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

时间:2022-12-08 1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3篇

篇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 过程与方法:

 1)

 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 归纳 2)

 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 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 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一、 二氧化碳 (一)

 物理性质 活动探究:

 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底层的蜡烛先熄灭, 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

 塑料瓶变扁了 分析:

 CO2溶于水后, 瓶内的气压减小, 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小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密度比空气大; 1.977g/L 为 空气的 1.5 倍 3、溶解性:

 1 体积水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

 4、 干冰的升华:

 气体的 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 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因此可作致冷剂。

 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

 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

 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 由于干冰升华吸热, 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 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 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二)

 化学性质(板书)

 活动探究:

 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底层的蜡烛先熄灭, 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也不支持燃烧。

 1、 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与水反应 活动探究:

 编号 1 2 3 4 操作 石蕊 + 稀醋酸 石蕊 +水 石蕊 +CO2石蕊试液 + CO2加热 现象 紫→红 紫 不变色 紫→红 红→紫 分析

 结论:

 (1)

 石蕊是一种色素, 遇酸变红。

 (2)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3)

 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

 (3)

 CO2与 H2O 生成碳酸, 碳酸使石蕊变红。

 (4)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成 CO2和 H2O。

 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的分解:

 H2CO3==CO2↑ +H2O 3、 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 +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 CO2对生活影响 1、 做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又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 二氧化碳在下层, 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 做致冷剂 人工降雨 3、 工业原料 (四) CO2对环境的影响 1、 温室效应 (1)

 产生:

 CO2 、 臭氧(O3)、 甲烷(CH4)、 氟氯代烷 (2)

 危害 (3)

 防止措施:阅读课本 总结:

 略 作业:

 新学案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1、 物理性质:

 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的大, 能

 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1)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3)

 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 + H2O 3、 用途 (1)

 灭火

 (2)

 制汽水

  (3)

 制冷剂

  (4)

 人工降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实验较多, 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 因此在设计时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 愉悦、 竞争的载体, 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为了使本课的知识点更加系统, 最后将知识点从课堂抽取出来, 让学生从知识上、 方法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反思, 从而使这节课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这一教学宗旨。

篇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资源下载

 元素图册

 科学·技术·社会

 初中化学网刊

 最新文章

 新书推荐 化学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初中化学>>教师中心>>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 说课稿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张少珊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简介

  《二氧化碳》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本节课主要介绍 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 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 CO2的性质以及 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 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 的了解,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 从化学到社会” 。

 (二)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 解, 并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 我制定了 以下三个教学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 CO2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并关注温室效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验,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 动手、 分析的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增强必须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重点、 难点

  【虽然在日 常生活中, 学生对于 CO2已经有一定的了 解, 但是从化学角 度来说, 学生并没有掌握 CO2的性质。】

 重点:

 CO2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 比较并归纳 CO2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 是我在对教材了 解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二、 学情分析

  【俗话说得好,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1)

 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 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 并且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会很高。

 (2)

 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 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 再加上我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活跃, 但正因为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 所以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 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 所以我采用以“教师引导, 学生合作” 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 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已经确定了 , 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呢? 结合本节课的内 容, 我主要采用 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我所要强调

 的两点有:

 实验探究法、 问题讨论法。】

 1、 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演示, 学生的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探究 CO2的性质。

 2、 问题讨论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 讲解法

  4、 多媒体辅助法

  5、 比较归纳法

  四、 说学法

  【我们知道, 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

 1、 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 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

 2、 指导学生用分析、 对比的思维方法, 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

 比如可以从密度、 溶解性、 收集方法等方面将“CO2” 与之前学习过的“O2” 或者“H2” 进行对比。

 3、 引导学生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 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程序

  【以上是我的教学理念, 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所以在教学程序上, 我把本节课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分别为】

 导入新课(2分钟)

 新课教学(27分钟)

 课后小结(5分钟)

 巩固练习(8分钟)

 课后探究(3分钟)

 第一个环节:

 导入新课

  正所谓,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 我引用了意大利“死狗洞” 这则具有神秘色彩的新闻来导入新课, 并创设问题情境, 意大利“死狗洞” 为什么人进去没事, 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让学生做一回小侦探, 查查小狗的死因,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 新课教学。

 第二个环节:

 新课教学

  首先,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 CO2的制取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从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注意事项以及反应原理等几方面进行复习提问。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比、 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为了节省时间, 我将采用 flash 来播放CO2的制取过程, 帮助学生回顾、 复习所学知识, 也为接下来学习 CO2的物理性质打好基础。

 接下来是对 CO2物理性质的探究, 我将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 CO2气体, 让学生分别从颜色、 状态、 气味等方面进行学习。

 然后通过实验一, 了解 CO2的密度,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这一部分实验原理简单易懂, 再加上实际操作可能不是很理想, 所以我将采用视频来演示实验过程。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二, 鼓励学生对 CO2的溶解性进行探究, 由于这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 所以我将请一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上台动手实验,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其建立自信。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我们平时打开汽水盖时, 会有大量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什么? 又体现其什么性质呢, 从而加深学生对 CO2溶解性的理解。

 由于 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学习物理性质时, 我主要是采用“以问题为先导, 实验为基础” 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整体化、 系统化, 我将通过下表加深学生对 CO2物理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一的现象, 了解 CO2是否支持燃烧, 从而得出 CO2的第一个化学性质,就是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到这里, 学生已经知道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并且不能供给呼吸, 那么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有关意大利“死狗洞” 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开小狗死亡的谜团。

 接下来是 CO2与水的反应, 通过实验三, 组织学生观察这个具有魔术色彩的实验, 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将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和我一起完成这个实验, 然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分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并总结出 CO2与水反应的原理, 最后再通过加热滴有石蕊试剂的碳酸溶液变色这个实验, 让学生掌握碳酸不稳定性这个知识点。

 最后, 是 CO2与 Ca(OH) 2的反应,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 我将通过这个有趣的吹水变“牛奶” 实验, 再一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 分析并归纳出其反应原理。

 这里我将会跟学生强调这个实验是检验 CO2的常用方法, 要学生理解并牢记这个知识点。

 【学习到这里, CO2的性质基本上已经学习完毕。

 我们都知道, 性质决定用 途, 那么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决定它有哪些用 途呢? 】

 这一部分我将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不完整的, 再由多媒体系统展示。

 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CO2有这么多的用途, 那么 CO2

 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 这个热点话题。

 第三个环节 课后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 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 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 巩固所学知识, 于是进入第三个环节, 课后小结。

 我采用引 导的方式, 让学生自 己来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 容。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个环节 巩固练习

  【而为了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设定了 不同层次的习 题进行验收, 于是进入第四个环节, 巩固练习 。

 为了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 习 题, 力图达到“优生吃饱、 中等生吃好、 差生吃了 ” 。】

 第五个环节 课后探究

  【学完本节课, 我希望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后的实验探究, 比如通过合作探究“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 或者通过对“温室效应” 的了 解, 制作“保护环境” 的宣传小卡片 , 呼吁大家保护地球、 保护环境, 或者还可以通过身边的化学或网上查找资料, 扩充自 己的知识面, 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学以致用 。】

 六、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无色 气态 无味 大于空气 溶于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不能供给呼吸。

 (3)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的不稳定性:

 H2CO3=CO2↑ +H2O

 (4)

 与 Ca(OH) 2的反应:

 CO2+Ca(OH) 2=CaCO3↓ +H2O

  三、 CO2的主要用途:

 光合作用、 灭火、 化工产品的原料、 气体肥料、 制干冰等。

 四、 温室效应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 是在教师指引 下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提纲式板书, 重点、 关键突出, 简单明了 ,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和复习 。】

 七、 教学反思

  都说, 写十年教案, 不如做一个月的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课的设计, 我将做以下反思。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 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 让学生不但要“学会” , 还要“会学” 、 “乐学” , 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中我将主要采用以“教师引导, 学生合作” 的实验探究模式, 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会从实验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帮助学生明确“化学, 来自于生活, 又回归到生活中。

 ”

 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安排较紧凑, 实验较多, 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 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强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2009-10-09

 人教网

 【上一篇】《奇妙的二氧化碳》 说课稿 【下一篇】《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王立芳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中学

  2, 学科:

 化学 2, 课时:

 1 二、 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

  (1)

 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

 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 CO2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 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 CO2的性质以及 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 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还可以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方面:

 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 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并且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动手能力方面: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实验的动手、

  分析能力较弱, 另外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求知欲强、 思维活跃易产生厌学情绪。

 五、 教学方法 1、 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演示, 学生的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 CO2的性质。

 2、 问题讨论法 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 讲解法 4、 多媒体辅助法 六、 教学过程 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情景激趣 【课前延伸】

 1、 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 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物质中含有二氧化碳?

 3、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想一下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课内探究】

 知识点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实验一】

 二氧化碳的密度 实验步骤:

 将 CO2慢慢倒入天平的一端, 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后, 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实验现象与结论。

 【探究实验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一定体积 的水立即盖上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后, 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实验现象与结论。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

 色

  味的气体,

  2、 密度比空气

 ,

 3、

 溶于水。

 4、

 二氧化碳有

 固体二氧化碳叫

 , 易升华吸热。

 【探究实验三】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内, 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

 结论

  。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后, 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实验现象与结论。

 【探究实验四】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和蒸馏水, 再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把染有石蕊试液的蝴蝶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看现象并分析。

 然后再加热盛有溶解二氧化碳的试管。

  实验 现象 结论 把染有石蕊的纸放入二氧化碳中

  向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

  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入石蕊试液

  加热盛有溶解二氧化碳的试管。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 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后, 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实验现象与结论。

 【探究实验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

 现象

  。

 其化学方程式为

  。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后, 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实验现象与结论。

 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一般情况下, 二氧化碳

  燃烧, 也不

 燃烧, 还不

 呼吸。

 2、 与水化合生成碳酸, 化学方程式为

 。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

  。

  3、 与石灰水反应, 使澄清石灰水

 , 化学方程式

 。

 4、 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知识点 2:

 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 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出它所具有的用途。

 2、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温室效应的原因、 危害和防治措施 当堂检测 1、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 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2 、 小英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各种常见的气体, 她收集了氧气和二氧碳两瓶无色的气体,但忘了贴上标签分不清是哪种气体, 你能帮她解决吗?

 3、 雪碧、 可乐等饮料的罐体上都写有碳酸型饮料, 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4、 为了使石灰浆[C 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 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 墙壁反而潮湿?

 【课后提升】

 1、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 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制干冰

 C.制化肥

 D.温室肥料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室里用二氧化碳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 D.将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在含适当调味品的水里可制成汽水 3、 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 C.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

 D.将二氧化碳加压、 降温压缩成干冰 4、(1)

 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矿泉水 塑料瓶

 CO2 紫色石

  (2)

 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许多化学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请按以下反应类型各写出一个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1)

 化合反应:

 (2)

 分解反应:

  6、 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其溶液的表面有一层白膜,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试剂瓶的内壁也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 用水很难除去, 白色物质是

  , 向试剂瓶中加入稀盐酸

  可除去这层白色物质,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七、 教学反思:

 1、 注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说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2、 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 在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没有对学生提出一些关于实验的具体要求, 结果导致实验过程有点混乱。

 4、 由于学生做分组实验占用时间过多, 所以这张导学案没有全部处理完。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通过自主、 探究、 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 实现师生互动,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 让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该堂课由于时间没有分配好, 而导致导学案没有全部处理完。

相关热词搜索: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教学反思 教案 反思 性质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