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生命文化学者17篇

时间:2022-12-14 18:50:06  来源:网友投稿

生命文化学者17篇生命文化学者  -------------精选文档-----------------近年来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生命教育是近几年来在国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文化学者17篇,供大家参考。

生命文化学者17篇

篇一:生命文化学者

  -------------精选文档-----------------近年来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生命教育是近几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的研究问题,不仅理论界热衷于讨论“

  生命与教育”

  、“

  生命教育”

  、“生命化教育”的话题,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上海、湖南、辽宁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了有关生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大规模地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短短几年,生命教育已经在国内生根、发芽。然而,何谓“

  生命教育

  ”,如何有效实施生命教育,还没有形成明确一致的观点。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美国学者是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了生命教育,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并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提出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i

  我国台湾地区把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生命教育在台湾开始蓬勃发展。20世纪末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开办了“宗教与人生—优质生命教育的追寻”等网站,出版了《香港的生命教育》等专著,取得了一些成果。

  从我国来看,近十年来的德育理论和实践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围绕生命教育的主体展开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他们提出了一些生命教育的见解。上海2004年开始制定并即将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这说明“生命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已开始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

  二、生命教育内涵的界定

  总上体说,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者们在“生命教育”的内涵方面存在诸多分歧,未达成一致观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作出了可编辑

  -------------精选文档-----------------界定。

  有不少研究者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内容”,认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或者,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培养的教育,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的价值,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问题的探讨,包括生死达观教育、认识哲学教育、情绪辅导教育、创造思考教育、多元智慧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生活伦理教育、两性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益教育、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人生观教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珍惜生命。ii

  有的学者认为,全人的教育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王云峰等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全人教育”的概念。iii

  西方的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身心健康的教育。生命教育的主流,重视了解人体生理结构,给人以生命的孕育、发展的知识,教人以增进健康、疾病预防、面对危机的技能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iv

  综上所述,我认为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还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至敬畏生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

  三、生命教育的内容

  有的学者把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分为“六大主题”和“四大领域”。即“认识生命”、“珍可编辑

  -------------精选文档-----------------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六大领域和“生命与自我”、“生命与家庭”、“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四大领域。v

  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从五个维度展开:第一,人与自我关系的教育。第二,人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三,人与社会关系的教育。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大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界的其他物种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

  朋友”

  。第五,人与宇宙的关系教育。从终极意义上说,生命以死亡为终点。vi

  有的学者研究美国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直面生命的死亡教育;珍惜生命的健康教育;尊重生命的品格教育;张扬与发展个性的个性化教育;正确对待逆境的挫折教育。vii

  四、生命教育的实施

  在实施途径方面,有的学者认为,香港地区的“生命教育”主要建立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之上,即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倡导,并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互动。台湾学者张振成认为,可以按照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将“生命教育”的内涵融入各课程学习领域中教学,具体实施途径包括:认知的、讯息的教导;个人的、情感的经验分享。viii

  有的学者认为,学校“生命教育”必须从课程、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面着力:第一,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二,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生命教育”触及灵魂;第三,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第四,遵循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就其六大主题和四大领域来说实施生命教育主要通过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学科渗透,专题教育活动几种方式。ix

  有的学者认为生命课程的实施,要按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将生命教育的内涵融人各课程学习领域中教学。实施的方式可分为认知的、讯息的教导以提供文章、资料、书籍或视听媒体的呈现,向学生介绍。个人的、情感的经验分享以学生为主,用各种经验、情绪分享的方式,来探索生命的价值。至于实施的方法则要交互运用阅读指导法,亲身体验法,欣赏讨论法,随机可编辑

  -------------精选文档-----------------教学法等,以期获致良好的教育效果。

  x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实施,要树理念为先,课程实施为主,学科渗透为辅,课程内容由“

  四个向度”

  和“

  五种取向”

  组成,课程目标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课程的实施要重学生体验和学生实践,重学生个别差异,注意统整和街接原则。xi

  要想真正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做到:

  1.教育领导部门重视生命教育的实施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领导部门应把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教育目的、教育方针、课程计划、课程大纲分年龄阶段按年级有针对性、系统开展。

  2.强调实践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而,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在生命教育中,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小学的“生命的旋律”教学,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在初中“温馨你我他”的教学中,则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完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去参观、访问。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对残疾人的关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生命教育必须在生命活动亦即活生生的实践中进行。也就是说,在生命教育中,应当关注每一个生命体,应当让每一个生命体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动力,成为教育活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反之,在生命教育中,如果看不到鲜活的生命体,如果剥夺鲜活生命体的参与权,那么,这种教育活动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创造性。

  3.加强大、中、小学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现成的教师,加强师资培育就成了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把与大、中、可编辑

  -------------精选文档-----------------小学中教授与生命教育有关科目,如生物、健康道德、生活伦理等科目的教师,乃至教师全体,集中起来,进行生命教育培训。选订甚至编写生命教育教材,供教师们教学运用。加强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是大、中、小学生命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xii

  4.积极开展大、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生命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在推普及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需要不断克服和解决,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因此要想把生命教育得到实施和推广必须把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才能使生命教育更具有科学性。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目前,我国学者对生命教育的提出、内涵、途径等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但是生命教育研究仍然还处在起始阶段,对于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全方位探索。

  一是理论上需要作艰苦的探索。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坚实.需要通过古今轴线的纵横分析和中西轴线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一方面,生命、生命教育应是历久弥新的教育.可以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丰富的资源.为生命教育的研究提供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生命教育积累了一些经验.研究和借鉴他们的生命教育研究的相关成果.对于我们实施生命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要注重生命教育的实践。目前.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有待继续探索。希望通过探索.推动生命教育的改革实践。生命教育的推行、开展和实施,将会引起我国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目前,上海已经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改革实验.希望这种改革能把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大力推进我国的生命教育。

  可编辑

  -------------精选文档-----------------

  注释

  i

  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综述》,《教育探索》,2005年第5期。

  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教育评论》,2001年第6期;蔡巍然:ii《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中国科学教育》,2004年第6期;李素娟、杨洪芳:《心理健康呼唤“生命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第7期;杨月:《我国生命教育面面观》,《中国教师》,2005年第2期。

  iiiiv李高峰:《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述评》,《教育研究论坛》,2009年第2期。

  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1期。

  v侯晓明、胡修金:《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背景内涵及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12期。

  vi冯建军:《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第6期。

  陈丹萍、刘莎:《美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对我国心理辅导课程改革的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vii2009年第5期。

  viii徐秉国:《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特点》,《教育评论》,2006年第4期。

  ix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1期;杨乃虹、王丽:《论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x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10期。

  刘宣文、琚晓燕:《

  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8期。.

  xiixi张丽霞:《我国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探索》,《高教论坛》,2008年第6期;张美云:《如何在中学实现生命教育》,《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2期。

  可编辑

篇二:生命文化学者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一、生命教育内涵及其不同取向

  生命教育是舶来品,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首次提出的生命教育思想,多与此相关,关注的是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自杀、暴力等问题。但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渐渐脱离了这一主题,而在另一些意义上使用生命教育的内涵。有研究者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基础”或教育的“原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另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它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它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人与合作。以上这些理解,是立足于生命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释,实际上界定的是教育的内涵,就像叶澜教授所指出的,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和为了人的生命的实践活动,是最体现人文关怀的事业。相对于以往社会本位视野中教育对个体生命的漠视,这种教育更关注生命,有学者就把它称为“生命教育”。如果这样的话,一是不符合生命教育的原初内涵,二是生命教育也无特定内涵和特定意义,它指的就是所有的教育。我个人以为,这不是我们所谈的生命教育,为了表示区别,我个人习惯于把它称为“生命化教育”,或者称为“生命视野中的教育”。从实施生命教育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

  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但就在这较为一致的内涵中,还有不同的取向,反映了生命教育的不同侧重点。

  1.身体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这是目前西方生命教育的主流,重视了解人体生理结构,给人以生命的孕育、发展的知识,教人以增进健康、疾病预防、面对危机的技能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比如美国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就叫做《Health&welhiess)),包括五大单元,分别是:心理、情感、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成长与营养;个人的健康和安全;药物和疾病预防;社区和环境的健康。

  2.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最早源于西方兴起的死亡学(Thanatology)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deathedueation)。死亡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认死亡的意义、本质,以及学习如何充实地生活与有尊严地死亡。在美国、英国,死亡教育和“I店终关怀与谙商”(dyingcareandeounseling)、“哀伤格商”(griefeounseling)已愈见繁荣。美国从幼稚园到大学都逐步开设了这门课程,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也有相关座谈会、研习会。英国小学课堂上,殡葬业人员或护士会教授人死时发生的事,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

  3.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在台湾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台湾的生命教育是通过伦理教育转化而来的。这种取向充分反映在台湾的生命教育课程之中。2004年台湾颁布了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的课程纲要,除了“生命教育概论”外,其中的“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都属于伦理教育。

  4.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重视让人相信神的存有,感受神的恩泽,并能根据教义了解人的生、老、病、死,遵循神的旨

  意去做,从而使人获得神的接纳,并能最终回归神的国度,以求灵魂的安顿,起到净化人心、引人为善的作用。

  5.社会取向的生命教育。台湾学者也称为生活取向的生命教育。在生活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是生活最起码的要求。社会取向的生命教育,把人作为一个社会人,关注人的社会性发展,重视人我关系、人际相处、社会能力培养、自我生活的料理、生活习惯的培养、生活的调适以及品格的培养,使个体能成为一位德行与学问兼备的人。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出现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这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当时社会的缺失和需求相关。1979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成立了第一个“生命教育中心”,该中心的生命教育重点为“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美国生命教育的实施也以辅导儿童向毒品说“不”为主,对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八年级甚至更高的年级。英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创始于1986年,主旨也在于防治药物滥用,经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通过流动教室来倡导,主要是以小区为基础的自愿团体或法定组织来分配及管理。总的看来,西方国家强调的生理健康的生命教育,与西方社会的吸毒、艾滋病泛滥相关。台湾生命教育的背景则不同,它针对的是科技发达、物质富裕时代“人生观的虚浅与道德的沉沦”,人们“对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人我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死问题,常无法真正了解,而衍生出很多不尊重他人生命与自我伤害的事件”。

  台湾的生命教育虽然源于学生自杀事件,但是生命教育的推广却未因此而偏重于“自杀防治”的主题,而是以匡正社会风气、提升全民生活品质与社会价值重建为目标,偏重于伦理道德教育。当然,一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问题可能不是单一的,生命教育的取向也不再单一化,而走向多种取向的综合。例如台湾学者就指出,生命教育就是要将伦理教育、生死教育、宗教教育三种取向融会贯通。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持什么取向,这与我们当前为什么提出生命教育相关。我们提出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发展的消极层面,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此外,还针对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意志脆弱、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以及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因此,迫切需要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准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青少年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所以,它是伦理教育、社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体,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教育主题。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组织

  台湾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生命教育是围绕着人的生命所开展的综合性教育,而人的生命处在自然生命、他人生命、社会生命和宇宙生命的呵护和包围之中。由此,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从五个维度展开:第一,人与自我关系的教育。认识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能够进行自我心理和情绪的调控,规划人生的发展,开发生命的潜能,持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第二,人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理解“人是一个共在体”以及他人的存有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尊重他人、关怀他人,具有宽容的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第三,人与社会关系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存有,个体生命首先要社会化,适应社会的要求,学会处理个人与社群、集体的关系,既要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权利、自由,又要维护公共的道德和集体的利益,树立社会关怀和正义感。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大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界的其他物种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朋友”。因此要具有一种民胞物与的情怀,尊重生物的多样性,珍惜周遭的自然环境,保持自然生态平衡,追求可持续发展,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第五,人与宇宙的关系教育。从终极意义上说,生命以死亡为终点。但人正因为有死亡,短暂的人生才要活出意义,所以生命教育教人思考死亡的意义,探索人类存有的价值,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努力创造自己灿烂的人生。同时,要认识国家、世界的伦理,关心人类的危机,树立地球村的观念。生命教育的以上五方面内容如何组织?从已有的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比如台湾的高中从2006年开始在“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及“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8门课程中选开一至二门,藉由正式课程的方式建立学生对生命的准确认识。

  2.在综合课程中设置生命教育的内容,使生命教育成为综合课程的一部分,并给予一定的课时比例保证。台湾《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规定,生命教育为“综合活动学习领域”的指定单元,是综合活动学习领域的最低要求,学校不得省略,也不能刻意淡化或稀释,所占时间不得少于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总时数的10%。

  3.学科渗透,也就是在其他学科中分别渗透相关的内容。上海的生命教育主张学科渗透。《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思想品德、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都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4.专题教育活动。可以结合校园安全、学生自我保护进行生命教育;结合爱心、友善、关爱进行生命教育;结合生理、心理、青春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结合异性交往进行两性教育;可以结合健康养生、远离毒品进行生命教育‘可以结命环保、生态进行生命教育。也可以按节日安排主题生命哲育活动,比如4月份可以安排“祭祖”活动,5月份配合母亲节安排“生孕体验”活动,9月份配合产重阳节’,、“中秋节”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给远芳的亲人写信等活动。

  我个人以为,虽然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具有连贯性,能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完整地呈现出来,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但鉴于学生当前学习科目已经过多,学习负担沉重的情况,我们不适合打着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名义,把生

  命教育列为专门的课程。再说,生命教育的一些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很多重复,我们在专门的学科课程中也无法避免。学科渗透尽管是一种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方法,但要避免为生命教育而“贴标签”的问题。有些课程本身就含有生命教育的内容,比如体育和健康、生理、品德与生活等,但有些课程则不大容易渗透生命教育,甚至不适宜进行生命教育,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等。如果为了进行生命教育,在“花絮”上做了很多东西,难免会“喧宾夺主”。但我个人还是主张通过学科渗透、学科融入的方式来自然进行。

  比如,语文学科对待人生故事、生命故事的不同阐释,就体现了不同的生命观,这既是语文教育,也是生命教育。这就是一种自然的融入。我们在融入和渗透中要追求一种“踏雪无痕”的境界。生命教育不是一个固定的课程科目,因此在内容的组织和设计上应该重视各科的统整性及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将问题与人串联在一起,并且要把握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每一个机缘,适当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这不仅包括融入课程之中,也包括融入教育教学生活之中;不仅以内容的方式融入,也包括方法方式上体现生命关怀。鉴于我国中小学的现实情况和生命教育的特点,在如何组织生命教育的内容上,我主张教学渗透和适时的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前者保证学生可以受到生命的关怀和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生命;后者针对不同的主题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比如说生理、安全、爱、关怀、价值观等方面获得相关生命的深入理解,掌握生命发展的技能方法。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1转变观念

  受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中国的教育只注重人的社会性(社会生命),而忽视人的(自然)生命的存有,个体生命被高度地政治化和道德化。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教人学习不畏强暴、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却少有躲灾避险、安全自救、保全生命的教导。我们习惯于教导小学生学习小英雄,小英雄的事迹固然感人,值得敬佩,但我们是否要号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学习,却从来不思考。如

  果我们的社会一味要求儿童用生命来面对危险,用死亡来体现崇高,这本身就违反《人身保护法令》和《儿童权利公约》,也是反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拷问传统的社会伦理观和教育观对生命的蔑视,让教育回到身体、生命、生活的基本议题。当前中国进行生命教育,可能会有两个难点:一是死亡教育,二是性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3%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幼儿园开展与死亡相关的活动”,有50%的家长认为“生死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的身心不利”,因此反对幼儿园进行死亡教育。西方可以领着小朋友参观殡仪馆、太平间,扮演各种死亡的角色,但在中国恐怕是难以行得通的。不要说在幼儿园,一位高中老师让高中生给自己写“墓志铭”,在西方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死亡教育,但在国内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人忌讳死亡,但并不因为我们忌讳,人就不死亡了。了解死亡,才懂得生存的意义、生命的美好。这就是“向死而生”的道理。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也打开了性的禁区,人们的性观念大为解放,但与解放的性观念相比,性教育则落后很多。面对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普通的生命教育问题,不知道有多少家长难以启齿。性观念的解放与性教育的落后,使得一些不健康的媒体钻了性教育缺乏的空子,造成近年来婚前性行为的增多、性病和艾滋病的低龄化趋势、少女怀孕增加等严重问题。面对生命教育的合理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这些陈腐的观念。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生命是第一位的。生命教育必须确立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理念,以生命为原点,尊重生命的特性,促进生命自由的成长。一切不尊重生命,扼杀和摧残生命的理念,都必须予以彻底的破除和转变。

  2.通过有形课程实施生命教育

  我虽然不赞成生命教育通过专门的生命课程来进行,但并不意味着生命教育不能专门化。生命教育的专门化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进行学科教育内容的渗透。比如,小学的“自然”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人的生命周期和身体发育的特点,学习一些健康和疾病预防的知识;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一与道德规

  范,初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在学科渗透的时候,既要反对贴标签,又要突出生命教育的意识。要从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角度提升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二是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与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比如反对吸毒、文明上网、两性平等、维护权利、生涯规划、保护生态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感悟生命,学会生命保护、生命自救的方法。生命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生命的特点、生存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台湾在通过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并实践了阅读指导法、亲身体验法、模拟想象法、欣赏讨论法、随机教学法等。通过课程实施生命教育,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他们自身的经验,或在影片欣赏、角色扮演、阅读书籍之后,师生互相分享彼此的心得。因此生命教育主题的设计应尽量生活化,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和分享为关键。生命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从体验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及对生命积极的关怀,借以形成对生命准确的认知与态度。生命教育的关键在情感,所以生命教育的课程教学必须从内心感动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3通过无形的课程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关怀应该成为一种教育哲学或教育指导思想,通过生命化的课堂生活、学校文化、班级管理等方面,使其弥漫于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之中,弥漫在学校生活之中,使学生处处能感受到生命的关怀,浸润在生命的阳光之中。课堂是学生生命观的主要生成场所,课堂教学以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课堂教学必须凸显生命的灵动和创造,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生命化的课堂。生命化的课堂关注的不是知识,而是完整的生命;生命化的课堂不是机械的课堂,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生成的课堂,它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非计划性和非连续的教学形式。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社会的场所、文化的存有。生命教育要求学校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富有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包括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清理和废除旨在卡、压、罚的规章制度,提供民主、自主管理,开展丰富

  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形成关爱生命、珍视健康、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班级作为一个基本的教育场所,应该为学生生命的发展服务,成为生命的家园。为此,班级管理不在于为知识的高效传递提供组织形式,也不在于为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保证,更不在于成为“治理”不安分学生的工具,教师应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学生的本体生命为依托,呵护和激扬学生的生命,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绵延人性的情感,寄寓爱的关怀。

  4.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更多地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不是仅靠学校来完成的。对生命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也不仅仅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联合和互动。为此,从组织方面讲,要由学校牵头成立专门的生命教育协调机构,招募和聘请一批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志愿者作为生命教育的兼职教师或指导者。生命教育必须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几乎在所有的国家,生命教育最初都是先由社会或宗教团体推动建立的。当然,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对于生命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港台地区,父母、学校、企业界、出版界和政府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必须争取家庭的积极参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是与学生生命链接最为紧密的地方。有些学者甚至提出家庭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学校。所以,争取父母对生命教育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甚至必要时,生命教育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向家长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提供合适的技术。在香港“成长系列”的小学生命成长课程中,课程开发者就专门设计了“家长篇”课程。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篇三:生命文化学者

  生命教育的五个内容

  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

  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生命教育的五个内容:

  一、什么是生命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宏观上说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

  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应当由三个因素构成,即生理(自然属性)、心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生命的自然属性,是建立在人的

  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生理范畴,它主要涉及与人伦和人生(生命长度)有关的性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等;生命的社会属性,是人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符号识别和社会人文系统,它涵盖了人的成长、学习、交友、工作、爱情、婚姻等涉及人文、人道的种种方面;生命的精神属性,是一个人"我之为我"的最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也是生命最聚集的闪光点,它包含自性本我、低层本我、人文本我、形象本我和高层本我五个层次,涉及人性与人格。所有这些,组成了人的生命的全部也即生命维度,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蕴含着生与死、得与失、存在与虚无。

  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即寿命的长短;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

  二、什么是生命教育

  1968年美国的一位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竭力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三、生命教育的原因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者,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他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特点,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

  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2005年6月18日,他在了解"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倡导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别是自杀心理为核心的生命教育。许多人知道,日本和台湾都是青少年自杀率居高的国家和地区,日本针对这一社会现实,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我国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和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成立说明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干预和防治青少年自杀成为一个学术性工程。笔者认为进行生命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工程必经阶段。

  四、生命教育的目标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五、生命教育的发展

  社会现象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时,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从美国学者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再到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注意到"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

  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而且也逐渐认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篇四:生命文化学者

  中国十大生命科学领军人物(转自博文)

  (1)王晓东,美国科学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大陆留学生中的第一位美国科学院士,在细胞调亡的生化代谢信号途径的研究中成绩卓越,他的科研论文质量非常高,引用率也非常高,为人低调谦虚。王晓东主持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为了中国科研机构中水平最高的研究所,他们所的管理机制也成为中国科研机构的成功样板。

  http://www.hudong.com/wiki/王晓东

  (2)施一公,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入选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他是清华生物系曾经的第一名毕业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年轻的讲席教授之一,华人科学家中首位放弃了众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休斯医学研究所入选研究员身份而毅然回国的优秀科学家。科研论文质量高,数量可观,是华人学者中的奇才之一,现在正在肩负着带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团队走向世界的重任。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9417.htm

  (3)蒲慕明,美国科学院士,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外籍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所长坚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本土性,注重有利于科研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体制改革的科研创新文化建设,1999年开始担任上海神经所长,为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做出了杰出的工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1009.htm

  (4)饶毅,北京大学生科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饶毅教授在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担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也是北大首位通过全球招聘任职的院长,在这之前,饶毅协助蒲慕明教授重整上海神经研究所,还帮助组建立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交叉科学中心,后来又和王晓东,邓兴旺一起创办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饶毅教授回归之前已在海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回国后以中国机构作为科研参与单位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有4篇文章发表在Nature及其子刊上。饶毅还时常通过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改革健全现行文体诸多的中国科技管理体制,是一位真正的爱国科学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1663176.htm

  (5)

  裴刚,中科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校长

  (6)

  饶子和,中科院院士,前天津南开大学校长

  (7)

  尚永丰,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教授

  (8)

  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9)

  段树民,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10)

  王擎,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院长

  3.海外Top10华裔华人领军生命科学家

  (1)

  曹文凯,著名心血管病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副校长,杜克大学医疗卫生系统总管

  http://www.dukemedicine.org/Leadership/Administration/DzauVictor

  (2)

  何大一,著名爱滋病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爱仁蒙德爱滋病研究所所长

  http://www.rockefeller.edu/research/faculty/labheads/DavidHo/

  (3)

  钱泽南,著名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教授,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所长

  http://mcb.berkeley.edu/index.ph...faculty&name=tjianr

  (4)

  蔡理惠

  (Li-HueiTsai),神经生物学家,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麻省里工学院Picower学习和记忆研究所所长

  http://web.mit.edu/lhtsai/http://mitworld.mit.edu/video/679

  (5)

  许田,遗传学家,《细胞》杂志编委,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系副主任,功能基因组中心主任

  http://bbs.yale.edu/people/tian_xu.profile

  (6)

  朱健康,植物分子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士,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整合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

  http://newsroom.ucr.edu/652

  (7)

  刘勇君,肿瘤免疫学家,美国德州大学MDAnderson肿瘤中心免疫系主任

  http://faculty.mdanderson.org/Yong-Jun_Liu/

  (8)

  鲁欣,肿瘤遗传学家,路德维科肿瘤研究所牛津大学分所所长

  http://www.ludwig.ox.ac.uk/research_x_lu.htm

  (9)

  林伟德(WendellA.Lim),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药理学系副主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系统和合成生物研究所所长

  http://www.hhmi.org/news/lim_bio.html

  (10)林海凡,干细胞学家,美国耶鲁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http://stemcell.yale.edu/people/haifan_lin.profile

  海外华裔华人10大杰出生物医学家

  (1)钱永健,2008年诺贝奖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化药理学教授,为近年来华人华裔中最杰出的生命科学家。

  http://hhmi.org/research/investigators/tsien_bio.html

  (2)钱煦,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学院、国家医学院、国家艺术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四院院士头衔的华裔学者。曾任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惠特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是当代最为优秀的华人科学家之一,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贡献杰出。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u_Chien

  (3)钱永佑(RichardWTsien),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在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讲席教授,创立了斯坦福大学的分子和细胞生理系并任主任,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W._Tsien

  (4)谢晓亮/庄小威,谢晓亮是美国《科学》杂志编委,美国科学院士,哈佛大学化学和生化教授。谢晓亮是大陆留美学生中第一位做为《科学》杂志编委的华人科学家。http://www.chem.harvard.edu/research/faculty/sunney_xie.php。

  庄小威是《细胞》杂志编委,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化学物理学双科教授,被评为当代最有潜力的100位青年科学家之一。

  http://zhuang.harvard.edu/

  (5)袁均瑛,细胞生物学家,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袁君瑛的工作中细胞调亡的研究者贡献很大,她的导师在获得诺贝奖时赞誉她的贡献很重要。

  http://cellbio.med.harvard.edu/faculty/yuan/

  (6)詹裕农(Yuh-Nung

  Jan)/妻子叶公杼(LilyYehJan)夫妇,杰出的神经科学家,两人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两人也是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杰出的导师,他们的实研室培养出来很多科学家和大学教授(Faculty),模范夫妻科学家,相亲相爱,真正的为人师表的楷模。

  http://www.hhmi.org/research/investigators/janly_bio.htmlhttp://www.hhmi.org/research/investigators/janyn_bio.html

  (7)丁盛,国际干细胞学青年才俊,丁盛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Gladstone心血管研究所正教授,丁盛也是美国Fate细胞治疗公司创办人之一。

  http://www.gladstone.ucsf.edu/gladstone/site/ding/

  (8)张毅/韩珉/骆利群分别为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科罗拉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教授,三位教授全是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属于领先的学者。

  http://www.hhmi.org/research/investigators/zhang_bio.htmlhttp://www.hhmi.org/news/luo.htmlhttp://www.colorado.edu/MCDB/HanLab/

  (9)陈志坚,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在细胞信号转导和泛素酶学的细胞生物学的细胞调控机制中有出色的工作。

  http://hhmi.org/research/investigators/chen_bio.html

  (10)刘大卫(David,Liu),哈佛大学教授,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将化学和生物学结合起来的手段来研究的活细胞遗传密码和生物进化工作。曾获斯隆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全美化学协会,海军青年科学家研究等众多奖项.并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列入全球

  Top100青年发明家(35岁以下),美国“大众科学”杂志亦将其列入全美

  Top10最具才气的青年科学家。

  http://www.hhmi.org/research/investigators/liu.html

  (博主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指正)

篇五:生命文化学者

  构建青少年对生命认知的校园文化

  一、当代青少年存在的若干心理问题

  1.对自身生命的漠视

  当今一些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漠、性格扭曲。据权威资料统计显示: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人曾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各类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生已成为自杀低龄化的重要群体。近两成的中小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死亡的含义。

  2.对他人生命的轻视

  青少年面对学习、经济、就业及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欠缺有效积极的处理方式。加之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漠视他人生命,由于缺乏抵御挫折的能力,他们面对困境,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他人、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如此一来,未成年人重伤、杀害他人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并日益严重,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案,等等。据统计,在青少年轻视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数据居高不下的今天,暴力性犯罪已占犯罪总数30%。

  3.对异类生命的摧残

  近年来,青少年虐待动物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虐待动物不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逐渐体现为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它体现了青少年的一

篇六:生命文化学者

  生命教育的意义

  [日期:2010-04-来源:

  作者:

  10]

  生命教育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保证他们有相对的人格自尊与自由。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特别是不要把他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的的“工具”。应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个性与自由,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的目的,大

  中

  小][字体:

  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

  一、生命化教育1、代表人物

  张文质,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者与实践者,生命化教育课题总负责人。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间或从事道德教育原理研究。近年来主要的研究领域有:“类主体教育(含主体间性教育)”、“生命与教育(含生命化教育)”、“教育公正”、“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等。2、生命化教育的核心理念

  (1)“生命在场”——即“生命化”,就是真实的生命践行同践行者的所言所信的一致,就是让自己信从的道理活泼泼地展现在自己的生命中。

  (2)“

  范本教育

  ”——所谓范本教育是他内心的生命状态通过他的行为来对象化(用我们的生命状态去模仿去体悟他们的生命状态,被我生命体悟到,再把我体悟到的生命感受对象化出来)。

  (3)“

  生

  命

  ”

  (4)“

  生命化

  ”3、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首先,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生命化教育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他独特性的、“内在而

  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生命化教育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端。好的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善端,让人美好的潜在特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

  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其实也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

  第四,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

  第五,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

  .范本教育强调直面生活,直面经典,所谓直面生活,是用他自己最情愿的方式把亲历亲记的生活感受说出来。所谓直面经典,就是直接去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这些作品就是跟一个又一个范本照面,跟提供这些范本的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照面,照面是无言的,却是神交的,神交的过程就是接受范本教育的过程。

  二、生命教育1、生命教育的提出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2、我国代表人物

  刘济良,河南大学教授,代表作《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生命教育论》。3、生命教育的内涵

  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4、生命的分层

  (1)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价值性生命

  (2)生命分为四个层次: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

  自然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性的存在方式,是最基本的生命的尺度。

  精神生命:是人在主观形态中的目的和活动,是人所独有的自由之有。

  价值生命:其实现就是主体在知、情、意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人生命自由的充分实现。

  智慧生命:是指对于人及其行为、思想以及与其存在的相关环境及事物、现象进行反思、探究、从而使人类的认识更加明晰、正确、深刻,使人类的精神更加健康、完满、崇高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

  人的智慧生命是人“探索宇宙的奥秘和洞察人生意义的渴望,是促进历史的发展和提升人类境界的渴望,是超越现实和向前提挑战的渴望,是悬设新的理想和创建新的生活世界的渴望,是为了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和确认‘最高的支撑点’的渴望。5、我国生命教育展望

  (1).重视生命教育应当成为教育部门新的教育使命

  (2).拓宽渠道,生动活泼地开展生命教育

  (3).重视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

  建设

  (4).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

  (5).重视家庭、社会力量,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三、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之比较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用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

  四、感想

  不同的教育流派有不一样的教育目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赞成“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生命持续不断地成长”这个观点的,因为从生命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未完成的自然生命和人的精神文化生命都呼唤着教育,教育是人的生命需要,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生命全面发展。然而,在现今的教育却有着一个致命伤:忽视生命。“现代教育已经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这种风气带来了两个弊病:一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身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惟有实

  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

  奴隶,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尊严的丧失。”也因此,教育要回归生命的本质,而这是教育的根本出路。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提出正是对上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两者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为了生命的更好的发展。教育需要生命在场,生命要融入教育,只有当两者以完美的比例结合在一起时,教育将真正绽放其光芒生命也将因此而璀璨。

篇七:生命文化学者

  生命自觉的提出和定义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日本、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大陆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逐渐认识到“21世纪……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1997年,叶澜先生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号召。2003年9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2004年清华大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拓展训练活动。2004年11月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在沈阳启动。2005年3月,《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公布。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育教育论坛,吴甘霖先生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华生命教育的前景与策划”的主题发言,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九大策略。2006年12月,“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并决定自2007年起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列人科研计划,争取尽快发布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白皮书。

  从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生命教育这一概念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

篇八:生命文化学者

  作业1: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请举两个字论述我们汉字中对于生命文化的传承。

  汉字——生命繁衍的文化符号

  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之根。汉字,已经现实地成为人类历史上生存能力最为强大的语言符号,它对人类文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生动性,已经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符号。汉字构形之神奇美妙、意蕴之博大精神,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当为之自豪的。

  世界上几乎所有古文字都来源于图形文字,其他民族或早或晚都已经改用字母,令人惊叹的是汉字将象形文字一直保持到今天。为何在历史长河中唯独汉字能做到独善其身?

  窃以为,中国汉字并非一般意义的图形字,而是以生命为根的象意文字,她是以生命法则所创造的,其中极大地隐藏着先民生殖繁衍的生命密码。黄玉峰老师在《生命的诞生》中对“毓、育、妻、身、包、孕”等字的字形、字意的分析并佐以从甲骨文到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演变,生动地揭示出汉字中蕴含着祖先对生命的关注、对生殖的崇拜。正因为汉字是生命的符号,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汉字,汉字正是以其独有的生命灵力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最早是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文字是伴随着人的活动产生的,所以对于汉字中蕴含的对生命文化的传承,我是认同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基于这一认识和对黄玉峰老师上课要点的理解和认同,试以“姓”、“娲”分析。

  “姓”,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以生。”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社会上处于中心地位,其子女只知道自已的母亲,而不知谁是父亲。“姓”的金文,或不从女,写成“生”,或从人,写成“亻生”。故“百生”即“百姓”。由此可知:“生”字系“姓”字一义之根源,意思是人所生的,因生而为姓。后又省写

  “生”,如《尚书?舜典》:“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孔颖达疏:“生,姓也。别其姓族,分其类,使相从。”综上可知,姓的本义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可见,“姓”字蕴含的先民对生命文化的解读极为丰富,其中不乏对女性

  和生殖的崇拜,即使是三皇五帝,古文献也只述其母,故古姓多以“女”为偏房。如“姜”、“姬”、“姚”、“妫”、“姒”等。初民思考生命的起源,首先起于女性,甚至中华民族的祖先,也是一位女神——女娲。

  “娲”,《说文》:“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从女,呙声”。

  “娲”的繁体字是“媧”,从它的形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左面是一个“女”形,右面是一个“咼”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母系社会的影子: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所以在造字的时候人们就选取了“女”做它的形旁,以显示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对女性的崇拜。从《说文》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娲是一位神女,并且是化育万物的女神,这既指出了女娲在人类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浸透了先民生育崇拜意识的语言

  记录符号,不是很好地体现出汉字的生命文化的传承吗?

  《

  汉

  语

  大

  字

  典

  ·

  女

  部

  》中的字有表生命起源的,有表示姓氏和名字的,有表婚姻和生育的,所占比例很大;即使不是女字部的汉字,如“且”、“也”、“而”等字,据学者专家研究所得,也与生殖有关,至于那个谁爱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篇九:生命文化学者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基本认识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内涵

  什么是生命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宏观上说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

  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应当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形体、心理(精神)和社会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生命的自然活动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运动等。生命的社会活动又主要包括:感知社会、角色扮演、人际交往、求学择业、社会竞争等。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人不但要思考如何活下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只要人在世界上存在一天,大脑就不会停止思考,人类就要创造、就要超越,就要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人的价值性生命为人的生存夯实了根基,加足了动力。以至于好好的生存在这世界。

  什么是生命教育

  1968年美国的一位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竭力推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教育的原因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力倡导者,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他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特点,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

  2005年6月18日,他在了解“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倡导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别是自杀心理为核心的生命教育。

  许多人知道,日本和台湾都是青少年自杀率居高的国家和地区,日本针对这一社会现实,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我国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和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成立说明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干预和防治青少年自杀成为一个学术性工程。笔者认为进行生命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工程必经阶段。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呢?随着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社会道德的衰落、身心发展的龃龉、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杀行为得不偿失频繁发生,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变得刻不容缓: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生命的意义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

  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生命教育的目标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生命教育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鉴于唯物教育盛行,导致亲子与师生关系的决裂,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实施生命教育之后,能有效克服唯物教育所产生的缺失,因而带动日本社会的变化。1968年,美国著名的演讲者、作家与人生导师杰?唐纳?化特承袭印度瑜伽大师雪莉?雪莉?阿南达?摹提吉的精神,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的思想。

  2009年,国内学者范玉成导师总结推出生命教育八大系统,愿景导航系统、核动力中心系统、情绪掌控系统、阻力缺失系统、信念编程系统、意象刻录系统、知行合一系统、身心合一系统。并创立中国(吸引力)推广中心,使命:让每个中国人都心想事成;愿景:梦想成真实践第一品牌;价值观:

  爱、感恩、信任、宽容

  ;实践:释放潜能、无限富足、生活康泰、快乐人生。

  发展

  社会现象

  当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时,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从美国学者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再到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绩。国内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注意到“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而且也逐渐认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美国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如成立了“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出版了《生死学》、《死》等特别的杂志,各种书籍、影片、视听教材更是不计其数。美国生命教育的实施因地而异,如印第安纳州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LifcSkillMinistry是另外一个专门训练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机构,用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贫穷等。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是TedNoffs先生于1979年在雪梨创立的,最初是供学校运用的反毒品教育资源。一开始即强调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理念,对于孩子具有危险的行为,学校该预先教导孩子,加强其社交技巧,例如问题解决能力、肯定而非挑衅的行为举止,以及发展积极重的态度。根据上述的原则,生命教育中心和学校建立了健全的共生伙伴关系,设计适合小学各年龄课程的反毒教育,并透过流动教室的教学人员、多媒体的科技和交互作用的教学协助,传达生命教育的意义。课程资源的设计是协助学校老师(特别是孩子早期就学阶段),去确认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素及提高防护因素;在生命教育的资源部分,生命教育中心的教学人员会事先评估学校的需求和协助老师的教学准备,对于老师的训练、家长的信息反馈都会开会讨论,学生的教材和学校老师及家长都是交互作用的,教材也被包含于学校老师现有的健康和体育课程活动内,四个网站供中小学生及其老师家长持续互动沟通和资源下载。生命教育资源的重点在于吸烟和吸毒的预防,以及将酗酒和吸毒的伤害减至最低。

  日本

  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为此,“余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经常到牧场体验生活。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英国

  英国的生命教育当初是由查尔斯王子鼓励TedNoffs先生将生命教育传至英国,他认为:青少年吸毒所带给社会的负面结果,更显得生命教育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后来TedNoffs还受邀至英国演说预防教育的议题,以及它在减低毒品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到了1986年初,英国第一个流动教室在VarityClub的赞助下产生了;到了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基金会,它是一种慈善信托机构,在RockGroupDireStraits的赞助下,于1987年3月诞生了第

  二个流动教室。直至1995年时,20多个流动教室普及至英格兰、威尔士和贝尔法斯特等区。

  新西兰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其目标是将生命教育精神传送至每所小学和中途学校(intermdeiateschoo1)。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基金会(LifeEduactionTrust),虽然和其他国家的生命教育中心(LEC,LifeEduactionCenter)名称不同,但两者所实施的生命教育,内涵其实是相同的,同源自于澳洲生命教育的哲学理念。生命教育基金会所服务的对象是5~12岁的学生,其课程是连结学校教授的健康和体育课程,并在学校课程架构范围内,课程资料还会发给学生和老师,其中也包含回家功课,以延续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其内容是介绍学生身体的奥妙,重点是“如何照顾身体”(CaringfortheBody),例如保持干净、睡眠和吃早餐。课程方向主要是积极取向,所坚持的原则是建立学生自我尊重,也教导学生拒绝的技巧和认识健康生活的好处及结果。另外,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就学阶段,能够认识人类身体的功能及其被其他物质破坏后的失衡状态;证明身体滥用后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影响;发展生活中拒绝朋友同学的技巧,以及发展在身体环境对个人健康和日常生活冲击的正确理解。

  香港

  2002年12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传媒和非政府机构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香港生命教育的发展似乎与民间教育与社会福利团体有密切关系。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和香港“神托会”十分关注生命教育的推动,相关工作人员也先后去台湾参观及访问,也在返港后举办相关生命教育研习活动。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发起了“亲亲孩子、亲亲书”的生命教育计划,并举办了“走出生命迷惑——谈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实施成效座谈会”,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响。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显示教育行政单位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在培训活动中,学者、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署工作人员等交换宝贵意见,大家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均给予肯定,但如何设计生命教育的课程及体验活动,则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据了解,香港尚未进行有系统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估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及内涵尚未达成共识,相关课程尚未实施。

  台湾

  台湾的生命教育最早由民间团体于1976年从日本引入,主要由社会民间团体主动参与并逐步推广。个别学校实施伦理课程,从中涉及一些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一直未能成为台湾的主流教育。1997年台湾“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台湾“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校规划《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生命教育自1998年开始针对全台中学生实施,并得到台湾各级中等学校和辅仁大学、彰化师大等一批大学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引发了台湾对生命教育探讨的热潮。进入21世纪以来为较完整成熟的阶段。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台湾“教育部”于2000年2月宣布设立“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同年8月又正式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规定2001年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发布“生命教育先导计划”。生命教育已成为遍及台湾地区的新的教育门类。

  国内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在各级党和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各种有关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如上海市制定并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辽宁和江苏两省教育系统也将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培养

  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意识。辽宁省还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湖南省也于2005年颁布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育教育论坛。2006年12月,“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我国生命教育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趋势。

  早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8号文件和16号文件,作出了全面性战略部署,其中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活动,并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

  2004年,民间从事生命教育的公益群体“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成立,主要目的是关注青少年的和谐成长,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推动国家形成各个阶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特别是针对有自杀倾向,失足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服务。2006-2009年,连续几年,促成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预防自杀、生命教育的相关议案或建议。

  2010年4月21日上午9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典礼暨优质教育的内涵及创设条件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18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和优质教育发表了精彩演讲。

  当天到场成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学院院长郑新蓉教授,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陈建翔副教授等。

  教育展望

  教育意义

  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具体议题上固然有不同的侧重,但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则是互通的。依此,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具体介绍

  1.重视生命教育应当成为教育部门新的教育使命

  然而,在内地除仅有辽宁、上海、湖南开始启动生命教育外,生命教育仍然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我国社会、时代的发展。作为教育行政当局,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学校教育目标中,并制订相应的教育政策加以推动。作为学校和各科教师,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响应者,要把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拓宽渠道,生动活泼地开展生命教育

  现阶段,中国内地开展生命教育并非一定要另起炉灶,而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3.重视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台湾教育当局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初期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而也相当重视对师资的培育。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取指派教师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加强生命教育观念的宣导、举办读书会、现场观摩教学、观看视听教学资料、制定教师手册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4.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

  短短几年间,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台湾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在倡导生命教育的同时,还要经常组织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等就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教材、实施状况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

  5.重视家庭、社会力量,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最早就是由民间社团引入并逐步在全岛推广的。台湾许多民间团体、社会机构如得荣基金会、得胜者教育协会、彩虹儿童教育中心等都积极投入其中。此外,在现有的18个生命教育网站中大部分是由宗教团体建立的。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开设建议

  基本介绍

  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在学校制订的全校性生命教育规划的基础上,分别在分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命教育专题课程及学校生活和管理等方面对生命教育进行整体安排,确定生命教育在各年段、各种实施途径要达成的目标,并处理好各年段、各种实施途径之间的衔接问题。

  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开展专题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要注意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让学生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和农村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发挥社区学院、社区老年大学的作用,提供环保、居家生活设计、人文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制作和婚姻伦理等教育服务活动。宣传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家长开展亲子考察等实践活动。学校的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结合学生现实需求,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组织和安排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场景式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感悟生命的价值。

  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单独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如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生命教育专题课、选修课,可以使学生在专人指导下,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生命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结合日常生活与管理

  学校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鼓励全校师生员工参与与生命教育,通过发动和组织师生参与集体行动,确定需求,动员各种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关于生命主题的活动,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行动。

  相关图书

  书籍介绍

  “用故事照亮生命,以理念指导人生!”优质的生命教育理念、富有生活气息的中英双语故事,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新东方生命教育绘本系列[1]本丛书精选妙趣横生的故事,作为生命教育理念的载体,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优质生命教育的理念。一本书撒播一片希望,翻开本丛书,您收获的,将是生命教育带给您的感动与共鸣!

  生命教育介绍:

  人的生命不是独立存在的。当一个人的生命出现问题时,会体现在不同的生活层面上,包括自我价值偏差、人际关系失衡、不能应对生活环境带来的冲突与压力,及不能宏观地看待生命整体等问题。

  新东方生命教育绘本“人与己”系列帮助孩子了解自我的价值,激发出自爱与被爱、自我尊重与被尊重的能力。在“人与人”系列中,孩子通过学习会发现每个人都同样重要、都有自己的价值,使孩子们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我们更运用“人与地”系列帮助孩子看见万物万事的美好,体会生命的意义,并珍惜所有生命。这三者包含了人格教育与环境教育。而“人与天”系列则帮助孩子体会和认识自己与世界、宇宙的关系,面对未来怀抱盼望,朝着生命蓝图前进。读者定位:学习英语的少年儿童(5-12岁)

  新东方生命教育双语绘本体系:

  “人与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人与人”:接纳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分工合作。

  “人与地”:适应环境,爱护环境,珍惜所有生命。

  “人与天”:接触大自然,体会和认识自己与世界、宇宙的关系。

  新东方生命教育美语绘本[2]《新东方生命教育双语绘本系列》和《新东方生命教育美语绘本系列》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篇十:生命文化学者

  “东西对流”中的生命融通(一)〔摘要〕追溯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可以发现,西方哲人与艺术家的思想、人格对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宗白华生命美学与西方学术思想在生命意志、人性情怀、生命本体、人本启示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总的来说,宗白华是站在生命融通的基石上来化合中西、贯通古今,以生命的视角来进行审美文化的综合创造,从而创构了“生命—艺境美学”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生命意志;人本;人性;生命哲学;生命本体

  追溯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可以发现,西方哲人与艺术家的思想、人格对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宗白华的美学既立足于中国古典审美思想,同时又是在西方哲学体系的参照中不断取得进展的。宗白华曾说,“借外人的镜子照自己面孔,也颇有趣味”〔1〕320,他要“借些西洋的血脉和精神来,使我们的病体复苏”〔1〕321。青年时期的宗白华意气风发,欲借助西方的学术工具和思想方法来重新激活中国古典文化的“美丽精神”。在晚年他回忆说,“我留学前,也写过一些有关中国美学的文章,但浮浅得很,后来学习研究了西方哲学和美学,回过头来搞中国的东西,似乎进展就快一点了。”〔2〕608这说明:一方面,宗白华在20世纪初期“东西对流”〔1〕5的时代潮流里,学习和研究西洋学术,掌握了分析能力与概念工具;另一方面也找准了以西方文化为参照视野来研究中国文化的人生方向,欲做一个“小小的文化批评家”。

  在西方美学史上,叔本华、歌德、康德、柏格森、罗丹、席勒、斯宾格勒等学者的思想对宗白华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宗白华与叔本华、歌德、柏格森、康德等思想家的关系为切入点,初步探讨宗白华生命美学与西方学术思想在生命意志、人性情怀、生命本体、人本主义等方面的深厚的渊源关系。总的来说,宗白华是站在生命融通的基石上来化合中西、贯通古今,以生命的视角来进行审美文化的综合创造。

  一、佛学视阈中的生命意志

  宗白华在青少年时期,就对哲学与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18至1919年,宗白华开始写哲学文章。这一时期,庄子、叔本华、歌德等以及佛学都是他拿来沉思的对象。他说:“庄子、康德、叔本华、歌德相继在我的心灵的天空出现,每一个人都在我的精神人格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是我那时的口号。”〔3〕151可以看出,叔本华和歌德对青年宗白华思想的形成有巨大影响。但是就叔本华和歌德来说,宗白华对二者的接受侧面有所不同,宗白华主要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对叔本华有好感,接受其生命意志论,并进行佛学的改造,使生命意志变成生命之同情,随后即扬弃;而宗白华对于歌德的人性是终生崇奉,视为理想文化与人格的象征。

  继王国维在20世纪之初对叔本华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形成第一次接受高潮之后,宗白华在20世纪20年代对叔本华哲学和美学有自觉的批评

  研究,并受到他的影响。五四时期的宗白华,深受德国哲学浪漫精神的熏陶,他此时已研读过康德、叔本华、歌德的哲学,关注到新康德主义和生命哲学。德国波恩大学教授顾彬(wolfgangkubin)曾评论道:“(宗白华)是想借助德国文化、特别是德国古典文学中的伦理学的激情来促进中国的变革。对于他来说,最根本的是把德国思想与中国思想加以结合,因此可以称他为现代的传统主义者”〔4〕。宗白华还曾经倾心于浪漫派的诗歌,读过席勒、歌德、荷尔德林等人的诗篇。他早在1917年即写成《萧彭浩哲学大意》一文,介绍和探讨了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并且对叔氏思想深表同情之理解:“吾读其书,抚掌惊喜,以为颇近于东方大哲之思想,为斯着焉”。〔1〕4可以推想,宗白华接受叔本华是建立在中西思想互通的基础之上的,他是站在佛学的视野中来理解叔本华的哲学大义。随后宗白华写下了《说人生观》(1919)、《叔本华之论妇女》(1919)等论述叔本华哲学的文章。

  宗白华说“继康德而起者多人,而萧彭浩最为杰出。造《世界唯意识论》,人谓此书,集欧洲形而上学之大成,其义尤与佛理相契合,阅者自明,今不强解”。“先求之自觉中,然后证之万物,使一切现象,皆可以意志解。则世界唯意志之说,可以立意志为本体,此世界,乃现象,心与物所幻成,唯识所见。故曰:世界唯意、唯识。”他认为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含义闳深,颇契佛理,且一切取证于科学,以发阐其形而上之理”〔1〕8。从此文中,已见出叔本华对宗的影响以及宗对叔的误读。他说:“萧彭浩言,人生行为之动因有三:一,自利;二,害他;三,同

  情。此同情之感,为道德之根源。具此感者,视他人之痛苦,如在己身。无限之同情,悲悯一切众生,为道德极则。此其意志中已觉宇宙为一体。无空间中之分别。物我之分,皆以我有空间观念。此空间,唯心所造,故我心意志与万物意志,本是一体,此时将不伤一生,不害一物,其行为无非公正仁爱,意志虽未消灭,已同消灭。盖宇宙一体,无所欲也,再进而意志完全消失,清静涅槃,一切境界,尽皆消灭,此其境界,不可思议矣。”〔1〕8需要指出的是,叔本华的哲学本体是“意志”本体,或者说是“生命意志”本体,而宗白华将其看做是生命本体,而非意志本体,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对叔本华哲学的误读。

  宗白华说“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以“观审”的眼光看世界,“观审”即审美直观,是摆脱“根据律”束缚的审美心胸;其二,以同情的眼光看世界,叔本华基于生命意志的伦理观,就是同情众生。宗白华说:“人之一生,往来于苦与无聊间而已。唯天才能忘其小己,用其心于宇宙观察,或天然风景,或学术文章,或万物之情,或社会人事,唯纯然客观,不动于心,不生死念,然后着之书册,形之歌咏,笔之图画,写之小说,宇宙现象之真,于焉可得,此天才之有益人世者也。”〔1〕586所以,“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就是通过天才的艺术活动,能够暂时地帮助人摆脱生命意志的痛苦。

  当然,叔本华对宗白华的影响主要在青年时期,随后宗白华对叔本华哲学进行了理论上的批判,在大约写于1928-1930年的《形上学—中西哲学比较》提纲中,宗白华说“叔本华发现盲目的生存意志,而无视生

  命本身具条理与意义及价值(生生而条理)。”〔1〕310这样看来,若从1917年写成《萧彭浩哲学大意》一文算起,到1930年的《形上学》对叔本华的自觉疏离,宗白华对叔本华的关注和研究延续了十余年的时间(1917-1930)。总的来说,宗白华主要是从佛学的哲学视野来看待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和同情的人生伦理观,对二者做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比较阐释。

  二、歌德形象的人性感召

  宗白华对德国古典艺术家歌德的完美人格特别欣赏。1923年,他提出了“拿歌德的精神做人”的口号。在其译文中有大量关于歌德的文章,不仅有歌德的诗选、通信,还有比学斯基的《歌德论》。宗白华也被认为是国内学界研究歌德的最早的学者之一。

  宗白华认为歌德一方面“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3〕1-2。的确,人性的完美是歌德成为古典艺术大师的一个重要条件。宗白华说:“歌德与其他世界文豪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只是在他文艺作品里表现了人生,尤其在他的人格与生活中启示了人性的丰富与伟大”,“他的生活是他最美丽最巍峨的艺术品。”〔3〕42德国诗人佛兰称赞歌德为“人性中之至人”,比学斯基称赞歌德是“全人类人性的象征”。人性完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经不同的眼光和情怀去洞察世界和体验人生。歌德能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歌德有时像一个物理学家观察光色的曲折,有时像一个解剖学家研究骨骼与肌肉,有时像个法学家讨论破产法。”〔5〕30-31只有

  视角的五彩才会有世界的缤纷,只有人性的多元才会有人生的多姿。人性美主要体现为自由与和谐。自由是人性组合一种灵活和动态,和谐则是人性组合的一种平衡的静态美。歌德对自己人格追求的是一种多元的和谐美。“他能闲静,又能活泼,愉快的犹如登天,苦闷时如堕地狱,他有坚强的自信,他又常有自苦的怀疑;他能自觉为超人,去毁灭一个世界,但又觉得懦弱无能,不能移动前途中一块小石”〔5〕30-31。这反映了歌德性格的多元,但他又反对矛盾和冲突,追求的是自由和谐的多元性格。“这些矛盾的暴露,是在他一种心灵禀赋特点占优势时,或全力倾向一个生活方向时,或在感官反抗理性时,或理性压制感官时。我们可以说,歌德一生的上半期上努力于调解灵与肉及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求避免一切内与外的骚扰。但他人格的构造却是如此的幸福,在他的每一种心能中总是积极的,善的,于世界已有益的部分占最优势,故他在一切奋斗中从不损害自己与世界而永为胜利的前进者与造福者。”〔5〕30-31歌德的人性完美与和谐是其创造出绝世巨作《浮士德》的重要因素。宗白华对歌德人性美的欣赏,同时也是对其自我完善人格培养的一种激励,更是他对人生境界的自觉追求。宗白华自幼喜爱静思的浪漫,青年时代喜爱王、孟、韦、柳等唐诗的和谐静穆。他曾以魏晋人格为理想,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他认为魏晋人倾向于“简约云澹,超然绝俗”〔6〕177的美,寻求“事外有远致,不沾滞于物的精神”〔6〕185。在他们开阔的胸襟中萌动着西方近代人才有的宇宙意识的生命情调。进而指出

  魏晋人生活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从而发现了和肯定了自我价值,以率真的性情和宽仁的胸襟造就了自我的新生命。

  宗白华的这种人性观,同时也是一种充满生命情怀与人性关怀的艺术审美观。这种艺术审美观又促使他进一步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深刻体悟。他将“艺境”看做是艺术家由情景交融而创构的境象,其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人格涵养。艺术家以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怀去激活万物,观照自然与人生:他说:“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艺术感觉的发生、艺术创造的目的,正是在于对自然,对于人生,对于星天云日,鸟语泉鸣,乃至生死离别、喜笑悲啼,都能寄予无限的同情。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6〕334他把艺术意境看成是人类心灵的具体化、感性化,也是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的感性显现。同时,他还认为艺术意境是中国人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意境的最后根据。”〔6〕415-416艺术意境既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也使心灵和宇宙净化了。因此,艺术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可以成就审美的人生境界。《浮士德》中说“一切生灭者,皆是一象征”。歌德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纵浪大化中与宇宙同流,“反抗一切的阻碍压迫以自成一个独立的人格形式”〔3〕11;宗白华却要通过艺境的创造和欣赏成就艺术化的人生。歌德与宗白华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追求人性的完美与

  人生的自由和谐。宗白华对歌德人性的由衷称赞,既是对中西艺术理论的融会超越,又是他对中国审美文化的深沉体验的结果。宗白华这种对人性美的高度重视和对审美主体的人性追求,高扬了艺术中的人性力量,彰显出现代的人文精神,这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中西融汇中的生命本体

  以柏格森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强调宇宙的本质是生命冲动的哲学思潮对宗白华影响甚大。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视宇宙为向上的绵延之流,认为生命冲动的本质就是无尽的创造,这种理论与中国古典哲学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宇宙观相通,因而受到包括宗白华在内的中国学人的广泛欢迎。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方东美、宗白华等学者都先后受到西方生命哲学的影响。宗白华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以生命为本体的文化体系,中国艺术洋溢着生命大美的情调。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生命文化哲学思想为主体,以西方现代生命哲思(柏格森等)为参照,是宗白华建构自己生命美学的基本路向。

篇十一:生命文化学者

 文化学者于丹的经典语录

  于丹;(当代知名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

  于丹,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1]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共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共十八大代表[2-3]。

  先后担纲《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

  1、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2、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3、人总要为自己买单的。

  4、这一生时光里,充满着种种的不确定,绝对确认的只有终将老去这一件事,什么才是我们可以抓住的时光呢?回忆已经定格,未来还没展开,真正可以抓住的只是当下这个瞬间,倾心倾情过好了当下的人,少一点遗憾,就多一些无怨。

  5、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6、相信,是一种力量;亲情,是一种加持。

  7、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别人。独孤求败的境界。

  8、如果你真听过夏夜那些虫蛙的鸣叫,听过秋风掠过树梢的声音,就能听到自己的心从浮躁的尘世里缓缓归来。这个世界上的审美,有的时候就是一段宁静的心灵,然后能够看遍千山万河。

  9、交到一个好朋友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10、城市之美的魂魄是人情之美,回忆的温度总与人情相关。

  11、选择太多,所以困顿。

  12、不曾绚烂过的生命,不会懂得平淡的况味;不曾担当过的肩膀,不会知晓放下的洒脱。不同年华,尊重它本来的状态就好。

  13、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14、生命来来往往,我们以为拥有得很牢靠的事情,在无常中可能一瞬间就永远消逝了。哪怕是一些陌生人,他们都会让你觉得,有些心愿一旦错过,可能就万劫不复,永不再来。

  15、你站得低,云雾就困锁你;你站得高,云雾就是你审美的对象。

  16、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17、幸福,不在比较中产生,而在体味中沉淀。

  18、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

  19、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20、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

  21、生病的人觉得健康是幸福,受难的人觉得平安是幸福,相思的人觉得见面是幸福,而万事顺心如意的人,没有理由感觉什么是幸福。

  22、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23、一个从小懂得牵挂别人的人,长大了才可能被别人牵挂。

  24、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为生命的张力。

  25、在我看来,人与大自然可以有浅层、中层和深层这三个层次的邂逅。浅层次的是遇见一处风景;中层次的是遇见一种生活方式;深层次的是遇见一个从未相逢过的自己。

  26、多思多想多看,少职责少抱怨少后悔。

  27、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28、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29、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30、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31、孔子所说的“益者三友”,是指:第一,友直,直即正直。第二,友谅,谅即诚实。第三,友多闻,即见多识广。

  32、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33、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34、真正的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的自信与镇定。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35、当我们遭遇某种不好的影响时,我们能做的最好是使自己冷静下来,接受它,然后说忘记。

  36、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37、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8、幸福就是你如何看待这些事对于生命的意义。你在意什么,生活就给你什么。

  39、我们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40、吹起芦笙的时候,他们是浪漫的诗人;举起猎奇的时候,他们就是彪悍的英雄。

  41、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的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42、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3、记住一个寻常日子的理由,有时只是因为自己在这一天投入过特别的努力和诚恳。

  44、人生没有弯路,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45、幸亏我们还有七夕节,让我们相信人间天上,纵使它不是人间爱情的故事,也依然有那么一段刻画流光的守望,可以让侄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每天织着那织不成的布,盼着那不能团圆的家。

  46、恍然望见白居易信马由缰,迤逦行来,西子湖畔的春天依旧真切。

  47、人生因为返璞所以归真,朴素的东西是最恒久的。

  48、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49、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50、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51、所有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失败都承受住了,才可能撞见那一瞬间的惊艳:不可思议的艳红里,含着千秋碧血;让人心颤的青蓝里,杂糅了从苍天到大海的颜色。

  52、同样的道理,感悟却有高下之分。

  53、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54、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55、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56、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57、生命无常,有些人猝不及防地就阴阳两界了,但有些人却是从容瞩望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时光的尽头。

  58、“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当山川默默接纳我的那一刻,我的生命一瞬间生机盎然,恍然明白:南山花开,原不在此心之外。

  59、从自身修修养做起,一个真正的君子,从现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60、所有外在的形式是为了内心的安顿。

  61、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62、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63、还有谁敢寂寞地守住黄昏呢?还有谁敢用一份沉甸甸的忧伤,实实在在去印证一份情感的力量?

  64、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5、艺术是在宁静的流光里,在悠闲的心境下,像植物一样生长的东西。

  66、结交那些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67、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68、机遇是一个怪物,迎面走来时心存疑虑,走过时却永远抓不着。

  69、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70、两个人之间可以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最早的两人关系是“并”,“并”这个字其实不就是两个人齐齐地在一起,行为是一样的,心也是一样的。

  71、做君子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72、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73、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74、对待死的态度,一不怕死,二绝不找死。

  75、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76、大地如此萧瑟,生命如此易逝,年华不可阻滞地又老了一岁。无论秋与冬,最关键的是人心能不能安顿,人在流年中能不能把持住自己的心,不让心跟着流年漂泊。人可以伤春,可以悲秋,在所有的春恨秋愁走过之后,我们的心能够获得安顿,能够被春花秋月涤荡得宁静宽广,这才是诗词在心灵中留下的真正况味。

  77、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比简单的东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的表面形式。简单与深刻有时并不矛盾。

  78、真正的和谐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79、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80、我们的今生不过是从岁月里借来了一把光阴,冠上自己的名字,走自己人生的节序如流。

  81、过分你的优柔寡断是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

  82、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83、与其跟他人斗,不如与自己的能力斗。

  84、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生活质量。

  85、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86、在如今忙得分不出一年四季的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春光可以流连?

  87、我相信一个坚持做自己的人必然能成大器,而一个永远顺应标准答案,随大流的人,怎么去面对更多的残酷压力呢?如果从一开始就妥协,你内心的自信和抵抗挫折的力量在哪里呢?

  88、与一盏茶相遇,如同遇见一座山岚的风情,一朵云霞的美丽,如同听见一支歌,翻开一本书,都是一种缘定。茶禅一味,对于红尘中的你我,倒也不失为一种启发。有心之人,不妨将喝茶当成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仪式,静心与清茗相随,定然有所体悟。

  89、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90、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91、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92、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93、“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其实,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正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

  94、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95、走进从江县岜沙苗寨的村口,我遇到的第一个人是五岁的小孩,扛着一支小枪站在大树下。当时,美国正在热烈讨论禁枪法,而岜沙自称中国最后一个持枪的部落,所有的男人都是带枪的。我问岜沙人:“你们都带枪,就不怕伤人吗?”

  他们有点惊讶:“我们的枪是防野猪的,人跟人之间怎么可能用枪呢?”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让我觉得,这个地方一定有着一种深厚的社会默契。

  96、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97、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98、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99、完全失控的人生是一种失败,而完全可控的人生则是另一种无聊。行走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才是创造。

  100、在真正的比赛中,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篇十二:生命文化学者

 生命教育的意义

  [日期:2010-04来源:

  作者:

  —10]

  生命教育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保证他们有相对的人格自尊与自由.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特别是不要把他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的的“工具”。应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个性与自由,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大

  中

  小][字体: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

  一、生命化教育1、代表人物

  张文质,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者与实践者,生命化教育课题总负责人.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间或从事道德教育原理研究。近年来主要的研究领域有:“类主体教育(含主体间性教育)”、“生命与教育(含生命化教育)"、“教育公正”、“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等。2、生命化教育的核心理念

  (1)“生命在场"—-即“生命化",就是真实的生命践行同践行者的所言所信的一致,就是让自己信从的道理活泼泼地展现在自己的生命中.(2)“

  范本教育

  ”-—所谓范本教育是他内心的生命状态通过他的行为来对象化(用我们的生命状态去模仿去体悟他们的生命状态,被我生命体悟到,再把我体悟到的生命感受对象化出来)。

  (3)“

  生

  命

  ”(4)“

  生命化

  ”3、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首先,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生命化教育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他独特性的、“内在而

  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生命化教育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端。好的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善端,让人美好的潜在特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其实也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

  第四,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第五,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

  .范本教育强调直面生活,直面经典,所谓直面生活,是用他自己最情愿的方式把亲历亲记的生活感受说出来。所谓直面经典,就是直接去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这些作品就是跟一个又一个范本照面,跟提供这些范本的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照面,照面是无言的,却是神交的,神交的过程就是接受范本教育的过程。

  二、生命教育1、生命教育的提出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2、我国代表人物

  刘济良,河南大学教授,代表作《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生命教育论》。3、生命教育的内涵

  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4、生命的分层

  (1)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价值性生命

  (2)生命分为四个层次: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

  自然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性的存在方式,是最基本的生命的尺度。

  精神生命:是人在主观形态中的目的和活动,是人所独有的自由之有.价值生命:其实现就是主体在知、情、意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人生命自由的充分实现.智慧生命:是指对于人及其行为、思想以及与其存在的相关环境及事物、现象进行反思、探究、从而使人类的认识更加明晰、正确、深刻,使人类的精神更加健康、完满、崇高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人的智慧生命是人“探索宇宙的奥秘和洞察人生意义的渴望,是促进历史的发展和提升人类境界的渴望,是超越现实和向前提挑战的渴望,是悬设新的理想和创建新的生活世界的渴望,是为了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和确认‘最高的支撑点’的渴望。5、我国生命教育展望

  (1).重视生命教育应当成为教育部门新的教育使命

  (2).拓宽渠道,生动活泼地开展生命教育

  (3).重视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4).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

  (5).重视家庭、社会力量,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三、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之比较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用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四、感想

  不同的教育流派有不一样的教育目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赞成“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生命持续不断地成长"这个观点的,因为从生命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未完成的自然生命和人的精神文化生命都呼唤着教育,教育是人的生命需要,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生命全面发展。然而,在现今的教育却有着一个致命伤:忽视生命.“现代教育已经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这种风气带来了两个弊病:一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身应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惟有实

  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尊严的丧失.”也因此,教育要回归生命的本质,而这是教育的根本出路.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提出正

  是对上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两者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为了生命的更好的发展。教育需要生命在场,生命要融入教育,只有当两者以完美的比例结合在一起时,教育将真正绽放其光芒生命也将因此而璀璨。

篇十三:生命文化学者

 让生命阳光般灿烂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素质教育的摇篮,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个体生命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幼儿的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探析幼儿园如何发挥环境对幼儿生命教育的作用,开展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教育中引导幼儿懂得珍爱生命,悦纳自己,关爱他人,做一名快乐的天使。

  关键词:幼儿园;生命教育;珍爱生命;悦纳自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的萌发时期,也是一个更多地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时期,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受到他们经验的限制,是其生命教育的启蒙阶段。近年来国内外各地幼儿园接连发生幼儿意外伤亡事故,一幕幕悲剧一再为家长和幼儿园敲响了“生命教育”警钟。在此背景下,倡导幼儿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将显得及为迫切和有意义。基于儿童独特生命发展需要的课程,希望通过符合生命化实践的各种活动涵养幼儿内在的智慧,提升儿童生命的潜能,让儿童享受生命的快乐。因此,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我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生命与健康——幼儿园主题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是一个固定的课程科目,因此在内容的组织和设计上应该重视各科的统整性及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将问题与人串联在一起,并且要把握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每一个机缘,适当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这不仅包括融入课程之中,也包括融入教育教学生活之中;不仅以内容的方式融入,也包括方法方式上体现生命关怀。如:小班幼儿帮助幼儿形成基本的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之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在主题教育中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通过“开心宝宝”“手拉手做朋友”“小手小脚”“一起玩儿真快乐”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体会以“我”为主。通过学习健康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了解自身,体验幼儿园快乐的生命活动上。然后以儿童为轴心逐渐拓展到与儿童生命相关的、更大范围的人、事、物。如“亲亲小动物”“春天来了”“动物的秘密”“奇妙的水和风”从主题教学中产生好奇心,萌发探索的欲望,从而亲近大自然,体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快乐,儿童生活与生命的体验不断得以拓展与提升。

  二、生命与安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拓展生命教育

  受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中国的教育只注重人的社会性(社会生命),而忽视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个体生命被高度地政治化和道德化。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教人学习不畏强暴、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却少有躲灾避险、安全自救、保全生命的教导。小时候教师为我们树立的榜样是“救火英雄小赖宁”,老师的引导语是“多么勇敢的小赖宁啊!为了集体,为了国家的财产,勇敢地冲上去救火,我们要向他学习!”曾任国家教育部部长助理郭向远老师向全国发出倡议:“孩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生命,就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进行知识的训练、避险的训练和生存的训练,让他们从小就具备逃生的能力,具备避险的能力……”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可是,幼儿园的孩子却是难以理解,更需要我们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学习,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1.要让孩子认识生命,爱护生命

  幼儿园的孩子对生命的概念很模糊,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各班可以通过种植区观察、照顾植物了解其生长特点,他们会因为这些小生命的成长而欣喜不已,也会为死了一株秧苗而伤心难过,这里种植的是他们的希望;通过养殖区养蚕宝宝、喂养金鱼、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开展“当蛋宝宝一天妈妈”活动,或在娃娃家中让当妈妈角色的幼儿帮上沙袋体验妈妈怀宝宝的艰辛;为幼儿提供《动物世界》中的部分视频让孩子对生命加以了解,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幼儿不攀折花木,不蹂躏小草,不掏鸟窝,不欺负小动物,不贪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使他们养成爱惜生命的习惯。

  2.学习自救自护能力,尊重生命

  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将安全主题教育定入计划。改变以往教条式的教育,用幼儿感兴趣、易理解的方式分析安全问题,培养幼儿自救自护的能力。如:让幼儿当“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盥洗室、活动室、午睡时、区角等地方,发现有安全隐患贴上一个小红点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幼儿在活动室奔跑、打闹等不安全行为时检查员及时指出、纠正。开展游戏“红绿灯”了解交通安全;角色游戏“神奇的电话”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有哪些紧急电话,巩固幼儿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功能的了解;利用晨间谈话、五分钟安全教育等形式让幼儿树立安全在我心中的意识,学习自救自护的能力,尊重生命。

  3.了解生命的自然性,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更准确地涵盖了“死亡教育”或“生死教育”的意义。我国学者张淑美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将它定义为“探讨死亡的本质以及各种濒死、丧恸主题与现象,促使

  人们深切省思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关系,从而能够认识生命的终极意义与价值……”豆豆是一名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有段时间,老师发现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家伙突然沉默了很多,常常一个人躲在班级角落里发呆。老师有点担心,和豆豆爸爸交流了一下后发现,其实是事出有因的:近日豆豆的外公去世了。外公和豆豆的感情向来很好,他的去世对小豆豆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并没有痛哭流涕,只是变得“安静”了许多,说再也不想去外公家了。很多时候家中出事家长只顾着自己忙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由此看来,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自然性,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尤为重要。针对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更多地借助文学作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岩石上的小蝌蚪”让孩子知道小蝌蚪没有了水它会死,了解生命的脆弱,让孩子从作品中感受小蝌蚪的死所带来的遗憾和要对他人生命负责的态度。利用节日“清明扫墓”让幼儿了解人老了生命都会终结,还可以选用很多优秀绘本教材,如《一片树叶落下来》就是一本讲述关于生命的故事书,从阅读中让幼儿领悟生命的意义。

  三、生命与关怀——悦纳自己学会感恩提升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生命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个体生命是在具体的社会文化的熏陶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中的人、事、物是生命生存的基础,通过教师引导提升幼儿对自我的认识悦纳自己。幼儿园借助教育主题、重大节日活动提升幼儿生存的智慧。如:开展“可爱的我”“我是勇敢小宝贝”“我的家”“过新年”“中秋节”“爷爷奶奶你们好吗”等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独特性,发现自身的优点,并了解大家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同情、学会表达爱。如:借助绘本《大脚丫学跳舞》《我是男孩》《我是女孩》等让幼儿了解自身特点,发现自己的优点,悦纳自己。通过组织春游、秋游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环境、保护环境。开展“亲子自制玩教具”“垃圾分分类”“我是环保小卫士”“勤劳的人们”等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来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生命教育必须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对于生命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家长们参与进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是与学生生命链接最为紧密的地方。甚至必要时,生命教育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向家长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提供合适的指导。幼儿教育理应直面儿童的生命,关怀儿童的生命,尊重儿童的生命,了解儿童的生命,把儿童的生命作为教育活动的根基。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宽松的环境,把幼儿园生命教育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让幼儿在生命的启蒙阶段感知生命存在的美好,学习保护生命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关怀生命、感恩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技能,为幼儿一生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的生命阳光般灿

  烂。

  参考文献:

  刘良华.爱的智慧:探讨生命教育的哲学.心灵对话,2010-06.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中心幼儿园)

  编辑

  温雪莲

  -全文完-

篇十四:生命文化学者

 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你们好,相信来自九洲四海的你们一定对这座东方的神秘国度充满了好奇,当希腊、巴比伦文明的光辉在历史的风沙中黯淡消失,中国文化的锦绣华袍却在鲜血与战火的洗礼中焕发生机,究其原因,是她特有的生命力使其穿越了千年流转的时光,并在新时代的呼唤中款款走来。

  诚如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言,华夏文明从未出现历史断层与空白,以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一个民族的历史传承是依附于文字的记载的,而我们对文化的追溯也同样需要文字。作为媒介。在中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正赋予了中华文化特有的生命力。那不仅仅是一横-竖之间传达的艺术效果与古典美感:那不仅仅是镌刻在鱼壳之上神秘而古老的咒语符文:那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记载与信息交流。你能看到的,是你跨越了时空的隔距,人们挑灯夜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信念;你能听到的,是时代洪流之中。那祖先细弱却清晰的叫咛。无论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民族内核,还是大禹治水,负荆请带等美谈,都是文字所传承的内容。当新时代的车轮缓缓驶过,是中国文字永远牵引着彼端,让我们在全力奔向未来之时,能温柔地向来时的路回眸一望。

  倘若说文字体系是中华文化具体意义上的生命力,那么中国精神则是中华文化抽象意义上的生命力,犹如一潭永不干涸的泉水,源源不断地送出希望的清流,所及之地,便创造了一方生机

  盎然。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随我一起,追溯中国历史,那里,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熊”的豪情气概;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的深刻思想;有“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进步精神。而当你将目光投向现在的世界中,你便能发现,英国学者罗素1920年的预言如今已成为现实,从绸之路蜿蜒盘旋,影师看中华文化的广活胸襟,疼情面前,一声今下,全城开门的规则意识正完美呈现。

  中华精神从未随着时光老去,它永远地扎根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将所有奔跑的身影烙印在了历史的眼中。在中华文化的沃士之上,中华精神正向着阳光生长。而中华精神同样舒展着茂盛的枝叶,细心地装点着文化的十壤。这不仅仅是文化无私的哺育,更有中华精神给予我们传统文化的温柔反哺。

  此二者,便为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或许不同于你们的国家,但是请相信,当你尝试伸手触碰他们的时候,你会收到一个热烈的拥抱。

篇十五:生命文化学者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浅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热爱生命。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泡在糖水里长大的孩子与他人相处相容的观念比较淡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比较较弱,有的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而从三楼跳下去;因为被家长逼着弹琴,用刀砍向自己的手,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凸显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生命教育的缺失。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忽视对孩子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教育,使小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几乎空白,对于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更是懵懂无知。这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弛,与现今教育所推行的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价值的理念完全相左。因此,及时开展生命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康成长,进而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是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一、什么是人的生命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1/6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人不但要思考如何活下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只要人在世界上存在一天,大脑就不会停止思考,人类就要创造、就要超越,就要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2/6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人的价值性生命为人的生存夯实了根基,加足了动力。

  二、生命教育的提出及发展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英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死关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和价值。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的港台地区也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如台湾地区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曾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内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说,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三、开展生命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开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小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

  国外曾经有篇报道,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2、开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小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但在现实中,小学生一方面渴望被关爱,另一方面又不懂得去关爱,不懂得去体谅父母、理解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学会公正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学会懂得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学会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其他生命,在获取自己被尊重、被关怀、被理解、享受快乐的同时也要懂得赋予别人同样的权利。要让学生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3、开展生命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说明生命只有从小不断禁受挫折训练,不断经历挫折打击,才能使失败成为进身之阶,成为无价之宝,成为成功之母。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篇十六:生命文化学者

 作者:高淑梅

  作者机构:不详

  出版物刊名:中国民政

  页码:64-64页

  年卷期:2018年

  第7期

  主题词:学术交流会;职业学院;社会管理;文化教育;北京;生命;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学者

  摘要:4月11日,“纪念孔子逝世2497周年”暨第二届生命文化教育学术交流会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政院校师生、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媒体等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活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赵红岗致辞

篇十七:生命文化学者

 创新生命智慧打造生命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黄传(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生命文化生命经济方兴未艾,对中国生命智慧的创新性探索,包括创新激发和掌控人体强大生命能量的保健方法,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生命教育,而桂林应大力开展基于中华养生文化的生命科学研究,培育新的科技推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旅游经济与养生经济、婚庆经济的融合,建设桂林特色的生命经济模式。

  关键词

  :生命生命经济桂林

  全人类最宝贵的共同财富———生命,具有绝对根本性、绝对一次性与绝对宝贵性。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威胁,如何优化生命的内外环境成为我们的严峻挑战。大约从2021年开始,“生命教育”、“生命文化”、“生命经济”等崭新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大众眼前。虽然学界对这些概念仍然没有定论,但对生命的关注、关怀,成为政界、学界、商界等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2021年5月7日,安徽省在国内率先成立生命文化研究中心大会,并召开2021生命文化论坛,论坛主题为“生命·人本·和谐”。同年12月3日至5日,在安徽省休宁县举行了2021生命文化与休闲养生论坛。在论坛上,学者专家分别从生命文化、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方面为休宁县积极打造“养生之都”的文化强县战略出谋划策①。2021年12月16日,由北京市科协技术协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北京医学会、北京医学教育协会联合承办的“两重生命的互动———生命文化与医疗实践论坛”在北京开幕。论

  坛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与人文的交叉与融合,探讨生命问题,探讨生命文化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以上情况,说明生命经济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而本文关于创新生命智慧打造生命经济的探索与思考,都属于这生命大潮中的一滴。

  1对中国生命智慧的创新性探索

  生命文化生命经济,其本质特征是体行(身体力行)、体验。本文所述种种生命探索,以活生生的生命实践为实证对象,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到心灵健康,全方位、具体地验证了对生命健康的理性思索和感性领悟,既体现共性又富于个性。正如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袁正光所说的,探讨生命文化需要科学的理性,也需要艺术的感性,还需要信仰的悟性②。

  1.1创新激发和掌控人体强大生命能量的保健方法

  2021年,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固本培元养生文化基础上,在革新自身体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体会了人体生命力的神妙功效,创新了激发和掌控人体强大生命能量的保健方法。

  中国养生文化强调固本培元。生命之本在肾。肾分内肾、外肾(生殖器官)。从外肾激发并运行的生命能量,是人体极具特色和效能的一种生命能量。中国人一直致力于掌控这种生命能量,甚至希望让它来填精补肾、固本培元。这一生命能量驾驭之道,就是通过特定的线路(开放式周天导引线路:阴茎根部或者阴道后面的会阴→膝眼下大腿外侧的足三里→脚底涌泉→两肾之间的命门→两肩骨之间的夹脊→头顶的百会→眉心的印堂→唇齿上颚之间搭鹊桥→两乳中间

相关热词搜索: 生命文化学者 学者 生命 文化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