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10篇

时间:2022-12-07 1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10篇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浅谈互联网+对幼儿园的影响 摘要:当前信息传播达到了飞速发展时代,“互联网+”为幼儿园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幼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10篇,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10篇

篇一: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幼儿园的影响

 摘要:当前信息传播达到了飞速发展时代,“互联网+”为幼儿 园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幼儿园教育发展信息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利用互联网改变幼儿园教育方式,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点明互联网对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互联网+”为幼儿园家、园、师、幼带来的成果,以及幼儿园 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以期对今后“互联网+” 教育提供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疫情 2015 年3 月5 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划”。“ 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其他行业连接起来,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也同样擦出了缤纷的火花。幼儿园教育不同于中小学,“学前教育处于一种双重边缘化、极其不公平的状态中,既无法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相比, 更无法与社会经济、公共卫生等部门相提并论”[1] ,如打破时空界限的微课,创新家园联系方式的网络平台E 校通,风靡全球的反转课堂等等。在“互联网+”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幼儿园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惑。

 一、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发展成果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是, “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2] 在传统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仍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为主.[3] 教师受时空地域和材料等影响,活动形式有限,幼儿接受教师传递信息面比较窄。而在互联网环境的联结下, 幼儿园传统意义上教育得到丰富和发展,教师组织的活动不只是拘泥于周围事物,幼儿得到更加充分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例如在端午节教育活动中,传统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来历,通过示范等方式指导幼儿学习包粽子,最后共同进行手共包粽子活动等。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作为辅助,吸引幼儿的同时,通过画面更直观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来历,符合学前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在端午节开放活动包粽子中,针对活动重点、难点,教师通过 PPT 以分解动作的方式,以直观的画面帮助家长和幼儿攻克手工包粽子重难点,幼儿和家长可以根据动画教学和 PPT 图片教学方式学习包粽子。

 在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的作用越加凸显,它满足了疫情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幼儿在家进行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疫情期间,多个幼儿园开展“听课不停学”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等多种方式,为幼儿推送精彩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互联网+”并非是否定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而是以创新的手段

 丰富幼儿园的教育,丰富教育活动的途径,推动学前教育发展。2.促进教师专业信息交流与分享。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数据的飞快增长,创新传统意义上教师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方式。未开发利用互联网时,教师们沟通交流以集体教研为主,效率比较低,受限多。在信息化推动下, 教师沟通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学校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可以查到相关教师的做课、说课等课堂活动,还可以观看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等。此外,教研活动通过互联网,可以打破地域界限,不同地区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跨地域在线教研。比如一园多址的幼儿园,日常教研活动,平行班组集合在一起,在路途上也浪费许多时间,而互联网的支持,让教师直接摆脱路途等地域问题,提供便利的交流机会。例如,现在有许多针对教师录制微课、微视频的软件,如“EV 录屏”、“剪映”,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学习专业知识,为教师自身发展进步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为大数据交流提供了便利,推动教师专业信息交流。

 3. 拓展家园共育渠道。

 家长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幼儿园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由于幼儿年龄层次的特殊性,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同样要求很高。不同于传统的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等家园沟通方式,如今通过建立家园QQ 群或者微信公众号等。例如幼儿请假方式,以往通过电话方式请

 假,方式比较单一,而互联网背景下,幼儿请假可以是提前微信群请假或者与老师私信请假等等,提供请假便捷条件。同样,老师与家长沟通幼儿情况打破之前短信、电话这些语言文字的表述方式,可以通过视频、照片、影集等多种方式更加直观与幼儿家长沟通。尤其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仅是幼儿,家长也存在入园焦虑,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利用互联网,及时发送幼儿在园的一日情况,缓解家长焦虑,更有利于尽快赢得家长信任,为今后开展家长工作做好铺垫。这些方式加快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也拓宽家园沟通的方式,实现幼儿园和家庭双向沟通,打破以往教师单方面与家长沟通,而家长沟通缺乏渠道的问题。

 4.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幼儿园存在“长期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4] ,在教师管理上,通过微信群、QQ 群以及网络平台等方式健全教师队伍, 更加直观清晰了解教师发展动态,更加便利高效对教师队伍进行管理。在科技创新下,不同于传统幼儿园管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从幼儿入园起的网络报名,到幼儿入园后的信息档案库建立, 幼儿查体信息等等,“建立各阶段适龄入学人口基础数据库、学生基础数据库和终身电子学籍档案,实现学生学籍档案在不同教育阶段的纵向贯通。”[5] 。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多媒体可以实现快速、系统的信息统计,幼儿园可以更加创新有效的对幼儿和教师进行管理。

 二、互联网+对幼儿园带来的挑战 1. 网络信息纷乱复杂,网络资源未做到再筛选。

 “互联网+”背景下,幼儿接收到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资源良莠不齐,有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益的,同样也不乏出现不适宜的甚至有害信息。例如,再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文儿歌时,曾出现视频前广告,广告内容比较血腥暴力,对幼儿园小朋友身心健康发展来说,这些类别的内容很不适宜,它对幼儿不论从视觉还是感觉上都具有较强冲击力,不适合幼儿发展,在运用“互联网+”时需要筛选信息。

 2. 网络平台保密性较差,幼儿园信息缺乏安全保障。

 互联网的最大弊端就是其保密性差,而幼儿信息的泄漏又极易引发潜在危险,所以“互联网+”教育 运行实施必须首先解决平台安全性问题,例如幼儿信息档案中除了幼儿信息外还包括家长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如泄露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除了增设密钥、加大防火墙力度等一般性措施之外,还应该尽量将平台限制在一定的局域网内,实现实名注册等,对诸如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进行内容封锁。

 “互联网+”为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师、幼都有创新性发展, 当然创新幼儿教育还需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组织结构、评价体系各方面的重构来实现。“互联网+幼儿园”能够推动幼儿教育行业的革命性变化,从而构建全新的幼儿教育教学生态来解

 决当前传统教学生态失衡的问题,相信今后科技不断发展进步, “互联网+”模式也会越加成熟,在运用“互联网+”模式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为教育事业提供创新便利模式,为更好培养十九大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社会表现、产生机制及其解决的可 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8):11-1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政.论幼儿园活动空间四维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 大学,2009:4. [4]朱书慧,汪基德.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 [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40-46.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篇二: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2.1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凡有志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 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在互联网构造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即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因特网的全球性打破了国际与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构想。大学生不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是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何时在何地学习。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进入网络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大学生好比海洋中的一艘风帆, 任其在知识海洋中敖游。

 据问卷调查资料显示有 38.16%的大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

 2网络技术的出现, 使得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仅局限在上课时间, 网络传输的即时性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3网络的发展, 使得每一个大学生的获知观念由被动接受教育的灌输和安排, 转为主动的上网查资料来获取自己所想要的知识。同时由于各种知识的充塞使得大学生不局限于获得传统教育中认为 的正确的或是必须的知识,而是进一步去寻找自己认为实用的知识。

 4

 大学生不在依赖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

 2.2互联网构建的信息时代的特点决定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同时存在着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的做出结论。

 1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文华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 使每个网民受益, 达到“文化增值”的作用, 也显示了文化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信心。

 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摆脱了知识的权威的从众心理, 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 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

 利用互联网所构成的协同学习环境, 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不受地域的限制,好比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实现指定内容的有效学习.同时网络还可以使教育者和学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通过网络大学生还可以向教育者提出问题,寻求辅导与解答。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

 观点。

 (3) 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的资源,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即能在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网络受知识的“滞后现象”,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时间。因此大学生为获得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这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4)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而不是知识的消

 (1)

  极接受者。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表现在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等,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涐所ㄋ繲の Internet

  2 .2.2.2(1) 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美国心理学会曾对 469 名长时间上网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网民中有 6%的人患有网络中毒症。而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有骗子、小偷,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黄色的信息垃

  网络成瘾症是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 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

 圾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项调查表明,在被抽取的三千名中国大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 46%可见“网络黄潮”、“色情文化”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极大的摧残。此外,网络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非法盗取国家机密情报、散步谣言或恶意诽谤等。目前,有些大学生利用电子邮件敲诈香港富豪的事件以见报端。防范信息污染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3)

 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o(_)o

篇三: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34·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少年体育学校思政教育研究

 张申子 河北省邯郸市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河北 邯郸 056001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学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我们享受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它高效、便捷的处理方式受到了非常多单位和部门的热爱。就教育单位而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发展让整个教育行业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它不仅改变了教师授课方式还让学生们也对课堂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学习。随着掌上终端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凭借一部手机了解到“天下事”,但互联网在送便捷到千万家的同时,也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样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从体育学校的思政教育面临问题的现状出发,对如何开展互联网时代下的少年体育学校思政教育研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促进其更好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少年体育学校;思政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6X(2019)6 月-0034-01

 当今社会信息极为发达,掌上终端、互联网终端各种花样百出的便捷互联网方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针对青少年人群而言,主要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对于掌上终端的使用,学生们现在基本都有自己的手机可以进行互联网交流。但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它所包含的内容良莠不齐,学生们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当然也会接触到一些不好的内容,那这些信息垃圾都是对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落实的阻碍。

 1 目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少年体育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1.1 良莠不齐,信息繁杂

 就目前国内互联网管理水平而言,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展现互联网上的积极内容,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中夹杂的消极内容。互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其中内容繁杂程度不容小觑,少年体育学校的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年纪,会有一些思想偏颇的行为,对很多东西都感到好奇,甚至去触碰。这些不健康信息中隐藏的色情、暴力等内容,很容易激起学生的低级趣味,所以他们也难免受到其思想侵蚀,进而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落实也会有些许阻碍。

 1.2 自制力弱,沉迷网络

 针对少年体育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大都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自制力相对比较低,当面对一些低俗情趣诱惑的时候无法当即作出正确判断。最近几年,我们不难从各路媒体了解到一些青少年被网络反噬的报道。“少年戒网所”这种乍一听很冷门的机构,近几年来层出不穷。学生网瘾成性,为了上网不惜一切代价,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有离家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面对这些互联网带来的思政挑战,学校教育工作的压力明显增大,如果学生在一种不健康形势的引导下成长发展,这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1.3 网络庞大,爆炸传播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机构或者单位开始以互联网为跳板进行自己的内容传播,各路媒体层出不穷,尤其是其中还有些不健康信息夹杂其中,使得互联网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对于思政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一大阻碍。就当前国内少年体育学校的相关管理体制而言,其存在着的一些漏洞仍需要我们去完善。很多垃圾信息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侵入学生们的日常,腐蚀青少年思想比如一些“丧文化”、“读书无用说”这些偏颇的思想,都给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带来了阻碍。

 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少年体育学校思政教育改善措施

 2.1 创新方式,革新观念

 就目前国内少年体育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很多老师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宣传。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对于互联网的接触日益增多,而对于其中的互联网需求也相对于以往有了质的改变。教师们在设置思政教育课程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总体需求变化和时代发展趋势,让更加贴合实际的案例走进课堂中,规划到方案里。除此之外针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也可以进行整改,比如“微课”或者其他网络形式,这些都是符合当下学生审美趣味的手段,对实际思政教育宣讲效率的提升都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2 转变方式,增添趣味

 网络信息量的繁杂就注定了其本身双刃剑的性质,所以思政教育的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互联网有利的一面,从有利条件出发进行思政教育课程的宣讲,让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味,以此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作为课程桥梁,比如对于其中的有趣信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丰富有趣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对思政教育的主动积极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针对课件内容进行完善,比如以往一些比较单一的故事和课件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一些新的整合,比如说在这些可见和故事里面融入当下学生喜欢的“表情包”、“网红用语”,让整个课程变得“更接地气”,使原本比较书面的语言也能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范式让学生去近距离接触,感兴趣并且爱上思政教育课堂,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2.3 营造氛围,加强交流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对于体育学校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大多都是活泼外向的,但是难免有一些叛逆的性格缺陷。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握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课上、课下交流,确保师生之间存在一种良性的互动,让学生对自己敢于发言,能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太过于以教师身份自居,拉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是要多多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真实想法为切入点,去进行思政教育课程的设置,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

 2.4 提高水平,促进发展

 首先作为学校,需要对教师身份有清晰定位,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他们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一定要过硬,学校可以针对于此,对于教师团队进行外引内培,加强人才的引入,内部需要提高思政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变能力的双重发展。不仅如此,学校内部还可以根据互联网趋势开展相关学习的课程,让“老教师”也有学习的空间。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帮助学生们进行一定的三观建设探索,引导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主流思想要重视起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凌.试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8(10):125-127. [2]曹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体育运动学校思政教育的思考和创新[J].学校体育学,2018(06):70-71. [3]李鹏.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73.

篇四: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电大学报 2006 年第2 期 网络环境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常晓红 ( 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东营 257091)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 网络 已融入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并对传统 的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 中, 应注重研究网络文化 , 最后实现趋利避害。

 关键词 :

 网络环境 ; 网络文化 ; 校 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0 — 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8 — 3340(2O O6)02 — 0030 —0 2

 网络环境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 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 高速、 综合 、 广域型的数字式电信 网络, 这种网络通过网中设网、 网际互联 , 可以覆盖一国、 数 国甚至全世界。网络以其开放化、 平等化、 多元化、 大众化、

 创新化、 虚拟化等时代特征给传统的校园文化带来了强烈 的冲击, 也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

 网络环境 及其交互手段 网络环境如同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 工作环境和生活 环境一样, 只是它是一种由电子产品支撑的物理空间, 是一 种虚拟的世界。网络环境中交流和互动的手段有:

 万维网( World Wide Web, 简称 WWW) , 是一种非常便 利的网络信息查询系统, 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超链接技 术 , 将各种主题的网链集中在一起 , 让使用者通过键盘、 鼠 标 , 浏览众多的网络信息, 是当前人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手 段。

 电子邮件( E — mail ) , 已经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场所和 必要的使用工具 , 是人们在网络环境下交流的主要手段之 一,其用途相当于生活中的信件、 书函等。

 电子公告板( Bulletin Board System, 简称 SSS) , 人们可 以把任何想要传递和交流的信息放在上面, 通过网络广而 告之天下, 其用途相当于海报、 宣传栏等, 现在应用 比较多 的是个人或组织的博客。

 聊天室(Interne t Re1 ay Chat, 简称 IRC) , 让人们在虚拟 的空间中同步交流 , 是一种实时工具, 也称“ 电子咖啡馆” ,

 其发展较为迅猛 , 已成为青年人交友的重要方式。

 虚拟社区, 是网络上专门为网民提供的、 可建立免费个 人主页的电子空间, 建立各种虚拟组织并在这种虚拟空间 内进行自由交流, 开展各种活动。

 网络游戏 , 这是近几年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新生事物 , 它 把原来的人和电脑的游戏模式改为了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 进行间接对话的游戏模式, 深受很多青年人甚至是少年儿 童的喜爱。

 二、 网络文化及其影响 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环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 内容 , 从而形成崭新的、 开放的网络文化。

 ( 一) 网络文化的特点:

 信息共享的平等文化。网络文化是没有屏障的开放性 文化 , 传统的权威在这里失去了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无 中心的虚拟社会。网络文化是没有地域边界、 语言边界和 意识边界的, 全球的任何人在任何结点都可以登录网络, 人 与人的交流没有时空的阻隔。

 雅俗兼容的多元文化。雅文化和俗文化处于同一个平 台, 而与后者有关的内容往往更多地被网民点击。在这里 区分的热点不仅是内容的雅与俗, 而是什么信息能引起更 多人的注意和让更多的人感兴趣。

 英语 占主导地位的霸权文化。在英语 占绝对优势的网 络文化中, 一些西方国家可以随时传播其价值观念体系, 倾 销其精神文化产品。虽然这一方面没有人阻止我们做同样 的工作 , 但我国的互联网起步晚, 内容少 , 中文内容只占全 部互联网内容的不到 10%。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多是西 方发达国家的意识思想。

 冲突与整合并存的全球文化。网络文化的包容性和多 元性导致了多种文化的冲突, 比较明显的是民族文化与外 来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 突, 冲突的焦点是发展中国家对“ 文化霸权” 与“ 文化殖民” 的反抗 , 文化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及国 家 主权 与安全。

 ( - - )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 信息技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也为新时期文化的发展更新创造了必要和可能。从直观 收稿 日期 _ * 2006 一 O2 — 3O 作者 简介 :

 常晓红 ( 1969 一) , 女 , 山东省 广饶县人 , 东营职 业学院讲 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电大学报 网络环境对校 园文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上, 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的是人们的生存方式, 从深层意义 上, 影响最多的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

 网络的创造性催生了学生的一些现代观念。在人类社 会的发展进程中, 人的行为和观念是相互联系的。男耕女 织的社会, 自给自足是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大工业时代人们 追求规模和效益 ; 随着网络走进大众的生活, 人们的主流意 识也变得更加富有时代特征。据统计在我国的网民中, 21

 岁至 35 岁的占88. 4%, 其中, 青年学生占有较大的比重 , 他 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青年学生的学习观念、 效 率观念、 平等观念、 全球意识等都带有网络时代的痕迹, 这 些观念反映了青年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适应 性。

 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的使用使 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都有了极大的拓展, 通过网络可以方便、

 快捷地查找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在网络 信息处理中问题得以解决所带来的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躬 身实践, 勇于探索的勇气。网络技术是教学的辅助, 信息技 术与课程的整合又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拓展了教师的教和 学生 的学 。

 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学生的交往面。网络的存在使 人们的交流超越了时间和空问的障碍, 极大地丰富了人与 人的交往方式。网络为学生创造了全新的交流空问, 只要 网络存在 , 他们随时随地可以与外界联系。随着网络环境 和网络应用的发展 , 网络强大的功能和便捷的实用性会使 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进行交流。通过网络会交到不同 的朋友 , 可以获取不同的认知体验。

 网络的平等性为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网络 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用 的平台, 在网上人们不论年龄、 财 富、 资历等, 大家都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的交往空问尤其受 到除了年轻一无所有的青年人的青睐, 通过网络他们可以 学习、 交友、 求职、 参与竞争、 解决实际问题等 , 网络成为他 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 三)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共同构成了人的生活意义和 目的, 规定了人的认识和行为。

 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阶段, 外界因素的影响较 大 ,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 染于苍则苍 , 染于黄则黄” 。网络 文化以其开放性、 多元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一些诸如拜金 主义 、 享乐主义、 色情等的信息更容易吸引他们的眼球, 用 网络来推波助澜的“超级女生” 迅速成名的故事 , 商业竞争 中一夜暴富的故事等使他们变得浮躁和功利, 逐渐对“ 书山 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 忠厚传家久 , 诗书继世 长” 等传统观念产生怀疑, 学生中出现了爱慕虚荣 、 侥幸取 胜等负面的心理及行为。

 影响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青年学生是网络技术的使 用者, 也是网络文化的推动者。由于网络的普及, 他们时时 处在网络的包围之中。传统的学生生活方式主要是三点一 线即教室、 宿舍和餐厅。而现在上课教室有网络、 下课宿舍 有网络、 外出有网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与网络有关, 学 生学习离不开网络、 交流交友离不开网络、 业余消遣离不开 网络 , 网络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和部分学生的精神依托。

 网络的虚拟性使他们面对网络更能敞开心扉, 抒发情感, 使 他们更热爱拥有网络的生活方式。网络逐渐成为学生的学 习、 生活、 娱乐的伙伴 , 甚至部分学生上网成瘾 , 形成 了网络 依赖症。

 传统校园文化的内容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的校园文 化在内容上以道德规范的教育约束为主 , 在实施中强调传 统文化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责任感和“ 仁义礼智 信, 温良恭俭让、 忠孝廉耻勇” 的道德 自律。在学校教育过 程中体现出来的教风、 学风及开展的文体活动都不会脱离 这样的主题。网络文化在内容上则更加宽泛 , 娱乐性和趣 味性更强。信息在网络的传播基本上是畅通无阻的, 加之 网络的开发利用最早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推开的, 在我国得 到普及后一些商业网站为追求商业利益和吸引人们的注意 力等因素, 网上一些反映西方文化及生活观念的信息、 垃圾 信息、 非法信息、 非传统文化信息等对传统校园文化进行着 覆盖和蚕食, 在学生中传播速度快, 影响巨大。学生习惯把 些传统的东西理解为因循守旧, 把一些我行我素的 自由

 倾向理解为时尚现代, 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弱国国民意识 ,

 盲目崇洋媚外。

 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中的非制度文化环境。与传统 校园文化活动相比, 网络大大增强了个人和组织发布、 交流 和吸收信息的能力 , 个人或组织在网上可以以匿名的方式 自由地发表意见, 并且能够通过网络迅速地与他人交换和 共享信息, 因此在网上组织的文化活动, 已经不再像传统意 义上的文化活动, 遵循某种制度和规则来开展, 而带有更大 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 比较难以控制。

 三 、 校园文化建设与 网络建设的融合 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文化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 了新的挑战, 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建设应在体现“ 双赢” 原 则的基础上 , 实现二者的融合,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校 园 网要以赏心悦 目的版式、 丰富多彩的内容、 有价值的资料 、

 及时的校园信息来吸引学生的视线。

 ( 一) 将网络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 网络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 它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社 会文化概念, 网络文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文化现 象 ,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具有一定引领地位的部分,

 不仅不能抛开网络, 相反, 网络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将更加显 著。因此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 把 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时, 要着 眼于实际问题的研究, 如校园网络内容的审查过滤、 网络如 何支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网络道德建设等。网络使 用的行业 自律规范、 国家的有关互联网的管理规定和法律 法规等的宣传教育, 应纳入网络文化建设体系中, 使广大师 生能在享受先进科技带来的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 ,

 能够分清是非、 自我规范、 自我约束 , 形成 良好的主流的健 康的网络文化。

 ( 二) 校园网络系统的文化定位 校园网络体系可以包括校园网和互联网两个部分。校 园网又分为学校网、 部门网、 学生社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几 个层次, 校园网主要用于校内的业务管理和办公服务。学 校互联网包括学校网站和与校园网相联的( 下转第34 页) 一3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电大学报 互联 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地; 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焦点问题、 模糊问题, 进 行有力、 有理、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引导大学生的网 络行 为。

 ( 三)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 当代大学生虽然从年龄上讲已经成年 , 然而他们的思 想并没有完全成熟, 尚处于发展期 , 他们上大学之前所接触 的社会仅仅是一个小圈子。再加上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

 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过太大的挫折, 对生活的感性认识 过强 , 理想化因素高。因此, 他们中的一批人并不能完全适 应大学生活, 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差, 抗挫折能力差, 调节 能力差, 因此, 他们便在网络中逃避现实。这其实反映了他 们心理的不够成熟。因此, 高校应该加强高素质辅导员队 伍的建设 , 设置专门的心理调节中心。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 导和心理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分辨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这种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辅导 , 可以通过心理卫生和健康 知识广泛宣传, 可以通过教师面对面的与学生个别咨询辅 导, 可以通过网上心理对话来进行。

 提高大学生防止和消除 网络心理障碍发生的 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治疗和转化已有 的心理疾患。努力把互联网带给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减到最 低程度, 充分发展网络的正向积极效应。

 ( 四)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 网络具有开放性。

 可能为不道德者和不法分子带来可 乘之机。他们可能肆意在网络上传播反动的和黄色的信 息, 制造网上信息污染; 或是发布虚假信息, 随意侮辱诽谤 他人。而高科技网络在道德问题面前显得很脆弱。大学生 往往 自治能力差, 抵制诱惑能力差 , 受不良网络影响久之,

 就会渐渐形成 一种潜在习惯 , 引发许多问题 。

 这些不良信息必然有它的传播源,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 须从源头着手:

 首先 , 学校网络管理人员必须配合有关部门 做好网络上载把关工作 , 把那些不健康和有害的信息消灭 在萌芽状态。同时, 学校应增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 将网 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部署。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能否取得成效, 关键在于网络能否引 起学生的关注, 让正面的网络资源 占据学生的网络生活。

 此外,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消除网络垃圾 的生存空间, 同时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

 四、 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即“ 生活即教育” 。随着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生活正在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 重要 内容。网络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是学 生的一种新的生活环境 ,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极为 深远的。我们必须使影响有利的方面得到发展。

 不利的...

篇五: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德育 影响 对策    【论文摘  要】

 社会进入 21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德育方面的影响日益明显。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探索网络德育新途径, 促进大学生德育良性发展, 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工作、 学习、 休闲、 娱乐等生活的各个层面。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 N N IC )

 2012年 1月 16日在北京发布的《第 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数据显示, 截止 2011年 12月 31日, 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 5.13亿, 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 38.3% , 其中, 学生仍然是网民规模中最大的群体,占了 30.2% , 为 1.55亿人。

 可见, 互联网对学生群体影响不可估量, 有利有弊,我们要加以引导, 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德育中的正面作用。

    一、 网络对大学德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极大的拉近了人与人之前的距离, 让我们感觉世界变小了, 网络上各种信息资源都很丰富, 它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休闲的主要方式,利用网络, 大学生可以学到许多的知识, 各个层次有都会提升。

    1、 大学利用网络给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变得更便利了。

 计算机信息的飞速发展, 网络的大力普及,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 大学就可以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这样, 网络道德教育就变得很方便了。

    2、 网络增强了大学道德教育的吸引力。

 网络的特点鲜明, 网络对比其他教育方式更加直观, 更加吸引大学生的兴趣, 大学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互动, 对网络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

    3、 网络可以提高大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作用。

 大学教师可以从网上清楚的了解他们学生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从而就可以针对性的引导他们, 提高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作用。

 同时, 大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家长联络,这样, 大学机构、 大学生、 大学生家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 网络对大学生德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 在给大学道德教育带来促进的同时, 也给其带来更大的阻碍作用。

 网络文化垃圾泛滥, 大学生知识、 经念尚浅, 对其难以辨别, 这样对大学生思想和心里健康带来会产生许多的负面的影响。

    1、 网络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传播范围广泛, 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 这样, 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信息和观念, 破坏分子利用网络传播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进行破坏活动, 同时他们会宣传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大学生由于生理、 心理等因素影响, 他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尚不完善、 这样大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 容易选择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渐渐地就会抛弃我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积极向上、 努力建设祖国的坚定目标。

    2、 网络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 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

 术, 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 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 加密, 解码技术或工具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 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软件指令、 网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在网络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 还包括行为人借助于其居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系统实施的犯罪。

 互联网的快速、 便利和虚拟的特点易于诱发大学生犯罪, 甚至成为直接实施犯罪的工具, 一方面, 快速传递的大量乃至泛滥的信息中混杂着许多不道德、 反道德的内容, 侵犯着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心理, 导致大学生个体伦理道德和群体伦理道德水平下降。

 另一方面互联网犯罪猖獗, 毒化社会风气。

 目前一些黑客危害国家、 社会和公共安全, 妨碍社会秩序管理, 肆意传播计算机病毒、 蠕虫等, 许多大学生甚至将黑客视为自己祟拜的英雄或偶像, 这不但严重地制约着互联网自身的发展, 而且毒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风气。

    3、 网络技术有可能造成大学生知识匾乏及伦理道德素质下降。

 网络信息爆炸并不等于知识爆炸, 放弃书本阅读和亲身实践, 过度依赖电子媒介, 就必然造成文化退步、 知识匾乏, 而且网上阅读材料的多媒体化会导致人的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 阅读能力退步。

 作为个体的大学生用于人际交往的时间将大大减少, 具有社会温情效应、 家庭温情效应的人际传播机会过多的被剥夺, 这有可能使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下降, 心理趋向封闭。

 虚拟的网络生活毕竟不同于现实世界, 如果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互联网上, 把自己的思想、 感情沉浸与陨落在互联网内容之中不能自拔, 将会导致个人产生孤僻、 冷漠及其它健康等问题。

    网络一方面给大多数大学生享受现代科技文明成果, 从而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同时, 另一方面却由于网络的不规范及大学生本身弱势因素的影响, 给社会和大学生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为了使网络更好的服务社会、 服务大学生, 大学要加强网络思想道德的教育。

   三、 加强大学网络道德教育途径   1、 转变大学生上网思想观念。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大学生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了, 他们利用网络了解国内外新闻, 查找学习资料。

 大学里负责德育教育的老师要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宣传和正面教育, 让大学生知道网络是用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 而不是来退化自己的。

 积极转变大学生上网的思想观念,同时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2、 转变大学教师观念, 提高大学教师网络道德教育能力。

 大学教师要有丰富的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 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指导大学生如何在网络上获取资源,如何与他人进行交际。

 大学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让大学生知道网络只是一个平台, 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教导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时候, 他们必须遵守网络行为准则, 不能违背自己的网络道德标准, 不能在网络上传播反动、 暴力、 色情等一系列违反道德的东西。

 同时, 大学教师要积极与时俱进, 传统的一些教育方式要加以改进, 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 大学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科技知识, 能够熟练地掌握网络, 这样就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利用网络教育, 教育层面更广泛、 教育时效性也更高。

    3、 加强大学生监督和管理, 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大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 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第一、 建立网络信息管理部门, 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

 第二、 大学教师或网络技术人员要及时清理校园网上那些反动、 暴力、 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 如果发现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 社会各界要给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报纸、 电视等媒体可以通过生活实际案列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本身无好坏, 关键在于人如何来使用网络。

 网络作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主阵地, 也可以是高校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合理利用网络进行道德教育, 比高校课堂德育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 1]第 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 B O L ].   [ 2]赵国锋.网络时代大学德育教育[ J].学术论坛, 2005(9 ):

 183- 186.   [ 3]赵江永.网络与大学生德育教育[ J].经济师, 2006(3):

 9 3- 9 4 .   [ 4 ]孙建民.高校校园网络的德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J].教育探索, 2006 (4 )

 .   [ 5]刘守旗.试论网络道德[ 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   

篇六: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2019年47期总第487期职业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Title:Friendsofourlives(1) MainfeaturesTheoldfriends (3)thesamehistorywithyouThefriendsofthefamilyTeachyouthingsorhelpyoutof i ndajobTheonlinefriendsMakefriendswithyou(4)theInternetThe“friends”you(2)verymuchDon’tgetonwiththem,buthavetoseethemThebadfriends Often(5)you.此活动设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细节内容的理解和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看看哪组答案正确,最后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果。3.合作学习的运用。整个活动的进行应在教师的监控范围内,不能对学生放任不管,对于干扰小组活动的学生及时提醒并制止。每位教师也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们作为教学的主体,自身发挥引导、帮助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完成以上表格时,教师巡视课堂发现,有些组给出的答案不全面,第1空只写出Types而没想到Kinds,第4空只写出through而没想到by,这时教师可以提醒他们每空只填一词,但不止有一个答案;有些组对词形、词性掌握不牢,第3空原文是Theyhavethesharedhistory.这里shared词性是形容词,而表格中需要的是动词,所以教师要醒他们注意词形、词性的变化;有些组的语言转换能力较弱,第2空要么没填,要么填两个词don’tlike,却不知道反义词dislike或hate就是最佳答案。当然,经过小组成员的全力合作,大有收获,结果还是令人惊喜的,大多组都给出了完美的答案。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相当明显。四、总结总之,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合作交流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步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这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张宇雯.英语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 2018(28):96.[2]黄俊丰.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8(20): 82-83.“互联网 + 教学”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文 / 周妍蓉【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方面,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与变革。“互联网+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符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需求,让学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使他们可以更加高效的学习。【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英语;翻转课堂;网络平台【作者简介】周妍蓉(1992.0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对外英语教育。《“互联网+教学”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为题,围绕“为什么要变革教学方式”和“如何变革教学方式”这两个问题,宣讲“互联网+教学”时代的教学理念变革,解读翻转课堂的目标、组织形式、内容设计、环境支持和实施方法,介绍翻转教学的“主动性学习”“形成性评价”“互动性课程设计”等特征,传授“学而教”“课堂时间最大化利用”“点燃学生学习动机”“以学生体验主导课堂教学”等教学改革新理念。期间,徐岚老师用各种实例直观地展现了“灌输式教学”与“合作式教学”“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之间的巨大差异,发人深省,让我深刻意识到了“互联网+教学”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逐步渗透在各行各业,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翻转课堂,微课,网络云端课等各种新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及方法层出不穷,放眼未来,信息技术教育已然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各高校必须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提供支持,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在一次高校教师培训中,曾经有幸听过厦门大学徐岚博士《“互联网+教学”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的讲座。徐岚老师以

 462019年47期总第487期职业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性与必要性。二、“互联网 + 教学”背景下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1.教学角色方面的影响。自古以来,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作为传授的媒介,将知识口头的教授给学生,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然而,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语言类的学科。而语言类的学科都是需要学习者亲自去实践的。换言之也就是说,它的各种技能(听说读写)是需要学习者自己花时间去磨炼去钻研的,学习的效果与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参与性有很大关联。该门学科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而翻转课堂主要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而是管理者和辅助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扮演着“传道,授业”的角色,课堂中大部分的工作都由老师来完成,而学生只需要机械而被动地接受那余下的小部分工作即可。就像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倾向于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不厌其烦的传授单词,语法知识与应试技巧,造成了学生填鸭式地学习英语,以至于听和说的技能远差于写和读的技能。而在翻转课堂上,老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工作量发生了转换。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亲自完成老师预先设置好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与要求。而老师则在一旁统领大局,管理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并在最后给出评价和总结。联系实际来看,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用的教材是《职通英语》,该教材的特点是包含了大量英国国家的生活场景与文化习俗,每一课都涉及了相关的口语与听力的练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合理的设置目的明确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给学生布置各式各样的课堂练习和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教学模式方面的影响。其次,英语既然是一种外来语言,就不能墨守成规,用传统的中国式教学模式来教授。在外国,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学生通过组内的交流沟通、互相帮助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相对较于传统模式而言,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着不同兴趣爱好,成长背景,学习程度的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可以更有效的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传统的课堂,鲜少有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合作学习则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大家通过交流想法,分享经验,互帮互助来解决问题完成课堂任务。并且,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团队中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大家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为着同一目标共同努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所以,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课堂任务,给学生们进行分组,并在布置完任务后,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旁观,及时地给予指导或纠正。3.教学内容方面的影响。英语课堂不应在局限于单词和语法的习得,文化背景知识也同样重要。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在了解了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后,可以更好地习得目标语言。文化背景图式学习对学习者的阅读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国的学者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些学习程度差不多,把英语当作外语习得的学生,并随机的平均的分成了两组,然后让两组学生做同一份阅读理解。不同的是,其中一组学生在做阅读前被提前讲解了一些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知识,而另一组学生则是直接做阅读题。结果出来后,两组学生在考察文中语法和词汇的题目上,分值并无太大相差,而在考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的题目上,被提前讲解背景知识那组学生的分值却高出许多。这便是图式学习的作用了。因为已有的背景知识,所以在阅读中可以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对文章进行有效的理解。所以,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应当针对所有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相关背景知识,文化常识的备课,在课堂上以相关背景知识为铺垫徐徐进入正题,既可以扩充学生文化知识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吸收新知识。4.教学手段方面的影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基于“互联网+教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以及部分多媒体的使用。如今,我们可以采取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来满足“互联网+教学”教学方式变革的需求。就目前来说,比较常见的有微课,慕课,蓝墨云班课,微信平台以及各种英语学习APP的使用。例如我校使用的蓝墨云班课,课前,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发布预习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收集资料,结合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课中,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设置与书本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抢答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大学生的参与度。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化技术平台的使用,非常符合当代学生“手机不离身”的特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更好地掌握学生动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总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现代的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教学”时代的需求,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中。让学生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便利,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参考文献:[1]范茗.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与方法[J].英语广场2014 (11),118-119.[2]吴飞燕.“互联网+”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进——基于“翻转课堂”模式[J].考试周刊,2014(38).[3]许秀云,曹青春.图式与文化——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0(3),72-75.[4]张宝英,智文静,ZHANGBao-ying, & ZHIWen-jing.“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07:12(1),130-132.[5]郑亚娟.“互联网+”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成人教育,2018(02).[4]Anderson, Neil J. (2005). Fluency in L2 Reading and Speaking. TESOL 2005 colloquium.

篇七: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展望 2017/14浅谈“互联网 + ”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段德金 杨兰丽( 云南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优势,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和谐师生关系,避免和克服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互联网 课堂教学 影响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也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互联网 + 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这不仅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促使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更新与发展[1] 。1 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1. 1 互联网促进教师转变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被动”学习过程,由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信息。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现在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模式。老师的职责由传统的“灌输”知识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与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2]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观,把学习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调动、指导服务。也就是将“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互联网不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同样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教师们不再以教师的权威俯视学生,而是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3]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动的,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双向交流探讨,达成学习目标。1. 2 互联网促进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然后复习、考试。随着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秀视频等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优化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教案 + 黑板 + 粉笔”的固定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在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科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 83% 来自视觉,1 l%来自听觉;多媒体教学恰恰能够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从而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更加深入与长久。互联网及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使原有的课堂信息的容纳量得以扩大,教师也可以灵活的控制所要教授的内容,可以明显的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4] 。1. 2. 1 互联网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互联网 + 教学过程中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形象生动有趣,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大大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5] ,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1. 2. 2 互联网存贮量巨大,信息资源丰富互联网 + 使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师备课不在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和限制,可以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源应用与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1. 3 互联网便于师生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 QQ、电子邮件、微信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最高限度,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同时,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2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2. 1 教师过分依赖互联网(1)盲目使用互联网信息 由于互联网上大量信息,教学资源非常巨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不再认真钻研教材或相关的参考著作,只是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内容,甚至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不经自己的加工就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的使用,结果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妨碍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 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人格魅力与教学特色的形成。2. 2 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1)学习主动性不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不少学生依赖网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浏览上,不去认真阅读教材,也不动手整理笔记,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知识学习效果不佳,知识掌握不牢固。(2)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浏览大量信息,又无法归纳总结,导致学生掌握知识零乱、破碎,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更谈不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3 正确认识互联网 发挥互联网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但千万不能迷信信息技术,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也有其局限性,要警惕对网络技术的依赖与崇拜,不能天真地认为网络技术总是好的,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这种“技术至上论”会使教育内容变得肤浅,让教育本身快餐化、程序化[6]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清醒的认识到恰当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教育变得丰富多彩,使教育插上的翅膀,但过分依赖和迷恋,过度的技术介入则可能变成教育的灾难。人是要靠人来培养的,这是所有机器都代替不了的,教师的活动蕴涵着人的感情,人文精神,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做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模式,将互联网技术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 + 、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探究,促进生生双向交流,和谐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参考文献:[1]康国栋. 正向融入“互联网 + ”助力“双创”人才培养[J]. 现代教育技术,2016( 08) : 122.[2]肖清和. 试论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J]. 科教导刊,2011( 06) : 141.[3]蔡伟.“互联网 + ”时代的教育变革[N]. 中国教育报,2015 -04 -09.[4]郑御真. 互联网时代下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研究[J]. 教学研究,2016( 07) .[5]徐强. 试论多媒体教学利与弊[Z]. 网校论文中心,2014.[6]顾明远. 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N]. 中国教育报,2016 -08 -11( 03) .— 6 1 2 —

篇八: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传播与电脑的合二为一,导致这些独立范畴界限的日益消失,网络则成为结合的必然产物。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被紧紧的连在一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之中,在网络时代这种互动关系更显突出:网络推动教育的进步,教育引导网络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未来的信息时代是网络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教育化的时代。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先在教育内容发生重大的变革。传统教育中曾经盛行“仓库理论”,认为“脑子是存储事实的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收集的越多就越有学问。“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隶属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的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在八十代每年增长 25%。”知识的爆炸态势由此可见一斑。人类即使不断的开发潜能,也难以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尤其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培养的“多识”的仓库型人才是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瞬息万变的知识变化和增长局面的。而网络无疑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

 网络教育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已从教师利用传统

 教学方法进行单向教学,向着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转变。过去的教学形式是将学生集中在教师里由老师授课。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师生之间的交流,受到场所、时间及心理因素的限制。而网络教育却是将学科相关的知识集中在网站上,由各位学习者自行对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使得学习真正的完成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化。学校还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远近距离教学。传授知识的手段从投影仪、幻灯机进入课堂,到录音机、语音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再到电影、录相机和广播电视教育,以至到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而且可能实时的与各地教师进行交流,这就以最低成本极大地扩充、更新教育内容,而且将使教育体制和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创造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能更及时,这必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认为:“计算机的网络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空间,将建立地球的新秩序。”传统的、封闭的、集权式是的生活观念将变成昨日的印记。在地球村里,人们无远而不屈,无高而不达。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提供了数字化学习的基础结构以适应新学习的需要。数字化学习为学生自己决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评估,以及通过信息的不断反馈。“名校+名师+同步教学+在线辅导”已成为网络教育的发展

 方向。搜狐网远程教育一栏介绍的面向基础教育的网校中,有 60%是按这种模式运行的。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与现在的广播电视教育相比有不可逾越的优势。网络教育是交互式的,即学生与教师可以隔着电脑屏幕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远程教育中学生与教师共享一个虚拟空间,拓展了教学过程的范围和深度。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引发来自其他学生的答案和新问题。进而,学生们能够选择或在某个公共的空间,提出他们的答案和新问题,或与其他同学用 E-mail进行一对一的通信联系。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它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创造虚拟的课堂环境,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性,跨越时空局限,进行及时或非及时的开放式教育。利用该形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班造的主动性。学生既可以在教学中心的多媒体集中上课,统一学习;也可自己在家中或任何有计算机的地方单独点击学习。无须花费大量资金和长途跋涉就能借助因特网,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感兴趣的学校或课程,也可随时或适时质疑,与老师讨论、交流,从而学有所成。中国电化教育办公室副主任珠珠女士认为,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将成为每个学生的基本方式。在未来社会,不学习将意味着停滞,而停滞又意味着失业。因此,在未来社会,人们的一生都必需接受教育,而通过网络完全可以实现,而且这不需要专职的教师,

 专门的教室。最主要一点是学习时间是机动的。这一点对在职职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职职工人数众多,但由于上课不能避免地会与工作发生冲突,许多人无法正常上课。而网络教育就很好地弥补了这点不足。他们可以不再按部就班的跟随教学计划的进度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速度建立适合的学习方式。

 首先,网络促进学生学习起点的平等。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便可以开始学习,接受最新信息,获取网络上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源。它具有跨越时空的距离的能力,即使在地球最偏僻的角落,在没有人愿意去的角落,它也不会因此而冷落你。也不会因为贫富差距而看不起。

 其次,网络促进教学过程的平等。人们在接受教育时,可能处在同样的起点,但由于先天生理、心理条件以及后天环境的不一致,一定时间以后,人们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学业成绩和其他个性倾向。由于网络上信息几乎是无限的,而且网络具有时间的收缩性与空间的伸展性,人们将不受时空的限制。而在传统的教育中,此时,不同学习水平的人还必须坐在同一教室中,接受同等的内容。这看似平等,其实是完全的不平等。

 再次,网络促进师生关系的平等。美国一家多媒体研究所的行政主任洁伦认为:远程的电脑教育将使教师从“讲台的圣人”变为“你身边的导师”,学生们也不再会为考不

 上名牌大学而耿耿于怀,或怨天忧人了。网络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聘请世界上最好的教师,运用世界上最好的教材,面向全球的学生进行授课。教师现在成为了课程设计者、学生的顾问、教练、指导者、导师、教育与人才管理人员以及职业实践者。由于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改变,使教师不需化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讲课、批阅作业。其主要工作将是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他们的个别问题,给予分别的指导、帮助。这将有利于进一步缓和师生之间长期对立关系,使他们的关系趋于合作、融洽、民主。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顾曰国说:“相对传统教育,网络教育能够很好地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它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网络教育最终会在生源、资金、技术和适合时代发展方面对传统教育事业形成冲击,并推动传统教育的变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的新界定,现代文盲是不能识别现代符号信息和图表的人,不能运用计算机交流信息与管理的人。动态的文盲定义冲击着现代教育制度。网络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是一个新教育时代的到来。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德纳认为:人有 7 种不同智力。其中语言智力、逻辑和数学智力在传统教育中倍受青睐,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却受到冷落。网络时代的学习,

 会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进步,而使人的 7 种智力都将得到尽可能的发展。网络时代,面对可随意获取、真实可信、服务及时和创造性极佳的信息。而任何人想要在网络时代生存、发展,必须接受教育以获取足够多的知识。我们知道,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人才,则其价值取向必须有一定的超越性,因为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事业,只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社会才可能向前发展。而这样一种定位,只有在网络时代才可能落实,因为创新正是网络文化的根本。

 在我国,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 31所高校已获网络远程教育资格。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将为更多意欲接受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人提供机会。网络教育的后起勃发,及其自身具备的开放性、交互性,赋予个体更多学习主动性以及操作方式的灵活性,这对传统教育形成巨大冲击。远程教育可以说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典范。学分制的实行,也会节约许多人的时间、精力,带来教育资源的节省。

篇九: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联网对教育学的影响

  互联网对教育学的影响

 互联网对教育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互联网对教育学的影响吧,仅供参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网络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具备以下功能:

 1、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即将进入的 21 世纪,将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21 世纪,既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世界各国将迎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21 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为此,世界各国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因此,教师应尽快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水平和效益。目前在全国流行的计算机培训模式不仅已经陈旧,

 而且不适合广大教师的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一套既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并建立一种能够自我更新的竞争机制。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来临的初期,就把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培训作为了学校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点,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制定考试大纲,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考试,目前全校 100%教师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95%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和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把提高学习与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不断探索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评价的新模式。同时还加强了教育科研、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组”的带领下,以点带面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学校通过不断努力,力争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学科教育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新一代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学科教育研究专家。

 信息时代的突出特是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和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可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膊,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

 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象征,而且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使“以人为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资源的潜能,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2、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符合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师道尊严”,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只有在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去汲取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今天是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互联网提供的知识信息,是一个教师远远不及的,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可自由自在地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一发展,摆脱了教师固定思维的束缚,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知识天空中翱翔的感觉,因此,今天的教育再也不是“师道尊严”的时代,而是“学道尊严”的时代,网络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变为

 主动,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资源迫使教育教学内容与教法将发生一场深刻的改革,它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积极性,重视了学生高阶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必将推动教育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3、互联网资源的检索和查寻,使网络资源能支持教师备课、上课和基于网络的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同时,基于网络的通讯、研讨和交流活动,让师生学会在网上编写和发送电子邮件、参加网上各种有意义的专题讨论,使用电子公告板等,在当今网络化生活环境中,如果不会发送电子邮件,就像不会写信寄信一样困难。

 3、 互联网信息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如编写学校、班级和个人的主页,这样,就可以把班级的黑板报办在网上,同时在学校办起网络杂志,使广大师生都能加入到网络文化的创作和发展中来,使网络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学校真正成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4、 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和校园网的传输方式有机结合,增强了教育的交互性,满足了各种各样学生对学习的不同要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由于交互式

 的加强,提高了学生交流的能力,这也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今,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科技先进性,它更在于带给人类的一种全新的思想。简而言之,我们现在终于拥有了提高教育产业的产出效率的手段。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 影响 学校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