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10篇

时间:2022-12-08 15: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10篇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麻醉护理学科建设现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赵秀芳,康 荣*山西医科大学,山西030001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10篇,供大家参考。

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10篇

篇一: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麻醉护理学科建设现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赵秀芳,康   荣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030001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anesthesia nursing  inChinaZHAO Xiufang , KANG Rong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 Shanxi 030001 ChinaKeywords anesthesia nursing ; status ; future ; nursing ; review摘要   综述我国麻醉护理学科在临床实践、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中的建设现况并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麻醉护理;现况;未来;护理;综述doi :

 10. 12102 /j.issn. 2095-8668. 2021. 04. 010     麻醉护理的发展与麻醉医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新型麻醉药品的使用和麻醉监测技术的提升,麻醉医学逐渐走向微创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许多新的医学理论和管理方式,如快速 康 复 外 科 (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快速康复外科是指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遵循现有的最佳医学证据,以优化围术期的各个环节,达到减少病人并发症、改善手术预后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1 - 3 ]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2016年麻醉学年会将“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作为主题,2017年和2018年继续沿用该主题。

 2019年麻醉学年会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会议主题“不忘初心,走我国特色围术期医学之路”。麻醉主题的确定标志着围术期麻醉管理将成为我国现阶段麻醉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4 - 5 ] 。新方向的提出,必然要求麻醉护理也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现代麻醉医学的发展,既为我国麻醉护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使临床麻醉护理面对巨大的挑战。现就我国麻醉护理在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发展现况进行综述,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我国麻醉护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作者简介   赵秀芳,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讯作者   康荣, E - mail :

 250208018@qq. com引用信息   赵秀芳,康荣.我国麻醉护理学科建设现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J ] . 循证护理,2021 , 7 ( 4 ):

 489 - 493.展提供理论参考。1  发展过程1. 1  相关概念   在美国,麻醉护理的发展已经有 160 多年的历史 [6 ] ,属于最古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护理专业 [ 7 ] 。其在麻醉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上更是形成了完整而全面的教育体系,包括专科培养形式、课程内容设置、资格认证与考核、工作范围与临床权限等 [8 ] 。完善的教育资源培养体系和责权对等的法律规范为其麻醉护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国际上麻醉护理的整体发展程度来看,因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护理专业的发展水平和麻醉护士的角色定位等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协调和促进全球麻醉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全球临床麻醉护理质量,瑞士、丹麦等11个国家于1989 年成立了代表全球麻醉护士事业的组织———国际麻醉护士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Nurse Anesthetists , IFNA )[ 9 ] 。IFNA 将麻醉护士定义为:在完成基础护理教育和基础麻醉教育的前提下,经过国家认证,可从事麻醉护理工作的护士 [10 ]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麻醉护理工作者在积极参加与麻醉护理相关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学习国外先进麻醉护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也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麻醉护理发展方针。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麻醉—9 8 4—循证护理2021年4月第7卷第4期(总第54期)

 专科护士定义为已注册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在临床工作满2年及以上,经麻醉专科培训,通过相关考核,从事麻醉护理工作的高级专科护士 [11 ] 。虽然国际、国内对麻醉护士的定义稍有差异,但都包括一些共同要素。首先需要在医学院校进行系统化的基础护理学和基础医学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麻醉学、麻醉药理学和麻醉监测学知识的学习;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经过考核取得国家认可后,方可从事与麻醉护理有关的工作。1. 2  麻醉护理的引入过程  19世纪中叶,由于外科手术的发展和麻醉技术的进步,美国开始有了从事麻醉护理护士 [12 ] 。目前,美国麻醉护理的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对取得麻醉硕士学位,且通过美国麻醉护士国家委员会( National Board ofCertification Recertification for Nurse Anesthetists ,NBCRNA )认证的注册麻醉护士( certification recertificationfor nurse anesthetists , CRNA )资格考试的学生,即可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13 - 14 ] 。这些高级麻醉护士的出现,不但缓解了美国麻醉医生长期缺乏的现况,也极大地促进了麻醉学科的经济化和微创化。在学习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为促进我国麻醉护理的发展,也为促使我国麻醉护理与国外麻醉护理相接轨,我国护理人员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麻醉专科护理发展规划。该规划将我国麻醉护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护理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 [15 ] ;2012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 — 2020 年)》中强调要大力发展高级专科护士 [16 ]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 2020年)》[ 17 ] 中强调要不断拓展护理专业的服务领域,加强麻醉科护理服务质量、为围术期的病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至此,我国麻醉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从从属于临床麻醉医生到能独立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转变。2  发展现况2. 1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2. 1. 1  提高麻醉护理门诊的服务水平   邓硕曾等[ 18 ] 在解读和思考设置“麻醉科门诊”时强调麻醉门诊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麻醉护士的助力。麻醉护士可以通过帮助病人完善术前就诊流程,协助麻醉医生为病人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等方式来减轻临床麻醉医生的工作负担,改善病人的术前焦虑程度。马正良等 [19 ] 在《麻醉科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中提出,麻醉护士可通过发放术前评估单,并指导术前病人完善评估单,从而提高麻醉医生对术前病人病史的了解,提高评估效率。王古岩 [20 ] 在圆桌会议发表的《麻醉医生如何成为围术期医生———机遇与挑战》文章中指出,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麻醉护士等相关专业人员合作是优化围术期医疗体系的基础,培训麻醉护士,提倡麻醉门诊护士在术前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是融洽医患关系,缓解病人术前焦虑的重要保证。总而言之,麻醉门诊的麻醉护士在术前应协助麻醉医生完善手术评估、健康教育、麻醉预约等工作;术后应向病人提供麻醉随访、疼痛管理、麻醉恢复等知识,促进术后病人早日康复。2. 1. 2  提高麻醉科的护理服务质量   目前,除麻醉科门诊外,大部分麻醉科护士的主要工作场所为手术间、麻醉诱导室和恢复室、麻醉物品管理库等。按工作职责麻醉护士又可分为总务护士、手术间护士、诱导室和恢复室护士。总务护士负责麻醉药品、麻醉耗材和麻醉仪器设备的管理;手术间护士主要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术前核对检查、完成相关麻醉操作并提供术中生命体征监测;麻醉诱导室和恢复室护士主要提供麻醉监测和记录、配合心肺复苏等抢救工作,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孟富饶等 [21 ] 在研究麻醉护理是否可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中将住院的 80 例行择期剖宫产的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镇痛管理,试验组采用术后麻醉镇痛护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个体化麻醉护理的产妇在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镇痛的满意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刘君等[ 22 ] 通过回顾性分析230例心脏外科手术病人的病例,按事先拟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脏外科常规的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围术期麻醉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手术开始时、术后24h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体温;术前、术后24h时血清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功酶含量 ;术 后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及 术 后 服 务 质 量 量 表(SERVQUAL )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麻醉护理的开展可有效改善麻醉病人的术后不适,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2. 1. 3  提高麻醉护士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新型麻醉药品的使用和麻—0 9 4—CHINESE EVIDENCE - BASED NURSING April , 2021Vol. 7No. 4 

 醉监护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麻醉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的麻醉知识和监测技术,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更好地配合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完成手术,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和麻醉的安全、可靠。这既是麻醉护理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必然要求,也是护理人员为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和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必然经过。除此之外,相关文件中也要求麻醉护士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 2020年)》[ 17 ] 中强调护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要加大培养专科护理的力度,提升专科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其临床服务水平 [23 ] 。临床麻醉护理的深入发展,在提高麻醉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可提升麻醉护士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使麻醉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能更好地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提高麻醉护士的社会责任感。2. 2  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麻醉专科护士职责与工作细则(草案)》中规定,麻醉护士应在科主任的带领和护理部的指导下完成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24 ] 。以此为依据,王静等 [ 25 ] 研究医护协同管理在临床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其中,护理部主要负责对麻醉护士进行传统的临床护理规范化管理和临床安全质量监督工作进行培训,麻醉科主要负责对麻醉护士进行麻醉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相关麻醉技能的培训,之后对接受过此次培训的麻醉护士进行统一考核。结果显示,医护合作共同对麻醉护理单元实施管理,可有效提高麻醉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能力,促使麻醉护士更加充分地了解病人病情,从而更好地胜任手术室、恢复室和预麻室的麻醉护理工作。沈祎蕾等 [26 ] 在进行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护士的管理情况时指出,目前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麻醉科对其麻醉护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医院采取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病人手术和麻醉的风险,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医患关系,降低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率。可见,医护合作共同对麻醉护理单元进行管理是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方式,也是各大医院对麻醉护理单元进行管理的主要管理方式。但是,由于我国麻醉护理存在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所以各医院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现况在对其麻醉护理单元的管理方式上也稍有差别。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对麻醉护理单元的管理仍以医护协同管理为主,随着麻醉医学的发展和麻醉护理的进步,有关麻醉护理单元的管理问题仍需不断探索。2. 3  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   麻醉护理学科的进步与麻醉护理科研的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协同、共同促进。但由于我国麻醉护理起步较晚,且大部分临床麻醉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科研能力不强。罗小平等 [8 ] 提出应帮助临床上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麻醉护理工作者学习有关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统计数据处理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有条件的医院也可以为临床麻醉护理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学习平台,包括护理学年会、麻醉学年会、护理学术交流等,来提高麻醉护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此外,由于我国麻醉护理的管理方式多采用麻醉科与护理部协同管理的模式,故刘燕等 [27 ] 在研究医护一体化模式中强调,医护双方可以结合其各自的专业特点成立科研学习小组,医生负责讲解有关科研方法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护士负责发现临床问题,收集资料。医护合作既能提升麻醉护士对科研的兴趣、提升其科研能力,也能为临床麻醉医生提供全新的科研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两者在结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共同学习,互相进步,是我国麻醉护理科研发展的重要方式。此外,从历年我国麻醉护理文献的发表数量和质量上也可以看出我国麻醉专科护理在科研上取得的重大进步。王树欣等 [28 ] 通过检索常用的中文文献数据库中与麻醉护理相关的文献,对检出的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后得出,我国与麻醉护理相关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多,文献质量也在逐步提升。由此可见,我国临床麻醉护理人员不但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在逐步提升。2. 4  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2. 4. 1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应用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麻醉护理研究生培养的国家,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麻醉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13 , 29 ] 。我国麻醉护理的发展起步较晚,2010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master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 )设置方案,2011年我国开始设立麻醉护理硕士学位,以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分析能力的高层次、综合型的麻醉护理人才 [29 - 30 ]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麻醉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杨巾夏等 [31 ] 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对上海—1 9 4—循证护理2021年4月第7卷第4期(总第54期)

 市10名专业硕士进行访谈,以便了解其对各自工作的职业期望和就业体验,分析其在工作过程中的正、负性体验,他们表示研究生教育可为其带来较高的成就感和发展机会。但是,因学校培养与医院应用的脱节,也时常让其感到迷茫,加上目前我国护理研究生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要求不明确,也时常会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故研究者认为应探讨设计更加适用于临床需求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张文等 [29 ] 在立足我国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与麻醉护理研究生培养有关的文献,确立了以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强调对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来说,应重点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2. 4. 2  在本科培养过程中的应用   李蕾等[ 32 ] 在探讨我国本科麻醉护理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应在学习护理学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麻醉学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以满足临床麻醉护理的需要。陈文真 [33 ] 研究泰山医学院麻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分别从培...

篇二: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2年12月 ,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 以规范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启动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

 在卫生部科教司关心指导下,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组织协调, 各参与学校积极努力,历时10 个月 . 多次会议的修订和完善, 完成了第1批中职护理和农村医学调研报告的编制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8 6 2・

 鬻爨零黪雾阍露曩l飞隧圈随i强鼯缢篮爱蠲耀疆豳豳闽目誉嚣l嚣誉≯善强譬{ 至i嚣嚣; 蒌显孺烫匮§ 孵张缓翻露懿溢黼i飞i醒瓣蕊磁鞲:豳圈雕强疆麟豳豳l i謦礁盈■日%暮螽疆器鬻暖爵l誊嚣疆一瞄 豳l目篮●暖Ⅱ 疆豳麟隧圈捌j—野曩两黼耋朋——一

 ・8 6 4 ・

 业教学标准制3. I第2批助产、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工作计划20 13年9 月 初产、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提交第1稿. 包括调研报告及专:

 【:

 l: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组织行业专寮对2专业第1稿进行第一轮日络通讯论证.20 13年9 月 中旬20 13年10 月 初根据第一轮通讯论证专家意见修改后. 提交第2稿.20131p lo 月 中旬组织行业专家对2专业第2稿进行第二轮网络通讯论证.20 13年10 月 雇根据第二轮通讯论证专家意见修改后. 提交第3稿. 组奴专家进行垂议论证, 审定助产、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标准.20 13年11月 初助产、 口腔恬复工艺专业数学标准相关材料提交教育部.|I擎|2j|贰专强毽慧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崽见》 ( 教职成厅【20 12】

 5号)文件精神, 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小组对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医疗机构和中职卫生学校进行了调研, 旨在制订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时, 在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 课程结构及设置、 教学安排、 实训教学和专业师资等方面能够与医疗机构护理岗位人才需求的状况相吻合。此次调研内容包括我国医疗机构护理专业人才结构现状、 护理人才需求和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我国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和实训教学, 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 毕业生对课程体系、 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要求等, 共调研了8 4 6 家医疗卫生机构和39 所中职卫生学校, 形成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调研报告。・8 6 5・攀i|_ 誊一一分J秒。_:.。、、\§#d■目

 鬻篱事业肼职护鳓醐爱霹近10 年来,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十一五”时期, 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成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 0 5- 20 10 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①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

 截至“十一五” 末, 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 5万, 较20 0 5年增长了52%.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 0 5年的1. 0 6提1. 1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高到20 10 年的1. S 2, 执业( 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从20 0 5年的1:

 O . 9 7 提高到2010年的1:

 1. 16:

 ②护士队伍人员学历显著提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 3%, 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 大专、 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

 各级各类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誉我国护理事业及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紫{ 笺函护理事业的发展、 。③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20 15年我国护士队伍中, 大专以上学历护士要不低于60 %。

 三级医院的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 0 %, 二级医院的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 %:

 ④开展临床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

 加大重症监护、 急诊急救、 血液净化、 肿瘤、 手术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培养, 到20 15年,培养临床专科护士2. 5万名。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 11・20 20 年)》 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 11- 20 15年)》 的颁布实施, 给卫生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既提供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飘燃黔理教育的发《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 建设、 “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 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爹矽。

 1. 2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溪蠹; ∥ …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一直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主干教育专业, 其招生量占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总招生量的50 %以上。

 近几年, 通过“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校” 重点专业建设等项目, 使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十一五” 末, 护理专业每年招生约50万人, 其中中职护理专业招生占6 6 %( 约33万人),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招生占28 %( 约14 万人), 本科及以上护理专业招生占6 %( 约3万人)。・8 6 6 ・鞋E |。一鬟, 我国护理事业及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学1. 1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我国<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 11- 20 20 年)》的规划中指出:

 20 15年全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 0 7 ,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 6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 11. 20 15年)》 指出:①增加医院护士配备。

 到20 15年, 全国三级综合医院、 部分三级专科医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 . 8 :

 1; 全国二级综合医院、 部分二级专科医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 . 6:

 1; ②充实基层护理力量。

 增加社区卫生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 蛩J20 15年, 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达到30 万人, 其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

 1-1:

 1. 5:1我国护理事业及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1. 2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20 0 5年,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 提出JiU 20 10 年,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N 8 0 0 万人, 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职业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至20 0 9 年, 全国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达到了8 6 0 万, 已经超过普通高中8 4 0万的招生规模。”; . I’ :

 ‘j’i重我国护理事业及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1. 2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一直处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每一轮教学改革都在护理专业教育实施或在护理专业教育试点, 各学校也形成了以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带动其他专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在专业建设、 师资培养, 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办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适应护理岗位实践发展、 完善护理教学等方面, 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黛糌葙内容②护理人才需求,黑2. 3调研内容4 ”①护理人才结构现状,⑨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④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⑤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存在的问题、 课程课时、 对接岗位需求的学习课程),⑥对接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⑦实训课时、 项目,⑧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条件,⑨护理专业师资队伍,⑩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3. 1. 1注册护士, 千人口、 执业( 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一7 省份调研资料显示, 注册护士, 千人口最高为2. 0 2, 最低为1. 32, 平均为1. 62; 执业( 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 最高为1:

 1. 05, 最低为1:

 0. 83, 平均为1:

 0. 92, 见表1。耋!量垄△曼箜塑省份注册护士/千人口医护比黑龙江辽宁橱建江西山东河南四门I甘肃平均1 8 42 0 21. 7 61. 4 ,1l_ 7 8l_ 4 61. 4 81. 321. 6 2l:

 08 91:

 0 9 41:

 l0 5l:

 l0 31:

 09 2l:

 08 81:

 08 3l:

 08 31:

 0 9 3黟。

 ≥调研方法和内容= 一‘。

 2. 2讽磺责法}包括文献研究、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文献研究:

 主要进行了卫生部网站、 ( 20 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及C N K I( 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献查阅及汇总分析。问卷调查: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调查问卷及组织调研。

 调研涉及:

 ①14 个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发放行政机构问卷18 份, 收回16 份; ②8 4 6 家各级医疗机构,发放医疗机构问卷9 50 0 份, 收回9 16 5份:

 ③39 所中职学校:

 其中发放护理教师调查问卷4 10 份, 收到有效问卷39 1份; 发放护理专业实习生调查问卷17 0 0 份, 收到有效问卷16 52份。个别访谈: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调研访谈提纲。・8 6 7 ・

 ・8 6 8 ・梦疹嘤翟F要/. 然…~雠…。

 。

 誉露缀麟麓警扩表2医护理岗位对中职毕业生工作能力需求( %)疆熬霪器强罄对急危要塞全盟= 墼壁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8 5. 11…14 8 9oo10 0”运用霎堕堡整窑誊盘璧誓对象提供保健服务的能力59 5834 . 0 46 . 38010 0v 。

 ≯4 中职卫生学校调研结果一. - ——————4 . 1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未能较好对接岗位需求( 526 6 %), 其他主要问实训课学时比例偏低( 34 . 30 %)、 核心课程偏少( 32. 8 5%)、 未突出专业特色( 29 . 9 5%)、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24 , 6 4 %)、 与培养目 标不一致( 12. 56 %)等, 见表3。表3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仔存的问题・8 6 9 ・怎一

 ・8 7 0 ・鍪罂黧蝴瞄果调查结果表明. 6 6 . 6 7 %的护理专业实习生认为护理专, 焉94 . 4 护理专业实训?4. 4; 2实训基地建设业校内实训仪器设备需要完善, 主要建议是应增加先进仪器设备数量、 教学仪器设备应与临床岗位的使用接轨. 见图13.调查结果表明。

 58 . 22%的护理专业实习生认为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场地需要完善, 主要建议是应增加实训面积和建设仿真、 模拟临床的实训环境, 见图13。4 . 5护理专业师资调查结果表明, 59 . 15%的护理专业实习生认为实训教师教学与业务能力需要完普, 主要建议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增加教师数量和加强“双师型” 教师培训, 见图13.

 S 讨论与分析5. 1医疗机构护士总量不足而需求量增加5. 2医疗机构对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小5. 3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业5. 4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能力与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存在差距5. 5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不够5. 6实训教学安捧和专业师资能力存在缺陷5. 2医疗机构对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小调研显示, 医院未来对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小, 主要需求高职高专层次毕业的护理人员, 占总需求量的50 %以上, 其次为本科.5. 3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业调研显示, 8 4 . 0 3%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是二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站、 乡镇卫生院等, 表明未来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去向需要符合‘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 0 11- 2 0 15年)’ 提出的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 到20 15年。

 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达到30万人要求。j‘强= 。箩讨论与分析5. 5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不够调研显示, 护理专业教学与护理岗位需求存有脱节现象, 突出的表现为:

 ①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不够; ②课程课时需要调整。

 说明, 要研究制定对接护理岗位需求和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的课程教学大纲。5. 6实训教学安排和专业师资能力存在缺陷调研显示, 实训教学课时安排、 项目内容、 实训基地设备、 场地和操作技能指导教师能力等均存在不足、 不够和不能满足等一定的问题。

 需要通过合理调整实训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安捧,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教师定期到医疗机构学习培训等提升中职实训教学的整体水平。》人护高师为低缺置§ 试_ ; j惫s食柝5. 4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能力与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存在差距调研显示, 少数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不能完全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主要问题是在校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技能操作训练不足。医疗机构认为胜任护理岗位工作, 重点需要加强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沟通能力、 对常见病、 多发病病情观察能力和对急、 危重病人的一般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的培养, 并且还需要关注和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团队协作能力、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评估病人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馨霪i露。

 ; § § ; j; 。潲制订《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的建6. 1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建议6. 2要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整教学内容6. 3要增加老年护理等专科护理课程教学课时6. 4 要完善实训教学项目满足学生能力培养6. 5要考虑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6. 6要探讨“院校合作、 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6. 7 要探索中、 高职护理专业衔接的方法与内容・8 7 1・

 瞵!『. 订《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的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中职护理专业先后使用过7 版指导性教学计划, 对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有2种体系。

 一种是临床内、 外、 妇、 儿分科为主线的课程设置, 另一种是以人生命周期母婴护理、 儿童护理、 青少年护理、 成人护理、 老年护理为主线的课程设置。

 按内、 外、 妇、 儿分科的课程设置优势是与临床岗位需求接轨, 学生更容易适应I临床的工作, 缺点主要是造成各课程内容间的重复和交叉; 按人生命周期的课程设置, 优点是加强了生命周期的纵向联系, 减少了知识的重复, 但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后, 没有医院临床分科的概念, 对教学见习、 毕业实习都有一定影响, 导致学生适应I临床岗位工作存在困难。、 筹稚4寄举职嘉理专业教学标准建议. . 。

 《l鬻6. 2要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整教学内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 11- 20 15年)》指出:

 “充实基层护理力量。

 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 到20 15年, 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达至1J30 万人” 。

 说明未来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

 调研也显示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 即主要需求在基层。故制订《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时, 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知识需要调整培养方向, 增加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I础医疗, 健康教育、 健康指导, 预防接种, 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 健康体检等岗位知识需求方面的教学内容, 以培养主要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篓潲背洋谈挲理专业教学标准建议霍熊6. 4 要完善实训教学项目满足学生能力培养医疗机构认为胜任护理岗位最重要的能力是“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 而调研显示,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岗位能力与医疗机构护理岗位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未能良好对接护理岗位需求及实训...

篇三: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二级学科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学科的发展,需要护理人才的带领,高小莲[5] 认为职业高原现象的存在导致了能力强、学历高的护士大量流失或转入其他行业,这将对护理专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制约。4 应对护士职业高原的策略应对护士职业高原现象的措施,相关研究主要从个人和组织层面采取措施。个人层面主要通过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加强自身学习等方面进行提高护士自身素质、综合能力来应对[5 -8] 。组织层面主要是采取落实法规如《护士条例》,合理配备护士人力、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建立护士激励机制,实行护士轮岗制,加强护士培训,培养专科护士,拓展护士发展领域等措施[12] ,以提高护士待遇、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专业自尊心及自豪感,延迟护士职业高原的产生 [16 -18] 。5 小结职业高原现象,在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中普遍存在 [19] 。护理管理者应该了解这一现象是护士执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并能正确引导职业高原护士向健康的方面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护士度过职业高原期,这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效果。参 考 文 献[1] 许佳佳,商临萍,罗钟亮. 效能团体辅导对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状况影响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30-34.[2] 钟玉杰,王敏,周艳. 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B):21-22.[3] 吴荷平. 职业高生涯高原的形成分析及应对策略[J]. 常州大学学报,2011,12(4):71 -73.[4] 王晶,刘丹,周海燕. 护理人员职业高原评估量表的初步研制[J]. 护理研究,2013,27(2):570 -571.[5] 高小莲. 护士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36 -1837.[6] 陶桂萍,陈小萍,庄培芬. 护士职业高原现象分析与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61.[7] 王玉梅. 护理人才流失的分析与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94.[8] 林明针. 护士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 卫生经济研究,2007,8 :20.[9] 周倩倩,盛三妹,杨烨,等. 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 (5):1074-1075.[10] 尹红. 职业高原现象与护理人力资源使用现状相关性分析及建议[J]. 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45.[11] 马远,凌文辁,刘耀中.“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J]. 心理科学,2003,(3):531 -532.[12] 胡斌春,黄丽华,仲祎璐. 护理部主任和院长对护理工作看法的调查及比较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7,42(5):441.[13] 李新华,高燕红. 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J]. 护理学报,2006,13(12):61 -63.[14] 谢宝国,龙立荣. 职业生涯高原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8,40(8):927- 938.[15] 刘 丹,常 虹,周海燕. 天津市护士长职业高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9):615 -617.[16] 赵爱兰,卢惠容,王鸿香,等. 新护士临床初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 2005 ,21(4B):58 .[17] 王志敏. 实行岗位轮换培养护理复合型人才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4 ,4(4):59 .[18] 连榕.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5.[19] 杨明莹,陈俊国,宋高萍,等. 护士职业高原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应对[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126 -129.(本文编辑:张和群 张 童)工作单位:471000 洛阳 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马丽丽:女,硕士,助教赵丽萍: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5 -06 -05我国护理学科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马丽丽 赵丽萍摘要 综述了我国护理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临床护理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临床带教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和缺乏高学历的护理队伍,高等院校则存在着缺乏高水平的教研团队和政策经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医院和学校衔接不够紧密以及部分中医护理院校特色不突出等;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护理学科建制化的优点,使护士的培养走向专科化,给予充足的政策及经费支持,加强跨学科合作,注重师资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科建设;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6411(2016)06 -0013 -04“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师资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的建· 3 1 · 当代护士 2016 年 6 月下旬刊

 设。2011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学科目录设置,“护理学”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级学科;自此护理学科建设问题成为高等护理院校及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当下最为重要的课题。现将国内医院及高等护理院校对护理学科的建设现状综述如下。1 我国护理学科建设的现状1. 1 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现状目前,国内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对于护理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围绕护理科研、临床护理教学与带教、护理工作质量、护士长工作能力、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1. 1. 1 临床护理科研 随着医疗新业务、新技术的进步带动并促进了护理研究的开展,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也随之提高,但目前仍存在较多的问题:①护理人员大多未受过正规系统的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培训,护理科研并不能与医疗专业保持同步发展,未能在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上达到相应的水平,很少获得高层次科研奖项。②护理人员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人员对国外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③护理科研管理不规范。在护理科研开题论证、立项研究、总结申报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使部分课题由于论证不足或设计不合理而半途夭折 [1] 。1. 1. 2 临床护理带教 临床护士带教能力不强,大多数带教老师仅让护生做机械性的操作,对于学生病情观察能力、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培养较薄弱。1. 1. 3 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国内大多数医院病床和护理人员比例失衡,我国各医院普通病房实际床护平均比为 1∶ 0. 36,最低的仅为 1∶ 0. 26;重症监护病房床护比仅为 1∶ 1. 45。而世界许多国家普通病房床护比基本保持在 1∶ 1 以上,重症监护病房床护比大约是 1∶ 5 ~ 6 [2] 。在护理人员数量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他们仅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完成治疗、护理工作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全面、系统、预见性的观察病情和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开展科研活动。1. 1. 4 临床护理人员素质 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均具有较强的管理、科研和教学能力;但临床护士中,中、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人才短缺,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理人员基础教育层次有待提高。据文献[3] 显示,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的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及中技、技校、高中及以下学历等各层次护理人员所占比例依次为 0. 11%、18. 90%、44. 07%、35. 40%、0. 06%、1. 46%;而护理人员的职称结构调查结果显示,正高、副高、中级、师级/助理、士级、待聘等各级职称所占比例依次为 0. 07%、3. 31%、31. 51%、31. 33%、28. 46%、5. 32%;结果显示,高级职称与硕士以上学历临床护理人员仍十分缺乏。1. 2 高等院校护理学科建设现状学科建设是培育和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根本保证。高等院校护理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术团队(带头人、师资、团队、科研项目等)、科学研究(科研成果、科研获奖等)、支撑条件(固定资产、经费、培训基地)。1. 2. 1 科研基础薄弱 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教学,有限的科学研究经费也多投入到护理教育中。科研平台的建设仍有待开发,护理专业竞相扩招,教师教学负担过重,科研精力有限,科研力量不足,使得学科建设难以突破低水平徘徊的怪圈。护理教师多把自己定位为“教学型人才”,而忽视科学研究,以及忽视以此为依托的社会服务功能。此外,护理院校普遍缺乏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对科研目的认识不深入,不少教师的科研动机仅局限在晋升职称、评奖等,仅注重科研成果数量而忽视科研成果水平。1. 2. 2 缺乏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 近年来,护理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已有较大提升,但从护理学科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师资队伍仍然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大多数护理本科院校由专科或卫校升格而来,办学历史短,要培养出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有一定的困难。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重较少;在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不能充分接轨,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有待进一步优化;从职称结构上看,各个院校为提高整体学科竞争力,已然加大了高、中级职称比例,能适应当前学科的发展要求;但初级职称比例过低,随着高级职称教师退休,中级职称教师晋升,初级职称教师如不能及时补充,对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 。此外,科研质量往往是低水平重复多,高层次成果少,缺乏反映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科研选题随意性较强,缺乏可持续性和深入性。1. 2. 3 缺乏政策与经费支持 护理学科建设存在边缘化倾向,学校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方面,部分护理学院在与实力雄厚的其他老牌、重点学科的竞争中,始终处于“第三世界”,得不到政策与经费支持 [5] 。1. 2. 4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电子阅览室容量需要进一步扩充,以满足师生获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需求;护理专业实验设备、仪器、训练模型购置经费总体投入相对不足,多数院校实验模型相对陈旧、先进性不足;实习基地数量偏少,且三级甲等实习医院缺乏,三甲医院的临床教学规章制度及带教老师的水平都较高,缺乏三甲实习医院可能会从整体上影响护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1. 2. 5 医院与学校对接不良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护理学院和附属医院护理部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护理学院师资力量较薄弱,兼职教师数量少;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不强,课堂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1. 2. 6 中医院校中医特色不突出 随着我国中医药振兴计划的开展,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在养生、健康保健、康复护理等领域中发挥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由于其方法便于人民接受、成本合理等,中医护理在护理研究领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然后,大多数中医护理院校却并未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缺乏明确的学科定位和建设目标,没有完整的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同时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 [6] 。2 我国护理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2. 1 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发展方向2. 1. 1 端正态度 医院领导层应端正对护理学科的认识,把护· 4 1 · TODAY NURSE,June,2016,No. 6

 理学科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营造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加护理投入。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理论体系、创新护理技术、护理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护理工作模式和质量评价体系等。2. 1. 2 培养专科护士 专科护士是能够追踪本专业学科前沿,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护理研究,具有较高教学科研能力的护理专家 [7] 。目前为患者提供一般护理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必须培养各科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更专业的服务,才能在专科疾病预防、康复护理方面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指导和预防保健、解决本专业护理方面的疑难问题。2. 1. 3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管理,对不同层次、不同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及资质审核通过后,方取得岗位资格。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考评体系,改进质量考评办法,并运用管理学和统计学方法,结合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适应形势发展的医院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 1. 4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为促进护理科研工作开展,应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主管、护理科研助理具体负责的全院护理科研管理组织,聘请护理科研管理顾问,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资助制度,对科研活动进行全程指导、控制和科学管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掌握专业发展前沿,进行系统化科研素养培训。2. 2 高校护理学科建设发展方向2. 2.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建设,根据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遵循公开选拔、平等竞争、强化培养的原则,遴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鼓励护理学院教师进行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国内外知名护理院校进修、访学及研修,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优势,在临床附属医院培养护理专业兼职教师,扩充兼职教师库。鼓励专职教师、临床兼职教师共同开展护理科学研究项目,制定提升学科学术水平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护理学的快速发展。2. 2. 2 加强基地建设 建设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础性建设,而基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 [8] 。实训中心、研究中心、临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护理专业开展教学实践、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实践基础条件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并制约着教学、科研等的发展和提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2. 2. 3 加强科研工作力度 为高校护理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声誉和国际化水平,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跟踪学术前沿来促进学术繁荣、提升本学科的影响力;鼓励教师以承担科研项目来带动学科建设,加大特色社会研究及专科护理研究,促进教师在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做好顶层设计,研究方向布局上求优,不求全;科研项目建设上求精,不求大;科研成果上求质量,不求数量;积极争取重点学科项目,努力化解被边缘化的危机 [9] 。2...

篇四: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 年)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

 扬州大学代码:11117授权学科名称:

 护理学代码:1011授权级别 博 士 硕 士扬 扬 州 州 大 大 学2021 年 年 12 月 月

 1一、总体概况(一 )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发展历程扬州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初,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1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53 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3 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31 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 个,省优势学科 7 个,“十四五”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10 个,药理学与毒理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等 11 个学科的 ESI 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 1%。博、硕士生导师(含校外导师)3500 多人。在籍各类博、硕士研究生 16200多人,已经形成了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特色各异、协调发展的培养格局。扬州大学护理学科起源于 1950 年苏北卫生学校,1951年与上海市私立惠生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发展历史悠久。本学科是校级“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2011 年获得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5 年依托中西医结合博士点设置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7 年获得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点,2019 年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2. 主要研究方向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影响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疾患,形成 3 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1.社区老年护理:以社区为基地,以连续护理为基础,结合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特征,探索构建适合老年人的风险评估模型,建立适合老年人的综合护理模式,加大老年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2.慢性病护理与管理:开展慢性病护理与管理模式研究,改

 2善慢性病患者群体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测能力,提供患者居家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慢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慢性病知识掌握程度、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3.临床护理:在“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指导下,以临床各专科疾病护理研究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乳腺癌、炎症性肠病等为切入点,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专科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与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手段,为制定最优的治疗策略和护理方案提供依据,促使临床护理质量伴随医学研究和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步提高。(二 )

 学科建设情况. 1. 学科建设 目标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社会服务需求,建设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护理学与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学科交叉为特色和突破口,培养具有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护理人才,形成特色鲜明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搭建护教协同、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新医科特色的创新发展平台。2 2. . 学科建设特色与优势(1)办学彰显国际特色:与国外护理院校开展广泛学术交流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国际化进程。(2)搭建学科交叉平台:逐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队协作、学科交叉、思维创新的科研团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3)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依托江苏省康养产业校企战略基地,加强专业化、创新性养老项目研发及服务团队建设。推进医

 3养融合发展,发挥高校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引领作用。3 3. . 学科 建设 标志性成果(1)学科建设成果:2021 年中国软科学科排名位列前 50%。(2)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拥有江苏省“333”人才 1 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1 名,江苏省研究生教指委委员 1 名。“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 名,“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 1 名。(3)学术成果:2021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其中面上项目 1 项、青年项目 2 项。(4)2021 年 7 月发布的全国护理学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排行榜中,1 名教师名列第 60 位。(5)教师发表科研论文 66 篇,其中 SCI 29 篇,中文核心期刊 14 篇,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 39 项。(三 )

 研究生招生 、 在读 、 毕业 、 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1 1. . 研究生招生:2021 年招生人数 58 人,其中学术学位 17人,专业学位 41 人。. 2. 研究生在读 :2021 年研究生在读人数 133 人(21 级非全研究生 11 人也在校)。. 3. 研究生毕业及 学位授予 :2021 年研究生毕业人数 9 人;学位授予人数 9 人。项目 人数 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招生 58 17 41在读 133 47 66学位授予 9. 4. 研究生:

 就业基本情况:

 2021 年研究生就业率为 100%。(四 )

 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1 1. . 导师总体规模

 4截止 2021 年 11 月 30 日,我院共有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56 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 26 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 30 人,同时担任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导师 26 人。项目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人数 9 26 302 2. . 导师队伍结构(1)学历学缘结构截止 2021 年 11 月 30 日,我院硕士生导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 22 人,占导师总数的 39.3 %,获得硕士学位的有 15 人,占导师总数的 26.8 %。(2)职称结构我院导师职称以高级职称为主,截止 2021 年 11 月 30 日,导师中正高职称导师 22 人,副高职称 32 人,中级职称 2 人。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加强思政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队伍发展战略是学院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达到师生双方平衡成长目标、提升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打造素质高、业务精、专兼结合的学生工作“四支队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显著增强,执行力不断提高,成效显著。1 1. .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用梯队合理、中青相结合、职业化、专业化的稳定的学生工作队伍,确保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学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遵循“学院-年级-班级”的三级学生管理体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设置: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院团委(学工办)负责

 5人,每个年级配备 1 名班级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 1 名班主任,不断强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角色定位,使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全方位的考核办法,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完善各项奖惩措施,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过程管理、监督和考核,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努力建设和完善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数量稳定、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并使之真正成为学院“管理和业务骨干的重要来源”,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2 2. .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了解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学院以队伍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教师编写思政课教学案例集,要求教师不仅会讲专业故事,还要会讲政治故事。将专业理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在教改项目中体现思政思路,2020 年学院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立项 3 项,并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称号。除此之外,学院选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专兼职教师中遴选优秀教师担任学生“思政导师”,不断扩大思政教师队伍。3 3. .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有爱心、能力强、讲奉献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通过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优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学院还积极帮助研究生“思政导师团”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邀请思政专

 6家开展导师思政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研究生导师的理论水平,创新导师育人方法,平衡学术科研和思政教育,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4 4. . 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风清气正的学生骨干队伍。学院高度重视党团组织、研究生组织、主要班干部的管理与培养。通过举办“菁英训练营”学生骨干培训、素质拓展等活动,提高研究生骨干工作能力,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带动作用。通过研本 1+1、考研“一帮一”计划,鼓励优秀研究生参与学院育人工作,引导他们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锻炼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和班级等学生骨干在教育、团结和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为研究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搭建平台,指导和帮助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培养、发现和挖掘研究生骨干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研究生先进事迹,努力营造研究生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院坚持育人育德为目标,深挖细耕具有思政意义的时代素材,思政课重引领根植信念,专业课重技能铸就匠心,着力加强实践,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担当、协同育人,实现全课程育人。1 1. . 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多样化更新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打开方式”,学院贴近师生思想实际,打造家园般的“生活基地”,推动宿舍由居住空间向德育载体转变,充分利用教室、图书馆、学生食堂和运动场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作用;通过“学习强国 PK 赛”、疫情期间线上“五四”精神大讨论、线上线下邀请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开展互动交流、新生入学知识竞赛、英语演讲大赛、护患沟通大赛等活动,开展社会

 7调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价值观融入实践生活中,实现思政教育生活化日常化,提高学生的获得感。2 2. . 注重实践平台建设。通过主题活动、专题教育、学习榜样、再教育课程构建等扎实推进,让研究生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悟而学。开拓视角,拓展志愿服务实践平台。为高质量推进志愿服务实践,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大学生科研实践素养,我院创新科研具象化平台,将志愿服务与“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相结合,丰富活动内涵,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锻炼大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同时我院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化团体的深度合作,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调研,挖掘根本原因,扩大实践活动的社会效益,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三)校园文化建设学院将“家园文化”应用于学生工作育人中,形成独特育人氛围,在“家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培养下,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爱国爱校的情怀、勤奋创新的学风、诚信团结的品格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家园氛围,打造出有温度的“德技双馨”的“家园”文化品牌。1 1. . 坚持以打造班团的精神文化内核为主线。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邀请多位援鄂一线医护人员举办多场“疫”线故事网络分享会、为“准护士”们“量身打造”专属网络思政课,积极开展好书记院长“开学第一课”等专业文化活动,讲述战疫故事。2 2. . 坚持以专业科技文化节为主线。将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实践较好地契合在一起,从中提取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精髓,发挥疫情期间思想文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拓展“云”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组织开展红色精神“云”传承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给贵州山区的同学们上

 8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参加过研究生支教团的研究生联合其他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课堂的方式,在疫情期间为大山的孩子们上个人防护卫生课。. 4. 加强研究生日常教育。面向新生开展围绕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体育运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等模块,深入开展思政教育;面向中间年级研究生开展学风教育、道德与科研规范教育,注重培养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毕业年级研究生开展学位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情怀。(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1 1. . 加强成长导航,指导学生完善自我。学院积极探索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与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培训和个体辅导,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2. 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学生社会责任。学院把践行志愿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主线,促进志愿活动的常态化、品牌化。积极培育和选树优秀学生典型,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 100%,实践育人成效显著,受到新华社、新华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 3. 构建研究生荣誉体系,发挥评优的导向作用。开展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困难研究生、强怀娣奖助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评选活动,营造榜样引领、带头示范的良好氛围。“健康中国 2030”确立了“共享共建,全民健康”的思想,在扬州大学医科发展规划(2021-2025)和学院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将立足“大健康”的高度,重视...

篇五: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护理专业《成人护理》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李晶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300222 摘要

 为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我校联合全国各地多所院校, 负责主持以满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 护理师资为主, 兼顾在职护理人员以及社会学习者专业需求的《成人护理》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现就建设目 标、 思路、 任务、 内容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 护理专业; 成人护理; 教学资源 《成人护理》 课程作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 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其内容涵盖成人期常见病、 多发病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按照护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 主要的支撑作用。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为促进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全国各地多所院校, 建设以满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师资为主,兼顾在职护理人员以及社会学习者专业需求的《成人护理》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以下就《成人护理》 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目标、 建设思路、 建设任务、 建设内容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 建设目标 我校作为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核心课程-《成人护理》 的项目 负责单位, 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 联合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 7 所开办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及其临床教学基地, 共同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 组建集教学设计、 教学素材、 虚拟实训及教学评价于一体的高职护理专业《成人护理》 课程的共享型教学资源, 使全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和专业教师受益, 同时为护理专业人员的在职教育及社会大众的多样化学习和发展提供服务。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扩大受益面〔1〕, 推动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 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 建设思路 《成人护理》 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学校、 医院的优势, 进行合作开发与设计。

 以护理岗位需求调研为依据, 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 参照护理岗位任职要求和执业护士资格标准以及护理专业国际通用标准, 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选取、 序化《成人护理》 课程的教学内容, 制订课程标准、 建立虚拟病房、 虚拟实训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 系统开发具有普适性和延展性的《成人护理》 课程,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搜集、 利用与融合现有资源, 建设丰富、 高效、 先进的护理专业教学与岗位培训资源, 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受众面。

 在实践中整理、 在建设中应用, 在应用中完善, 保持课程资源的持续更新和补充以不断发挥优质、 先进平台的作用。

 三、 建设任务 《成人护理》 课程建设遵循就业导向、 校院合作、 工学结合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以满足学生学习、 师资培训、 护士在职教育和社会大众的专业需求。

 建设任务包括:

 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方法, 针对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的现状和需求, 探索建立《成人护理》 课程标准和改革方案;整合院校、 医院、 专家各方优势和现有的《成人护理》 教学资源建设成果, 优化教学设计、 丰富教学素材、 运用虚拟实训及标准化教学评价, 使其具备普适性和先进性, 为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成人护理》 课程改革搭建经验交流的平台; 固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 针对高职护理专业《成人护理》 课程建设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行研讨, 供广大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借鉴, 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四、 建设内容 在课程建设中, 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

 在成人期常见病、 多发病患者的护理中, 护士职业素质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疾病与健康、 权利和需求、 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怀。

 因而, 在《成人护理》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 要从制定课程标准、 选取学习内容、 设计学习情境与情景以及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护士职业素质的内涵,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和价值观念、 求真务实的态度〔2〕、 良好的行为规范、 高度的责任心、 良好的心理素质

 和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以促进诚信、 奉献、 恪守、 创新等护理职业素养的养成。

 《成人护理》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包括课程介绍、 课程团队、 课程标准、 课程说课、 学习单元、 实施方案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将临床成人期疾病患者护理的若干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学习单元进行建设。

 建设中要兼顾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为学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 课中轻松教与学提供便利, 同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课后探究和自 我发展的空间。

 《成人护理》 课程教学资源包含三个模块:

 ①高职学历教育模块, 主要包括课程介绍、 课程标准、 学习单元、 实施方案、 文献参考等。

 其中, 学习单元中包括学习内容、 单元教案、 电子教案、 学习情境与情景设计、 教学图片、 单元习题和护士执业资格取证培训。

 该模块主要为高职在校生自主学习、 护理专业教师教学提供服务。

 ②在职教育模块, 包括课程介绍、 培训标准、 培训项目 设计、 学习参考、 教学课件、 教学视频、 演示动画、 典型案例、虚拟训练、 实训项目 、 考核方法、 试题库、 案例分析等。

 该模块主要为护理专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③社会服务模块, 包括精品课程链接、 护理网站链接、 典型案例库、 健康教育等。

 该模块主要为护理专业毕业生、 护理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社会更广泛人群服务。

 五、 预期效果 《成人护理》 课程建设整合多所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成人护理》 课程的教学资源, 推进校-校、 校-院合作。

 本课程教学资源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教育教学理念先进, 教改方案、 经验、 多媒体教学课件均在教学资源平台中展现, 既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又增进 院校间的合作交流。

 课程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监测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 使学生能够不断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挑战, 同时利于扩展视野并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本课程教学资源,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开发个性化、 适应性的课程内容,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组织实施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过程。

 利用本课程教学资源, 医院可实现对护理人员的远程培训, 既能促进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又利于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通过校院合作促进护理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

 《成人护理》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必须要做, 而且要做好的工程,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来自包括校院领导、 临床护理专家、 护理教育

 专家、 教师、 学生、 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社会等多方面支持和合作, 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

 只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才能搞好教学资源的建设, 使之服务于教学, 服务于社会, 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 号)

 [2] 田莉. 浅谈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J] .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31) :253

 Research of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Adult Nursing” course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of higher vocational Li Jing Tianjin Medical College,300222 Abstract

 To promote national model vocational colleges nurs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our college join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more schools, is responsible to manage to mee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urs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nursing teaching, giving priority to the nursing staff and social needs of “adult nursing”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target, thought and task, content and the expected effect etc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Adult Nursing; Teaching resources

  作者简介:

 李晶(1966-), 女, 副教授, 大学本科, 学士。

 1988 年 7 月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

 2003年至今任护理系成人护理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

 护理教育。

 主持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成人护理(内)》 课程的建设。

 主持的《成人护理》 课程于 2008 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联系方式:

 电话:

 022-60276989, 13002233110

 E-mail:

 lijing300222@sina. com 地址:

 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路 14 号(300222)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

 成人护理教研室

篇六: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2

 填

 写

 说

 明

  1.填写本《项目任务书》要以《广东省高职教育一类品牌专业指导性基本要求》为指导,以本专业建设方案为基础。

 2.本《项目任务书》相关内容起止时间为:2016 年 9 月 1 日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

 3.本《项目任务书》中涉及的人员,除特别说明外,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岗人员,兼职人员不计在内。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均指建设期内,本专业人员署名本单位,并标注“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成果。

 4. 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栏高或行数不够的栏目可酌情增加栏高或行数。用 A3 纸正反打印,装订整齐,本《项目任务书》封面之上不需另加其它封面。

  3

 一、总体目标

  (一)指导性基本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

 1 1 、基本任务 :

 护理专业人才被国家七部委确定为技能型紧缺人才,至 2015 年广东省注册护士24.6 万人,缺口超过三万,仅深圳市缺口近一万。广东省内7 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年招生约3000 人,省内医院需大专护士约13000 人,求 护理人才供不应求。同时,诊疗前后的保健护理、健康指导、老年护理、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亟待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日益受到重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承担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病防治、疾病诊疗“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成为提供健康教育、家庭养老指导、母婴保健的主要场所。护理人员作为健康教育者、咨询者、管理者、协调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秀的社区护理人员成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使社区护理服务成为新的重要的增长点。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银发事业”呼唤大批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母婴保健需求多。而且 养老护理、母婴护理两个新兴市场更是目前护理人才的就业、创业热点。

 相较于广东省内同类院校,我校在政策支持、师资素质、课程资源、办学特色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我校护理专业是省内高职护理办学最早的院校之一,2012 年12 月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省级示范专业验收;目前在建“广东省示范实训基地” 以及学校“三育人”示范专业等项目。在学校“文化育人、协同育人、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了“护理+”的专业建设思路,已有“护理+药品营销”、“护理+口腔技术”、“护理+康复”、 “护理+助产”等多个拓展方向。为了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护理专业需要不断学习、进步。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是台湾地区知名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高龄及长期照护事业人才培养中强化 “全人、全程、全家及全队”的服务理念。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办护士学校,2011 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2 年被中华职教社评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在专兼职教师团队、校外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导师制)、优势专业产业群建设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上述两所学校为本专业在分支方向、教育理念、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树立了标杆。

 综上所述,我校护理专业 建设省一流专业的基本任务是:为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培养符合临床一线需求的高 质量的护理人才,包括社区护士、养老护士、母婴保健护士的培养。

 我们将成立“一流专业”建设小组,分四年围绕各方面任务点完成相应的建设指标。按年度分项目进行合理经费预算和使用。在省内、国内广泛交流成果、共同发展。

 2 2 、 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

 :

 国家级成果:完成核心课程信息化大赛≥1 项、微课比赛≥1 项、 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2 部、护理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 门、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2 项、 开展国际联合办学≥1 项等。

 省级成果:建设院校协同育人中心 1 个、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母婴护理/护理三二分段)教学标准研制项目 1 项、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项目 1 个、教学名师≥1 人、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1 个、护理专业教学成果奖≥1 项、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1 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 家、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1 个、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1 项等。

 社会认可度:报到率由现在的 88.3%提高到 92%以上,初次就业率继续保持在 95%以上,专业对口率由 50%左右提高到 60%以上,毕业一年后就业率继续保持在 95%以上、专业相关度继续保持在 70%以上、半年内离职率继续控制在 25%以内,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继续保持在 95%以上。

  4

  年度

 任务

 分项任务

 标志性成果

 级别

 Ⅰ

 Ⅱ

 Ⅲ

 Ⅳ

 )

 (二)

 针对性细化项目任务与实施要点

 2016 6- - 2017学 年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

  学生成长与发展

 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1 项

 √

 质量保证

  教师发展

 激励和约束机制

  专业带头人

  教学团队

  教学条件

 优质教学资源

  校内实 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家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个

 √

 √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2 项

  √

  对外交流与合作

 国际视野人才培养

  5

 国内合作交流

 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保持良好关系,师生互访

 2017- - 2018学年 √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

 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1 项

 √

 学生成长与发 展

 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1 项

 √

 质量保证

  教师发展

 激励和约束机制

  专业带头人

  教学团队

 微课比赛≥1 项 十三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 部

  √

 √

 教学条件

 优质教学资源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 家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 个

 √

 √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2 项

  √

  6

 对外交流与合作

 国 际视野人才培养

 举办≧1 次国家级教学交流研讨会 ≧50%护理专任教师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

 √

 国内合作交流

 与国内院校保持良好关系,师生互访

 2018- - 2019学年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机制

 协同育人中心 1 个 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母婴护理/护理三二分段)教学标准研制项目 1 项

  √ √ √

 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

  学生成长与发展

 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1 项

 √

 质量保证

  教师发展

 激励和约束机制

  专业带头人

  教学团队

 核心课程信息化大赛≥1 项 微课比赛≥1 项 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项目 1 个 教学名师≥1 人

  √

 √

  √

 √

  教学条件

 优质教学资源

 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 门

  √

  7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家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个

 √

 √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2 项

  √

  对外交流与合作

 国际视野人才 培养

 与欧洲、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培养学生项目

  √

  国内合作交流

 与国内院校保持良好关系,师生互访

 2019 9- - 2020学年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母婴护理/护理三二分段)教学标准研制项目 1 项

  √

 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教学成果奖≥1 项

 √

 创新创业教育

 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1 项

 √

 学生成长与发展

 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1 项

 √

 质量保证

  教师发展

 激励和约束机制

  专业带头人

  教学团队

 核心课程信息化大赛≥1 项 微课比赛≥1 项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1 个

  √

 √

  √

  8

 教学条件

 优质教学资源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 家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 个

 √

 √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2 项

  √

  对外交流与合作

 国际视野人才培养

  国内合作交流

  备注:

 Ⅰ 代表 国际通用标准; Ⅱ 代表国家级; Ⅲ 代表省级; Ⅳ 代表校级” ,请在相应处打“√” 。若是独创性成果, 级别各栏,不用打“√”,在标志性成果后面 括号 标明“独创”两字 。

 任务

 分项任务

 基础

 目标

 说明(指标定义等)

 (三)分项任务量化指标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机制

 专业坚持“文化育人、协同育人、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紧紧把握社会需求,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不断完善。专业形成了“护理+”的专业建设思路,即在护理主干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个人兴趣,将本专业分为“护理+药品营销”、“护理+口腔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助产”本专业将继续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紧密联系,依托省内近三十家实习基地,以深圳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为示范点,积极开展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积极开展校外调研活动,学习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经验,把握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完成新形势下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高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护理专业母婴护理人才培养方

  9

 等多个拓展方向。学生根据所填报的专业方向重新分班组合,分别接受相应的拓展专业训练。

 案》的研制 教学改革

 1.护理专业全面开展了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将现有课程整合,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建立了 11 个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针对“3+2”分段对口招生的特点,对“2”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合理的改革,力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与“自我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该课程改革教学方案得到众护理教育专家的肯定。

 2.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按照国家执业资格要求设计学习领域,整合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完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印刷成册。

 3.建设《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6 门优质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生理学、产科技术等 4 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内科护理网络课程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二等奖,另外有网络课程 2 门。

 本专业拟重点建设以下内容:积极开展《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工作;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构建研究》等为题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积极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探索高职护理小班教学与分层分类教学;积极开展《内科护理》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10

 4.完成 12 部具有高职特色的护理业教材的编写工作、专著 3 本。

 5.完成护理专业网站的建设,完成医学教学素材库的安装。

 6.专业团队教师主持、参与省、市、校级课题及校级教研课题多项

 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管理部门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

 本专业将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并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争取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学生成长与发展

  本专业成立至今,就业率连续9 年接近 100%、专业就业对口率、毕业生满意度及月收入等均名列全校前茅。近三年,学生参加省广东省“天堰杯”护理技能大赛,多次在心肺复苏、无菌技术、青霉素皮试等竞赛项目取得优异成绩。

 拟依托杏林书院,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项目计划,以挑战杯项目开展为契机推动整个专业学生的学风建设,优化学生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学生参加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建立递进式竞赛选拔体系;积极开展校内外社团活动,开展演讲、合唱、送温暖进社区、欢笑带进老人院、扶贫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通过开展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开展毕业生就业跟

  11

 踪,形成《护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跟踪调查报告》,为学院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建立在校学生成长档案电子数据档案库,涵盖学生学习情况、获奖情况、联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就业情况等;将学院书院建设与护理实训室密切结合,完善勤工管理制度;通过开办杏林讲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辅导,提高在校生学习、思想方面的成果;通过成立护理协会,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在校生提供一个学习成果自我展示平台。

 质量保证

 首先,本专业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多年来,本专业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标准,每个教学环节均能依据相关的制度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第一要务,一切从细节出发,使日常教学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保证教学质量。为加强对专业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推动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成立了教学管理委员会,加强对专业教学的指导工作。

 第二、建立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团队 10 名教师均具有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背景,多名具有复合本专业拟紧跟时代前...

篇七: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p>

 护理学院 “十四五” 发展规划

  护理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加快学院发展,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明确奋斗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

 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工作完成情况与现状 (一)

 学院发展与现状 1.护理学院建制基本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 59 人。其中党政领导 4 人,包括:党委书记 1 人,副书记 1 人,副院长 2 人;科级秘书 4 人;专任教师 41 名;专职辅导员 10 名。

 学院设有 5 个教研室,包括:基础护理教研室、人文护理教研室、社区护理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和中医护理教研室。(详见附表 1)

 附表 1 护理学院教职工情况统计表 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文件

  XXXX〔20XX〕02 号

 签发人:王某某

 2

  2.护理学院现辖在校学生情况 截止 2015 年 10 月在校学生总数 1978。其中,专科生 1358名,本科生 620 人。具体情况如下:

 12 级本科生 31 名; 13 级本科生 114 名,专接本 37 人,专科生 568 名; 14 级本科生 188 名,专科生 390 名。

 15 级本科生 187 人,专接本 63 人,专科生 400 名。

 附表 2 护理学院在校生构成统计表 班级 本科 专科 文史类 理工类 文史类 理工类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2012 级 1 30

  2013 级 7 72 2 70 28 345 18 177 2014 级 13 77 12 86 12 171 18 189 2015 级 3 60 31 156

  39 361 合计 620 1358 总计 1978 (二)学院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与现状 1.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依照厚基础、强技能、重德育的培养理念,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生培养方案,学生管理制度严人员类别 数量 性别数量 年龄情况 职称 学位 学缘 男 女 45岁以上 45岁以下 教授 副高 中级 初级 博士 硕士 学士以下 护理 医学 其他 党政人员 8 2 6 4 4 0 5 3 0 0 3 5 3 3 2 专任教师 41 2 39 12 29 1 15 21 3 1 21 19 18 18 5 辅导员 10 4 6 0 10 0 0 8 2 0 3 7 0 1 9 合计 59 8 51 16 43 1 20 32 6 1 27 31 21 22 16

 3

 格,做到了学生安全、稳定、积极、向上。学院对实习生进行全过程管理,与实习单位密切配合,保证高质量完成实习教育教学工作。恢复独立建制以来,2014 届 948 名学生、2015 届 838名学生全部合格毕业。

 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工作积极有效,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组,开展就业追踪调查研究和服务,学生连续两年就业率达 100%,其中二甲以上就业率达 92%。

 2.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 学院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研室为基本教学单位,以教研室主任为教学骨干力量,认真执行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加强教学管理,严密组织教学,积极进行教学团队建设,重视对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品德修养的培养,树立良好教风学风。

 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加强对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了新教师任教准入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培养指导制度。

 学院对护理专业不同方向如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中医护理等进行调研。2015 年从本科新生中,以自愿和遴选相结合方式,组建 30 人老年护理方向实验班,进行护理本科分班细化教学实践。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能独立完成 2门以上课程,做到一专多能;实行教师到临床培养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教学与临床无缝对接,做到教学与临床护理、教学与护士资格证考试紧密结合。

 4

 各教研室在基本课程分工基础上,相互配合和协作,共同完成校内外各种培训及护理学术活动的承办任务;护理技能操作及训练由所有护理专业学历的教师共同承担,并对教师的护理技能每年进行相应的考核,确保高质量进行实训教学。

 3. 科研建设情况 为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积极开展科研培训等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种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院多次聘请校内外科研专家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目前广大教师科研热情高涨,在 45 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有论文。到 2014 年以来,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近 40 次,60 余人次。校级以上科研申报近 60 项,获批近 30 项。指导学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5项。获批省级自然基金一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三)护理学院当前主要存在问题与不足 1. 我校护理实验实训基地严重缺乏,学生专业技术操作教学受影响,导致和同类院校相比技能水平有所差距。

 2.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护理师资队伍相对年轻,学历、科研水平偏低,职称比例不合理,副教授以上高级护理人才缺乏,急需引进高层次护理学专业人才,在管理、学术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引领护理学院发展。

 3. 由于教育管理层面护理人才缺乏,造成对护理教育认识不足、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由于护理专业学生授课老师来自不

 5

 同学院,各学院之间对护理研讨较少,部分课程教师对护理专业培养要求和护理临床工作不了解,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内容讲授较少或肤浅,达不到培养计划要求。

 4.护理学生实习教学存在实习医院层次偏低、临床教学老师质量层次不齐,比如部分县级医院或中医类医院,护理先进仪器使用和先进护理技术开展较少,实践教学管理环节较薄弱。

 5.本科三年级学生到教学医院教育教学管理办法不完善,存在后期管理漏洞,需要研究制订。

 6. 与国内外护理界联系、交流、协作不够。

 二、“ 十四五 ”规划制订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高等护理教育形势分析 1.国内外护理人才紧缺 护理人才是国家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护理教育将面临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2015 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为 2.07 人,注册护士为 286 万人

 ,到 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3.14 人,达到 445 万人。护理人才缺口很大。

 护理人才全球性短缺,欧美发达国家每年的护士短缺达 20万人以上,发展中国家护理人才大量向发达国家流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服务领域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

 6

 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为护理人才就业提供大量机会。

  2.高等护理教育前景广阔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要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制定统一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标准,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护理型医院的建设;进一步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密切医疗机构与护理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机构的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和继续教育,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规范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的操作规程,建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在护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与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当前,护理队伍整体学历偏低,研究生只占 0.1%,本科生占 12.5%,专科生占 38.7%,中专占 47.3%,其他占 1.4%。高等护理教育前景广阔。

 3.我校护理教育形势严峻 面对国家对护理人才培养的大力扶持,放开护理专业办学申报和设置,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 , 尤其是非医学院校积

 7

 极申报和开办护理专业 ; 许多医学院校也逐渐转型,以护理专业为主要开办专业;专门的本科层次护理学院、专科层次护理职业学院、涉外护理职业学院不断涌现;各学校大力进行国家级、省级护理实训基地申报和建设。积极建设和扩展护理实验实训场所。加大和省内外医疗机构的联系,拓展实习就业渠道,甚至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和涉外护理培训机构进行联络,积极占领国际护理市场。

 我校在护理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办学理念、设施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对外交流等许多方面,需要加大力度。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专业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为基础,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建设中医药大学的总目标,加强护理学院内涵建设,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控制规模,提高档次,将护理学院建设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本科护理教学基地。

 (三)发展目标与主要指标 1.办学方向和发展规模 我校作为省部共建中医药本科院校,护理学院的发展应是以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和中医护理人才为主要任务。逐步压缩专科层次教育、加强本科层次教育,实现研究生教育;以中医药教学为依托,逐步增加中医护理培养规模,探索符合我校实

 8

 际的中医护理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实际,建议学校护理专业招生稳定在 600 名左右。本科层次招生逐步扩大,渐次压缩专科层次招生规模,提高学生质量,力争在 3 年内实现护理研究生招生。

 积极与卫生主管部门和大型综合性医院联系,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学校教育和临床机构的有效衔接。

 2.高精尖护理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 尽快引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护理学科带头人,引领护理学院专业建设和发展。有计划引进高端护理师资,每年引进 1~2 名护理专业硕士、博士,逐渐使护理师资队伍梯队合理,整体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提高。5 年内争取培养学科带头人 3~5 名,后备学科带头人 6~8 名,骨干教师 40 名。3 年内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 个。

 加强现有教师业务培训,每年派出 2~3 名青年教师,到全国一流护理学院进修学习,提高业务,吸收先进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经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博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定期到注册医院参加临床护理工作,缩小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的差距,探索教师对外交换学习工作路径,加大同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护理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化一流护理队伍。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辅导员参加校内外研讨和学习培训,每年派出 1~2 名辅导员走进高校学习交流,提高业

 9

 务素质,使辅导员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辅导员要熟悉护理专业发展趋势、了解国家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性相关资质,成为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工作专业队伍。

 加强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教师爱国、爱校、爱生、奉献、进取的良好师德。加强教师政治学习和法制教育,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和法制意识。

 3.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积极参加护理本科专业认证工作,以护理本科专业认证为契机,以认证指标体系为基础,规范教学管理,制订教学规章,健全教学资料,完善教学体系。严密教学组织,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确立特色鲜明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深入社会和临床实际,调查研究护理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等方面的文件,制订护理专业不同方向培养方案,择机逐步开设中医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等方向或专业,使护理教育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 教育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 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比重,丰富人文素养教育,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职业性、

 10

 实践性和开放性,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技术与医德相长、职业能力与人文素养齐高的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建设,力争使每门专业课程在师资配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条件、教材建设等方面有较大改善,达到合理状态。力争有 2~3 门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1~2 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及其产生的辐射作用,带动课程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积极支持和帮助教师参加全国规划教材编写工作,5 年内力争有 3 至 5 名教师担任主编,10 人次以上教师担任副主编。

 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都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引开展符合护理专业要求的教育教学;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应用翻转课题、微课、慕课等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 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精神;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宗旨,采用讨论式、

 11

 研究式、操作练习、互动练习等方法,强调用真实临床情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构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机制。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胜任力。开展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发挥其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形成符合专业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开办涉外护理和输送国际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深化考试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形成多元化考核方法,使课程、教学、考核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保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能够实现。

 5.大力发展科研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 (1)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力争 5 年内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 8~10 项,厅局级科研立项 20~30 项,校级科研立项 50 ...

篇八: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第八部分 护理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群概况 护理专业群以护理专业为核心,与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营养专业共同组成专业群。充分发挥群内专业优势,围绕天津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需求,面向各级医疗机构、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专业群在校4029 人,近五年毕业 7092 人。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新入职护士及群内其他专业相关岗位人才近50%是我校毕业生,人才培养支撑了天津市卫生事业发展。

 (二)群内专业建设基础 1. 核心专业

 我校是中国第一所公办护士学校,护理专业创办于 1908 年,具有百余年护理教育历史,多年来,专业传承创新,锐意进取,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护理人才,天津市 5 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陈路得、关小瑛曾任分校校长,王桂英曾任护理系主任,梅玉文、陈荣秀为学校毕业生。五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不仅是护理专业优秀人才,更是引领专业发展的“航标”。

 专业建设引领全国护理专业改革与发展。专业秉承南丁格尔精神,积极开展专业建设,2001-2003 年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8 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012 年被评为天津市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项目建设专业,2016 年、2018 年被评为天津市提升办学能力项目骨干专业及优质骨干专业。护理专业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专业、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天津市国际化试点专业、优质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群建设专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成功举办 3 届全国护理技能大赛,护理专业总体建设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建设经验被推广至全国 28 个省市,得到广泛认可,引领高职护理教育发展。

 专业教学成果丰硕,处于领先水平。护理专业始终秉承“校院合一,共育人才”的发展理念,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建成“校院合一,共育人才,分段实施”的 1.5+1.5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围绕岗位、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化设计、一体化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主持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4 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 1 门。9 名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中获 3 个一等奖,10 名教师在天津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 项。2 名教师获天津市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 名教师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护理专业仅 2018 年

 45

 共 34 名学生在全国及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28 项,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7 个、二等奖 8 个,天津市行业技术比武中一等奖均被我校毕业生包揽。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调查显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毕业生就业率在 98%以上。护理专业各项国内领先水平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 1

 国内领先水平指标 指标

 数量

 名称

 国家级教学成果 3 项 “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二等奖

 “围绕现代护理岗位需求,创新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方联动、精准对接、三程五段养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 6 项 国家级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示范专业 天津市首批国际化试点专业 国家级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 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专业 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4 门 《护理学基本技术》 《母婴护理》 《成人护理》 《正常人体结构》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门 《儿科护理学》 全国职业技能比赛学生获奖 19 人 一等奖 7 人 二等奖 8 人 三等奖 4 人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师获奖 10 人 一等奖 9 人 二等奖 1 人 2. 群内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德技并修,中西相融”,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办于 2001 年,是国家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天津市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项目建设专业、天津市提升办学能力项目骨干专业及优质骨干专业、天津市国际化试点专业。建立了“德技并修,中西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提升老年康复、社区康复技能,建成《康复治疗技术》《老年康复》《社区康复》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建成“互联网+”虚拟实训基地,开发虚拟实训项目;拥有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开展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人群培训,平均每年服务 2500 人次。牵头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康复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服务区域康复事业发展。多名教师分别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和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天津市国际化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在 99%以上。

 针灸推拿专业重传承 求发展,服务 “ 一带一路 ”。

 。针灸推拿专业开办于 1999年,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建立了“三

 46

 循环、多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研院、北辰中医医院合作,建立“师承班”,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依据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建成《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系列课程和资源;制定了针灸推拿技术标准,并推广到加拿大、瑞士、西非等国家和地区,开展“鲁班工坊”建设。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多次获一、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在 97%以上。

 医学营养专业聚焦临床,辐射社区,服务全民健康 。于 1980 年率先在全国举办营养专业专科层次成人教育,2001 年开始高职教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起步较早。是天津市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项目建设专业、天津市提升办学能力项目骨干专业。建立了“依托行业,聚焦临床,辐射社区,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成《基础营养学》《临床营养学》《药膳食疗》《肠内营养》等在线课程以及围绕全生命周期的营养指导系列数字化资源;建成医学营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选聘能工巧匠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每年开展营养指导、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检测、医护人员营养与技能培训等行业及社会服务。毕业生就业率在 99%以上。专业群标志性成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专业群标志性成果 序号

 项目级别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1 国家级 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国家级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 2 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 老年护理专业于2017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3 国家级重点专业 护理专业2008年立项为国家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08年立项为国家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针灸推拿专业2012年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 护理专业2016年教育部首批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建设项目 4 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 大赛 2012 年、2014-2015 年承办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比赛 5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18 年教学成果二等奖:五方联动、精准对接、三程五段养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009 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围绕现代护理岗位需求,创新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2005 年教学成果二等奖: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6 教师全国教学能力比赛 获奖 2015-2018 连续 4 4 年,10 名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 4 项 7 学生全国技能大赛获奖 护理专业学生于 2012 年、2014-2018 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比赛中

 47

 获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8 项、三等奖 5 项 针灸推拿专业于 2018 年“慧医谷杯”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 8 中央财政重点建设实训 基地 2012 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9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母婴护理》《成人护理》《护理学基本技术》《正常人体结构》 10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儿科护理学》 11 省市级 天津市“十二五”骨干专业项目 护理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学营养专业 12 天津市“十三五”优质骨干专业 护理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学营养专业 13 天津市教学成果奖 2018 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 “校院直通、课岗互动”的卫生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4 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化设计、一体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14 教师教学比赛获奖 2017 年天津市高职院校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 2016 年天津市国际化专业建设比赛一等奖 1项 2015 年天津市高职院校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说课比赛三等奖 2 项 2017-2018 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 15

 教师获得荣誉 2014 和 2018 年两名教师被评为“职业教育黄炎培杰出教师奖”,2014 年一名教师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16 天津市教育教学改革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于 2017 年承接了《天津市开展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建设任务 老年护理专业于2016年成功申报天津市优质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群项目 二、建设背景 (一)特色与优势 1.行业办学特色鲜明,合作育人优势明显 学校是由天津市卫健委主办的唯一一所医学类院校,在学校牵头组建的天津市卫生职教集团保障下,学校与天津市 15 所三级甲等医院深入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与天津儿童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同时,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养志康复医院、浙江武警医院等 30 余家高水平医院建立“准

 48

 就业”合作基地,开展订单、定向、联合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开展残疾人康复人才的联合培养试点。针灸推拿专业和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北辰中医医院开展“师承班”人才培养。医学营养专业与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2.产教融合多元育人,校院协同培养人才 经过多年建设,护理专业群内各专业形成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建成“校院合一,共育人才,分段实施”的 1.5+1.5 人才培养模式,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构建“德技并修,中西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针灸推拿专业形成“三循环、多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医学营养专业建立“依托行业,聚焦临床,辐射社区,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校院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均形成与医院企业紧密合作,服务健康服务医疗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3.实践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管理一体实施 在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学校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实践教学管理;同时天津市各教学医院建立了实习基地管理办公室,每个教学医院设教导主任1名,教师2~3名,与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共同负责护理、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专业的实践教学运行与学生管理。学校与医院共同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训课程、开发实训项目、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共同进行教学实施与评价,通过对实践教学各时期即临床见习前,临床实习前,毕业前的三个阶段性考核,实现校院互相监控,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的管理;从而形成了校院共建专业/课程,共同管理实施教学的模式。针对各阶段实践教学管理衔接欠佳,建立了校内外组织管理体系及校院互评机制,制定了考核标准,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使校内外实践环节衔接更加紧密,组织与运行更加顺畅。

 4.资源建设成效突出,教学质量提升明显 建成《护理学基本技术》《母婴护理》《成人护理》《正常人体结构》4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儿科护理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卫生与健康在线优质核心课程 20 余门,引进、开发国际化双语课程 2 门。主持国家级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升级改进。建成覆盖护理、老年康复、中医养生、健康教育教学资源 6 万余个。通过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推动了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注册人数近 15 万,其中活跃用户 99.6%,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专业群内共 10 名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四个一等奖。

 5.实训基地功能健全,实训项目对接岗位 校院合作,系统设计校内实训基地,引入行业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建成护理、老年护理、医学营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形成儿科、妇产科、康复科、国医堂、营养科等真实的职业环境,拥有高级护理模拟人、康复治疗外骨骼机器人等高水平实训设备。建成护理专业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针灸推

 49

 拿专业等多专业共用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对接国际标准、世界先进水平的急救及虚拟灾难医学救治综合实训中心。开发综合实训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试点基地、客观化考核实训基地。针灸推拿专业、营养专业实训基地是全国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医类、公卫类考核基地。

 6.双师团队共建共管,教学能力同行领先 在校院共建的“互培共育、互通共用、互利共管”机制保障下,建立健全“双带头人”制、工作量互认、资格互认、兼职教师遴选等系列...

篇九: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专业学科建设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医院面试选拔,组建驻点教学班。从学院的2007-2012级高护专业学生中,每年组建一个驻点教学班,每班学生24-31人,年龄18-22岁。医院具备承担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开放床位1020张,有内、外、妇、儿等30多个业务科室,具备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条件。

 2.方法

 (1)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驻点教学班: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医院再到学院向学生作医院情况介绍,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医院驻点教学班。

 (2)选拔授课老师,组建教学班子:医院理论教学老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心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医疗老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热爱带教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大专学历且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以上职称,为临床护理骨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科室选拔2-4人,负责

 学生在第二学年理论期间本科室的临床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

 (3)教学方法: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评估等)学习。第二学年,医院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医院完成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营养、护患沟通、护理伦理等的学习。授课老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一个系统的理论课授完,由授课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同时授课老师将该病例作为科内护理人员个案护理查房的病例准备,再组织学生和科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到临床患者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制订基础护理操作临床见习计划表,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分解到各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带教。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的要求,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由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每日进行问答互动,出科

 时进行双向评价。同时,在整个实习轮转期间医院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全程跟踪带教,关心指导学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情况。

 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36位老师参与教学自我评价,在院校合作办学与护理学科建设结合后,教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为人师表意识、制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教学重点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授课互动能力均明显提高。实施驻点办班后,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及护理质量提高,与驻点办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参与教学后老师的自我评价较高

 教师在理论授课前须进行备课、制作,备课阶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设置,熟知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还须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才有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教学评比活动,邀请学院的专职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学院老师来院上公

 开课,使老师们的授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办班,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使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医院每年新招护理人员进临床后必须纳入规范化培训,驻点班老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中进行理论教学与操作培训的骨干成员,他们的授课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护理学科发展

 得到了提升举办驻点教学班后,在医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护理人员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书写护理;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操作示范演示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年轻护士也承担了驻点班学生临床见习的带教老师,通过不断训练,强化了年轻护士的操作技能,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操作。各系统各专科疾病的案例查房,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的病理生理基础,找出护理问题,拟定护理计划。既为学生和年轻护士复习了理论知识,又指导了临床实践,也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参与程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教学意识潜移默化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促进了教学相长。驻点班学生有一半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留在医院,进院后很快能融入到医院的文化氛围中来,缩短了带教周期,为医院的护理队伍建设打下了基础。

篇十: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医院护理学科建设

 1 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中医医院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发展相对较弱,学科建设迟缓,较临床其他学科在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标准规范、科学研究及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定位不准确,使得护理学科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明确学科定位,确定研究方向,构建学科平台,是中医医院护理建设和发展策略的重要课题。

 1.1 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明确护理学科定位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

 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 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 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

 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 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 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

 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 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

 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 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 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 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

 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 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 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

 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 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 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

 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新时期,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在未来中医医院在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医院重视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开展护理学科的建设工作,是医院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真正源泉和增长点,从而促进医院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护理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学科建设 护理 包括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