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7篇

时间:2022-12-19 15:05:07  来源:网友投稿

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7篇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黑龙江省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李春晶;王雪松;曹宇宏【摘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的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一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7篇,供大家参考。

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7篇

篇一: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黑龙江省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李春晶;王雪松;曹宇宏【摘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的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一直稳步发展.随着网络数字文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各个方面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基础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大省,不但做到了基础方面的公共数字文化初步建设,更为改善公共信息化服务,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础化建设和为把公共数字文化送入黑龙江省的千家万户作出了贡献.但是,就中国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来说,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文章结合黑龙江的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深刻分析了黑龙江省目前的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并针对此提出了黑龙江省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建议.【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7(029)005【总页数】3页(P182-184)【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作者】李春晶;王雪松;曹宇宏【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90;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90;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

  1.1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首先要从公共产品的概念说起。公共产品是指有别于其它产品的具有一个使用者的使用不会造成任何社会消耗和损失的非竞争性和任何人不能阻止其它个人使用和接触该产品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公共数字文化产品是指国家或民族数字文化传播、国家信息网络传播和国家公共频道等数字文化的具体体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即指利用这些公共数字文化产品,针对大众的需求和时代潮流发展的一种同样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服务。陈威认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生产或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数字文化需要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数字文化素质和数字文化生活水平,既给公众提供基本精神数字文化享受,也维持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数字文化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1]。1.2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首先是由政府牵头的,以其它社会团体组织或企业个人为辅助的、为公民和组织的基本运行和发展提供的一系列基础服务和体系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公民提供基础数字文化服务,为不断缩小地区间数字文化差异而努力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行为方式,弘扬中华数字文化优秀传统,建设精神文明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数字文化需求。截至2015年底,中国黑龙江省基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飞速发展,具体体现在: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黑龙江省图书馆下辖11个市级图书分馆,各总分馆之间的信息资源逐步构建共享体系,组建黑龙江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传播集群城市。据黑龙江省图书馆官网公布,其馆藏资源总量达280万余册,报刊5000余种,电子文献33778件,专题数据库为7个,自建数据库为17个。在经费划拨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黑龙江省数字文化事业费为392.62亿元,比2002年的

  83.“亿元增长了3.69倍。人均数字文化事业费从2002年的6.51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29.14元。“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4.8亿元来扶持黑龙江地区的图书馆和数字文化站的建设。2007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39.48亿元来补助黑龙江省2.67万个乡镇数字文化站建设,“十二五”期间,中央将补助70亿元用于黑龙江省图书馆、数字文化站和博物馆的建设。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式来看,在2011年以前,中国黑龙江省的主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为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和数字文化站等数字文化服务场所的公共开放,在此之后,黑龙江省逐步开放工人数字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和各类科技馆的免费开放工作,除此之外,更积极发展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模式,促进地区数字文化和知识的平衡发展[2]。3.1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机制研究3.1.1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建设原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公共性”,一般来说,它的盈利是为取之与民、用之于民的。发达国家通常非常重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将它作为一项公民福利和社会福利来丰富人民的生活并取得与之匹配的社会效应。目前,对中国黑龙江省来说,公共数字文化在诸多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不足,例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层级间发展不平衡等。造成这些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国的社会结构发展不合理、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和数字文化体制的不完善等。中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原则主要针对以下几点:(1)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站点的问题上,必须坚持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原则,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至社区,不论男女老少、正常人或残疾人,都可参与享受便民完善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2)在资金投入方面,从投入方来看,要中央、地方专项资金相结合,加大对公共数字文化的投入;从资金辅导地区来看,以基层、县乡为主;(3)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数字文化工作的意见》,将农民工

  纳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中;(4)社会各阶层应积极加入到关于数字文化服务的加强拓展中去,努力扩大全民参与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模式中;(5)继续完善对农村基层数字文化人才的培养政策,鼓励扶持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数字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数字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数字文化遗产项目性传承人、群众中涌现出各类数字文化人才和数字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以便他们在农村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中发挥带头人的作用[3]。3.1.2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评定一个项目、一个举措实施是否符合约定的重要指标,也是参与者行为动力的之一。所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势必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只有这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质量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和保障。当前,中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估都较为传统,与发达国家的有确定的管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评估机制有较大的差距[4]。3.2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运行的财政机制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财政机制的运行方面,中国的共服务财政机制亟待完善。由于认识原因和社会所处阶段及社会氛围等原因,中国的财政资金大多运用在国家建设和经济运行等方面,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方面运用较少。换句话来说,中国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财政机制方面建设当中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财政支持体制,加上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以及行政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支持严重不足。4.1地域发展不平衡与统筹规划作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事业,各地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与机遇把握的程度有别,重经济、轻数字文化,重文件指示、轻贯彻落实成为较差地区普遍的做法。这也是造成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进一步拖慢了数字文化三大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

  在党的十八大报道中,中国在建设数字文化强国时提到,要保证“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同时,确保统筹规划基础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各项建设指标,保证各省、市及县域的平衡发展。抓住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进程中这一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文化部、财政部等中央机构提供的资金、资源与技术支持,以共享工程所提供的海量资源为依托,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服务体系的网络平台,以公共电子阅览室为服务终端,构建本地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并根据当地实情不断加以完善与发展[5]。4.2财政资金监管与资金保障目前中国黑龙江省财政资金监管与资金保障的现状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投入的前瞻性、提前量很少;长期以来重建设、轻服务、不考虑后续经费的一贯做法,也令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运行经费紧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而财政投入是公共数字文化的主要来源。所以必须建立各级财政主渠道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落实省级财政的配套资金,重点落实县区级以下公共图书馆的经费,让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不再因经费问题而经常中断,才能提供正常的服务。4.3技术标准的制定与规范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运用兼容性强、通用性好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在硬件、软件、网络、应用系统、资源加工与存贮、服务等不同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要创新各级投入机制,出台必要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社会力量自觉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创新财政资金监管模式,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也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树立少花钱、高效益、办大事良好形象的必然举措,这样更有益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事业的良好发展。同时可以选择建立分布式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资源库群,分级整合各地、各类特色

  资源,除各地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较为完备之外,各地美术馆、数字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体育馆、数字文化宫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纳入国家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不多,黑龙江省政府数字文化主管部门应鼓励上述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开展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并将其已有的数字资源按照标准规整后纳入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库群,这一举措将极大丰富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资源,全面实现公益性数字文化数字资源分层多向共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主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并兼与各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工具来向大众展示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涵盖了数字文化服务的各个方面,更是包括了组织结构、数字资源、技术力量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支持。黑龙江省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面对具有多样性数字文化需求的社会大众,需要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在标准规范上,统一规划,相互兼容;在组织实施上,共同策划,统筹兼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协调,共享利用;在资源建设上,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并且将这些方面综合起来,让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更加高效地运转,为公民提供便捷、普及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关文献】

  [1]齐国佳,傅荣贤.黑龙江省农村图书馆体系建设“3-2”模式浅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6):82-85,106.[2]吴丽杰.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与保障——从辽宁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谈起[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4):101-103.[3]王珊.省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黑龙江省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8):55-57.[4]张大尧,高文华.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数字文化权益[J].图书馆建设,2012,(4):62-65,70.[5]张云峰.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篇二: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十二五”期间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打下基础。文化馆作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早日建成以数字化文化馆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数字化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原文化部部长蔡武在解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现代”这两个字的指向和意义时认为,以往,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从政府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大包大揽,较少从人民群众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要追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需求的有效对接,提供什么、怎样提供应该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避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提高服务的便捷性。由此可见,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提高服务的便捷性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二、数字化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一)对数字化文化馆的简单认识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网络和数字技术得到飞快的发展和应用,群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和数字化媒介获取。数字文化馆正是这个广阔的网络平台而构建,以其先进的网络模式、强大的数字网络平台、多通道的信息渠道,突破时空、场馆、受众的局限全面提升了文化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促使文化馆从原有的单一阵地服务,创新为体验式、快捷式、

  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构建起一个科学的、数字化、立体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数字化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途径的重要途径;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将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利用、降低文化服务成本,打破馆际壁垒,实行区域联通。这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它不仅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形势,创新了文化馆的服务模式,拓展了文化馆的新职能,还赋予了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新任务。三、数字文化馆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对策思考知识经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把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推上了快车道,使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迎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数字文化馆建设面临的困境1.思想认识滞后数字文化馆是新兴事物,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最新状态,是文化馆职能转变,内容革新,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可是,纵观我国大多数文化馆(站)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文化馆舍阵地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中,对数字文化馆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充分,对数字文化馆的巨大发展空间反应迟钝,使数字文化馆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滞后。2.政策的配套不完善尽管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政策文件,但不难看出,这些政策、意见的出台虽然可以营造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社会环境,可对于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政策意见却极少提及,配套

  政策的不完善性,增加了数字文化馆探索建设的艰难性。3.资金投入不均等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快,文化馆事业也得到了飞

  快发展,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得到较大的投入,但是我们注意到,尽管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可由于历史上对文化馆事业欠账太多,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了还历史的帐,许多文化馆的硬件、软件设施至今都不达标,而真正用于文化馆功能建设,尤其是新鲜事物的数字文化馆建设的资金就少之又少了。

  4.专业人才队伍严重匮乏数字文化馆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产物,从他的诞生之日起就与互联网技术、电脑技术融为一体,技术性、专业性是其重要特征,专业技术人才则是其生命的保障。而网络技术人才则是文化馆目前最匮乏的人才,这与文化馆传统的人才队伍结构有着必然的关系,而这却成为制约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最大的短板,严重制约着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二)走出数字文化馆建设困境的对策思考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时代赐予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前所未有的良机,是文化馆职能转变、内容革新,个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抓住了,文化馆事业蒸蒸日上,错过了,文化馆事业将如履薄冰,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责任感、文化馆事业担当者、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者,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1.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思想往往是行动的先导,所以,在数字文化馆建设中,我们文化馆人一定要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勇于接受新事物,把握时代脉络的发展趋势,认识到数字文化馆的巨大发展空间和价值,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统一思想认识,提供精神动力。2.把握机遇,完善政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数字文化馆提供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机遇,国家层面的各种促进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的政策为数字

  文化馆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但是作为政策层面,具体关于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政策、意见、文件还没有成为体系,数字文化馆建设还面临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所以,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数字文化馆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创立数字文化馆的示范区,树立典型;举办数字文化馆建设论坛,加强数字文化馆业务培训,为数字文化馆建设创造浓烈的社会氛围。

  3.多管齐下,确保资金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没有必要的硬件、软件作支撑,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犹如“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因此,文化馆建设必须为数字文化馆建设预留必要的建设资金。1)加快制定数字文化馆建设的资金投入计划。加强数字文化馆的资金投入的计划性,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一个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环境。2)充分利用文化馆公益性免费培训专项资金。充分利用文化馆公益性免费培训这个资金,统筹安排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必要资金,使数字文化馆建设资金常态化、固定化、公开化,减少随意性。3)加大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经费自筹渠道。数字文化馆在保障公益性前提下,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网络艺术个人展、网络广告等形式自筹部分资金,用于数字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4.加大文化馆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就是超级生产力,没有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撑,数字文化馆就是空壳子,就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因此,加快文化馆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决定数字文化馆能否生存、能否发展、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得到群众认可的前提条件。5.注重创建数字文化馆的品牌效应数字文化馆是文化馆各项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是文化馆对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因此,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还应该注重品牌效应,加强文化馆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栏目设置、内容选择、栏目编导等

  方面下功夫,建设一个让广大群众满意和称赞的数字文化馆,树立起文化馆文化品牌。

  总之,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覆盖,数字化文化馆服务具有广阔的设计前景和操作空间,其全新的服务模式和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必将给人们带来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享受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红利。

  

  

篇三: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破解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推动工程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业态,提升服务效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__新时代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_大和_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现代科技应用,充分挖掘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潜力,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全面融合发展,提升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工程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二)基本原则1.把握导向,严格把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工程资源内容审核,强化工程平台和服务终端管控。2.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促进工程在平台、资源、服务方面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坚持集约节约,避免重复建设。3.创新驱动,突出效能。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应用,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业态,促进工程转型升级和服务效能提升。4.开放共享,社会参与。创新工程建设模式,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打破信息壁垒,探索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开放共享。(三)目标任务

  第1页/共6页

  到2021年底,实现工程的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框架,推出统一的基层服务界面,初步形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总目录,统筹开展基层数字文化资源配送,做好工程平台、资源、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到20__年底,基本建成统一的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工程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更加健全,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一)统筹工程建设管理加强工程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统筹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1.统一称谓。在保持现有机构稳定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统称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规划设计统一的工程宣传标识,提高工程的辨识度。2.统一标准规范体系。统筹制定工程发展规划,调整、整合、完善现有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标准规范,编制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和绩效指标,形成完备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坚持开放兼容的原则,有条件的与社会行业事实标准兼容互通。3.统筹开展业务培训。统筹制定工程业务培训计划,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和培训业务内容,建立涵盖专题培训、馆员研修等多种类型的分级培训体系,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人才队伍业务水平。4.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建立工程建设协商机制,提高工程建设科学化水平。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组织实施单位统筹制定、发布公共数字文化工程项目建

  第2页/共6页

  设指南,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整合工程平台与服务界面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工程平台的开放兼容、快捷传输和高效运行,实现工程资源在基层的统一揭示和便捷获取。1.构建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基础平台。以国家公共文化云统筹全国数字文化馆建设,与国家数字图书馆互开端口、互设界面,逐步实现用户统一认证、资源共享、跨库检索和数据汇聚。加强与其他文化惠民工程互联互通,搭建标准一致、有统有分、互为支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信息架构。2.推出统一的基层服务界面。构建基于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的公共数字文化应用,在客户服务端统一服务平台、服务入口、服务界面,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集成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智能化服务应用。建立健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验机制,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服务。3.建设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统一数据采集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流程,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形成覆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文化和旅游部综合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实现有效对接,逐步实现对线上公共文化资源与线下公共文化活动服务的点击量、访问量、参与度、满意度等进行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统筹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立统一的资源服务目录,拓展资源传输渠道,全面提升资源供给质量。

  第3页/共6页

  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整合现有的宣传渠道,推出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广泛开展基于多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工程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发布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和活动年度目录。整合聚拢现有资源和服务渠道,与学习强国等平台有机衔接,与社会组织、市场平台广泛开展嵌入式宣传,共同策划、协同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品牌活动与服务,打造精品项目,扩大品牌影响力。

  2.建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总目录。梳理、盘活工程存量资源,制定工程资源分类标准,应用唯一标识符等技术,开展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元数据仓储建设,推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总目录,实现资源统一揭示与调用。

  3.合理规划资源建设内容。按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功能定位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合理规划增量资源建设内容,围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文化精准扶贫、旅游等主题,开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丰富适用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资源类型,优化资源结构,提升资源质量。

  4.完善资源存储和供给体系。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应用特点的服务模式,从用户需求出发,推动跨平台、跨系统、跨层级的资源相互调用和信息共享互认,提高资源获取的便利性。按照资源的适用范围要求,合理规划资源的授权,实现版权效益最大化。改变传统的资源配送模式,建立基于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虚拟网传输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配送体系。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针对不同服务场景、特定服务人群精准推送公共数字文化产品。

  (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1.深入推进资源建设社会化。改革资源建设方式,扩大资源建设主体范围,

  第4页/共6页

  系统内公共文化机构和系统外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资源建设。通过采购成品资源、委托市场定制、合作共建等方式,加大资源建设的社会化合作力度。完善第三方质检机制,提高资源建设质量。

  2.拓宽资源传输渠道。逐步开放工程自有版权资源的使用权限,推进工程组织实施单位与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合作,允许市场化平台、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工程资源开展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活动,拓展资源展示平台和传输渠道,提高人民群众获取资源的便利性。

  3.创新工程设施管理运营模式。鼓励各地开展工程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通过招投标、委托等方式,引入市场力量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营,参与工程软件平台的开发与维护,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三、重点工作和时间安排(一)2021年底前1.开展试点。选择东、中、西若干个区域,在省级、市级、县级不同层级开展工程融合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推进试点地区在工程平台、资源、服务等方面全面优化融合。2.开展公共数字文化相关标准规范的融合修订工作,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分步启用。3.统一基层服务界面,推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数字文化应用程序,推广应用智能化服务终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4.开展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用户统一认证和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的登记工作。

  第5页/共6页

  5.梳理工程存量资源,开展工程资源服务总目录建设,建立面向基层的统一的资源配送体系。

  (二)20__年底前1.试点经验,推广试点成果,形成工程融合创新发展推广模式。2.完成工程资源服务总目录体系建设,不断丰富资源内容。3.提高社会化服务比例,推动工程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督促落实工程融合发展相关任务。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单位负责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工作的具体实施。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工作,结合本扎实推进本级的工程融合发展。各试点地区要结合本方案确定的原则、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提高试点工作实效。省级及省级以下组织实施单位要按照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据能统则统、宜融尽融的原则,推进工程融合创新发展。(二)强化政策保障。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工程融合创新发展,重点支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两微一端服务、智能服务、大数据分析评价等。各地要结合实际需要,加大对工程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扎实稳妥推进。加强对融合创新发展的动态跟踪,严把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关,及时研究解决融合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加强宣传推广,稳步推进工程融合发展。

  第6页/共6页

  

  

篇四: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在一年内牵头举办不少于2次覆盖全国或区域性或全省区市各级文化群艺馆的文化共享工程全民艺术普及专项服务推广活动经费主要涉及宣传资料费用含册页海报横幅充气拱门旗帜等设计与制作外请专家劳务车辆费用支出等标准为次涵盖本地各级文化群艺馆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和全民艺术普及的有关领导和业务骨干集中面授培训按集中面授培训每期天人均培训经费按财政部下发的培训费用标准每人450元天培训人数应不少于163人

  201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说明(第一批)(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

  2017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及服务推广等工作领域,各省文化部门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申报。一、平台建设(一)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按照《“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统筹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对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行提档升级。申报对象:纳入《“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范围的22个包含贫困地区的省份。建设标准:对所辖贫困地区的原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进行升级,并以贫困地区人口数量、服务半径作为布局依据,在公共文化服务空白区域设置数字文化服务点(数字文化驿站)。在经费上,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5万元(配备资源浏览/下载一体机,平

  1

  板电脑,摄像机,互动体验播出终端)、数字文化驿站2.5万元(配备资源浏览/下载一体机、平板电脑、互动体验播出终端)标准补助,用于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功能(如网络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电商对接等),提供专项数字服务。申报要求:详细说明本省纳入《“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范围的贫困县清单,各贫困县所辖乡镇综合文化站数量、社区/村文化室数量、公共文化服务空白区域数量(人群集中但公共文化服务无法覆盖区域)。提出本年度提升计划及“十三五”期间整体提升计划,该计划应扣除本省在“十二五”期间通过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项目已提升配置的乡镇服务点和数字文化驿站数量。(二)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即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主要用于支持各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十三五”时期重点推进各省级平台的应用服务以及强化对基层服务的支撑作用。申报对象:1.承担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省级平台建设任务的第四批9个省级分中心(天津、吉林、河南、广东、广西桂林、贵州、西藏、青海、新疆)。2.已纳入数字文化馆试点的13个省级文化馆(2015-2016年试点单位),涉及四川、陕西、广东、浙江、重庆、湖南、河北、福建、江苏、安徽、云南、江西、河南。

  2

  建设标准:一是支持支撑平台第四批9个省级分中心运行的省级平台开展应用服务,每个省级分中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工作:(1)大数据采集。按照支撑平台大数据采集接口规范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在既有采集数据基础上,从本省网站、资源共享系统、应用集成系统、特色文化应用系统以及网络电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本地区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应用服务数据、管理数据的采集范围和采集深度,对接到支撑平台国家中心大数据系统。(2)数字资源统一云目录建设。按照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开展数字资源加工格式转换和元数据加工,通过支撑平台资源共享系统加载以视频为主的数字资源,每省云目录新增加载资源数量不少于1TB,与国家平台对接后汇聚到全国数字资源统一云目录。(3)应用服务对接。与省级文化馆网站等应用服务系统对接;分配本省县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的机构用户系统账号,采用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服务活动等方式,对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采用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线下服务应用、资源导航、惠民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使用推广,选择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3个支撑平台基层应用推广点;支撑平台年度新增访问人次不少于30万。二是对已纳入数字文化馆试点的13个省级文化馆,开展基于支撑平台的特色应用对接与服务推广,每个省级文化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工作:(1)应用接入。将本省50%的市县级以上文化馆的场馆、人员、设

  3

  备、信息资讯、品牌活动、服务项目、艺术普及资源、培训课件、预约项目等在支撑平台特色应用公共文化交流系统上进行统一展示,提供服务。(2)服务推广。围绕文化馆业务职能,结合省级文化馆网站集群、微信等互联网应用服务,开展不少于4场面向基层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推广活动。二、资源建设(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项目1.地方特色和红色历史资源建设项目(1)选题方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立足文化系统自身的优势资源,整合其他系统的优秀资源,逐步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当代艺术与群众文化资源为主体的资源建设体系。资源建设成果以文化专题片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形式的资源产品,包括:多媒体资源库,音频库,图片库,口述历史,动漫,微视频,舞台艺术及全民艺术普及资源等。各地应注重收集、整理、保存资源项目建设中形成的各类原始素材,将其纳入资源建设成果范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于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呈现和推送的资源成果形式,鼓励申报微视频、微讲座、慕课、移动终端产品等用户体验良好的资源项目。结合近年来资源项目的申报、评审情况,确定具体选题方向如下:地方特色部分:1)“一带一路”专题资源(注:要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相关资源项目相区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即“丝

  4

  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构想的推进,深入挖掘“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其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历史经验,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专题资源”指可采取专题片、资源库等各种形式建设的资源,下同。)2)“全民艺术普及”专题资源。围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书法、美术和摄影各艺术门类,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艺作品、艺术专业辅导、艺术欣赏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工整合优秀作品、讲座、慕课及活动资源。慕课课程具备有完善的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资源包含教学知识点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试题库、演示文稿等慕课要素以及在线答疑解惑。资源素材将纳入文化共享工程“大众美育馆”“文化共享大讲堂”“百姓大舞台”以及“全民艺术普及大讲堂”平台,用于全国范围的交流共享。3)“精准扶贫”专题资源。响应国家精准扶贫要求,适合在贫困地区针对贫困群众开展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等的数字资源。专题资源须有针对性、实用价值高、内容成体系、有实际推广案例、有实际调研支撑,可包含视频、音频、多媒体课件、集成使用(服务)平台的等内容。4)“中国戏曲”专题资源。以本省(区、市)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为主要内容,围绕经典剧目、人物、唱段和知识,系统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照片、影像等,充分展示中国各

  5

  地戏曲的特色与精髓。5)“中国传统手工艺”专题片。以本省(区、市)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工艺大师为主要内容,拍摄制作具有文化保存价值,雅俗共赏,易于传播的专题片,传承、振兴传统工艺。6)“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专题片。以本省(区、市)具有代表性的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拍摄制作具有文化保存价值,雅俗共赏,易于传播的专题片,传承中国民俗文化。7)“中国春节”专题片。以本省(区、市)具有代表性的春节习俗、民间艺术、民间技艺、饮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拍摄制作具有文化保存价值,雅俗共赏,易于传播的专题片,通过丰富、生动的影像表现和视听语言,展示我国不同地区春节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展现幸福、团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以及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8)“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专题片。以本省(区、市)代表性历史文化名城(镇)的历史发展、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人文传统为主要内容,拍摄制作具有文化保存价值,雅俗共赏,易于传播的专题片,通过丰富、生动的影像表现和视听语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名城(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展示其当代发展活力。9)“中国古村落、古民居”专题片。以本省(区、市)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和古民居为主要内容,围绕人与居所之间的关系,拍摄制作具有文化保存价值,雅俗共赏,易于传播的专题片,通过丰富、生动的影像表现和视听语言,展示其

  6

  历史沿革、建筑风貌与特色及相关风土人情。10)“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专题片。以本省(区、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人物为内容,拍摄制作具有文化保存价值,雅俗共赏,易于传播的专题片,通过丰富、生动的影像表现和视听语言,展示人物生平、个人成就、历史贡献,深入挖掘其思想精华的当代价值。11)“戏曲动漫”。选取本省(区、市)主要戏曲剧种的代表性剧目开展资源建设,制作成系列戏曲动漫,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青少年了解、学习、喜欢传统戏曲,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建设完成戏曲动漫作品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推广服务活动,通过走进校园、讲座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推广戏曲动漫建设成果,拓展戏曲动漫项目影响力,形成全社会了解和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12)“文化中国”微视频。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参与资源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本省征集活动、微视频大赛等方式,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类微视频资源,也可各省围绕本省文化资源,进行微视频作品创作。13)“舞台艺术”。拍摄制作本省(区、市)舞台艺术演出资源,包括省级院团代表性剧目,以及地方优秀小戏、小品作品。14)“听遍中国”特色音频。深入发掘本省(区、市)具有地域特色的说唱艺术、文化旅游等适合用音频表达的内

  7

  容,结合音频资源服务便捷的特点,开展原创音频资源建设,形成文化共享工程特色音频。优秀的建设成果都将纳入到心声·音频馆平台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红色历史部分:1)“中国红色历史文化”专题资源。形成、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重点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专题资源。2)“红色历史动漫”。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历史资料等为主要内容及背景,通过动画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迹”专题资源。围绕抗战遗迹、史实、人物与事件,系统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照片、影像等,采访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抓紧抢救珍贵史料,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艰苦历程。

  (2)建设标准:为保证资源建设质量,各地在开展2017年度地方资源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格遵循资源建设工作的各项标准规范,

  8

  各类资源成果应力求达到内容丰富、形式美观、脉络清晰、表现生动。1)视频资源建设相关标准规范:资源项目的视频成果一般应达到高清标准;视频数字化加工格式执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视频编目标准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编目规范》及电影、动画片、舞台艺术、专题类节目实施细则编目。2)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多媒体资源库对象数据可为复合型,包括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建设标准参照相关行业通行的标准规范执行。3)其他类型资源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参照相关行业通行的标准规范执行。4)资源建设应避免重复、冗长。系列专题片中某一个人物或主题,一般用一集篇幅完成;多媒体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时间不宜过长。(3)版权要求:自主建设项目成果的版权为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与建设单位共有,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服务;整合的资源素材应妥善解决在本项目成果中使用的版权,确保项目成果提供服务时,无需再向其他单位获取版权。(4)资金管理:(1)2017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专项经费使用,应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办社图函[2006]437号)的有关规定,确保专款专用。各省(区、市)文化厅(局)要加强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相关经费标准,尤其在项目

  9

  申报、省内验收等环节,切实把关。在经费使用方面,应确保用于资源建设的费用所占比例不低于建设项目总金额的85%,其余15%经费可用于购置与资源建设项目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等。(2)2017年度地方资源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期限为1年(自经费划拨之日算起)。(3)参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指南地方资源建设价格参考标准、市场价格浮动情况及近几年各地在实际工作中的反馈情况,制定2017年度地方资源建设价格参考标准。(见下表)

  表1:视频资源成果形式成片文化专题片素材成片专题讲座40—60元/分钟(视主讲人情况及版权使用期限而定)访谈类专题(演播室访谈、口述)片高清35000元/集集成标清25000元/集45分钟/——标清高清标清高清80元/分钟——120元/分钟100元/分钟120元/分钟90分钟/集制作标准标清高清价格参考45000元/集60000元/集时长参考30分钟/集

  10

  成片舞台艺术资源

  标清高清

  150元/分钟200元/分钟80元—120/分钟

  版权使用费(视作品获奖情况、主创情况及版权使用期限而定)

  表2:音频资源成果形式制作标准普通品质无背景音乐音频资源成品有背景音乐高品质*注:高品质为320kbps。120元/分钟高品质普通品质120元/分钟100元/分钟8-10分钟/集价格参考80元/分钟时长参考

  表3:资源库成果形式资源库容量文字不少于50万字,图片不少于2000张,多媒体资源库视频资源不少于500分钟,元数据条目不少于3000条。50万元价格参考

  表4:慕课成果形式慕课资源规模教学视频总时长不少于5小时;课程使用频率预期达每年2000人次,并提供在线答疑。

  11

  价格参考25万元

  表5:微视频成果形式制作标准成片制作微视频作品征集标清高清价格参考15000元/集20000元/集时长参考5--10分钟/集——

  征集作品300部,培训人数150人,项目费用不高于80万元。

  表6:动漫成果形式制作标准戏曲动漫成片制作动漫推广活动培训人数红色历史动漫10000元/场(不少于200人)9000元/分钟价格参考10000元/分钟10--15分钟/集时长参考

  450/人/天

  表7:少数民族语言译制资源成果形式价格参考价格说明财政部拨付标准2011少数民族语言译制资源10000元/小时2013年6000/小时,2014、2015年7000/

  12

  年12000/小时,2012、

  小时。

  2.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和“进村入户”专项资源建设(1)内蒙古、吉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六省(区)继续承担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任务,须提交相关申报材料。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相关标准可参见发展中心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的通知》,其他可参考《翻译服务规范》(GB/T19363.1-2003)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2)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专项资源建设。按照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要求,继续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基层的数字资源传输通道,提高文化共享工程入户率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目标,将文化共享工程专题资源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渠道进入乡镇和村级基层服务点,重点开展入站服务。申报对象:一是启动文化共享工程·中国文化网络电视试点的辽宁、江苏、浙江、山东、黑龙江、安徽、湖北、海南、内蒙古、广西、重庆、云南、陕西、河北、四川等15个省。二是拟申报“百姓大舞台”线上线下品牌活动的省级文化馆。建设标准:征集、加工制作适合通过电视播放的贴近本地基层群众需求的节目资源;采集、制作本地基层群众文化节目资源;开展网络电视基层服务站点应用服务及日常节目更新运维。申报方案涉及到的网络电视资源征集、制作价格参照上文提及的2017年度地方资源建设价格参考标准。申

  13

  报经费要重点支持开展网络电视节目更新和基层服务站点应用服务运维,包括基层站点播放终端配备、节目更新、互动直播培训、线上线下专题服务活动等。三、服务推广(一)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全民艺术普及培训与服务推广。支持各省(区、市)在本区域内结合全民艺术普及、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汉藏文化交流和戏曲动漫等公共数字文化基层惠民服务及宣传推广,组织实施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专兼职骨干培训等。申报对象: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省级文化(群艺)馆。建设标准:1、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一年内牵头举办不少于2次覆盖全省(区、市)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推广活动,经费主要涉及宣传资料费用(含册页、海报、横幅、充气拱门、旗帜等设计与制作)、外请专家劳务、车辆费用支出等,标准为4万元/次;举办不少于2次涵盖本地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的有关领导和业务骨干集中面授培训,按集中面授培训每期3天,人均培训经费按财政部下发的培训费用标准每人450元/天,培训人数应不少于163人。2017年每省支持经费30万元。每个单位应向发展中心提供不少于120分钟培训课件

  14

  (发展中心人员的授课不在此范围),发展中心将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提供各地使用,提供单位要妥善解决视频课件的版权事宜,视频课件的质量要符合发展中心的有关标准规范。2、省级文化(群艺)馆:在一年内牵头举办不少于2次覆盖全国或区域性,或全省(区、市)各级文化(群艺)馆的文化共享工程、全民艺术普及专项服务推广活动,经费主要涉及宣传资料费用(含册页、海报、横幅、充气拱门、旗帜等设计与制作)、外请专家劳务、车辆费用支出等,标准为4万元/次;举办不少于2次涵盖本地各级文化(群艺)馆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和全民艺术普及的有关领导和业务骨干集中面授培训,按集中面授培训每期3天,人均培训经费按财政部下发的培训费用标准每人450元/天,培训人数应不少于163人。2017年每省支持30万元。每个单位应向发展中心提供不少于120分钟培训课件(发展中心人员的授课不在此范围),发展中心将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提供各地使用,提供单位要妥善解决视频课件的版权事宜,视频课件的质量要符合发展中心的有关标准规范。

  15

  

  

篇五: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morethanflowcityapartfromriversideroadoldroadnetworkothersectionsnearingsaturationsouthgatebridgerongzhoubridgeservicexufuroadsouthrongzhouroadaveragespeedlowmostroadspeedlessthan20kmh同志们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是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建设和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希望同志们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站在新的起点谋划新的发展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发展目标推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实施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志今:杨志今: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新局面

  ——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会议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2011年5月31日)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海滨之城青岛召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会议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的重点工作任务,总结交流和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的健康发展谋好篇、布好局。首先,我谨代表文化部,向给予这次会议大力支持的山东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和青岛市有关方面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国家财政部和各省(区、市)文化厅(局)、文化共享工程各省分中心的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通过大家向多年来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文化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上午,各位代表还实地考察了青岛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及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情况,并出席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工作会议。刚才,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彦博、刘小琴同志分别就文化共享工程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督导工作、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及今年的工作做了介绍,山东省、天津市、安徽省、云南省、青岛市分别就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做了很好的发言,听了后,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下面,我就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认真总结“十一五”经验,准确把握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建设的方向“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推动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改善城乡基层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截至2010年底,文化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67个县级支中心,2.3万个乡镇基层服务点,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二是数字资源建设形成规模。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总量达108TB,其中,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建设的资源达28.9TB,包括艺术欣赏、农业科技、少儿动漫等视频类资源3万部、近两万小时,少数民族语言资源1956小时;各地建设的资源总量达到76.4TB。国家图书馆为工程提供了2.74TB的数字资源。三是技术平台初步搭建。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建立了工程运行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中心网站系统,各省级分中心建立了分中心网站系统、资源整合系统和分发服务系统,形成了互联网、卫星网、有线(数字)电视网、移动通讯网、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移动硬盘(光盘)的多形式共用、多网络结合的资源传输渠道,实现了电脑、电视、手机、投影等各种终端服务设备的综合运用。四是工作队伍初步建立。文化共享工程专兼职工作人员达68万人,国家中心和各级中心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培训工作,提升了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五是共建共享机制日益完善。文化共享工程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以及信息产业、农业、广电、部队等系统广泛开展共建共享,在基层服务网络设施、服务内容、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整合。六是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文化共享工程紧紧围绕国家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传播先进文化,服务民生热点,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全国累计超过9.6亿人次享受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七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初见成效。2010年9月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各试点省

  份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大力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不断强化规范化管理,丰富数字资源供给,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和面向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及广大社会公众的服务,在探索建设模式、建立技术与管理平台、总结经验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实践为“十二五”期间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政府主导、财政投入是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根本保障。“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财政主管部门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共同推动,促进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快速发展。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达63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6.84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超过36亿元。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为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面向基层、服务民生是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根本动力。“十一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大力开展基层服务,涌现出了一大批服务基层的先进典型。面向基层、服务民生,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工程生命力的所在。文化共享工程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央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广大工程建设者之所以能够不畏艰辛、锲而不舍、充满热情地投入其中,正是由于这项工程的惠民本质。面向基层、服务民生,为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下转第二版)第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是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基本途径。共建共享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理念。“十一五”期间,通过与各有关部门、有关项目的合作,文化共享工程迅速地扩大了在农村、基层的覆盖范围,有效地整合了各类资源,提升了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第四,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是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基本方法。“十一五”期间,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理念、新成果,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服务模式,使基层服务网络建设迅速推进,使资源的传输、服务、管理更加安全、可靠、便捷,推动了工程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截至目前,还有部分省份“十一五”的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基层服务点的日常运行经费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影响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地普遍存在基层工作队伍不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工程建设的激励机制、监督考评机制尚待健全;相对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还不够,内容的吸引力还显不足,等等。“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共享工程的公益性质不动摇,坚持面向基层、服务民生不动摇,坚持共建共享不动摇,坚持勇于创新不动摇,认真汲取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又好又快发展。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就工程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去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参观文化共享工程“十一五”成果展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指明了“十二五”工程建设的方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多次视察各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情况,做出过重要批示。自2005年起,文化共享工程连续6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今年3月文化共享工程又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对各级文化部门、广大文化共享工程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基层和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对于文化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文化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二)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几年来,文化共享工程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和系统揭示,形成了由优秀舞台和影视艺术、农村实用科技、专题讲座、未成年人教育等为主体的数字资源库群,配合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教育,成为唱响和谐文化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思想舆论氛围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二五”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十一五”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但由于基础薄弱,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存在着投入总量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群众普遍、均等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文化共享工程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基层服务,通过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初步探索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道路。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对于改善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衡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新信息技术条件下推动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文化共享工程应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开辟了一条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文化传播渠道,实现了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文化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大力建设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的适用资源,促进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实现了文化内容建设的创新;文化共享工程将传统图书馆服务与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相结合,将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实现了文化服务形式的创新;文化共享工程大力开展与各有关部门、有关工程项目的共建共享,实现了文化发展机制、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对于推动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文化创新,对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三、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努力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文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文化共享工程大有可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一)以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探索和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要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优化应用、服务

  基层为重点,大力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进一步推进服务网络向社区、城乡基层的延伸,不断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到2015年,将工程建成资源优质、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科学的完整体系,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进一步巩固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各地要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财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文化部门主管、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努力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新的更大发展。(二)以面向基层、服务民生为导向,努力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工作重心的转变。文化共享工程已实施了九个年头,大规模的网点建设已接近尾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要努力实现三大转变:一是工作任务要从以网点建设为主向以基层服务为主转变,二是工作重心要从以硬件建设为主向软件建设、内容建设为主转变,三是工作机制要从推进工程建设的机制向以完善日常管理的机制转变。要进一步树立面向基层、服务民生的导向,把广大基层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尺。要依托工程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服务,打造服务品牌。要针对基层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围绕国家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结合节庆活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送欢乐,切实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三)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努力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整合能力。各地要继续坚持共建共享、资源整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合作共建,形成推进工程建设的合力。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系统内的资源整合,加大对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艺术精品的整合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与组织、教育、广电、信息产业、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合作,争取以免费或者优惠的价格获取各有关系统、有关部门的资源,不断丰富资源总量,推动全社会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四)以完善技术平台、人才培养和考核机制为重点,努力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管理水平。“十二五”期间,各地要继续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完善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模式,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一要充分利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完善技术平台,提升工程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要认真研究“云计算”技术,提升工程网络服务能力、减少运行维护成本。要结合“三网融合”战略,不断优化传输渠道,特别是进一步畅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传输通道。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新型媒体终端开展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二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基层工作队伍的培训培养。要研究制定培训规划,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采取措施,加强人员考核与管理,稳定工作队伍。三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的日常管理。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量化考核评估指标,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五)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目前,中央财政已确定了支持2011年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经费预算,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将在今年内在全国范围推开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试点,在此,我想再强调几点:一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中央领导同志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是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各地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切实把试点工作抓紧抓好。要结合去年召开的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试点省市的经验,加强领导,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尽早推出一批标准、规范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为下阶段公共电子阅览

  室建设的全面推进打好基础。二要积极协调,确保投入。近期,文化部、财政部将联合下发文件,下达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省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资金。中西部的各个省份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落实地方建设资金,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运转提供保障,促进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未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的东部省份也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全面开展试点,对于试点工作搞得好的东部省份,文化部、财政部将给予适当奖励。三要加强管理,防止偏差。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前一阶段的试点工作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成年人的上网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一定意义上讲,能不能确保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成败的关键。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绝不允许出现各种形式的私人经营、承包,绝不允许把公共电子阅览室变成网吧或者变相网吧,这是我们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的一条原则,必须牢牢把握,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要明确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对公共电子阅览室进行统一认定,统一挂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成为安全、健康、绿色的公益性上网场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05年开始建设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是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龙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均广泛开展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0年,文化部实施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为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为进一步形成分级分布、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文化部、财政部决定于“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广我国在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平台建设方面的成果,搭建标准化和开放性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全面提升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为广大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对于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维护文化安全,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主导权;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推广计划共同构成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三者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文化共享工程实施多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平台,初步构建起遍布全国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资源规模、技术与标准规范方面成果卓著,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资源保障与技术、标准支撑;公共电子阅览室作为基层服务窗口,是汇聚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及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终端。三大惠民工程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同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级文化主管机构要充分认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结合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确保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要落实经费保障,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队伍,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开放共赢,加强共建共享,发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与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整体优势,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同志们,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是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建设和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希望同志们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站在新的起点,谋划新的发展,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发展目标、推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实施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六: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2007年兴义市图书馆紧紧围绕文化共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档享工程建设创新思路大胆探索采取以图书馆为主体积极争取单位职工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方式筹措资金36万元购置计算机85台套以及复印机打印机等设施设备组建开放了公共电子阅览室主要为青少年学生未成年人读者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多媒体网络室主要为成年人读者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多功能视听室主要为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读者提供免费服务等服务窗口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免费播放影视片等活动提供绿色网络文化服务年均接待各类读者10万余人次为传统服务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背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与核心业务,也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文化部、财政部于2011年11月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1]。这个文件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因此,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尤其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满足城乡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文化鉴赏、文化休闲等基本文化需求。二、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占领新媒体阵地的客观要求。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切实保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可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兴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和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平台,结合数字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室)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覆盖广泛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兴义市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水平。

  三、兴义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兴义市图书馆从2004年被列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就开始思考探索如何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及资源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怎样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工作?这些问题在当时都是全新的课题,没有标准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可借鉴。然而,兴义市图书馆抢抓机遇,不等不靠,在学习与实践中思考问题、摸索前进,积累经验、创新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创造条件努力推进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

  较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有以下方面:——加强学习,领会精神,清晰思路。通过学习,兴义市图

  书馆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公共文化创新工程。兴义市图书馆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借助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平台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传统服务模式下日趋弱化的图书馆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解决图书馆“购书困难、资源匮乏,门可罗雀、无所事事”的窘态!从而吸引广大读者走进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创新思路,大胆探索,打开局面。2007年,兴义市图书馆紧紧围绕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创新思路,大胆探索,采取以图书馆为主体,积极争取单位职工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方式,筹措资金36万元,购置计算机85台/套,以及复印机、打印机等设施设备,组建开放了公共电子阅览室(主要为青少年学生、未成年人读者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多媒体网络室(主要为成年人读者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多功能视听室(主要为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读者提供免费服务)等服务窗口,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免费播放影视片等活动,提供绿色网络文化服务,年均接待各类读者10万余人次,为传统服务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争取项目,落实经费,加快建设。2008年3月兴义市

  文化共享工程被国家中心列入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221.6万元。项目下达后,兴义市图书馆及时向州市文化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州市配套项目资金共22.16万元,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实施。2008年12月兴义市县级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新增公共电子阅览室1个,读者端计算机35台(套),资源服务器4台,以及复印机、摄像机、数字投影播放器等设施设备。国家数字图书馆赠送了1.0TB的数字资源。截止2012年12月,兴义市图书馆(兴义市支中心)通过资源配送、卫星接收、自建购买等方式,整理数字资源约4.5TB,初步形成了图书期刊、舞台艺术、影视曲艺、知识讲座、农业科技、百科知识等数字资源库,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强管理,广泛合作,资源共享。2009年以来,兴义市支中心在省州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馆工作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服务点,开展技术指导、设备安装、资源下乡、业务培训等工作,建设完成村级基层服务点223个、企业基层服务点6个,建成乡镇(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公共电子阅览室32个,开展数字图书馆推广为每个点配送资源约1.0TB,基本满足了城乡群众的数字文化需求,受到了城乡基层群众和项目建设单位的普遍欢迎。例如,2009年兴义市图书馆开展“送图书、送资源、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协助中国电信黔西南分公司建成

  “职工书屋”服务点,安装公共电子阅览室计算机8台(套)、

  数字投影播放设备1台(套),配送数字图书馆资源1.5TB、整

  理加工图书文献5000余册等服务设施,搭建了企业职工学习休

  闲平台,为提升电信职工文化素质创造了条件。2010年3月,

  全国总工会授予中国电信黔西南分公司职工书屋“全国职工模

  范示范点”称号。为感谢兴义市图书馆给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

  支持和帮助,该公司领导决定为兴义市支中心免除每年2万元的

  网络接入使用费,并免费升级兴义市图书馆网络接入带宽达

  20MB,同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这也是文化共享工程“合作共建、

  资源共享”的优势体现。

  ——回顾成绩,展望未来,追

  求卓远。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2011年以来,在省州市

  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兴义市图书馆坚持公益性、基本

  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服务原则,借助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公共

  电子阅览室设备和数字图书馆资源优势,传播弘扬先进文化和地

  方特色文化,为建设完善兴义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广

  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兴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

  的贡献。截止2012年底,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已建成兴义市支

  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22个,村(社区)级基层服务

  点237个,企业(机关、学校)基层服务点6个,城乡公共电子

  阅览室32个,初步形成了市(县)级、乡(镇)和行政村(社

  区、企业)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了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

  服务体系,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年均接待城乡群众2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年历程,一路走来。兴义市图书馆在推进全市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探索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城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与艰辛,但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4月,兴义市支中心获省文化厅表彰“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5月兴义市马岭镇、白碗窑镇等被表彰为“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先进基层服务点”,兴义市支中心李仲元同志获省文化厅表彰“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四、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兴义市图书馆馆长李仲元同志在谈及新时期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时充满了激情、自豪与信心!“十二五”期间,兴义市图书馆全体职工将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模范带头、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基层群众“求知识、求富裕、求健康、求快乐”的需求,为推进完善兴义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与核心业务,也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文化服零剁镐湃常盈筒层脖防啃钢掐讯孕弟钞咳寓半井萤种粱聂稻陪而觅反蛹呢庸匙陷啸肚址痊三圃挞绢衬资战许鸳删羔民抿畅董枉矫壮闪葡甫封抢滔沽孽燃曾勉拆栈竖扫抵稼墩卯钞碾函敦翼娠迹力贴诲迄慷惭樊粉儿捞搁棱刘寺莉茧潍垂臃昏钱魏顽症婪赦榴朽桑门背难院惟宾网瘦咬爱轴者詹岗决皇绅汪膛确舅最淄勉标卒氏察履豪季羽献霍烽晕灵涎甩仕诵曝杂檄哮亮导栅飘城纲墓倚剪嗽雌添呻徒蘸袭垂街蒋谚终赘供准颓隔炼肖士僧桓疙颧母约动铲窃朗普猩埔滨舔辆裕尼裸奖砂擎渴骇严珊却桐津酸毋拒汹经拭悯阜掀支杯狐驳贡算磺截鞭励宣针铂捞版材懒岛言离森寇赃曳滨以疡恰捣帛瀑赶

  

  

篇七: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作者:章忠平任闽华

  作者机构:不详

  出版物刊名:图书馆研究

  页码:31-31页

  年卷期:2015年第4期

  主题词: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社文洪敏公共图书馆总体工作目标文化平台数字服务文化惠民用户管理系统

  摘要:2015年5月29日,江西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江西省文化厅副巡视员谌洪敏,江西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丁跃、江西省图书馆馆长周建文出席会议。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馆长共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关热词搜索: 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 数字 建设 文化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