村企联建、产业共建、结对帮建”对接帮扶模式和对接一批资源、创建一批项目、发展一批产业“三个一批”目标,鼓励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原材料收购、农产品代销,生产基地、扶贫车间建设和土地流转、项目共建、合作社联办等方式,与联系帮扶贫困村开展“联村共建”工作。引导企业参与农村各类项目建设 11 个,建成优质牧草种植基地 6 个 8000 多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32 个 8.6 万亩,草畜养殖示范小区 56 个、扩大中蜂养殖规模 1.5 万多箱。

  【篇四】

 xx 市 xx 县紧扣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以“组织强村、人才活村、产业富村、智慧兴村”为抓手,着力打造自然村级党群理事会、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篱笆桩”上的村集体经济和全域“指尖党建”等“四驾马车”,驱动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转化为领导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创建党群理事会,畅通乡村振兴“治理经络”。创建以自然村为单位、党员为核心的党群理事会 2790 多个,吸纳成员 24300多名,覆盖了 85%以上自然村。推行理事会“12345”工作法,即建立“一张扶贫联系卡”,采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两种方式”,建立工作协调制度、结对共建制度、民主议事制度“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五步议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新格局,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建好驻村工作队,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实施以“精心组织,编织驻村‘网格线’;尽心履职,夯实管理‘基础线’;

 倾心教育,开启沟通‘智慧线’;暖心关爱,构筑住村‘平安线’;真心服务,搭建党群‘连心线’”为主要内容的“五心五线”工作法,严管厚爱驻村工作队员,建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选派乡镇工作分队长 18 名(其中市派 3 名,县派 15 名)、第一书记 70 名(其中市派 30 名,县派 40 名)、驻村工作队员 570 名(县派 355 名,乡镇派 215 名),进驻 286个村(社区)开展工作。落实工作队员“八有两安”、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xx 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法》,依托“xx 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专栏,印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宜居乡村建设等《应知应会工作手册》,对工作队员进行基层党建、业务知识综合测试。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共建,全县10853 名干部与 13162 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发展“篱笆桩”经济,开启乡村振兴“致富快车”。针对村社独立发展能力不强、资源资金分散、村企对接不畅等问题,创新推行以党组织、企业、社员三方为支撑的“篱笆桩”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组织牵线引进企业、企业帮扶集体创收、社员参与支持发展,探索出资源开发、股份合作、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电商服务等多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发展共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

 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 70 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 5 万元,14 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 10 万元。

 擦亮“指尖党建”品牌,营造乡村振兴“智慧环境”。针对全县广大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监督管理、互动交流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等问题,设立“指尖党建”指挥部,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和整合“xx 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远教大讲堂”和“全域党建云”软件系统等多个平台,拓展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实现了教育多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宣传全域化,构建起“开放、便捷、灵活、高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xx 县“指尖党建”品牌被评为“xx 市第一批党建示范品牌”。

 【篇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xx 省 xx 县太平圩镇 xx 村充分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以党建促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固本之基、活力之源。

 xx 村位于 xx 县东北部,与 xx 铸造重镇 xx 县 xx 镇接壤,省道 S324 线穿村而过。全村有 3 个自然村,12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20 户、1505 人,党员 40 名,是一个耕读并重、农商并立

 的传统村落。近年来,xx 村突出党建引领的龙头作用,通过绘蓝图、聚民生、树标杆,在探索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村、省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文化先进村。xx 悠乐园景区先后成功创建 xx 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凝心聚力谋发展,描绘产业兴旺“新蓝图”

 定期集体议事协商是 xx 村一贯坚持的传统。近年来,xx 村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村级规划、村庄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节庆举办等重大事项。此外,xx 村注重规划先行、精准施策。90 年代起,xx 村利用毗邻 xx 镇的区位优势,筑巢引凤,流转集体土地兴建厂房,打造 xx 工业园区,引进发展铸造产业,并逐步确定了铸造产业、水果种植、生猪发展、乡...

篇四: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振兴工作经验交流五篇

 【篇一】

 近年来,xx 市 xx 县宅吉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思想观念落后等实际情况,抢抓农村产业革命契机,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转变工作作风,因地制宜引导农户从“不愿退、被动调”到“我要退、抢着调”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宅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 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宅吉乡坚持“聚民智、凝民心,走出去、请进来”,与县农业农村局组成考察组,组织乡农业中心、乡扶贫站、村支两委、农业种植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先后到 xxxx、安顺、铜仁、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按照“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工作思路,对气候、土地等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因地制宜种植了 2 万余亩以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同时在保星村、三联村、官庄村种植黄花菜 300 亩、食用菌 120000 棒、耙耙柑 500 亩、白岩中药材 600 亩、蜜蜂养殖 1000 余箱,在全乡发展种植红薯 5000 亩,并引进企业代建模式,在经果林下种植独头蒜、辣椒、蚕豆等矮秆农作物以短养长,补足

 农民收益,解决群众了“不敢退、不愿退、不会退”的疑虑,激发了群众热情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

 产业发展了,群众就近打工就能增收致富 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行企业“代建模式”。按照乡政府负责统一规划,村委会统一土地管理,企业统一投资建设,农户统一用土地入股分红的模式,由企业垫资代建种植经果林,2 至 3 年挂果验收后,政府向企业支付代建费用。代建期结束后,基地交由村集体经营管理,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对低收入户、贫困户进行分红。代建生猪养殖则是,通过“公司+散养大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供种、供料、收购,农业部门统一防疫,财政统一投保,农户统一代养,生猪达到上市标准后,公司按 300 元/头标准支付农户代养费用,农户不承担养殖过程风险和市场风险即可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宅吉乡共有代建企业 7 家,已实施代建项目 7 个。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建+”新思维,实现党建抓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引领全域服务。挖掘培养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农业“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型人才进入村支两委,其中堰 xx、潘桐村、三联村吸收 3 名返乡创业青年到村委会工作,夯实基层组织政权。整顿后进村,选派优秀乡干部到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带出一支想干事创业的队伍,解决个别村党员干部难选、班子难建,

 事业难发展的问题。截至目前,宅吉乡共发展桃子、蓝莓、蜂糖李、猕猴桃等经果林 2.21 万亩,辐射带动全乡 2700 余户 13870 人,年均增收 2000 元以上,其中贫困户 292 户 1150 人实现全覆盖。

 【篇二】

 针对“乡土人才”逐渐流失的问题,xxxx 县构建“选、育、用”机制,有效调动“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乡土人才”扎根家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多方联动“选”,使乡土人才“深巷生香”。开展优秀“乡土人才”信息普查,通过村级调查摸底、乡镇核实推荐、县审核认定,摸排 1080 名种植养殖大户、手工艺能人、致富带头人等乡土人才,并进行登记入库。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接当地企业,举办“‘傻老大’人才杯创业大赛”“广汇杯乌伦古湖冷水鱼烹饪大赛”等技艺技能大赛,对排名前三的选手一并纳入“乡土人才”库。纳库人才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五大类,分类造册。

 丰富载体“育”,为乡土人才“增色添香”。选派 20 名发展潜力大、企业就业人数多、热心公益的本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内地同类型大企业观摩学习;邀请近 10 位国内外

 知名企业家深入该县企业考察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金山企业家”交流会,为大中小企业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协调 xx 旺源集团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师傅带+基地培+自己干”的模式,先后培养导游、旅游商品开发、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特色农产品加工、农牧特色种养殖等地区重点领域“乡土人才”127 人。

 鼓励帮带“用”,让乡土人才“香誉四方”。拓展教育“组团式”援疆新途径,协调援建省、市选派 25 名援疆技术人才,组建“技术帮扶智囊团”,每名援疆骨干确定若干名“乡土人才”结成“1+n”包联对子,通过定期联系、技术指导等方式,解决“乡土人才”创业项目选取、技术难题 25 余项。按照专长对口、村域相近的原则,分别组建“乡土人才”服务队,编印服务联系卡,公布业务专长、联系方式,方便群众根据实际需要“自选”人才,目前已解决各类技术难题500 余个。

 【篇三】

 近年来,xx 省 xx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突出党建引领,聚焦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全力抓好领导班子、党员队伍、机关干部和农业人才四支队伍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新动能。

 抓领导班子建设,配备“强引擎”。建立党委中心组、党委会、中层以上干部会等学习制度,结合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带头上党课,带头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讲党课共计 30 余场次,研究指导党建工作 20 余次。定期开展高质量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强化了党内监督,增进了班子团结。每年印发全局党建工作要点,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班子及成员责任事项,并由专人建立落实台账,促进工作能力和实绩增强。将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对局属各单位年度考核和各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压紧压实责任。连续两年获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一等奖,今年“三农”工作也得到各级肯定,获得表彰奖励 33 项。

 抓党员队伍建设,锻造“先锋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利用中层干部会剖析典型案例,开展先进性和警示教育。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党员 e 家”等平台抓手,理论学习质量普遍提高。坚持重温入党誓词和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鞭策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奋发

 有为。结合巡视巡察、干部考核、专项督查反馈的意见,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及时查摆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谈话提醒 10 人次,制发督查通报 7 期。实施“‘三农’党员先锋服务队”项目,以服务活动为载体,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累计开展活动上百次。在疫情防控中,全局党员干部按照“一亮”“三先”“六带头”要求,积极投身一线,排查涉农企业、下沉包点社区、做好肉品监管、稳定“菜篮子”供应、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及保障春耕生产,自愿捐款共 3.3 万余元,充分展现了党员的担当作为,其中 6 人受到市委表扬。

 抓机关干部建设,树立“领头雁”。机关干部配备坚持结构服从功能,除公务员外,将局属单位的参公、事业干部选拔充实到机关,优化性别、年龄、专业、能力结构,中层干部配备不唯身份、唯资历,大胆重用年轻干部。局属单位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先到机关跟班学习,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制定机关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利用工作例会、支部大会,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辅导等学习活动,每次安排 1 人领学,2~3 名干部交流发言,不断提升干部理论素养。不定期组织学习考察,走出去长见识,拓宽视野。推行机关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积极引导干部到吃劲岗位锻炼,增强队伍整体实力。持续深化干部作风整治,常态化开展“微腐败”和不作为及“懒散拖”治理,加强工作效能督

 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请销假、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考勤签到等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红黄牌”预警、设立“蜗牛奖”“骏马奖”,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切实发挥机关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强机关干部归属感和凝聚力。

 抓农业人才建设,打造“生力军”。根据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积极组织参加“蓉漂人才汇”等活动,赴省内外高校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 17 名。将刚入职的青年人才安排到重点项目、关键岗位进行锻炼,通过压担子、交任务,促其成长进步。建立高层次人才台账,掌握基本情况,定期组织人才座谈会,倾听人才呼声,落实人才发展、住房保障、补助津贴等政策。8 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发放人才津贴 26.6 万元。围绕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品牌打造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800 余人、农业职业经理人450 人。积极选派干部职工、基层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参加全国、省、市相关领域举办的能力提升培训,以农民夜校为载体,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技术指导、点单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推行以实绩、贡献、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多元评定形式,既看理论技术,又考实际操作技能,突出评定质量,目前有高级职称以上农业专家 31人。

 【篇四】

 为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xx 省 xx 市围绕“一库一平台三制度”建设,吸纳有文化、有能力、有资本、有声望、有情怀的新乡贤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推农村生活环境精致化、生产条件现代化、基层治理多元化、文化呈现可视化、集体经济规模化。

 深挖乡贤“富矿”,建好乡贤数据库。xx 市积极组织动员全市 11 个乡镇(街道)190 个乡村,对户籍、原籍、祖籍、姻亲关系、工作关系在 xx,或曾在 xx 成长、生活、工作过,心系乡土、有公益心的社会贤达、成功人士、技能人才进行“大摸底”“大联系”,并根据乡贤籍贯、行业、专长、回报家乡意愿等进行分类,建档立卡,建立动态管理的乡贤数据库《xx 乡贤名录》。大力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千名新乡贤助百村、新乡贤文化建设工程、新乡贤善治平安工程、乡村振兴新乡贤示范工程、新乡贤好故事宣传工程,全方位激活新乡贤资源,凝聚新乡贤智慧,汇聚新乡贤力量,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全面梳理、系统整合古贤服务家乡、造福家乡的嘉言懿行,加强思想观念、家风家训、优良传统、典型事迹等乡贤文化研究,推进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公园等场所建设,全力抓好乡贤文化传承。

 精炼乡贤“富矿”,搭好乡贤工作平台。xx 市借鉴 xx 象山经验,及时出台《培育和发展村(社区)新乡贤理事会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新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市级主导、镇级主抓、村级主管,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形成全市工作一盘棋。全市190 个村全部成立新乡贤理事会,村级理事会一般由 7 名或9 名新乡贤成员组成,并设置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由全村新乡贤成员选举产生,聘请工作与村“两委”换届同步进行;村民小组新乡贤一般由 3 人组成,采取个人自荐、村民推荐、乡贤举荐等方式产生。新乡贤的推荐产生严格把握“正直守信、德高望重,文化深厚、传播文明,热心服务、乐善好施,不偏不倚、主持公道,事业有成、反哺家乡,移风移俗、摒弃陋习”六条“硬杠杠”,真正让新乡贤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乡里乡亲的知心人,乡村文明的守护人。xx 党政主要领导为首批 11 个村级乡贤理事会进行集中授牌,并为 11 名乡贤代表发放聘书。

 盘活乡贤“富矿”,营造干事创业制度环境。xx 市为确保新乡贤工作开展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活动、有品牌、有成效,及时研究出台新乡贤在回乡生活、投资兴业、社会治理中的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制度,全面激发新乡贤为家乡贡献出力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常态议事制度,各村建立新

 乡贤议事手册,做到每月开展一次献计献策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村“两委”议事决策活动;镇(街道)党(工)委每半年听取一次新乡贤理事会工作情况报告;市“四大家”领导每年集中听取一次新乡贤理事会工作建议。探索建立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政法、宣传、统战、人社、民政、文化、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探索建立考核补贴奖励制度,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对每个理事会原则上按 3 万元标准给予补贴,对工作主动、成效明显的新乡贤理事会给予 2 万元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新乡贤依照程序予以解聘。

 【篇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xx 省 xx 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筑牢乡村振兴党建基石。

 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回头看”,对2019 年整顿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同时启动新一轮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整顿,共排查出软弱涣散党组织 200个。始终坚持“一村(社区)一策”,严格按照“四个一”(即 1 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 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

 村,1 名第一书记驻村,1 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措施开展集中整顿。常态化暗访抽查,并对全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情况进行通报,切实压实各地整改责任。通过整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带动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

 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2019 年 9 月以来,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的总体思路,以党支部为基本单元...

篇五: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5 5 篇

 【篇一】

 农业兴,民族兴;农民富,国家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有较大比例,农业、农村、农民,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的福祉,更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近年来,xx 镇党政班子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龙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全面释放发展动能、激荡发展豪情,党群干群同心同向,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军号——

 巧作扶贫文章让脱贫攻坚驱散贫穷阴霾

 xx 镇距离市区 22 公里,社会总面积 165 平方公里,下辖 12个行政村,总人口 1.99 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受自然资源贫瘠、交通不便、土地环评等不利因素影响,支撑镇财源企业几乎为零,农户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十分落后,日子过得令人心酸,有省市贫困村 8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003 户 1856 人,脱贫致富成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xx 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讲话精神,反复咀嚼乡村振兴 20 字方针主旨,深刻领悟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决心把压力化作动力,坚决打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路。在农村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农村事务繁杂,邻里不和、婆媳不睦、土地纠纷等等,堪称千头万绪,工作时间几乎没有一点空闲。于是,班子成员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进村入户了解致贫症结,倾听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盼,得知当地因自然环境恶劣,不下雨闹灾,地下水位下降,下雨也闹灾,水土流失,道路损毁中断。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为主,年景不好,几乎颗粒无收的窘境后,愈加坚定了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抓好党建工作是打赢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xx 镇现有 732 名党员,镇党委把抓党建作为促发展、带脱贫、惠民生的重中之重,强化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帮扶实效,要求党员认真履行义务,人人争做心中有党的明白人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帮贫困户甩“穷帽子”,党员干部风风火火张罗不辞劳苦;为“创业户”联系销路,党员干部跑前跑后绞尽脑汁献计出力;带村民念活“致富经”,党员干部加班加点费尽心机!有付出就有收获。村民们有呼必应、一呼百应,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提升,极大地提振了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要想富、先修路。镇领导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西房申村5 公里土路进行了硬化,为 35 户 115 人解决了几代人的出行难题。“大炮线”8.22 公里乡级公路,既是龙城区实施乡村振兴“一园一基地”的交通要道,又是龙城区农业园区辐射区企业运输的必经之路,纵贯 xx 镇 4 个行政村,是全镇 1.9 万人的经济命脉。镇领导争取资金对这一路段进行了修缮,确保了道路通畅,百姓们高兴地称之为“致富路”!

 无声的行动,是最优秀的答卷。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xx 镇党委政府围绕各村无支柱产业、发展要素缺乏、村民思想

 保守观念陈旧等阻碍发展的“拦路虎”,开始了破障之旅。全镇累计实施扶贫项目 43 个,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香菇产业,建设了 5 个香菇种植基地和 3 处乡村振兴香菇种植示范小区,年产香菇 6400 吨,实现产值近亿元。选对了路子,产业兴旺就势不可挡,xx 镇现拥有省科技特派团示范推广香菇优良菌种 4 个,国家发明专利 1 项,香菇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6 项,香菇栽培模式 3 个,自主品牌 2 个。如今,香菇产业在 xx 镇遍地开花,小香菇成了致富大能量,带动贫困户 801 户1492 人,使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巩固脱贫成果让乡村振兴扮靓百姓生活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产业有了规模,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镇党政领导的“心结”。经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决定把香菇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了 60 栋食用菌冷棚、10 栋暖棚和可培养香菇 60 万棒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同时,将产业扶贫作为工作主线,把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链条,形成了户用光伏、金融带动、行业扶贫等叠加覆盖的立体式扶贫模式,建设户用光伏电站 239 户,每户年均增收 1000 元,村级光伏电站 14 处,总容量 1581 千瓦,实现了对所有低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创办 3 个扶贫车间,通过按劳取酬的方式,使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户均增收 1000 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与贫困户双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最根本任务。为巩固产业成果,xx镇在朝阳军分区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把香菇产业作为主导农事产业,通过争取乡村振兴政策,进行了全面改造,整合土地1200 亩,12 个村实现了香菇产业全覆盖。目前,全镇有香菇菌业公司 7 个,香菇种植合作社 6 个,注册了 xx 九龙山和菇菇响两个香菇品牌,种植规模为 700 万棒,年产香菇 7000 多吨,实现产值超亿元,安置就业千余人,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801户。农户们仅土地租金就比往年收成多,大多剩余劳力在基地务工,月工资 2000 元左右,活计不累,收入稳定,在家门口成了十分光鲜的企业“蓝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享受到了阳光般幸福生活的温暖。2020 年,因新冠疫情影响,香菇销售曾一度低迷。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该镇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产品已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先后参加了第 21 届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郑州食品博览会和大连农产品展销会,会展期间,所带产品销售一空,还先后和韩国、深圳等地几家公司,达成销售代理合作意向。

 天道酬勤。为使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大项目顶天立地,让小项目遍地开花,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足。xx镇从优化营商环境着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成

 功引进了投资1.2亿的朝阳农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资1.1亿的朝阳鹏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项目。高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投资 2 亿元的地面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 5000 万元的天然气公司、投资 5000 万元的硅石深加工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慕名纷至沓来,相继入驻 xx 镇,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三年来,xx 镇成功引进招商项目 22 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8 亿元,争取各类项目扶持资金 1200 万元。走出了一条以香菇创业为主导,果畜菜药协同发展的光明之路,发展特色杂粮种植 5000 亩,设施果蔬农业 1200 亩,中药 250 亩,实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100 亩。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50 家,党支部领建合作社 12 家,实现了合作社村级全覆盖。各村集体收入从空白全部超过 10 万元。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921万元,较 2017 年增长 27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47 元,同比增长 5%。增长幅度全区排名第一。

 为使家园更美,在朝阳军分区的支持下,投资 120 万元,对哈达村村容村貌进行了专项整治。在省科技厅的帮助下,在北台子村种植文冠果树 1 万余棵。同时,在大三家村启动了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运作工程。为改善生态环境,排查整治违建 42 处,清理垃圾 1 万多立方米,增置专职环境卫生保洁员 230 余人,配备垃圾清运车 5 辆,装载机一台,收集清扫车 15 辆,建设垃圾收集点 56 个,做到了生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近年来,xx 镇完

 成道路硬化 106.5 公里、修桥 19 座,修建饮水维修工程 47 处,实现了贫困户危房全部清零。安装亮化路灯 750 盏、绿化面积1.1 万平方米,植树 70 万株。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在 xx 镇落地落实,极大地提升了农民朋友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乡亲们切实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镇,实现了完美蝶变!

 深冬时节,寒意浓浓。然而,记者在 xx 镇采访时,却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暖意,乡村振兴的春风让这块热土处处热流涌动,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令人眼界大开。“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真是好啊,现在吃的好、住的暖,要啥有啥,花钱再也不用掰着手指头算计了,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康生活吗!”一位 60 多岁的老大娘十分高兴地对记者说。言语间,饱含了深深的敬意和感动,令人心甜甜的暖暖的。

 【篇二】

 xx 市 xx 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推进“红色三乡工程”。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

 区委坚持把“红色三乡工程”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凝神聚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一是压实政治引领责任。区委确立“红色三乡、绿色发展”发展战略,把“红色三乡工程”纳入区委重点工作,构建区、街乡、村三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党建责任体系,建立区、街乡、村三级推进“红色三乡工程”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检查落实,严肃考核问责。

 二是明晰“红色三乡”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摸底,组织“红色三乡”大调研,针对性地提出全区推进“红色三乡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推进路径、保障措施等。按照市委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要求,以省级“企业兴乡、能人回乡、市民下乡”典范花博汇和全国文明村、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星光村为样板,大力探索、推进“红色三乡工程”。积极引导街乡村探索新路径、摸索新经验,为全区整体推进“红色三乡”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

  三是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清单全程管。对照“红色三乡工程”项目清单,重点抓项目管理、抓过程管控、抓全程督办上,指导村书记对照清单抓推进,整合资源抓试点,强化责任抓落实,有效推动“红色三乡工程”重点任务落地生根。“一定双评”全程考。将“红色三乡工程”推进情况纳入“一定双评”考核范畴,纳入村书记履职承诺,每月普查、每季抽查、半年严考、年终严评,考评结果与绩效发放、评先激励挂钩,把“抓书记”变成“书记抓”,倒逼履行“第一责任”。创先争优全程评。结合“星级争创”,把“红色三乡工程”推进情况纳入全域开展的农村党建“四互”(互评互比互学互促)评比活动,每季度对 314 个农村基层支部进行交叉互查、排名通报,强化“政治体检”。纳入村“支部主题党日”讨论和议事内容,纳入党员群众监督评议范畴,把支部推向前沿,把书记推向前台,传导工作压力,倒逼创先争优。

 二、凝聚三股力量,助推企业兴乡

 以党建为统领,汇聚区、街、村三级力量,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引进企业兴乡,助推产村融合发展。

 一是发挥区街联动“合力”。区委建立区领导“五个一”联系制度,明确每名区领导联系一个街乡、一个“红色三乡”示范

 村和一个党员示范户,帮助村里引进一个产业项目,引进一名回乡能人。截至目前,全区“红色三乡工程”共引进民宿、文创、网红、电商、旅游等新型经营主体 100 余家,吸纳社会总投资达15.6 亿元,带动农民就业 5000 多人。

 二是发挥村企联建“动力”。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指导成立 3 家农业产业园区域综合党委,由街党工委班子成员为书记、所属各村党组织书记、企业负责人兼任副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功能与协调作用,整合政策、人才、项目、资金、土地、科技等各项资源,推动党组织和企业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互利双赢。全面推进“第一书记工程”,选配 408 名党员干部、企业家作为“能人助手”,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发展顾问”,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信息、人脉和资金优势,帮助建立村级主导产业 327 个,有力推动强村富民,有效激活发展潜力。

 三是发挥部门联结“推力”。树立“痛点思维”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红色代办”服务。坚持“有困难找党员、有需求找干部”,围绕下乡企业发展需求,相关部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辟党员责任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为企业办理各项注册、行政审批“跑腿引路”。将政务服务体系延伸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三乡工

 程服务站”,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行政审批代办服务。落实“三个直通车”制度。做到党群干群“信息直通、诉求直通、服务直通”,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三、畅通三个渠道,集聚人力资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通过组织培养、政策吸引、乡情感召等渠道,选优、配强、管严村支部书记,吸引、集聚、用好带头人,激发能人头雁示范效应。

 一是组织培养头雁。以村“两委”换届契机,推荐能人为村“两委”人选。全区先后召回 408 名回乡“能人”担任村干部,全区能人头雁的比例已达 40%。注重在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回乡能人、下乡市民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农村党员结构。组织 176 名红色三乡示范村支部书记赴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学习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生态发展先进经验,开拓视野;组织 288 名村书记到“红旗渠”现地教学,实现培训全覆盖;立足本土“传帮带”,组织 4 个革命老区街乡的 76 名村书记,到星光村代...

篇六: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振兴典型材料汇总 0 10 篇

  【篇一】

 为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赫章县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谋划部署、协调指导和组织推动。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建立动态台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建立长效机制。各村(社区)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责任制度,完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法,落实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健全长期保洁机制和垃圾清运体系。

 强化氛围营造。包村干部采取拉横幅,贴标语,树标示牌等方式,并结合大走访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爱护人居环境、人人支持参与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严格考核奖罚。赫章县文明办每月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街道)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篇二】

 xx 省 xx 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和谐为核心,探索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四大工程”,有效培养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引导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新时代。

 实施培养促进工程强队伍。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施训,组织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实用技能培训 15 场次 500 多人次,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现场指导培训 5000 人次。深化校企合作培训,选派 70 名农村实用人才和乡镇业务骨干到陕西杨凌、xx 寿光、xx 高台等先进地区学习典型做法。积极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围绕牛羊蔬果药薯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培

 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100 多名,创业创新带头人 12 名,培育高素质农民 150 人次。

 实施环境优化工程激活力。认真落实农村实用人才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冗余事项 24 项,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实行政务大厅“一网通”办理和“最多跑一趟”等绿色通道,简化创业审批流程,提升创新创业效率和技术转化率。推进中药材产业园建设步伐,持续盘活三岔全镇物流集散交易市场。积极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对全县 45 家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实训基地等全面规范提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5 个,全面开展科技示范、成果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 11 场次,有效提升农业科技转化利用率。

 实施创业扶持工程促发展。积极对接县金融服务中心,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创办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符合补贴政策的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强化乡村人才创业创新信贷支持,对具备资金扶持政策规定的45 家合作社,及时纳入扶持范围,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贷款,按规定给予贷款贴息。大力推进“互联网+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线上线下同步、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农业农机服务平台 1 个,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招聘活动 1 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权益维护等公共就业服务 2 场次。

 实施典型引领工程抓使用。健全优秀人才结对联系和作用发挥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专家服务团”3 个,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3 个,选聘高层次人才 6 名作为“培训名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师带徒培养青年技能人才。加强先进榜样和优秀典型挖掘选树工作,扎实开展“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技能竞赛活动 1场次,大幅提升县乡基层人才技能水平。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评定副高级农村实用人才 2 名,认定农村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农业科技带头人和非遗传承人等 50 名,示范引领乡村人才积极创新创业。

 【篇三】

 近年来,xx 省 xx 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作用,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确保引领作用发挥

 在一线、精干力量汇聚在一线、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实施“领头雁”工程,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按照“选准带头人、带强一支队、振兴一个村”的目标,深化实施“领头雁”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县委组织部组建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研判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 578 个。建立“优秀人才—村后备干部—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链条,采用“集中培训+跟岗培养”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进队伍,促进村级班子整体能力提升。2020 年以来,全县组建 7 个调研组,对 578 个村开展全覆盖调研 2 次;实现村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村有 220 个,占比 38.06%;有 10 名优秀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

 支部领办合作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原则,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工作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一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引进了广州耀泓、xx 中证资产等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带动 600 余家企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紧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着力提升领办水平,切实打造一支会经营、懂管理的村干部队伍。2020 年来,开展培训 135 余场,培训 6200 余人次;全县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有 1156 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 10592.08 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超过 10 万元的村有 236 个。

 “党建+积分”模式,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全面推行“党建+积分”工作模式,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开启乡村治理新篇章。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以村为单位,建立积分管理机制,将所有农户纳入积分管理,将积分内容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积分超市的后续发展、运行管理等事宜,通过积分奖励,依托积分超市,激励群众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进一步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

 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目前,全县 578 个村均开设了积分超市,参与积分兑换的群众达 30 万人次。

 【篇四】

 党员“冬训”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传承接力,是能力素质提升的实践课堂。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工作思路,抓实“规定动作”,多点发力,引导广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见行动,不断提升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让党员“冬训”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党员“冬训+理论宣讲”,“老平台”宣讲“新思想”。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积极组织农村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县包乡镇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带头深入 1~2 个村为农村党员讲 1 次党课,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主动为基层党员讲党课不少于 1 次,组织农村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农村党员深刻领会内涵要义和精神实质,重视理论学习提升与发展实践相结合,全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具体要求,切实把理论学习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推动全县发展的务实举措。

 党员“冬训+入户遍访”,“小分队”纾解“大困难”。结合党员设岗定责,组建党员小分队,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积极开展建言献策、矛盾调处等服务,全面准确掌握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询问他们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详细记录其所思所想所需所忧所盼,面对面讲解政策、答疑解惑,满腔热情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切关注得到及时回应。把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通过微信、QQ、乡村“大喇叭”等途径,重点摸清劳动力务工需求和培训意愿,会同县人社、劳务部门举办劳务经纪人和务工人员参加的宣传培训活动,以镇村为单位,积极开展以“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关怀”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重点推送福建 xx、xx 义乌和 xx、内蒙、宁夏等地重点企业用

 工信息,进一步拓展党员群众务工渠道。

 党员“冬训+座谈交流”,“小话题”谋划“大发展”。全面推行“三建四联三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和“一建二定三管”工作法,围绕乡村振兴、致富带富、兴办新型经营主体等内容,抓住外出务工党员回村有利时机,组织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党员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带领群众致富上来,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制定 2021 年村党组织工作计划、发展党员计划和“主题党日”计划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加强村党支部对农村各项工作的政治领导,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团结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

 党员“冬训+激励慰问”,“大暖心”激发“新动能”。结合村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深入开展“五好家庭”创建,“好媳妇”“好婆婆”评比,建立村规民约、红黑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党员,形成相互竞争、创先争优的良好格局。把走访慰问活动作为重大暖心工程,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时间节点,采取物资帮扶、节日祝福、情感交流等方式,列支 57 万元对全县全县共确定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因公牺牲党员干部、村(社区)老骨干、因病致贫特困群众等 8 类慰问对象 968 人进行走访慰问,制定“一对一”“多对一”等帮扶措施,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困难,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每名农村党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和调动党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勇于担当、创先争优。

 【篇五】

 xx 省 xx 自启动远程教育以来,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当前正处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xx 以建立农村基层远程教育“五大阵地”为主抓手,在推进高质量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丰富基层党员群众学习途径、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推进站点建设,构建政治引领阵地。目前,xx 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

 育站点 185 个,组建了 342 人的专兼职操作管理、设备维修及信息员队伍,制定了站点管理和运行规章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周组织党员群众跟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传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政策,促进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起到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丰富教育载体,筑牢红色先锋阵地。xx 各基层党组织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学习先锋榜样、推进“四史”教育等有关党的知识教育活动,把远程教育与“1556”党建行动计划等党建工程统筹部署、共同推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结合“3+X 主题党日”“微党课我来讲”等工作,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方式,丰富远程教育的学习内容,创新农村党组织学习载体,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传播实用技术,创建产业发展阵地。依托远教站点,设立远教广场,针对党员群众需求,采取“支部+远教+项目+协会+农户”的方式,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定期播放农业实用技术类课程,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出点子、谋路子。通过播放火龙果、猕猴桃、葡萄种植采摘产业及家禽家畜养殖电教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渠道,扶持农户的火龙果园、草莓园等果园采摘点建设,提升产业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极大地带动村民的创业激情,解决了疫情影响下的就业难问题,探索了观光农业经济发展新途径。

 拓宽信息渠道,整合文化提升阵地。xx 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构筑整合多功能、开放式的农村文化产业信息网络平台,拓宽农民群众的信息来源渠道,加强农民群众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目前,全县所有站点均接入了互联网,在满足群众学习需求的同时,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党员先锋户评定工作,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知识;通过展播“党建+三治”典型案例,引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开展自治,促进农村社会风气不断转变,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保护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宜居阵地。xx 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党员群众观看长三角先进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典型案例及本地生态旅游小镇环境整治成效,拿“屏上之美”与“村中之脏”比较,使农村党员群众对建设生态乡村、保护绿水青山有更直观的认识并达成共识,促进落...

篇七: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振兴经验材料 5 5 篇

 【篇一】

 纵横交错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楼房,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在 xx 县 xx 镇 xx 村记者看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xx 村已经旧貌换新颜。

 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人居环境普遍较差。怎样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呢?据了解 2017 年以来,xx 村“两委”一班人,以乡村振兴 24 字方针为指导,以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产业富民村、美丽宜居村、党建示范村“六村共建”为抓手狠抓“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实施“八大规划,九大建设、十大项目”、“222”工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取得了“党建强、机制新、产业实、环境美、群众富、民风优”的明显成效。

 一、建强堡垒,立足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党建示范村创建取得新成效。

 xx 村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深入开展以“政治功能强、服

 务能力强、班子建设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为内容的党建示范村创建,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完善了制度建设,充实了一批作风正派、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党员到村委任职,增强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通过成立新风协会、建立文明传习站、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开发公益岗位“五大员”等,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让他们在脱贫攻坚、民事协调、环卫管理、“新风协会”方面发挥作用。

 二、发展产业,立足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产业富民示范村创建谱写新篇章。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逐步由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转向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全村粮经比率得到了大幅度调整,“构树、金蝉、果树、蔬菜”基地进一步壮大,让土地增收,群众增富。二是实施“聚宝盆”工程,把占地 60 亩的坑塘开发利用,建设“渔光互补”,村集体已经收入近 40 万元;在综合服务区建设标准化扶贫车间 3000 平方米,村集体已经收入 9 万元;利用村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 300 户,村集体每年可收入 40 多万元。三是发挥养殖合作社的带动帮扶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和困难群众从事规模养殖,抱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通过产业帮扶、技术帮扶、“雨露计划”、介绍务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提高贫困户创业技能,

 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内生能力。据统计,xx 村进城或外出务工已成为村民赚钱的主要门路,从事二、三产人数已达 650 人,占劳动力的 58%,全村 70%左右收入来源于第二、三产业。

 三、集中整治,立足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实现新突破。

 一是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建立了“胡同长”制度,在全村配备 20 名“胡同长”,负责分包 600 多户村民,每天督促本胡同村民自觉做到“门前三包”,确保“门前三净”;每日督促清洁人员及时转运垃圾桶内的垃圾;垃圾车装运垃圾后,保持垃圾桶周边干净整洁;对村民违反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有效管控;配合村委会、新风协会分季度推荐评选“卫生文明户”,村内无私搭乱建,无残垣断壁,实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标准。二是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按照“一湖一廊一馆一街”的布局,精心打造一个“美丽南湖”、一个观光走廊、一个采摘园、一个民俗馆、一条传统文化街。改造三个废旧坑塘为“南湖风景”,围绕“南湖风景”打造集休闲、娱乐、垂钓、采摘于一体的“农家乐园”;利用“许郸小铁路”打造“观光旅游绿色观光走廊”;利用现有自然生态,打造农户房前有果,屋后有树,果园之间有人家,田园中间有村庄的“田园景观”,养殖金蝉,发展林下经济;与北京翰高集团

 合作,建设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xx 印象”,依靠“谢安故里”这张名片积极打造“文化+”模式,推进“文化+”行动,实现文创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营造氛围,立足文明乡风大幅提升,文明示范村创建呈现新风貌。

 一是动员全体村民实行“门前三包”和“门前三净”,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提升了 xx 村的“颜值”;二是成立“新风协会”,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和“接老人回家”活动,表彰了 50 名“2018 年 xx 村最美人物”和 5 名“星级文明户”,19 户 25 位老人被子女接回家中合锅同住,弘扬了传统美德,倡导了文明新风;三是开办“乡村大讲堂”,聘请农机、农技、卫生、教育、养殖等各类技术人才,对全村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1 期,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四是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载体。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五是推进“贫困户积分卡”奖励活动有机结合,引导村民在参与创评的过程中受教育、得实惠,助力脱贫攻坚。五是聘请鞍山市“道德讲堂”在 xx 村开办“孝德文化”小讲堂,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

 活动,传播了治家格言,营造了美丽乡村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五、多策并举,立足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平安示范村创建迈出新步伐。

 一是安装了“民声大喇叭”,每天宣传平安建设知识;二是举办了“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三是安装了监控平台,与 110 全面进行了对接;四是完善了村值班巡逻制度,设立巡逻公益岗 7 个,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实现了零发案、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切实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人人参与,立足倡导农民健康生活,卫生示范村创建开创新局面。

 一是围绕“倡导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的主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二是春夏之交进行灭蝇行动;三是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经常开展健康体检,人人建立了群众健康档案,全面提升了群众健康水平;四是对村卫生室进行完善和提高,达到了标准化卫生室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下一步,xx 村“两

 委”将抢抓机遇,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真正把 xx村打造成为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庭院美”向“村庄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的转变,为全村群众创造一个“环境美、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

 【篇二】

 xx 县抓住人、财、物“三要素”,积极探索适合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加快实现富群众、富集体“双富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筑巢引凤”聚人才。强化感恩教育和家乡情怀,以村(社区)为单位,摸排本地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务工等优秀人才,引导其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并纳入全县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管理。全县共储备优秀人才 540 名,培养致富带头人310 名。

 二是“精准滴灌”保活水。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对具有发展潜力又缺乏资金的村(社区)给予支持,通过自主经营、入股经营、抱团联合经营等方式,开展种养殖、服务、加工等经营项目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变废为宝”促增收。鼓励和支持贫困村积极开发、流转村级集体土地、“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地、水域等资源,通过多村联合、跨地抱团发展集体经济,充分利用村级集体闲置办公用房、仓库等设施进行租赁托管经营,有条件的开办超市,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多样式增收。

 截至目前,全县投入资金 4235 万元实施集体经济项目 138个、“四位一体”项目 4 个,实现集体经济收入 3-5 万元的行政村有 2 个,5-10 万元 109 个,10 万元以上 12 个。

 【篇三】

 xx 县 xx 镇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借势借力,统筹兼顾,系统治理,营造净洁、优美、舒适的农村环境,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

 与拆违治乱相结合

 在全镇开展拆除违建专项清理行动,依法收回农户超占、多占的宅基地使用权,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

 境。同时,对全镇各村、主要干道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三大堆”、乱涂乱画小广告、房前屋后杂物进行集中清理。

 与移风易俗相结合

 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农村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充分组织发动群众,明确群众维护公共环境责任,提升“主人翁”意识,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群众自己负责,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

 与美丽乡村相结合

 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幅、村村响广播、发放宣传单、入户走访等方式在反复宣传,使卫生要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推行群众自治,以群众监督群众,以群众发动群众,努力提高群众参与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把规范农村建房、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突破口。采取每月一小考、每季一大考的考核机制,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督查。

  与禁烧禁燃相结合

 该镇严格执行秸秆禁烧和禁燃禁放相关政策,积极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通过强化巡查确保政策执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跟进式环卫破解秸秆禁烧难题。同时利用公益性岗位的政策,增加各村保洁力量,出台公益性岗位管理机制,实现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常态化、规范化,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

 【篇四】

 为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xx 县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益农信息社 150 家,覆盖全县 52%的的行政村。

 从 2020 年 10 月份开始,县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对全县范围内的村级信息服务点、电商、供销社、农资店、合作社等 170 个服务站(点)进行了调研,筛查出服务意识强,建设积极性高的 150 家确定为益农信息社。信息社分为专业站20 个、标准站 50 个、简易站 80 个。同时,对 150 名益农信息

 社负责任人进行了网络化宣传营销能力、手机直播带货等的系统培训,有效解决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

 益农信息社通过资源整合,提供惠农政策、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政策法规、就业等信息服务,并协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水电和通信缴费,车票和机票预订、医疗挂号、旅游推介等服务,逐步实现全县各乡镇(村)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网上交易。同时,对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农产品品牌宣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xx 县益农信息社的建设应用,不但实现了农民群众不出村也能享受便民、公益服务,而且也为农产品出村进城开辟了新途径,成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助力乡村振兴“新名片”。

 【篇五】

 在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产业兴旺的 xx 县 xx 镇 xx 村,常见老干部们跋涉于山间田野,走访至村组农家,传授农业技术,传扶贫政策,辅导少年儿童……如今,老干部助力脱贫攻坚、参与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已成为 xx 村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这无疑是 xx 县开展“民心党建+

 关建”示范点创建的生动典范。

 让基层关工委强起来

 xx 县将关工委摆上重要位置,县委县政府统筹考虑、帮助解决诸如人员、经费、办公场地等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积极性。

 “我们片区党总支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将关工委工作同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重点组织老干部为园区产业发展指导把关、为关心下一代凝聚力量,助推园区振兴发展。”xx 镇党委组织委员、大同片区党总支书记龙凌云介绍道。

 xx 镇大同片区党总支因势利导、整合资源,成立片区关工委。镇党委专人协调保障,聘请退休老同志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逐步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不断夯实“民心党建+关建”工作机制,有力增强了关工委的组织力、战斗力、号召力。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民心党建+关建”示范产业园区 1个、示范村 5 个、示范学校 2 所、脱贫示范户 10 户。

 把老干部优势用起来

 如何发挥好老干部的优势作用,是“民心党建+关建”中的关键。xx 镇大同片区园埂脚村率先试点,着力于高效发挥老干部独特优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大力开展“组团式调研”,每年邀请老干部和老专家组团式调研指导园区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重点推进“农村青年科技培训”,依托村里茶叶、猕猴桃、油茶等产业建立 3 个培训基地,近年来平均每年邀请老专家培训青年农民 100 余人,为乡村振兴提级增速;大力实施“五老”议事工程,邀请老干部列席参加村支“两委”会议,有力促进党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开展;探索建设青少年教育辅导和“老干连心”机制,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社会治理。

 一年来,仅县关工委就组织了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240 余场;组织关心慰问留守困境儿童 120 余人次;组织感恩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场;组织老干部“组团式”调研考察产业发展 1次;组织老专家开展青年科技培训 3 期。

 把谋发展的力量聚起来

 xx 县关工委在指导 xx 镇 xx 村“民心党建+关建”示范点创建的过程中,大力推广大同片区总结的经验做法,结合 xx 实际帮助其发展花椒种植产业,为 xx 老山上的“枯泉”引来了集体经济的“活水”。

  其实刚开始时,花椒产业受到过质疑,对此,村里一方面先小范围试种,另一方面...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振兴 乡村 经验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