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10篇

时间:2022-12-11 17: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10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2019年第1期【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与凝聚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大力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辐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10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10篇

篇一: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2019 年第 1 期【摘 要】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与凝聚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大力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辐射面积,实现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转变的基本目标,基层党组织应该拓宽新视野、探索新思路、寻求新途径,与驻区企业联合共建,努力打造社区与驻区企业“党建引领助力发展,区域共建互利双赢”的新局面。【关键词】党组织向心力与凝聚力;新视野;探索新思路;寻求新途径章党街道天湖社区结合实际,创新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理念,以试点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大党委”制和基层党建片区常委负责制为抓手,搭建联系群众、服务企业的绿色平台,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有效促进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科学化水平的同步提升。天湖社区位于章党地区南部,现有居民 2933 户6928 人。社区党总支下设 5 个楼院党支部、13 个党小组,有党员 180 名,其中在职党员 18 名,离退休、下岗党员172 人。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围绕“区域党建,同争共创”这一主题,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组织各支委及骨干党员深入居民群众当中,倾听百姓心声,关注民生,总结经验,努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了社区党的建设与和谐建设。社区被评为“市党建示范社区”。天湖社区是棚改新区,社区内有部分老楼房,大多是天湖啤酒公司的职工住宅。由于新老区混杂,人员组成复杂,人口密度较大,社区内可利用资源十分有限。为有效破解社区党建条块分割难题,实现区域化管理,社区党总支搭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深化管理服务,促进社区党建由相对独立向融合互助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社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一、建立党建联动机制,选准社区党建工作切入点,打破社区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组建党建联席制度,并驻区企业签定“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协定书,每年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主要讨论和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等重大问题,领导和组织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党总支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党建联动机制的设立,使辖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由配角变为主角,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社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二、推进资源共享,筑牢社区党建工作支撑点,改变社区“单兵作战”的运行模式紧紧围绕“发展共推、文明共创、事务共管”三大目标和原则,在社区搭建三大平台,探索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新机制。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整合社区与企业人力资源,积极协调企业单位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季节性及长期的就业岗位,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难问题。当企业夏季生产忙、用工急、难找人时,社区积极协助企业,为其提供工源。多年来,企业为社区提供就业岗位 89个,其中长期就业 21 人。社区为企业应急生产提供临时工百余人。与此同时,注意争取企业支持,安置一些社区特殊群体。如社区两劳释解人员刘振家,就业成为一大难题,企业和个体都不爱招收。社区党总支部多次与天湖啤酒公司工会主席张安民沟通,最终将刘振家安排在啤酒厂装卸队工作,让他生活有了保障,防止再次犯罪。二是搭建结对共建平台。组织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引导党员联动联创。2012 年5 月,天湖社区、章党火车站、德才中学联合开展“综治宣传月暨铁路安全常识进千校入万家”活动,章党火车站铁路派出所副所长王建忠到德才中学,向在校学生宣讲爱路、护路安全知识。一起起血淋淋的铁路伤亡案例,告诫学生们要远离铁路,不要横穿铁路,不要破坏铁路设施。受教育师生达 800 余人。几年来,党组织间开展结对共创活动 20 余场,党员结对帮扶百余人。三是搭建共驻共建平台。社区党总支在驻区单位支持下,开展以单位为主的组团式服务。主要依托居民“一键通”这一平台,整合社区内现有资源,与卫生所、超市、物业等服务单位组成联合体,一个电话随时为有需要的居民服务。发挥党员自身特长优势,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伍,把天湖啤酒公司在职党员及学校党员教师、退休教师都吸纳进来,从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矛盾纠纷、大环境整治、文艺表演等多方面为天湖辖区居民服务,每年“组团式”服务100 多件次,体现了新型党总支的组织优势作用。三、发挥党员作用,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结合点,转变社区“单一封闭”的活动方式为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8 小时以外”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一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党总支在建立社区居民档案,发掘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等情况,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 6 支,划分党员责任区 5 个。社区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现有党员中聘请了 15 名“社情民意专递员”,建立完善了社区与居民群众之间对称互通的信息渠道。二是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在深入开展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促进自我管理;党员带动群众,促进自我服务“双带双促”活动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仅2016 年一年已经开展文化、环境、卫生等方面奉献日活动 12 次,参与人数 200 多人。三是建立“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在社区与企业事业单位广泛宣传,采取党员志愿捐款、企业爱心助资,积极募集贫困党员救助基金。截至目前,已经募集救助资金 2480 余元,其中党员志愿捐助 1480 元,企业援助 1000 元。几年来,为辖区贫困党员献爱心,伸暖手救助贫困党员 110人次。四、 建立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区域模块功能互补,实现资源的交叉辐射只有把公共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才能促进效能最大化。一是推进公共卫生环境共治。依托长期与企业建立的良好互助关系,协调驻区企事业单位为辖区建设出力,有效改善辖区软硬件环境。2009 年,天湖啤酒公司将其 4 栋家属楼交于抚顺华泰物业接管,由于只安排了一名清扫员,卫生环境很差,居民反映很大。社区在及时组织安排党员志愿者到家属楼清剪树枝、草坪的同时,组织全体社区干部及新区部分党员群众开展卫生大整治,缓解了脏、乱、差现象。2010 年,为使天湖小区管理和服务更加人性化,天湖啤酒公司投入 3 万元,为新区老百姓安装了便民晾衣架,极大方便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二是做到文化体育资源共享。社区积极筹建社区党员群众活动场所,通过沟通协调,天湖啤酒公司出资 3 万元,为社区办公楼购置了办公用品及活动器材,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把原社区办公室改建为居民活动室,天天向居民开放,方便了居民就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三是搞好社区各类活动共建。每年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十余场次,最大程度满足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调动了地区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积极性。2008 年到今,天湖啤酒公司每年资助社区活动经费 5000 元,并与社区联合开展邻居节及国庆庆祝活动,把“邻居节”广场活动,打造成为天湖居民自己的品牌。在今后的工作中,各街道将进一步围绕“区域党建,同争共创”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区域党建共建工作,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紧紧围绕党建共抓、民生共建、文化共融、资源共享、和谐联创、活动联谊的区域合作理念,建立区域融合的组织体系、打造区域认同的特色文化、形成区域共享的服务平台、完善区域共建的联动机制、共享区域发展的实际成效,努力构建团结、稳定、和谐的共建关系,最大化地整合资源优势,发挥联动效应,丰富特色服务项目,促进章党街道区域党建共建工作打开全新篇章。作者简介:张楠楠(1979—),女,辽宁抚顺人,学历:研究生,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党建。区域党建 同争共创积极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张楠楠(中共抚顺市东洲区委党校,吉林 延吉 133004)【摘 要】公众满意度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最终归宿。本文基于 191 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排序。【关键词】公共管理;公众满意度;随机森林模型“服务型政府”作为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已是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主题。公共部门管理和服务的主要接受者是公众,因此,公众对公共部门的满意度是检验其管理成绩的主要标准。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何?弄清楚这些对公共管理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公共管理的满意度是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影响因素其作用程度也不同。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归纳总结国内外不同学者所提出的公共管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众个人特征、政府公共服务和政府自身建设。(一)公众个人特征公众个人特征是影响公众对公共管理满意度的一项重要因素,包括公众的职业、年龄和文化程度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关注和认知程度。关注和认知决定期望,期望又影响满意度,因而对公众个人特征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前人研究中少有涉及的。本文列举的公众个人特征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二)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即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为公众提供的服务,他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满意度。公共服务是 21 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和公众的生活质量直接相关,其好坏最容易感知,是影响公共管理满意度的敏感因素,也是专家学者最青睐研究的对象。本文归纳的公共服务项目有十项,分别是市场监督、就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治安环境、生态环境、公共交通、教育制度和文化体育建设。(三)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已经成为政府自身建设的主要任务。[1]政府自身建设的好坏决定了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决定了人民是否相信政府的执政能力,因而政府自身建设也是影响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所研究的政府自身建设的方向有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透明度、公正度、工作态度和廉洁度,以及政府政策的执行力。二、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公共管理满意度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研究本研究获得 191 份有效问卷,利用其中 1/4 的样本作为测试集,其他四 3/4 的样本作为训练集。利用R 中的 random forest 程序包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对训练集进行训练。将三大类影响因素的 20 个元素作为特征变量,即 p=20,因此 mtry=20/3。用袋外数据对已经生成的随机森林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的 OOBestimate error rate 值为 18.11%,可知生成的模型的性能良好。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 20 个特征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变量增加的均方差%IncMSE 与其重要性成正比,故而可以通过各个变量增加的均方差%IncMSE来反应各个特征变量对公共管理满意度影响的重要性。模型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三、基本结论(一)政府自身建设是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政府自身建设的六个因素中有四个因素的%IncMSE 值大于 10,足以证明政府自身建设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之大。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既是政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更是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必须将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政府自身建设中,政策执行力度和公共管理效率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影响最为突出,公平公正和服务态度紧随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2] 提升政策执行力是政府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公共管理效率不仅体现了时效、速度、理想的产出投入比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效益的大小,[3] 因此,提高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公共管理效率, 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实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 并为之奋斗。不仅如此,在追求执行力和提高效率的同时,更需要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以及其结果的公平公正,只有建立在过程良好和结果公正基础上的执行力和效率才会让公众真正觉得满意,进而提高他们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三)政府公共服务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社会保障、治安和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明显。公共服务不仅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功能,与此同时,公共服务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公共服务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其好坏直接决定了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满意度,故而不容忽视。(四)公众个人特征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好坏评价,有个重要因素就是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期望,期望越高,满意度会越低;期望越低,满意度会越高。公众的个人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的期望值。但根据模型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公众个人特征对满意度虽然有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参考文献】[1] 李克强.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2015.[2] 慎海雄.聚焦聚神聚力抓改革[J].瞭望,2014(24):12- 13.[3] 陈昌丽.浅谈提高政府行政效率[J].理论与当代,2008(9):29- 30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李敏(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变量重要性排序表管 理88 · ·

篇二: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 年第 03 期总第 461 期 Serial No.461No.03,2021经济研究导刊收稿日期:2020-12-28作者简介:冯贵荣(1992-),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行政与区域发展研究。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公共管理(一)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同时,农村地区是我国全面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场,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在文化建设、教育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供依然有待提高。在许多地方还出现了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甚至缺位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都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因此要真正地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先要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二)农村公共管理及其主要任务农村公共管理主要是指农村基层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来管理和规范各类农村事务,合理分配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及其他农村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农村公共管理是我国开展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农村公共管理较其他的公共管理情况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大、任务也更加艰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城镇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村公共管理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突出发展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民能够共享改革红利,从而进一步维护农村的稳定、化解农民之间的矛盾、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三)农村公共管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农村公共管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的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公共管理关系密切,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有助于农村文化发展、教育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解决好目前农村公共管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出一套既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又能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公共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二、农村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颇见成效,但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高。由于农村具体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农村公共管理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物质条件水平、传统风俗习惯、文化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渗透到农村公共管理的管理活动中,加大了农村公共管理难度。本文主要对农村公共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以及自身对于农村公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问题与优化建议冯 贵 荣(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农村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存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偏向城镇、基层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农村自主性组织管理范围狭窄、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寻找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农村;公共管理;问题;优化建议;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3-0016-0316 - -万方数据 共管理的了解,发现目前农村公共管理主要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问题。(一)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供给偏向城镇由于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现在农村对于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大。各地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大,很多基层政府都注意到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开始逐步完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例如,在许多地方农村地区也都建有“乡村大舞台” “文化广场” “法治广场”之类的公共场所,但是这些场所大多属于修建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较低的基础公共产品,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农民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大部分地方对于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是主要偏向于城镇地区,对于农村地区的投入有所欠缺。正是这种资源的分配不平均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甚至出现缺位的情况。(二)农村基层政府缺乏长期的规划,治理方式单一基层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起着“火车头”的作用,要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基层政府的执政水平。首先,大部分农村基层政府对于公共管理事务没有制定长期规划。而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注重个人绩效,注重短期利益,只为了让上级领导看到短期的工作成效,而不做长期的规划。然而只注重短期绩效往往不利于农村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甚至还经常出现在管理中没有目标和方向,重复工作和返工的情况。其次,基层政府公共管理的治理方式单一,往往只会简单地执行上级传达的任务,按照上级发布的文件、会议执行,在具体治理中没有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上级的政策不一定适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有可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却只是无用功。(三)农村自主性组织管理范围过于狭窄农村自主性组织作为农村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因为其天生具有的草根性,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是农村公共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公共管理事务烦琐复杂,基层政府不可能把农村事务考虑得面面俱到,又或者对某些方面的问题“力不从心”,这时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更贴近农民生活、受到农民的信任、了解农民的需求,是农村公共管理的重要补充。虽然目前农村自主性组织的管理范围和权力基本都是基于政府委托而产生,但是从目前农村公共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农村自主性组织已经覆盖了农村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组织。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目前的农村自主性组织的管理范围已经跟不上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以及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就导致了很多公共管理事务的空白,提高了政府进行农村公共管理的经济成本。同时,现在农村自主性组织主要依靠人情道德来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治理能力普遍比较低下。(四)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匮乏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物资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公共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愈加凸显。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工资待遇不理想、激励机制不健全、晋升通道更为狭窄等问题。有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被迫下到基层工作的往往也一心想要离开农村,由此造成的人员的频繁流动是导致农村公共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必须解决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引不进、留不下的问题。三、农村公共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对以上农村公共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和思考后,本文提出几点参考改进的建议,希望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管理遇到的问题,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一)扩充农村公共管理投资来源渠道农村公共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完善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这必须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才能实现。但是由于农村发展的滞后,经济水平相比城镇地区更是天差地别,想要依靠农村自身财政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想要增加农村地区对于公共管理的投入除了政府出资外,还要扩充投资的来源渠道。首先,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投入可以适当向农村偏移。目前大部分城镇地方对于基础的文化、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地区相对较为缺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于这类基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在当地政府对于公共管理投入进行分配时,可以适当向农村地方偏移,以解决农民对于基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其次,可以引进企业对于农村公共管理进行投资。对于想要在农村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可以对其进行税收优惠或者其他政策性优惠,让企业在农村地区建厂,同时修建学校、医17 - -万方数据 [责任编辑 文 娇]院等公共场所。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可以让农民享受到企业修建的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实现多赢的局面。(二)农村基层政府进行长远的规划、丰富基层治理方式农村公共管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进行管理规划时要避免过分看重短期绩效,要综合各部门和领域对公共管理事务进行长期规划。首先,培养基层工作人员的长期规划意识,多领域多项目进行有效联动。在制定管理规划前多开展调查工作,在规划完成后组织相关专家对规划进行考察,确定规划可行后再具体实施,避免出现无用功和返工。上级领导在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时不要过于重视短期绩效,应将地方的长期规划进度也纳入到考核范围。其次,农村基层政府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丰富治理方式。在执行时不能只是简单地传递上级的政策决定,应向上级及时汇报具体情况,申请上级对不适宜本地的政策做出适当的修改,形成适合当地情况的政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向基层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开展普法工作和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和群众的法律水平、道德水平,为相关政策的实施创造适宜的环境。(三)进一步扩大农村自主性组织的管理范围虽然农村自主性组织已经不是依附于政府的附属组织,但是其权力来源于政府授权,没有政府的授权就无法进行农村公共管理活动。目前,农村自治性组织得到的授权范围已然不能保障相关工作正常进行,应当扩充对农村自主性组织获得的授权范围,让农村自主性组织在授权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此外,对于农村自治性组织人员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在不过分干预的情况下对主要领导人员进行监督,对他们的工作在规划方向上进行指导,确保其工作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同时,定期对农村自主性组织的工作人员开展提升业务水平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村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对农村公共管理的补充作用。(四)加强农村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建设专业的公共管理队伍。对于农村公共管理人才的缺乏问题,由于农村物质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制约,注定比其他方面更加难以解决,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保证农村基层公共管理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给予一定的农村就业补助,解决农村工作人员的住宿、就餐、交通问题,这样才能增加农村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吸引力。其次,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保障人才的晋升渠道,鼓励农村公共管理人才任期满后继续留任,对于自愿留任的人才应给予政策支持。最后,可以从农村本地的大学生中选拔人才,并进行培养,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带领家乡人民走向美好生活。四、结语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开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公共管理事业的重要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解决好现在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构建一套适合农村的公共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已经是不能回避的问题。相信随着农村公共管理能力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农民的生活条件必将越来越好。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2]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 (4):637-650.[3] 张玉漫.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体系的优化[J].农业经济,2014, (10):127-128.[4] 段莉.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管理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7):105-106.[5] 朱海琴.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 (6):180-181.[6] 刘亦明.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浅析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发展[J].农村科学实验,2018, (17):89+93.18 - -万方数据

篇三: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公共政策学山 杨宏山 编著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第6 6章 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关键术语政策执行 史密斯模型 基层官僚模型 模糊- - 冲突模型 6.1 政策执行的基本含义6.2 政策执行研究的演进6.3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6.4 提升执行力的路径目录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6.1 政策执行的基本含义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政策执行的概念 政策执行的特征政策执行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政策科学的早期研究聚焦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并没有引起重视。学者们构建了很多政策制定模型、程序和方法, 在实施中, 人们惊讶地发现, 即使按照理想的模型制定公共政策, 其实施仍面临很多挑战, 甚至陷入困境。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爱德华兹提出, 政策执行是“发布命令、执行指令、拨付款项、办理货款、给予补助、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事、雇用人员、创设机构”等一系列活动。概而言之, 政策执行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结果的行动过程。政策执行需要依托一定的组织体系, 投入必要的资源, 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行动, 选择合宜的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政策执行投入的资源及采取的手段都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执行的特征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政策执行是贯彻实施基本的政策决定, 它包括政策期望与政策结果之间的所有活动。具体而言, 政策执行具有以下特征:政策执行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政策执行的行动者具有多元性。政策执行的组织体系具有网络性。政策执行与政策制定具有相互影响性。 政策执行的过程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政策执行需要制定实施细则, 明确组织指挥和权责分工, 化解阻滞执行的障碍因素。对于法治国家来讲, 政策执行须遵守法律法规, 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政策执行的主要环节有:政策发布政策试验执行总结 全面推行实施准备 政策宣传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执行的资源条件。

  执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目标群体的状况。

  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技术条件和手段。影响政策执行的制度因素对非制度性因素也具有影响作用。正式的制度安排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也具有塑造作用。因此,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首当关注制度性因素。1.制度性因素影响政策执行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有: (1) 府际关系的制度安排。(2) 政策目标的制度安排。(3) 政策方案的制度安排。(4) 执行部门的制度安排。(5) 激励因素的制度安排。2.非制度性因素 6.2 政策执行研究的演进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第一代研究 第二代研究第三代研究 第一代研究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受到古典行政模式的深刻影响 , 偏重于政策执行的实际运作和个案分析 , 采取 “ 自上而下 ” 的分析路径。第一代研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高层决策者身上 , 强调政策执行必须秉承上级意志 , 实现公共政策设定的目标。1.代表性学者除了普雷斯曼、威尔达夫斯基之外,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的代表性学者还有范米特、范霍恩、萨巴蒂尔、马兹曼尼安等人。 第一代研究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2.第一代研究的特征总结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文献和成果, 可以得出一些共性特征:遵循“自上而下” 的研究路径。聚焦阻碍政策有效实施的障碍因素。将政策制定与执行视为连续的过程。致力于探究政策执行的基本准则。3.第一代研究的局限性第一代研究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第二代研究者对第一代研究的缺点提出了激烈批评,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 “完美执行” 的必要条件往往并不具备。第二, 忽视了地方部门和基层执行者的适应性策略。 第二代研究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是在批评 “ 自上而下 ” 研究路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代研究提出 , 基层官僚比高层决策者更了解真实的政策问题 , 主张给予执行者充分的自主权 , 以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 , 更好地执行公共政策。1.代表性学者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的代表性学者有利普斯基、埃尔莫尔、耶恩、波特等人。耶恩、波特对执行结构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以下观点:执行结构并不完全是一种组织, 它包含许多组织群; 政策执行以项目理性为取向, 执行结构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 政策执行包含着多元的目标与动机;执行结构并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科层命令体系, 专业地位、协调能力、潜在影响力等也发挥着作用; 执行结构内部存在次级结构, 除了正式组织外, 非正式组织也在发挥着作用。 6.2.2 第二代研究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2.第二代研究的贡献(1) 它关注基层执行者面临的情境和压力, 为理解政策执行提供全新的视角。(2) 它揭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互惠性和策略性行为, 提出适度的裁量权有利于提升执行的有效性。(3) 它分析了政策执行涉及的多元主体、多元目标和多元动机, 提出大多数政策执行都不可能依靠单一行政机构。3.第二代研究的局限性(1) “自下而上” 的研究路径过于强调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2) 过分强调基层官员的策略行为有悖于民主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精神。(3) 全盘否定“自上而下” 的研究路径有失公允。(4) “自下而上” 的路径偏重于对政策执行的成功或失败进行解释, 在理论建构上有所欠缺。 第三代研究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试图整合 “ 自上而下 ” 路径和 “ 自下而上 ” 路径 , 提出综合性的分析框架。第三代执行研究采取综合的分析路径 , 注重提出假设 , 通过实证观察来检验假设。第三代研究者意识到 , 重要的公共政策不太可能由单一的行动者来执行 , 其实施难免涉及多元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与第一代和第二代研究相比较 , 第三代研究的突出特点是, , 它突显了政策网络对执行的重要作用。1.代表性学者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代表性学者有萨巴蒂尔、简埃里克·莱恩、马尔科姆·戈金、罗伯特·斯托克、理查德·马特兰德、罗兹等人。 第三代研究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2.第三代研究的贡献和不足第三代研究的贡献在于:(1) 注重从二元的维度探讨政策执行的关键变量。(2) 突显了中间层次的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3) 形成了政策网络分析及相关理论框架。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突破:(1)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执行”的含义。(2) 对关键变量的识别仍在探索之中。(3) 偏重于具体制度环境下的执行研究。 6.3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史密斯的执行过程模型 利普斯基的街头官僚模型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模型 史密斯的执行过程模型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美国学者史密斯在1973年发表的《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较早提出了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简称“史密斯模型”。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涉及很多影响因素, 其中核心变量包括四个: 理想化的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以及环境因素(见图6-4)。 利普斯基的街头官僚模型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美国学者利普斯基在《街头官僚: 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一书中, 提出了著名的街头官僚模型, 也称基层官僚模型。基层官僚包括警察、税务官、公立学校的教师等, 他们地位不高, 但在政府雇员中占很大比重,直接与目标群体接触, 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其在一线工作中的判断直接影响着执行结果。利普斯基从“自下而上” 的视角关注于基层官僚在政策执行中的行为, 将他们塑造成为身处悲剧情境之下竭力执行任务的“英雄”形象。利普斯基被视为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的关键人物, 他剖析了基层官员的工作环境及在政策执行中发挥作用的策略。利普斯基认为, 人们进入公共部门工作时, 在一定程度上都承诺过要服务于公共事业, 然而, 基层官员的职业特点却使他们无法达到工作的理想境界。 马特兰德的模糊- - 冲突模型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美国学者马特兰德对“自上而下” 和“自下而上” 的研究路径进行综合, 提出了政策执行的模糊冲突模型。马特兰德提出, 政策执行研究“不再需要更多的变量, 而是需要结构体系”。马特兰德提出, 对于“自上而下” 和“自下而上” 的争论来讲, 搞清楚“成功执行”的含义对于准确理解政策执行具有根本意义。根据两个维度可区分政策执行的四种模式, 它们分别是政治执行、行政执行、试验执行、象征执行(见表6-1)。 6.4 提升执行力的路径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政策执行的分类 有效执行的标准有效执行的条件 政策执行的分类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1.激励视角的分类根据政治激励、经济激励两个自变量可将政策执行分为四种类型(见图6-5):实动伪动暗动缓动 政策执行的分类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2.学习视角的分类根据公共政策的明晰性、地方政府的学习能力两个自变量, 可以区分出四种执行模式: 调适性行、行政执行、试验执行、象征执行(见表6-3)。3.变通视角的分类调适执行试验执行 象征执行行政执行真实执行替代执行 附加执行 选择执行 有效执行的标准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政策执行的评价者有决策者、执行机构及人员、专家学者、媒体、公众等, 不同评价者的偏好和主张对政策执行的判断具有重要影响。总体而言, 评价政策执行的效果与评价者的分析视角密切相关 。“自上而下”视角遵守政策的规定实现政策目标符合成本和收益的有效性原则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执行中增进学习, 优化实施方案及时回应基层人员和目标群体的诉求 “自下而上”视角综合的视角 有效执行的条件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有效执行公共政策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主要包括: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有效的监督控制必要的执行资源 恰当的执行工具必要的组织保障 本章小结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早期的公共政策研究聚焦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并没有受到重视。学者们构建了很多决策模型和方法, 在实施中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精心制定的政策仍面临很多挑战, 甚至陷入困境。20世纪70年代以后, 政策学者开始关注政策执行问题。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两类,前者具有相对稳定性,后者更具变化性。政策执行研究主要关注于制度性因素。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研究偏重于“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侧重于“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 强调项目设计须考虑执行者的需求和价值导向;第三代研究试图整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研究的优点,形成更为综合性的分析框架。本章介绍了政策执行的代表性理论模型,包括史密斯的执行过程模型、利普斯基的基层官僚模型、马特兰德的模糊 冲突模型。在单一制的府际关系下,激励因素是影响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变量。根据政治激励、经济激励两个自变量,可将政策执行分为实动、伪动、暗动、缓动四种类型。根据公共政策的明晰性、地方政府的学习能力两个自变量, 可将政策执行分为四种执行模式:调适执行、行政执行、试验执行、象征执行。 复习思考题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1. 简述政策执行的特征与过程。2. 简述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3. 试论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阶段、贡献及局限性。4. 简述史密斯的执行过程模型的基本内容。5. 简述政策执行的基层官僚模型的基本内容。6. 简述马特兰德的模糊 冲突模型的基本内容。7. 从激励的视角简述政策执行的不同类型。8. 从政策学习的视角简述政策执行的不同类型。9. 从变通的视角简述政策执行的不同类型。10. 试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 感谢您的欣赏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篇四: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38 Ⅰ2018/09性。(3)缺少标准化的行政审批和服务流程。最突出的就是“坐窗口”与“下乡”的矛盾。下乡是乡镇的主要工作程序,乡镇工作人员少,在便民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有下乡任务,不能长期在窗口坐等为群众办事;由于缺少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有时工作人员一下乡,就导致群众办事窗口没人,造成办事群众“来回跑”的情形发生。2.乡镇政府(行政村)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投放重点与服务需求评估不匹配乡镇党委书记和试点农村社区村支书对本地公共服务需求评估显示,乡镇党委书记认为,乡镇最突出的公共服务需求是: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缺乏等享受性公共服务,占 75.7%;农民收入太少和就业不足等发展性公共服务,占59.5%;农村道路、桥梁及饮水问题等基础性公共服务,占59.5%。村支书认为,行政村社区公共服务最突出的三大问题分别是:农民收入太少,就业不足,占65.4%;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缺乏,占55.8%;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占53.8%。如果按需求由强到弱排序,乡镇政府(行政村)社区公共服务需求依次是:享受性公共服务>发展性公共服务>保障性公共服务>基础性公共服务。这种排序表明,当前,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政府公共服务面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罗晓蓉摘要: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目前存在服务标准“缺失”“软化”,服务供需匹配性不够,服务项目存在“装点门面”现象,以及服务保障覆盖面窄,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对之策包括理顺“关系”,强化“联动”,加强“共治”;以社区为“抓手”,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协同提供服务等。关键词: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服务供给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 A 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健全和完善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各地基层政府的重要探索实践。主要问题1.乡镇公共服务标准“缺失”“软化”由于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性质没有明确界定,基本上为“临时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定位更是“五花八门”,有政府直属机构、政府派出机构、政府临时常设性机构、事业单位以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等,这直接影响了乡镇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1)缺少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奖惩及绩效考核的管理标准化不够,这导致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偏远村级代办点,虽然镇干部下沉到村,但是下沉人员工作强度大、少盼头,积极性不高。(2)缺少完整的标准规章制度。由于便民服务中心只是集中办事平台,服务标准、操作规程缺失,使得窗口职能部门间配合欠协调、缺乏回应 2018/09Ⅰ 39和社会综合治理,村民的基础性公共服务需求会得到相当的满足;随着农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全覆盖,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工程等保障性需求也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村民的享受性需求开始增长,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在专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要相应增加享受性公共服务。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和行政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资金投放重点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改善村庄道路、桥梁状况等基础性公共服务和保障性公共服务领域。公共服务资金投放重点与服务需求评估不匹配。3.乡镇(村)党委书记没有把村级代办点建设纳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比较急切的任务村级代办点是乡镇便民服务递送“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在江西省内全部行政村都建有便民服务代办点的乡镇占40.5%,大部分行政村有便民服务代办点的乡镇占29.7%,少部分行政村有便民服务代办点的乡镇占13.5%,还没有便民服务代办点的乡镇占16.2%。村级代办点功能不健全,信息资源缺乏。就江西省情况看,村级代办点往往设立在村部,村内需要提供办公场所及办公用品。但是,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代办点往往办公条件差,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办公用具不全,文件不能实现网上审批、电脑打印等,增加了村民办事程序和时间。特别是调查发现,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行政村(社区)应重点解决”任务中,乡镇党委书记认为,“加快村(社区)代办点的建设”占45.9%,列第六位;村支书认为“加快村(社区)代办点的建设”占32.7%,列第七位。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最薄弱的一环,村级代办点建设没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比较急切的任务,这将影响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与有效性。4.服务保障覆盖面窄便民服务中心民生服务保障覆盖面窄,这对普通群众的生活影响最为直接。随着中心村群众集中居住点迅速增多,集中居住点大都有1000多人,有的达到3000-4000人,居(村)民对社会保障、文化生活和公共服务量与质的需求都急剧膨胀。但是,乡镇(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发展、安全与环境需求没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特别是对特殊人群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及文化学习技能培训服务严重不足。5.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合作机制不健全社区、街道(乡镇)和区(县、市)三级便民服务中心(站、点)之间合作治理机制不健全。由于乡镇(街道)只有服务和咨询职能,没有审批权,也没有充分的财政资源及其他资源为下移的公共服务事权兑现。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设有计生民政社保窗口、党政国土农医规划窗口、综合窗口,办理审批和服务少、频率低或社会关联度小的事项窗口大多数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向上转办”层面,审批时间长、中间环节多,造成服务的质量、效率无法保障,服务的精细度、个性化程度不高,难以获得居民的认同与参与,也有部分处于“代办”和“办理”之间。由于联办机制不畅,有时办理低保手续,最短的要三四个月,最长的要七八个月,办理房产证最短的要半年,最长的要一两年。街道(乡镇)层面,有些存在“两头办理”的问题:一些职能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有审批窗口,企业和公众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首道审批后,还要去原单位审批。有些职能部门只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咨询、收件窗口,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职能被虚化,增加了企业和公众的办事成本。

  原因分析1.基层政府向公共服务型转型尚需时日公共服务型政府尚未完全建成是我国公共服务总量上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表现在社区公共服务层面,就是基层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对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在具体执行中没有真正树立公共服务理念。(1)政府职能缺位。通过对江西省街道(乡镇)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发现,发展、安全与环境等公共服务供给仍然存在不足。由于政府对部分公共服务的提供力度小,导致一些公共服务供给出现“真空”。SHEHUIZHILI| 社会治理 |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40 Ⅰ2018/09(2)政府职能越位。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市场化处于起步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制度机制不健全,政府直接供给“包打天下”及“单中心”政府模式,无法保证生产和供给的全面性和有效性。(3)政府职能错位。从纵向上看,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之间职能界线不清。在公共服务生产和供给上缺乏明确的职责范围和权力清单,监督反馈机制匮乏;从横向上看,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职权划分不清,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2.缺乏有效的需求表达和供给决策机制社区公共服务生产和供给主体主要是乡镇(街办),运行机制主要是“自上而下”式的供给机制。这种“自上而下”式的供给机制按照上级部门的偏好供给,居民缺少充分表达需求、参与决策的渠道;在居民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当下,公共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突显。甚至有些基层政府用行政手段强行推动社区服务项目成为“形象工程”和“参观工程”;而一些居民群众急需办理的项目,往往因其“小”,不够“出彩”,得不到及时解决。这样的供给式服务,导致社区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的不匹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3.公共财政制度存在结构性障碍(1)财政资源配置不均,“重城轻农”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县乡(街道)基层政府的财力不足,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财政能力短缺,导致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受到严重影响。另外,虽然基层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获得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但大多是专项资金,由于基层政府缺乏配套资金,直接影响到农村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2)基层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等。县乡级政府财政缺乏稳定的税收来源,收入不稳定。而且,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多由县乡基层政府提供,“钱少事多”造成地方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缺斤少两”。4.缺乏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法律法规(1)各项公共服务中存在法律法规空白。现代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权利。政府责任和公民权利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关于公共服务供给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还相对滞后。(2)社会政策体系衔接协调欠缺,无法有效地将基本公共服务输送到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类机构组织中去,输送到贫困者、失独群体等弱势群体中去,输送到老年人、青少年及妇女等各种有需求的特殊社会群体中去。(3)考核监督制度不健全。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履行更多地依靠行政首长的人治推动,存在“人走政息”现象,公共服务建设缺乏动力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对策建议1.理顺“关系”,强化“联动”,加强“共治”(1)理顺“关系”,就是明确三级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政府组织各自的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注重化解条块分割合力不够带来的服务碎片化问题,通过职能调整归并,逐步实现同类事务由一个政府部门管理,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2)强化“联动”,就是要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政府与社区间的合作机制和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让自上而下的“行政化”、自下而上的“社会化”、平等竞争的“市场化”构成社区公共服务三大不可或缺的结构性力量。一是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打破现有各部门“纵强横弱”“条块分割”的局面。二是建立政府与社区间的合作机制,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属性特点,提供社区居民互助互益服务、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企业网络市场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这些不同类型的服务相互补充合作,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三是建立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根据社区公共服务集体消费属性,培养社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习惯,加强社区与居民的利益关联。(3)加强“共治”,强调政府、社区组织、其他非营利组织、社区单位、居民协商合作,共同参 2018/09Ⅰ 41与和维护社区公共产品生产与供给;推动政府与社区职能的“双归位”,政府部门委派或转移到社区的行政性工作必须要有权力清单,社区不承担清单之外的事务,真正地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居民上。2.以社区为“抓手”,建好“站(点)”要增强社区回应群众现实需要的意愿和能力,通过提供菜单式、个性化与灵活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建好“站(点)”,就是打通公共服务供给“最后一公里”。3.推进“标准化”建设(1)公共服务标准化是一种管理创新工具,旨在对公共服务中具有重复性的活动进行规范,保证公共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和高效化发展。目前,全国各地没有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模式,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范围、程度和水平差异明显,基本上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城市优于乡村,省、市、县优于乡镇基层的状况。(2)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可以从乡镇(街道)、居(村)社区做起,乡镇(街道)制定《社会公共服务办事指南》,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明确对服务中心的场所设施、工作内容及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梳理社区便民服务项目,健全服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社区包片联户工作规范。引进标准化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多方协同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4.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协同提供服务(1)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是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当前,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基层政府而言,要改变社区公共服务主要是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的观点,认识到在社区范围内,居民需求的多样化、琐碎化及其不确定性,政府整洁划一、制度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根本无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2)多主体协同,是要解决服务由谁提供、如何提供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认为社区公共服务主要是建设行政服务中心问题,实质是把多元化主体协同排除在外。多主体协同服务,要打破原有的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独立提供服务的方式,构建立体的、阶梯式的多主体协同服务机制。★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二五”项目《加快政府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3ZZ0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DOI:10.13561/j.cnki.zggqgl.2018.09.012 ■ 编辑:云霞■ 霞映桃淡 陈宝林/摄 SHEHUIZHILI| 社会治理 |

篇五: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2019年第3期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143期DOI:10.16335/j.cnki.issnl672—2604.2019.03.014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研究的述评陈嘉俊,鲁峰(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摘要: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的研究起源于各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研究内容集中在治理主体、手段及绩效评估等方面。国外城市基层的多元化治理主体、刚柔并济的治理手段,以及以居民、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估理念对中国城市基层治理有重要启示。关键词:城市基层治理;综述;评价;启示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604(2019)03—0049—03一、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研究的起源国外学者主要用“社区”来表述城市基层。社区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是城市治理和建设的基本单元。德国学者滕尼斯在1 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最早将社区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他认为社区是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从实践来看,各国社区发展运动的直接动力是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早在18世纪中叶,一些欧洲国家就开始倡导通过社区成员自助和互助、增进社区福利等来解决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20世纪初,许多欧美国家为了改善社区生活条件,试图借助“睦邻运动”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融合与沟通,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精神和互助精神。到了20世纪中叶,由于战后重建的任务繁重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经济萧条、失业、贫困等,很多国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解决问题,因此,许多学者呼吁将社区管理和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可以说,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的治理的研究起源于各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二、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研究的内容(一)关于城市基层治理主体的研究格里·斯托克在《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一文中提出,治理的主体是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W DennisKeating在《社区开发公司的现状和展望》中研究了4本关于第三部门参与社区治理的图书,归纳出第三部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状况和前景。盖伊·彼得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书中指出,公众参与治理可以帮助政府实现行动合法化,同时对参与治理的理念、结构和管理技术等进行详细分析,为参与式治理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明确方向。Sherry R Arstein在A ladder of CitizenParticipation一文中认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其实是公众运用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表达意见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二)关于城市基层治理手段的研究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的刚性手段,主要围绕行政强制执行进行研究。美国学者Willam C Banks在《中美行政执行制度比较》一文中指出,行政执行是美国政府的基本使命,影响公众行为的政府权力来自政府能够采取强制措施保证政府规则的履行;德收稿日期:2018—11—21基金项目:广州华商职业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教研项目“城市治理中政府大数据资源的应用研究”(KJY2017005)作者简介:陈嘉俊(1992一),男,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助教。鲁峰(1955一),男,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49---——万方数据 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哈特穆特·毛雷尔教授在《行政法总论》一书中指出,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按照行政程序以强制方式实现公众或其他法律主体所承担的公法义务的行为;法国学者弗德尔在《行政法》一书中指出,行政强制执行指行政处理决定的强制实现,而不考虑其强制执行的主体、手段、程序等方面的不同。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的柔性手段,主要围绕行政指导进行研究。在这方面,日本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林修三在《关于所谓行政指导》一文中指出,行政机关的行政指导并非是基于法令而期望相对人按行政意图在某个行政领域中去做相关工作,而是以指导和建议等方式促使相对人同意和自愿协力去做工作;根岸哲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与行政指导》一文中指出,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为了实现意图,谋求相对人的合作并对其做工作的行为。(三)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的研究在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指标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者Gene L Theodori及John Bardo提出了关于社区满意和居民满意的绩效评估指标,Greg S认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社区绩效评估的核心指标。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中应用广泛的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层次分析法(AHP),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可以单纯确定社区发展指标的权重;1978年,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查恩斯、库伯和罗兹等提出评价部门间相对有效性的DEA评估法,其C2R模型是一种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生产部门,同时规模有效、技术有效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数学家查德提出模糊集合论,根据所给条件赋予所有评估对象一个结果,并据此排序择优,这也是国外社区绩效评估常用的方法。三、评价及启示(一)对国外学者研究的评价1.对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治理主体研究的评价从国外学者对城市基层治理主体的研究来看,他们大多数支持多元主体对城市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认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差别往往取决于基层治理主体,即政府、基层社会组织及公众之间的权能配置方式。其中,政府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组织者,基层社会组织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提供者,公众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基层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城一50一市治理是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公众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运用合法权利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使公众价值得到体现。城市基层治理正日益走向公众化、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概括来说,各国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是趋同的,主要由政府、基层社会组织、公众三部分组成。2.对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治理手段研究的评价传统城市基层管理对行政手段过于依赖,而对柔性手段却不够重视。刚性手段以基层事务为中心,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成治理目标,居民的需求在这一手段中被忽视。刚性手段在传统城市基层管理中得以广泛使用,虽然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现代城市基层治理活动仍然强调刚性手段的必要性。对于现代城市基层治理来说,仅有行政手段是不够的,因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要在行政指导中加强柔性手段的使用,将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相结合,实现“刚柔并济”,从而推动现代城市基层治理的高效化、民主化、人本化。3.对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研究的评价国外学者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认为社区发展规划已初步形成,也提出了如何建立社区发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他们认为绩效评估过程中社区要争取获得政府相应的资助及学术机构的支持,听取社区成员的建议,定期反馈评估结果。同时国外学者认为,尽管绩效评估指标在不断完善,但核心指标依然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西方国家在社区绩效评估方法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很成熟,有单纯确定社区发展指标权重的模型、DEA评估方法的C2R模型及模糊集合论等。(二)国外学者的研究对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启示1.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国外学者在研究中积极倡导城市基层治理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鼓励城市社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这对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我们摒弃传统的国家一元化管理模式,逐渐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合作”的治理模式。第一,城市基层政府应放弃全能型行政管理的方式,更多利用指导、建议等职能,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共同为城市基层建设和发展提供多样化服务;第二,要重视并发挥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培养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志愿者万方数据 队伍,利用其经验与专长更好地为基层服务;第三,要提高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与归属感,给予其发言权,在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体现参与价值的同时,加强居民对城市基层治理决策的监督旧1。2.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城市基层治理在城市基层治理中,除了必要的行政手段,政府也可以发动企业通过市场化或社会公益性手段为城市基层提供公共服务。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关爱社区,调动企业资源进人城市基层,充实服务力量,激发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多元互动等方式,帮助企业在社区中树立良好形象,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就业率,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优化。如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将总部办公区设在当地社区居民文化、娱乐、休闲的场所,聘请社区居民担任环境卫生工作人员,这既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使百事可乐总部成为当地居民的最爱¨J。在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基层治理还可以采用更多技术性能更好的移动互联手段,推行“预约式”“一站式”和“自助式”服务方式【4 J。技术手段的更新应该成为完善城市基层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路径。3.完善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制度首先,引入先进的评估理念。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要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评估理念,以居民、结果为导向。绩效评估的居民导向要求城市基层政府对居民负责,立足于民,将实现居民根本利益作为评估内容和标准的出发点。绩效评估的结果导向要求城市基层政府能使居民满意,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哺]。其次,实现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的法治化、制度化。通过完善立法和制定政策,使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走上法治化、制度化的道路。加强对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系统总结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基层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通过理论创新带动实践发展。最后,建立完善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城市基层治理绩效评估除了要实现制度化和法治化外,还要注重评估指标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要针对不同城市基层的特殊情况建立多样灵活的具体指标,同时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尤其要强化对居民满意度、生活质量的评估。参考文献:[1]陈涛.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1997(1):18·23.[2]李枭.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9):98-100.[3]谢芳.美国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高剑.技术手段更新是公共服务改进的机会[N].东莞日报,2014-03-13(A2).[5]张军涛.国外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经验与中国的反思[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5):64.69.[责任编辑:邓渝]Commentary of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Studies ofUrban Grassroots GovernanceCHEN Jia-jun.LU Feng(School ofBusiness Administration,Ghangzhou Huashang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 51 1300,Guangdong,China)Abstract:Studies on urban grassroots govemance conducted by foreign scholars originat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soci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The research contents mainly focus ongovernance subjects,mean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diversified governance subjects,the rigid and flexiblegovernance means,and the result-orien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ve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n China"surban grassroots govemance.’‘Key words:urban grassroots governance;commentary;evaluation;enlightenment一5l一万方数据

篇六: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扉页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基层政府机构管理职能整合研究——以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改革为例Integrated research on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grass-rootsgovernment under the viewof holistic govemance—A case study of the reform of market supervision andadministration Bureau in city Y作者姓名:陈超Name:Chen Chao申请学位类别和级别:公共管理硕士Degree application: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search direction:Administration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Degree granting unit: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指导教师:王珉Tutor:Wang Mill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05月21日万方数据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基层政府机构管理职能整合研究——以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改革为例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步由公共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由于我国的政府部门在机构和职能的设置方面的改革相对较慢,已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不断被老百姓所诟病,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履职能力,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因为历史沿袭的原因,我国目前的政府机构和职能设置依然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政治、经济职能明显较强,而公共服务职能偏弱。政府机构的很大一块工作就是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然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孱弱已经成为矛盾的集中点。群众对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现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舆论关注度,社会盼望着政府机构职能配置早日转型升级。彻底解决政府公共管理的“越位”和“缺位”现象。政府机构的改革必然伴随着管理职能整合。政府行使公共职能过程中“越位”、“缺位”现象的存在,说明目前我国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的。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界定政府管理职能的边界,主要反映在政府部门应该管什么,哪些职能可以放开手让市场去进行自动调节,哪些属于必须通过政府部门强制力去监管的范畴:二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如何整合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公共管理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管理不够精细.缺乏规制的各组织机构自行膨胀,产生了很多的职能部门,这些部门互相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职能交叉或者职能重合。这些机构根深叶茂,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机整合,这是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政府机构的重复设置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提高了行政费用,浪费了行政资源,还造成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公共职能无法落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进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这是政府机构管理职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积累到一万方数据 定程度之后,倒逼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和管理职能整合,让相对稳定的政府机构和管理职能设置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而高速发展的经济又不断促进政府根据形势及时进行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的调整。所以,对于社会治理来说,对政府机构管理职能的整合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基层政府又是政府的基本单位,它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能整合是政府机构整合的组成细胞。整合得好与否,将直接影响改革的成效。同时,“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因其改革阻力较大部制改革小,逐步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基层改革创新遍地开花,提炼改革经验,寻找改革模板亦成为各地基层政府管理职能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在整体性治理的视角下,对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改革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总结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哪些重点难点问题,探讨产生这些阿题的原因,探索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希望通过这样一种以点及面的方法,找出我国在基层政府机构管理职能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期通过总结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改革经验,为各地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模板,最大程度地降低改革成本,建立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本文对基层政府机构管理职能的整合进行了有益探索,对其进行了深入了理论研究,并以Y市为例总结了改革经验,探索破题路径,为推动我国政府转型和大部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整体性治理;职能整合;大部制改革Ⅱ万方数据 INTEGR ATED RESEAR CH oN MANAGEMENT FUNCTIoNS OFGRASS.ROOTS GOVERNMENT UNDER咖ⅥEW 0F HOLISTICGO、,ERNANCE—A CASE STUDY OF THE REFO剐M OF M魄RKET SUPERⅥSIONAND ADNⅡNISTRATl0N BI瓜EAI y IN CITY YW汕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in our country,the government graduallytransformed from public management government to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On theninth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fifth meeting of the government’Swork report,for the first time the government explicitly put forward of‘"practical transfer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OVCr to economic regulation,market supervision,social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Because ofslow reformation speed on institutions andfunctions of government agencks,the problem ofoverlapping ofduties,similar properties,affect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functions.Becauseof the historical heritage,in our country"sgovenmaent agenc-es,at present there arecomlTion situations like over power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unction,weak social servicefunctions.The main job of government agencies is to provide sevices to general public,but the weakness of government’s public function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commdictions.The general public maintains high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vacancy”and“offside”on government functions。The society i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governmentagencies function’S configu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s SOOI!as possible,whichlead to a final solu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vacancy’’and“offside”.!11万方数据 Government institution reform is a key step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Theexist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vacancy’’and‘"offside’’suggests that our country’Spublic service has flaws.Two aspects to show,first of all,for w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control,control to what extent and how to control,secondly,how will the governmentfunctions integrat.From new China was founded,a variety of agencies were extablishedbecause of the lackness in public management thoeries,theseagencieshave similarfunctions.These agencies have already strongly growed,how to integrat them is a majorproblem.The overlapping functions not only increase government’s f"mancial birden,butalso cause Mutual buck·passing between departments.To solve the problem,Mr Xi’s newgovernment is wor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whichequalsto the administTative system reform on the basis ofgovernmentfunctiontransformation.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managementfunction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has forced the government to reform agencies and integrat managementfunctions,keep therelative stablegovernment agencies and management functionsupdatedwith economicdevelopment,and high development speed of economycontinuesly accelerates the reformation of givemment agencies and functions.Therefore,in terms of social management,it is meanful to study the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Sagenciesfunctions.Grass—roots government is the basic element of government,itsmanagement function integration is a cell of Government’S institutional intergration,theresult of reform is based on whether the integration isgood or not.Meanwhile,thebottom-up reform mode has gradutely accepted by policy makers due to its low resistenceof reformationcomparedtOarge ministry.reform. Reformation from Grass-rootsgovernment massively boomed,conclude reformation expertence,seek reformation modelhave become the main mission of function reforma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Under the view of holistic govemance,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sed thesituation of reformation of the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in city Yconcluded the issues founded during reformation,discuss why those isusses occurred andseek for solutions.It tried to find out the common problems during the reformation ofIV万方数据 government agencies’management functions,look forward to provide reformation modelthrough city y’S reformation experence,in order to reduce reformation cost and foundhigh efficiency government.This article discovered the integration of functions ofgrassroots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form,and lookeddeeplyintoit,concludedexperience on the basis of city Y explored solutions,provided a reference basis forsuper-ministries reform and government transition.KEYWORDS: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Holistic Governance;Function Integration;TheSuper-ministries ReformV万方数据 目录摘要⋯⋯⋯⋯⋯⋯⋯⋯⋯⋯⋯⋯⋯⋯⋯⋯⋯⋯⋯⋯⋯⋯⋯⋯⋯⋯⋯⋯⋯⋯⋯⋯⋯⋯⋯⋯⋯⋯⋯⋯⋯⋯⋯⋯⋯⋯⋯。IABSTRACT⋯⋯⋯⋯⋯⋯⋯⋯⋯⋯⋯⋯⋯⋯⋯⋯⋯⋯⋯⋯⋯⋯⋯⋯⋯⋯⋯⋯⋯⋯⋯⋯⋯⋯⋯⋯⋯⋯⋯⋯⋯⋯.III一、绪{仑⋯⋯⋯⋯⋯⋯⋯⋯⋯⋯⋯⋯⋯⋯⋯⋯⋯⋯⋯⋯⋯⋯⋯⋯⋯⋯⋯⋯⋯⋯⋯⋯⋯⋯⋯⋯⋯⋯⋯⋯⋯⋯⋯⋯一l(一)研究的目的、意义⋯⋯⋯⋯⋯⋯⋯⋯⋯⋯⋯⋯⋯⋯⋯⋯⋯⋯⋯⋯⋯⋯⋯⋯⋯.1(二)创新点⋯⋯⋯⋯⋯⋯⋯⋯⋯⋯⋯⋯⋯⋯⋯⋯⋯⋯⋯⋯⋯⋯⋯⋯⋯⋯⋯⋯⋯⋯..3(三)国内外研究现状⋯⋯⋯⋯⋯⋯⋯⋯⋯⋯⋯⋯⋯⋯⋯⋯⋯⋯⋯⋯⋯⋯⋯⋯⋯⋯。4l、国外研究现状⋯⋯⋯⋯⋯⋯⋯⋯⋯⋯⋯⋯⋯⋯⋯⋯⋯⋯⋯⋯⋯⋯⋯⋯...⋯。⋯⋯:42、国内研究现状⋯⋯⋯⋯⋯⋯⋯⋯⋯⋯⋯⋯⋯⋯⋯⋯⋯⋯⋯⋯⋯⋯⋯⋯⋯⋯⋯⋯6(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6二、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职能整合现状⋯⋯⋯⋯⋯⋯⋯⋯⋯⋯⋯⋯⋯⋯⋯⋯⋯⋯.8(一)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职能整合的背景⋯⋯⋯⋯⋯⋯⋯⋯⋯⋯⋯⋯⋯⋯⋯8(--)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职能整合的方式⋯⋯⋯⋯⋯⋯⋯⋯⋯⋯⋯⋯⋯⋯..8(三)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职能整合的发展困境⋯⋯⋯⋯⋯⋯⋯⋯⋯⋯⋯⋯.1 ll、决策制定受阻⋯⋯⋯⋯⋯⋯⋯⋯⋯⋯⋯⋯⋯⋯⋯⋯⋯⋯⋯⋯⋯⋯⋯⋯⋯⋯⋯..1l2、各职能科室缺乏统一协调⋯⋯⋯⋯⋯⋯⋯⋯⋯⋯~⋯⋯⋯⋯⋯⋯⋯⋯⋯⋯123、存在部分无法可依的情况⋯⋯⋯⋯⋯⋯⋯⋯⋯⋯⋯⋯⋯⋯⋯⋯⋯⋯⋯⋯⋯⋯.1 34、职能整合过程中领导干部分流难⋯⋯⋯⋯⋯⋯⋯⋯⋯⋯⋯⋯⋯...⋯⋯⋯⋯⋯14三、Y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职能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6(一)触动部分既得利益⋯⋯⋯⋯⋯⋯⋯⋯⋯⋯⋯⋯⋯⋯⋯⋯⋯⋯⋯⋯⋯⋯⋯⋯.1 6(二)内部职能缺乏有效整合⋯⋯⋯⋯⋯⋯⋯⋯⋯⋯⋯⋯⋯⋯⋯⋯⋯⋯⋯⋯⋯⋯..1 7l、内部科室依然存在职能交叉⋯⋯⋯⋯⋯⋯⋯⋯⋯⋯⋯⋯⋯⋯⋯⋯⋯⋯⋯⋯⋯.182、权责划分不利于专业工作的监管⋯⋯⋯⋯⋯⋯⋯⋯⋯⋯⋯⋯⋯⋯⋯⋯⋯⋯⋯18(三)自下而上的改革缺乏法律法规支持⋯⋯⋯⋯⋯⋯⋯⋯⋯⋯⋯⋯⋯⋯⋯⋯。19(四)机构人事调整缺乏依据⋯⋯⋯⋯⋯⋯⋯⋯⋯⋯⋯⋯⋯⋯⋯⋯⋯⋯⋯⋯⋯⋯⋯20四、基层政府机构管理职能整合发展困境的破解途径和启示⋯⋯⋯⋯⋯⋯⋯⋯⋯⋯2 l(一)职能整合发展困境破解途径⋯⋯⋯⋯⋯⋯⋯⋯⋯⋯⋯⋯⋯⋯⋯⋯⋯⋯⋯⋯⋯2lVl万方数据 l、出台相关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2l2、加强职能整合协调,促进机构有机融合⋯⋯⋯⋯⋯⋯⋯⋯⋯⋯⋯⋯⋯⋯⋯。223、完善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法治建设⋯⋯⋯⋯⋯⋯⋯⋯⋯⋯⋯⋯⋯⋯⋯⋯⋯⋯⋯234、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职能整合人事调整政策⋯⋯⋯⋯⋯⋯⋯⋯⋯⋯⋯⋯⋯⋯25(二)基层政府机构管理职能整合的启示⋯⋯⋯⋯⋯⋯⋯:⋯⋯⋯⋯⋯⋯⋯⋯⋯⋯26结语⋯⋯⋯⋯⋯⋯⋯⋯⋯⋯⋯⋯⋯⋯⋯⋯⋯⋯⋯⋯⋯⋯⋯⋯⋯⋯⋯⋯⋯⋯⋯⋯⋯⋯⋯⋯⋯⋯⋯⋯⋯⋯⋯⋯⋯⋯。28参考文献⋯⋯⋯⋯⋯⋯⋯⋯⋯⋯⋯⋯⋯⋯⋯⋯⋯⋯⋯⋯⋯⋯⋯⋯⋯⋯⋯⋯⋯⋯⋯⋯⋯29致谢⋯⋯⋯⋯⋯⋯⋯⋯⋯⋯⋯⋯⋯⋯⋯⋯⋯⋯⋯⋯⋯⋯⋯⋯⋯⋯⋯⋯⋯⋯⋯⋯⋯⋯⋯⋯⋯⋯⋯⋯⋯⋯⋯⋯⋯.3 l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

篇七: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D625 论文编号:1028710 20-S031学科分类号:120401硕士学位论文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研究生姓名 王丹学科、专业 行政管理研 究 方 向 公共治理与政府改革指 导 教 师 赵 玲 教 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二О二О年六月 Nanjing University ofAeronautics andAstronauticsThe Graduate School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Research on the Role of TownshipGovernment in Rural GovernanceAThesis in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byDan WangAdvised byProf. Ling Zhao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anagementJune, 2020 承诺书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作者签名:日 期: 2020.6.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论文I摘 要乡村振兴,则国家振兴。在拥有 8 亿农业人口的大国,乡村社会治理既是一个不断深入的实践探索过程也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理论创新过程,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基层政府作为连接国家和乡村社会的最基层权力主体,对乡村治理成效具有关键影响,在治理实践中理应发挥其对多元治理主体的协调作用、对治理实践过程的服务作用、对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作用。保证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作用发挥,对破解治理困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索服务型基层政府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目前基层政府推进乡村治理的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果,如有效回应了村民诉求、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提升了公共行政的透明度等。但伴随实践深入发展,基层政府逐渐凸显出其对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实践的协调动力不足、对具体治理实践过程的服务能力有限、对“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究其根本,是受到基层政府财税体制不完善、权责匹配不合理以及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安徽省 F 县 B 镇推进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基层政府作用发挥的现实困境,研究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基层政府的核心职能是进行协调和提供服务,具体可从转变基层政府体制内的“被动式”行为逻辑;推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转变;提升乡镇工作人员的综合治理素质及组织结构优化;健全配套的制度体系和法律规章等方面来促进基层政府作用落到实处。关键词:基层政府,乡村治理,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三治结合”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IIABSTRACTRural vitalization, then national vitalization.In a large country with a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of800 million,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is not only a process of in-depth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butalso a process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revitalization. It is the basis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As the power subject connecting thecountry and the rural society,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has a key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rural governance. In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coordinatingrole on the multi-governance subject, a service role in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process, and aguarantee role in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It is of great practical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to ensure the role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 practice of ruralgovernance, to solve the governance dilemma,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and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rvice-oriented township government.At present, townshipgovernment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practice of promoting rural governance, such aseffectively responding to villagers" demands, improv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s,and improving the transparenc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wever,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the practice,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highlighted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coordination motivation for the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the limitedservice capacity for the specific governance practice process, and the insufficient guarantee for the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combining ‘autonomy, rule of law and rule ofvirtue’.The root of this problem is that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fiscal and taxationsystem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the irrationality of th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matching and theimperfection of the system.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of B town of F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to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its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s an example, and deeply analyzes thedilemma of the role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 practice of rural governance.It is concludedthat the key function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s to coordinate and provideservices.Promote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consciousnes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change;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quality and optimize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of township workers;We will improve the supporting systems,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mote theimplementation of the role of township governments.Key words: Grass-roots government,Rural governance,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Public service,‘Autonomy,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论文III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 国外研究现状..........................................................................................................................31.2.2 国内研究现状..........................................................................................................................41.2.3 现有研究评述..........................................................................................................................71.3 研究思路和方法.................................................................................................................................81.3.1 研究思路..................................................................................................................................81.3.2 研究方法..................................................................................................................................9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91.4.1 研究创新点..............................................................................................................................91.4.2 研究的不足............................................................................................................................10第二章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学理分析...................................................................... 112.1 乡村治理的时代内涵及目标样态...................................................................................................112.1.1 乡村治理的时代内涵............................................................................................................112.1.2 乡村治理的目标及样态........................................................................................................132.2 基层政府的概念及其职能权限.......................................................................................................142.2.1 我国基层政府的概念............................................................................................................142.2.2 基层政府职能及权限............................................................................................................162.3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必要体现.............................................................................. 182.3.1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必然性....................................................................... 182.3.2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202.4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具体依据.............................................................................. 212.4.1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212.4.2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践条件...................................................................23第三章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具体呈现...................................................................... 263.1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内容.............................................................................. 263.1.1 对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治理实践的协调作用....................................................................... 263.1.2 对乡村治理实践过程的具体公共服务作用....................................................................... 27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IV3.1.3 对“自治、法治、德治”机制运行的保障作用...............................................................283.2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新特征.................................................................................. 293.2.1 在治理主体中从主导者转向协调者................................................................................... 303.2.2 在治理实践中从硬执行转向软服务................................................................................... 303.2.3 在治理方式上趋向网络信息科技化................................................................................... 313.3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基本现状.............................................................................. 313.3.1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成效........................................................................... 313.3.2 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作用发挥的挑战................

篇八: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1 “ 乡村振兴” ” 战略 背景下苏州 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为了能够让我过的众多农民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习主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堪称经济奇迹,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随之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精神追求。所以,中央和地方十分重视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努力为广大农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苏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强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苏州市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的碰到各种问题,发生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可以给苏州市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为其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其他城市在将来创建自身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也能够借鉴苏州在发展过程对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改进优化自身服务体系所采取的措施。这里对苏州目前的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此基础上,找出当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希望其能够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优化。

  关键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导 导 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发展。现阶段我国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搭建一个结构上合理功能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仅仅能够推动我国文化治理水平的提高,还能够推动其现代化,而且还能够使我国的行政体制在整体上更加的系统更加的协调。

  在十九大报告中,领导人指出我们应该重视起来三农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三农问题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解决,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不断地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2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快,越来越高,但同时发展并不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明显。若能够充分地解决乡村问题,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进步,这是从初级阶段发展到中极阶段的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所以,建设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拥有悠久历史的苏州,地处江南水乡,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文璀璨,这样的环境条件正是文学诞生和发展的良好土壤,这也为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2011 年 5 月,在其自身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积极主动的申报等的多重因素作用下,苏州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认可,成为了第一批被选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城市之一。在苏州将其发展成为示范区的过程之中,他结合自身的特征,敢于打破传统,同时贴合现实,积极探索,充分运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实践中的重重困难,不仅完成了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要求,更为人民群众带了喜闻乐见的文化财富,为其他城市在创建良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后,苏州市再接再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体系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吸收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加上其良好的经济实力,为后续的文化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稳固的根基。正是由于先天的良好“天赋”加上后天的不懈“努力”,苏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和进步,达到现在的成就:在全国范围内,不仅是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还是质量,苏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能够名列前茅,这很值得国内其他城市来借鉴学习。

  苏州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头羊,是很值得来进行研究的。一方面,苏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高,研究高水平的体系,必然对低水平的能够起到借鉴作用,也会促使其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正由于苏州已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历史悠久,已经走过了不少弯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总结并研究成果,科学地运用理论工具,合理分析难点,我们正好可以通过对其的研究,来让其他城市少走弯路,更有效合理地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 二、 相关理论综述 1. 新公共管理理论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突破,经济全球化模式的形成,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寻求改革方,试图将试图将一些私人企业中所应用的管理方法推广开来,在公共部门中使用。基于此次改革逐渐发展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此种理论与传统不同,因此被称为新公共管理理论。

  这种新理论的理论基础抛弃了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原理以及以及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认为那样的传统研究理论范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那些那些私营企业中已经使用或者正在使用并且经过实践验证确实有效的管理方法,比方说,绩效管理法,目标管理法等等,都可以运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新公共管理理论,就传统公共管理模式而言,应该说是完全否定的,它是基于欧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

  以现代经济学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理性的,善于判断的,它能以最少的努力和绩效管理的基础获得最大的效益,在对成本效益进行过深入通透的分析以后,提出一个足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需求的绩效目标。

  尽管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少批评与指责,但新公共管理方式的出现,还是对传统公共新政学范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这种理论逐渐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且应用于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2.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转变,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公共服务由政府向市场的过渡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公共产品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认真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将有助于识别各种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应等相关问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国外学者布坎南通过自己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分类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公共产品的分类理论,为如何让市场进行公共产品供给的课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八十年代中期,国外学者科斯对英国灯塔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公共产品除了由政府来供给以外,也可以由市 4 场来供给。

  部分学者认为,在公共产品的选择方面上,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不可能仅仅由市场来决定,而更应该考虑政治程序的影响。假如缺乏特定的政治程序干预,人们通常不愿意或者没办法表现出他们对公共产品的真正偏好。因此,为了实现公共产品的最佳供给,我们必须要设计一套非市场机制来引导公共产品所需要的信息的供给,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决策程序。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在还没有进行论文写作之前,笔者收集了大量有关课题的文献或者书籍,从而为后期撰写论文打下根基。并且在之后的撰写过程中不断的查找相关资料或者文献。这些文献不仅使我明确了自己的论文写作方向,更使我的论文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实证分析法。单单是靠理论文献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的,笔者还先后考究了国内其他先进城市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以此来为本论文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能够为苏州发展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三)数据分析法。数据所具备的说服力勿庸置疑。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也重点关注了苏州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有关数据,以此来增强该论文观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根据数据来进行分析,得出可靠性结论,为最后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第一章 苏州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根基,要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氛围,必定需要一定量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保障。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指政府预算投资的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当然也包括社会力量投资的具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等。

   5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社会发达,具有着十分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氛围,单单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中,我们便可略知一二: 在日常生活中,广大农民同胞要想开展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氛围,必定离不开众多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推动这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于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来说,也是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近些年来,在投入了接近 30 亿元后,苏州重点对这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综合文化站,都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在一六年年底的时候,苏州所拥有的综合文化站的数量总计 95 个,其中大约有二十个面积在八千平方米以上,占据了 21 个百分点,有 34个在三千到八千平方米之间,占了 36 个百分点,两千到三千个平方的有十个,占比百分之十点五。绝大多数的村镇都建设有文体活动室,每个村镇都建设有电子阅览室目前已经形成广覆盖的文化格局。

  在建文化站数量 38000平方米文化站数量203000-8000平方米文化站数量 342000-3000平方米文化站数量 102000平方米以下文化站数量 28苏州市乡村综合文化站面积统计在建文化站数量8000平方米以上文化站数量3000-8000平方米文化站数量2000-3000平方米文化站数量2000平方米文化站数量 这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闲暇时间和文化生活,还可以继承城市的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素质,体现苏州的历史和时代特征,展示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 要想提高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就离不开完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人才来做保障,而它们也正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在零八年的时候,苏州饮 6 用了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考试以及认证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并为全市乡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层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专业支撑。

  此外,苏州还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文化志愿者团,在管辖范围内共有 200 多个文化志愿服务队。据统计,注册的文化志愿者人数已超过 2 万人,全年参加文化志愿服务的人数已达 1 万人,年度服务会议数量超过 10,000次。

  三、 公共文化资金保障 若想使得公共服务能够保证足够的质量,则必须达到足够的资金投入。目前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仍然由政府主导,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当前阶段,苏州在财政投入方面更加注重乡村公共文化领域。

  近些年来,苏州市不断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财政保障机制,并逐渐提高文化事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四、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创造土壤,得以让优秀的文化作品如雨后春笋,在数量和质量上,苏州都能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名列前茅。

  目前,苏州共有 16 个国有专业艺术院团(其中 6 个直属市政府),每年平均有10 多部新创剧目(包括中长歌谣)和 13000 多场演出,前前后后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说童话剧《快乐木马》,昆曲《白罗山》等等,而且在国家级或者省级等各种比赛中获奖。

  在专业剧团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于基层的民众的一些文艺作品,苏州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扶持,有许许多多的群众作品在各种文艺比赛中获奖。此外,苏州每年举办 6 万多场公益演出,1000 多场公益讲座,向基层发放 25 万多本书、6000多部戏剧和 2 万部电影,惠及农村和社区 6000 多万人。

  五、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现状 苏州市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如何建立更加优秀的公共 7 文化管理模式,这些年相继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公共文化社会化管理体系,为确保人民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了基础。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还确定了扶持措施,使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的立法体系越来越完善,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推动苏州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杆。

   第二章 苏州市 乡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足和生产过剩相并存 苏州本身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在公共服务方面相较于其他的城市也更早地发展起来,对工作文化产品的生产上具备着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汹涌着丰富的产量。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公共文化参与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和多样化。目前,苏州公共文化产品的总体产量丰富,但不能有效满足群众需求,无法实现准确分配,生产过剩,供给不足。

  一方面,供给产品不能满足某些特定区域的需求。在乡村中的公共文化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对于所属区域的文化需求缺乏了解,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其产品和服务往往不是该地区人民需要的。“有书店有书没读者”的情况仍十分普遍。

  另一方面,提供服务的方式过于传统,没有追随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现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十分迅捷,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然而,苏州一些文化场馆却不能及时响应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和多样性的期望,这使得它们很难获得观众的认可。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除了由政府主导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尽管苏州近年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的建设中来,但是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尚不成熟,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仍然不足。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参与方式上形式单一。大多数社会企业以出资和冠名参加文化节,其中大部分是大型文化活动。尽管非政府公益性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建设出现了小规模 8 的高潮,但在过去两年里热度也有所下降。一些美...

篇九: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I摘 要 农村公共服务是一个十分新鲜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对于农村的农村的发展, 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城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切实手段强化乡镇政府服务职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已刻不容缓。

  文章以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为逻辑起点, 细致地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的特点、供给方式以及乡镇政府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文章通过对清水桥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的淡薄必然导致对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漠视。服务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有:公共服务理念滞后,角色意识错位,家长作风等。

  (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公共服务职能薄弱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职能薄弱的表现有:投入不足,供给不足,效率不高,质量不高等。(三) 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滞后。

  政府服务体制的滞后影响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政府服务体制的滞后主要体现是行政空间的限制,体制滞后和职能配置不科学。(四)乡府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乡府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公共服务方式的选择。

  (五)农民缺乏参与热情。这主要体现在农民参与热情不足、信任程度低和文化事业落后。

  在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原因的基础上, 文章认为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树立公众导向的服务理念,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建立公共决策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和实施公共财政。

   关键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政府 IIAbstract Rural public services is a very fresh and very important issue. Researching on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and upgrading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of the level of supply in rural areas for rur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country of great importance. At present, the public service there were serious imbalances, the difference mainly i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public culture, public safety and social security. Take effective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s of township government services,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to raise the level of supply is no time to lose. The article in the public service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and the way the supply of building a public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here"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n public service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are the basic reason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s not strong sense of public servic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weak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lags behind, township government staff quality on the low side,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lack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the existing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At the same time, in our view, to establish public-oriented service concept, clearly define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vil serva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decision-making model, innovative service delive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finance will help improve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Township government;Public service;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来源 农村公共服务是一个十分新鲜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 “ 公共服务” 一词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并渗透到政府决策和社会生活之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 年中央“ 一号” 文件明确指出, “ 今后,要做到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

  ”的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的政策,导致城市和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在公共服务方面,城市居民获得的公共服务较多,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这种差距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如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得不到改善,不仅会影响农村的发展,而且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的要事。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是直接面对基层、面对广大基层群众的一级政府,也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和监督者。因此,研究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改善,有利于整个国民的社会福利的提高。

   ①目前,我国对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是一个值得研究1.2 研究意义 研究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用意义。

  从学术上来说,研究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下列作用。

  (一)丰富了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农村公共服务是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可以充实了公共服务的研究内涵,为完善公共服务理论体系有一定的贡献; (二)为其他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助益。众所周知,农村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它牵涉很多的领域、涉及了多个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行政管理学等。因此,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可以为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加入新的研究因素,还可以为其他社会科学带来一定的学术启发。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引自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 254151.htma 2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对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一)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是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居民生活综合质量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目前,城乡居民在公共产品消费,尤其是享有的公共设施、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差距在拉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民生活综合质量的提高,阻碍了他们对于娱乐、体育、文化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因此研究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对于提高农民生活的质量,全面推进程度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加快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各种经济规则与管理制度进逐步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进行大面积的变革,逐渐向市场还权,向社会还权,从管制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转变。总体而言,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十分落后,而农村尤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滞后,阻碍了政府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努力。总而言之,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现状,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仅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而且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还涉及到全中国人民的普遍福社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促成社会正义、公平的生成从而真正福泽广大农民,增强农民、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城乡走向一元,所以对农村公共服务现状、问题及改革发展研究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公共服务 (1)西方公共服务研究的发展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的范围广泛的、非盈利的公共产品的劳务和服务行为的总称。国外对公共服务的研究比较早,有关公共服务的理论也多。从传统公共行政开始,一直到近年的新公共服务理论,都没有放弃对公共服务的研究,而且每一种理论的出现都对前面的理论进行了扬弃。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对政府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大体经过三个阶段:社会政策与公法研究阶段:代表人物有瓦格纳、狄骥明。瓦格纳把公共服务叫做财政需要,狄骥明认为公共服务是任何因其与社会团结的实现与促进不可分割、而必须由政府来加以规范和控制的活动,就是一项公共服务,只要它具有除非通过政府干预,否则便不能得到保障的特征。这一阶段西方学者关注的重点是从财政的支出角度来研究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

  ① ①李军鹏 公共服务型政府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8 月第 1 版,P30-32 3 公共经济学阶段:明确提出公共产品概念,代表人物有凯恩斯、萨缪尔森。这一阶段,西方学者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区分了哪些公共服务是必须由政府来提供的,哪些是由市场可以提供的,或者是政府与市场共同来提供的,试图解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

  新公共管理研究阶段:代表人物胡德、奥斯本和盖布勒。胡德将公共行政定义为“ 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性设置”。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是用“ 企业化政府” 的十大特征来阐述公共服务这个概念的。新公共管理研究阶段主要是想解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问题,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与方法。

   近年来,国外对公共服务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和方法上。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B.Denhardt)认为政府不应该像企业那样运作,而应该像一个民主政体那样运作。无论是选举产生的公务员还是被任命的公务员,他们都是根据这个原则行事的,并且他们都在重新恢复对诸如公共利益、治理过程以及扩大民主公民权等理想的信奉。随着这种服务意识和社区意识的增强,公共雇员感到自己更受重视并且更有活力。而新公共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认为,政府应当像工商企业那样运行,公共管理者应当将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管理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公共管理者被要求去寻找新的创新途径以取得成果或者将先前由政府履行的职能民营化,他们被要求去“ 掌舵” 而不是“ 划桨”。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为代表的“ 新公共行政学派”强调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强调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综观国外的公共服务理论,本研究发现其理论渊源比较长,关注的范围也比较宽广,研究的方法也比较科学。其中国外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研究对于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具在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西方社会是一元化的,因此其理论中并没有直接关于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专门研究。

  (2)我国学者对农村公共服务研究 我国学者对公共服务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为了适应中国入世的需要,中国的各级政府纷纷转变政府职能,学界也加快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就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我国学者对农村公共服务作了相当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视角。

  农民负担视角。这种观点认为,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的真正原因。在传统的社会制度下,由于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责任划分不明确、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公共产品“ 自上而下” 的供给决策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的缺位,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求错位,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因此,这种观 4 点认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减少农民对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担,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措施,也是农民减负的关键。① 基层民主视角。这种观点认为,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供需矛盾、权限不清权利义务不对...

篇十: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经济师》2022 年第 3 期摘 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包括产业、文化等在内的五个方面全面振兴。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加之农村体制变革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匹配、主体“碎片化”等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抓住主体重构这个“牛鼻子”,构建“一核多元”的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结构;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供需状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关键词: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一核多元” 协同融合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3-019-03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农工分野,城乡关系大致需经历“城乡一体”到“城乡分离”再到“城乡融合”的否定之否定式螺旋上升之路。自 1840 年外敌入侵,中国几千年稳态农业社会开启了缓慢转型之路,但直至 20 世纪末,中国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工业化成为中国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建国初期的三个“五年计划”,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分离趋势明显加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乡村空心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采取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城乡分离的趋势没有根本改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从全局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统筹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方面实现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其中文化振兴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力,对乡村振兴的全局具有重要作用。从文化振兴对全面振兴的功能价值角度看,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局症结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碎片化”,农村文化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从当前各地文化振兴的实践经验看, “主体优化整合”和“供需联动”是破解乡村文化振兴困局的路径选择。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经过三个“五年规划”期的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期。这一时期,政府从人、财、物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的改善,实施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送电影下乡、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四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农村和农业报道的分量,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重点资助农村题材影片的剧本创作和拍摄制作,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工作,推动“农家书屋”建设,重点实施面向西部“送书下乡工程”,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动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大力支持各类演艺团体深入农村演出。全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响向户户通升级工作,全面推广“农家书屋”工程,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这一时期,农民的公共文化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公共文化需求的增长幅度滞后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增长幅度。“十三五”时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被纳入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首先,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建设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普普法、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布局,与时俱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动落实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和电影放映长效机制的建设, “十三五”期末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基本达标,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贫困地区县有流动文化车的目标。再次,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方面,立足群众需求、创新购买方式,有效对接百姓的需求;另一方面,以效能为导向,探索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最后,积极引导老少边贫公共文化服务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相结合,深入实施文化扶贫项目,推动老少边贫公共文化跨越式发展。从宏观上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三个“五年规划”期内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均等化目标基本实现。国家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补齐短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侧重文化基础设施,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重在提供文化活动,而农家书屋工程倾向于文化物资的提供,乡镇综合文化站是一个综合性文化机构,由专人负责,为农村地区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培训提供服务。从本课题组在吕梁、临汾和运城市的调研情况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总体情况基本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规定的建设目标,主要表现为乡镇文化站、农村综合文化广场建设初具规模、村级“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四馆一团”深度参与、信息基础设施、融媒体建设持续推进。二、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破解乡 村 振 兴 背 景 下 农 村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研 究●安培培 徐宏新● 经济论坛19 — — 《经济师》2022 年第 3 期之道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性质,重点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碎片化”问题,精准把握供需状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既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也在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方面有所作为。(一)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与职责,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积极性,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和满意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农民提供,政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主体,必须确保在资金、设施、人才队伍等方面按照标准化、均等化面向全体农村居民履行政府职责,但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只保障农民的基本需求。但是农村具备群体之间存在着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文化需求也存在着多元化多层次的差异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方面还需要积极引进市场力量、发挥市场主体有效配置资源的优势。政府与市场相互配合,协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1.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保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者职责。一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部门要提高乡村投入在城乡总投入中的比重以及提高文化建设投入在乡村各项发展投入中的比重,要设立实名制的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且积极探索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此外,要有统筹地进行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优化配置有限的物质资源。贾家庄村打造民俗文化园、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二是政府要健全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匹配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政府健全民意表达机制,不仅为民众表达需求提供了渠道,而且有助于自身及时了解民意、及时回应疑惑、及时查漏补缺;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有助于培养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和整合文化人才资源;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相关问题的考核、督查、问责机制,并积极探索第三方考核评价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模式,有助于落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仍旧是推动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需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鉴于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对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的文化发展现状,要求上级部门要积极探索针对文化领域的绩效评价机制,全面实施文化领域绩效管理,用正确的绩效观来调动基层文化队伍的积极性与成就感。政府需要加强统筹规划能力。政府具有管理文化事业的责任,总体布局与统筹规划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各级政府应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局意识,贯彻总体规划,并结合本省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文化发展举措。四是政府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浸润群众、改善民风、凝聚人心。文化振兴中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将传统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融入村民心中并运用于实践。在省委政府和村党委领导下,贾家庄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与构建美丽乡村并重,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与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并举,构建了人文和谐与生态美丽的美好形态。在培育民风、家风和乡风时,开展“灵魂塑造工程”和“家庭细胞工程”,并表彰模范人物和最美家庭,让贾家庄精神在新时代蔚然成风。2.有效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一是市场发挥最优配置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还要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通过政企合作,借助政府优惠政策的保驾护航与鼎力支持,企业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村企共建,村庄可以借助市场机制高效的资源配置与先进的理念;通过城乡共融,借助城市优先发展的宝贵经验与先进设备,村庄可以统筹经济与环境关系,在乡村建设中少走弯路。贾家庄村就是在政府高度重视下,以产业兴旺为基础,在借鉴振兴村经验上,开辟了展示“厨师之乡”风采的贾街及工业文艺创意园。二是市场主体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文化产品一旦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就构成了文化市场。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文化企业缺乏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其文化产品传达的观念可能误导文化消费者。因此,文化产业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价值观念上要反映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企业改革发展中。这样才能避免追逐利益带来的负面效应,缓解政府文化供给满足不了农民多层次需求的困境。三是市场主体勇担文化传播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理应承担的使命。文化企业作为农村文化市场的主要生产者、供给者和传播者,要做腐朽落后文化的隔离者,坚决用正能量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用优质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融入价值理念和文化产品中。贾家庄作为全国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文化旅游公司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融入景点设计理念中,以优异作品启迪民心,让村民都享有消费得起、感兴趣且看得懂的文化服务。3.政府与市场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文化振兴中,要最大程度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优势,就要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政策。一是政府为市场营造良好环境。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肩负着为乡村提供公共产品、引导社会组织以及村民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责任。一方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政府要进行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要简政放权,允许文化项目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政府也要针对文化经营者非法经营行为,完善文化立法,进行普法宣传,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而作为农村文化市场主体的文化企业,内部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契合。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与人民需求相契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规范现代文化市场。要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发展壮大农村文化市场主体,激励、引导和支持“专、精、特、新”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在农村的发展;政府要构建有序竞争、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形成安定有序、良性发展的农村文化市场氛围;政府要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传统业态线上线下融合,鼓励新兴产业依托传统开发创意文化产品,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而文化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则与尊守国家法律相结合。二是市场为政府缓解建设压力。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化建设作用,探索文化供给主体之间协同发展的模式,搭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平台,市场应响应政府号召,运用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共同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第一,要发挥合作社助力文化建设的作用。让合作社将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融于● 经济论坛20 — — 《经济师》2022 年第 3 期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重视当地文化特色且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且用合作社所蕴含的团结互助、平等协商、诚实守信原则引导乡风文明。第二,要发挥金融机构助农的作用。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投身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建设。第三,要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公司宣传文化的作用。文化旅游公司在促进旅游业升级...

相关热词搜索: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研究 公共服务 基层 政府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