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3篇

时间:2022-10-31 1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3篇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学习十八大报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黄晓辉教授 前言 前言 第一,指导思想上的以人为本。 第一,指导思想上的以人为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3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3篇

篇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十八大报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黄晓辉教授

 前 言

 前 言

 第一, 指导思想上的以人为本。

 第一, 指导思想上的以人为本。

 第一, 指导思想上的以人为本。

 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法律体系。

 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法律体系。

 第三, “基本要求” 中的公平正义。

 第四, 小康社会中的法治蓝图。

 第四, 小康社会中的法治蓝图。

 第五, 政体改革中的法治原则和法治目标。

 第五, 政体改革中的法治原则和法治目标。

 第六,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部署。

 第六,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部署。

 第六,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部署。

 第七,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第七,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第七,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第七,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第八, 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内容。

 第八, 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内容。

 第九, 社会建设中的法治保障和依法自治。

 第九, 社会建设中的法治保障和依法自治。

 第九, 社会建设中的法治保障和依法自治。

 第十, 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法治反腐。

 第十, 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法治反腐。

 第十, 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法治反腐。

 其它

 结论

篇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2课程导入关于法律你知道多少?

 3案例 1

 我没偷东西 卢某系北京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000 年6 6月,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某公司上网帐号与密码。并且向好友与同学广泛传播此帐号与密码,还得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黑下来的,不付钱就可以上。”月,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某公司上网帐号与密码。并且向好友与同学广泛传播此帐号与密码,还得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黑下来的,不付钱就可以上。”

 4案例1 致使 1000 多人使用该帐号,造成该公司16万多元的经济损失。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追究时,他竟以并没有偷东西为由替自己辩解。万多元的经济损失。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追究时,他竟以并没有偷东西为由替自己辩解。

 5 案例 2

  聪明反被聪明误 大学生孙某,平时钻研侦探小说,颇有心得,要与警察一比高低。开始盗窃宿舍财物。他每次作案都控制财物的价值量,在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以下,以免构成盗窃罪。大学生孙某,平时钻研侦探小说,颇有心得,要与警察一比高低。开始盗窃宿舍财物。他每次作案都控制财物的价值量,在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以下,以免构成盗窃罪。

 6案例2 并在每次作案时,都戴上手套,用拖把抹去足迹。当他被抓,警察告诉他,他多次作案,累计盗窃金额巨大,已构成盗窃罪时,悔之晚矣。并在每次作案时,都戴上手套,用拖把抹去足迹。当他被抓,警察告诉他,他多次作案,累计盗窃金额巨大,已构成盗窃罪时,悔之晚矣。

 7 可见,知法绝不是对法律一知半解,它不仅要求对法律条文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而且要求对法律精神,法治原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有一个健康的法律心理可见,知法绝不是对法律一知半解,它不仅要求对法律条文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而且要求对法律精神,法治原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有一个健康的法律心理 。

 8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9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 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10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一 一是泛指对法律制度的看法和态度。是泛指对法律制度的看法和态度。 二是专指人们重视 、遵守和自觉地执行法律的思想意识。二是专指人们重视 、遵守和自觉地执行法律的思想意识。

 11公民法制观念的内涵包含: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观念,依法规范生产和生活即依法办事的观念,依法监督国家权力行使的观念,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公民法制观念的内涵包含: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观念,依法规范生产和生活即依法办事的观念,依法监督国家权力行使的观念,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

 1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997 年9 9月,十五大报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月,十五大报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 年3 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则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但不一定就是实行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则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但不一定就是实行法治。

 1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6 二 二.. 法律的作用

 17问题一: :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使用词汇描述法律

 18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在描述法律时,使用最多的词汇是:判刑、监狱、拘留、逮捕、罚款、枪毙、通缉、审讯、破案、追逃、严打等在描述法律时,使用最多的词汇是:判刑、监狱、拘留、逮捕、罚款、枪毙、通缉、审讯、破案、追逃、严打等

 19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方式和过程。一是对人们的行为的直接控制。二是通过对人们心理的影响,间接地约束人的行为,这种间接控制行为的方式可称为法律的心理控制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方式和过程。一是对人们的行为的直接控制。二是通过对人们心理的影响,间接地约束人的行为,这种间接控制行为的方式可称为法律的心理控制作用。法律的作用

 20法律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对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及其方式和过程。它体现了法律对于社会整体影响的效果。法律发挥其社会作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领域中的统治。二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及其方式和过程。它体现了法律对于社会整体影响的效果。法律发挥其社会作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领域中的统治。二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21 制裁违法犯罪仅仅是法律作用的一个方面..在现代社会,无论从法理上讲还是从立法、执法等法律实践中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都是法律作用的重心。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学习法律,不仅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在现代社会,无论从法理上讲还是从立法、执法等法律实践中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都是法律作用的重心。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学习法律,不仅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和行使自己的权利。法律在规定权利、维护权利、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作用法律在规定权利、维护权利、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作用

 22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指由一国各法律部门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法律部门(部门法):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23我国主要的法律部门 ①、宪法 ②、行政法 ③、民商法 ④、经济法 ⑤、刑法 ⑥、程序法

 24 《宪法》 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在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对公民的民事权利、劳动权利、诉讼权利等作了具体规定。而且在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对公民的民事权利、劳动权利、诉讼权利等作了具体规定。

 《民法通则》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民法通则》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

 26《合同法》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国家赔偿法》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护当事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合同法》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国家赔偿法》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护当事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7《刑法》惩罚功能最突出,它的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刑法》惩罚功能最突出,它的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8问题二: :不知法也能守法吗?怎样才算知法?不知法也能守法吗?怎样才算知法?表述知法、守法、护法的关系表述知法、守法、护法的关系

 29守法未必知法知法未必守法维护法律尊严是警察、法官、检察官和其他法律专业人士的事守法未必知法知法未必守法维护法律尊严是警察、法官、检察官和其他法律专业人士的事不懂法也可以不违法,何必学法

 30总结: :诚然,, 有些老百姓对法律条文知道得很少,,一般也能守法一般也能守法.. 但是,,我们决不能认为他们对此全然无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接受全民法制教育我们决不能认为他们对此全然无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接受全民法制教育,,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诸如“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朴实的法制观逐渐形成了诸如“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朴实的法制观,, 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道德观,,因而一般不会违法.. 相反,,有的领导干部和法律专业人士有的领导干部和法律专业人士,, 虽然具备比较丰富的法律知识,,但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但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没有健康的法律心理没有健康的法律心理,, 仍然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1 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 一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二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三是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2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法律制定的程序第一步,提出法律议案第二步,审议法律草案第三步,通过法律草案第四步,公布法律(一)法律制定法律制定的程序第一步,提出法律议案第二步,审议法律草案第三步,通过法律草案第四步,公布法律

 33中国法律形式与制定主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 国务院的各个部门

 34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生效范围。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对什么人具有约束力。法律效力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生效范围。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对什么人具有约束力。

 35(二)、法律实施法律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四个环节法律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四个环节

 36被人打伤之后怎么办?抓住小偷后怎么办被人打伤之后怎么办?抓住小偷后怎么办?

 37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特征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特征: : 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38孙志刚案 孙志刚,男, 27 岁,湖北武汉人, 2001年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 2003 年2 2 月 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3 3 月7 17 日 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所。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所。

 39 3 3 月 18日,孙被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日,孙被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 当晚,孙因“身体不适”被转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当晚,孙因“身体不适”被转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 20 日凌晨1 1 时多,孙遭同病房的8 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 10时 时20分死亡。救护站称其死因是“心脏病”。分死亡。救护站称其死因是“心脏病”。

 40 6 6 月5 5 日上午,孙案开庭。 6 6 月9 9日孙案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被判死刑,李海婴被判死缓,钟辽国被判无期。其他日孙案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被判死刑,李海婴被判死缓,钟辽国被判无期。其他9 9 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3 3 年至15年有期徒刑。同日,孙案涉及的民警、救治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一共年有期徒刑。同日,孙案涉及的民警、救治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一共6 6人,以玩忽职守罪分别被判处人,以玩忽职守罪分...

篇三: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关于法治思想精神的

 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重大的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学界、法律界的重大政治任务。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系统把握、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由谁领导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一个坚持”中,首要的就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充分表明党的领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统领性、全局性、决定性地位。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公平正

 义的阳光照耀人民心田。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注重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通过不断深化立法、执法、司法公开,扩大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注重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使全面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走什么路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法治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增强自信、保持定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与国家治理、法律制度与国家制度的关系问题,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

 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占领法治和道义制高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贯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涉及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各个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

 持正确方向。要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健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保障机制,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做好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推动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法学法律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在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上实现新担当新作为。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法治 精神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