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7篇

时间:2022-12-12 16:35:07  来源:网友投稿

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7篇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基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甘肃农业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项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7篇,供大家参考。

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7篇

篇一: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基金项目: 甘肃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甘肃农业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项目;甘肃农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 GSAUBC2020C06)收稿日期:2020-07-20作者简介: 杨婕妤( 1985 - ) ,女,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管理。通讯作者: 陈强强( 1979 - ) ,男,财经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课程与教学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高等农业教育,2021-2,1:100-104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21-2,1:100-104DOI:10. 13839/j. cnki. hae. 2021. 1. 019农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杨婕妤,陈强强(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 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应对当前重知识轻德育的困境,作为思政教育的新形式,课程思政尚处在摸索尝试阶段。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进行初步探索,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上有先天优势,根据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认为实施课程思政意义重大。实施课程思政,重在教学设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深层挖掘提炼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完善补充了教学思政目标; 根据思政教育目标配套设计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在知识传授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各环节,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领,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思政; 专业课; 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 G642. 0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2-1981( 2021) 01-0100-05作为思政教育的新形式,课程思政仍处在摸索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种好责任田[2] 。首先必须要做好下列问题: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来有效衔接思政要素与课程内容? 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实现双重目标等。“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课程,主要内容围绕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企业如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过程展开。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认识到“人是组织中的第一资源”; 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职能; 能够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方法,遵守职业道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这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一、农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一) 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新时期人才已成为关系国力强弱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研究对象主要就是“人”,研究“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方法与手段,在人才培养中融入课程元素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未来能在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才。他们将来负责企业员工的“选、育、用、留”,为企业在人才选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把第一道关。融入思政要素做到选人时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时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此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优秀人才的要求。( 二) 完善新时期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2019 年 6 月发布的《安吉共识》,明确指出新农科建设要肩负“四大使命”、坚持“四个面向”。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主动服务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农业院校作为新农科建设的主阵地,应义不容辞担负起新时 杨婕妤等 农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课程与教学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3] ,为现代智慧农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同时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知农爱农”、有乡土情怀的人才,为新农科建设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三)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德育目标当前已经进入了人本管理社会,现代人力资管理课程中所蕴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理是培养现代合格的管理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更注重传统理论和知识点的传授,并不太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则更加注重现代管理思想、职业道德、德育理念的灌输和熏陶,以实现课程德育目标。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基础( 一) 明确育人方向课程思政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明确育人方向。首先需要完善课程思政目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除了原先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之外,在教学目标模块中添加“德育目标”。德育目标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 二) 夯实育人基础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基础主要就是待挖掘的课程思政要素。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现有教材、教案、讲义等教学资料,明确各教学板块中的思政教育重点,深刻挖掘思政要素。在员工培训板块中挖掘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在绩效管理中挖掘出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学”,其中德为先。育人基础需要通过长期慢慢积累、不断挖掘,跟专业知识无缝衔接,才能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三) 丰富育人载体选择“马工程”系列教材,融合思政要素与教学内容,适合课程思政教学。其次在“课程安排内容”模块中,在已有的课程内容基础上,添加“思政融入点”,比如案例、故事、相关音频视频的链接、APP、公众号等。( 四) 创新育人手段灵活应用新媒体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互联网 + 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忙起来”,布置任务用手机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使学生从“关注明星八卦”转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市场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借助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4]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设计( 一) 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更多的是为了在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而非取代专业教学,基于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基本职能,确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二是课程德育目标,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以及良好的职业心态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日常行为指南,规范自己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担当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及大局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激励的意识,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表 1) 。表 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和教学设计表课程专业目标 课程育德目标使学生确立“人是组织最重要资源”的管理思想; 要求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和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在此基础上,要求能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把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良好的职业心态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物质激励,摒弃“拜金主义”,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大局意识和前瞻性意识,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根据各章节内容和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同时考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之外,还考虑学时分配( 表 2) 。教学活动是在相应的教学方法之下组织开展的,所以下面将主要从教学方法入手举例说明教学活动设计。讲授法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主导完成。本门课程的讲授法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概念、原理、理论等的解释。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讲到战略管理概念和特点时,指出战略管理是组织在对内外部环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组织发展全局性、长远性、高层性以及综合性的谋划或者计划。这时教师就可以融入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等,引导学生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和特· 1 0 1 · 总 325 期 高 等 农 业 教 育■ 课程与教学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点。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 感,形成大局意识和前瞻性意识。表 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和教学设计表教学内容 思政融入点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德育目标战略管理内涵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阅读课外材料: “两个一百年”的逻辑生成与现实必然; ( 1 学时)课堂讨论: 战略管理中决策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 1 学时)讲 授 法: 将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 概 念、原 理中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大局意识和前瞻性意识胜任素质模型融入“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从政治思想、心理品质、知识和能力等维度讨论1. 讨论: 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流程; ( 1 学时)2. 实践作业: 构建大学生村官胜任力素质模型; ( 2 学时)理论讲授法( 同上)课 堂 讨 论 实践法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员工招聘与甄选1. 融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精辟的论述2. 融入《干部选拔条例》“新时代好干部标准”1. 辩论赛: 招聘人才时应该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 ( 1 学时)2. 观看视频: 公务员考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 ( 1 学时)3.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 ( 2 学时)理 论 讲 授 法( 同上)视频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高尚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融入自我认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1. 测试实验: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PDP 人格测试等; ( 0. 5 学时)2. 实践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2 学时)理 论 讲 授 法( 同上) ; 心 理测 试 法; 实践法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到自尊、自信、自爱,克服自卑员工培训的内容融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干部应该具备哪些方面能力素质,应该如何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1. 观看视频: 宝洁新员工职业素养培训与新员工职业化态度;2. 案例: 从海尔大学看海尔的员工培训( 2 学时)理 论 讲 授 法( 同上)视频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 良 好 的 职 业心态绩效考核内容融入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学”1. 观看《士兵突击》剪辑视频之考核片段; ( 0. 5 学时)2. 案例: 新浪绩效管理从哪着手;( 1 学时)理 论 讲 授 法( 同上)视频教学法培养 学 生 工 作 的“绩效意识”,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薪酬功能 融入双因素理论,强调薪酬是保健因素,不能激励绩效的产生,而认可、成就会产生激励效果,说明精神激励的重要性讨论: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的区别和联系; ( 2 学时)理 论 讲 授 法( 同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摒 弃“拜 金 主义”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承1. 融入阿里巴巴、华为、海尔等企业文化内涵,分析企业文化形成的根源;2. 融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1. 案例: 华为、海尔企业文化的建设; ( 1 学时)2. 小组讨论: 如何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开展思想教育; ( 2 学时)理 论 讲 授 法( 同上)课堂小组讨论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发挥英雄人物和榜样示范作用,强化道德教育团队合作学习方法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不同小组代表不同企业或者公司,每小组 4—5 人,不同成员担任不同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团队合作学习强调全员参与、人人发言。主要形式有课堂辩论赛、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模拟、小组主题讨论、角色扮演等,这些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员工招聘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员工招聘的原则时,教师可以融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的精辟论述;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题目为“组织招聘人才时应该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的辩论赛; 学习员工甄选方法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公务员考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视频,并且模拟无领导小组面试情景,学生扮演面试官、应聘者各种角色,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在学习绩效考核内容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如何进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应该考虑· 2 0 1 · 第 1 期 杨婕妤等 农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课程与教学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哪些维度的因素? 同时融入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学”,让学生明确绩效考核具有多因性、多维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绩效意识”,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实践法,在本课程中主要是指完成实践性的作业,通过理论学习,教师根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布置实践性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的生活场景的用处,培养学生“布鲁姆分类法中”应用、评价、创造等高阶能力。例如在学习胜任素质模型时,融入“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让学生从“胜任素质冰山模型”出发分析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和实地...

篇二: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150 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评《都市型农林高校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案例》 王 岩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全面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及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仅是党与国家的强烈诉求,更是社会稳定前行的根基。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二者有机统一,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能力的新型人才。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作为培育农业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需拓宽思政教育路径,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贯与统一。《都市型农林高校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案例》(下文简称《农林高校思政教育》)一书从理论探讨、思政体会、工作部署、经验交流四大度整合思政教育资料,笃行德育为先,汇集“育人为本”进程中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是高校课程思政化、思政课程实践化的有效尝试与探索,对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思政教育借鉴、创新、发展大有裨益。

  《农林高校思政教育》一书整理多位一线教师课程思政及思政课程教学案例,实现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的协同,依托课设、实施、考评的主线理顺思政教育具体流程,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为一体。本书优势在于:规避传统教改类书籍汇集国内外前沿研究结论,力求客观论证,但个体的思维始终无法实现完全理性的辨析,提出的创新路径稍有偏颇的弊端。以国内重点农业高校的教授或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案例为核心,梳理国内最具代表性与实效性的思政思路。既是对已有思想的汇编,更可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鞭挞。本书可供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党政各级领导、专业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参考,还可供该专业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借鉴学习。本书以 3 个“主”为核心,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程教学“主渠道”,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步进行,有助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从整体分析,本书对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改革及创新的启示可汇总为: 一、打破学科边界,从“思”政到立德的转变。课程思政即以专业课为切入点,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培塑学生行为素养及道德品质。全书共收录 86 篇优秀案例,涉及专业课与公共课两类,依托不同课程的思政元素导入与挖掘论证农业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全书以“场馆经营与管理”一文开篇,指出场馆经营及管理中思政元素的类别、引入方式及渗透措施,从实证中剥离理论要素。本书涉及地质与地貌学、会计学原理、基础生物化学、土壤学、刑事诉讼法、形势与政策、植物学、植物育种论、表达艺术、材料与设计、参与式发展规划、城市林业概论、城市绿地规划、村镇规划、动物生产学Ⅱ、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发酵工程农(兽)药残留分析与检测、农产品运销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具有涉面广且内容全面的特征。书中列示的课程思政案例均从学生本体出发,致力提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确保论述全面,指出农业高校法理学、高等数学、国际金融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措施,以打破学科边界为理念,实现“思”政向立德的转变,培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二、主客体关系的辨析,思政创新的人本位回归。参阅《农林高校思政教育》可知,书中对思政教育的论述实现了 2 个要点的制衡,即学生与课程。思政课程创新中难免脱离学生本位,本书掐中其要害,始终强调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生本体的重要性,并围绕学生认知及行为习惯重新审视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一篇指出思政教育应以思想为引领、分类施教为依托,强化高校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有“温度”的课程思政课堂。思政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不同,面对个体意识差异应结合因材施教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挖掘学生思想状况及实际需要,思政教育需适时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课程建设优秀案例”一篇强调思政教学应激发学生积极性,丰富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互通有无。

  《农林高校思政教育》整合农林高校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围绕“文化自信、国人素养”阐述思政教育的价值及实施路径,创造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民族力量。学习《农林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优化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思政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国家农业水利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篇三: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教研天地 328 2020 年 9 月 05 管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探究 李兵炎 崔 灿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众所周知,管理学作为经管类专业基础学科,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实践工作。而“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方面,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经管类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因此,加强管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十分必要且重要。本文结合当前管理学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的融入方法,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真理洗礼的同时得到价值上的升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等,从而促进“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现状;课程思政;融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2019 年 3 月 18 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其中管理学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而“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有效途径,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育人的优势,真正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故此开展对其的探究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管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强调专业理论教学,缺乏思政内容的合理融入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因而占据的课时也会比较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领导职能、组织职能、计划职能等,其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丰富学生的管理经验,但一味进行理论教学恰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悖,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思政教育的渗透教学,不少教师认为思政教学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事情,与管理学教学并无很大的关联。枯燥的理论教学,虽然使管理学教学功能得到发挥,但其育人功能并没有得以发挥,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仍比较低下。另外,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更新速度减较慢,教师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对管理领域的一些先进知识或是最新研究成果的渗透,学生对管理领域的实际状况了解就会比较少,这将不利于与学生日后的工作进行衔接。

  1.2 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坚持“教师主体、课程中心”的教学理念,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不少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都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完成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课堂主人身份不能得到彰显,思想长期备受“压迫”。这样的情形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就无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都是集中授课,每个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都会有所区别,这就让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1.3 考核方式过于单调,无法体现学生的价值观 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完成后,最终的考核方式大都比较传统,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内容也主要以教材中各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尽管对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但是其实践能力、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并不能与理论基础很好地匹配。上述能力与素质都属于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与素养。缺乏对这些内容的考核,学生自身很难意识到上述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会忽视这些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都会不尽如人意。

  2 管理 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 2.1 体现课程高阶性 众所周知,管理学课程的开展,不只是简单的专业知识落实,同时也是实现专业成才到精神成才的重要环节。以价值观引领教育,教师不仅要系统地传授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知识,还要重视建立知识与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交融关系。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需要重点强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知识培养,从传统的单方面教化式讲授转向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知识传递,避免思政元素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方式。借助“管理学”课程独有的教学特点,以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水平为基本,建设起管理学教研体系,在体系中重点突出专业知识和人生价值观的相互融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新思想、创新教育方式,承担起教育教学的主体责任。帮助学生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学生行为。在教学制度的建设中,高校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首先,在管理机制中,各教学单位要精准找好自身的目标方向,把控好专业课程的教材选定、授课方式、教学大纲等环节的执行程度;高校教务处等组织部门等要积极协同教学部门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其次,在奖惩机制方面,人事部门要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作出奖励,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在监督机制方面,通过教务处定期组织听课、教师及时交流教学经验、建立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等制度,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个人素质修养的提升作为监管目标,创建有效的监督机制。

  2.2 强化课程创新性 现阶段教师面对的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价值取向多元化,个性张扬。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与学生保持亲密的关系,还需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言传身教,帮助学生积极正面地面对生活、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出管理学中课程思政的作用,教师应具备强烈的职业道德和卓越的价值教育能力,身先垂范,自觉担起“课程思政”的主体职责。首先,教师需要在管理学课程介绍中,积极提炼坚持主体专业教学的地位,避免过多引入思政要点,坚持适度性原则,提炼管理学课程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自觉响应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其次,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其自身情况,设计、组织管理学生课堂学习,实时调整课堂内容,在引人入胜与收放自如的介绍专业课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对专业课程的理解。最后,善于结合新媒体。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应该在教学手段上创新,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专业课程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比如,在管理学教学中可以建立专有的网上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 (下转第 339 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社会科学 2020 年 9 月 05 339 新型国家的大局要求,立足自身优势,把握当代大学生时代特点和成长成才需求,积极取党政资源的支持,与政府、企业形成合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服务运作的品牌化、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全面履行高校共青团服务职能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强,陈军,李铭霞.浅谈高校团组织如何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35-36. [2]金宏妍,蔡星周,姜学永.共青团参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增权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8-29. [3]王秀丽.地方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途径探索[J].工会论坛,2002(2):118-120. [4]高洁,毛传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 育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J].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报,2013(4):36-37. [5]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作者简介:赵吉庆(1985—),男,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莉华(1986—),女,汉族,江苏泰州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 新时代高校“三下乡”实践育人功能的拓展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1212);江苏省学校共青团课题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 ”(项目编号:YB2018069)的研究成果。

   (上接第 328 页) 使该资源库有充分的辐射功能。通过课堂引入、专题讨论和网络实践等形式,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网上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育教学中的资源共享。或者开展信息系统开发,将“思政”融入管理学教学中,构建面向师生的综合性信息数据平台,通过网络发展提升科学教育水平,扩大网络育人的覆盖面,增强渗透力。

  2.3 完善考核体系 教学过程结束后,后续的课程考核环节也不容忽视。教师要采用新型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评价,这样的检验会更加真实、公平,便于教师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这就要求管理学教师对以往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在考核中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范围尽可能体现全面性、综合性。首先,在课程考核中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其中,如学生的考勤、作业、课堂活跃度等,通过这些方面来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表现。其次,不仅要重视期末的考核,更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考核。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道德水平、价值观念、政治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实景模拟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上述能力素养状况。比如,在讲授批判思维理论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餐饮店角色扮演游戏,划分经理、快递员、顾客(4 个大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并进行小组对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就能得到体现,从而便于教师获取相应的反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 结束语 总之,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明确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精心挖掘各种思政资源和德育素材,重构教学内容,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实现“德业融合”,从而培养出更优质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辉,李维刚,纪莉莉,张丽萍,文斌.融思政教育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审思——以佳木斯大学管理学课程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3):198-200. [2]李羽飞,李励宇.《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以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24):100-102. [3]刘一呈.管理学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分析[J].智库时代,2019(10):280. 作者简介:崔灿(1991—),女,河南荥阳人,助教,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李兵炎(1993—),女,河南焦作人,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篇四: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 5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第36卷 第3期2022年5月Vol.36 No.3May 2022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要认识到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专职教师的责任,更是所有授课教师的共同责任。要积极践行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使每一节课堂教学都成为“三全育人”的主渠道,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2]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五大知识模块(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中的经济类专业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掌握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工程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刘诚斌,张  健,付天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摘  要】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使课堂教学成为“三全育人”的主渠道,可有效提升育人实效。深度挖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资源,运用案例、图片、调研、讨论等融合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实践表明,“工程经济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但能够实现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工程经济分析基本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政育人目标。【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工程经济学【中图分类号】G712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52(2022)03-0005-06【收稿日期】2021-11-20【作者简介】刘诚斌(1979— ),男,山东青岛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博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教育管理。DOI:10.19444/j.cnki.1671-7252.2022.03.001 — 6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 年 第 3 期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提升经济效益的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但可以节约资金,避免浪费,而且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减少损失。工程管理人员可以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寿命期)内的投入、产出诸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计算和论证,并利用资金时间价值概念、价值工程原理、成本—效益分析等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进行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在达到产品必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可以运用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方法,及时识别项目的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控制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3] 。因此,学好“工程经济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价值观扭曲,投资规模无限度扩张,风险管控不到位,将会给个人、企业甚至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本文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探索“工程经济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路径,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实效。二、“工程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工程经济学”课程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建筑类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高职学生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使“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一定难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课程安排方面“工程经济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建筑类专业大三学生,教学时间集中在秋季学期,授课学时为 60 学时,周学时为 5 学时,共计 12 周。“工程经济学”是国家各种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和学院专升本的一门专业考试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和指导意义。这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从第 14周开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学生对短时间内就要进入社会实践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加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思想有所懈怠甚至产生焦虑等客观问题[4] ,需要高度重视,加以引导。(二)课程讲授方面“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大量公式推导和计算,需要学生具备高等数学、财务理论等相关基础知识,目前高职院校建筑类相关专业主要以讲授应用技术为主。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讲授过程主要是先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公式推导,然后通过例题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能力。但由于教材中的案例大多理论性较强[5] ,不能与实际工作和生活接轨,导致授课过程中存在学生兴趣不够浓厚、理解不够透彻及理论支撑不够等问题,需要创新研究教学方法,注入新要素,打通教学难点和阻点。三、“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和实践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方式[6] 。本研究结合“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用,深入挖掘“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和思政资源,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 。(一)课程思政融入方法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需要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并根据知识点进行有意识的设计[8-9] 。由于“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以提高工程经济活动效果为目标的学科,因此,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梳理,从课程中选取了七个学习情境,并将每一个学习情境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形成了学习情境与思政元素的结合路线图,详见图 1。图 1 展示了学习情境的各个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方法,7 个学习情境与思政元素的具体融合过程如下。 — 7 —刘诚斌,等:“工程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1. 工程经济学基本概念在讲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时,首先,引入小灵通与铱星手机案例。小灵通虽然不能漫游,但是它具备普通市话的功能,而且价格便宜。截至 2005 年 7 月 31 日,小灵通在全国的用户数达到 8 000 万,每月净增用户数为 250 万。而同时代的铱星手机利用 66 颗低轨铱星,信号覆盖全球,无论是南极冰原,还是撒哈拉沙漠,用户可以照打不误,而且通话质量很好。可是这样一个高精尖的产品未成气候就黯然陨落。姑且不论每分钟 12.5 元的通话费,单是一部手机3.6 万元的价格就让多数人望而却步。而且对于多数用户来讲,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到南极洲和撒哈拉沙漠打手机呢?这一案例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商品的技术性很重要,但它的经济性更重要,技术离开经济,只能是孤芳自赏。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是社会发展中一对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既统一又矛盾的统一体。其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播放一种先进的建筑工程砌砖方法——“2381 操作法”,即二种步法,三种弯腰姿势,八种铺灰手法,一种挤浆动作。该方法运用人类工效学原理,将作业动作设计成符合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规范化砌砖动作,技术先进,同时工效较传统砌筑法提高 50% 以上。看似简单的砌砖,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不然。让同学认识到,只要认真研究,再普通的工作也可以通过精益求精,实现其潜在的价值。再次,引入大国工匠——红旗渠“工二代”李江福的案例,李江福扎根建筑行业 36年,从一名小学徒蜕变为建筑大工匠,用一个个建筑作品和奖项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以上案例和视频,不但可以使学生明白“工程经济学”是解决技术与经济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豪感,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2. 工程经济分析基本要素在讲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假如你手里有 100 万,你将用这 100 万做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旅游,有的同学说存银行赚利息,有的同学说理财等等,大部分同学都倾向于投资。那么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呢?显然是为了赚更多钱,也就是收益。其次,将这一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到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展示一些地区建设前后的对比图片,可以得出,在如今的乡村,广大群众享受到了“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生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这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通过以上讨论加图片展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美丽乡村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坚定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振兴建设者。3. 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增值,通俗一点讲就是今天 1 元钱比明天的 1 元钱更值钱。资金的时间价值通常用复利来计算,复利相比单利而言,是当期利息在下一个周期内继续计算利息,也就是所谓的“利滚利”。为了直观地体现复利的威力,引入“校园网贷”案例,看似利息比较低,但按照复利计算,最终的还款额远远超出想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校园网贷”的危害性,告诫学生远离“校园网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最后让学生讨论:你的青春该如何渡过?有人说:“复利是世界第图 1  “工程经济学”学习情境与思政元素结合路线图 — 8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 年 第 3 期八大奇迹”,复利的效应不仅体现在投资上,更体现在人生中[9] 。大学期间,就应该努力读书,多学本领和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充分准备。4. 方案的经济比选这一学习情境,主要讲授互斥方案比选和独立方案比选。所谓互斥方案就是指各方案之间具有排他性,进行方案比选时,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只能选择一个投资方案,其余方案均必须放弃。此时可以展示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规划图,在这块区域规划之前,土地利用可能存在多种方案,或者投资兴建公园,或者投资开发地产。这两个方案就具有互斥性,因为一旦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方案。最终,北京市政府根据通州的发展规划,选择了建设大运河森林公园。而在公园规划区域内,各个片区选用何种绿植,互相之间是互不干扰的,这就引出了独立方案的概念,即方案间互不干扰,一个方案的执行不影响另一些方案的执行,在选择方案时可以任意组合,直到资源得到充分运用为止。严格来讲,若方案间加法法则成立,则这些方案就是彼此独立的。公园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通州的环境,大运河森林公园也成为了北京副中心的“绿肺”。通过这一案例分析,学生们就会很容易理解互斥方案与独立方案的区别。同时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去大运河森林公园参观了解的热情,引导学生了解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5. 风险分析风险是指由于随机的原因而造成的实际值和期望值的差异,其结果可用概率分布规律来描述。风险分析一般采用概率分析,即运用概率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和风险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主要过程是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最为敏感的因素进行概率分析,最终进行项目决策,研究减轻和控制风险的措施。这一知识点可以引入某地产公司的案例,展示公司前几年的项目图片,看似风光无限的朝阳行业,但由于公司决策层低估了中央政府整顿房地产市场的决心,错误地认为几年前就提出的“房住不炒”只是权宜之计,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必然会为经济增速考量而放松管控,所以虽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多次划出红线,警告房地产企业要尽快去杠杆、降风险,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还是和政府的调控决心对赌,不仅没有降低债务风险,反而继续在高负债的老路上加速扩张,最终导致公司陷入严重的债务违约危机。这一案例表明,运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正确识别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作为企业家,一定要学会科学决策,勇于担当,企业财富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承担起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6. 价值工程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这一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调研对比两个完全不同的团队来进行。一个团队的成员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团队处理事务公平公正,另外一个团队成员各自为政,团队处理事务随意无规则,讨论最终两个团队的走向。显而易见,团结协作的会越做越好,各自为政的会最终解散,两个团队的命运截然相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个人层面遵守价值准则,社会层面积极推进价值取向,由此推衍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个系统[10] 。7. 设备更新经济分析设备更新主要取决于设备的经济寿命,即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其等值年成本最小或等额年净收益最高的使用年限。也就是要从经济观点确定的设备更新的最佳年限,它是由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决定的。对这一学习情境的教 — 9 —刘诚斌,等:“工程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学设计,可以通过如下案例启发学生。一个施工企业购置了一台崭新的挖掘机,试问,这台挖掘机使用 1 年更新合...

篇五: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63中国大学教学   2022年第1-2期“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该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是全国涉农高校的农学、生态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科学、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或选修课之一[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专业课程教学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三农”事业发展同向。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生态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 “双语”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目前是国家精品课程、广东省一流课程,是农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以此课程为载体,开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模式与方法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对推动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一、农业生态学课程的育人目标围绕涉农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目标指导下,结合学生学情特点——基础知识有所储备、专业方向各不相同[2] 、科研思维有待启迪、实践能力亟待加强、生态意识仍需提升、知农爱农更需培育的实际情况,“农业生态学”不仅确立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更是确立了从学生价值观、专业素养、行业产业发展、国家需求到全球视野 5 个维度的育人目标(图 1)。例如,在国家需求维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和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方面,加强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生态哲学思想的融贯、生态法治观念的提升和生态美学维度的拓展[3] ;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主要是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国家政策(中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 ——以“农业生态学”为例舒迎花    王建武    章家恩摘  要:围绕涉农高校的育人目标和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农业生态学”课程从“学生价值观、专业素养、行业产业发展、国家需求到全球视野”5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施双主体和 PBL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运行“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思政教学反馈机制、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在有限时间内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关键词: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农学类专业课舒迎花,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系系主任,副研究员;王建武,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教授;章家恩(通信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11舒迎花.indd 63 22/2/24 下午5:05 64央一号文件等)、举措、成就和美景等,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二、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教学”资源挖掘与应用1.建立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库结合“农业生态学”课程特点和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团队深入挖掘各章节各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收集“思政”案例、视频、新闻等教学资源,筛选、分类、建库,将“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分为学科发展历程、传统农业精髓、国家政策举措、定律规律原则、科学家精神、科学理论应用、时事热点大事和古典诗词名句八大类。第一大类是学科发展历史中的名人名著、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或会议等。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思想告诉我们,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站在自然之外征服、统治自然界;生态危机的根源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立[4] 。再如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 • 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成为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问题觉醒的标志,这种觉醒也逐步波及农业,引起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对工业化农业的反思[5] 。第二大类是中国传统农业精华与典范,包括名人名著、农业文化遗产等,其中一部分也属于学科发展历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达尔文称赞其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彰显古代中国对世界农业发展的贡献)。以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1200 多年历史)为例,其展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的智慧与魅力[4] 。基于稻鱼共生系统,浙江大学陈欣教授研究团队经过 6 年的试验研究,揭示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及资源的互补利用是此系统可持续的重要生态学机制,以论文形式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6] 。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对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范围涉及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农业多功能性、传统文化、旅游发展等多个方面[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和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此系统能循环利用废弃物,减轻生活环境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与“村容整洁”、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高度契合。青田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内涵也被充分挖掘出来,让当地居民充分看到了旅游发展将带来的巨大收益,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因此,在教学中选用上述素材,不仅增添了生态学知识传授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站在更宽广的视野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农业文化传承、弘扬担当精神,图 1 农业生态学课程的育人目标学生价值观 专业素养 行业产业发展 国家需求 全球视野健康向上和谐共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家国情怀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素养健康生活积极向上良性竞争团结协作集体观念科学思维思辨能力系统规划钻研创新长期定位开拓进取职业道德生态兴农科技强农服务三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治认同使命担当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生态法制生态美学粮食安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一带一路双碳战略11舒迎花.indd 64 22/2/24 下午5:05 65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第三大类是国家政策举措,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书记的“两山论”生动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工程、循环农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等,不仅能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而且让其认识到国家政策和大国担当,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其他几大类包括古典诗词名句、生态定律原则、科学家精神等,通过将这些思政元素精准融入不同的专业知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团队协作意识、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精神等。2.制定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套餐”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精准制定由“规定动作”(与“农业生态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紧密相关的思政内容)+“自选动作”(依不同专业方向融入更有针对性的思政元素)的“思政套餐”(图2)。例如,针对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的学生,适当增加“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国际贸易” “国际标准体系”“农业风险”“都市农业 + 休闲农业”等相关思政元素的融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振兴使命感;针对农学专业农业生物技术方向的学生,则适当增加“生物多样性利用” “分子生态学技术” “航天育种技术”“科学前沿 + 科学家精神”等方面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针对农学专业农业信息技术方向的学生,则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北斗系统”等思政元素,拓展学生的农业信息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大局意识等。3.采用多元化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便快捷,学生们借助网络媒体等可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更重要的使命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价值引领,而采用哪些方式融入课程思政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如下融入方式:(1)以“点对点”方式,如讲解“生态型”概念时,有很多案例可供选择,教师选择了含有“思政”的案例,如举例水稻的生态型时,可融入卢永根和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学生不仅掌握概念,增长了知识,而且能感受科研楷模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精神等。(2)以“专题”方式合并与分解课程内容,如“生活型、生境及其应用”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个知识点,组装一套“思政”元素(“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树种的选择和种植、电图 2 针对农学专业不同方向的差异化思政教学内容不同专业方向思政内容农业生物技术方向农业信息技术方向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大农学方向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分子生态学技术科学前沿+科学家精神航天育种技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际贸易+农业风险国际标准体系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北斗系统无人农场低碳农业+节能模式农业政策、法规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大尺度景观布局11舒迎花.indd 65 22/2/24 下午5:05 66影《我和我的家乡》片段“治沙英雄”、2019年亚马孙森林大火、2020 年澳洲丛林大火等)。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及应用,拓展了视野,还提升了生态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运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案例穿插式、隐性渗透式和讨论辨析式等方式融入理论教学中。如案例穿插式,精心选择跟课程内容相关的、生动鲜活的案例和为农业发展无私奉献的名家人物,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识。多种方式的运用使思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学生认同感高。三、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方法1.实施“双主体”和 PBL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当前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要求[8] 。因此,在“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翻转课堂”“角色互换”“研究性学习”等理念,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课程思政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在第一堂课上给学生示范并安排活动;学生自由组队,确定展示顺序;学生自选主题和展示形式(播报新闻、视频讲解等);小组成员课后采取讨论、头脑风暴、搜寻素材和资料,整理编辑,形成作品;在展示前 2 天与教师沟通,教师引导思政,进行拓展和凝练专业知识,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打磨作品;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代表主讲,其他同学加入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提升理论知识和思政。此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查阅资料、总结概括和表达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形成主动关注当前国际形势与热点,关心国家命运与自身发展等的习惯。如 2020 年秋一组学生展示的是《庭院生态模式(大别山为例)》,主讲人是一名湖北籍学生,在讲述完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特点与意义后,再分析了该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到新冠疫情对农业的影响。她突然很有感触地谈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取得抗疫全面胜利。全班同学都被其感染,热烈讨论,感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族自豪感。因此,学生讲“思政故事”比教师讲更有效,同学们更容易接受。通过此教学模式的实施,产生了很多优秀学生作品,教师也收集到很好的教学和思政素材,为进一步优化教学奠定了基础。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9] ,农业生产中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课程教学的对象。其中,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本身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适合于“农业生态学”教学的思政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育人成效更显著。例如,在讲到农业生态模式的设计时,采用 PBL 教学模式,引出“如何在重金属中轻度污染的土壤区域进行农业模式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度思考,明白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背景,如重金属污染的来龙去脉,比较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理解生态位、生态系统结构、食物链解链等理论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加深了对生态修复和生态红线的理解。2.运行“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思政教学反馈机制课前,教师提前到教室,播放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如《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航拍中国》)、歌曲(如《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等电影主题曲)、时事要闻、科研微视频(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农田可持续发展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中,采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案例穿插式等融入“思政”,实施“双主体 +PBL”课程思政模式,学生讲“思政故事”和思考“思政问题”;课后,教师在微信群分享与专业相关的思政内容,布置蕴含思政的作业和讨论题,引导学生寻找思政素材,11舒迎花.indd 66 22/2/24 下午5:05 67谈心得体会。如在学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生态时,课前,教师播放了由蒋雯丽、姜文、濮存昕等配音的《大自然在说话》。课中,一组学生的展示主题为“野生动物与人类”,先播放视频“人类很少关心野生动物的命运,直到病毒把我们连在一起”,抓住了大家的眼球,然后介绍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暴行”及其后果(展示了当天的新冠疫情数据,比较了欧美国家与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等),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 教师拓展了如何保护濒危物种等,学生们积极讨论。这次主题展示涉及的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种群增长、生态适应性等),学生从中受到的思想教育:生态环保(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人性贪婪造成的后果),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一线医护人员的伟大)、价值观(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比、从我做起)等。课后,教师布置了作业“查阅资料等,试着分析中国生育政策的种群生态学基础”,且在微信群分享了...

篇六: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2021 第 4 期| 教改探索 57农科类课程思政的内在特点和实施路径探析— 以农业设施工程学课程为例♦ 董晓星 , 朴凤植( 河南农 CD 学园艺学 Y , 河南郑川 450002 )摘 要 : 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根本性举措 。

  课程思政 具有隐性教育的属性 , 更容易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学生心中 。

  本研究阐 ” 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分析 了课程思政的特点和理论意义 , 并 3 农业设施工程学课程为例 , 介绍了农科专业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 , 即 教师提高自身德育意识 、 改革教学模式和挖拡思政元素三方面 , 促 使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有效融合 , 实 C 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 ; 农科专 C ; 实施途径 ; 思政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指出 ,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

  教育部 《 高等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 指出 , 要深刻认识高 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 ,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 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 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 雅斯贝尔斯在 《 什么是教育 》 一书中谈到 , 教育的 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 一朵 z 推动另一- 朵云 ,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 认为教育 ! 本上于一 德 , 育人是 本质的 %在 课程中进行思政育人 , 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高校教学工作中长期在着思想政治教育 :业教育相互隔绝的 “ 孤岛效应 ” 。

  多数教师仍然停 留在 识这一 , 习 总书记出的“ 教书 育人 一 ” 的要 的 。

  这一现在 课教师中现得 。

   :一方 , 教师不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的 , 不 课程思政的 要 要 , 认 思政教育应该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范畴 ; 一方 , 教师不 在 教育中 展思政教育 , 课程思政到实 , 课程思政的意义 , 实 课程思政的 要 要, 在学校 设 工程学课程 ,效开展课程思政的 %一 、 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习 总书记说 : “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 ,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教学全 程 ,实现全程育人 、 全方位育人 。

  ” 课程育人是高校 “ 十大育人体系 ”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包括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要方面 。

  思政课程主要 课一 , 覆盖高校 , 面向所有学生 , 在立德树人育人育才方面进 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的思想价值引领 , 于 教育 % 课程思政则要面向特定 的学生 , 是教师在识的传授中针对地对学生进思政内 容的渗透浸润 , 强化思想价值引领 , 于隐 教育 。

  相较于 教育 , 隐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 深远的影响 , 容易内化于学生中 , 也是高校广 教师参德育工作的主要 %课程 识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 两者相辅成 , 在方向功能上具一致性 , 内容上具有契 合性 , 实施中能够相互促进 、 实现双赢 % — 方面 , 课程思政是基于马克思义于人的全面自由发 展理论 出的 % 当今社会的高等教育 , 不仅要 学 生在学术和技术上 发展 , 而且看重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 , 中德育占首要地位 , 在 课程培养工作中落脚于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另一方面 , 开 展课程思政不 是为了完成育人目标额外的任务 , 而是赋予 课程教学灵魂 % 课程教学的要内容是前人的实践的成果 % 前人的 探索是对社会发展规 基金项目 : 2019 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 2 " " 3 项 2 为导 6 7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研究 与实践 ” ; 2019 年河南农 CD 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 2 " " 翻转课堂 + 项 2 教学法在农业设施工程学课程中 7 应用和研究 ” ”作者简介 : 董晓星 ( ( 1986 — ) , 女 , 河南农 CD 学园艺学 YZ 师 , 硕士 , 研究方 6 为园艺设施结构优化 与环境调控 ; 朴凤植 ( ( 1965 — ) , 男 , 河南农 CD 学园艺学院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6 为园艺设施环境调控 。

  。。

  。. .。

  。 58 河南教育|高教律 、 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思政理论的实践 。

  思想政治 理论包含的社会发展规律 、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是指 导着专业课程的发展和实践 , 蕴含在学科发展的进 程当中 , 是专业课程的灵魂 。

  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时找到这个 “ 魂 ” , 在课程实施中恰当地点出这个 “ 魂 ” , 是提升课程内涵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二 、 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 , 是发挥好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作用 , 培养社会主义合 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所在 。( 一 ) 教师提升自身的育 和总书记强调 ,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 、 信道 。

  高校教师要持教育者先教育 , ?先进思想 的 者 、 政的 持者 ,好地 学 指导者和 人的。

  教师是课程的 者 、 实施者和理者 ,在课中占主导地位 。

  教师提高 的政治养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前提 。

  教师必须先提高自 的政治 养和 育 , 一 ,推动另一朵云 , 唤醒另一个灵魂 。

  同时 , 教师的 先 和 是 、 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 ) 教学 , 进 有效教学设计总书记指出 , 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 思想政治 作规律 , 教 育人规律 , 循学 规律 , 提高工作 和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是 学 理论 的课程 , 人接 。

   ,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 学学的 “ 性 ” , 关学内容的实用性 。

  教师如果课程思政内当作 的, 将学作 的接者 , 教学效果 是 理想的 。

  遵循学 规律 , 恰当的手段形成效 , 出专业 和思政教育 “ 张 皮 ” 的问题 , 使思政内内化于学 中 。

  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 统筹 教学 , 学生主体 , 将学变成课的主人 , 创设情境并让学 生参与其中 ,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 , 利用 学生学习过程切入并贯穿思政教育 。通过翻转课的教学 , 学 够参与课堂 ,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和认 。

  在学生对专业 1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 , 教师可 恰当的 导 , 专业内的教学进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和提升 , 点 出课程的 “ 魂 ” 。

  这样既可春风雨般进思政教 育 , 让学生产认感 , 进内于 , 又可帮助 学加深对专业 的理解 , 实专业内容和思政 理论学习相互促进 ,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 在农业设施工程学课程日光温室保温蓄 热设计教学中可知 , 统温室后墙主要是砖墙和黏 土筑墙 , 但是国家正在逐步禁止黏土砖的使用 ,黏 土砖墙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

  教师可在学生 掌握保温蓄热设计理论后 , 利用国家对于黏土砖的 禁令和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件创设情境 , 提出情 境问题 : 你觉得这些国家件和政策 , 会对当前保 温蓄热设计方的实施产 ? 些? 设施业者 对 ? 教师将课翻转 , 组学生进 论发 的观点 。

  在这个过程中 , 学 业业者的 , 运用所学 分析 国家政策对业的 , 尝试给出解决法和 对之策 。

  教师在总结学生观点时 , 导学生明白在 日后作中有关国家政策 , 社会环境, 国家 , 解决方法 , 够学用 。

  这样既在学生中 国家政策 , 又教会了学 在变中 。( ) 课程 点 , 思政专业课程中蕴含着 的思政教育 。

  好课程育人 要结合教学内 , 深入 专业课程中的思政 , 进一步创教学内容 。

  专业课教师 结合学科和 点的 点 , 够与专业 有效融合的思政 , 出 的 ,达到课程思政的理想效果 。教师 农科专业课程思政 , 着 农 业对社会的 和 国实 国情出发 , 将学 学、 、 等的 出 , 使理解所学 的 义 , 认 到农业作 一产业对国 产 的 要性 , 感 到作 一 农科 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和提升 农的 中的 使 。

  这样 发他们服农业 、 农 建设 ,的 感与使 感 , 发将 培养农业 、 农 、 农 专业人 的内在。

   农科专业课程的思政 , 可 个方进 :1. 的人物事例为榜样 , 引领激励学生教师可 导学 的教师 、 校 、产业发展 人 样 , 让 认 到所学的够促进农业 、 农 的发展 , 农 的 ,发学 的认 感和使 感 , 够 、 存、 。

  例 , 到农业设施工程学中地 i一 时 , 教师可 学 : 学 治 教在 科 学时 , 用课 时 参与地 在。

  。. .。

  。 2021 第 4 期| 教改探索 59河南地区应用效果方面的研究工作 , 本科阶段即发 表学术论文 , 后投身于蔬菜产业发展 , 指导设施蔬 菜生产 , 足迹遍布河南各个地区 。

  作为国家大宗蔬 菜体系的专家 , 他在 100 余个县市区开展设施园艺 产业技术培训 , 指导建设 10 余个集约化蔬菜育苗 基地 , 协助地方建成多个 10 万亩以上的蔬菜生产 基地和省内 100 余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 促进了当 地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技术的 "学阶段 学 、 进的事例 , 旨 在引领学生只争朝夕 、 , 学科研助 、 大学生 业训 、的 , 的 "论文 在 国大地上的 , 以 发 学生的专业 和学 , 学生投身农业设施产业发展和 事业 "2 . 以 的 为实例 , 引导启迪学生以 学 学科的发展进 和内 以发现 , 体 的 系 、 和 、 和 和方论蕴含于专业 的 发展进程中 。

  丈学 的 和案例 。

   作为 的 , 的系和内 , 加深学生对哲学论的 , 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正确的 和方法论 。

  例如 , 在农业设施工学的日温室采光设计一节中 , 材中 所讲的采设 论多方权衡后得到的结果 , 具 有一般适应性 , 但是日 温室在生产 仍存在低温 弱光 、 夏季后屋面遮荫 问题 。

  在 学中 , 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维 , 让学生 到日温室 采设 论的局限性 , 应引导学生清楚当前设论的普遍适应性 , 用全面的 看待问题 。

  攵利用 学 辩地向学生解释一论 , 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 提高 学内容的精准度 。3 . 以 进 的例 , 宣讲科学家精神教师要结合 挖掘学科发展历史 , 向学生展示相科学家对所讲内的贡献和 进 的故事 , 从而引导和 学生学 先辈 , 报国志 、 爱国 转化为 际行动 , 投身 的工作 , 学生从 够受到爱国 、 、 、奉献 、 协同 、 育人的 代科学家精神 。

  例如 , 农业设施工 学 前屋面 合 的 导 ,了代科技工作者的 得出的合理采论 。

  在教学中 , 的折而 的 , 引导学生 的途径 : 立足已有知识一大胆质疑一探寻方法一勇于实践 , 向 学生宣传科学家 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 加深学生的印 。4 . 以国产设施设备的发展为例 , 体现中国经验 和国经过 70 余年的发展 , 经济实力和生产水 平均已得了长足进步 。

  在专业 , 应加对国内相关行业和技术发展的宣传 , 让学生感受 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学生的 和, 从而更加 , 发向上 。

  例如 , 在农业设施工 学 讲到日 温室 园艺设施, 以 具 国 的温室 , 适合国国 , 对 足 国 方蔬菜 应发 了 作用 ; 正 为适合中国国 , 得以 J发展 , “ 外国的月亮一 ” 。

  农业设施工学 一 材 、 设施和设 从国引进的内 , 引导学生正 的 ,即引进国的技术后 研究和 , 结合国 的国 , 的 产权 , 学生在今后的工作 学会取其精华 、 。三 、 结语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 举措 , 提 内和效果的有效径 。

  乍 政 应 的 政内 的 加 , 而应 专业 和政论的 合 。

  从 政 、学 和提炼 政 个方面 ,农科专业 政适用的 学 和 政 ,效提 内 , 现专业 和 政 论, 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许涛 . 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N], 光明 1 报 , , 2019-10-18 ( ( 15 ) ) .[2] 3 书 5 . 正 7 把握 " " 课程思政 ” ” 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J]. 思想理论教育 , , 2018 ( ( 11 ) ) .[3] 尹亚冲 , 孙琳 H . “ “ 课程思政 ” ” 与 “ “ 思政课程 ” ” 的协同 育人及其实践路径 [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 2020 , , 35 ( ( 2 ) ) .[4] 朱梦洁 . " " 课程思政 ” ” 的探索与实践 [D]. 上海 : : 上海外 b 语大学 , , 2018.[5] 李学明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性与理论性 [J]. 高教论坛 , , 2011 ( ( 9 ) ) .责编 : 红茶。

  。. .。

  。

篇七: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安徽农业科学 ,J.Anhui Agric.Sci. 2021,49(22) : 274-276《 智慧农业 》 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曹辉,贾明方 , 孙夏 , 李庆亮 , 常清乐,王德亚 ( 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山东枣庄 277160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专业课教师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专业知识中不断挖掘其蕴含的思 政内涵并在教学中融入的思政元素 , 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

  以 《 智慧农业 》 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 , 在分析开展课程思政重要 意义的基础上 , 探究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与创新实践 ,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 深化课程考 核评价改革,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提升专业课程的立德育人功能 , 以期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

   关键词课程思政;智慧农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 (2021) 22-0274-03 doi : 10.3969/j.issn.0517-6611.2021.22.07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 ( OSID) :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Smart AgricultureCAO Hui, JIA Ming-fang , SUN Xia et al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 Shandong 277160)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 ­versities. Teacher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should exert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constantly di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 ­tained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heir teaching , so as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impart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We took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 Smart Agriculture" 1 course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 ­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 we explored th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 we used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rses , deepened the reform of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 and implemente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 and enhanced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 Smart agriculture ; Teaching reform2020 年 , 教育部关于印发 《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 纲要 》 的通知中提到 , 教育的根本问题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 怎样来培养人 、 为谁培养人 , 而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 所有工作的根本标准 。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就必须将 价值塑造 、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合为一 、 不可分割 。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 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 和能力培养之中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 观 , 这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之任 、 应有之义 、 必然之举⑴ 。

  高校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 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

  这就要 求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安排在思想政 治教育必修课程中 , 还要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闵 , 所以 , 高校的其他课程也需要挖掘思政资源 , 承担育人 重任⑷ O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 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具有 重要的作用⑷ 。

  在互联网时代 ,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观念 、 形式 、 内容和方法都要不断地进行革新 。

  因此 , 作为 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 , 更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挖掘 专业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内涵 ,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 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 社会责任感 以及服务专业的情怀 ,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 、 全方面 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7 。

  尤其是在新农科建设背景 下 , 在农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 , 更要深入挖掘各类专业 课程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ZR2020QC142 ) ; 枣庄市科技发展计 划项目 ( 2020NS07 ) ; 枣庄学院博士基金 ( 1020729 ) 。作者简介曹辉 ( 1990- ) , 女 , 河北张家口人 , 讲师 , 博士 , 从事果树生 理生态的研究与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7-13的育人功能 , 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 、 “ 大国三农 ” 情怀,努力让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 强农兴农理念入脑入心,增强学 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 感 , 为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国 。

  鉴 于此 , 笔者以智慧农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在分析开展课 程思政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 探究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 与创新实践 ,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推进高校 课程思政建设 , 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 将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提升专业课程的立德育人功能 , 以 期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1 智慧农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智慧农业课程作为枣庄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 门专业方向选修课 , 它是一门涉及农业科学 、 环境控制 、 机械 传动 、 材料科学 、 计算机科学 、 电子技术 、 通信技术 、 测控技术 等专业基础知识的科学 , 是一门交叉学科 。

  “ 智慧农业 ” 是现 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 是集互联网 、 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 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 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 、 智能预警 、 智能分 析 、 智能决策 、 专家在线指导 , 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 、 可视化管理 、 智能化决策切 o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智慧农业的发展 、 应用以及为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奠定的基 础,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掌握智慧农业中的各种关 键技术等专业知识 , 为从事本领域的相关研究及产业应用奠 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在 “ 新农科 ” 建设背景下,高等农 林教育面向 “ 脱贫攻坚 、 乡村振兴 、 生态文明和美丽幸福中国 建设 ” 等战略需求 , 基于农林实际问题 、 农林产业案例和科学 技术前沿 , 开发新时代农林优质课程资源 , 创新以学生发展 49 卷 22 期 曹辉等 《 智慧农业 》 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 275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农林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 融合 , 提升农林课程的高阶性 、 创新性和挑战度 , 培养能够适 应和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

  将课程思政融入 《 智慧农业 》 课程的教学中去 , 可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 真 正做到让农林教育走下 “ 黑板 ” 、 走出教室 、 走进山水林田湖 草 , 补齐农林教育实践短板,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 、 树立并践 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发展理念 。

  加强生态文明教 育 , 要注重塑造学生的 “ 大国三农 ” 情怀 , 争做 “ 懂农业 、 爱农 村 、 爱农民 ” 新时期的农业人 , 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 意识和信念 , 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 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 从而提升对开创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培养 学农知农爱农的积极践行者 , 树立积极价值观 , 坚定正确的 国家政治方向 , 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示范 。课程思政是让学科教育回归立德育人的本真目的 , 这是 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形成大思政育 人体系的重要步骤凶 o o 新农科建设必须在人才培养上下功 夫 , 要打牢基础理论 , 掌握农林学科核心知识 , 注重培养学生 的生产技能 , 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着力提 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 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 、 高素质的复合 应用型农林人才;同时应传授给他们生态文明观和现代经营 管理理念 , 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心系 “ 三农 ” , 以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需求 , 增强人才培养与未来农业发展的契合度, 此外 , 还需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 因此在专业课 授课过程中要坚持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潜移默化地相结 合 , 实现全员 、 全过程 、 全方位的育人要求 , 真正做到教好书 、 育好人何 0 02 智慧农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2.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元素 作为课程教学的指 导性文件,教学大纲不仅明确了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 地位和作用 、 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等 , 同时也是学生全面 了解本课程的重要途径⑸ 。

  在修订教学大纲时 , 学校明确规 定每一章节必需加入思政映射点 ,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思政元素 。

  在 《 智慧农业 》 教学大纲中融入思政元素 , 将思 政元素如盐化水般融入课堂教学 , 更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农 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 , 激发学生学农爱 农知农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本知识 外 , 还要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 以及人类价值与 自然价值的统一 , 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 从而使学生从内 心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 、 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理想信念;引导 学生学会学习 , 探索本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人文精神 , 融入辩证思维 , 使学生学会发现 、 思考 、 解决问题的方法 , 培 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 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 形成积极 、 乐观 、 有为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将学生培养成 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三观 , 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 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2.2 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来实行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如盐 化水的融入教学内容中,是每位教师课前需要思考并付诸于 实践的环节 。

  在教学中熟知教材 , 反复阅读,精通自己所教 的学科 , 要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视野 , 借助参考文献 等剖析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 并将二者有机融合 , 播撒 德育的种子⑼ 。学期末在教学团队进行课程知识结构梳理时 , 在授课过 程中将课程思政巧妙设计并融入教学内容中 。

  例如,通过将 科学家打破瓶颈 、 突破关键技术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典型案例 作为课程思政引入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教学中 , 农业对接科 技让农业更时尚 , 以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为载体的大学生思 政教育 , 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 即可扭转专业 课程教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 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

  “ 智 慧地球 ” 的提出 , 以及在不同国家针对智慧地球指定的发展 战略 , 指出数字化 、 网络化和智能化 , 被公认为是未来社会发 展的大趋势 , 这样的时代背景对社会各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 求 , 不仅要具备全局观 、 整体观 、 系统观 , 成为社会所认可的 人还要学会求知 、 学会创新 , 以及做人 、 学会合作 、 学会发 展何 o o 引入谷歌公司误把 2 名黑人标注为 “ 大猩猩 ” 的乌龙 事件 、 滴滴等网络商家利用平台非法收集用户隐私信息和数 据等反面案例 , 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任何事情 都利弊共存 、 优劣同在 , 都有 “ 好 ” 和 “ 坏 ” 2 个方面 , 遇到事情 要做到扬长避短 、 兴利除弊 、 化危为机 。

  将课程思政融入在 专业课教学中 ,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 , 要树立正确 的三观 , 不为眼前小利而折腰 , 以公正 、 公平的态度 , 保持开 放 、 包容的态度 , 辩证的思想和客观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百折不挠 、 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 明白事物发展 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 从而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多重功能 。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发展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 , 激发学生学农爱农知农的爱国情 怀;同时了解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优势 , 提高学生专 业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任重道远的社会责任与崇高无上的 使命担当;通过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历史的了解 , 引导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 、 辩证的态度分析和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 在 师生紧密互动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专业 教育与社会教育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 观 , 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使 其深切认识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所肩负的引领中国 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 自觉把个人的理...

相关热词搜索: 在农业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管理工作 贯彻 理念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