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6篇

时间:2022-12-04 20:35:05  来源:网友投稿

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6篇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 徒手肌力评定评分标准(肩关节--前屈) 项 目 项目总分 操 作 要 求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态度仪表2①态度严肃、认真②着装整洁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6篇,供大家参考。

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6篇

篇一: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

肌力评定评分标准(肩关节- - 前屈)

 项

 目

 项目总分

 操

 作

 要

 求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态度仪表 2 ①态度严肃、认真 ②着装整洁 每项 1 分

  徒手肌力评定操作 准备用具 4 ①床 ②椅③枕头④病人 每项 1 分

  手法 25 ①被检者取坐位,②被测肩关节位于正中或内旋的位置,肘关节屈曲; ③检查者一手固定对侧肩关节④另一手置于肘关节近施加阻力,⑤令被检查者肩关节屈曲至 90° 每项 5 分

  5 级 4 级 20 ①能对抗最大阻力,完成肩关节屈曲至 90°为 5 级 ②能对抗中等阻力,完成肩关节 屈曲至 90°为 4 级 每项10分

  3 级 10 ①俯卧位,双下肢伸展②能克服重力完成膝屈曲至 90° 每项 5 分

  2 级 15 ①被检者取侧卧位②被测上肢在上,置于滑板上或手托住被测上肢,位于正中或内旋的位置,肘关节屈曲;③无重力下完成肩屈曲至 90° 每项 5 分

  1 级 0 级 20 ①被检者取仰卧位; ②嘱受测者举臂,在三角肌前部触诊肌肉收缩;③有收缩为 1 级④无收缩为 0 级 每项 5 分

  整体印象 4 ①操作规范

 ②手法娴熟 每项 2 分

  合

 计 50

篇二: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

肌力评定评分标准(膝关节- - 屈曲)

 项

 目

 项目总分

 操

 作

 要

 求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态度仪表 2 ①态度严肃、认真 ②着装整洁 每项 1 分

  徒手肌力评定操作 准备用具 4 ①床

  ②病人 每项 2 分

  手法 25 ①被检者取俯卧位,②双下肢伸展 ③检查者一手固定大腿远端④另一手置于小腿远端后方施加阻力,⑤令被检查者膝关节屈曲从 10°开始做屈膝活动 每项 5 分

  5 级 4 级 10 ①能对抗最大阻力,完成膝关节屈曲至 90°为 5 级 ②能对抗中等阻力,完成膝关节 屈曲至 90°为 4 级 每项 5 分

  3 级 10 ①俯卧位,双下肢伸展②能克服重力完成膝屈曲至 90° 每项 5 分

  2 级 15 ①被检者取侧卧位②被测下肢置于滑板上或手托住被测下肢,髋关节微屈,膝关节微屈 10°;③无重力下完成膝屈曲至 90° 每项 5 分

  1 级 0 级 30 ①被检者取俯卧位;②在大腿后外侧触诊股二头肌;③在膝关节后方内侧触诊半腱肌;④在半腱肌肌腱两侧触诊半膜肌。⑤有收缩为 1 级⑥无收缩为 0 级 每项 5 分

  整体印象 4 ①操作规范

 ②手法娴熟 每项 2 分

  合

 计 50

篇三: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

肌力评定评分标准(膝关节- - 伸展)

 项

 目

 项目总分

 操

 作

 要

 求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态度仪表 2 ①态度严肃、认真 ②着装整洁 每项 1 分

  徒手肌力评定操作 准备用具 4 ①床

  ②病人 每项 2 分

  手法 25 ①被检者取坐位②双小腿自然下垂③固定躯干,身体稍后倾④用手或垫子保持大腿水平位⑤另一手握住踝关节上方以施加阻力 每项 5 分

  5 级 4 级 8 ①能对抗最大阻力,完成膝关节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伸展运动并维持体位者为 5 级 ②能对抗中等阻力,完成膝关节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伸展运动并维持体位者为 4 级 每项 4 分

  3 级 8 ①坐位②克服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伸膝动作 每项 4 分

  2 级 24 ①被检者取侧卧位②非检测下肢呈屈髋屈膝位于下方③检查者双手托起被检下肢④固定大腿⑤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 90 度⑥无重力下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伸膝动作 每项 4 分

  1 级 0 级 25 ①被检者取仰卧位②嘱病人伸展膝关节③在髌韧带上方触及肌腱或股四头肌收缩④有收缩为 1 级⑤无收缩为 0 级 每项 5 分

  整体印象 4 ①操作规范

 ②手法娴熟 每项 2 分

  合

 计 100

篇四: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

徒手肌力评定 6.1 定义

 受检者按照检查者的指令在特定的体位下完成标准动作,检查者通过触摸肌腹、观察受检者完成动作以及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和由检查者施加阻力的能力,评定所测肌肉或肌群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方法。

 2 6.2 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减弱,包括废用性、肌源性、神经源性、关节源性等。

 (2)禁忌证:骨折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稳、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急性扭伤、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

 3 6.3 设备与用具

 不需要设备。

 4 6.4 操作方法与步骤

 (1)检查前准备:

 1)向受检者说明徒手肌力评定的意义及步骤,取得受检者配合; 2)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比较两侧肌肉形态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围度; 3)确定与被检查部位相关的关节被动活动度,以该范围作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衡量肌力大小; 4)正确选择并摆放受检者体位,将被检查肢体摆放于抗重力位,有效固定身体近端。

 (2)检查时:

 1)向受检者解释并示范检查动作,可通过被动活动引导受检者完成一次检查动作; 2)发出口令嘱受检者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观察受检者的动作,必要时触诊被检查肌肉; 3)如果受检者能够完成抗重力位全关节范围活动,可进一步进行抗阻运动,将阻力施加于肢体远端,嘱受检者用最大力量抗阻完成动作; 4)如果受检者无法完成抗重力位活动,则须将被检查部位摆放于非抗重力位,并用滑板、滑石粉等方法减少接触面摩擦,嘱受检者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

 (3)检查后:记录徒手肌力等级、检查日期,并评估受检者表现。

 5 6.5 评定标准 (1)徒手肌力检查所用评定标准见表 4。

 (2)部分胸腰椎肌群徒手肌力检查时需要应用专用评定标准,见表 5 6 66 .6 注意事项

 (1)检查前: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受检者紧张情绪;正确选择检查体位及肢体摆放位置。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检查。

 (2)检查中:左右侧对比,健患侧对比,且最好先检查健侧以确定施加阻力的大小;2 级肌力检查时尽量减少肢体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检查中应给予适

 当鼓励性指令,以便提高受检者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大肌力。

 (3)检查后:如检查中有疼痛、肿胀或痉挛情况,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表 表 4

 徒手肌力检查法 评定标准 级别 英文缩写 评定标准

  5 N(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

  5- N-(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 50~100%全范围内活动

  4+ G+(好+)

 能抗重力及接近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

  4 G(好)

 能抗重力及中等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

  4- G-(好-)

 能抗重力及中等阻力完成关节 50~100%全范围内活动

  3+ F+(可+)

 能抗重力及最小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

  3 F(可)

 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

  3- F-(可-)

 能抗重力完成关节 50~100%全范围内活动

  2+ P+(差+)

 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小于 50%全范围内活动,非抗重力可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

  2 P(差)

 非抗重力可完成关节全范围内活动

  2- P-(差-)

 非抗重力可完成关节 50~100%全范围内活动

  1 T(轻微)

 可扪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0(零)

 无任何肌肉收缩

 表 表 5

 部分 躯干肌群 徒手肌力检查评定标准 动作 肌肉名称 评定标准 使上半身在矢状面上屈曲 上腹直肌 0 级:不能触及任何肌肉收缩; 1 级:肌肉有微弱收缩,胸廓无下压; 2-级:肌肉能收缩,且胸廓有些微下压; 2 级:肌肉能收缩,胸廓完全下压; 2+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躯干可抗地心引力做出动作; 3-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肩胛冈能离开床面; 3 级: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3+级:双上肢在身体前上方伸直,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4 级:双手环抱于胸前,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4+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肘关节朝前,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5 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双肘平放于床面,肩胛骨下角能离开床面。

 骨盆后倾至骶骨离开床面 下腹直肌 0 级:不能触及任何肌肉收缩; 1 级:肌肉有些微收缩,但没有任何动作产生; 2-级:骨盆有些微后倾; 2 级:骨盆完全后倾; 2+级:骶骨开始抬离床面; 3-级:骶骨抬离床面至约一半距离; 3 级:骶骨完全抬离床面; 3+级:骶骨能连续完全抬离床面 2 到 3 次; 4 级:骶骨能连续完全抬离床面 6 次; 4+级:骶骨能连续完全抬离床面 9 次; 5 级:骶骨能连续完全抬离床面 10 次。

 躯干屈曲加旋转 腹内/外斜肌 0 级:不能触及任何肌肉收缩; 1 级:肌肉有些微收缩,但没有任何动作产生; 2-级:躯干有些微旋转; 2 级:躯干可完成全范围旋转; 2+级:在上肢放松的状态下,对侧肩胛骨能稍微离开床面; 3-级:在上肢放松的状态下,对侧肩胛骨能离开床面近一半距离; 3 级:在上肢放松的状态下,对侧肩胛骨下角能完全离开床面; 3+级:双上肢伸直并举在身体前方,对侧肩胛骨完全离开床面,同侧肩胛骨可部分离开床面; 4 级:双手环抱于胸前,对侧肩胛骨能完全离开床面,同侧肩胛骨可部分离开床面; 4+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肘关节朝向前,双侧肩胛骨可完全离开床面; 5 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枕后,肘关节平放于床面,双侧肩胛骨可完全离开床面。

  表 表 6 6- -3 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关节 功能 肌肉 名称 神经 支配 触诊 体位及 被检查部位摆放 检查 动作 阻力施加位置 近端固定 抗重力体位 受重力影响最少的体位 颈椎 屈颈 胸锁乳突肌 脊椎副神经,第十一对颅神经 在颈部前外侧表层触诊。

 仰卧位。

 侧卧位。

 在矢状面上屈颈 在前额施加阻力。

 固定上部胸廓。

 屈颈(两侧同时收缩);颈部侧弯及旋转(单侧收缩) 前、中、后斜角肌、颈长肌、头长肌 颈部脊神经的腹侧根 在被测者吸气时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所围三角形区域触诊斜角肌;颈长肌和头长肌无法触诊。

 仰卧位 侧卧位。

 在矢状面上屈颈 在前额施加阻力。

 固定上部胸廓。

 伸颈 头夹肌和颈夹肌 颈部脊神经的腹侧根 在斜方肌上部纤维外缘的下方,向乳突的方向触诊。

 俯卧位,头伸出床缘或在胸部下方放置一枕头。

 侧卧位,将头置于滑板上。

 伸颈 在枕骨上方施加阻力。

 固定背部。

 胸腰椎 使上半身在矢状面上屈曲 上腹直肌 第 5 到第10 对的胸脊神经的腹侧支。

 在脐和胸骨剑突之间连线的两侧触诊。

 仰卧位。

 使上半身在矢状面上屈曲。

 通过让被测者将上肢摆在不同位置实现抗阻。

 固定骨盆和下肢。

 骨盆后倾至骶骨离开床面 下腹直肌 第 10 胸脊神经到第 1 腰脊神经的腹侧支 在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两侧触诊。

 仰卧位,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双足平放于床面,双上肢环抱于胸前。

 骨盆后倾,使骶骨抬离床面。

 通过不同的运动次数实现抗阻。

 不需要任何固定。

 躯干屈曲加旋转 腹内/外斜肌 腹外斜肌:第 5胸脊神经到第 1 腰脊神经的腹侧支;腹内斜肌:第 7胸脊神经到第 1 腰脊神经的腹侧支 沿锁骨中线在最后一根肋骨和肋软骨的下方触诊腹外斜肌;沿锁骨中线在髂前上棘内侧触诊腹内斜肌。

 仰卧位,双下肢伸展。

 患者尝试斜向上方坐起来。

 通过不同的上肢摆放实现不同抗阻。

 固定骨盆及下肢。

 胸椎伸展 竖脊肌、横脊肌、脊间肌及胸椎和腰椎的横突间肌 颈脊神经的背侧支;胸脊神经的背侧支;腰脊神经的背侧支。

 在胸腰段区域内沿中线两侧触诊。

 俯卧位,在腹下放一枕头,双手背于臀上。

 伸展上背部。

 在上面几节胸椎处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和腰椎。

 腰椎伸展 俯卧位,在双髋下放一枕头,双手背于臀部。

 伸展下背部。

 在下面几节胸椎处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和髋关节。

 髋关节及骨盆上提 腰方肌 第 1 到第3 腰脊神经的腹侧支 被测者仰卧位或立位,躯干侧弯,检查者在髂后上棘上方及第12根肋骨下方,竖脊肌的深层触诊腰方肌。

 被测者站在木箱上,检查侧下肢悬空。

 仰卧位或俯卧位,检查侧髋关节外展15°。

 上提检查侧髋关节及骨盆。

 在髂嵴上方施加阻力。

 固定非检查侧躯干。

 表 表 6 6- -2 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关节 功能 肌肉 名称 神经 支配 触诊 体位及 被检查部位摆放 检查 动作 阻力施加位置 近端固定 抗重力体位 受重力影响最少的体位 髋关节 屈髋 髂腰肌(腰大肌及髂肌)

 腰大肌:脊神经L1 和 L2(L3);髂肌:脊神经 L2(L3)

 被测者坐位下上身前倾,检查者在肋骨下方与髂骨嵴上方间的腹部深处触诊腰大肌;髂肌无法触诊。

 坐位,膝关节屈曲,骨盆维持后倾。双手握住治疗床缘。

 仰卧位,被测下肢支撑在滑动板上;膝部屈曲90°。

 髋关节在矢状面上屈曲。

 在大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 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 缝匠肌 股神经L2 和 L3 在髂前上棘下方稍偏中间的位置触诊。

 坐位,骨盆后倾,双小腿在床缘自然下垂。

 仰卧位,被测侧足跟置于对侧踝关节上。

 提起足跟,足掌面沿对侧足上提至膝部。

 在小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 伸髋 臀大肌 臀下神经 S1 和S2(L5)

 在髋外旋时,在坐骨与大转子间触诊。

 立位,躯干前屈于床面上,膝关节屈曲。

 侧卧位,手法支撑非受测侧下肢,受测髋关节屈曲90°,膝关节屈曲。

 从髋屈曲位置伸展髋关节。

 在大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

 髋外展 臀中肌与臀小肌 臀上神经 L5(S1)

 在髂骨嵴外下侧或大转子附近触诊臀中肌前侧及中间部分;臀小肌无法触诊。

 侧卧位,非受测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 90°,被测下肢位于非受测边侧下肢后方,髋、膝关节处中立位。

 仰卧位,非受测下肢置于中立位,受测下肢置于滑板上。

 髋关节外展。

 在大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 髋内旋 臀中肌与臀小肌(替代检查)

 臀上神经 L5(S1)

 在髂骨嵴外下侧或大转子附近触诊臀中肌前侧及中间部分;臀小肌无法触诊。

 仰卧或坐位,小腿在床缘自然下垂。

 仰卧或立位,被测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外旋。

 髋关节内旋。

 在小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 髋外旋,辅助伸膝。

 阔筋膜张肌 臀上神经 L4 和L5 在髂前上棘下方偏外侧处触诊。

 侧卧位,非被测下肢处中立位,被测下肢置于非被测下肢前方,髋关节屈曲45°,膝关节伸展。

 半坐位,髋关节屈曲45°,被测下肢放在滑板上。

 在维持髋屈曲45°时做髋关节外旋动作。

 在踝关节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 髋内收,协助屈髋 长收肌、大收肌、短收肌、股薄肌及耻骨肌 闭孔神经 L3(L2 和L4);耻骨肌还有股神经 L3(L2)

 在骨盆弓下方大腿内侧触诊长收肌;沿大腿内侧面的中间至下半部触诊大收肌;内收肌无法触诊;在膝关节内侧面触诊股薄肌;耻骨肌无法触诊。

 侧卧位,非被测髋关节外展 25°,被测下肢置于下方。

 仰卧位,非被测髋关节外展25°,被测髋关节少许外展。

 内收髋关节,即朝向被支撑的非被测下肢运动。

 在大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

 髋外旋,辅助伸膝。

 闭孔内/外肌、股方肌、上下孖肌及梨状肌 闭孔外肌:闭孔神经 L4(L3),余均为坐骨神经S1(S2) 大部分臀外旋肌群由于位置太深而无法触诊。但是,从大转子后方可能触诊到梨状肌。

 仰卧位,小腿在床缘自然下垂,对侧髋及膝关节屈曲,足部支撑于床面。

 仰卧位,髋关节处中立位,对侧髋及膝关节屈曲,足部支撑于床面 膝关节伸展状态下外旋髋关节。

 在小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骨盆 膝关节 伸膝 股四头肌 股神经L3 和 L4(L2)

 在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所构成的 V字形间触诊股直肌;中间头在股直肌深层,试着将后者提起后从内或外侧触诊;沿大腿内侧触诊内侧头;沿大腿外侧触诊外侧头。

 半坐位,髋关节屈曲45°,小腿在床缘自然下垂。

 侧卧位,被测下肢置于滑板上。髋关节屈曲45°,膝关节屈曲90°。

 伸膝致膝关节完全伸展。

 在小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大腿 屈膝 腘绳肌 坐骨神经胫神经分支S1(L5和 S2)

 着大腿后外侧触诊股二头肌;在膝关节后方内侧触诊半腱肌;在半腱肌肌腱两侧触诊半膜肌。

 俯卧位,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微屈10°。

 侧卧位,被测下肢置于滑板上,髋关节微屈,膝关节微屈10°。

 屈曲膝关节到90°。

 在小腿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大腿

 踝关节 踝跖屈 腓肠肌与跖肌 胫神经S2(S1)

 沿膝关节后侧远端触诊腓肠肌;跖肌无法触诊。

 立位,膝关节伸展,对侧足离地。

 侧卧位,踝关节处中立位。

 踝关节跖屈,提踵。

 在双肩施予向下的阻力。

 抗重力体位无须固定 比目鱼肌 胫神经S2(S1)

 在腓肠肌两侧触诊比目鱼肌的远端部分,其余均被腓肠肌覆盖,无法触诊。

 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

 侧卧位,膝关节屈曲90°。

 踝关节跖屈 在足掌施加阻力 固定小腿 踝背屈且内翻 胫前肌 腓深神经L4(L5) 沿胫骨外侧触诊胫骨前肌。

 坐位或仰卧位,小腿在床缘自然下垂。

 侧卧位,被测下肢置于滑板上。

 踝背屈且内翻 在足背施加阻力 固定小腿 踝内翻 胫后肌 胫神经L4(L5)

 在其越过内踝处触诊胫后肌。

 侧卧位,被测侧足处中立位。

 仰卧位,膝、踝关节处中立位。

 踝内翻伴轻微跖屈。

 在足内侧缘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小腿 踝外翻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与第三腓骨肌 腓骨长短肌:腓浅神经L5 和 S1(S2);第三腓骨肌:腓深神经L5 和 S1 在外踝远端足跖面触诊腓骨长肌肌腱;腓骨短肌被腓骨长肌覆盖,可在外踝远端向第五跖骨延伸处触诊;在足背第五跖骨外侧触诊腓骨第三肌,也可能找不到。

 侧卧位,被测侧在上,处中立位。

 仰卧位,足部垂出床缘,踝关节处中立位。

 踝外翻。

 在足外侧缘远端施加阻力。

 固定小腿

 足部 屈拇 拇短/长屈肌 短肌:内侧跖神经 S3(S2);长肌:胫神经 S2(S3)

 在接近第一跖骨头的内侧弧处触诊屈拇短肌;在拇趾近端趾骨的跖面触诊屈拇长肌。

 坐位或仰卧位,踝关节处中立位。

 跖趾关节与趾间关节屈曲。

 在拇趾远端趾节施加阻力。

 固定足掌 屈趾 趾短/长屈肌 短肌:内侧和外侧跖神经 S3(S2);长肌:胫神经 S3(S2)

 在每个足趾近端趾骨的跖面触诊趾短屈肌肌腱;在每个足趾中趾骨的跖面触诊趾长屈肌肌腱。

 坐位或仰卧位,踝关节处...

篇五: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

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名称 评定标准 0 零 未触及肌肉的收缩 1 微 可触及肌肉的收缩, 但不能引起关节的受缩 2 差 解除重力的影响, 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 好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但不能抗阻 4 良 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 完成全关节的活动范围的运动 5 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 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改良 Ashworth 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评定标准 0 无级张力增加 1 肌张力略微增加,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 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主和释放 1+ 肌张力轻度增加, 在关节活动范围后 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主, 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 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 肌张力明显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大部分时, 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 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 肌张力严重增加, 被动关节活动困难 4 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 不能活动

  迟缓性肌张力分级 级别 评定标准 轻度 肌力下降, 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并放下, 肢体仅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 随即落下, 能完成功能性运动 中 度 到 重度 肌力明显下降或消失, 0 级或 1 级,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 肢体迅速落下, 不能维持规定

 心功能的分级 分级 评定标准 I 级 患者活动量不受限制, 平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乏, 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 级 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 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但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出现疲乏, 心悸, 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 级 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 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悸, 气促症状 IV 级 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 体力活动后加重

 肢体残疾人的环境评定 环境类型 一级残疾 二级残疾 三级残疾 四级残疾 小计 生活环境 4 3 2 1 1-4 移动环境 3-4 0-3 0-2 0-1 0-4

  交流环境 0 0 0 0 0 教育环境 3 2 1-2 0-1 0-3 就业环境 3 2 1 0-1 0-3 文体环境 3 2 1 0-1 0-3 宗教环境 2 1 0-1 0-1 0-2 居家环境 3 2 1 0 0-3 公共环境 4 3 2 1 1-4 总计障碍 0-4 0-3 0-2 0-1 0-4

 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上肢能力水平 规定内容 检查日期 失用手 5 个动作均不能完成

 辅助手 C 5 个动作只能完成 1 个

 辅助手 B 5 个动作只能完成 2 个

 辅助手 A 5 个动作只能完成个 3

 实用手 B 5 个动作只能完成 4 个

 实用手 A 5 个动作均能完成

 1. 健手在患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 2.用患手在空中拿住钱包, 健手从钱包中取出硬币, 包括拉开, 合上拉链 3.用患手把伞在空中垂直支撑 10 秒钟以上 4.患手用未经改造的大剪指甲刀(长约 10 厘米)

 剪健手指甲

  5.用患手系健侧衬衫袖口的纽扣

  尺神经康复评定表 分数 4 3 2 1 得分 外行 无爪行畸形 轻 度 爪行 (不半肌萎缩)中 度 爪行手(半肌萎缩)重 度 肌萎缩(肌萎 缩 明显

 屈指 TAM 优 TAM 良 TAM 可 TAM 差

 感觉 S4 S3 S2 S1 S0-1 备注:

 屈指功能取环, 小指 TAM 的平均值。

 分级:

 优 10-12分, 良 7-9 分, 可 4-6 分, 差 3 分以下

  桡神经康复评定表 分数 4 3 2 1 得分 伸腕 >45 >30 <30 不能

 肌力 >M3 M3 M2 <M2

 伸拇指 TAM TAM TAM TAM

 伸指 TAM TAM TAM TAM

 备注:

 合计总分分级:

 优 13-16 分, 良 9-12, 可 5-8, 差 1-4

  分

  正中神经康复评定表 分数 4 3 2 1 得分 屈 腕 肌力 >M4 M3 M2 <M2

 屈指 TAM 优 TAM 良 TAM 可 TAM 差

 拇 指 对掌 正常 能 对 环指 能 对 中指 不能

 感觉 S4 S3 S2 S1 S0-1 备注:

 合计总分分级:

 有 13-16 分, 良 9-12 分, 可 5-8 分,差 1-4 分

篇六: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

T 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名称

  标准

 相当正常肌力的 %

  0

  零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1 微缩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2 差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3 尚可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4 良好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75

 5 正常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100

相关热词搜索: 徒手肌力评定法的分级及标准 分级 评定 标准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