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互联网与党建深度融合之路径探索3篇

时间:2024-01-02 15:16:02  来源:网友投稿

互联网与党建深度融合之路径探索3篇

廉政专题党课:以“五心”笃守内无妄思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把握执政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推进自我革命的必备法宝。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为答好时代考卷和接受人民阅卷,党员干部一定要處续党的优良传统,以“五心”笃守内无妄思,以“五力”笃行外无妄动,蹿厉奋发实现既定目标,继续考出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互联网与党建深度融合之路径探索的文章3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互联网与党建深度融合之路径探索篇1

  xx省xx市xx,地处秦巴山区特困地区,是中央实施川陕革命老区集中连片扶贫的核心区,幅员2018平方公里,人口148万,辖60个乡镇、566个村(社区)。近年来,xx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紧跟中央、省、市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步伐,创新推行“互联网+党建”新模式,着力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落伍、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和农副产品产销脱节“三大难题”,在精准“输血”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造血”功能培育,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脱贫的新路子。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内参)》刊发推介,得到中组部领导的肯定批示,xx省委要求在全省总结推广。

  一、主要背景

  xx在“八七”扶贫攻坚时期属国定贫困县,20XX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县。到20XX年底,全县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达145349人,居xx市第一、xx省第二,贫困发生率为11.97%,“一高一低一无”贫困村130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6.92%。由于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严酷、区位劣势明显的边远山区,加之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文化较低、思想落后、观念保守、自我发展能力弱,造成全县在产业发展上存在市场信息不灵、农副产品不优、销售渠道不畅、自主创业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基础薄弱,任务异常艰巨。针对群众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的实际,xx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助力脱贫奔康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创新实施“互联网+党建”工程,将“互联网+”思维引入经常性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助推脱贫攻坚。

  二、具体做法

  (一)创新打造思想教育“E课堂”,依托互联网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把“互联网+”融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实施“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实现经常性地教育引领党员和宣传发动群众。一是开展“互联网+党员干部”主题培训。采取“请进来、派出去、课堂讲、网上练、实地训”等方式,先后举办互联网知识专题讲座630余场次,集中轮训科级领导干部1.8万人次、培训扶贫一线干部1万余人次,着力提升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和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互联网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实施“互联网+远程教育+大喇叭”惠民工程。将“互联网+”融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积极推行“党组织+站点+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远程教育+土专家+贫困户”模式,通过专题培训、主题宣讲、现场观摩、基地实训、结对帮带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发展有信心、生产有技术、销售有渠道。三是打造“互联网+脱贫攻坚”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县域门户网站、新闻媒体、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橱窗、OA短信平台和公共场所、出租车LED显示屏等传播媒介,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展示脱贫成效、交流工作经验,凝聚全社会力量奋力攻坚破难。

  (二)积极构建党群服务“E平台”,依托互联网强化服务功能。坚持把互联网思维作为加强贫困村党支部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推行组织生活信息化管理。创新探索“网络组织生活”新方式,依托“网络党小组”、“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社区”等平台,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支部工作信息化记实管理,促进党的组织生活既“严”又“实”。二是推行“手机APP”代办服务。创新研发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户手机APP,设置个人中心、党务政务、手机赶场、便民服务、脱贫攻坚“五大模块”,将驻村帮扶、扶贫承诺、致富政策宣传、技术培训、脱贫进度等20余项内容延伸到网络,强化“手机APP”对第一书记到岗在位、联系部门帮扶成效的监督作用,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数字化管理”转变。三是推行贫困村驻村帮扶精准管理。充分利用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互动网络平台”,切实加强对全县1100名机关干部、130名第一书记和425名驻村帮扶干部的网上实名注册管理,对每名干部的帮扶项目、帮扶措施、完成时限进行“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公开晾晒,推动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亮身份、当先锋、比贡献。

  (三)大力推行党建扶贫“E计划”,依托互联网强化带富能力。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机遇,坚持党建引领电商扶贫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副产品销路问题。一是依托“4+N”便民服务平台推进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将党务政务“4+N”服务体系与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有机融合,坚持以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为示范、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为基础,投资3300万元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6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50个,构建“快递到乡镇、配送到村庄、服务到村口”的配送网络。二是依托“农村党建电商扶贫计划”推进党建服务电商体系建设。在电商发展好的专合社、种养殖协会等地适时建立党组织,注重把贫困村电商能人培养成党员、促进贫困村党员队伍建设,把贫困村党员骨干培养成电商能人、促进电子商务向贫困群众拓展延伸,推动党组织优势转化成产业脱贫优势。全县共分批分期培训村(社区)党员干部、驻村工作组成员、大学生村干部和贫困党员265期9872人次,指派专业骨干成功孵化创业网商500余人、新增电商从业岗位2500余个。三是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骨工程”推进电商品牌战略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百村千名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将高端电商人才纳入县“人才公寓”、“人才沙龙”和“创客空间”等贫困村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范围,通过实施“党组织+品牌运营+网络营销”品牌战略,采取“电商+产业基地”、“电商+龙头企业”、“电商+专合组织”等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挖掘创意特优产品、培育壮大电商品牌、宣传推介xx特色。目前,全县成功打造“红盘凯歌网上农超”、“xx黄花”、“xx呷酒”、“三板柑橘”、“大山土鸡蛋”等一大批特色电商品牌。

  三、主要启示

  一是只有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才能聚集党建扶贫强大合力。xx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农村实际,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现有基层党建平台进行整合拓展,对基层党组织对干部、党员、群众的经常性教育引导,确保扶贫一线干部群众对“互联网”想用、会用、管用,构建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格局,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工作合力。实践证明,脱贫攻坚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功能,帮助群众找准脱贫思路、脱贫途径、脱贫方式,才能保证脱贫帮扶效果。

  二是只有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才能把准党建扶贫前进方向。xx针对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组织活动和诉求多样化的特点,将党组织优势和互联网优势有机整合,创新打造党群服务“E平台”,不仅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还通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精准对接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把抓党建的实务成功转化为服务扶贫攻坚的实效。实践证明,只有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党建工作服务扶贫攻坚才能有的放矢,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发挥到扶贫攻坚最需要、最紧缺的环节。

  三是只有解决群众现实难题,才能确保党建扶贫取得实效。xx借势借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助力群众持续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通过完善配送网络、培训选塑党员电商“创业之星”、打造特色电商品牌,推动群众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农副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销售渠道联通全国,为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奠定起坚实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和发展平台。实践证明,只有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增收难”等问题入手,坚持党建引领,把组织资源整合为扶贫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合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才能推动扶贫攻坚重点发力、取得实效。

互联网与党建深度融合之路径探索篇2

  在互联网大数据全方位延伸的时代,应党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号召,为提升各级党组织工作活跃度,加强党员学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解决民生问题,xx县委组织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动作为,找准切入点,反复研讨,基于“互联网+党建”的思路,突破传统党建思维,强化党员管理,聚焦党员和群众需求,在20XX年1月24日推出了一款“APP+微信公众号”的复合型公众服务平台——“xx红”。它致力于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党的声音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展示各级党组织工作风采,量化党员教育管理,聚集党员群众对xx发展的民智民慧,着力打造xx共产党员的移动家园,搭建群众向党表达诉求和获取帮助的平台。

  一、“xx红”党建管理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构筑“xx红”党管平台,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抉择。21世纪,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媒体日渐融入人们生活与学习中,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传统党员学习管理模式亟待创新。从思想观念看,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化生活使人们思维更加自由活跃,给党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严峻挑战。从全党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建工作提出了要不断推向深入、科学化等重要要求。从xx实际来看,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求要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策略,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为xx“两个加快”建设夯实组织堡垒。此外,党员群众本身也都热切期盼能更加便捷的与党组织进行无缝沟通,向组织表达自己的诉求。

  (二)构筑“xx红”党管平台,是激发基层活力的现实需要。目前,xx全县共有1052个基层党组织,从我们的调查研究来看,虽然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主动踊跃,但也有个别基层组织存在党建模式单一,流于形式等问题。我们开辟党建服务新通道,希望通过“xx红”党管平台,把全县各支部“网”起来,唤醒“僵尸支部”,晒工作、晒成绩、晒亮点,推动基层支部建设信息化、规范化、可视化,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三)构筑“xx红”党管平台,是强化党员“内功”的有效方式。虽然党员教育管理一直是各级党组织的重点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重重阻碍。一方面是个别组织在方式方法上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使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xx党员外出流动,流动党员的管理成为各级党组织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开辟了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着力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倾力构建掌上“充电宝”,运用平实易懂的“微语言”,让身处各地的党员通过“xx红”,轻松充电,强化内功。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关键、狠抓主业,着力推进党建管理便捷化可视化建设

  “xx红”聚焦党建发展和服务需求,优化模块布局,构建“5+1”大格局,建立了县乡两级党务网络管理平台,将全县27385名党员信息全部录入到“xx红”管理系统,让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通过微平台进行有效连接和沟通,缩短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距离。融合日常管理机制,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基于“我”的服务理念,推出“我的社区”“我的组织”“我要建议”“我要学习”“我关心”五大功能版块和“数字党建”服务平台。

  1.建立网上组织,提供温馨服务。党员在哪里,网上党支部就覆盖到哪里。“xx红”以打造党员的移动家园为服务理念,在“我的组织”中搭建“我的支部”,让每个党员都能在“xx红”平台上找到自己的组织,并在网上支部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一是在“支部发布”中,把“支部简介、三会一课、专题学习、支部动态”等呈现在“xx红”上,让党员随时随地通过“xx红”了解本支部的相关信息。二是开设“民主评议”模块,解决以往必须召集党员召开专门会议才能进行民主评议的问题,消除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民主评议更加民主化和自由化。三是设计了组织关系转接版块,申请人只需在手机上提交申请即可,无需再两地奔波,解决了传统办理手续耗时耗力的问题。四是实现网上党费缴纳,党员可根据支部月初设定的缴纳金额随时随地在网上完成党费缴纳。五是开设“我要寻助”专栏,切实解决党员遇到的诸如种养殖技术、困难帮扶、心里咨询等难题,让党员实时感受组织的温度。

  2.搭建网上社区,展示活动风采。在“我的社区”设置了“服务公告”“志愿活动”“爱心存折”“正能量值”四个版块,着重展示社区风采,解决党员“双报到”难的问题,督促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并全程纪实留痕。

  3.构建移动课堂,开展在线学习。“xx红”结合党员学习教育需求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需要,精选内容组织创作,推出“微信+我要学习”功能,下设“移动党校”“党务知识”“两学一做”“脱贫攻坚”等七大学习版块。通过互联网实时推送学习内容,打造党员“永不下课”的移动课堂,让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充电、强化内功、提质强能,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家”、辍耕不辍学。同时,为避免学习流于形式,敷衍塞责,在学习结束后,平台自动生成题库,对学习者学习状况进行简单测试。

  4.汇集民智民慧,共谋xx发展。在“我要建议”下设“我献一策”“我的建议”和“金点子”三大版块,引导党员积极为xx发展建言献策,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供参考。“xx红”每季度将开展一次“快乐发声,评选金点子”活动,随后评选出“金点子”达人,在“xx红”平台公布,并给予相应奖励。

  5.全面展示xx,倾听百姓之声。在“我关心”下设“xx百科”“投资xx”“xx档案”“微心愿”等七大版块,全方位展示xx县情,着力宣传嫘祖文化与xx投资环境,逐级实现党员的微心愿,实现联系服务党员“零距离”。

  6.展示党建风采,打造“数字党建”。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实现党建工作可视可感。“xx红”在平台单设“数字党建”,下分“乡镇党建”“部门党建”“两新党建”“xx党建”四个版块,附设“党建清单”“数字xx”两个版块。每个单位细分“特色工作”“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等八个版块。

  7.引入积分管理,激发关注兴趣。“xx红”引入积分管理机制,反应大家在平台上的活跃指数。只要党员群众每日登陆关注“xx红”,使用“xx红”的任何功能都会获得相应积分。积分是平台对所有用户的回馈,用户既可以前往积分中心兑换心仪的物品,还是“xx红”对各级组织和党员考核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大力聚集建设幸福美丽xx社会正能量

  1.搭好xx“党群微桥梁”,畅通服务群众“绿色通道”。“xx红”一网“网”尽民生需求,把党的先进性织满老百姓的心间。采取实名制发布管理,线上信息校对派单,线下主动跟踪服务,畅通“绿色通道”,搭建党群沟通平台。一是开设“百姓之声”,倾听民意、反馈民声,让群众有苦可诉,有难可解,为建设幸福美丽xx出谋划策。二是开设“微心愿”,关注民生需求,协调联系,实现百姓微小心愿,架起党组织无缝服务群众的桥梁。三是开设“推荐阅读”,记载百姓青春的回忆,激发大众创业的激情,引导百姓健康生活。

  2.写好xx“三篇微文章”,宣传幸福美丽新xx。根据xx实际,推出“三大系列微文章”。着眼乡镇推出“印象系列”文章,展示乡土文化与特色工作;着眼县级部门推出“奋进系列”文章,展现部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着眼党员干部推出“先锋系列”文章,深度挖掘全县党员干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3.讲好“三个故事”,引领道德新风尚。结合时代需要,坚持原创,推出“三大系列微故事”。引导全县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力推xx红色故事;唤起xx游子回盐创业、投资xx的激情,力推游子的温馨乡愁故事;引领道德新风尚,积极宣传正能量,力推xx好人好事。

  三、“xx红”推广使用取得的成效

  (一)党员学习便捷化。传统党员学习模式僵化,局限于一定时间和空间,给党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负担,同时流动党员也不便于进行统一的组织学习。“xx红”通过网络新媒体推送相关材料,打破党员“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听课模式,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在线学习,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这一平台的推广使党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轻松完成自我提升,打造出了一个“永不下课”的移动课堂。1月24日上线以来,我们共推荐各类文章四百余篇,平均阅读量超过8000人次,原创文章8篇,平均阅读量超1万人次,渗透党员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后台统计来看,有的党员一天的学习积分就超过200分,很多党员半夜都在学习。

  (二)进一步唤醒党员的集体归属感。时代的进步加速了人员流动,外地党员与组织的联系成为了新的问题。同时传统党费缴纳需要通过繁复的流程,从县上到基层,层层传达,依旧不能完成全员全额缴纳。据此,“xx红”设置了每月在线党费缴纳版块,党员只需手机登录,即可便捷履行义务。此外,在线组织关系转接,在线民主生活测评等版块,也能让党员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更便捷地履行党员义务。截止目前,1万余名党员在完成在线党费缴纳、金额突破20万元,300余名党员实现在线组织关系转接。通过“我的社区”,切实解决了“双报到”难的问题,督促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并全程纪实留痕。比如,元宵节民俗文化巡游活动需要大量志愿者,社区就通过活动发布,征集到200余名志愿者。

  (三)使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xx红”通过“数字党建”优化管理,将每个单位所开展的特色工作、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等实时上传到“xx红”管理平台,全方位展示党建管理工作,使党建工作可视可感,加强各部门监督管理,形成相互学习竞争的局面,切实解决个别基层组织管理学习手段单一,流于形式的问题。

  (四)掌上管理,便捷服务。

  1.“xx红”将组织部相关工作嫁接到管理平台,使党员更加便捷的进行在线学习、网上测试、评论、党费缴纳、组织关系转接。各级党组织通过随手拍,上传活动开展情况,通过PC端后台与手机后台直观反映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平台上的活跃指数,便捷上级对各级组织进行考核,解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创建“绿色通道”,搭建党群沟通平台,开设“百姓之声”,倾听民声、反馈民意;开设“微心愿”,关注民生需求,协调联系,实现百姓微小心愿,架起党组织无缝服务群众的桥梁。如在西方情人节推出的《爱,浓缩在那一次次弯腰低头》,讲述了xx玉龙柏亚村一位妈妈20多年如一日抚养两个脑瘫儿子的感人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推出不到半个小时点击率就突破1000人次,并有爱心人士留言捐款2万元,捐款仪式于2月21日举行。

  五、建设“xx红”复合型公众服务平台的经验反思

  “xx红”微信党管平台的建设,是我县利用移动互联网与党建深度融合的一次探索,是开创互联网信息化党建工作的一次尝试。从调研、论证、筹备到实施,从宣传推介、正式上线到得到用户的初步认可,一路走来,我们在收获信心的同时,也有几点经验启示。

  (一)“互联网+党建”开启党建工作新模式,有助于实现党员信息管理网络化。“xx红”移动终端,能够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管理难的老问题,中青年党员与党组织能够在平台上保持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家乡的新政策和新发展,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灵活性,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共谋区域发展、示范带动群众共建和谐家园的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党建”开辟党建服务新道路,有助于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创党建“微信+”,可以充分调动党员示范带头性,以“双报到、结对帮扶、义工服务”等形式,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我们通过网络新媒体与党员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构建“征集、接单、服务、评价、反馈”的闭合式网络平台。

  (三)“互联网+党建”开创基层党建新途径,有助于实现党建管理科学化。运用互联网技术,把全县各支部搭建在网上,把党建工作搬到互联网上,创新党建考评模式,把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车来车往”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效率。通过“xx红”解决了基层组织“三会一课”流于形式,流动党员学习不到位、组织生活不到位等瓶颈问题,推动了支部建设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竞争化,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活跃度和科学化水平。

互联网与党建深度融合之路径探索篇3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党员居住范围趋于分散,传统“面对面+点对点”的“双报到”模式对接困难、手续繁琐、服务群众落地难、群众认可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双报到”方法手段,提升“双报到”的便捷性、积极性、互动性、实效性,成为基层党建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xx市xx区玉林街道党工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玉林北路社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针对“双报到”党员中大部分比较年轻,都能上网用微信这一特点,按照“网络化覆盖、互动式参与、规范化运行”的工作思路,在玉林北路社区率先探索“互联网+双报到”工作模式,通过网络新媒体与“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构建“征集、接单、服务、评价、反馈”的闭合式网络平台,形成了“1(互联网)+7(七大类需求)+N(N个服务小项目)”工作方法,把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集合起来,把各种服务资源整合起来,报到党组织、党员可以“随时关注、随时参与、随时互动”,从而实现“线上认领、线下服务、网内互动、网外解决”,快速、有效地推动“双报到”服务项目具体落地,有效解决了传统“双报到”参与不便捷、服务不及时、效果不明显、运行难常态等瓶颈问题,实现了“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一、背景与动因

  党组织和党员个人通过“双报到”进入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党员居住范围趋于分散,传统“面对面+点对点”的“双报到”模式对接困难、手续繁琐、服务群众落地难、群众认可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双报到”方法手段,提升“双报到”的便捷性、积极性、互动性、实效性,成为基层党建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xx市xx区玉林街道党工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玉林北路社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

  一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为“互联网+双报到”提供了技术支撑。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尤其是近几年来xx区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公共区域Wi-Fi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第四代通信技术网络(4G)实现全覆盖。二是“互联网+”的发展理念,为“互联网+双报到”提供了创新思路。20XX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加快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三是结构趋于优化的党员队伍,为“互联网+双报到”提供了现实可能。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社区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的持续优化,党员中熟悉网络、会用网络的党员越来越多。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互联网技术,突出便捷性,确保“双报到”有载体

  xx市xx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党委充分吸收和借鉴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党建云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立起了“互联网+双报到”工作新构架,有效提高了机关党组织、党员个人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的便捷性。

  一是搭建“报到”平台,合理设置报到流程。在微信公众号下设立“我要报到”“项目公告”“项目认领”“报到日志”等8个栏目,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只需登录平台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完成报到、志愿服务项目认领和社区活动参与的预约,实现了随时关注、随时参与、随时互动。

  二是搭建“沟通”平台,实时开展交流讨论。党组织和党员个人通过微信群、QQ群适时参与“双报到”相关专题讨论,分享服务体验,增进沟通联系;社区党委通过沟通平台规范引导各项活动,解答问题咨询,实现了社区党委与党组织、党员个人的紧密互动。

  三是搭建“宣传”平台,及时进行信息传导。通过微博和党建云平台搭建红色宣传阵地,以文字、图片、小视频、微电影等形式,解读党的政策,宣传“双报到”动态信息和鲜活典型,增强了党员、群众对“双报到”工作的了解,让党建服务“触手可及”。

  (二)依托居民需求,突出服务性,确保“双报到”能落地

  社区党委实行线上线下摸需求、分析评估定项目,把居民需求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服务项目,通过“网络认领”、“实地认领”等方式,形成了“项目认领、义工服务、活动参与”三大类服务,让“群众需求”与“党员报到”形成闭合圈。

  一是开展项目认领,推行“菜单式”服务。搭建居民群众“点单”、党组织和党员“接单”的“订单式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搜集民情民意,了解群众需求,社区定期梳理汇总形成服务项目,以菜单的形式呈现给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由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网上”自主选择,实现群众需求、党员服务动态对接。

  二是组织义工活动,推行“定制式”服务。发挥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的专业、技术优势,组建了法律维权、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等专业化的义工服务队,以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定期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专业性较强的各类难题。

  三是参与社区建设,推行“组团式”服务。社区党委定期组织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参与困难群众帮扶、人居环境美化、儿童托管等公益活动,形成“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的良好氛围。

  (三)依托机制创新,突出科学性,确保“双报到”见实效

  坚持过程服务与效果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强化监督管理、准确评价,及时反馈“双报到”工作成效,推动“双报到”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建立服务承诺机制。推行服务承诺,报到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认领服务项目后,须签订项目责任书,项目责任书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公布,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让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把身份“亮”出来。

  二是建立责任联系机制。建立每周一次的网络联系会、每月一次的线下定期碰头会制度,立足困难需求解决,强化信息对接反馈。建立《“双报到”网格责任机制》,实行定人、定责、定岗,包片区的“三定一包”责任制,社区“两委”成员分别担任1个网络平台的“爱心力量牵头羊”,强化责任联系。

  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根据报到党组织和党员认领项目的个数,参加服务、活动的次数,以及群众评价的分数等,自动累计生成“正能量值”。相应的“正能量值”在“爱心屋”兑换相应奖品,年底社区将党组织、党员所获“正能量值”向双报到的上级党组织进行通报,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依托社会资源,突出激励性,确保“正能量”可传导

  一是实行社会荣誉激励。根据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认领项目的个数、参加服务、活动的次数,以及群众评价的分数等,汇总形成正能量值,在公众微信号上进行公示,并反馈到其所在党组织,作为党员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社区党委每季度评选一次“党员志愿服务之星”。

  二是实行社会文化激励。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可用志愿服务积分通过微信公众号“爱心小屋”兑换公园景点、大型文艺演出和影剧院门票,变爱心奉献的“单向流动”为正能量的“双向循环”。

  三是实行服务储蓄激励。针对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的爱心服务,社区党委采取“服务储蓄”的方式,让年轻党员、老年党员利用闲暇时间,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爱心服务。当自己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使用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储蓄时间,兑取相应时间的服务。

  三、主要成效

  “互联网+双报到”新模式推行以来,突破了服务群众的技术、空间、意识等的局限,实现了社区党建的“网络化覆盖、互动式参与、规范化运行”,党员的身份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突破了党建工作的技术局限,实现了网络立体化的社区党建架构

  “互联网+双报到”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报到,线下服务,网内引导,网外示范”为理念,把支部建在了网上,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活动向网络延伸,构建起了一个纵向接地、横向到边、斜向触网的党组织网络体系。

  一是提高了党员报到的效率。党员只需在网上轻轻一点,几个步骤就完成了报到程序。大大缩短了报到时间,提高了报到效率。到目前,到玉林北路社区党委参加报到的党员人数由过去线下报到的76人,增加到线上报到335人。报到增加率高达340.78%。同时,提高了年轻党员的报到率,其中,45岁以下的189名党员中,线上报到占报到人数的57%。

  二是提高了辖区内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的报到率。网络报到免去了党组织报到的繁琐程序,吸引了更多的党组织到社区报到,提高了辖区内党组织报到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了区域内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目前,辖区内党组织由线下报到的6个增加到线上报到的13个,增加报到率达116.6%。

  (二)突破了服务群众的空间局限,建立了主体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互联网平台整合了党组织、党员个人的力量以及各种服务资源,构建起了“全方位、个性化、契约式”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一是全方位征集诉求,服务群众面更广。通过“互联网+双报到”,20XX年玉林北路社区党委通过互联网平台累计收集群众需求4500条,汇总形成了美好家园、邻里守望、绿色环保、与爱同行、七彩阳光、居民保健、红袖套行动等7大类69项服务项目。

  二是个性化认领项目,服务群众更精准。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根据自己的资源和特长,在“网上”自主认领服务项目,开展群众“下单”、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接单”的“订单式服务”,实现了群众需求与党员个人服务之间的动态对接。20XX年在玉林北路社区报到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人通过“互联网+双报到”平台,认领党建项目69个,参加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服务辖区群众5600人。92岁的吴婆婆独居一人,身体不好,她希望能就近进行一些身体方面的康复治疗。社区将吴婆婆的诉求挂出后,驻区企业和党员志愿者在网上主动认领服务项目,满足了吴婆婆的心愿。

  三是契约式管理,服务群众更专业。充分发挥报到党组织、党员个人专业、技术、资源优势,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契约式管理,定期、定点到社区院落开展志愿服务,有效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三)突破了难以借鉴复制的局限,“互联网+双报到”模式得到全面推广

  “互联网+双报到”模式是一次具有时代特色的成功尝试。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共谋区域发展、示范带动群众共建和谐家园的重要作用。自20XX年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互联网+双报到”微信平台关注人数达12003人,群众认可度达100%。“互联网+双报到”模式是对传统的面对面、点对点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双报到”模式的革新。目前,xx市全面推广了玉林北路社区党委推出的“互联网+双报到”模式,全国各地党组织学习考察2000余人次。中央、省、市媒体专题报道50余次。

  四、主要启示

  (一)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提升“双报到”实际成效。坚持居民群众需求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原则,将以住服务项目由社区“拍脑袋”定,转变为通过线上线下征集居民需求、多方审定形成服务项目,让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服务群众中赢得口碑,提升影响力。同时,采取严格的资格审定和竞争择优确定服务团队,为居民“量身定制”优质服务,确保了“双报到”取得实效。

  (二)服务与教育并重并举,推动“双报到”实现双赢。把“双报到”服务活动的“助人”和“育人”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充分尊重报到党员意愿的基础上,建立报到党员柔性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报到党员在“助人”过程中,接受单位和社区的“双重”教育,强化党员意识和为民宗旨,达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双赢效果。

  (三)党建与技术跨界融合,确保“双报到”常态长效。坚持创新思维,用好信息技术,通过开展“互联网+双报到”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工作法,推出了“互联网+权力公开”“互联网+两学一做”等党建工作品牌,开设了“今日头条玉北e民生”“凤凰玉北e文化”等自媒体平台,实现了党建网络化,服务常态化。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党建 路径 互联网与党建工作 党建和互联网 互联网+党建是什么意思 互联网加党建的特点 互联网+党建心得体会 互联网+党建实施方案 互联网党建是党建新形态(下)内容 互联网领域党建工作的认识 互联网和党建的关系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