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8篇

时间:2022-12-15 11:55:06  来源:网友投稿

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8篇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具体体现为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8篇,供大家参考。

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8篇

篇一: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具体体现为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4.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5.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7.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9.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10.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11.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12.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13.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篇二: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依据、理念及方法

  作者:陈石明

  欧祝平

  来源:《理论探索》2008年第05期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三个依据”,即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共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三个理念”,即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爱国主义理念和追求和谐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必须更多地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向实践建设转变、必须更多地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价值评价向行为准则转变、必须更多地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规则规范向行为示范转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据,理念,方法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5-0045-0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三个依据”

  (一)依据马克思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据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它正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伟大的认识工具”;它强调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依据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挥指导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依据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我们党在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理论结晶,又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

  (二)依据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括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和无比深厚的思想内蕴,渗透着中国古代的哲理和智慧。其优秀成分主要有: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舍生取义”、“尽忠报国”、“天下为公”等已成为人们所尊奉的崇高的道德要求,从范仲淹的忧乐观,到文天祥的生死观,再到林则徐的祸福观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强健有为”、“自强不息”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愈是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包括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上主张和谐的“中庸”思想;追求完善的道德修养,孔孟主张修身为本、以德服人、正心诚意、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进而实现天下大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这些精华,在民众心中积淀深厚,经过发酵、蒸馏和升华成为今天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树立良好的荣辱观,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撑具有基础性作用。

  (三)依据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共生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孤立封闭的,它还要与国外优秀文化共处、共生。这是“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适度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仅要实现内部文化和谐,还要走出国门,实现外部和谐或“跨界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不同”可以引申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在客观上存在的文化差异。我们要与他人和谐相处,不必盲从附和他人的文化习俗,但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这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优秀之处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材料。例如,西方进步的社会理想,西方的艺术形式以及表达这些艺术形式的技术手段、西方的先进生活方式以及优秀文化观念系统等。这些外来文化因素经过中国文化的选择性吸收后,就成为中国人生活背景的一部分,也使中国文化因其多元性而具有了世界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三个理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重人”传统,体现为人贵于物、人贵于事。《管子》中最早提出“以人为本”;《论语》中有孔子“问人不问马”的记载;《老子》中有人居宇宙“四大”之一的说法;《孟子》中有“民贵君轻”的思想。秦以后的思想家也都或多或少地继承和发展了“重人”的思想传统。中国古代思想家眼中的“人”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重要地位,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历史上却从未在现实中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未给当时的人民带来福祉;相反的是“以君为本”、“以官为本”,导致实际生活中“以礼杀人”的事屡屡发生,这种所谓的“以人为本”充其量是一种美好却虚幻的“思想乌托邦”。在西方社会,从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经历文艺复兴时期“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再到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萨特的人本主义思潮,“以人为本”的观念倡导绵延不绝。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实中也没有得到实现:中世纪是“以神为本”的历史;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以钱为本”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又使得“异化的人”、“病态的人”、“单面人”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真正赋予了“以人为本”科学的内涵: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

  “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社会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一,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社会发展为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二,以人为本是真正把人民看成国家的主人,发展要依靠人民。在我国,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决定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必然内在地包含着“民主”的意义。其三,以人为本还表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所指称的是:社会发展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人或其他单向度的人,而是一个社会人,因而需要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还体现为精神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即理想信念、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水平、荣辱观念等方面总体的、协调的进步。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爱国主义理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对祖国同胞的认同感。

  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最直接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理念。同时,爱国更要求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国家的富强要靠全体公民的辛勤建设,故而爱国体现在爱岗敬业上;国家的秩序要靠全体公民来维持,故而爱国体现在全体公民的奉公守法上;祖国的尊严、主权和领上完整要靠全体公民来保卫,故而爱国体现在全体公民对于国家的忠诚及奉献上。爱国主义是对全体公民的共同的道德要求,没有哪个公民可以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外。对于掌握一定公共权力或者居于比较重要岗位上的公民来说,公正、公平、清廉、负责等都是爱国主义的应有内涵。谋求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以权谋私,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循法而行、依法而断、主持正义而不是结党营私、偏袒亲信,为国建功立业、兴利除害而不是挥霍公款、贪图享受,这是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应有的爱国主义品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价值理念的最好概括。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和谐理念。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在古代中国,儒家把和谐当成社会的终极目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强调和合、中庸、大同。道家强调无为不争,反对强权政治,主张顺应自然,和谐相处。在西方,和谐也是一种最高的社会理想追求。从毕达哥拉斯的“美德即和谐”,经由柏拉图的“节制与和谐类似”,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乃中庸”;从孔德的“社会各个部分的和谐共处”,经由迪尔凯姆“社会的有机团结”,到帕森斯的“社会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的平衡”,无不体现着人们对和谐的执着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和谐的核心理念。

  讲和谐,必须讲共同的价值取向。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一个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不会有和谐的基础。讲和谐,必须讲正义和规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较少规则到较多规则、从被迫遵守规则到自觉遵守规则的历史。现代社会发展得如此庞大,社会的结构发展得如此复杂,更需要完整、精微和相互配合的规则体系,更需要每一个公民很好地遵守规则。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一个没有良好规则的社会,一个有良好规则但不能得到很好遵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混乱无序的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正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之一。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直接体现了和谐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没有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要达到和谐是不可能的。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必须更多地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向实践建设转变。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1〕

  (P3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无论是指导思想、共同理想,还是民族和时代精神、荣辱观,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它需要先进阶级及其执政党的思想升华、理论概括、精神提炼、体系建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概括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丰富和深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阐释和系统化社会主义荣辱观,使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形态更为科学与完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建设层面,还必须更多地强调实践建设。我们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大力促进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使其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多地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理论建设向实践建设转变,是一个价值内化的过程,这一转化的主要方式是教育。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个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普遍持久地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育。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教育途径方面,要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唱响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核心价值体系舆论氛围;在教育方法方面,要在核心价值体系和广大群众心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群众的心理素质、思想状况、文化水平、关注问题来说,都具有易接受性。

  (二)必须更多地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价值评价向行为准则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要在全社会确立主导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规范,作为引领多样化价值观念的旗帜,作为引领社会个体成员价值行为的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套规范体系和评价体系,它是要告诉人们我们整个社会主导和倡导的价值体系是什么,应该怎样认识和行动。但价值评价并不完全等于价值行为,人们的行为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遵循核心价值体系,依照主流的社会规范,顺应着社会的评价导向。因此,在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作为判断是非、善恶和美丑公正尺度的同时,还要把行为的褒贬和行为的取舍统一起来,使价值评价机制转化为行为机制,使价值评价标准成为人们自觉行为的准则。如果一种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普遍价值行为,就不能说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成功的。

  从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转化,根本在于要在人们心中形成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敬重之心。外在的力量,如法律的力量、权力的力量,固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激励与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但内在的力量、自发的力量,对人的行为激励与约束的作用更为牢固、更为强烈、更为持久。如果接受主体能够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分析问题,更有利于正确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是一种层次更高、效果更好的精神洗礼,就会牢固而不左右摇摆,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推动着整个社会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必须更多地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规则规范向行为示范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涌现出像方永刚同志那样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忠实践行者,实际地证明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性、可行性和普遍性,从而促使核心价值体系在最大程度上进入生活、进入群众、进入社会。规则规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行为示范则是价值的实际表现,给人们怎样做指明方向。现实中人们更多地是从生活中汲取示范者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先进价值体系,它首先应该在社会先进分子的价值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生动的证明。行为示范的社会导向作用,比起规则规范的社会导向作用,更有说服力,教化效果更明显。

  搞好行为示范,要从党员和领导干部做起。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对党的事业没有一点好处。因此,不能光看口头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得如何,更多地要看在行动上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做得怎样。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实际工作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贯彻党所制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老老实实地服务于人民的利益,服务于社会的进步,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的作风是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体现,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而且也削弱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公信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以此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这将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先进行为示范和良好教材,带动全党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建军

篇三: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道德观念坚持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植根于中华文明5000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一代代修齐治平的文化理想与治理经验,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这既是长期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才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聚焦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三个着眼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聚焦“理想信念”,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灯塔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引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政治方向,也是保证共产党人屹立于世的政治根基。必须把筑牢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认准方向、砥砺前行。同时,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因为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二)聚焦“价值理念”,让其成为人们内心自觉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精神之钙、民族之魂、梦想之舵,是在人心灵里搞建设,立物易、立心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持续用力,抓好精神激励、抓活典型引路、抓住重点人群,形成更多亮点,打造特色品牌。

  (三)聚焦“道德观念”,让其成为人们心中底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引导人们注重品德修养,纯洁生活圈、净化娱乐圈、控制交往圈,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纪红线,用高雅生活情趣育人品、立德行、促廉洁。

  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决定》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明确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任务。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是党中央基于红色江山不变色、共产党人不变质的战略考量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时代在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传承好、拓展好、领悟好、深化好,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增强文化自信是抑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有效武器

  一名西方国家的情报官曾说:“把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让他们腐烂变质,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和世界主义者,这样红色政权就会不战自垮。”他们妄图以“政治转基因”替代我们党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借“颜色革命”染黑我们共产党人的鲜红底色,通过“文化掘根”“解构英模”等方式,诱导青年不信历史信“公知”,不信大学信“大V”,企图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失去自信。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敌对势力加紧对我们党进行“西化”“分化”,借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新版“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辈先烈守望信仰、赤胆忠诚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增强文化自信是培育“四有”新时代青年的本质要求

  “四有”新时代青年,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青年铸魂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路径的科学设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培养“四有”新时代青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国家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可靠接班人。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融入血脉,打牢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政治基础,我们才不会被敌对势力打倒,才不会陷入迷茫,才不会亡党亡国。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源泉,就是对中华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的高度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优秀的价值理念,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我们之所以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主要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传续着中华文明永恒的价值特征和精神品格。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批判性地继承中华传统价值理念,更要弘扬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标准,合理扬弃,转化重构;要以开放、自信、理性的态度,正确

  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认同,使文化自信更加具有历史的厚度和底蕴的深度。

  (二)革命文化的精神传承

  我们党在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立足于伟大革命、建设实践,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的集中表达,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示和有力彰显,是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要把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一是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我们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把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二是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树立起新时代的精神丰碑,使之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三是学习革命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寻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革命精神品格,这些精神品格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借鉴和汲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文化养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升和丰富自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价值理念,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篇四: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学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

  20道题,每题

  2分,满分

  40分)

  1.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全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显著优势。

  A.一盘棋

  B.全局观

  C.大局观

  D.全盘棋

  2.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各

  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

  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A.公民

  B.民族

  C.地域

  D.区域

  3.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共同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

  结在一起的优势。

  A.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信仰、信念、信心

  D.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梦想

  4.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

  进人民福

  祉,走

  ________________道路的显著优势。

  A.和平发展

  B.中国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共同富裕

  5.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

  ________

  、______,善于

  、,使社会始终

  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A.改革开放、改革创新

  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自我革命、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自我革新、自我完善

  B.改革创新、实事求是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改革开放、日新月异

  6.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

  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

  、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

  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A.以德为先

  B.德才兼备

  C.五湖四海

  D.为民服务

  7.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于党和人民,有力保

  障国家

  _____、_____

  、的显著优势。

  A.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B.国土、政权、经济利益

  C.边疆、社会、政治利益

  D.政权、经济、社会利益

  8.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

  祖国

  的显著优势。

  A.两岸一家亲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相亲相爱

  9.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

  _____________,为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A.全球协作

  B.“一带一路”

  C.对外开放

  D.全球治理

  年

  月

  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

  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

  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1031

  A.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

  B.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C.各环节各方面各领域

  D.各方面各环节各领域

  11.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

  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府治理体系。

  A.管理科学

  C.依法行政

  B.分工协作

  D.依法执政

  12.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

  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

  完善

  的社会治理制度。

  A.共建共治共享

  C.国家安全

  B.社会稳定

  D.国家主权

  13.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

  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政能力。,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

  A.法律体系

  C.法制体系

  B.法治体系

  D.行政体系

  14.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

  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

  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民生政治

  C.民权政治

  B.民主政治

  D.持续稳定

  15.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

  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

  A.快速

  C.又好又快

  B.又快又好

  D.高质量

  16.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

  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A.全国人大

  C.中央军委

  B.全国政协

  D.党

  17.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

  党和国家

  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

  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A.机构职能

  C.管理职能

  B.机关职能

  D.治理职能

  18.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

  是:坚持全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的显著优势。

  A.一盘棋

  C.一体化

  B.一条线

  D.一张网

  19.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

  是:坚持各

  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A.民族

  C.自治区

  B.省

  D.地区

  20.2019年

  10月

  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

  是:坚持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

  ________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

  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的显著优势。

  A.公有制;按劳

  C.私有制;按劳

  B.公有制;按需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私有制;按需

  二填空题:(共

  5道题,每小题

  4分,满分

  20分)

  1.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

  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

  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完

  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

  3.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

  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

  政能力。

  4.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

  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完

  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

  5.2019年

  10月

  28日至

  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

  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和完

  善繁荣发展社会主

  义

  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判断题:(共

  10题,每题

  2分,满分

  20分)

  1.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

  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

  系的显优势之一。()

  2.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

  祖国和平统一,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之一。()

  3.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

  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4.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

  魂。()

  5.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6.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

  社会充满生机活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

  优势之一。()

  7.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

  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

  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8.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

  “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9.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0.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简答题:(共

  4题,每题

  5分,满分

  20分)

  1.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什么?

  答:

  2.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

  答:

  3.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一份什么文件?

  答:

  4.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出

  了哪些具体要求

  ?

  答:

篇五: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系,是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具体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重要任务,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倡导爱国、敬业,理想信念教育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一)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式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平台,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社会实践的习惯,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上好国家实施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立足学校发展、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当地优秀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和校园特色建设创新校本课程,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利用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开发特色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教育部门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管理阶层干部、思想品德、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加强党员干部时刻树立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理念

  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三方面的思想建设。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思想的宝库,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独立思想能力的建立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正确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切认识共同理想的科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学性、现实性和必然性。把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用共同理想引领个人理想。严于律己,扬荣抑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一面镜子,自觉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加强自身修养,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内化为牢固的人生信条,变为自觉的行动,执着地追求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二、倡导诚信、友善,理想信念教育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以诚信、友善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养性,严以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城乡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立书香村镇、书香家庭、书香单位,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作者单位:中共甘泉县委党校)

篇六: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一组数字看懂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1.审议一个重磅文件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一个重要判断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3.★★★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十三个“坚持”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1)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2)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3)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4)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5)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6)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7)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9)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10)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11)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12)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13)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4.一个总体目标

  1)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2)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5.★★★★未来部署: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体内容包括:

  1)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4)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5)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8)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9)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11)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12)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篇七: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惠好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这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了解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

  了解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信,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们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完成好这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一决定具有重大意义,是为人民共和国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万世开太平的重大举措。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积累了丰富成果: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受了实践考验,已经逐步成熟。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认可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越来越强。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需要把自己的制度优势发挥好、巩固好,使之更加成熟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而不是向着其他方向成熟定型。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

  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成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我们进一步建构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领导的民主集中型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十分明显,是能够持续推动中国进步和发展、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而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形成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源泉、根本政治保证、根本思想路线、根本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

  新中国7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繁荣昌盛、创造发展奇迹的70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国家治理取

  得巨大成就的7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问题不断探索,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取得重大成果和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坚持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生态保护制度和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由此带来的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新中国70年社会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成就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创造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但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还面临一系列来自国内外的现实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创新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以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在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最鲜明的标志。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这个最本质特征更加鲜明地体现好,把这个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因此,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同时,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保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统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一是强化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二是提升党在国家治理能力中的引领地位,增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

  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

  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哪些显著优势?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篇八: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十九届四中全会七要点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10月31日发布了四中全会通过的公报。从考研的角度讲,主要了解和把握公报的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一个纲领性文件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二、一个重要结论

  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三、一个重要判断

  全会认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四、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五、一个总体目标

  全会提出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六、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十三个“坚持”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4.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5.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7.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9.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10.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11.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12.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13.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七、未来部署: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体内容包括: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8.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9.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11.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12.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证明()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 理想信念 证明 理念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