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3篇

时间:2022-11-09 15: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3篇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 本期专题主持人:陈旭辉(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3篇,供大家参考。

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3篇

篇一: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

专题主持人:陈旭辉(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为积极回应时代与改革要求,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在新时代的战略意义,江苏省教育厅于2019年启动了“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南京市从市域层面整体开展创新实践,以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本期专题我们将深度观察南京市域层面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探索:市级层面如何深刻理解“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内涵,做好顶层设计,发挥联动优势,提供创新平台支持?又如何构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机构—高等学校—团队建设学校”四方协同的联动机制,开展创新探索,形成从团员到团队、从团队到全校、从一校到他校的蝴蝶效应,进而推进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师范教育的改革?各项目学校如何在破解难题、方法创新、科研支撑、育人模式、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开展校本化实践?又如何提炼师生共长、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团队育人文化,从而回归育人初心,实现知行合一?在区域实践行动中,我们充分领会“四有”好教师的内涵和要义,把项目建设作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并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契机,以点促面,带动全体,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全面提升,此为认知基础;针对本地区、本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力求形成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可操作、务实管用的建设方案则是实践路径;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机构在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上创新,在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上创新是机制保障。以上种种,合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区域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区域教育迈向高位均衡。我们邀请区域和学校行动探索的先锋,讲述其先进理念和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探索“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新模式、新机制,并邀请专家从研究者的视角对南京“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进行理念引领、模式提炼与实践指引。·主持人语·二二一年第六十六期专 题“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南京实践6。

 。. .。

 。

 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发布了《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通知》和《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指南》。

 “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关注全科发展、综合育人、多方联动,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为各级教师发展机构、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理念、育人模式新路径、城乡一体新举措、教师教育新突破,进而更有力地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和教育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将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作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工程,发扬率先领先精神,力争项目实施早起步、早探索、早实践、早见效。一、领悟内涵,明确建设意义“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以破解难题为导向、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路径、以问题探究为形式、以方法创新为手段、以优秀成果为评价方式,是打造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力求有突破创新的项目。1.从教师个体发展到教师团队的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着眼于教师的团队化建设,这里的“团队”并不等同于“教师队伍”这一大概念,而是 10 人以上、覆盖学校所有学科(职业学校可为专业、专业大类等),每个学科至少要有一名优秀教师参加的攻坚克难的团队,期待以团队成员的专业自信、职业自尊、价值实现去影响和改变身边教师,实现蝴蝶效应。2.从学科育人到综合育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摘 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理念、育人模式新路径、城乡一体新举措、教师教育新突破,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和教育均衡发展。南京市探索创新实践建设路径,着力打造南京“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样本,推动南京教师队伍建设更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团队建设;教师发展;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66-0007-04【作者简介】1.陈旭辉,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南京,210008)院长,副研究员;2.周颖,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南京,210008)研训员,高级教师。专 题二二一年第六十六期“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区域路径探索— —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陈旭辉1周 颖27。

 。. .。

 。

 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

 “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新的教育任务。

 “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强调加强学科建设、跨学科学习、学科融通,开展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重视情境体验和实践动手,开发多种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在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上下功夫、见成效。3.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发展。每所学校、每个区域都有特色鲜明的团队,但大多局限于校内、区内的“单兵作战”。从长远来看,协同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

 “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相关业务部门的科研优势,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同时,也要与师范院校建立合作互动关系,搭建中小学与师范院校之间合作的平台,探索教师职前职后融通培养的有效路径,既立足当下,更着眼未来。二、协同推进,保障建设质量“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全新工作机制,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这就要通过建章立制来确保项目建设有支撑,实施有保障,过程有指导,成效有影响。1.明确职责。团队建设最大的难题在于“团队”本身。这里的“团队”除了指建设单位的“四有”好教师团队,还指由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高校和教师发展机构所组成的“四位一体”团队。各要素之间要有效契合、融通共进,最终使“四有”好教师团队在“四位一体”机制作用下长远发展。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这个问题,明确职责,使教师发展愿景成为有组织保障的现实。2.整体规划。南京市教育局高师处负责全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整体规划、统筹管理及经费保障。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在面上加强对全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项目管理和业务指导,探索具有南京区域特色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模式。各区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进修学校)负责区域内“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经费保障和过程管理,发挥“好教师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不断探索并总结建设经验。各学校按照建设规划和要求,建设有目标、有思路、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的好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平台与桥梁作用,将其作为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展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载体,作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的新任务,作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均衡的新举措。3.组织保障。南京素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传统,致力提升教师队伍的“首位度”。2020年11月,南京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南京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南京现有在职特级教师310名,教授级教师195名,居全省前列。对标“四有”好教师标准,只有创设呼唤好教师、培养好教师、支持好教师不断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确保“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此,南京市教育局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每年安排近百万8。

 。. .。

 。

 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市教师发展学院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专业优势,开展团队建设培训会、重点建设团队培训会、团队建设推进会、阶段总结会,多轮次、多角度深化和推进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促进南京教师队伍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三、创新实践,打造建设样本2020年6月,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组织全市申报单位进行现场答辩,最终确定50家南京市首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名单;2021年 5 月,又对重点团队进行重点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6 家团队被确立为江苏省首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此后,按照市级集中研修、团队自主研修、搭建平台等实施路径,整体规划,深入推进全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工作。为更好地打造“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南京样本,我们在四个“有”上着力。1.深入学习,团队建设“有方向”。深入、扎实、系统推进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在学懂、弄通、做实、融入上下功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的动力,加快建成“四有”好教师团队。要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教师只有自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承担起培育学生理想信念之重任。要引导教师培育道德情操,与时俱进地加强师德学习教育,营造弘扬师德优良氛围。加强师德制度的落实,保证师德目标任务的刚性完成。要引导教师拥有扎实学识,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以问题为中心,敢于质疑,不断超越。要引导教师具有仁爱之心,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个生命理想启迪另一个生命理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把握“四有”好教师的深刻内涵,确保“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南京市金陵小学是“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团队,他们以“三博”实践育“四有”教师,成立了“三博”教师发展学院,开发了“三博”教师发展课程,创新了“三博”教师研训方式,以博爱之师、博学之师、博雅之师为目标。2.创新实践,团队建设“有路径”。“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通过访谈、问卷、座谈等方式,聚焦学校办学、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重点选取其中一两个进行集中攻关,形成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解决路径,真正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让师生有实实在在的成就感、获得感。团队成员开展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研讨,开展同题异构、学科整合、跨界融合等改革试验,形成系列案例、论文等研究实践成果。南京市琅琊路小学“鲲鹏号”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探索出“精神激励,形成崇尚研究新风尚;机制创新,营造共同研究新样态;策略驱动,构建全域研究新格局;图景展望,推展开放研究新行动”的适合该校实际情况的建设路径,形成了以“鲲鹏精神”为文化内核的教师发展联盟。3.构建范式,团队建设“有样本”。围绕学校重大项目或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学科教学、学科育人、综合育人的深度探索,着力构建学科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与教育方式的变革,形成“一团队一品牌”的育人范式。

 “范式”要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和模型,便于成员及其他学校借鉴并使用。要把团队建设成果转化为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科·雁”好教师团队开展了四大行动:充实完善校本研修体系,建成专业化的教科研队伍,打造“以爱育爱、人人发展、个个领飞”的“雁阵”团队文化,探索“科·雁”好9。

 。. .。

 。

 教师团队建设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实践意义的样本。4.示范辐射,团队建设“有影响”。团队建设须注重发展的前瞻性和引领的辐射性,要先行、先试,形成从团员到团队、从团队到全校、从一校到他校的蝴蝶效应,引导和带动周边学校和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通过研讨备课、教学观摩、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集体方式,通过微信、QQ等一对一在线方式,加强教师与团队帮扶对象及辐射学校日常的交流和互动,开展实时交流帮助,促进辐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育人质量双提升。要积极总结团队建设经验,用好自媒体以及市内外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南京“四有”好教师团队“品牌力”和“首位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新时代“斯霞式”好教师团队,以“新时代的诠释和创新行动,传承、发展‘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为共同愿景,在涵育“大爱心、高水平、有格局”的教师个体,创设激发人的创新活力的管理机制上进行了有效探索。他们聚焦三大任务:传承“童心母爱”,秉持“实验创新”,探索“协同共生”;紧密围绕三项内容:培育师德修养,培育理论学养,培育实践素养,通过行动研究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自团队成立以来,十余篇论文刊登于《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上海教育科研》《教学与管理》等核心期刊,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此外,还有 50 多项市、区级个人课题,涵盖各个学科。

 “学习强国”对学校进行了11次深度报道。四、反思前行,深化建设成果1.建设内容再思考。建设内容是“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重中之重,它要既保证教师发展的价值放大又聚焦教师发展的本原性问题,既保证教师发展的重心下移又能拓宽其多层次参与,既保证教师发展的结构开放性又不失其系统联结性,既保证教师发展的过程性促进又兼顾其内驱力激发等。2.文化场域再营造。团队文化是一种植根于团队成员之心灵深处的东西, “四有”好教师团队亦然。每个团队需要回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原点去不断审视并建构教书育人的价值观,要提炼教书育人理念,构建特色鲜明的团队育人文化,在共同团队目标的引领下,集思广益地破解难题、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教师,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3.良好生态再构建。“四有”好教师团队强调的是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因此,教师发展不仅需要依靠自身,而且需要与他人合作;不仅需要学科知识,而且需要建立不同层面、更大范围的合作文化;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与传授者,自身也是知识的生成者与创造者。这种发展观具有更大的联结性与包容性。10。

 。. .。

 。

篇二: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

背景下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策略经验介绍

 xx 三中是一所有着 100 多年优良办学传统的农村普通高中,几十年来,为发展我县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自 19 年以来,在市、县教体局的领导和全力支持下,我校学考一年一个台阶,高考录取人数九年连续增长,多次荣获 xx 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逐渐实现了学生“低进高出”的目标,学校也逐渐走上和谐持续的发展之路。

 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我校 xx 教研组紧跟学校的步伐,抓实教学教研,提升学科成绩,无论是期末统考、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高考,xx 成绩在全县的排名一直在其他教研组前列。

 一、团队建设背景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

 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

 “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

 随着双减的落地,课程标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面对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完善自身教学能力与行为,并且这种提升与发展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与发展。教研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就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过程。

 二、 团队建设的措施。

 (一)

 坚定目标有引领

 本学期初我们制定的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的中心与目标是:⑴、抓实教学与教研两大主题,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⑵、规范教学过程,抓实教学常规,实现教学效率最优

 化。⑶、突出三个“抓手”,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各年级各班级均衡发展。

 (二) ) 围绕主题求实效(教学与教研是教研组建设的两大主题。)

 第一、围绕教学这一主题。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要求教研组全体成员确立新的教学价值观,扩大有效教学、坚持“分层、异步、导学、展示”课改模式,科学合理分层分组,依据“低起点,高要求,慢爬坡,多反复”的教学策略和“大目标,小切入,求实效,出成果”的课堂目标,运用导学案、电子白板等教学手段,打造“实效”课堂,促使学生养成“会听、勤思、敢说、善问、日清、周总、月结”的好习惯。。

 1. 落实课堂教学,推行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制度。

 ⑴学校在每个年级组都安排了一位没有上课任务的行政领导专门负责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创新备课格式,改进备课的设计和过程。

 ⑵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个性化批注”、“教学反思”两块内容。同时实施合作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与全体备课组成员共同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校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认

 真备好自己的课,并根据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提出了不同的备课要求:老教师可以采用电子教案,中年教师采用电子教案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化批注和教学反思,教学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必须根据集体备课卡手写教案。

 2 2 .开展多种形式研讨课,扩大教学的实效性。

 ⑴青年教师的亮相课、汇报课。

 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教研组努力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为他们提供学习展示的机会。学校每年组织新教师的亮相课、汇报课活动,在教研组先研课、磨课,再上课,最后再教研,为他们提供发现不足,展示优点的机会。如高一的李燕老师为准备下周的亮相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试讲了两次,我们教研组在今天上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就会一起跟她分析讲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可能在下周一她还会再试讲一次。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有力地提升了青年教师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⑵中年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同一节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就会有不同的风格,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如开学第二周高三年级的 xx 老师和 xx 老师对《我国公民的 xx 参与》的高三一轮复习进行了同课异构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和组内老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也体现了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示范课。每个学期,组内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除规定的同课异构外还必须上一堂有关课型的示范课,比方说:高三年级的一轮复习课型;高二的试卷讲评课型;高一的综合探究课型等。教师示范课活动的开展,既是骨干教师教学技能与特色的展示,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同时为组内教师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机会,必将促进学校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 3 .积极互动评课,反思总结促提升。

 听课与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环节之一。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评课,用理性的眼光来听课,用内化的理论来评课,听后撰写评课提纲。我们教研组对老师评课是这样规定的:讲一个优点、三个不足、一个自己的构想。

 通过个别评课、互评全组评议,使大家共同提高。积极互动的评课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第二、围绕教研这一主题,开展有主题、有计划的专题教研活动,以研促教。

 通过教学研究,转变教学观念,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素,落实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1 1 .主题研修,使集体教研落到实处。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曾在长沙市新高考改革专

 题培训班的讲过:新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必将引发学校课程重建、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针对不同的专题,各学校要组织不同层级的主题研训,在研训中厘清思路,解除疑惑。

 我们学校教科室今年下期要求“主题研修”要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三个一”的主题研修,即“一学期一主题,一主题一汇报,一汇报一结题”,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教学素材和教研成果。

 我们 xx 教研组今年下期开学至今进行的主题研修是:

 高三:xx 年全国卷 xx 试题分析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研讨 高二:近三年期末考试试题研究 高一目前准备进行的:新高考背景下适合我校学生选择的组合研究。

 另外如何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课时,如可以将两年的学习在一年中完成或三年的学习在两年内完成;还比如如何优化教师队伍,尽早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为适应新高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这都是这一年内需要研讨的问题。

 2. 落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效益。

 ( 1) 抓实备课。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首先,教务处对各备

 课组的集体备课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要求各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计划,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每周备课时间要严格考勤,认真研究,明确重点,用集体智慧解决难点,讨论教法,做好记录。要求行政督查人员定时参加各备课组活动,还通过每月检查各备课组的备课记录,及时了解各组备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为了督促教师备课,了解每位老师的备课情况,学校还采取了由备课组、教研组负责普查和教务处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每个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对优秀教案进行了展览和表扬,对写得较差的进行批评教育,并责其限期改正。

 ( 2) 抓实课堂。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现在很多学校都提打造高效课堂,但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并且有很多是农村留守学生所以行为习惯也不好。所以我们教研组提的是打造适合三中学生的低起点的“实效”课堂。

 我们所提倡的“实效”课堂重在落实各个环节上,首先是课前五分钟的知识默写,这是高中三个年级备课组必须遵守的。通过课前默写我们想达到使学生尽量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高一默写一遍、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前默写一遍、高三加大难度再默写一遍。通过至少三遍(其实每期期末复习前

 还有一次整体默写)的默写基本上大多数学生还是能熟悉的掌握高中 xx 基础知识,这就为学生进一步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然后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课堂,学校规定老师一堂课讲述最多不超过 25 分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然后就是练习,大概就是 10至 15 分钟。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进一步要求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和真实状态出发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出发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做到 (1 1 )“四归还”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2 2 )“五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坚决不讲;不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坚决不讲;学生自己能讲明白的,坚决不讲;能用学生的动手实践代替教师口头讲解的,坚决不讲;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

 ( 3) 落实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课外辅导。

 为了杜绝老师过少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不认真或过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现象,我们就作业布置的数量和批改质量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且将行政办公会议的决议打印下发,做到教师人人清楚。此外,教务处还对全校各科作业(包括作业本、练习册、考试卷、参考书等)进行每月 1 次的普

 查和办公室抽查相结合,主要检查作业和批改情况,并及时与被检查老师交换意见。对作业量布置适当、批改仔细认真的老师给予表扬;对作业量布置极少,批改极不认真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口头警告的处理,并进行跟踪检查。

 课外辅导督促我们一般是高三备课组进行,由于我校是一所生源质量不好的农村普通高中,因而相对来讲,尖子生较少(几乎没有),而普通学生或者是差生人数较多,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利用课外时间,在抓优生和临界生方面下了大量功夫,做了许多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许多老师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自己的精心设计下,废寝忘食,牺牲了大量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认真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答疑难问题,耐心细致地辅导差生,这也有力地保证了我校学生的二本上线率。

  三、突出“抓手”促发展。

 教研组建设要有效果,我觉得离不开三个抓手:一是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二是备课组要通力合作;三是课改研究有方向。

 1 1 .以青年教师为抓手,让教师成长有空间。

 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是推进教研组建设、力争使本学科成为学校发展强势学科的关键所在。我们组 3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 5 人,35 周岁以上 4 日人。带过高三只有 4 人。我们紧紧抓住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

 的发展这个抓手,发扬老教师传、帮、带示范作用,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通过学校青蓝工程进行师徒结对,本学期我们安排新老结队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高三的 xx 老师与 xx老师结对;高一是我和易琼老师、李燕老师结对)要求老教师毫无保留、严肃认真、悉心指导;青年教师要诚恳谦虚、主动请教。其次,给青年教师施加压力:要求跟班听课,每周不少于一节;要求课前备课,课后小结;要求青年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开设公开课,及时反馈听课意见。再次,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学习,提升内涵。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心得与体会论文。青年教师要关注高考,研究高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业务能力。特别是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每年跟高三学生一起参加一模考试,由教科室负责组考监考,成绩进行考评。通过以上途径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独挡一面,也使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迎接新课程挑战。

 其次,为促进老师增强教改意识,落实新课程理念,教研组还采取“走出去”的学习方式,每年组织教师赴省内外名校听课以及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三年来,先后组织教师到江西、上海、北京等地名校观摩学习,通过聆听全国知名教师、专家的讲座,观看优秀课例,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要求,领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再比如今

 天,学校就组织了 25 位新进教师赴许市交流学习。教研组还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在学习回来后,要上交一份学习情况介绍及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教学研讨会上进行汇报。

 2 2 .以备课组建设为阵地,使教研活动有助力。

 ⑴备课组是教研组的组成部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是教研组活动重要内容与部分。教研组要求,三个备课组做到期初有学期计划,每周有集体备课,组内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及时交流反馈,改进提高。三个年级备课组根据教学实际年级特色开展了不同的教研活动,同时备课组之间也及时交流,资源共享。

 ⑵教师们团队协助意识强,注重相互交流探讨,团结合作,一人有事大家帮忙。像去年 xx 老师参加县级教学比武全组听课打磨,几易其稿终出成绩获得一等奖。今年上期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整个备课组合作研究近几年学考试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复习,做到了 xx 学科 100%及格。

 3.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使课堂...

篇三: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

9  动画和音乐;教师也可以用一个短视频引出教学内容,在讲到教学的重难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重难点的思考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的缺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教学资源,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教学问题的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三、总结总的来说,想要落实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引起教师们对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视。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了解数学思维对学生的重要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数学练习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参考文献[1]李华.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6,(11):185.[2]罗经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90.[3]周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3):7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张 丽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 556000)【摘 要】在教育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搭建交互式学习模式,补充课堂教学内容,辅助教学方式和手段,扩充高考学科前沿信息,积极营造第二课堂,通过问答互动、重难点提纲、微视频、课前课后辅助材料发布等主要手段,使学生多方面多平台参与课程学习,创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的学习理念。【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微信平台【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129-01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普及的今天,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工具和模式,其中不乏受到广泛追捧和热议的内容,如微课、慕课、信息化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名词、新概念。新事物的出现预示着当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处于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并不断探索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段需求的教学方法和载体。这充分说明教育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利用在线开放课程促进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着力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研究对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和实施教学的教师产生的影响和价值,这对于促进地区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地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导向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将介绍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在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教学辅助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交流课程辅助设计思路和方法,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领域运用的建议。一、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优势微信公众平台的提出,旨在服务于各类目标客户、覆盖不同需求人群。在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于英语知识的讲解有着不同的思路和讲解,发挥着不同的效果。特别是针对英语阅读部分中涉及到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运用,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信息化的时代带来了知识碎片化,从而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出现了微课、慕课这样的新名词。在实际运用中,这类教学方法依然存在局限性,如学生的经济水平、课程的开发成本等。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打破了这些局限,充分渗透至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领域,信息推送至学生客户端,不断强化学生英文学科知识理论与行为的塑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弥漫着英文学习信息的氛围。同时不断发展的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将越来越多的细化服务对象,在进行远程教育配合中,该平台能够将目标对象划分为多群体,针对每一类群体,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利于高效教育,另一方面利于这一群体内部的自身传播。例如,教师发布同样的教学素材给层次比较弱的民族生,与基础较好的城市学生相比,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利用微信平台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推送难易不同的学习材料,能够使学生有能力完成,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另外,微信公众平台分享功能,使得学生愿意将自己有感触的素材,推送到其同学们能够看到的网络平台中,借以发挥更大的影响效力,形成良性的教学氛围环境。二、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实施1.实施目标。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来,并不是完全替代课堂教学,而是在课堂外,为学生搭建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及时把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反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为此,结合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长环境及学校自身教学条件等因素,有效合理利用微信平台教学,能发挥其较好的教学辅助作用。2.实施过程。(1)微信公平平台功能的掌握。在课程实施前期,将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操作流程和功能介绍统一予以介绍和说明,使得师生对于微信平台的功能认识有着初步的理解和认识,为后期的教学工作铺垫。具体而言: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自动回复功能,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进行内容简要的介绍和说明,包括对关键词的输入进行提示和解释,学生可以在添加教学微信平台后,收到操作说明和指导,从而更快的运用和适应教学微信平台,利于开展教学活动。(2)微信公众平台教学实施。从教师操作的角度来讲,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准备,利用平台中关键词自动回答的功能,将预估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预设分类,以便于学生遇到此类问题,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得及时解决,这一方案,可以大大的降低教师的重复解答工作,从而实现教师劳动力的解放。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通过输入关键词提出问题后,获得准确及时的回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好感,提高学习主动性,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教师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采用推送信息功能,以一定的频率,向学生全方位的提供图文素材和讲解,补充完善正在进行中的课堂教学内容,具体涉及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学习载体,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和听,相关素材的收集和准备,也为做好一门课程的教学铺垫材料。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而言,在课堂教学和线上互动两个领域中,教师需要充分的考虑如何巧妙的运用素材发挥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师生问答互动功能,定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时时跟踪服务学生,与课堂内容形成互补,例如可以上传预习材料、复习材料、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等,有效的节约课堂时间,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即可完成观看和学习,有利地增强教学效率,让学生明白教学的进度和安排,调整和计划自己的时间和安排,以迎合教学需要,从而实现主动的学、积极的学,而不是盲目地学、被动的学。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能够满足 PBL教学模式和 TBL教学模式的需要,并广泛使用音频、图像等教学形式,提升整体教学效果。(3)实施不足。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和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平台,为此,在我省高中英语教学中,特别是所属的各县市课程教学中,这一平台的使用目前掌握的教师比较有限,也带来了更新不及时、不活跃等问题,影响了学生使用该平台进行学习的热情,使得微信平台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移动设备功能的开发尚不完全,也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使用该平台的便利性。三、总结在我省教育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需求,以及学生对于国际视野的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微信公众平台更多功能的完善和优化之后,将来也可能出现更多更好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教学平台,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时代进步,为今后的教育发展助力。参考文献[1]刘红梅.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J].外国语文,2015.[2]汪向征,曹军,焦建利.微博学生用户的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杨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教学学习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7.校园文化自觉与学科团队建设———小学音乐教研组学科团队建设的思考■朱丹红 (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361000)【摘 要】培育校园文化自觉,用前埔南区小学“博雅”的校园文化自觉来激活本校音乐教研组教师的教育主体活力。团队建设策略为:构筑共同的愿景,让文化自觉成为教研组发展的动力;崇尚浓厚的教研文化氛围,让文化自觉时时迸发闪光点。通过实施校园文化自觉策略,前埔南区小学音乐教研组成为学校“一机两翼”办学特色中的一翼,大放异彩。【关键词】团队建设;文化自觉;激活;教研组【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129-02  学校文化自觉是指学校文化从个体感知到群体认同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学校文化内化外显于个体和群体的理念与行为方式上。回顾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音乐教研组发展历程,存在着育人价值缺乏,主动发展的内驱力缺乏,团队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个体的主动发展,只能在与相关的各种关系和本人参与的各种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实现,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由此要让个体发挥主动性,就必须重构团队建设,培育校园文化自觉。对于前埔南区小学而言,用本校“博雅”的校园文化自觉来激活教研组教师的教育主体活力,行之有效。一、构筑共同愿景,让文化自觉成为教研组发展的动力构筑共同的愿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才能使全体成员形成一股巨大的凝聚力,都融入团队,形成文化自觉。伴随着前埔南区小学音乐组的不断扩容,尽管上述提到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但老师们对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求度,对自身事务的投入度,却也越来越凸显。他们都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业务专长,必须搭建一个平台,让老师释放自身能量,把老师从被动应付状态拉到“自知之明”的“自觉”状态。作为音乐教研组长,我与我的组员们共同学习研讨“博,求融通;雅,育自觉”学校“博雅”文化的核心理念,我们认识到学校的校风“主动发展,博学雅行”就是意在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学校的目标也是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必须学会“自觉”发展。“自知之明”意识的产生就会内化为向心的动力。教研组的老师开始主动按各自的特长承担组建合唱、管乐、琵琶、舞蹈等学生社团任务并在研讨互助合作中开展社团活动,激发社团活力,取得合唱社团及个体成员参加各项大赛均获市区一、二等,管乐、舞蹈、琵琶等社团也屡屡获奖的不蜚成绩。共同愿景产生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又进一步助力愿景设置。在自觉投入中我们凝聚了力量,尝到了甜头,与此同时我们设置更大的愿景———策划每年一届的新年音乐盛会———在让学生展示自我,让师生欣赏美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2020年音乐会,民乐队表演《青花瓷》,少年电声乐队表演唱《少年强则国强》,木管合奏《哦苏珊娜》,15个喜闻乐见的社团表演,检验了 200多位孩子参与社团活动的质量。文化自觉在此平台中大放异彩。文化自觉所派生的共同愿景会产生非凡的执行力。新年音乐会筹备时,我们集思广益,通力协作。擅长声乐的我主动排练歌唱类节目,擅长舞蹈的康老师主动排练舞蹈类节目;擅长器乐的曾老师主动排练器乐类节目排……,就连尚在哺乳期三个老师,也都默默投入到各自承担的事务中。二、崇尚浓厚的教研文化氛围,让文化自觉时时迸发闪光点

 130  学校文化自觉必须经历从个体感知到群体认同的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认同内化外显的过程中,引领的作用不容忽视。音乐学科应对质量监测时,部分音乐老师无所适从。为让老师深入学习质量监测相关理念及规则,我开展与此相关的区级讲座;为领会质量监测要义,我引领老师们以群策群力,共同备课的方式探究,黄老师的《对花》公开课就是在这样的探究中实现高效教学。同时,我按照学段目标、学段课程内容制定不同年级每学期监测笔试和面试演唱的内容并把之合理分配给组内每个成员中,成员间文化自觉意识被有效激活,教学教研成效明显体现在省、市、区各级多次质量检测中,每次检测前埔南区小学的音乐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前埔南区小学文化内核中有一条是“努力培养‘博雅’型教师”,其外显的特质为“厚实底蕴,融合通达”,实现教学相长、团队共生。这一文化显化的途径之一是建立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其中一条是师徒导师制度。现在,在我们教研组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位老师在某段时间成长比较快,就会感染其他老师,出现一股你追我赶的现象。第一届“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开始时,因需要网络上传评比,麻烦较多,老师们不想参赛,纪老师带了个好头,她认真的按要求设计了一节录像课上传参赛获市优课奖,第二届老师们就都很自觉参赛了。这样的风气有效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杨老师刚分配到我校,作为她的导师,我会先提前让她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再组织教研组老师一起听评课研讨。长期研训换来的成效是她上的《拍皮球》一课获得见习期考核最高分,成为那届唯一见习期获现场考核优秀奖的教师。前埔南区小学文化内核中还倡导“专心专业,博学儒雅”的教风和“积极向上,博学文雅”的学风。在老师层面的表述为“教师与学生与团队共生,沿着厚实底蕴、融合通达的方向前行,由内而外地生发出温文而雅的学者风度”。学科教研组要达到这一层面,就必须做好自觉地由削弱团队积极性的单一单调的教研转化成深层次的互动互助型教研。针对曾老师《花好月圆》民乐欣赏课教学后研讨时本组老师提出课上“老师说得多,学生发言少体验少被动接受”的问题及重构建议,曾老师在重构中借助图片,小视频、琵琶演奏,创编舞蹈等方式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目标达以高效落实。曾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多次磨课中成长为教学的行家里手,她的欣赏课《乒乓变奏曲》在区研讨展示中获得一致好评。类似这样的互动中研讨,反复中切磋的“会诊课堂教学”教研模式在我们音乐教研组已成为常态。丰富的教研形式是教研文化自觉的外显,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自觉形成。为此,我们在根据个人特长开展同题异构教研活动方面也做足了文章。同样上《我是小音乐家...

相关热词搜索: 教研组团队建设案例 教研组 团队建设 案例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