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8篇

时间:2022-12-01 17: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8篇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探讨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是整合优化当前应急力量、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重大举措,从“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8篇,供大家参考。

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8篇

篇一: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管理机构改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探讨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是整合优化当前应急力量、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重大举措,从“问题导向”出发,应当紧盯当前体制机制、预案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攥紧拳头,建强一套可靠的协调机制是当务之急 各级各部门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不是对所有灾害应对工作的大包大揽,更不是各职能部门“甩包袱”,恰恰相反,是要聚焦各部门职能,没有哪个单一的部门可以统筹处置灾害应对的全部工作,“多部门协作”依然是主要应对模式,所以强化应急协调机制是当前第一要务。

 存在问题 一是协调不足,信息不畅。长期以来,我国各级的应急管理是以单一灾种出发,以相关部门为龙头、对灾害进行部门式分割管理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长期过度的专业化分工形成的是一个个相互割裂的应对系统,优势是各司其职,劣势是分隔管理、沟通协调困难,各部门按照各自行业的应急建立信息系统,信息壁垒深厚,教训比比皆是,如 2008 年南方冰雪灾害一度出现“交通怪铁路没电、电力怪煤炭不够、煤炭怪交通运不出去”的怪圈。二是权责不对等,指挥效率不高。现有的应急管理机制自上而下“能力强”,自下而上“能力弱”,现场指挥与行政指挥相互干扰,权责不对等,效率不高,基层一线作用发挥不明显。比如,在 2008 年冰雪灾害较重的广东省韶关市,灾害发生后市长面对的是数十位国家级领导和军队高级将领,应付汇报已不堪重负,救援现场指令声不断,专业救援者不知所措。三是重应对轻管理,程序随意性大。现有的应急机构设置、权力关系架构、资源分配等都围绕“事件应对”而展开,重心聚焦于应对环节,忽视了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管理,应急管理的预防、缓解、评价、学习等环节严重缺失,导致一次次突发事件应对后,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几无长进,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主要举措

 (一)应急协调机制必须突出执行力。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的根本就是同步建立一个权威、高效、协调的中枢指挥系统,其总指挥必须由本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担任,突出行政执行力,确保应急决策的效率,重要资源的快速调配,遵循“权力集中、结果优先、短期优先、勇于承担风险”的原则。而应急管理部门则担当指挥中心的“参谋长”职责,专职负责具体协调工作、搜集情况、提供信息与决策方案。区分无行政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之间、上下级政府机构之间,建立可靠有序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沟通充分、工作有序。

 (二)应急协调机制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应急管理中各项工作协调不畅,其根本原因还是法制化程度不足,必须要以法律作为保障,才能真正地做到协调有序。作为省和有条件的地级市,应认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具体实施性条例,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规程,明确各级应急管理的步骤、过程和方式,在可能的立法空间之内尽量弥补该法存在的不足,弥补“重实体、轻程序”的缺陷,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标准化”流程,才能使协调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三)应急协调机制必须建立“双核”指挥体系。应急救援指挥的混乱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指挥与战术指挥没有分

 离。救援工作是极其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领导“靠前指挥”不一定能提升指挥效率,因为多数行政领导不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很可能给负责具体技术救援的人员带来负担,疲于应付领导。正确的方式是建立“行政指挥”与“战术指挥”两个指挥部,行政指挥部以主要领导为总指挥,负责坐镇后方、综合协调各类重点难点问题、调度各类行政资源、督促落实各类行政决策,负责整体行动的政治、社会、经济、民生等各方面应对工作。战术指挥部由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及相关专家组织,负责具体的救援工作,对具体情况具有临机处置权。两者之间保持行动上的相对独立性和信息上的充分交流,既突出救援上的科学性又发挥整体上的系统性。

 (四)应急协调机制必须加强信息管理。信息协调贯穿应急的全过程,其实质是信息沟通,主要包括上下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政府与新闻媒介之间的沟通。一是要打通信息平台壁垒。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应当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公安、建设、国土、水利等涉及紧密的部门,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平台的互通共享,千万不可各自为战。二是要建立信息协调机制。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协调信息的上下沟通、对外发布以及核实研判等。其核心支撑包括:应急信息处置机制、舆情收集研判机制、重要信息通报核实机制、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和媒体管理机制。这些机制形成一个系统,保证各项应急

 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要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让大数据助力灾情预测,分析发展趋势;驱动灾情智能收集能力提升,通过无人机、遥感、世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及时掌握灾情信息;驱动物联网,把救灾物资与物联网相连,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既保证了救援物资的发放公平,又杜绝救援物资的二次浪费。

 二、筑牢长城,制定一批管用的应急预案已迫在眉睫 目前的应急管理机制是以预案为主导,以机构为责任主体的多部门协同,其实质是依托预案完成风险的分析、情况的预判,规定指挥流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政府应急预案不够全面,需求性不清。目前各级预案都是参照固定的模板编制预案,在各领域的预案对具体的事故种类均没有细分,造成目前的预案不全面,辖区内具体可能在哪些点位发生事故灾害、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灾害我们不清楚,灾害发生后需要什么力量救援、使用什么装备我们不知道。二是编制流程缺乏风险评估环节,针对性不强。目前上下各级的应急预案大多属于“纲领性”文件,即单纯地说明安全工作自上而下该由谁负责,但对应急所需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却很少涉及。导致预案编制部门不清楚辖区

 内风险隐患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发生可能性、触发因素与转化机制等,且各级之间内容趋于雷同,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平的现象严重。三是编制方法忽视情景构建主线,预见性不强。突发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差异性通常较大,而应急预案普遍过于原则性,缺少预见性和想象力,没能通过情景分析提前对小概率突发事件及其演化机制细节提出响应措施,在救援中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发生以后怎么应对,缺少科学分析,一旦发生必将踟蹰无措。四是编制缺乏有效的演练优化机制,操作性不强。各级各部门比较忽视预案动态管理,在预案编制完成以后就将其归档,将预案发布视为预案工作的终点,由于缺少应急演练优化机制,几乎都没有经过演练的验证,应急演练与预案修订相互脱节,造成预案的操作性普遍较差。

 主要举措 (一)狠抓预案的细化。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各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应急预案修订行动。要深入细化应急预案内容,要充分预想各类情况,切实把各行业、各领域、各个点位可能出现的较大以上事故风险辨识清楚,搞清楚“哪里会有重大风险,是什么样的风险,可能出现什么样的事故,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最坏的结果是什么,需要哪些力量、装备救援,这些力量有没有?

 在哪里?”要依托预案全面完善所属辖区内的救援力量需求性报告。

 (二)狠抓预案操作性。要在深入辨识的基础上,狠抓预案的操作性,也就是说预案不仅在理论上站得住,现实中更要能行得通,大家都能够参与操作。明确回答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要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要编制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包括处置流程图、处置程序、预案体系、分级标准、工作网络、物资储备情况、危险源排查情况、应急机构联络表等,着力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三)狠抓预案演练优化。应急预案重在落实,应当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各级要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机制,要因时、因地、因环境而及时评估充实、改进修订,包括对事故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的类似事件进行预测,以保证准确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预案进行演练,包括实战演练、单项演练、综合演练、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研究性演练等。通过模拟灾害发生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有条不紊地按照预案确定的程序和职责分工协作。制订、修订的各部门应急预案之间要进行协调,特别是要加强主管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加快步伐,打造一支过硬的救援队伍是核心任务

 在目前应急资源分配和能力“头重脚轻”的模式下,应急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县乡两级、基层一线,作为到达事故灾害现场的第一支力量,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装备不足、科学支撑不够,实战经验匮乏。

 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应急力量不足。目前的各类救援队伍,如城市急救、地震、消防、交通、工程、危险品等仅是限于行业自身,尚无合力可言。县乡应急处置能力短缺,在先期处置机制中往往只有信息通报功能,对危机干预不够,在黄金时间的救援能力严重缺失。二是专业化程度低。目前除了消防救援队伍外,其他专业救援力量还比较薄弱,存在应急装备和器材数量不足的现象,更不用说配备针对性强、特殊用途的先进救援装备了。三是科学支撑少。存在“重权力轻科学”倾向,更多考虑部门和不同系统的权力划分和责任认定,缺乏科学技术和专业力量的介入,不够科学,不可持续。四是社会性救援力量组织不好。民众缺乏专业技能,造成抗灾能力不高,政府缺乏对民间救援力量的有效管理,许多民间抗灾人员并不能让手中的抗灾资源发挥作用。

 主要举措

 (一)以练促建,大力推进“双盲”应急演练。应急救援是一个专业技术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提高的工作,关键就是一个字“练”。一是立足实战,力求实效。应急演练应当严格按照“双盲”形式,不预先告知演练具体时间地点和科目,不预先编排演练脚本,不预先集结演练队伍,不预先进行合成演练,不公布任何信息。从严从难设置演练科目,防止科目设置和演练内容单一。动态调整演练内容,在现场演练过程中,视情形临时增加次生、衍生灾害,考验应急力量的应变处突能力,努力达到实战效果。二是重视评估,改进完善。建立和完善应急演练分析评估制度,成立专家组成的评委组,研究制定评分办法,每场演练组织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对演练响应、处置、善后等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比较演练实际效果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总结演练成效和不足。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落实针对性整改措施,切实提高应急演练的实效性。三是强化保障,确保安全。“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是新课题,大范围组织没有先例可循,必须组织专门召开应急管理专家论证会,对“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进行可行性论证,重点对相关的组织保障等进行会商,制定一系列组织规则、安全防护与保障措施。

 (二)实战为先,构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体系。应当区分“市内、省内、地区”三个层次,构建应急救援的区域性合作体系,完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主动打破市与市,省与

 省、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壁垒,充分交流。其目的就是“加强合作、相互学习、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形成联动、防患未然”。牢固树立“在实战中锻炼队伍”的思想,对于周边地区一有较大事故灾害,要积极响应参与救援工作,在救援实践中充分学习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做的经验,相互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提升能力。加大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勤率和救援频次,通过不断的出动、拉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战救援优化程序、补齐短板。

 (三)科学支撑,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作用。要不断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科学支撑,无论是在紧急状态下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还是在常态下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都应当重视专家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各级各部门都应当成立相应的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参与各类应急方面的演练,定期辨识、论证,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咨询作用,为各级提供决策支持,并面向全社会,向公众传授、宣传应急知识,为提高社会各界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服务。在处置突发事件时,从科学公正的角度和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充分借助社会对专家的信任,适时向社会公众传递客观、准确信息。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理论研究、法制和政策研究,推动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

 (四)联合各方,规范管理应急救援新力量。政府在开展救灾合作中,应建立“政府主导、多元联动,社会精准参与、军地密切协同”的救援新机制。一是建立机制,壮大力量。民间组织反应比较迅速,一般来说机构比较小,灵活性强。灾害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救助。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专群结合和多层次人员组成的紧急救援队伍,开启应急救援工作从“行政动员”到“全民动员”的新模式,构建开放性的社会救助系统,动员各种民间组织,大力提倡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应急,尽力拓宽参与渠道。二是加强管理,精准参与。要加强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并核实相应的资质,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志愿队伍要有针对性的分批进入,对非专业性的要及时劝阻,坚决防止各类“非专业人员蜂拥而至、堵塞道路、志愿者变成新灾民”的现象发生。要进一步加强捐赠物资的统一组织管理,劝导捐赠以资金为主,其余物资和装备由相关部门协调后统一安排接收并有组织地运往灾区。四是军地一体,密切协同。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是抢险救灾的骨干和突击力量,遍布全国各地,点多面广,组织严密,专业装备、工程技术人员多,英勇善战,具有其他组织或机构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有专章规范处突事件行动。政府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军地协

 作机制,定期与军队开展相关灾种的应急演练,理清指挥层阶,顺畅协同机制,提升救灾能力。

篇二: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于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2 月中旬,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安监局组成督查组,对三区及有关单位应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应急办现有的问题做一简要汇报。

 一、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级应急办亟待加强 一、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级应急办亟待加强 三区及部分单位由于人事调整或对应急管理工作不重视,认识上的不到位等原因,对应急办的设置不合理,没有机构,缺少专兼职工作人员,应急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2、、预案缺乏规范性

 各区、各单位虽然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但是有些单位对不同层次的预案概念不清,特别是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有的没有及时补充修订、有的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有的编制完成却没有及时提交政府审议并发布实施。基层预案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可操作性。

 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滞后

 虽然各区都指定了应急避难场所,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的标准和规范,三区但还都没有挂牌,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还都没有建设。

 4、、专业、义务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有差距 4、、专业、义务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有差距 有些部门还没有按照市应急办的要求对本行业、本系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进行调整规范并进行备案。义务救援队伍及志愿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没开展。

 5、、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不足,具体救援过程中应急物资的使用及维护也存在资金瓶颈。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6、全市性的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滞后 各单位、各部门内部有一定的应急措施,但是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快速联动应急体系。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虽有提高但仍满足不了需要,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应急办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顺,组织管理关系不明确 按照市政府 2010 第二次常务会决议,市政府应急办办公地点设在市公安局,应急办主任由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兼

 任。由于公安局副局长是处级干部,应急办为科级编制,市政府办公厅与公安局应急管理工作关系不明确,不顺畅,管理缺位。

 2、没有工作经费,严重阻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应急办一直没有业务经费,不仅不能开展新业务,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等,连一些正常的业务工作都受钳制。

 3、需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 应急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建设和考验我党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全新工作,涉及面广,但起步晚,存在认识不到位,经验少,专业水平低等现状,需要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

篇三: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对事故的处置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四)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以及军队、武警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关系问题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以基层政府为主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但是目前基层政府的处置权限和能力都非常有限,不仅不可能及时有效调动本地区的部队应急资源,甚至难以调动本地区的中央企业资源。需要研究紧急处置权,包括授权程序、情况判断、法律责任等。

 (五)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问题

 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所属的救援队伍(如矿山、危险品、医疗急救等),分布最广的当属政府所属的消防部队。新的消防法赋予消防队伍很多新的应急救援任务,但消防作为专业的救灭火队伍,在一些急救专业技能方面还不能适应,主要体现在队伍不够专业,凭经验、凭主观能动性开展应急工作。受兵役法服役期的制约,消防战士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难以完成一些专业训练和稳定专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防队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二、对策建议 (一)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为课题 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学科建设的选题和培训内容的选择都应该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学科建设和培训一方面要从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问题中总结、梳理、提炼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该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二)要逐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认识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问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可以说,至少在国内各方面的研究者对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都还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还有待于我

 们在对应急管理实践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深化认识。

 (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应急管理培训的目的是要提高学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培训的效果要能够经得起应急管理实践的检验。要提高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一是要对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具有透彻的了解;二是要对培训对象面临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把握;三是要选择好适合培训对象特点的培训方式。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

 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

 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

 (四)廉洁自律 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

 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

篇四: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经济20 0 8 年第11期■——●—————■—一——■—●———■●_ _ ●—_ ●—●●●■■■●一I■II社区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杨学芬江兰兰:

 ※:

 ※:

 E 摘要。

 一:

 当前我国霉:

 愆在构建和谐社套进程中:

 t不可避免地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0社区- 既是各共囊孝谚承受壹体; !:

 文是应惫颚纺和!应对的前沿阵地≥:

 加强社匮应急1管理衣仅静合社区成荧的现实需求, 高强对榭建和谐社区具有禾岢替代的诈坍:

 o 然:

 而:

 0社区:

 :

 自身:

 管理体针术顺。

 洎治建设薄弱和外部炙持不够等眼带j:

 了:

 !社; 匿; 幸:

 惫管理能力:

 的发挥≯因此≯应该在政府指导和支持. 下≯科学制定社医应:

 急管理规j}!j:

 ≯培育良好的稚毽应. 急炙化≯加快社:

 区摩急菅理镪办建设步:

 伐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E 关键词, 突发事件:

 薯应急管理:

 :

 ; :

 !社区应急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薯※:

 ※:

 { = ; :!i!iii!iiiil; 年图分类号卫童鞫i∥ 薯[ 文献标识码}A :

 曩4文章编号j]!i:

 ib◇j蠢74々酲( 艺po:

 g ∥ 薹11麓j粥跨《勺3∥ 叠; i; jj{ !j:

 ※:

 ; = ; = E 作者■杨擘芬:

 ※副教授:

 != :

 = 暑峡大学政法擎院0湖北童:

 蕞:

 = :

 ; :

 ; 44≥O 勺2:

 ; :

 ※:

 ※:

 ※:

 ※:

 ※:

 ■:

 ※:

 ※:

 ※:

 ◆:

 ※摹≯:

 ※:

 ;※:

 ※:

 ※:

 ※:

 ※:

 澎善羞※须毒研究生!:

 i= j:

 薹炔夫; 参政渗学瞵; :

 ; :

 ; 潮爿匕:

 宜:

 罱:

 j:

 ; :

 . 44罗o:

 。

 z:

 ; = ※:

 ※:

 ※:

 ※:

 ※:

 ※:

 ≯:

 ※:

 != !:

 ; :

 ◇:

 ※:

 !:

 i=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像19 9 8 年的洪水、 20 0 3年的“非典” 、 今年的雪灾和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 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公共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整个管理过程就是应急管理, 管理主体是政府。但是, 政府并不是万能的, 处理突发事件更需要社会、 公民和各类组织的共同参与。

 社区作为部分社会职能的承担者和社会主要力量及资源的承载者,既是各类突发事件的承受主体, 又是预防和应对的前沿阵地. 因此, 加强社区应急管理, 提升社区应急运转功能, 是社区安定有序的具体体现, 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屏障。一、 社区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 是随着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及现实需求促进下应运而生的,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社区应急管理的实际状况远远落后于现实所需, 与保障公共安全、 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本文由三峡大擘马克思主叉中固化重点擘科f 助.1.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不规范伴随政府机构改革和“单位制” 的打破. 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重心不断向社区下移. 导致其身份不明确, 本身的自治性质和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行政化” 倾向严重。

 目前, 许多社区的工作重心就是围绕上级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展开, 对应急工作缺乏长远规划, 社区还未建立综合性、 常设、 专门的应急事务协调指挥机构, 应急工作人员也配备不齐. 一且发生突发事件. 往往都是组建由社区一把手组成的临时性应急工作小组( 事故处理小组), 等事故处理完后就解散. 没有做到应急平战结合的管理方式,在应急处置中也缺乏责任机制和职责体系, 职责交叉、 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2.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完善应急预案是社区开展突发事件预防、 准备、 响应、 恢复的行动指南, 是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保证。

 然而, 目前社区的应急预案存在格式不规范、 内容不全面、 实际操作性不足等问题。

 有的社区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制度. 但其仅仅停留在・59 ・ 万方数据

 农村经济20 0 8 年第11期文字上. 没有进行应急演练, 这就很难在事前评估预案实施的效果.政府的指导与支持是社区层面的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3. 五急保障得不到落实( 1)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要指导推动和深化社由于社区管理的经费来源少, 应急的人力、 物力、 医疗、 交通运输、 通讯保障等系统不健全, 造成社区应急能力有限, 成为制约社区应急的“瓶颈” 。

 再加上社区应急的政策、 法律、 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也给应急实际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

 一且突发事件爆发就可能影响救援工作。4 . 应急救援组织不健全由于我国缺少专业的应急救援培训机构, 社区缺少具有专门技能的应急工作者队伍。

 目前, 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大多由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如志愿者组成. 而且大多数是杜区的退休人员和低保人员, 其他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不高. 没有专业人员如医生、 水电技术工、 消防人员、 律师等的参与。

 一旦突发事件来临, 这只队伍显然很难及时有效应5. 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应急知识不足安全意识薄弱是各地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现实情况看, 社区工作人员对应急管理理解良莠不齐、 重视不够, 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指导和培训, 缺乏对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警的能力、 事发时及时组织救援的能力和事后心理疏导救助能力。

 同样, 社区居民的应急知识更是十分欠缺, 社区居民和公众普遍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非常薄弱, 对如何有效防范和减轻各种灾害损失的知识掌握不够、 应急准备措施和自救互救能力等应急素质都显得不足。二、 加强社区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区管理体制改革, 在适度下放部分应急权力和责任的同时。

 出台相关政策, 明确社区在应急体系中的地位、 职责范围和管理责任, 使社区所担负的应急职责与其应急能力相匹配。

 同时. 相关机构要加强社区应急队伍和应急指挥员队伍的培训, 使社区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应急理论和实践知识, 并将应急培训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法律支持。

 有关部门要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建立和社区特点相适应的《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等相关法规制度, 明确社区应急管理要遵循的法律规范、 规章制度、 机构设置、 队伍建设( 尤其是志愿者应急队伍建设), 使各项应急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将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 规范化轨道。( 3)技术支持。

 地方政府要给予社区更大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支持, 组建消防、 急救和其他医疗应急设备、 救灾物资储备及应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后备设施。

 解决社区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2. 加强社区自身应急管理规划社区应急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 全面防范、 广泛参与、 共同建设” 的工作方针, 从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规划社区资源. 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 使应急管理协调有序.( 1)建立完善的社区应急组织机构。

 社区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组织保证, 是政府部门及外界力量救援的主要渠道, 也是科学指挥、 协调和管理的重要保障条件。

 社随着20 0 7 年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的区可以结合实际, 根据“平战结合” 的应急原则, 设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立与日常工作机构合二为一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见》 的颁发。

 各级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社区在应急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应急预防和准备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切实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已作上, “’ 在组织内部确定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兼结合成为基层社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

 因此, 应的工作人员, 并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高度重视和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建设, 发挥社区潜在( 2)建立健全杜区应急预案体系。

 社区要根据优势, 提高杜区应急管理能力, 推动社区良性、 健本地实际, 在广泛听取专家、 管理部门和居民群众康和可持续发展。意见基础上, 制定涵盖本社区可能或易发频发各类1. 政府提供外部支持突发事件的社区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内容政府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导和核心, 因此,包括社区危险性分析、 组织机构及应急职责、 信息・6 0 ・ 万方数据

 农村经济20 0 8 年第11期报告、 处置分工及流程、 恢复重建及善后处理、 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等。

 。

 ’ 预案内容要简洁明了, 职责分工明确, 具有针对性、 适用性、 可操作性, 且与上级预案能有效衔接。

 同时. 组织居民参与本社区常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并不断修改完善预案, 也是社区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3)建立快捷畅通的预警系统。

 社区要本着“凡事预则立, 不顶则废” 的宗旨, 根据“平战结合” 原则做好事前准备工作。

 杜区要按需求配备应急器材, 并在专业人员和居民参与作用下. 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 隐患排查、 监测监控、 信息报送、 预测预警体系。

 m 对社区内各类危险和自身脆弱性进行评估时, 尤其要注重社区治安事件、 火灾事故隐患、 社区卫生、 公共设施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做到早报告、 早预防、 早处理, 争取主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4 )建立突发事件事中处理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 社区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充分发挥人熟、 地熟、 情况熟的优势, 组织发动群众、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做好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工作, 并尽量控制事件影响力, 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衍化扩散。对于影响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 除了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 向社会发布准确简要信息外, 还要在专业救援部门到达前, 紧急发动群众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预防和自救互救措施, 在外界救援到来后, 发动居民配合上级及专业救援队伍, 帮助现场取证、 指引道路、 维护秩序, 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使突发事件得到更为迅捷有效的控制处理。( 5)建立恢复重建评估机制。

 在恢复重建社区工作中, 社区不仅要配合相关部门处理迫在眉睫的善后处置、 资源补偿、 医疗康复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更要借用各种心理治疗的手段, 疏导突发事件承受者的心理, 使其安全度过重大打击后的危险期。

 所有事情处理完后, 社区要对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进行评估,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并总结应急中的经验教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3. 组建专业性强的社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用, 建立一支拥有专业知识的应急指挥员队伍I另一方面, 应坚持“应急联动, 协同应对” 的理念, 建立一支应急救援队伍, 并配置应急车辆、 应急通讯等必要设备, 保障社区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集中有限的应急资源迅速出击有效应对。

 我国的社区应急救援队伍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广泛发动群众, 充分利用志愿者组织, 实现“自救、互救、 公救” 的社区应急救援目标。4 . 培育良好的社区应急文化只有社区每个居民都具有较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才能在事发后积极自主采取行动应对,从根本上消减突发事件带来的重大冲击。

 因此, 培育良好的社区应急文化也是社区应急工作重点。

 社区一方面要运用广播、 张贴栏、 网络等渠道, 并针对社区常见突发情况编印防灾减灾通俗读物、 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和载体, 对社区不同人群. 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和应急能力教育培训和演习, 尤其要关注社区内老人、 小孩、 学生、 外来流动人员等弱势群体. 使社区每一个成员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生存处理能力。

 凸’ 另一方面, 要加强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 让每个居民都自觉加强应急知识的学习, 主动参与社区应急活动.形成“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 、 “自己的社区自己保护” 的基本防灾理念和自救互助救灾机制。参考文献:C 13马荚楠. 社区应急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口]. 安全月 刊, 20 0 7 . ( 0 6 ).C 2 3王柳. 城市社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 0 7 , ( 0 6).[ 3 )( 4 )丁辉. 基层应急预棠框架研究[ J]. 安全月刊。

 20 0 7 , ( 0 6 ).C 5)丁辉. 突发事故应急与本地化防范方案[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 0 4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 社区应急队伍始终处在第一线. 这支队伍的战斗力直接影响事情解决的效果。因此. 一方面, 要对社区干部加强应急意识、 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的培训。

 明确其应急职责和・61・蒡要:

 磐慧?荔j主磊糖※:

 ※对。

 :

 . . ■:

 j:

 ; 万方数据

篇五: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是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根据市政协 XX 年工作安排,5-7 月,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由 XX 副主席牵头,就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上门走访、个别约谈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探讨工作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 XX 年 1 月成立了专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并逐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一是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组建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X 支、乡(镇街、功能区)级队伍X 支、村级队伍 X 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X 支,社会应急救

 援队伍 X 支,各类救援人员约 X 万人,初步形成了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武警等驻乐部队为突击队、部门专业救援力量为辅助、乡镇综合救援队伍为基础、社会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二是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形成。制定了市级总体预案 X 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大领域专项预案 X 个,部门各类配套预案 X 个,乡镇街道级各类基层预案 X 个,此外,各有关单位、企业、学校结合实际也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形成了多层次、覆盖广的应急预案体系。三是应急物资储备逐步完善。加强了应急储备仓库建设,正在提升改造 X 平方米的专业应急救灾物资仓库。同时,完善了市级应急物资的储备,现储备 X 件(套)应急物资,以备应急之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指挥体系不完善,应急机制未理顺 1 .应急局指挥职能未发挥。根据 XX 年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确定,市应急管理局为正科级单位,划入了 8 个部门的13 项职责,从市府办、民政局、水利局等单位转隶了 8 人。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人员整合停留在“物理相加”,工作方式处于“合署办公”状态。如,应急管理局承接的应急管理、防汛抗旱、救灾减灾、森林防火等职能,其工作人员以转隶人员为主,原安监人员未统筹使用,上述职能在日常工作中支

 撑力量不足。同时,应急管理局在职能级别上与其他应急部门为同级“兄弟关系”,无法以指挥者身份协调处置相关事务,如,防台工作仍需依靠市级层面的指挥中心来统筹协调,应急局的角色功能仅限于收集、整理受灾信息,协调指挥的作用未发挥。

 2 .部门履职存在推诿。在调研中发现,对各部门涉及的一些应急职责职能边界之处,各部门在认识上有分歧、在履行职责中相互推诿,使一些应急管理工作出现脱节。如,关于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职责,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局的职责明确为“组织协调应急救援,指导协调地震防治”,地震监测等前端性工作由科技局负责,但两个部门对此各持己见,导致地震监测预报、安全性评价以及宣传教育陷入管理空白。更甚者,某次省里视频会议,两个部门相互推诿,都不愿参会。又如,森林防火服务中心已划入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但目前森林火灾的接警电话却在应急管理局,两者对早期火情的处置职责仍存争议,影响了森林火灾“防”“救”的有效衔接。

 3 .部门联动不顺畅。我市应急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勤联动机制未建立,在应急事件处置中,仍各自为政,单兵作战,影响了救援工作的效率。如,XX 年某电镀厂着火,灭火时需要电力部门配合尽快切断电源,但现场火情处置进行一个多小时后电力部门才赶到;XX 年底的我市高速公路

 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消防部门排除危险后相关应急专家才到场;今年的“黑格比”台风,智仁乡干部自行联系了交运集团调配转移车辆,据工作人员反映,应急处置中缺乏日常协调机制,往往凭的是个人“面子”。此外,消防救援和森林消防两支队伍仍以系统管理为主,在业务上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应急管理局的救援合力还未形成。

 4 .镇街应急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虽然乡镇(街道)的综合信息指挥室增挂了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牌子,但有名无实,没有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应急管理的职能依旧分散到乡镇(街道)多个部门,如,安全生产仍由安监所承担,自然灾害、森林防火仍由农办牵头,社会公共事件仍由综治办负责,卫生事件仍由社会事务办承担。又如,核灾工作,市民政局已将该项业务划出,某些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认为无需再承担此项工作,使应急管理局的核灾统计工作对接困难。此外,一些乡镇班子领导不愿意负责应急事务,应急工作成了烫手的山芋,分管领导“五花八门”,有些乡镇由副书记牵头负责,有些乡镇则由某项工作的分管副镇长牵头,造成了应急工作上下不贯通,基层应急组织指挥混乱。

 (二)信息收集研判机制不健全,应急宣传不到位 1 .数据共享平台未建立。据大数据中心统计,目前有95%的部门未归集业务数据,部门之间依然存在信息壁垒现

 象,统一的信息共享查询平台还没有建立,一些公共数据难以共用,不能有效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应急事件处置的精确性和便利性。如,应急管理局减灾救灾科使用的国家自然灾害报灾系统平台,与防汛办使用的防汛防旱工作系统不兼容;而防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应急涉及的监测体系也尚未实现信息联通和资源共享。此外,我市的智慧应急推进缓慢。据悉,我市从 XX 年 9 月启动“智慧应急一张图”综合指挥与协同管理云平台(一期)建设项目,目前刚完成了立项,基础数据采集还未完成,与我市“城市大脑”的总规划无法衔接,项目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

 2 .基层信息报送疲于应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各条线交叉重复报表多的现象较突出,往往同个事件需要重复报不同部门不同数据,基层干部在抢时间处置应急事务的同时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报表,分散了基层干部的有限精力。如,地质灾害高风险区报表,除了报应急管理局,还需再报送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同时,一些报表常常临时层层“派单”,基层干部为此手忙脚乱。如,“利奇马”台风受灾情况统计,省里要求 9 点前上报数据,温州市要求 7 点前上报数据,层层提前,到了乡镇(街道)就不得不凌晨 3、4 点开始统计数据了。而台风造成某些乡镇停电,工作人员只好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完成数据填报。

 3 .社会宣传覆盖不到位。我市应急信息发布主要方式是短信、电视和微信公众号等,但是一些山区及老年群众不会使用手机查阅信息,更没有关注电视新闻的习惯,其防御意识普遍不强,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增大了应急工作难度。如,龙西乡留守老人较多,大多数没有智能手机,不能及时接收到灾情信息和防御知识,每次防台基层干部上门转移人员时,群众配合度不高,增加了乡镇工作量。此外,我市应急信息官媒发布渠道单一,没有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使一些突发事件由自媒体抢先曝出后影响了官媒的公信力。如,疫情防控初期,我市官媒没有及时公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人数和途径等信息,群众大都通过“朋友圈”获悉,谣言四起,不利于防控工作的开展。

 (三)队伍建设不足,应战能力待提高 1 .专业力量配备不强。一是专业人员流动性大。以消防队伍为例,由于改制后合同制消防员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且缺乏必要的晋升渠道,导致人员身份认同度不高、流动性大,制约了专职消防队伍的发展。如,XX 年 6 月,我市消防救援大队通过面向社会集中招录 13 名,15 天就有 8 人离职。二是专业人员占比偏低。如,疾控中心现有编制中学历为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员占比不到一半。三是专家名录不完善。据了解,我市应急专家库成员有 21 人,主要涉及医疗救援、

 防涝防汛等领域,而建筑安全、社会心理等方面还未建立专家名录,影响了应急事件处置的专业水平。

 2 .基层队伍不专业。一是森防队伍业务能力弱。当前我市森林消防队员由当地村民组成,平时务农,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突发火情时临时召集赶往火场扑火,现场处置能力差,实战经验少。二是基层卫生院专业人员不足。我市共有 X 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含编外)职工 X 人,专职从事公共卫生的为 X 人,其中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仅 X 人,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三是社区、村居消控室人员配备不到位。根据相关要求,消控室需设立 24 小时持证人员上岗值班,每班至少 2 人,而我市一些企业将消控室值班作为普通值班室安排,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没有履行到位。如,乐成街道在某次检查中发现清远路人本超市消控室值班操作人员不会操作消控设备,值班记录和巡查记录不规范,为了应付检查而后补成。

 3 .社会力量保障不足。我市的 6 支民间救援队多由本地户外爱好者组成,已成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和有效补充,但是场地、资金、装备等无法保障,发展受到制约。如,龙之野救援服务中心开展山地救援时还停留在人上人下、铁锤铁锹的初级阶段,缺乏智能无人机等较为先进的特种装备;山岳应急救援中心仅租用了一个 10 平方米

 左右的办公室作为联络使用,每次全员活动不得不借用队员家庭住所。

 (四)基础保障不到位,应急处置存短板 1 .物资储备调度不足。目前我市物资储备职责分散于各个部门、乡镇(街道)和重点企业,缺少应急物资储备统一规划和分类,对各类物资的需求等级缺乏分析界定,造成有些储备存在交叉,有些急需的没有储备。如,防疫时用的帐篷是应急管理部门从民政救灾库划转的,与公共卫生防疫的要求并不符合,达不到人员隔离的效果;防疫需要的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日常储备不足,使防控初期时上述物资短缺。

 2 .应急设施建设投入不够。目前,我市应急储备以物资为主,而抢险救援设施和防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一是专业救援设备不足。如,我市云梯消防车仅 X 辆,最大举高53 米的 X 辆,只能开展 15 层以下高楼的应急救援工作,一旦 15 层以上高层建筑失火,扑救难度大。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较缓慢。如,我市 X 个乡镇(街道)仅 X 个完成了“引水上山”工程建设,大部分乡镇面临无“近水”解燃眉之急,影响了森林灭火的效率。三是大型救灾设备底数不清。我市社会层面上的挖掘机、吊机等大型救灾设备底数不清,应急调用机制未建立,设备急需时无从调用。

 3 .基层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基层应急预案大多只是简单的套用上级或历年预案,部分乡镇(街道)预案重点不明,应变性不强,未能做到根据实际情况主动研判、主动处置,导致遇到突发重大事件时措手不及。如,遭遇“利奇马”台风时,XX 镇对灾情后勤保障、灾中救援、灾后重建等方面都预估不足,特别是灾情严重时,XX 镇全面受淹,停水停电、通讯中断,镇政府无法接收到危险区人员信息,无法有效指挥各村开展抢险救援工作,XX 镇卫生院 10 余人在平房房顶过了一夜、XX 村驻村干部抱电线杆避险等情况,都因通讯中断没有及时得到救援。同时,市北部指挥中心的指挥功能受限,在紧急调度水库人员转移车辆时任务对接出现空档,影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凝聚应急管理合力 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指挥机构负责我市应急工作的重大决策、总体部署等。应急管理局作为日常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统一管理信息,传达指令,发挥枢纽作用,协调较大应急事件先期处置应急联动工作。与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签订应急通信平战协议,构建适应各类灾害处置的现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筹建应急救援综合调度指挥中心,贯通市、部门、乡镇三级,实现远程、可视、

 扁平、精准化调度指挥。明确职能部门负责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震等防治的前端性工作的界限,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细化实化各部门“三定”规定职责。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时召开应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充分的预测,并对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落实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职责,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人员,履行相关综合协调职责。同时,统一落实市文件关于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由副书记牵头负责的要求,确保上下联动、衔接顺畅。

 (二)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 开发应急地理信息可视化展示系统,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数据交换、维护、更新长效工作机制,对基础地理信息和专业部门的风险隐患、防护目标、队伍、物资等数据进行空间化整合,完善应急信息资源“一张图”。实行基层应急平台终端信息采集,实现突发事件视频、图像、灾情等信息的快速报送,优化基层信息报送。依托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并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实现农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加强官方新媒体应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客观报道事态进展动态,确保应急事件发生时信息对

 称。同时,加大社交媒体、自媒体的舆论引导,防止歪曲事实的信息广泛传播,最大限度地避免负面影响。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效能 依托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森林消防员等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实行统筹训练、统一调度。消防培训基地实行共享,加强对基层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的实战演练,特别是开展冲锋舟、橡皮艇、绳索救援等救生项目的演练,有效提升抗洪抢险和山地救援的战斗力。按周边经济发达县市区合同制消防员待遇保障我市合同制消防员,建立聘用合同制人员工资增长机制,提高一线应急人员待遇。有关单位负责推荐本行业(领域)有较强影响力的应急管理专家人选,同时,广泛征集基层专家,可在主流媒体上发布征集通知,受理申报,择优选取适合的应急管理专家,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库。制定出台支持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援的相关规定,把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纳入社会购买服务名录,可借鉴瑞安市政府 XX 年发布的《XX 市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

篇六: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公共安全对公民的利益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危险也在不断增大,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共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城市公共安全。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城市复杂多样。城市与国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城市公共安全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一、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基础设施上没能满足正常的防护标准要求,且可能会发生损坏,长时间没有维修处理,存在非常危险的安全隐患。第一,城市居民的住所安全设施不符合标准。目前,许多居民的住宅在建筑过程中没有从抗灾能力上考虑,且居民对抗灾方面的意识不足,促使建筑商忽视了居民住宅的抗灾能力,同时为了满足居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第二,城市建设发展不能满足当今安全设施要求;目前,在我国的道路中,比较良好的道路不是很多,在一些道路上也没有设置安全指示牌以及安全线,无法给驾驶员有效指引,存在驾驶安全隐患问题。另外,道路状况是好是坏对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不对称

 通常遇到突发状况时,有关部门需要立即在现场做出科学决策,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无法保证科学性,同时管理层在遇到该困境时会无法坚定所做决策,心里容易摇摆。如果遇到紧急状况或者一些灾害时,因为信息传递路径不通畅或信息来源不可靠等因素,导致信息不能很快传到应急部门,管理部门面对紧急状况不知道怎么应对,进而会做出不正确的应急措施。对于紧急危机消息无法及时了解,

 无法及时有效判断,常常使用使用常态的模式进行处理,且使用平常的应对措施来处理紧急发生的状态,抑制事态发生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公共安全信息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在前线的相关人员不能及时收到上级部门的正确指示,有不少官员不敢擅自决定而选择静静等待,导致事态严重化,大多数的刑事案件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规则滞后,人们重视程度不足

 应急管理机构与应急管理措施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均已普及,法律法规的陆续完善中说明了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可是还有很多城市存在应急知识普及、应急预案对策滞后的问题,无法满足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很多城市管理者不断加大应急知识以及技能的宣传力度,但是居民却呈现出不重视、忽略的现象,甚至认为自己与灾难之间毫无关系。这种较为淡薄的意识是导致灾难发生时出现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在风险来临时,过于慌张、紧张过度,再加上平时没有重视应急事物的对策等,导致其面临很多危险,这些都是因为平时没有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产生的后果。很多居民甚至漠视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相关调查与分析后可以发现,违规占用消防通道的问题普遍存在,对城市应急响应设置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给救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这些错误从表面上看问题不大,但是会对城市应

 急响应实施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四)应急管理部门设置及权责问题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组织体系是否高效及权责是否明确是衡量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化的重要标准。尽管我国设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在国务院设置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各级政府相应地也成立了减灾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但各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处于“各守一摊”的局面,减灾委及应急办公室对这些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难以奏效。比如,一些地方民政部门负责自然灾害救助及应急管理、公安部门负责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安监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方面的应急处理,但实际上,一旦发生了上述重大应急事件,仅仅依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应急管理部门设置及其权责的“碎片化”极大地影响了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水平和效率。

  二、改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防范效果

 现在科技信息化发达,城市危机应急系统完善,可以通过手机短消息、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邮件、广告提示牌、广播等传播方式进行提醒。而且当今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都有大范围普及。在这么发达的社会下,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快手、抖音小视频等网络渠道进行转发、

 扩散,可以迅速、快速、更广泛、更全面地传播危机消息、安全应急措施。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城市公眾号,里面都有更新通知、应急对策等知识供人们随时查询与了解。

  (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中,要加入一些灾害防治的内容,对于比较重要的设施建设,要严格制定防范标准,并有效规划、建设好各个阶段,同时要做好各个阶段的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以增强基础设施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在消防通道以及安全出口等安全设施的建设上也需要引起重视,提高其抗灾性能,并不定期检查设施,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要开展道路路况优化工作,在每个道路上设置指示牌以及标志线,必须严格重视桥梁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对桥梁与道路进行定期检查以及维护,如果发现有问题的道路或者桥梁,立即做出改造或维护处理,以确保牢固,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三)做好应急管理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当紧急状况或者灾害发生时,收集一切相关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能为之后的有效决策和处理提供帮助。发生公共危机时,会出现海量信息,从这些复杂多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准确有用的信息,对危机处理有着很大帮助,能够

 更快、更有效地解除危机。另外,各个地区要根据突发情况的严重程度及时做出警报,让市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害的危险程度,同时还要把有关信息及时汇报到管理中心,为管理中心奠定信息决策基础,且相关部门要随时关注信息变化,一旦发现信息出现了异常变化,要立即采取预测、防范措施,以防止紧急情况发生时措手不及。

  ( 四)发布专业求助信息,提高群众应急反应能力

  第一,城市交通的早晚高峰客流量、時间段长短、车速高低等会影响公共安全应急效率。消防车需要用时最短抵达事故火场,救护车需要用时最短抵达患者家中并尽快送达医院,这就需要公安交管部门和广播电台相配合,实现信息快速传达,需要人们自愿高效地配合社会交通。在救援资源有限,交通情况不乐观,但是信息转达及时的情况下,能够缩短救援时间,大大提升办事效率,可以挽救生命,降低财产损失。很多城市都开通了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的热线电话,紧急情况下可以拨打求助电话;或者向交警求助,办事人员通过信息传播及无线电台传达;或者利用摄像头进行车辆追踪与保护;通过 GPS 地图导航指导事故车辆高效选择最优化路线行驶。第二,遇到伤病人员时,也可以得到社会的特殊照顾,比如当市民向交警求助时,办事人员可以驾驶警车作为车辆前导,或者通过电台选择最优化路线,指挥中心也能随

 时关注车辆路程、行驶情况。特别紧急情况下,经指挥中心当日值班主任同意,可以给予绿色保障,确保送医过程更加顺畅。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大幅提高通行速度,确保伤病员救助等紧急情况得到特殊照顾。

  三、结语

  城市公共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样也是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认真看待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意识到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篇七: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 ·行政管理与法治·收稿日期:

 2019-02-13作者简介:

 陈鹏 ( 1982- )

 , 男, 安徽宣城人,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华东政法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城市治理与安全。我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但同时, 应急管理机构内部的部门协调和府际协作困境有待破解、 应急管理以政府为主, 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性不足、 城乡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 我们可以通过探索跨行政区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 推动城乡应急管理重心下移和提升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等措施加以有效应对, 以切实提高我国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关键词:

 我国; 应急管理;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

 C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6183 ( 2019 )

 03-0046-06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我国的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 城镇人口规模不断积聚, 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一方面,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 人类对自然界作用的广度、 深度和程度不断加深, 因人类作用自然环境而诱发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逐渐进入易发、 高发和频发期。

 另一方面,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动着城市空间的蔓延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升值, 使得因城市拆迁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风险增大。

 并且,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来的是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异质性的日渐增多, 由此诱发的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也随之增多, 城市治理的成本不断增加。

 使得城市治理的成本随之增加。

 经济和社会发展多重因素的叠加, 使得我国已经进入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高风险社会时期, 作为预防、 回应和处置突出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所谓应急管理, 又称紧急事态管理或者危机管理, 是指以各级政府设立的有关部门为核心的多个主体构成的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财产安全和自然环境安全, 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 救援、 处置和善后等行为。

 我国人口众多, 地域辽阔, 是一个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大国,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

 相比于美国、 日本等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 制度已陈 鹏(安徽师范大学 法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46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经较为成熟的国家来说,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

 因此, 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有利于推动和提升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一、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应急管理主要涉及到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等四大类事件[ 1 ] , 应急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和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大体上从 2003 年后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着社会系统的价值规范、 基本架构和共同利益, 需要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极短时间内作出果断决策并迅速展开行动”[ 2 ] , 并构建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理念、 制度安排与各类资源的总和, 其构成和演变决定了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3 ] 。

 但由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我国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以水灾、 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和以地方病防治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事件, 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占整个突发事件的比重较低。

 为了有效应对洪灾、 旱灾和以天花、 麻疹、 血吸虫病等为主的地方病易发频发的问题, 国家加大了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病防治上的财政和人员投入力度, 并由此形成了以水利部、 民政部为主的防汛抗旱与救灾体制和以卫生部门为主导的以地方病防治为主的疾病预防和防控体制, 在应对常规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赢得了较为稳定的安全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集聚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事故灾难、 社会安全事件和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提升, 既有的常规性的事故预防、 控制和处理体制难以有效应对。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 由于缺乏健全和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以及统一的应急管理体制, 导致事件发生时难以做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响应和统一救援和紧急处置, 使得突发事件的事态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 财产安全因此也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甚至在部分突发事件的处置上, 因有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处置不当和控制不力, 给政府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典型的表现就是 2003 年春季爆发的“ SARS ” 病毒事件。

 2003 年突发的 “ SARS ” 病毒事件, 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不足,构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迫在眉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科学合理、 协调有力的运行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 以保证应急管理的高效、 有序地展开”[ 4 ] 。2003 年春季爆发的 “ SARS ” 公共卫生事件, 可以看作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起点, 加速了我国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的进程。

 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认真实践,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从无到有, 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 即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法制。

 “‘一案三制’ 抓住了应急管理中的核心要素,实现了应急管理决策和组织体系的重大创新, 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全面推动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5 ]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为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法制的统称, 该体系内部的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首先,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 也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

 为了改变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被动局面, 制定各种各类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 是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第一步。

 应急预案即预先制定的应急管理的行动47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方案。

 编制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 “防患于未然”,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化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为确定性的常规事件, 转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

 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 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被分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以及大型集会活动应急预案等六个层次。

 其次, 成立应急管理体制是执行应急预案,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保障。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由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 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复杂系统, 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机构、 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日常办事机构、 工作机构、 地方机构及专家组等不同层次。

 再次, 应急管理机制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程序保障。

 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发生、 发展和变化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 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

 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关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监测与预警、 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应急管理机制。

 最后, 应急管理法制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保障。

 应急管理法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以及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应急管理法制的主要任务, 是明确紧急状态下的特殊行政程序的规范, 对紧急状态下行政越权和滥用权力进行监督并对权利救济做出具体规定, 从而使应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二)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充实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已进入到高风险的现代社会, 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难, 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积极化解和有效处置应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冲突。

 长期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 忽视对法律手段的运用, 习惯于通过行政命令、 甚至是运动式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来处置和应对防汛抗旱、 疾病防控、 民政救灾等应急工作。

 行政方式主导下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较为切实的成效, 例如我国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通过建立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地方病的防治问题。但是, 这种依靠行政主导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应对现代风险社会的多类型多层级的突发事件时就显得很难适应了。

 为此, 出台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成为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中国近几年应急管理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断完善事故灾难、 自然灾害、 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相关立法工作, 将原本不规范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到法治化轨道,使得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十几年来,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 修订了 《传染病防治法》 《动物防疫法》 等。同时, 我国拥有地方立法权地区的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也纷纷结合本地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 制定了许多应急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三)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机构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 承担着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 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程度和运行的流畅程度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的处置是否及时和应急管理的成效。

 长期以来, 我国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主要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按照行业来划分和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规定, 我国的突发事件可以分成自然灾害事件、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应地, 我国大体上设置了四类应急管理机构, 分别是自然灾害事件主要由民政部、 水利部、 国家地震局负责管理和应对; 事故灾难主要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管理和应对; 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和应对。

 在此基础上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总协调。

 按照行业来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虽然有利于体现应急管理的专业性特征, 对于提升专业救援水平有一定的益处, 但是由于现有的突发事件并非只是单纯的一类事件, 往往一类突发事件可能会诱发成另一类突出事件, 例如, 事故灾难处置不力很有可能诱发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事件处置不当更有可能引发公共卫生48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事件的发生。

 因此, 这种按行业设置应急管理机构的做法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2018 年 3 月, 中央对我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大幅度改革, 打破按行业设置应急管理机构的做法, 在整合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 设立了国家应急管理部, 作为综合性的应急管理部门, 负责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 整合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 9 个单位相关职责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国家减灾委员会、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责。

 同时,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中国地震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交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此外, 公安消防部队、 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 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 也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应急管理部的设立, 牵涉面之广、 改革力度之大, 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历史上实属罕见。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为优化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和队伍、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效能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二、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应急管理体系从建立到逐步完善、 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

篇八: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p>

 239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 PREMIERE摘 要:应急管理工作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就河南神火铝业公司、电力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问题;对策1 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事关企业稳定发展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天字号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的七项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应急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企业应把应急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的整体规划之中,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备无患。2 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不断滋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统一部署,企业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企业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在现场就是最好的预案”这一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历来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二是不断健全应急管理组织,完善了应急准备、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的应急救援运作机制,落实人、财、物等保障措施,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保障。三是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公司设立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各类安全信息渠道畅通,同时严格落实各类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确保了企业的突发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2)完善预案,精心演练。为了提高处置突发(事故)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和损失,企业每年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编制、完善了总体事故应急预案及30多项单项预案、处置方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形成,四级(公司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确立。针对每项预案,每年组织1~2次实战演习,确保在遇到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紧急情况。同时根据每次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3)加强培训,提高能力。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应急队伍是成功抢险救援的重要保障。公司每年组织应急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栏、内部刊物、板报等有效的载体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努力提升全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二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应急培训。每年邀请省、市安全专家对广大职工和应急队伍进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组织参加行业和地方组织的各类安全培训。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技能专题培训,如火场逃生与自救、应急装备器材使用、医疗急救等技能的集中培训。(4)控制风险,超前防范。风险控制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企业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是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实行全天候监控和动态管理,杜绝了重大以上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带班、中层干部巡查值班、安全部门定责值班、安全管理人员24小时巡查的四级值班巡查制度。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装备建设。结合企业安全设施建设的要求,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消防车、自动灭火系统,同时新购液压剪切器、应急照明、抢险救援服、帐蓬等应急器材装备,基本能够满足火灾救援、自然灾害抢险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需要,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增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看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和挑战。一是应急工作体系与上级、周边救援机构的衔接性还有待加强。二是应急救援力量、装备还有待提升。三是应急演练的针对性还有待提升。四是信息化程度低,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调度指挥通信设备落后,缺乏适应各类事故现场的救援通讯装备;五是企业自己没有建立专职救援队伍,只与周边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以上问题还有待于下一步工作中改进提高。3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在下一步的应急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健全安全生产应急体系的机构和制度,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与上级、周边应急组织的沟通对接,确保应急工作体系的有效衔接。(2)企业在制定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时,应覆盖事故发生、发展、处理的全过程。结合事故类型和事故规律,制定并落实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措施,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及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控制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3)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企业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工作,在事故处置紧急状况下,要确保交通、通信工具满足需要,抢险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刘东亚作者简介:刘东亚(1976-),男,本科学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公司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万方数据

 -

 240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 PREMIERE物资及时供应,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和各项应急处置措施顺利实施。定期对本单位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完好性,准备情况等进行检查,做到有备无患。(4)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订单位及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构成种类要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以确保与总体预案、上级预案的有序衔接,并报上级备案。同时各单位根据实际编制本单位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5)抓好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认真编制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方案,报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形成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6)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要按规定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国家法律法规对本行业没有强制性要求的,也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政府部门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7)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要学习借鉴国家公安消防部队的先进经验,积极组织救援人员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尤其要在救援实践中培养、锤炼好的作风。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救援技术竞赛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要大力表彰奖励应急救援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应急救援队伍。(8)要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广大员工应急意识。要加强事故应急知识、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员工事故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9)要按照国家、省、市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把预案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安全综合检查和评估。在组织的各类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中,都要注重对企业应急管理的检查,在各类安全生产评估和验收中也要把应急管理作为必查项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彻底或达不到要求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 结束语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才能及时、迅速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实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危害程度,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作者单位:河南神火铝业公司电力公司)染工程以及它们的运行与维护,例如建立引进新型污水处理设施、构建垃圾处理站、农村厕所改造以及维护排污设备等等。政府还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例如出台一系列有利政策吸引环境治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到基层工作,或者为农村居民配备一些能够自行处理污水废物的简单设施,优化农村资源配置。4.3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政府在对环境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治理的同时,还需要农村居民来维护。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发放宣传单、组织知识讲座等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农户在进行农事的时候注意环境卫生,养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习惯,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奖惩手段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5 结束语总之,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赵秀英 . 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6(03):331+341.[2] 张成君 .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J]. 农业与技术 ,2016,36(22):7.(作者单位:广东省揭西县环境监测站)工以后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去培养员工,造就人才。缺乏大学的完整教育,专业技能在企业的培养过程中能得到很快的补充,但是从业人员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却不是短期,以及企业的工作模式下能培养出来的,这就导致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要改变这一现象,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加入,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4 结论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在政策的影响下,汽车保有量处于缓慢增长的过程,但是对于黔西南这样西部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出行方式正由摩托车向汽车转变,这就预示着黔西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的汽车保有量会处于高速增长过程,汽车后服务市场具有非常好的前景,黔西南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员投身于汽车服务行业。参考文献[1] 李玉刚 . 战略管理研究 [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 王玉年 . 浅谈国内客车市场价格战及应对措施 [J]. 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28(1):4-6.[3] 石庆丰 . 中国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 [J]. 汽车工业研究,2009, (6):40-43.(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上接第231页)(上接第235页)万方数据

相关热词搜索: 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 初探 存在问题 应急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