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10篇

时间:2022-11-29 1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10篇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学复习第一章 统计学概述一、 名词解释: 统计 总体总体单位 样本样本容量标志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变异变量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指标 指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10篇,供大家参考。

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10篇

篇一: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学复习 第一章

 统计学概述 一、

 名词解释:

  统计

 总体 总体单位

 样本 样本容量 标志 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变异 变量 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

 指标

 指标体系 参数 统计量 二、 简答题 1. 简述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2. 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

 3. 统计指标及其特点有哪些?

 4. 举例说明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 统计指标按内容特征分哪几类? 按时间特征分为哪几类? 按表现形式分为哪几类? 按计量单位分为哪几类?

 6. 统计研究的工作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三、 填空题 1. 研究某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则该市全部居民户是_______, 每一居民是_______。

 2.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有

 和

  两种。

 3. 研究一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总体是

  , 总体单位是

 。

 4. 一个企业作为总体单位, 该企业产值、 产量、 生产能力、 设备的原值等属于

  标志, 而所有制、行业性质等属于

  标志。

  5. 统计指标反映__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 数量标志反映

 的数量特征。

  6. 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 指标数值、 计算单位、 时间、 空间和______等六个方面。

 7.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

 的关系,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

 的关系。

 8. 如果一个变量是以整数形式取值, 该变量被称为__________变量, 如果它在一个区间内可取无穷多个值,该变量称为_________变量 。

  9、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 即

  、

 、

 。

  10、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

 、

 、

  、

 。

  11、 所有的

 指标都用绝对数表示, 而

 指标都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

 四、 选择题 1、 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

 A. 同质性、 大量性、 可比性

  C. 同质性、 大量性、 变异性 B. 同质性、 大量性、 具体性

  D. 同质性、 大量性、 综合性 2. 要了解 400 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则总体是(

 )。

 A. 每个学生 B. 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 400 名学生 D. 400 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可变的数量标志是变量

  B. 所有标志都是可变的 C. 标志和标志表现是一回事

  D. 总体的同质性和变异性是相对的 4. 标志是(

 )。

 A. 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

  B.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C. 总体单位的特征

  D. 总体的特征 5. 指标是(

 )。

 A. 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C.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 总体单位的特征

  D. 总体的特征 6. 某企业 2000 年实现产值 200 万元, 则“200 万元” 是(

  )。

 A. 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数量标志

 D. 不能确定 7. 一个企业作为总体单位, 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 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B. 企业的行业类型 C. 企业的生产能力

 D. 企业职工人数 8. 在工业普查中(

  )(

  )(

  )(

  )(

  )。

 A. 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 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B. 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 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 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9. 按照取值方式, 可以把变量分为(

  )(

  )(

  )(

  )(

  )。

 A. 连续型变量

 B. 随机变量

 C. 离散型变量

 D. 确定性变量 10. 一个统计总体单位(

 )。

 A. 只能有一个指标 B. 只能有一个标志 C. 可以有多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11.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关系是(

 )。

 A. 统计设计是基础 B. 统计分析是基础 C. 统计调查是基础 D. 统计整理是基础 12. 某工人月工资 800 元, 则“800 元” 是(

  )。

 A. 变量

  B. 变量值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13. 变异是指(

  )。

 A. 总体之间存在差异

  B. 指标之间存在差异 C. 总体单位之间存在差异 D. 标志之间存在差异 14. 要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 那么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15. 某企业有 500 名职工, 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 500 是(

  )。

 A. 对 500 个变量求平均数

  B. 对 500 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C. 对 500 个指标求平均数

  D. 对 500 个标志求平均数 16.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所以(

  )。

  A. 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 标志和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 只有统计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17、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

  )(

  )(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

  B. 人的年龄是变量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 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18、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

  )(

  )(

  )

 A. 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

 B. 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C. 人的年龄是变量

 D. 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E. 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19、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质的特征,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量的特征, 所以(

  )(

  )(

  )(

  )(

  )。

  A.

 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

 B.

 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

 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

 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E.

 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 一、

 名词解释:

 统计调查 统计报表制度 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二、 简答 1、 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2、 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有哪些?

 3、 调查方案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4、 什么是问卷? 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 填空题 1、. 统计调查工作必须达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个基本要求。

 2、 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调查和

 调查。

 3. 按统计调查所涵盖的范围不同, 统计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 统计调查按调查的组织方式分为

 调查和

 调查。

 5、 调查单位是___________的承担者, 填报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的单位。

 四、 选择题 1. 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 调查单位是(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中的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 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公司派人到各商场、 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

 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法

  D. 很难判断 3. 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 那么, 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查组织方式是(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4. 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

  )(

  )(

  )(

  )(

  )。

 A. 确定调查目的

 B.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C. 确定调查项目, 拟定调查表

 D. 确定调查时间 E. 确定调查方法

 F. 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及实施计划 5. 下面调查中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

  )(

  )(

  )(

  )(

  )。

 A. 近 10 年我国利用外资情况调查 B. 按月统计的钢产量调查 C. 2000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分配去向调查 D. 10 年一次的人口普查 E. 一批产品合格率的检查.

 F. 某农贸市场商品物价变动情况的调查 6、 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

  )

 A. 准确性

 B. 随机性

  C. 可靠性

 D. 灵活性 7、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A.

 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是全面资料来划分的 B.

 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C. 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D. 调查方法来划分的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 名词解释 数据分组 次数分布(频数分布)

  单变量分组 组距分组 组距 组限 组中值次数(频数)

  频率 向上累积频数(或频率)

 向下累计频数(或频率)

 统计表

  二、 简答 1、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2、 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

 3、 统计表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4、 制作统计表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三、 填空 1. 每个组只有一个变量值的分配数列叫________,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列叫________。

 2、 在组距数列中, 说明总体单位数值变化界限的数值称为_____

 , 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_________。

 3、 在变量数列中, 各组单位数称_______,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称________。

 4、 数据分组的原则有

  和____________。

 5、 对总体进行统计分组关键在于

 。

 6、 统计分组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划分经济类型、 研究内部结构、 分析

  。

 四、 选择 1.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 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 (

 ) 。

 A. 组距

  B. 组数

  C. 组限

  D. 组中值 2. 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

  )

 A. 统计表的横行标题

 B. 统计表的纵栏标题 C. 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

 D. 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3. 数据整理的步骤一般为(

  )(

  )(

  )(

  )(

  )(

 )。

  (排序)

 A. 数据的预处理

 B. 编制统计数列和统计表 C. 选择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D. 数据汇总 E. 计算和汇总

 F. 统计复查 4. 下列各项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

  )(

  )(

  )(

  )。

 A. 人口按年龄分组

 B. 企业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 C. 人口按性别分组

 D. 家庭按月收入分组 E. 企业按年产值分组

 F. 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5. 构成分配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

  )(

  )(

  )。

 A. 组数的多少

 B. 各组组距大小 C. 统计分组

 D. 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E. 各组次数大小

 F. 分配在各组的单位数 6. 统计表从形式上看, 它是由(

  )(

  )(

  )(

  )(

  )

 构成的。

 A. 总标题

 B. 纵栏标题 C. 横行标题

 D. 主词 E. 指标数值

  F. 宾词 第四章

 综合指标 一、

 名词解释 总体单位总数 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 劳动指标 算术平均数 权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 二、 简答 1、 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概念、 特点。

 2、 什么是相对指标? 常用的相对指标有哪几种? 请分别写出其计算公式。

 3、 如何理解权数的意义, 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计算实例, 说明权数在其中的作用。

 4、 在什么情况下, 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结果相等?

 5、 比较不同总体的变异程度, 必须使用变异系数吗, 为什么不可以用其他变异指标?

 6、 变异指标有哪几类?

 三、 填空题 1. 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的, 分为

  和

  ; 按时间状况不同以分为

 和

 。

 按计量单位不同分为

 、

  和

 。

 2. 某企业年末商品库存量属于________指标, 其数值_______相加; 商品销售收入属于_______指标, 其数值_______相加。

 3.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它可以派生出

  指标和

  指标。

 4. 结构相结指标是

 与

 之比; 比例相对指标是

 与

 之比。

 5. 强度相对指标区别于其他相对指标的特点之一是某些强度相对指标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6. 在所有相对指标中, 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同属于一个总体的有______

 、 ______

  和___________。

 7. 在平均指标中,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又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又称为位置平均数。

 8.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加权算术平均数与简单算术平均数相等。

 9. 在变量数列中, 加权算术平均数更接近_______________的这一组的变量值。

 10. 调和平均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计算平均指标过程中,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以__________为权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是以__________为权数。

 12. 某日农贸市场某种蔬菜最普遍的价格, 在统计上叫做____________。

 13. 测定总体变异程度最常用的统计指标是__________, 它采用_______的方法, 消除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的算术和等于 0 对变异分析造成的影响。

 14、 Σх f/Σ f和Σ χ · f∕ Σ f是

 的两个计算公式。

 15、 在变量数列中, 各组单位数称_______,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称________。

 四、 选择题

 1. 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 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

  )(

  )(

  )(

  )。

 A. 职工人数 B. 工业总产值 C. 人均产值 D. 平均工资 E. 资产负债率 F. 职工劳动效率(7)

 产值利税率(8)

 流动资金周转率(9)

 商品产值率 2. 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 下列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

  )(

  )(

  )(

  )(

 )。

 A. 职工人数 B. 工业总产值 C. 人均产值 D. 人均工资 E. 资产负债率 F. 职工劳动效率 (7)

 产值利税率(8)

 流动资金周转率 3. 在总量指标中, 综合性最强的统计指标是(

 )。

 A. 实物指标

 B. 价值指标

 C.

 劳动量指标 4. 实物指标的计量单位包括(

  )(

  )(

  )(

  )(

  )。

 ...

篇二: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计研究工作基本步骤 名词解释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测单位的集合。

 样本:是从样本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测单位的集合。

 参数:引入一个或一些另外的变量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引入的变量本来并不是当前问题必须研究的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变量叫做参变量或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频率:指某种现象发生的次数。

 变异:在一个总体中,各单位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具有差异性。

 指标: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简答题 1 什么叫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与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生物统计学有何联系和区别?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科学。

 卫生统计学:是把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卫生事业管理和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学科。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不完整的信息中获取科学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

 2 医学统计学资料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有何要求? 1、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有实验数据和现场调查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报表和报告卡等。实验数据是指在试验过程中活的的数据;现场调查资料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获取的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有门诊病历卡、住院病历卡、化验报告等;报表有卫生工作基本情况年报表、传染年(月、日)报表、疫情旬(年、月、日)报表等;报表卡有传染病发病报告卡、出生报告卡、死亡报告卡等等。

 这些资料的手机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抗旨,包括它的统一性、确切性、可重复性。这些原始数据的精读和偏性应有明确的范围。

 3.当今医学研究的趋势和特点如何?医学统计方法主要有哪些? 4.医学统计资料类型有哪些?方法有哪些?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 / 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

 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

 +、++、+++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5.误差、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有何区别?对误差控制各有何要求?如何控制? (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要尽量查明其原因,必须克服。

 (2)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譬如,实验操作员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电压不稳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压器、恒温装置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引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名词解释 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均数: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几何均数: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在医学研究中常适用于免疫学的指标。

 中位数与百分位数: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百分位数:统计学术语,如果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则某一百分位所对应数据的值就称为这一百分位的百分位数。

 全距(极差):全距是用来表示统计资料中的变异量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标准差: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

 简答题:

 1、试述频数表的要素及用途。

 要素:组段,频距。

 用途:

 ① 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

 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大部分观察值向某一数值集中的趋势称为集中趋势,常用平均数指标来

 表示,各观察值之间大小参差不齐。频数由中央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少,称离散趋势,是个体差异所致,可用一系列的变异指标来反映。

 ② 便于进一步计算有关指标或进行统计分析。当数据较多且需手工计算时,常先编制频数表,再进行统计计算。

 ③ 发现特大、特小的可疑值。如果频数表的一端或两端出现连续几个组段的频数为零后,又出现少数几个特大值或特小值,使人怀疑其是否准确,需进一步检查和核对并做相应处理。

 ④ 当样本含量比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平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2、描述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指标分哪两大类,分别是什么指标? 分类:

 ①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②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3、试述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含义及用途? 4.什么对象可作为医学正常参考值的正常人?如何制定 95%正常参考值范围?所谓“正常人”不是指健康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

 制定参考值范围:

 1. 决定参考值范围的单双侧 根据一个指标是否过大、过小均属异常,决定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是双侧范围还是单侧范围。若一个指标过大、过小均属异常,则相应的参考值范围既有上限又有下限,是双侧参考值范围;若一个指标仅过大属异常,则此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只有上限,是单侧参考值范围;若一个指标仅过小属异常,则此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只有下限,也是单侧参考值范围。

 2.利用大样本资料制定参考值范围随机抽取一个大样本后,如果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就采用正态分布法制定其参考值范围。如果指标不服从正态分布,就采用百分位数法。

 5.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有何分布规律? 所有的正态分布曲线,在υ左右的相同倍数的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相同。并且,在υ±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 68.3%;在υ±1.96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 95%;在υ±2.58σ范围内面积约为 99%。

 6.资料的标准差是否一定小于均数? 均数和标准差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统计指标.标准差用于描述数据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大,则该值大,变异程度小,则该值小.标准差可大于均数,也可小于均数。

 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名词解释 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当由总体中随机地抽取样本时,哪个样本被抽到是随机的,由所抽到的样本得到的样本指标x与总体指标μ之间偏差,称为实际抽样误差。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标准误不是标准差,是多个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

 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该范围通常称为参数的可信区间或者置信区间,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称为可信度或者置信度常取95%或99%.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

 法。

 第一类错误:即统计推断结果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犯了“弃真”的错误。又称假阳性错误。

 第二类错误:即统计推断的结果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犯了“存伪”的错误。又称假阴性错误。

 t分布:

 t分布为一簇单峰分布曲线,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主要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和t检验。

 简答题:

 1、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⑴s 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 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⑵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

  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 n 的关系不同:

 n 增大时,⑴s

  σ(恒定)。

 ⑵标准误减少并趋于 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 ⑴s:表示 x 的变异度大小,计算 cv,估计正常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 ⑵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联系:

 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 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分别应该掌握哪些要点? 3. T 检验证、z 检验的的公式有哪些类型,在应用上有何异同? t 检验:当样本例数 n 较小时,要求样本取自正态总体。

 t 检验的类型:单样本 t 检验,独立 t 检验,配对 t 检验 z 检验:样本例数较大,或 n 虽小而总体标准差已知。

 4、在统计推断中,如何区别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如果将拒绝性概率平分于理论抽样分布的两侧,称为双侧检验。例如选定显著性水平α= 0.05,双侧检验就是将α概率所规定的拒绝区域平分为两部分而置于概率分布的两边,每边占有 =0.025。双侧检验只强调差异是否显著而不强调方向性。

 如果将拒绝性概率置于理论抽样分布的一侧(左侧或右侧),称为单侧检验(右侧检验或左侧检验)。单侧检验强调差异的方向性。

 在具体的假设检验中,选择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H 0 :μ=μ 0

 :μ≠μ 0

  双侧

 第二种:H 0 :μ≥μ 0 :μ<μ 0

 单侧(左侧)

 第三种:H 0 :μ≤μ 0

 :μ>μ 0

 单侧(右侧)

 6 设检验和总体均数区间估计有何联系? 假设检验:是对总体做出某种假定,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学方法总称。假设检验有三个基本步骤:①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②选择检验方法和计算检验统计量;③确定 P 值和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总体均数的估计:1、点估计: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指标的估计值。它未考虑抽样误差的大小。

 2、区间估计: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

 7.述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Ⅰ型错误(弃真):拒绝实际成立的 H 0 ,型错误的概率记为α。(1-a)即置信度:重复抽样时,样本区间包含总体参数(μ)的百分数。当 p≤α而拒绝 H 0 时,只能犯Ⅰ型错误,不可能犯Ⅱ型错误。

 Ⅱ型错误(存伪):不拒绝实际不成立的 H 0 ,Ⅱ型错误的概率记为β。(1-β)即把握度(或检验效能:两总体确有差别,被检出有差别的能力。当 p≥α而拒绝 H 0 时,只能犯Ⅱ型错误,不可能犯Ⅰ型错误。

 ·联系:对同一资料,α与β反方向变化,若要同时减小α与β,唯一的办法是增加样本含量。

 3、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不同点。

 应注意: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和用途来看 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 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 95%可信区间是指按 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可信区间用于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只有一个 。参考值范围用于估计变量值的分布范围,变量值可能很多甚至无限 。

 2.从计算公式看:

 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

 ±1.96s。

 总体均数 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

 。

 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 1.96,后者用 α 为 0.05,自由度为 v的 t 界值。

 方差分析 思考题:

 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 方差分析有何特性? 3t 检验与 f 检验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有何异同? 4 配对比较的t检验与配伍组比较的方差分析之间有何关系?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与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 f 检验之间有何联系? 5 多个样本拘束比较方差分析的获得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是否已完成该资料的分析?为什么?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资料的设计类型,即变异的不同来源将全部观察值总的离均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s of deviations from mean,SS)和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除随机误差外,其余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个因素的作用(或某几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加以解释,如各组均数的变异 SS 组间可由处理因素的作用加以解释...

篇三: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总论教学目标关键词汇理解统计的科学含义、特点和职能对统计的研究方法和工作过程及其有关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准确理解并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Statistics总体Population统计指标Statistical Target标志Sign

 1 总论1.1 统计含义、特点和职能1.2 统计的研究方法和工作过程1.3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知识归纳◎习题与思考题

 1.1 统计含义、特点和职能1.1.1 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由英语Statistics翻译而来其含义一般有以下三种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及文字资料。除了有国家统计局等政府部门所发表的各种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外还有各企事业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统计数字和图表等它们都是统计资料。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即统计实践过程。常见的统计工作有国民经济统计宏观统计工业统计、农业统计等部门统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微观统计。统计学是指系统论述统计工作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即系统地论述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例如我们把系统论述如何对工业生产活动进行统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称为工业统计学。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对统计工作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统计一词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的综合概括反映了统计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之间的辩证统一。

 1.1.2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通过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比例关系普遍程度等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数量性是指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其数量方面可表现为一是事物数量的多少二是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三是决定事物的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这些数量表现均离不开数字因此统计的最基本特点就是“用数字说话”。社会经济统计学正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以及数量变化的研究分析来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总体性是指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某个个别事物的数量方面。统计工作中需要对每一个具体的单位进行观察其目的是通过对各个具体单位的观察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从而认识客观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例如人口普查不是要研究个别人的情况而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量有多少人口内部的有关结构及变化情况等。数量性总体性

 3具体性是指统计研究的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这是统计与数学的重要区别。数学是研究抽象的数量关系而统计研究的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例如1000万元对于统计而言毫无意义。它是指利润、增加值还是投资额如果是×年××企业工业增加值1000万元这就是统计指标后面会作介绍是事物的具体数量表现。当然统计在研究事物之间数量关系时必须遵循数学原则会运用到许多数学方法。4社会性是指社会经济统计由于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因而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统计研究主体的人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作为统计研究客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也具有社会性。因此对同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具体性社会性

 1.1.3 统计的职能我国新《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的职能亦称统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是指能反映客观事物特征和运动规律的各种数据、资料、观点和消息等。统计的信息职能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经济、科技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向全社会提供各方面所需的信息。在当今社会统计信息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和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2统计部门占有全社会最丰富的信息资料。统计的咨询职能是指统计部门利用已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全面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经营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咨询服务。3统计的监督职能是指通过统计调查和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检测和预警以供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研究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持续、快速和健康地发展。上述三个职能中信息职能是统计职能的基础咨询职能是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监督职能是在信息和咨询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彼此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返回

 1.2 统计的研究方法和工作过程1.2.1 统计研究的方法统计是一门研究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由于统计工作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根据统计的任务和目的需要采用各种专门的研究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全部或大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的方法。2统计分组法是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现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研究方法。3综合指标法是指利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进行综合反映和分析的方法。4统计模型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关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5归纳推断法也称统计推断法是指在统计研究中通过观察部分单位的特征从而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做出统计推断的一种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统计工作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1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它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通盘的考虑和安排。社会经济现象不仅复杂多变而且总体庞大对其进行统计研究分析需要制定完善周全的统计设计方案才能科学有序地开展后几个阶段的统计工作。2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通过统计调查获取了丰富的资料增强了人们对统计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统计调查所提供的资料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3统计整理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与汇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成为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4统计分析是采用各种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被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个阶段是使人们从对现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统计设计阶段统计调查阶段即统计资料搜集阶段统计整理阶段统计分析阶段1.2.2 统计工作过程返回

 1.3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学中的概念很多其中有几个概念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贯穿于全书因此有必要单独作一介绍。统计学中主要的基本概念有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和变量等。1.3.1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单位就是总体单位也称个体。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相关方面的事物。例如我们要研究某个地区工业企业的规模则该地区的全部工业企业就构成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就是总体单位。总体具有三个特征1统计对总体数量特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和揭示现象的规律而现象的规律只有通过大量观察才能显示出来。2统计总体中的各个总体单位具有同一性质。3构成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在其他性质上又是有差别的。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3.2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一个总体单位可以有许多特征因而可用许多不同的标志加以说明。例如把学生作为总体单位则学生的姓名、性别、民族、年龄、身高、体重等都是标志。又如把企业作为总体单位则企业的经济类型、职工总数、工业增加值、利润等均是标志。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示不能用数值表示。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只能用数值表示。标志按具体表现情况的不同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不变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的具体表现都相同的标志。可变标志也称变异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统计中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后面介绍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标志值或指标数值。例如工人日产量是一个变量工人日产量为22件、25件、23件……这些日产量数值就是标志值。标志值也称变量值。变量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变量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1.3.3 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如我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人民币就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由六个要素组成一是时间2004年二是空间我国三是指标名称国内生产总值四是指标数值136515五是计算单位亿元人民币六是指标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专门的统计方法。就表达形式而言前面五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统计指标有时也仅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即指标名称如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销售总额等。统计指标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2是个体。3和数量关系。统计指标按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例如职工平均工资、单位产品成本、劳动生产率、工人出勤率等。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亦称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数量性。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统计指标必定用数字表示。综合性。统计指标是许多个体数量综合的结果说明的对象是总体而不具体性。统计指标反映了客观现象在具体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指标相比较的比率说明总体内部结构、比例、变化程度和强度等。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即用两个总量指标相除而得。统计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用来反映事物的使用价值量。实物单位一般有自然单位如个、件等、度量衡单位如公斤、吨等以及复合单位如千瓦∕台等。价值指标又称货币指标是以货币计算的统计指标反映事物的价值量如产值、利润等。劳动指标是以劳动时间计量的统计指标如工时、工日等。标志与指标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二者的主要区别是① 说明的对象不同。② 表示方法不同。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① 汇总关系。② 变换关系单个统计指标只能反映总体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说明现象某一侧面的情况。客观现象是错综复杂的要反映其全貌描述现象发展的全过程只靠单个指标是不行的需要设立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用以反映所研究的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例如为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需要设立产量、产值、品种、质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原材料、设备、财务成本等多项指标因此形成了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按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返回

 知识归纳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四个特点。统计的三个职能是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统计学五种研究方法主要是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统计工作一般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学中的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是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以及统计指标体系等必须牢固掌握并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返回

 习题与思考题一、 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

篇四: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1 一般认为统计的含义有三种: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 统计工作:

 是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 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

  3. 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和有关情况的资料。

 统计资料也就是统计信息, 它集中、 全面、 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过程。

  4. 统计学:

 是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它是将统计工作实践活动的程序和组织、 统计资料的加工和计算、 统计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经过总结、 归纳, 上升为理论体系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方法论。

  5. 统计的三种含义既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有密切的联系:

 A 统计工作是人们的统计实践, 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 B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工作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C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则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但 a 一方面, 统计理论是统计经验的总结, 只有当统计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 才可能形成独立的统计学; b 另一方面, 统计工作的发展又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 统计科学研究大大促进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统计科学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6. 统计是适应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最初的统计实践活动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一般的计数活动。

 在国家出现以后, 一种具有特定目的、 特定程序和一定组织形式的总体计数活动——统计便出现了。

  7. 使人类的统计实践上升到理论并予以总结和概括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统计学, 是近代的事情, 距今只有 300 多年的历史。

  8. 国势学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斯勒兹说:

 “统计学是静态的历史, 历史是动态的统计学。”

  9. 从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来看, 可以分为古典统计学、 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发展时期。

  10. 古典统计学时期是指 17 世纪中叶至 18 世纪中叶统计学的萌芽时期, 主要有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 17 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 代表人物为 A 威廉。

 配第, 马克思称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B 约翰。

 格朗特, 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死亡表”)

 和国势学派(亦称记述学派, 产生于 18 世纪封建制度的德国, 代表人物 A 康令; B阿亨瓦尔, 首创新德文词汇“statistik” 即统计学)

 两大学派。

  11. 近代统计学时期是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末的 100 多年中, 主要有数理统计学派 (凯特勒是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 又是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 在统计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地位, 国际统计学界有人称其为“统计学之父”, 也称英美数理统计学派)

 和社会统计学派(由德国大学教授克尼斯首创, 代表人物有恩格尔和梅尔)

 两大学派。

 12. 现代统计学时期是指 20 世纪初至今的统计学发展时期。

  13. 展望统计学的未来, 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A 统计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深化B 计算机的使用和统计软件的问世强化了统计计算手段, 加速了统计的效率 C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14.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已从实质性科学中分离出来, 转而研究统计方法, 成了一门认识现象总体 (本书主指社会现象)

 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其研究方法是关于搜集、 整理、 分析和提供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15. 统计学的 5 大特点:

 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社会性和广泛性。

  16. 统计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其认识过程从 2 个方面理解:

 从质与量的关系来认识; 从个体与总体的关系来认识。

  17.

 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有 4 个方法:

 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和归纳推断法等。

  18. 大量观察法:

 对所研究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19. 统计分组法:

 根据事物内在的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 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0. 综合指标法:

 运用个中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动态趋势分析法、 因素影响分析法、 相关与回归分析法、 抽样推断法等)。

  21. 归纳推断法:

 归纳指由个别到一般, 由事实到概括的整理、 描述方法, 归纳法可以使我们从具体的事实中得出一般的知识, 推断则指以一定的逻辑标准, 根据局部的、 样本的数据来判断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推理方法。

  22. 1983. 12 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1. 2 规定: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实行统计监督。具体地说有 4 点:

 A 全面、 准确、 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 为国家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贯彻情况提供依据; B 为科学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C 为加强各部门、 各地区和各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所需要的统计资料和分析资料;D 为积累统计资料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上述 4 项任务归纳起来就 2 条, 即统计服务(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

 和统计监督。

  23. 统计工作过程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综合分析, 以认识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性的过程。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分 4 个阶段:

 统计设计、 调查、整理和分析。

  1.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是指客观存在的、 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具有大量性、 同质性和差异性 3 个特点。

 按其包括范围的大小分无限和有限总体。

  2. 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是统计所研究的属性和特征的原始、 直接、 具体的承担者。

  3. 统计标志简称标志, 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而对其属性和特征的描述或取值称为标志表现。

 标志分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名称, 其标志表现一般用文字来描述)

 和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 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 数量标志的标志体现是具体的数值, 也称标志值)。

  4.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都能用数值表示, 其具体表现为指标值。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2 部分。

  5. 统计指标的 3 特点:

 总体性、 数量性和综合性。

  6. 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和质量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7. 统计数据按对现象计量的层次来看分为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按统计数据收集方法分为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 按被描述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动态数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8.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统计数据, 变量的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

 其分为分类变量、 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分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3 种类型。

 变量按其性质的不同,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9.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

  10. 流量是指某一时间内发生的量, 是按一定时期算出来的数量, 具有时间量纲;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 表示现象在某一点的状态, 不具有时间量纲。

 存量是流量的前提和基础, 流量是在期初存量基础上发生的, 然后流量改变了存量, 使之从起初存量变化为期末存量。

 二统计调查

 1. 统计调查作为统计工作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即根据研究的目的或任务, 采用适当的、 科学的调查方法, 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的过程。

  2. 统计资料是反映研究对象特征, 以数字、 文字为主要形式的数据资料。

 一般分原始资料 (初级资料或第一手资料)

 和次级资料(间接资料或第二手资料)。

  3. 统计资料的搜集一般包括观察、 试验、 查阅、 询问等方式, 用以记录对象的特征和对象单位标志表现。

  4. 统计调查阶段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体现 3 个方面:

 A 它是认识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 B 它是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 C 统计调查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统计原理中占重要地位。

  5. 统计调查的 3 个基本要求:

 准确性、 及时性和完整性。

  6. 调查误差是指调查得到的数字资料与客观现象真实数字的差别, 包括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2 种。

  7. 统计调查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有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 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分经常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分直接观察法、 报告法和采访法(分询问法和通讯法); 按组织实施主体的不同分国家统计调查(按审批机关不同分指令统计调查和审批统计调查)、 地方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

  8. 统计调查方案包括 5 项基本内容:

 A 确定调查目的; B 确定调查对象(即总体)

 和调查单位(即总体单位); C 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 确定调查时间、 期限和地点; E 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1.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连调查, 有 2 个特点:

 一是一次性调查和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2.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3. 典型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方法有 3 个:

 直接观察法、 个别访问法和开调查会。

  4.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即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

  1. 统计报表是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它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 统一的指标、 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 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具备统一性、 时效性、 全面性、 可靠性 4 个特点, 可以满足各级管理层次的需要。

  2. 我国国家统计报表按主管系统不同分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也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 按调查范围不同分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按报送周期长短的不同分日报、 旬报(日、 旬报由于时效性强称为进度报表)、 月报、 季报、 半年报(除年报外, 其他报表称为定期报表)

 和年报(年报有指标多、 分组细、 统计范围广 3 个特点); 按填报部门不同分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按报送方式不同分电讯报表 (又分为电报、 电话和电视传真、 网络等方式)和书面(邮寄或投递)

 报表。

  3. 统计报表制度是对统计报表内容的一系列规定形成的一项必须遵守的制度。

 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管理制度之一, 按法律规定, 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是各地方、 各部门、 各单位必须向国家

 履行的一种义务。

  4. 统计报表制度的 6 个基本内容:

 报表内容和指标体系的确定; 报表形式的设计; 报表的实施范围; 报送程序和报送日期; 填表说明和统计目录。

  1. 调查的 8 个具体形式:

 发表调查 (回收率高和充分利用了统计报表制度)、问卷调查 (常用)、访问调查(有面谈调查和专家调查)、 电话调查、 新闻媒介调查(是电视、 广播、 报刊和网络等媒介, 有广泛性、 时效性、 公开性、 客观性 4 个特点)、 留置调查、 日记调查和文案调查(也称二手资料应用, 可利用性 4 点:

 完整性、 准确性、 科学性和可比性)。

  2. 一份好的调查问卷包括 5 个结构和内容:

 A 问卷的名称; B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C 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有 3 方面:

 人们的行为; 人们的行为后果; 人们的态度、 意见、 感觉、 偏好等。); D 作业证明的记载; E 问卷说明。

  3. 调查问卷的 3 个主要形式:

 开放式、 封闭式、 半开放式。

  4. 市场调查 8 方面:

 定量调查、 定性调查、 媒体和广告调查、 商户和工业品调查、 特殊社会群体调查、 民意测验和文案研究。

  5. 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是人群或民众; 内容可以是涉及到民众的意见、 观念、 习惯、 行为和态度的任何问题, 可以是抽象的观念, 也可以是具体的习惯或行为, 可以是纯学术的问题, 也可以是商业性的问题或其他实用性的问题; 原则是遵循科学性与客观性; 结果是经过科学方法处理分析后的基础性数据和资料, 可以用各种形式的调研报告向社会或委托人公布(如有协议或合同则据此执行)。

  6. 市场调查的 3 个步骤:

 A 预备调查; B 调查的计划与实施; C 结果与建议。

 三统计整理

 1.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 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 使其系统化、 条理化、 科学化, 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2. 统计整理过程的 5 个内容:

 A 统计整理方案; B 统计资料审核; C 统计资料的分组和汇总;D 编制统计图表; E 统计资料的积累和保管。

  3. 统计分组: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 按照某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或若干组的统计整理方法。

 也可说是把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归并在一起, 性质不同的单位区分开来。

  4. 统计分组的 3 个作用:

 A 划分现象的类型; B 揭示现象内部结构; C 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1. 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 统计分组分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分单项式和组距式《分等距与异距》 分组)

 2 种。

  2. 按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统计分组分简单分组(即单一分组...

篇五: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讲授 海量试题 智能评估 在线答疑http://training.haoyisheng.com高通过率护航 学习时间自由 专家答疑解惑 http: //mall. haoyisheng. com/fudao 第 1 单元 统计工作的步骤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 设计包括对医学研究资料的搜集、 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或安排。

 设计是整个研究中最关键的一环, 也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 搜集资料

 根据科研设计要求和目的, 获取准确、 可靠、 有意义的原始数据。

 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①统计报表; ②经常性工作记录; ③专题调查或实验。

 3. 整理资料

 按设计要求核查、 简化原始数据, 并使其系统化、 条理化, 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 分析资料计算统计指标, 反映数据的综合特征, 阐明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

 统计分析包括:

 ①统计描述, 指用适当的统计指标、 统计图表来概括数据特征; ②统计推断, 即根据抽样原理, 由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二、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 总体与样本 (1)

 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更确切地说, 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

 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反映总体特征的部分观察单位, 其实测值的集合。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2. 统计资料的类型 观察单位的研究特征称为变量。

 对变量的测得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 亦称为资料。

 按资料(变量值)

 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 可将它们分为以下类型:

 (1)

 定量资料:

 通常由仪器、 工具或其他定量方法对某项指标进行测量而得到。

 其变量值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数值, 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如某人群的身高(cm)

 、 体重(kg)

 、 血压(kPa)

 等。

 (2)

 定性资料:

 亦称分类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性质或类别分组, 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性的, 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有两种情况:

 1)

 无序分类:

 包括:

 ①二项分类:

 变量的观察结果只具有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 如性别变量; ②多项分类:

 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多种情况, 如 ABO 血型变量, 以人为观察单位, 结果可分为 A 型、 B 型、 AB 型与 O 型四个互不相容的类别。

 2)

 有序分类:

 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多个类别或属性, 且各类别或属性之间有程度的差别, 给人以“半定量” 的概念, 亦称等级资料。

 如观察某药治疗某病患者的疗效, 以每个患者为观察单位, 结果分为:

 治愈、 显效、 好转无效四级。

 3. 概率

 描述某随机事件 A 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常记作 P(A)

 , 简记为 P。

 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其值 0≤P≤1。

 医学统计研究中, 常把 P≤0. 05 的随机事件称作小概率事件, 表明该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重要知识点 ①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设计、 搜集资料、 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其中设计是最关键的一步。

 ②统计资料的类型、 总体、 样本、 概率的概念。

 例题 1. 下列资料何为定性资料

 重点讲授 海量试题 智能评估 在线答疑http://training.haoyisheng.com

 A. 体重(kg)

  B. 血型(A、 B、 O、 AB)

 (答案)

  C. 血红蛋白(g/ L)

 高通过率护航 学习时间自由 专家答疑解惑 http: //mall. haoyisheng. com/fudao

 D. 坐高指数(%, 坐高/ 身高)

  E. 白细胞计数(个/ L)

 2. 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随机样本是指

  A. 总体中的一部分

  B. 研究对象的全体

  C. 总体中特殊的一部分

 D. 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答案)

 E. 研究对象中一部分有特殊代表性的样本 3.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设计、 搜集资料、 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答案)

 B. 设计、 统计分析、 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C. 选择对象、 计算统计指标、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D. 搜集资料、 计算均数、 标准差、 标准误

  E. 搜集资料、 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4. 统计上称小概率事件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A. P=0. 05 B. P<0. 05 C. P>0. 05 D. P>0. 10 E. P≤0. 05(答案)

篇六: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内容

 统计与统计学 1.1 统计学与安全统计学的内涵 1.2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基础和分类 1.3 安全统计学的应用 1.4 安全统计学的展望 1.5 本章小结 1.6

 1.1

 统计与统计学

 (1 )

 国势 学派 :又 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

 主要 代表 人物:康 令 (1606-1681 )、阿坎瓦尔(1719-1772 );代表作品:

 《 近代欧洲各国国情学概论 》 ,在 大学中开设了一门新 课程“国势学”, 主要 工作是 记录 国家 重要 事项,但偏重 于事件的叙述,而忽视量的 分析 (2 )

 政治算术 学派 :

 起源于17 世纪的 英国。

 两个学派 的研究的 区别:国势 学派主要采用文字记述的方法,政治算术学派主要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 。主要 代表人物是威廉• 配第 (1623-1687 )和约翰• 格朗特 (1620-1674 ); 政治算术学派在统计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 地位。

 1.1.1

 统计学发展简述

 (1 )

 数理统计学派 :初的统计方法是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要而初步得到发展的,直到概率论被引进之后,才逐渐形成为一门成熟的 科学; 贡献人物:法国 天文学家、数学家、统计学家拉普拉斯 (1749-1827 ), 阐明了统计学的大数法则 ,进行 了大样本推断的尝试;比利时统计学家和数学家凯特勒 (1796-1874 )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

 (2 )

 社会统计学派 :

 1850 年,德国的统计学家 克尼斯提出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一门对社会经济 现象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的科学 。恩格尔(1821-1889 )和梅尔 (1841-1925 )

 认为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 ,明确 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统计应当包括资料的搜集、 整理 、 分析 与 研究。

  他们认为,在社会统计中,全面调查包括人口普查和工农业调查,居于重要地位;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抽样调查,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1 )

 自20 世纪以来 , 数理统计学 发展主流从描述统计学转向推断统计学 。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统计学主要是关于描述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 资料的搜集 、 整理 、 图示和分析等 , 逐步 增加概率论和推断统计的内容 。20 世纪30 年代 , 费希尔 (1890-1962 )

 的推断 统计学促使 数理统计进入现代范畴 。

 (2 )

 自20 世纪60 年代 , 统计学的 发展 有 几 个明显的趋势 :第一 ,随着数学的发展 , 统计学依赖和吸收的数学方法越来越多 ;第二 , 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 , 或者说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不断形成 ;第三 , 随着统计学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 , 特别是借助电子计算机后 , 统计学所发挥的功效日益增强 。

 第四 , 统计学的作用与功能已从描述事物现状 、 反映事物规律 , 向抽样推断 、 预测未来变化方向发展 。

 它 已从一门实质性的社会性学科 , 发展成为方法论的综合性学科 。

 1. 统计工作 , 即统计实践 ,对某现象 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的全部活动过程 , 是 统计的 基础

 1.1.2

 统计的含义

 . 2. 统计资料 ,即统计信息,通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用来反映各种社会和经济现象的状况、过程的统计数字和文字分析说明,包括原始的调查资料以及经过加工处理的综合统计资料等 3. 统计学 ,是系统 地论述统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统计实践的科学 总结

 统计学 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是从统计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对正确进行统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是“统计”的最高层次含义,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 关系

 1. 统计能提供一个准确的数量概念,能够探求事物变化的数量界限,描述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

 例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搜集了许多工厂里的事故资料,通过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的统计方法,发现了工人中更易发生事故的人群。

 1.1.3

 统计学在安全科学中的作用

 . 2. 统计是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统计既然是人们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就必然成为人们监督、管理、改造社会的手段。

  在安全生产领域中更需要科学的统计,借此来有效预测安全生产事故,为安全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保障人身安全、企业安全和社会安全。

 1.1.3

 统计学在安全科学中的作用

 3. 统计 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反映事物的现状,揭示事物的内部构成和相互关系,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比较事物的优劣,挖掘事物的发展潜力,预测事物发展的前景 。

 安全生产 中要求“预防为主”,利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已有的数据资料,预测未来的安全发展趋势,进而判断安全生产趋势,预测事故发展过程,对安全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1.4

 统计学在我国的发展

  1992 年颁布的国家标准 《 学科分类与代码 》( GB/T13745- - 1992 )中将统计学设定为一级学科,划分了 12 个二级学科、 36 个三级学科 ;

  1998 年教育部进行的专业调整也将统计学设定为一级学科,正式确立了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地位 ;

  2009 年新颁布的 《 学科分类与代码 》( GB/T13745- - 2009 )在 1992 年标准的基础上,将统计学调整为 10 个二级学科、 36 个三级学科,内容更充实、完整。

 1.2 统计学与安全统计学的内涵

 1.2.1 统计学的 内涵 是一门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 学科。

  通过 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进而作出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 参考。

  统计学具有 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变异性 四个相互联系的特点。

 。

  统计 工作的全过程主要分为四个 阶段: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

 。

 1.2.1 统计学的内涵· 统计学的特点 统计学 是用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等,去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用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因此事物的质与量总是密切联系、共同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数量性

 总体性

 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统计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形成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的具体数量方面,不是抽象的量。统计研究的数量是客观事物在具体时间、空间等条件相互作用下的表现。

 具体性 变异性

  统计所研究的客观现象的总体,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这些个体在其他方面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别或变异,而这种差别或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统计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其前提就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别或变异,并且这种差别或变异不能由某种确定性原因事先给定。

 1.2.1 统计学的内涵· 统计学的特点

 1.2.1 统计学的内涵· 统计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1)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来对研究对象的内容和工作各个环节做全面系统的考虑,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制定出各种可行方案,指导实践活动。统计任务的确定和统计对象、方法、指标的选择是开展统计工作的基础,它与统计工作各阶段内容密切联系,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统计设计

 (2)是统计工作全过程获取真实数据的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设计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全过程;它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首要环节。

 (3)是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表面的、个别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系统的工作过程。它是从对安全现象中个别单位的观察到对安全系统现象总体认识的连接点,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来揭示安全系统中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和规律性,以便于深入地研究客观的安全事物,是统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统计学分类

 根据研究 侧重点分:

 主要研究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研究统计学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

 按研究 方法分:

 是描述数量关系和 特征;

 是通过部分数据推测总体数量特征。

 1.2.2 统计学的分类

 1.2.2 统计学的学科建设体系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统计学

 A.自然科学 数学 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力学 统计力学 物理学 统计物理学 B.农业科学 林学 森林统计学

  C.生物与医学科学 生物学 生物统计学 基础医学 医学统计学 卫生学 卫生统计学

  D.工程与技术科学 科学技术统计学 —— 环境科学技术 环境统计学 资源科学技术 资源统计学 生态学 生态统计学 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经济统计学、 、 安全 统计学(正在建设)

 E.人文与社会科学 经济学、社会学 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 人口学 人口统计学 教育学 教育统计学 统计学史 ——

 1.2.3 安全统计学的定义

 安全 统计学 是综合利用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们在生产、生活领域中与安全问题有关的信息的数量表现和关系,揭示安全问题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对安全生产、生活规律进行预测和决策,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保障安全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安全 统计学 是 一门应用统计学,运用统计方法描述安全现象,预测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数量及特征,具有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属性;由于安全统计学是一门正在创建的学科,需建立相关理论,因此也属于理论统计学。

 1.2.4 安全统计学的性质

 1.3 安全统计学 的学科 基础和分类

 1.3.1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 基础 学科基础

 质与量辩证统一原理;认识论、事物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发展等原理 基础 学科

 统计学 、数理统计学、政治经济学、安全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自然科学。

  为 为 安全统计学实践和应用提供理论 基础。

 工程技术理论学科

 安全 信息工程和各种安全工程技术、防灾减灾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经济、系统可靠性、系统危险分析技术 等

 1.3.2

 安全 统计学的 学科分类

 1.3.3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分支研究 (1)

 (2)

 (3)

 (4)

 按统计 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按 来 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按统计的具体 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按具体的 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5)

 按 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1 )

 按 统计研究的侧重点建立分支 基础安全统计学 应用安全统计学 (1)

 安全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如数理统计学理论、统计物理学理论、信息论、灰色预测理论等; (2)

 安全统计学的方法理论 ,如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趋势预测方法等; (3)

 安全统计学的体系理论 ,如体系结构、指标设置、相互衔接理论等。

  (1)

 安全统计工作的程序与操作规则 ,如统计时间要求、安全统计报表的填报、安全统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安全统计数据的获取与发布等; (2)

 计算方式 ,如各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等; (3)

 安全损失评估方法 ,它主要用于对各种具体灾害的危害后果进行价值评价与估算方法等。

 (2 )

 按安全系统统计范围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宏观安全统计学 微观安全统计学 统计研究一个较大区域内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事故的损失和安全活动的经济效益,为安全科学管理和安全决策的最优化等提供科学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一个小区域,如一个企业(单位)的事故和隐患规律,有关事故数据的产生、收集、描述、分析、综合和解释,并为推断事故的对策等提供科学统计方法

 (3 )

 按统计的具体行业安全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分类

 统计实例

 高危行业安全统计学 学 采矿业安全统计 按事故类型(如透水、瓦斯爆炸、坍塌等)和事故等级(特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分类统计,分析该行业事故的规律性,等 危险化学品业安全统计 按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和事故等级分类统计,分析事故的规律性,等 建筑业安全统计 计 按照事故类型(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和事故等级统计,分析事故的规律性,等 交通业安全统计 按事故类型(如追尾、弯道事故等)和发生环境(如城市公路、山区公路和干线公路)分类统计,分析事故的规律性,等 民用爆破业安全统计 按事故类型(如爆炸、火灾、中毒等)和事故等级分类统计,分析事故的规律性,等 普通行业安全统计学 学 能源行业安全统计 该行业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水、核和清洁能源等技术行业,调查该行业的事故情况,按20种事故类型和事故等级分类统计等 社会服务业安全统计 按事故类型、伤亡人群的区别和事故等级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事故间的规律性,预测对社会的影响,等 制造业安全统计 包括食品、医药和金属等加工制造行业,按事故类型(如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和事故等级分类统,等 其他行业安全统计 包括房地产业、文化教育及广电业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调查不同行业的事故情况,按20种事故类型和4类事故等级分类统计,等

 (4 )

 按 具体的统计的对象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分 类 研究实例

 事故原因统计 包括人为原因、物与技术原因、管理原因引起的事故 事故伤害性质统计

 包括15类物理伤害,5类化学伤害,5类生物伤害,6类生理、心理伤害,5类行为伤害和4类其它伤害引起的事故 事故类型统计

 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伤亡事故类型 事故等级统计

 包括按事故伤亡人数划分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和按经济损失程度划分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的事故 其他事故统计

 包括按照事故伤害部位、事故致因物引起事故

 (4 )

 按具体的统计的对象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分类

 研究实例

 生物灾...

篇七: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学复习 1.

 简述“统计” 一次三种涵义——5′

 “统计” 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 即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 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 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 统计资料也即统计信息, 是统计部门或单位进行工作所搜集、 整理、编制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的总称, 它是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决策依据, 是社会公众了解国情、 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主题; 统计学是关于统计过程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

 简述统计学的特点 1)

 数量性。

 统计学的认识力首先表现在它以准确的和无可争辩的事实为基础, 同时,这些事实用数字加以表现, 具有简短性和明显性。

 数量性的特点, 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

 这一特点也可把它和其他实质性的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学)

 区别开来。

 2)

 总体性。

 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指的是总体的数量方面。

 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是统计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一个主要特点。

 3)

 具体性。

 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的数量方面, 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关系, 这是它不同于数学的重要特点。

 4)

 社会性。

 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点与自然技术统计学有所区别。

 社会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

 3.

 统计工作包括哪几个阶段? 它们的关系如何? ——论述 1)

 统计调查, 就是根据一定的目 的, 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 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 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 也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2)

 统计整理, 是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 汇总、 列表的过程、

 3)

 统计分析, 是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 采用各种分析方法, 计算各种分析指标, 来解释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统计工作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不是孤立、 截然分开的, 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个环节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4.

 简述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和种类。

 1)

 总体:

 亦称统计总体, 是指客观存在的、 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考试可能考名词解释】

  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

 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成为总体单位 3)

 注意:

 1.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不能把不同质的单位混在总体之中 2. 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 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5.

 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关系。

 答:

 指标与标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

 区别 (1)

 它们的说明对象不同。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

 它们的表现方式不同。

 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表示, 而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 (3)

 标志(数量标志)

 不一定经过汇总, 可直接取得, 而指标(数量指标)

 一定要经过汇总才能取得 (4)

 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 地点等条件; 但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明时间, 地点

 范围 (二)

 联系 (1)

 标志值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 即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综合, 也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存在汇总关系】

 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 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 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了统计总体, 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 6.

 简述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一般有三个特点:

 1)

 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 2)

 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 3)

 统计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数量 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 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 例如, 工业企业单位数、 职工人数、 产品产量、 工资总额等。质量指标指反映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例如,企业职工的平均工作、 劳动生产率、 出勤率、 人口密度等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一个整体就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例如, 工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工人人数; 商品销售额=商品价格×商品销售量; 农作物收获量=亩产量×播种面积; 等等。

 7.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 包括哪些内容?

 1)

 确定调查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

 确定调查项目

 4)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

 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

 选择调查方法 8.

 普查、 统计报表制度、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各有什么特点?

 1)

 普查。

 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它有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 普查是一次性调查, 其主要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第二,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其主要用来全面、 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

 2)

 统计报表制度。

 是我国定期搜集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

 首先,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是建立在基层单位的各种原始记录的基础上, 基层单位也可利用其资料对生产、 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其次, 由于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的, 各级领导部门能获得管辖范围内的报表资料, 了解本地区、 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再次, 由于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调查, 调查项目相对稳定, 有利于积累资料, 并且可进行动态对比分析。

 3)

 抽样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它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特点是:

 第一, 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单位, 排除个人主观意图的影响;第二, 对一小部分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取得数据, 并据此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4)

 重点调查。

 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优点是, 调查单位少, 可以调查较多的项目和指标, 了 解较详细的情况, 取得资料也及时, 即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 取得较好的效果。

 5)

 典型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

 非全面调查。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 调查单位少, 能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搜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 由于典型单位是有意识选出的, 对其进行调查, 就能取得代表性较高的资料; 第三, 典型调查机动灵活, 可节省人力和物力, 提高调查的时效性。

  调查范围 调查时间 组织形式 统计报表 全面或非全面 经常 报表制度 普查 全面 一时 专门调查 抽样调查 非全面 经常或一时 专门调查 重点调查 非全面 经常或一时 报表或专门 典型调查 非全面 一时 专门调查 9.

 什么是统计分组, 有何作用?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 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其目的就是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单位分开, 把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 保持各族内统计资料的一致性和组与组之间资料的差异性, 以便进一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 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 1)

 划分现象的类型 2)

 揭示现象内部结构 3)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10.

 简述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

 概念: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 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 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称为次数分配或分配数列。

 2)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为品质数列。

 品质数列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

 各组次数可以用绝对数表示, 即频数; 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 即频率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为变量数列。

 有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两种。

 一、

 单项数列是总体按单项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 每个变量值是一个组, 顺序排列, 在组数不多和组值变动幅度不大时采用。

 二、

 组距数列是总体按组距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 每个组是由若干个变量值形成的区间表示, 在变量个数较多、 变动幅度较大时采用 如何编制组距数列?

 1)

 组距和组数:

 组距=上限-下限, 我们把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 2)

  等距数列。

 设 R 为全距、 K 为组数、 i 为等组距, 则 i=R/K 异距数列。

 次数密度=各组次数/各组组距 频率密度=各组频率/各组组距 3)

 组限与组中值。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 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

 组中值=(上限+下限)

 /2 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11.

 缺下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什么是累计次数分布, 向上累计和乡 下累计各有什么特点?

 12.

 将变量数列各组的次数和比率逐组累计相加而成累计次数分布, 它表明总体在某一标志值的某一水平上下总共包含的总体次数和比率。

 1)

 向上累计 向上累计, 又称以下累计, 或称较小制累计, 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 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

 组距数列中的向上累计, 表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所包含的总体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2)

 向下累计 向下累计, 又称以上累计, 或称较大制累计, 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逐组累计。

 组距数列中的向下累计表明各组下限以上总共所包含的总体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13.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重点 10′ 】

 时期指标的数值时连续计数的, 它的每一个数值是表示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生的总量;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时间断计数的, 它的每一个数值是表示现象发展到一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

 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 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

 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时期长短的制约, 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14.

 简述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公式。

 (一)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

 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概念。

 它是用来检查、 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 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100% 2.

 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计算 根据总量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P74 根据相对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P74 根据平均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P74 3.

 计划执行进度的考核 计划执行进度=累计完成数/全期计划数×100% 4.

 长期计划的检查 (1)

 水平法 5 年计划完成程度=5 年计划末年实际达到的水平/5 年计划规定的末年水平×100% (2)

 累积法 5 年计划完成程度=5 年计划期间实际累计完成数/5 年计划规定的累计数×100% 5.

 计划完成相对数的作用 (1)

 可以准确地说明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 为搞好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2)

 可以反映计划执行进度,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措施, 推动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

 (3)

 可以反映经济计划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鼓励执行计划的落后者向先进者看齐, 为组织新的平衡提供依据。

 (二)

 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数=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结构相对数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指标, 其作用如下:

 1.

 可以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特征 2.

 通过不同时期相对数的变动, 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3.

 能反映对人力、 物力、 财力的利用程度及生产经营效果的好坏 4.

 结构相对数在平均数计算中的应用。

 (三)

 比例相对指标(一个总体内来年两个类别对比)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 用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100% 比例相对指标对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

 (四)

 比较相对指标(两个总体同类对比)

 比较相对数又称类比相对数, 是将两个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其计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数=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100% (五)

 强度相对指标 1.

 强度相对数的概念。

 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需要计算强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 但又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 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数=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2.

 强度相对数的正逆指标 商业网点密度=某地零售商业机构数/某地人口数(千人)

 【正指标】

 商业网点密度=某地人口数(千人)

 /某地零售商业机构数 【逆指标】

 正指标的数值愈大。

 表示零售商业网点密度也愈大; 逆指标的数值愈大, 表示零售商业网点密度愈小。

 3.

 强度相对数的作用 (1)

 说明一个国家、 地区、 部门的经济实力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2)

 反映和考核社会经济效益 (3)

 为编制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六)

 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数是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上的对比, 其计算公式是:

 动态相对数=报考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15.

 简述平均指标的概念, 特点和作用。

 1)

 概念:

 平均指标是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 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2)

 特点:

 将数量差异抽象化, 只能就同类现象计算, 能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3)

 作用:

 平均指标可用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对比 平均指标可用于同一总体指标在不同时间的对比 平均指标可作为论断实物的一种数量标准或参考 平均指标可以用于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进行数量上的估算 什么是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如何理解权数的概念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数 一、

 简单算术平均数。

 如果掌握的资料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 而且没有经过分组, 则16.

  可先将各单位的标志值相加得出标志总量, 然后再除以总体单位数, 这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称为简单算术平均数。

 X=(X1+X2+….+Xn)

 /n 二、

 加权算术平均数。

 如果长我的资料是经过分组整理变成了单向数列或组距数列, 并且...

篇八: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11.01.04

 统计的涵义 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即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又称统计数据即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

 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这是统计学中的特有方法。它是指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时必须对总体现象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观察以达到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2、统计分组法这是根据统计研究问题的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标准对总体进行不同的分组以反映总体的构成和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综合指标法这是根据大量观察法获得的资料计算、运用各种综合指标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法。

 4、抽样推断法这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正确性和一定把握性估计的统计方法。

 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的基本职能  信息职能 咨询职能 监督职能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彼此依存、相辅相成的。

 一、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一)总体1同质性2大量性3差异性

 (二)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在统计调查中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单位据以推断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进行全面调查也可调查其中的一部分。

 三样本样本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同质总体中抽选出来的那部分单位组成的小的总体是统计推断的基础。

 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一) 统计指标1.

 统计指标的涵义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二)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例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表现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例如年龄、工资等。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的关系

 统计整理的方法1、统计分组2、统计汇总3、编制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一统计表的基本形式

 二统计表的内容统计表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主词也叫主词栏或主栏是统计表的主体也就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它可以是各个总体单位名称或总体各个分组的排列也可以是总体现象所属时间的排列。主词通常用横行标题来表示。宾词亦称宾词栏或宾栏它是说明主词的各项指标一般由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所组成。

 (三) 统计表的设计1. 要合理设计宾词2. 标题设计要简明扼要3. 要注意逻辑关系和排列顺序4. 应清楚表明计量单位5. 要加编号6. 表中数字应填写整齐7. 表式应为开口式8. 要加注说明或注释

 二、统计图一条形统计图⒈ 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⒉ 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二扇形统计图1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之几2更清楚的了解个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扇形统计图可以让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清晰透彻利于计算各种数据。

 各种动物所占比例图

 三折线统计图

 四曲线图J 型分布钟型分布图

 一、总量指标的涵义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将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 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三、总量指标的种类(一) 按照总体内容分类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二按照时间状况分类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四、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实物单位1自然单位2度量衡单位3标准实物单位二价值单位价值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社会财富或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又叫货币单位。

 三劳动量单位劳动量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四复合、多重计量单位两种计量单位结合使用叫复合单位。

 五、总量指标的统计方法1直接计量法2推算与估算法3主观评定法

 一、相对指标概述1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计算的结果又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名数另一种是无名数。

 2相对指标的作用1相对指标通过数量之间的对比表明事物相关程度、发展程度它可以弥补总量指标的不足使人们清楚了解现象的相对水平 2相对指标可以使原来无法直接对比的指标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3说明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质提供依据。

 二、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2结构相对指标

 3比例相对指标

 4比较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

 三、相对指标的应用原则1可比性原则2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3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甲、乙两物流公司货物运输量分析

 6动态相对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含义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常用的平均指标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三平均指标的特点 第一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它代表的是被研究总体的一般水平。 第二平均指标是一个抽象化了的数值。

 四平均指标的作用1反映数据分布的一般水平2对比不同总体的一般水平3说明事物的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4作为科学预测与决策的推算依据

 二、平均指标的计算与分析㈠ 算术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的含义

 2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1简单算术平均数式中表示算术平均数表示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表示数据的总个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式中表示加权算术平均数表示各组标志值表示各组频数即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㈡ 调和平均数1调和平均数的含义调和平均数是根据数据分布中各数据值的倒数来计算的算术平均数所以又称为倒数平均数。

 2调和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1简单调和平均数式中 表示调和平均数表示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表示数据总个数。

 2加权调和平均数式中表示调和平均数表示各组标志值总和权数表示各组标志值。

篇九: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基础马滕飞mtf1231985@126.com广东青年职业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出 版 社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总论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资料综合指标动态数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技能实训章

 第一章总论学习目的及要求:掌握统计的含义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统计工作的过程及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讲授内容讲授内容统计学基础与应用第一节、 统计学基本概述第二节、 统计的任务与工作过程第三节、 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学基本概述一、 统计的含义 一般说来, “统计” 一词包含三层含义:(1)

 统计工作 ;(2)

 统计资料 ;(3)

 统计科学 ; 统计工作 :

 即统计实践活动, 指人们利用独特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所从事的具体的统计调查研究活动, 包括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与预测等工作过程。第一章>>第一节

  统计资料 :

 指从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各种资料, 包括原始资料和经过统计整理、 汇总后的各种图表、文字资料、 数字资料及统计分析报告等。 统计学:

 指论述统计活动的规律 统计学:

 指论述统计活动的规律、 统计认识过程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它既是长期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 也融合了部分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统计认第一章>>第一节一、 统计的含义

 二、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统计实践的产生与发展 (二)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算术学派2 国势学派2. 国势学派3. 数理统计学派4. 社会统计学派第一章>>第一节

 三、 统计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

 统计是以数字为基本语言来表述客观实际的, 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一种定量分析。总体性:

 统计研究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而不是以个别事物特征为研究对象是以个别事物特征为研究对象。

 只有通过大量的观察, 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综合个别事物的量,才能得出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 说明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具体性:

 统计所研究的量是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的时间、 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只有通过大量的第一章>>第一节

 四、 统计的性质(一)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二)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一种武器统计学基础与应用(三) 统计是管理国家、 组织生产的一种重要工具

 第二节、统计的任务与工作过程一、 统计的任务统计的基本任务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统计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国民经方面是以国民经第一章总论统计学基础与应用济和社会发展为统计调查对象,在对其数量方面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为党政领导制定政策、 各部门

 编制计划、 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态的运行状态、 国家政策、 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统国家政策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统第一章总论统计学基础与应用计监督。

 二、 统计的职能(一) 统计信息职能第一章总论统计学基础与应用(二) 统计咨询职能(三) 统计监督职能

 三、 统计研究的工作过程 一项完整的统计研究工作, 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经过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资料整理、 统计分析与预测四个阶段。统计设计, 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性质与特点, 对统计工作各环节、 各方面预先作通盘的考虑和安排。

 主要是对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调查问卷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整理方案等项进行设计。统计调查, 是根据设计要求, 大量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这是定量认识的初始阶段, 是统计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 构成社会经济基础。整理方案等项进行设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资料整理, 是对调查得到的大量的、 零星的资料通过综合、 汇总, 进行系统化、 条理化的过程。

 它在统计研究过程中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 是统计调查的延续, 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分析的基础。统计分析与预测, 是统计研究的重要阶段。通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 对研究对象总体特征、 规模、 水平、 结构、 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与对比, 进而对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第一章>>第二节一、 统计研究的工作过程

 四、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大量观察法。

 统计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统计研究必须通过观察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来认识现象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每一个别单位受影响因素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不尽一样, 这使得它们的数量变化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只有通过大量观察, 才能消除这种偶然性, 呈现出总体现象的观察, 才能消除这种偶然性, 呈现出总体现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变化的规律性。第一章>>第二节 统计分组法。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内在特点, 将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 称为统计分组 , 这是统

 计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

 借助分组法可以对总体的内部构成进行研究, 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基本特征, 揭示现象的本质。 综合指标法。

 这是统计分析阶段应用的重要方法。统计指标反映了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运用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对现象的各种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反映并预测社会经济现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综合反映并预测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 水平、 速度、 效益等, 为决策提供服务。 归纳推断法 统计模型法。

 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设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一章>>第二节四、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第三节

 一、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所确定的、 由许多个别事物在某一共同性质的基础上所组成的整体。统计总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大量性, 即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数量巨大量巨大。二是同质性, 即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在某一方面的性质是相同的, 这是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三是差异性, 即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虽然在某一方面的性质相同, 但在其他方面的性质存在差异。第一章>>第三节

  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简称为单位, 它是指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 企业、 机构, 也可以是长度、 时间等。 总体和单位的关系 : 首先, 总体与单位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根据组成总体的单位的数量可否计数,系。

 根据组成总体的单位的数量可否计数,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是指组成总体的单位数量是可数的,无限总体是指组成总体的单位数量是不可数的或总体的范围无法划分, 如宇宙的所有星体、 原始森林的所有树木等。第一章>>第三节一、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其次, 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 总体与单位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

 1.若有某公司所属1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资料, 要观察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10个企业职工工资C .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D .10个企业的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全部职工2.要了解某班级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则统计总体是( )

 。A.50名学生B .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B .10个企业每个个企业的

 二、 单位标志和统计指标 单位标志:

 单位标志简称为标志, 它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标志按照其具体表现的性质不同,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说明单位的质的特征和属性, 一般用文质标说明单位字表示。数量标志说明单位的量的特征和属性, 一般用数字来表示。第一章>>第三节质特征性般用 统计指标 :

 统计指标简称为指标, 它用来说明总体综合的数量特征。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内容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按其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之分。 标志和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其区别表现为:

 标志是说明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的量的特征的的, 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的量的特征的; 标志可以用文字和数字来表现, 而指标只能用数值来表现。标志可第一章>>第三节二、 单位标志和统计指标其联系表现为:

 指标数值是由单位标志值综合、汇总而来的; 指标与标志可随着总体和单位的转变而转变原来反映总体的量可能转变为反映单位的量, 即指标转变为标志, 反之, 标志也可转变为指标。

 3.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可以有多个标志C .只能有一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指标4.以下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是( )

 。A.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质量指标D .数量指标5.某银行的储蓄存款余额( )

 。A.是统计指标A.是统计指标B .是数量标志C .可能是统计指标, 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 .二者均不是6单位产品成本、 产品合格率、 劳动生产率、 人口总数这四个指标中, 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1个B .2个C .3个D .4个

 三、 变异与变量 变异是指总体各单位上具体表现不同。变异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没有变异就没有必要进行统计研究。 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变量的具体数值也称为变量值变量按其取值的特征不值也称为变量值。

 变量按其取值的特征不同, 可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的变量值在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可取无穷多个数值, 即其数值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只能用整数来表示。第一章>>第三节

 7.下列变量属连续型变量的是( )

 。A.人口数 B .工厂数身高8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身高是变量标志C .人口总数是质量指标 D .平均寿命是数量指标C .机器台数 D .下列说法正确B .女性是品质

 本章小结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搜集、 整理、 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包括三层含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统计科学。

 它既体现了 活动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也反映了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关系, 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第一章>>本章小结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 数量关系及数量变化的规律性。其特点是:

 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 一项完整的统计研究工作, 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 的和要求, 经过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资料整理、 统计分析与预测四个阶段。

 统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等统计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等。第一章>>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统计总体是由许多个别事物在某一共同性质的基础上所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是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随着研究目 的的转变, 总体与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 标志是说明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按照其具体表现的性质不同,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标志的具体数值称标志值。指标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按其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之分标志是说明单位的特征和属量指标之分。

 标志是说明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 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的量的特征; 标志可以用文字和数字来表现, 而指标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指标数值是由单位标志值综合、 汇总而来的; 指标与标志可随着总体和单位的转变而转变。第一章>>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 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或统计指标, 变量的具体数值也称为变量值。

 变量按其取值的特征不同, 可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第一章>>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与种类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第二章统计调查统计学基础与应用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

 一、 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计调查, 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单位搜集实际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两种:一是原始资料, 即直接向各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又称初级资料 。二是系统资料, 即有关专业机构搜集并加工整理过的二手资料, 又称次级资料 。 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第二章>>第一节

  根据我国《统计法》 的规定, 统计调查应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及时性和完整性,做到数字准确, 反映及时, 内容完整。统计调查的准确性要求, 是指调查搜集的统计资料必须真实可靠, 符合客观实际。

 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调查的及时性要求, 是指按时完成各项调查资料的上报和提供的任务。

 及时性是统计工作的纪律。及时性通常是指时效性, 它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反馈社会经济现象的发生过程和结果, 否则统计资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二、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第二章>>第一节

 及时性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一项统计任务的完成, 都是由许多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 任何一个单位资料上报不及时, 都会延误统计工作的进程, 影响整个统计工作的开展。统计调查的完整性要求, 是指调查单位不重复、统计调查的完整性要求, 是指调查单位不重复、不遗漏, 所列调查项目的资料都搜集齐全, 同时注意统计资料的连续性, 以便系统观察。二、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第二章>>第一节

 三、 统计调查的种类 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 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 是指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一一进行调查登记普查进行调查登记。

 普查、 全面统计报表, 都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是对调查对象中的部分单位进行的调查。

 主要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全面统计报表, 都属第二章>>第一节

 三、 统计调查的种类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

篇十: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j i e j i e 统 计 研 究 的 对 象 和 方 法

 一 、 统 计 的 含 义

  “ 统 计” , 英 语 为 S t a t is t ic s , 源 于 拉 丁 语 St a tu s ( 状 态 ) 、 意 大 利 语 St a ti st ( 政 治 家 ) 和 S t a to ( 国 家 ) 、 德 语 St aa t ( 国 家 ) 。

 我 国 在 先 秦 时 期 会 、 统 不 分 , 会 计 包 括 统 计 ; 在 东 汉 时 期 称 统 计 为 通 计 , 在 南 北 朝 时 期 称 统 计 为 总 计 ; 至 清 乾 隆 十 二 年 ( 公 元 1 74 7 年 ) , 开 始 使 用 统 计 一 词 。

 现 代 统 计 一 词 有 三 种 涵 义 , 即 统 计 工 作 、 统 计 资 料 和 统 计 学 。

  统 计 工 作 , 是 指 运 用 科 学 的 方 法 , 按 照 预 先 设 计 的 要 求 , 对 事 物 的 数 量 方 面 进 行 搜 集 、 整 理 和 分 析 这 一 工 作 过 程 的 总 称 。

 一 个 完 整 的 统 计 工 作 包 含 了 统 计 设 计 、 统 计 调 查 、 统 计 资 料 整 理 和 统 计 分 析 等 几 个 阶 段 。

 参 加 统 计 实 践 的 工 作 人 员 , 称 为 统 计 工 作 者 。

 领 导 、 组 织 并 从 事 统 计 工 作 的 部 门 , 称 为 统 计 机 构 或 统 计 部 门 。

 统 计 资 料 , 是 在 统 计 工 作 过 程 中 取 得 的 各 项 数 字 资 料 及 与 之 有 联 系 的 文

 字 资 料 的 总 称 。

 统 计 资 料 一 般 都 反 映 在 统 计 手 册 、 统 计 汇 编 、 统 计 年 鉴 及 统 计 公 报 中 。

 这 些 统 计 数 字 和 统 计 分 析 资 料 是 分 析 、 研 究 社 会 经 济 问 题 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依 据 。

 统 计 学 , 也 称 统 计 理 论 。

 它 是 从 统 计 实 践 中 概 括 、 提 炼 、 总 结 出 来 的 , 是 一 门 根 据 统 计 研 究 对 象 , 系 统 地 论 述 统 计 理 论 和 方 法 的 科 学 。

 上 述 三 个 方 面 之 间 存 在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统 计 资 料 是 统 计 工 作 的 重 要 成 果 ,

 统

 据 。

  计 学 产 生 于 统 计 实 践 , 又 要 指 导 统 计 实 践 的 进 行 , 为 统 计 工 作 提 供 科 学 依 三 者 之 间 是 一 个 密 不 可 分 的 整 体 。

 本 书 所 介 绍 的 统 计 学 基 础 , 仅 研 究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方 面 , 一 般 称 之 为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学 基 础 。

 它 主 要 阐 述

 的 是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的 基 本 原 理 、 原 则 和 方 法 。

 二 、 统 计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 一 ) 统 计 实 践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统 计 的 起 源 很 早 , 统 计 的 实 践 活 动 已 经 存 在 了

 几 千 年 , 它 是 随 着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 为 适 应 国 家 管 理 需 要 和 社 会 政 治 经 济 的 发 展 需 要 而 产 生 和 发 展 起 来 的 。

 我 国 早 在 原 始 社 会

 事 时 期 就 有 结 绳 记 事 、 绘 图 记 事 等 计 量 的 方 法 。《 周 易 正

 义 》郑

 玄 注 释 说 “ : 大 , 大 结 其 绳 ; 事 小 , 小 结 其 绳 , 结 之 多 少 , 随 物 众 寡 。

 ” 当 时 尚 无 文 字 , 结 绳 记 事 和 绘 图 记 事 等 应 为 我 国 统 计 的 萌 芽 。

 在 4 0 00 多 年 前 的 夏 朝 , 统 治 者 为 治 理 国 家 , 已 开 始 了 国 情 统 计 , 把 我 国 分 为 九 州 , 人 口 1 35 5万 。

 这 说 明 当 时 我 国 已 有 人 口 和 土 地 统 计 。

 封 建 社 会 ,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实 践 已 粗 具 规 模 。

 秦 统 一 中 国 后 , 为 了 国 防 和 财 政 的 需 要 , 进 行 了 户 口 、 土 地 、物 产 和 赋 税 统 计 。

 清 光 绪 三 十 年 ( 1 90 6 年 ) 已 设 立 了 统 计 局 , 作 为 全 国 的 最 高 统 计 机 关 。

 这 说 明 我 国 在 封 建 社 会 末 期 已 正 式 设 立 统 计 机 构 , 进 行 关 于 国 情 国 力 的 统 计 。

 当 然 , 由 于 在 前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 生 产 力 水 平 较 低 , 商 品 经 济 尚 不 发 达 , 统 计 只 在 有 限 范 围 内 对 国 情 国 力 进 行 一 些 简 单 的 登 记 和 计 算 , 发 展 缓 慢 。

 由 于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生 产 力 和 商 品 经 济 的 高 度 发 展 , 国 内 外 竞 争 日 趋 激 烈 , 为 适 应 竞 争 和 扩 张 、 了 解 国

 4 内 外 经 济 情 报 的 需 要 , 欧 洲 各 国 相 继 设 立 统 计 机 构 , 建 立 人 口 、 工 业 、 农 业 普 查 制 度 , 并 先 后 成 立 了 统 计 学 会 , 国 民 经 济 各 部 门 的 统 计 , 先 后 都 得 到 了 迅 速 的 发 展 。

 我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为 统 计 的 充 分 发 展 提 供 了 必 要 的 条 件 。

 我 国 统 计 工 作 经 历 了 曲 折 的 发 展 过 程 。

 第 一 个 时 期 是“ 文 革 ” 以 前 的 17 年 ( 19 49 — 19 66 ) , 这 是 新 中 国 统 计 工 作 建 立 、 健 全 和 发 展 的 时 期 。

 第 二 个 时 期 是“ 文 革” 时 期 , 统 计 工 作 遭 受 了 严 重 的 破 坏 。

 第 三 个 时 期 是 统 计 工 作 恢 复 和 重 新 发 展 的 时 期 。

 特 别 是 党 的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以 后 , 统 计 工 作 和 统 计 理 论 研 究 得 到 了 迅 速 的 恢 复 和 发 展 : 全 面 恢 复 了 统 计 机 构 , 调 整 了 统 计 指 标 , 制 定 了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统 计 法 》, 装 备 了 一 大 批 电 子 计 算 机 等 现 代 先 进 设 备 , 广 泛 开 展 了 统 计 工 作 和 统 计 理 论 的 国 际 交 流 。

 1 99 6 年 5 月 1 5 日 新 的 《 统 计 法 》的 颁 布 实 行 , 更 标 志 着 我 国 统 计 法 制 建 设 取 得 突 破 性 的 进 展 。

 ( 二 ) 统 计 学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随 着 统 计 实 践 活 动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 人 们 对 统 计 实 践 经 验 不 断 地 进 行 科 学 总 结 和 理 论 概 括 , 进 而 形 成 了 指 导 统 计 实 践 的 统 计 科 学 。

 统 计 科 学 的 发 展 史 与 各 种 不 同 学 派 的 发 展 紧 密 相 关 。

 1 .国 势 学 派

 国 势 学 派 , 又 称 为 国 情 学 派 、 记 述 学 派 或 德 国 大 学 统 计 学 派 。

 它 是 17 世 纪 中 叶 在 德 国 兴 起 的 统 计 学 派 , 其 创 始 人 是 德 国 赫 姆 斯 特 大 学 教 授 海 尔 曼 · 康 令 ( H · Con rin g 16 05 —16 81 ) , 主 要 继 承 人 是 德 国 哥 廷 根 大 学 教 授 哥 特 弗 里 德 · 阿 亨 华 尔 ( G · Ach en wal l 1 71 9—1 77 2 ) 。

 这 一 学 派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 研 究 目 的 在 于 为 从 政 者 提 供 管 理 国 家 的 必 要 知 识 , 探 索 国 家 盛 衰 的 因 果 关 系 ; 研 究 对 象 是 有 关 国 家 富 强 的 重 大 事 项 , 包 括 地 理 、 政 治 、 经 济 、 法 律 等 ; 研 究 方 法 是 对 各 国 情 况 进 行 比 较 , 以 文 字 记 述 为 主 。

 阿 亨 华 尔 在 其 国 势 学 著 作 中 首 先 提 出 了 统 计 学 的 名 称 , 统 一 了 统 计 学 的 称 谓 是 该 学 派 的 主 要 贡 献 。

 2 .政 治 算 术 学 派

 政 治 算 术 学 派 是 17 世 纪 中 叶 在 英 国 兴 起 的 统 计 学 派 , 其 创 始 人 是 英 国 皇 家 学 会 副 会 长 威 廉 · 配 弟 ( W · P e t t y 1 62 3—1 68 7 ) 及 其 朋 友 约 翰 · 格 朗 特 ( J· C ra u n t 16 20 —16 74 ) , 其 名 称 来 自 于 配 弟 1 67 1 年 编 写 、 16 90 年 出 版 的 《 政 治 算 术 》一 书 的 书 名 。

 政 治 算 术 学 派 的 特 点 是 : 研 究 目 的 在 于 揭 示 以 数 量 表 现 的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的 规 律 性 , 为 制 定 政 策 提 供 依 据 ; 研 究 对 象 是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 包 括 人 口 、 资 本 、 土 地 、 军 事 等 ; 研 究 方 法 采 用 以 数 字 、 重 量 、 尺 度 表 现 和 比 较 的 方 法 , 对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进 行 比 较 和 推 算 。

 配 弟 所 首 创 的 数 量 对 比 分 析 方 法 为 统

 弟

 学 计 学 的 创 立 奠 定 了

 威 方 法 论 基 础 。

 马 克 思 在 《 资 本 论 》第 一 卷 ( P3 20 ) 中 对 配 的 评 价 是“ : 廉 · 配 弟 是 政 治 经 济 学 之 父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也 可 以 说 是 统 计 的 创 3 .数 理 统 计 学 派 始 人” 。

  数 理 统 计 学 派 产 生 于 1 9 世 纪 中 叶 , 该 派 的 奠 基 人 是 比 利 时 科 学 家 阿 道 夫 · 凯 特 勒 ( A · Q ue t e le t 1 79 6—1 87 4 ) 。

 他 把 概 率 论 正 式 引 进 统 计 学 , 主 张 以 数 理 方 法 研 究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和 自 然 现 象 , 使 统 计 方 法 的 发 展 得 到 了 质 的 飞 跃 , 为 统 计 的 数 量 分 析 奠 定 了 数 理 基 础 。

 4 .社 会 统 计 学 派

 社 会 统 计 学 派 也 是 统 计 学 历 史 上 比 较 有 影 响 的 学 派 , 其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德 国 学 者 恩 格 尔 ( L· E· E n gel 18 21— 18 96 ) 等 。

 该 学 派 的 特 点 是 : 研 究 目 的 在 于 查 明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规 律 性 ; 研 究 对 象 是 社 会 整 体 ,

 包 括 政 治 、 经 济 、 道 德 、

 文 化 等 ; 研 究 方 法 是 大 量 观 察 法 , 并 强 调 全 面 调 查 。

  这 学 内 容 构 学 派 的 观 点 些 统 计 学 成 派 了 进 行 归 纳 构 现 成 代 了 统 现 计 代 学 、 提 统 的 基 炼 和 计 学 历 础 总 史 的 。

 现 结 的 主 体 , 其 代 统 计 结 果 , 是 不 同 观 对 上 述 它 们 的 精 点 中 的 统 计 部 分 。

 科 学 正 是 华 三 、 统 计 的 研 究 对 象

  社会 经济 统 计学 是 统 计 学 的 一 个 分 支 , 它 是 研 究 如 何 搜 集 统 计 资 料、 进 行 统计 整理 和 统计 分析 的 一门 方法 论科 学 。

 因 此 , 社 会 经济 统计 学 具有 如下 特点 : ( 1 )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学 研 究 的 是 社 会 现 象 的 数 量 方 面 , 而 不 是其 质 的 方 面 , 故

 它 具 有 数 量 性 的 特 点 。

 ( 2 )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学 是 研 究 大 量 社 会 现 象 的 数 量 方 面 , 而 不 是 个 别 社 会 现 象 的 数 量 方 面 , 故 它 具 有 大 量 性 的 特 点 。

 ( 3 )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学 要 研 究 的 是 具 体 事 物 的 数 量 方 面 , 即 研 究 社 会 现 象 在

 一 定 时 间 、 地 点 、 条 件 下 的 数 量 表 现 , 而 不 研 究 抽 象 的 数 量 , 故 它 具 有 具 体 性 的 特 点 。

 四 、 统 计 的 性 质

 ( 一 ) 统 计 学 是 一 门 方 法 论 科 学

 统 计 学 运 用 统 计 所 特 有 的 方 法 对 大 量 社 会 现 象 的 数 量 方 面 进 行 计 算 与 分 析 , 是 一 门 方 法 论 的 学 科 。

 ( 二 ) 统 计 是 认 识 社 会 的 一 种 武 器

 统 计 是 一 种 调 查 研 究 方 法 。

 认 识 来 源 于 实 践 , 正 确 认 识 是 实 践 对 客 观 世 界 的 正 确 反 映 。

 通 过 对 现 象 数 量 变 化 的 分 析 , 从 数 量 了 解 情 况 , 达 到 认 识 事 物 的 目 的 , 这 是 一 种 科 学 的 认 识 方 法 。

 ( 三 ) 统 计 是 管 理 国 家 、 组 织 生 产 的 一 种 重 要 工 具

 加 强 统 计 工 作 , 提 供 充 分 可 靠 的 反 映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变 化 过 程 及 整 体 情 况 的 统 计 信 息 , 是 各 级 政 府 和 企 事 业 单 位 制 定 政 策 、 规 划 和 进 行 决 策 的 重 要 依 据 , 是 加 强 国 家 管 理 、 搞 好 经 济 建 设 的 基 础 工 作 。

 五 、 统 计 工 作 的 方 法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的 各 个 阶 段 , 统 计 运 用 各 种 专 门 的 方 法 对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进 行 分 析 和 研 究 。

 其 最 基 本 的

  研 究 方 法 有 : 大 量 观 察 法 、 统 计 分 组 法 、 综 合 指 标 分 析 法 和 归 纳 推 断 法 等 。

 ( 一 ) 大 量 观 察 法

 大 量 观 察 法 , 是 指 在 统 计 研 究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时 , 要 反 映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的 数 量 特 征 , 必 须 从 总 体 上 进 行 观 察 , 对 总 体 中 的 全 部 单 位 或 足 够 多 的 单 位 进 行 调 查 的 方 法 。

 这 是 由 于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的 复 杂 性 所 决 定 的 , 各 单 位 的 数 量 特 征 有 很 大 差 别 , 必 须 从 总 体 出 发 , 搜 集 大 量 调 查 单 位 的 材 料 , 才 能 从 中 认 识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的 规 律 性 。

 大 量 观 察 法 是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学 的 基 本 观 察 方 法 。

 统 计 研 究 以 大 量 观 察 为 基 础 , 首 先 对 大 量 现 象 的 数 量 进 行 调 查 , 继 而 展 开 整 理 和 分 析 。

 ( 二 ) 统 计 分 组 法

 6

  统 计 分 组 法 , 是 指 在 定 性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按 照 某 种 标 志 将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总 体 区 分 为 类 型 不 同 或 性 质 不 同 的 组 而 加 以 整 理 、 分 析 的 一 种 统 计 方 法 。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总 体 是 由 具 有 某 种 同 质 性 的 许 多 单 位 组 成 的 群 体 , 但 由 于 在 不 同 总 体 范 围 内 的 单 位 之 间 具 有 一 定 差 别 , 因 此 有 必 要 进 行 统 计 分 组 , 以 区 分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的 不 同 类 型 和 形 态 。

 统 计 分 组 法 是 统 计 研 究 的 基 本 方 法 之 一 。

 ( 三 ...

相关热词搜索: 论述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 统计工作 论述 四个阶段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