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7篇

时间:2022-12-09 10: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7篇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 “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的建设策略———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7篇

篇一: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

dquo;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的建设策略—— — 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为例徐志毅(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贵州 铜仁,554300)DOI:10.16681/j.cnki.wcqe.202201057作者简介:徐志毅(1993— ),男,苗族,贵州铜仁人,助教。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注:本文系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培育的探索研究—— — 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编号:202019)。摘要:文章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为例,首先阐述了“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背景,接着说明了“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的建设策略。关键词:高职专业群;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 “双高计划”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22)01-0172-03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而这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中才能达到的。内涵稳固是职业院校发展一定会经历的,但笔者了解到,专业体系建设对此所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导致大部分职业院校虽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但无法达成较好的实际效果。而以专业的设置情况和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这是《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 [1] 。一、 “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于 2019 年正式颁布,文件提出要加大力度开展一批专业群和高职学校的建设,使它们能够引领改革、达到世界水平,突显中国特色。“双高计划”对高校“双一流”建设进行了参考和借鉴,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将质量标准进行统一,基于国家的层面,不断推进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的建设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2] 。与普通高等教育领域的项目建设要求有所不同, “双高计划”的遴选要求与绩效指标始终体现着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意涵,在包括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学校治理水平提高等多个方面印证了产教融合的多重维度与内涵。因此,厘清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多维融合面,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双高计划”在高职院校的实践进程与建设成效。优先发展具有良好基础条件的高职院校及其具有优势的专业,这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双高计划”而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其最关键的部分 [3] 。而在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道路中,急需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推进首批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工作。二、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对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的总人口中,60 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为 18.70%,为 26 402 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 5.44% [4] 。从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更深了,故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持续的状态。10 年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变为最高,超过日本 [5] 。而在 30 年之后则会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的人口占比较大,老龄化速度快,故 21 世纪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就是老龄社会。基于此,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处于大量缺乏状态,即人才的数量不能满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求,我国需要加快对老年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二)地区经济发展为养老服务带来新机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要通过行动积极应对,具体可通过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实现更好的结合,这是《“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所指出的;集中力量来促进康养产业的发展,并不断推进健康医疗与养老等的服务业间的共同发展,更好地融合发展康养产业和健康服务业,这是《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的 [6] ;集中力量推动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实现养老服务的便利性及可及性,这是《“健康铜仁2030”规划纲要》中所指出的。经统计,铜仁市已有 8 个区县制定了县级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力争在 2021 全面出台相应的规划。结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本专业群要高度重视构建全面健康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形成完善的“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三)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化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当前的养老服务模式已不同于以往的服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化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技术和人才结构难以适应当前行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业态,但同时也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以“互联网+养老”为基础,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和养老服务产西部素质教育 2022 年 1 月第 8 卷第 1 期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年 1 月第 8 卷第 1 期业,对于不断优化和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很有帮助。三、 “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现状在国家“双高计划”的大背景下,抢抓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是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路,而紧密对接健康服务产业、中药产业和养老服务产业,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可为统筹做好专业优化调整提供制度保障。对此,以铜仁市建设“健康铜仁”为契机,以大健康医药支柱产业为依托,学院把重点专业目标定位在建设护理(老年方向)、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健康管理 5 个医养服务专业。学院围绕“一老一小”和“中药材优势资源”,展开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可更好地规划专业群的管理及老年服务的培训工作,实现专业教学资源最优配置,优化学院专业布局,不断推进学院内涵发展。到了 2030 年前后,职业院校间及各专业间会呈现出愈加激烈的竞争形式,那么学院未来的发展就需要设定好全新思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更好地凸显学校及专业的特色。基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发展需要,根据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按照“以群强院,按群管理”的工作思想,学院着力实施“专业水平提升计划”“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支持计划”“专业群建设计划”三大计划,以提升专业内涵质量,成立自身的品牌,从而更好地调整专业布局,进行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管理、护理(老年方向)、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四个专业为支撑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具体如表 1 所示。该专业群主要面向现代养老服务产业链,对应老年生活照护、老年医疗照护、老年康复保健等领域服务与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岗位群。基于此,各专业之间可更好地共享与合作,将专业群的服务功能及集聚效应充分发挥,进而不断推进学院的特色化发展。表 1 专业群基本情况面向职业岗位(群)1590302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系公共服务大类2520201护理(老年方向)护理系医药卫生大类3520601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系医药卫生大类4520801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系医药卫生大类养老护理员、失智老年人照护员、家政服务员、康复治疗师、内科护士、社区护士包含的专业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所在院(系)所属专业大类项目 内容专业群名称面向产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养老服务业四、 “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的建设策略(一)紧抓产教融合,打造联动融通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要深入合作,不断培养人才,使职业教育和地方产业之间更好地融合。对于具备条件的一些企业来说,要主动在培养人才、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学校进行合作,还要在调研岗位需求方面与学校进行合作,从而帮助学校完成教学及课程标准的制定。通过调研当地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不断将教学过程与岗位任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以及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进行融合,基于“按需求、设专业、定课程、设情境”,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7] ;加快完善实训设施设备,完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创建,建设“可开放、能共享、保质量”的智慧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协同国内知名养老企业,打造铜仁市第一个产教融合养老发展中心,解决地方养老服务业存在的“疑难杂症”,推动铜仁市康养产业健康规范地发展。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能使就业及人才培养都变得更加高效。就业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导向和目标,其应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合作模式,积极利用养老服务专业的优势,实现平台的搭建,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采用集教学与就业为一体的校企订单培养模式,多元化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二)培养双元教师,打造德技双馨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针对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搭建校企教师发展平台,同时对养老服务专业课教师提出要求,即在学校一线、企业等的专业实践工作要每两年进行一次,且不少于 2 个月的时间。同时,高职院校要展开对“能工巧匠进校园”政策的探究,使教师与养老服务相关企业的高技术人才之间相互流动,形成梯度合理的教师团队结构,并探索形成校企互认、互聘和共管的机制,以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实践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此外,高职院校要重视专业群内相关专业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组建,从而使团队能呈现出高技能与高水平的状态,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并不断强化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培养出的人才越来越优质,进而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8] 。

 (三)促进“1+X”书证融通、学用结合,培养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高职院校应将老年服务的相关教学模块与“1+X”职业标准相结合,做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团队设计与证书对应的课程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模块,并根据教学内容组建“1+X”试题库,从而使学生考试通过率不断提升。同时,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不断进行强化,努力开展失智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试点工作,以便其将来更好地就业。对于试点工作中所得出的经验,高职院校应及时归纳,并接受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反馈,以检验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教产融合、学用结合。此外,高职院校还可实施探索职业教育个体化的“学分银行”改革,以此服务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并探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之间的长效融通机制,以促进学院特色化专业发展。(四)基于群课程体系,开展教材教法改革1.从教材入手,不断创新。高职院校要与校外实训基地、铜仁养老机构等养老服务产业共同搭建基于“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立体化专业群教材体系。同时在教学编写团队中,应引入多种类型的人员,如一线教师、行业技术、职业教育专家等,并基于典型的岗位任务,进行工作手册式或活页式教材的开发。2.构建智慧课堂,搭建校企互通的信息化教学课堂。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信息化教学中努力做到校企互通。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化教学,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使学习空间更加优质,同时重视与企业间的合作,可对视频进行合理的利用,并联动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和医院护理员,使其讲解平时工作内容,将岗位中实际的工作任务传输到课堂,让学生在线上进行案例学习,线下则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从而使教学贴近岗位,解决学生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概言之,高职院校要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实时与岗位群工作人员进行在线学习,实现“交互式”学习,从而扩展教学课堂的边界,深化教学改革。(五)以养老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1.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随着铜仁市“一区五地”的不断推进,其可通过对健康智慧养老实训中心的利用,积极打造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为铜仁市高职院校提供失智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以培养复合型的养老服务人才。同时,通过培训,企业能更好地进行养老服务,提升相关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2.开展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实行“订单班”。依托铜仁市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高职院校要根据全市养老机构人才现状,定期安排培训计划,承担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任务,具体而言,其可设立养老专业“订单培养”班,定期向本地公立养老机构输送养老服务人才。3.开展定向农村养老人才免费培养项目。即由政府部门牵头,开展农村养老人才免费培养工作。换言之,要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年度招生中,加入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定向就业协议是免费生与培养学校和当地县级行政部门完成签署的,可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服务于农村敬老院,且要在获取入学通知书以前完成。(六)建设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实训基地基于“强化实训”,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改革逐渐深入,而通过完成健康智慧养老实训中心的建立,且实现多媒体教学、智能设备等的配置,可全真模拟居家养老场景建设,进而形成集未来养老技术研发与产品展示、实地场景教学、精准人才输出于一体的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养老实训平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立足养老服务业的“医养结合”,而基本生活护理、老年人救护技术与老年人康复治疗是“医养结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此,护理、康复实训基地与健康智慧养老实训中心联动运转,为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五、结语大健康背景下,养老服务业逐步从机构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形成了“治疗—护理—康复”的服务链。各专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突显了专业群组建的必要性。针对“双高计划”院校对养老服务专业群建设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按照新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将专业...

篇二: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

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方案88分 第九部分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9.1 专业建设基础9.1.1 优势 与 特色专业群以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为核心,集食品营养与检测、康复治疗技术、社会工作等 3 个专业组成,开展“政行校企社”五方联动共育专业人才。学校顶层设计,成立混合所有制特征的校企联合体“江苏经贸•九如老龄产业学院”。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为国家示范 ( 骨干 )

 高职校重点建设专业 、 教育部等三部委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江苏省示范、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 1 个、省级工程中心 1 个。《高职涉老专业PPP 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特等奖,《政行校企社 五方联动共育涉老专业人才》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 2 项;民政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 2 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1 部,引进境外证照 2 项。获得健康食品类发明专利 12 项,实用新型专利 33 项,软件著作权 4 项,成果转化 1 项。食品安全与营养科研团队《优化黑加仑提取工艺流程》入选 2018 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关爱老年 服务社会》案例入选 2017 年江苏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专业群招生人数年年攀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学生对口就业效果明显,受到了政府、企业、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1 1 )成立混和所有制特征的公办学校和民营企业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体,实现了涉老专业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创新。学校顶层设计,率先在国内开启了公私合作办学(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 PPP 模式)的探索,即“公办学校和民营企业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共育涉老专业人才。” 2012 年,与九如城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持“爱心、公益、专业、坚守”的共同价值理念,开启全方位、深层次合作,逐步形成学生培养、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等 4 个维度的联合体。2015 年 6 月,双方建立 PPP 模式的校企联合体——“江苏经贸•九如城老龄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九如学院”),分设经贸校区和九如校区,突破了公办院校和民营企业合作的瓶颈,双方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全面推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参加的理事会,确立了九如学院组织架构,完善了校企合作办学联合体的运行机制,共同开发《老年护理与保健》等 6 门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共同打造以校企联合体为特色的涉老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双方在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探索了一条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发展”的新路子。(2 2 )构建了 “ 双元互动,双兼互聘 ” 的教师教学团队,突破传统教师发展路径。在“双元身份、双兼互聘”的教师教学团队中,企业能工巧匠既是导师又是师傅,专任教师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方案89既是学校教员又是企业员工。九如校区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九如校区下属 80 个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必须承担教学任务并列入年度 KPI 考核。经贸校区专任教师兼任九如城中高级管理人员或研究员等专技岗位,二级学院院长同时兼任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参与九如城四级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和建设、职后培训等。在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等环节实行双导师制。设立九如学院专项基金,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3 3 )建立了 “ 一校两区、真实情境、在岗学习 ” 的理实教学实践平台,实现了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的同步提升 。校企资源共享,践行现代学徒制,实行分阶段多循环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9-1 所示),即第 1 学年和第 3 学年分别进行为期 1 年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第 2 学年实施“2+3”教学模式,在每个教学循环中,2 个月作为学生在经贸校区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项目化仿真实训,3 个月作为学徒在九如校区师傅指导下进行在岗技能训练,工学交替进行。实行分阶段多循环的涉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改进了教学环节,创新了理论实习和在岗学习的组织方式,实施“在校”(经贸校区)理论教学和“在岗”(九如校区)实践学习循环交替,实现了教学过程与服务过程的对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锤炼了学生的专业价值观,改变了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图 图 1 9-1 分阶段多循环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4 4 )构建了情境化、接地气的社会服务平台,培育并夯实了学生养老服务价值观。养老服务业是一个独特的行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爱心、公益、专业、坚守”独特价值观才能坚守行业,潜心学习,全情投入。为了培育涉老专业学生专业价值观,校企携手成立社会服务平台,共同申报并实施《音乐介入养老照护》等公益项目,学生面对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既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又培育、内化了学生专业价值观,使学生更加愿意坚守养老行业,降低了养老行业专业人才的流失率。近三年,在九如城正式入职的学生共有 49 名,其中部分学生担任集团董事长秘书助理、城市公司运营经理、大型养老机构院长、行政秘书、护理组长等职务,进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从事养老服务。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方案90(5 5 )涉老专业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示范与引领作用。仅 2017 年,九如学院 7 次受邀参加省级及以上大型论坛做主旨发言,介绍 PPP 办学模式经验,反响热烈。接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台湾明新科技大学等境内外同行院校访问达 80 多场次,指导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南京玄武中专等 6 所学校专业建设,对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等2 所西部院校开展精准扶持。我校与九如城等单位发起成立江苏省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促进会,学校党委书记担任会长。我校是江苏乃至全国养老行业多个社会组织的主要牵头单位,专业团队中 16 人担任省级以上社会组织和学术团体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职务。专业带头人担任人口与计划生育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校是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和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示范基地。食品安全与营养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009 年江苏省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立项建设,2016 年江苏省农产品冷链品控技术实训平台立项建设。国家资源库《适老建筑与环境设计》课程,共建设素材 619 条,注册用户 1346 人,企业用户 140 名以上;《微生物学与操作技术》课程,共建设素材 1471条,注册用户 2600 人,辐射省内外甚至新疆地区,位列智慧职教推荐示范课程。(6 6 )涉老专业混合所有制特征的 P PPP 办学模式的探索,有效拉动生源、提升了学生技能 。2017 年江苏省招生低谷时,我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仍居全国之首。联合培养,提升学生技能。学生的职业资格通过率 100%;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一等奖 2 项;全国民政职业技能大赛屡获大奖,其中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4 项;获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1 项;获得省研究生老龄论坛特等奖 1 项、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4 项;1 名同学被团省委授予江苏省“好青年”荣誉称号;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三等奖 1 项;第八届“盼盼食品杯”全国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西点技术大赛银奖 1 项。江苏省老年公寓、朗诗常青藤养老产业集团、上海申养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反映我院毕业生热爱养老行业,专业技能扎实。9.1.2 机遇和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和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养老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对产业升级提出了新课题,为高端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带来新机遇。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及高端养老服务人才的紧缺,以及“互联网+”引发的变革,迫切需要专业群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变革,应对新挑战。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方案919.2 组群逻辑9.2.1 专业群与产业的对应性为有效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助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全生态发展,增加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养老服务业急需要养老护理、养老专业技术和养老管理等专业人才。组建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互补互融的专业群,有利于培养高端养老服务业老年照护、营养调配、康复训练、社工服务所需的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师、营养调配师、食品安全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养老服务业提档升级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持续推动“信息技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标准、培养方案、师资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等的转型升级可以为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提供智力支持(如图 9-2 所示)。9.2.2 人才培养定位面向高端养老服务业,培养具备“爱心、公益、专业、坚守”的职业精神,具备通用类知识、普适性素养、融合式素质,具备照护、康复、营养、社工等多方面的核心能力,具备老年照护问题解决能力、养老项目开发能力、养老服务创新能力、养老食品开发能力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能适应高端养老服务业发展,德技双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9.2.3 群内 专业的 逻辑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引领,食品营养与检测、康复治疗技术、社会工作等专业为支撑,通过共享师资、课程和实训条件等资源,通过通用知识共享、技能培养互补、就业岗位互通、专业协同发展,实现群内专业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为高端养老服务业培养更多知识认知、情感认同、行动践行的老年护理、营养调配、康复训练和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实现专业之间共生共长,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层次的服务需求。群内各专业按照融通教育、整体化输出的培养模式,通过专业群订单班(组)的形式与养老服务企业进行订单培养,为养老服务企业量身定制、打包培养套餐式养老服务系列人才,提供人才整体解决方案,共同实施老年照护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现人才的整体化输出,推动养老服务业升级发展,为高端养老服务业提供老年照护、营养调配、康复训练和社工服务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图 9-3 所示)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方案92图 图 2 9-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与产业对接分析图 图 3 9-3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组群逻辑分析9.3 建设目标9.3.1 总体目标围绕养老服务业对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健康中国”,按照“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新要求,服务江苏“两聚一高”新实践,深化分阶段多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学徒制改革,成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者,国内外养老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形成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专业群。9.3.2 具体目标专业群依托省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促进会,与欧葆庭等企业协同育人,形成国内领先可借鉴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跨专业人才培养;开展老年照护 1+X 证书制度试点,优化立体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依托“经贸云课堂”,“双元”开发课程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方案93教学资源,推进混合式和模块化教学改革;与朗诗常青藤合作建设“双元互动、双兼互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依托校产教融合实训大平台,升级打造“育训结合”的养老服务公共实验实训基地和实践实习平台;与江苏悦华养老等合作培育国家级健康养老协同创新中心,建成高水平养老服务业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国际证照,输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标准;建立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促进专业群整体转型升级,响应老龄化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9.3.2.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党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修订 2019 级人才培养方案,嵌入博雅课程、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将苏商文化、博雅教育和“爱心、公益、专业、坚守”价值观融入到专业培养全过程,实现德技并修人才培养。依托江苏省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促进会,与欧葆庭(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同育人,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双主体育人机制。与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深化分阶段多循环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形成分阶段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开展老年照护 1+X 证书制度试点,形成“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南京市民政局等单位面向社会人员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形成分层分类个性化培养模式。9.3.2.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制定立体化专业群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校企双元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制定立体化专业群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管理办法,保证资源体系建设有序完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制定“双元”开发课程标准和在线课程建设方案,形成可推广的“双元”教学资源。9.3.2.3 教材与教法改革以“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材、教法改革,以知识体系和价值...

篇三: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71第二部分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景 一、建设背景.............................................................................................................. 74(一)行业发展现状..........................................................................................741.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带来了重大利好政策..............................742.广东省“中医药强省”战略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743.健康服务需求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74(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75础 二、建设基础.............................................................................................................. 76(一)专业群办学历史悠久,社会认可度高..................................................76(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专业学生进出两旺..............................................76(三)专业群建设基础好,教学资源应用覆盖全国高职院校......................76(四)专业群师资精良,教科研成果丰硕......................................................77(五)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78(六)顺应中医药国际化潮流,境外合作办学有成效..................................79辑 三、组群逻辑.............................................................................................................. 79(一)对接健康服务链,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79(二)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复合型人才..................................................80(三)基于“相近、相关、相同、共享”理念组建专业群..........................801.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802.专业基础相同、教学资源共享..................................................................80标 四、建设目标.............................................................................................................. 81(一)与省内外标杆专业群对比......................................................................811.与国内标杆专业群比较..............................................................................812.与省内标杆专业群比较..............................................................................82(二)总体目标..................................................................................................84(三)具体目标..................................................................................................841.建成大湾区中医康复人才培养高地..........................................................84

 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722.完成国家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843.建成“虚实融合,校企互补”的实践基地..............................................854.建成“三位一体,全面深化”的省级社会服务重要平台......................855.专业群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初步体现..........................................................85措 五、建设内容与举措.................................................................................................. 85(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851.构建“3+2”人才培养体系........................................................................852.创新“现代师承制”人才培养模式..........................................................863.开展以医院岗位为专业方向的定向培养试点..........................................864.重构“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86(二)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教学资源..............................................................861.打造专业群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862.在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开展 SPOC 教学....................................................873.校企共建省级教学资源库..........................................................................874.开发育训结合虚拟仿真教学资源..............................................................88(三)深化“三教”改革..................................................................................881.校企共同开发新形态规划教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882.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三有”智慧化课堂..............................................89(四)建设优秀师资队伍..................................................................................891.打造“精教学、能服务、善科研、会创新”专业教师队伍..................892.培育国际化中医康复名师..........................................................................89(五)提质实践教学基地..................................................................................901.建设市场化运作的中医康复“示范工厂”——附属中医康复医院......902.建设育训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903.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水平..................................................90(六)校企共建创新服务类技术技能平台......................................................901.搭建“中医康复技术服务平台”..............................................................902.搭建“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平台”..............................................................90(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91

 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731.服务乡村振兴战略。..................................................................................912.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913.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科医师培训。..................................................914.面向欠发达地区开展中医康复技术师资和人才培养。..........................915.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持续推进中医康复养生文化“六进”。................91(八)服务“一带一路”,打造中医培训品牌................................................91(九)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921.组织保障......................................................................................................922.制度保障......................................................................................................923.资金保障......................................................................................................92效 六、预期成效.............................................................................................................. 92(一)总体成效..................................................................................................92(二)标志性成果..............................................................................................92度 七、建设进度.............................................................................................................. 95算 八、经费预算............................................................................................................ 101

 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74第二部分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一)行业发展现状1. 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带来了重大利好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在揭示了当前中医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医药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服务,到 2030 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同时也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组织和实施措施,对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中医服务区,推广中医治疗手段,到 2030 年使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 广东省 “ 中医药强省 ” 战略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广东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造福人民健康,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站在全局高度,高瞻远瞩,做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决定。未来,广东中医药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2019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明确了定位。3. 健康服务需求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口结构体系不断改变、当代疾病谱的增减变化,广大群众对于健康又有了新的追求,人类正进行着一场医药健康产业的大变革,由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由社会适应到环境适应,成为当代人们对于健康的新诉求,尤其是亚健康人群的首要诉求;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的章节介绍,使得中医药与健康中国的关系更加密切,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粹,是中国特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工程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与使命。大健康背景下的健康产业是包含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的多层次产业链,

 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75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相呼应,健康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纯的身体健康,还倡导生活方式、社会、环境、遗传等多方面的健康,不仅注重疾病的治疗,还要兼顾疾病的防御、病后康复和宣教工作,因此,需要大批具有全面医药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大健康医疗卫生产业需要的全面复合型创新人才与当下中医药院校针对人才专业化培养的方向不能完全契合,为此,我们将人才需求方向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打造适应社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完善服务于健康产业的中医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 年)》《广东省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广东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提出“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建设”,“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类人才在大健康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然而,《广东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19 卷》相关数据显示,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中医师 5 万人,距离全国每千人口在岗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平均水平缺口达 11.5 万人,粤东西北地区尤为突出。经调研,目前我国康复类人才缺口达到 500 多万,其中广东省的缺口近 30 万,江门市的缺口近 2 万。此外,江门市 1416 家基层医疗机构中,仅 10%有中医康复技师;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康复人才缺口达 2600 多人。广东省中医类人才的量与质与实现“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经济强省的地位不匹配。为加快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满足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中医、针灸推拿、康复等人才的巨大需求,我校积极组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中医药人才,服务我省基层医疗机构,符合我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办学定位。

 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76二、建设基础(一)专业群办学历史悠久,社会认可度高我校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所中医药类高职院校,学院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

篇四: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

第二部分

 眼视光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 号)》及相关管理办法,结合学校方案,制定并实施本方案。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见,健康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更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大健康”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视觉健康更是国家大健康战略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近视眼高发生率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 7 亿,近九成大学生是近视眼。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发生率尤为凸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眼发生率分别是 36.0%、71.6%和 81%。2018 年8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同时,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视力下降和因老年性眼病引起的低视力和眼盲等症状成为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我国近视眼高发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任其肆意发展,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相违背,甚至与国家防务、国家安全相违背,当下征兵体检标准中对裸眼视力的标准,就因适龄青年视力水平的整体下降而被迫下调。因此,加强近视防控的任务刻不容缓,严峻的形势要求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到视光行业中。原质检总局发布的 2018 年眼镜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眼镜产品不合格率 15.7%;湖南省工商局 2016 年抽检发现,定配眼镜不合格率达 43.3%,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从事视光服务的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数量捉襟见肘有直接关系。

 另外,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愈发强烈,眼镜除了矫正视力以外,装饰、保护、治疗等功能逐步凸显,亟待大量专业人员为全民

 54 视觉健康和“一人多镜”的时尚需求提供服务,但是目前眼镜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

 一、建设基础 眼视光技术专业群已有眼视光技术专业、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及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眼镜设计方向,以下简称“眼镜设计”),主要面向眼镜行业,对接眼基础保健,屈光验配、训练康复、眼镜加工、设计、销售、维修检测、以及视光仪器生产销售等环节,服务国家大健康战略。

 1985 年,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眼视光技术专业,是国内第一个开展眼视光职业教育的单位。顺应行业需求变化,2003 年在全国高校中建立医疗设备应用技术(视光仪器方向)专业,填补国内空白,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以视光仪器方向办学的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了适应中国眼镜行业的发展,2009 年在全国高职中开设眼镜设计专业,学生在深圳时尚眼镜设计师大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是中国眼镜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天津市眼镜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委员会单位,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验配行指委”)秘书处,也是中国眼镜协会常务理事会单位中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单位。

 专业群教师中,全国验配行指委副主任委员 1 名,常务副秘书长 1名,秘书 2 名。专业教师牵头完成验光与配镜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参与编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2018 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连续三届高质量承办了全国验光与配镜行业技能大赛。连续两届验光组第一名均是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第二届加工组第 1 名为我校社会培训优秀学员。2 名教师在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IACLE)担任职务,引进境外优质教学资源,推动国内接触镜教育的发展。

 ⚫ 2009 眼视光技术“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4 “均衡协调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推行高职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4 《隐形眼镜验配技术》“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架构与实践 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8 “四平台支撑,三层次贯通”眼视光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

 55 践 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0 高等职业教育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号 2010-10)

 ⚫ 2006 示范性高等专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号 06-01-01)

 ⚫ 2007 眼视光技术教研室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 2017 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一)基本条件 1. 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现代视光服务业 (1)对接视觉健康服务,助力视光产业发展 依托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京津冀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集团,围绕视觉健康服务,以眼视光技术专业(国家示范专业)为核心,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和产品艺术设计(眼镜设计方向)、视觉训练与康复专业、镜片生产工艺专业为支撑,组建眼视光技术专业群,培养现代视光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组群逻辑清晰,共享度明显 专业群融入运动视觉、低视力康复、视觉训练等新技术,对接视觉健康服务的岗位能力需求,通过资源的共享使用,发挥各专业的优势。群内专业人才就业岗位交叉程度达 28%,课程共享度达到 32%,设备共享度达到 45%,实现了产业链的紧密对接,课程、教师、设备等高度共享,能很好的服务视光产业。

 (3)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 眼视光技术专业为 2006 年国家级示范专业,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为天津市“十二五”绩效奖励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在教育部 2015-2018 创新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中完成了预期的专业建设。专业为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中国办公室所在地。

 2. 办学条件雄厚,奠定专业群发展基础 (1)专业群带头人水平高,兼职教师素质优 专业群带头人作为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京津冀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国际接触镜教育

 56 者学会中国协调员,20 年来一直在眼视光领域积极开展专业教学研究,牵头完成了“眼镜验光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2018 版),参与了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标准修订工作,主持的课程建设和培训体系课题分别获得2014年和2018年国家职业教学成果二等奖。专业群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 2 人,副高职称 5 人,博士 1 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比例 74%,43.5%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培训经历,“双师型”教师比例 78.3%。兼职教师 21 人,其中接触镜专家谢培英等 8 人为客座教授。

 (2)知名企业共建共享,实训条件国内一流 专业群拥有“眼视光工程学院实训基地”,天津市视光协同创新中心,与博士伦、思格玛等世界知名企业共建了“接触镜摘戴实训室”和“综合验光实训室”,天津市教师师资培训基地、眼视光技术国际教育中心开展国培项目,提升行业师资团队水平。

 (3)融入新技术新规范,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在对宝岛眼镜等 100 余家眼镜连锁及零售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将专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形成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进阶规律。将“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标准、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的接触镜课程标准等融入课程内容中。

 (4)建设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信息化水平高 专业群基于视觉健康服务形成了一批优质数字化资源。牵头建成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效果良好,目前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已经在智慧职教平台组织教学及考核。建成 3 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爱课程上线慕课 1 门。

 3. 生源就业质量好 ,技术服务水平高 (1)生源质量优,品牌影响大 专业群社会美誉度高,优秀学子竞相报考。近五年来,山西、河北、天津等省市的最低分远高于学校最低分。目前专业群在校生规模达到955人,品牌影响全国第一。

 (2)就业质量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根据麦可思提供的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专业群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96.23%,对口率 92.6%,用人单位满意度 95.34%。眼视光技术专业在校生数量全国同类专业中第一,学生在迄今为止举办的 2 届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获奖 11 项;眼镜设计专业学生在深圳时尚眼镜设计师大赛中获奖 5 项。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

 57 技能大赛中验光组第一名均为我校学生,专业群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服务社会,引领行业发展。

 (3)校企深度合作,社会培训广 眼视光技术专业群与强生视力健商贸有限公司等 10 余家中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牵头京津冀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各级行业协会、国际视光专业组织等机构开展了多项合作。与企业联合建设眼视光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与技术革新,专业群教师近五年为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近 6000 人次,考评从业人员13000 人次,学员遍布国内 30 个省市。

 (二)专业群优势明显、特色突出 1.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近年来专业群主持参加的课程改革、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改革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主持完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 1 个,资源丰富应用效果良好;主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 3 门,并升级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部级精品课程 2 门;主持建设慕课 1 门;主持完成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包2 个;入选天津市 100 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精品课 1 门;全国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建设成果向全国其他院校专业辐射共享,一直引领全国视光职业教育的发展。

 2. 师资队伍创新底蕴雄厚 专业群拥有一支专业知识丰富、技术技能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校内专业教师德才兼备,校外兼职教师素质优良。团队 2007 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17 年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 年被评为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19 年被评为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

 教师团队现有校内带头人 1 名,聘请日本菊池眼镜专门学校关真司教授为外聘专业带头人,多位国内外知名视光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或授课,指导专业群的发展建设,引领专业群与国际接轨。青年教师先后赴境外学习先进的视光理论和现代职业教育方法,具有较强的改革创新能力,成绩显著。1 人获得天津市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 人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劳动竞赛“示范岗”;3 人入选 “中国视光学发展健康计划(以下简称 CODE)”师资培训计划;十

 58 八大以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外观专利 3 项,软件著作权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57 篇,编写教材 12 部,纵向科研立项结题省部级 9 项,横向技术服务 5 项。

 3. 教学基地建设扎实深入 专业群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中心建筑面积 3450m 2 ;价值1618 万元(其中企业援赠 236 万元)。校企共建“博士伦接触镜实训室”、“欧普特视觉训练实训室”等 5 个挂牌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专业群内学生的技能培养,营造真实工作场景,仪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拥有天津市眼科医院、宝岛眼镜、江苏万新光学集团等一批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外实践基地在三个专业共享,保障学生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就业单位的需求密切对接。

 4. 政、校、行、企深度融合 眼视光专业群与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国际视光专业组织等机构共同致力于国内视光专业的合作与发展。眼视光技术专业承担着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验配行指委”)秘书处工作,负责中高职专业目录修改、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与专业设置报告撰写、国际“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及配套教材编写。

 专业群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成立了京津冀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建设了眼视光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与技术革新;校企共同设计开发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将行业的“六新”融入课程教学。

 5. 国际交流渠道稳定丰富 专业群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韩国等视光发展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视光院校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使专业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仪器设备使用等各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与日本菊池眼镜专门学校等 7 所国外知名院校开展学生短期研修、学历提升、教师访问学习、科研等合作项目。专业派出多位教师赴澳大利亚、美国等视光技术发达的国家做访问学者,学习国际先进的视光理论与技术。

 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学会(IACLE)于 2007 年在我校眼视光工程学院设立中国区办公室,2 名专业教师在学会任职;IACLE 每年组织全国高校接触镜教师参加培训,将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国内,提升接触镜课程教师综合能力。全国验配行指委在我校建立眼视光技术国际教育中心,

 59 负责遴选国内中高职院校教师赴美国萨鲁斯大学研修“视光学硕士项目”,组织学成后回国的教师面向国内中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培训师开展师资培训和专业...

篇五: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

in J Nurs Educ , August 2020 , Vol 17 , No.8中华护理教育 2020 年 8 月第 17 卷第 8 期DOI :

 10.3761/j.issn.1672-9234.2020.08.011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 PYZJ-010 )作者单位:

 300222 天津市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薛梅:女,硕士,教授, E-mail :

 tjyzxuemei@163.com2019-12-27 收稿高等职业教育“双高”建设即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与本科“双一流”建设同为高等教育中 2 种不同类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 1 ] 。

 专业群建设区别于学科导向,是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以核心专业为主导建设,实现资源集聚、管理集约的专业集群式建设模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适切回应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要求 [ 2 ] 。

 目前,我校已进入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由护理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针灸推拿专业、 医学营养专业组建成护理专业群也成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本文着重介绍我校护理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为其他高职护理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1 护理专业群组群逻辑原则在大健康背景下,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护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护理岗位兼具康复、中医、营养、健康管理与保健等多学科知识技能融合, 未来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多学科团队合作服务模式已然形成, 尤其在基层卫生和养老服务机构尤为突显, 所以将专业基础相通、 教学资源共享、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构建成专业群,以集群的方式发展专业。

 以护理专业为核心,带动群内其他专业的知识技能相融合,专业建设机制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培养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等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2 搭建“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专业群发展平台护理专业群建设始终以“产教融合”作为主线,深化“校院合作、医教协同”的育人机制建设,建立以院校企为主体的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院企“产教融合”平台,形成“医教协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共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群的建设与思考薛梅 王博巧 海润玲 马连娣 储媛媛 陈静 张萌 卢迪[摘要] 专业群建设是卫生职业教育“双高”建设工作的关键,是卫生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和贡献度的着力点,是进一步密切“校院合作、医教协同”的机制建设载体。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高职护理专业集群式发展内涵和组群逻辑为基础,在“产教融合”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双师队伍能力提升、教材改革建设、“ 1+X ”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推进、国际化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提升高职护理专业群建设水平。[关键词] 教育,护理; 跨学科研究; 双高计划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cluster of nurs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E Mei , WANG Bo-qiao , HAIRun-ling , MA Lian-di , CHU Yuan-yuan , CHEN Jing , ZHANG Meng , LU Di[ 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cluster is the key of the “ double high ” development of health vocationaleducation , the focu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 services and contri-butions. It is also the facilitator to strengthen the school-hospital cooperation and teaching collaboration. Based onthe feat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 development , Tianjin Medical College proposed the following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nursing major cluster including platform building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 in-novation of the model of talents cultivation ,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 improving ability of “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 teaching materials reform ,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 1+X ” skill level , and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level.[ Key words ] Education , Nursing ;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 Double high plan院校教育721C MY K

 Chin J Nurs Educ , August 2020 , Vol 17 , No.8中华护理教育 2020 年 8 月第 17 卷第 8 期体,制订一系列育人及管理制度框架。2.1 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以群建院,建立由校院企专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形成校院企共育人才的组织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并组织实施。制订共同育人的保障制度,构建专业群内部激励机制, 建设专业群协同发展管理标准、 监控等制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专业围绕行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自我完善;通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达到专业自我整改、自我完善,确保专业群内各专业协同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2.2 实施“ 1+X ”证书制度,形成育训结合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 依托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统筹护理专业群资源,推进学历教育“ 1 ”和“ X ”技能等级培训的有机结合,将“ X ”技能等级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课程体系中,按照教学标准构建“ X ”模块化培训课程,支撑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达到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2.3 搭建“共建、共管、共培、共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平台组建校院企、 行业技术能手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共建、共管、共培、共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改进教学,建设实训基地,进行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 为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做保障。在职教集团的管理框架下,制订专业群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和专兼一体师资共育的“共建共管、互聘互用”管理办法,打破院校间和专业间界限,重组产业学院的专业群教研室,在教学医院建立综合教研室,组建专兼融合的高水平、 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 聘请行业领军人才、 名中医为专业带头人,建立护理、康复、营养、针炙推拿专家工作室,进行技术研发及技术标准制订。

 实施专业群内各专业专任教师 100% 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计划,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管理办法,加强群内教师跨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专业群教学团队已成为教育部首批创新教学团队。3 完善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群与 30 所医院、企业共同根据行业准入标准和岗位要求,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构建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标准, 实施校院企融合的双元制人才培养,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始终。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与医院、企业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和“仁爱关怀”的人文素养,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跨文化护理和评判性思维等通用能力,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以及护理评估、护理干预的专业能力,能为各类人群提供护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计划在 3 年教学运行中,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学校、医院育人交替进行。

 前 1 年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习 Ⅰ 、 Ⅱ 形成职业认知,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为后期能力提升奠定基础;第三学期开始实施“ 3 d 临床实践 +2 d 课堂教学”。

 在医院实施“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房”的教学模式和灵活的“床旁”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岗位上学,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到岗即能上岗奠定基础。建立以行业专家、临床护理人员为主的 “实践导师”团队,跨学科跨专业进行教学组织,与群内各专业制订“ 3+2 ”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1 所示。建立“见习前、实习前、出科前、毕业前”四阶段的考核制度。3.2 建立“课证融通、能力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 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第一层为基础共享平台包括公共课程模块、特色通识模块、医学基础模块,以培养学生通用能力,满足岗位工作基本知识需求和后续课程需要为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和设置课程内容,与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对接支撑;第二层为专业互通平台,包括 4 个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这部分课程设置与各专业职业能力对接、课程内容与各岗位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完全支撑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夯实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证书相对接;第三层为互选模块平台,包括与技能等级证书对接,面向岗位能力多样化、综合化的需求的老年护理模块、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模块、健康管理模块、母婴照护模块等若干个多元化的课程模块。

 如图 2 所示。院校教育722C MY K

 Chin J Nurs Educ , August 2020 , Vol 17 , No.8中华护理教育 2020 年 8 月第 17 卷第 8 期3.3 教材开发与资源建设开发适应产业需求、岗位要求的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非常重要。

 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解决专业教材学科(知识)本位、与生产工作实际脱节、内容形式陈旧老化的问题。

 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典型临床工作案例纳入教材;适应教学改革,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配套信息化资源;教材每 3 年大调整 1 次,每年小修改 1 次,使之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制作专业互选的模块化课程资源, 形成多类型、多形式的教学资源,实现专业群内高度共享。

 建立校际间共享教学资源的运行机制, 通过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实施计划的重构,“学分制、 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课程结构的实施及专业群内部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实现从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各学校、医院专兼职教师实名发布教学资源,随时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在校教学和医院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建立“学分银行”,学生可得到区域内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在线指导,课程学习完毕可获得相应学分,形成了校院间、校际间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良好局面。3.4 “引进来、走出去”,提升专业群国际化水平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引进国际护理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对照国际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实践过程、教学效果等具体指标,完善并形成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群以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内容及评价标准,开发模块化综合实训项目,专业间进行联合教学,提高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开发中医实用技术等课程模块,制订中医护理及康复护理对接国际要求的技 术标准, 将课程内容植入国际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让传统护理技术走向国际,提升专业影响力和对国际护理专业的贡献。综上所述,应对大健康快速发展,高职护理专业集群式发展,构建“产教融合”、育训结合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规格质量,使之与社会、岗位需求更加对应,才能达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参 考 文 献[ 1 ] 国务院 . 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9 〕 4 号)[ Z ] . 北京, 2019-01-14.[ 2 ] 教育部财政部 .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意见(教职成〔 2019 〕 5 号)[ Z ] . 北京, 2019-03-29.(本文编辑 王玉静)图 1 医教协同“ 3+2 ”人才培养模式图 2 护理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院校教育723C MY K

篇六: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

20 年 3 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ar. 2020第 37 卷 第 1 期      JournalofNanningNormalUniversity ( 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 37 No. 1DOI : 10. 16601 /j.cnki. issn2096G7330. 2020. 01. 027文章编号:2096G7330 ( 2020 ) 01G0162G09基于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健康专业群建设吴言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摘   要: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兴起与迅速发展,呼唤高职健康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对大健康产业结构进行认真梳理,准确把握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基本特点以及人才需求结构.全面谋划高职健康专业结构改革,切实构建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乃是高职教育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关键词:大健康产业;高职;专业结构;专业群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中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健康产业将成为 21 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等等与健康相关的概念随之成为时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中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与快速发展,必然会直接推动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诸方面发生连锁反应式的发展.我们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健康产业的结构体系、发展态势、基本特征以及人才结构需求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找到一些有效路径,进而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支撑.1  大健康概念源流探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常常客观而现实地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新事物出现之初,也许只是偶然地被冠以一个名称,至于这个名称是否恰当或者其内涵是否合乎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定性,则需要用时间和实践去总结与修正.古人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1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关于大健康这一概念,尽管时下人们似乎耳熟能详,但学界至今尚无被普遍认可的界定.为便于论述,我们不妨先从其产生背景切入,对“大健康”的内涵与外延略作探究.何谓“大健康”? 按«辞海»的解释,“大”除了“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等的广阔、高厚、宽绰或众多”之义,通常还可“指范围或程度的广、深”[ 2 ] .至于“大健康”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2016 年 8 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健康与卫生大会 [3 ] .同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4 ] 这就是“大健康”的核心理念,也是“大健康”基本内涵的生发点.换言之,“大健康”之“大”,就在于它要涵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要素.按照“两个着力点”理念,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化解“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积极应对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对人民健康带来的挑战,凡惠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均可作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5 ] .收稿日期:2020G01G05∗ 基金项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2019 年度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 2019GCC22 )作者简介:吴言明(1965 —),广西凤山人,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第 1 期           吴言明:基于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健康专业群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大健康专业群建设方案 方案 建设 健康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