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6篇

时间:2022-12-09 20: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6篇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公寓房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监理报告 本工程于****年*月***日开工,由我***监理公司履行施工阶段全过程的监理工作,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6篇,供大家参考。

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6篇

篇一: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房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监理报告

 本工程于****年*月***日开工,由我***监理公司履行施工阶段全过程的监理工作,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理情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公寓房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结构形式:******* 建筑总面积为**0m2,总高为:***m 结构特点:本工程使用年限为 50 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防火等级为二级 施工单位:****公司 设计单位:***公司 监理单位:****公司 二、主要监理的工作内容 1、本工程监理在分部分项工程按照施工图纸和质量验收标准实行旁站,巡视的监理制度,对关键部位进行旁站。

 2、进场不同批次的原材料按照规定要求,保证质量,产品资料进行核查,(包括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 3、在施工过程中共签发了

 份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施工单位均整改完毕; 4、整个施工过程中无安全和质量事故发生; 三、工程验收情况:

 1、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按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该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按施工图纸施工,均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2、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及相关质量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验收情况如下:

 1、

 门窗安装及附件,安装部位,开启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2、卫生间防水 地砖,吊顶、管道井施工材质,规格、厚度、施工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 3、水电施工按图施工,工程材料合格,安装位置正确、通水电试验均满足要求,内外墙粉刷符合设计要求 四、监理评估结论 1、工程从整体达到设计要求,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2、资料齐全,真实、有效。

 3、经现场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综合评定该工程质量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公司

篇二: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ldquo; 农民信箱 ” 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2005 年 9 月,全省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把“农民信箱”作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一个重要载体加以大力推广。“农民信箱”在现代农业互联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如短信群发平台、注册用户实名制等新功能、新特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那么目前我县的“农民信箱”发展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又该如何完善和加强“农民信箱”建设。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农民信箱”的功能和特点。

 1、“农民信箱”概况

 “农民信箱”是根据“数字浙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以用促建”的思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由省农业厅和浙江移动公司为主承建、浙江联通公司参与,面向全省农民的实名制“浙江农民信箱”,是我省推进农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 2005 年全省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农民信箱”作为一号工程得到了省政府、省农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发展 100 万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副省长茅临生也非常关心“农民信箱”的建设情况,多次亲自操作示范,大力推广。

 2、“农民信箱”的功能

 ⑴网上交易功能。“农民信箱”设置有供求信息平台,注册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推销、采购农产品和其他产品,在发布供

  求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免费发送手机短信,加上“农民信箱”特有的注册用户实名制,保证了网上交易的方便、快捷和安全,真正使农产品网上贸易成为可能。

 ⑵网上联系功能。在本省范围内,“农网信箱”的注册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形式进行远距离的免费联络。由于“农民信箱”的注册用户的信息真实、详尽,加上强大的搜索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相应的联系人。

 ⑶网上信息获取功能。“农民信箱”公共信息栏目中设有政策信息、最新农情、市场行情、气象消息等等,注册用户登录后即可点击浏览、下载。

 ⑷短信群发功能。“农民信箱”的注册用户可以实现点对群、点对点的短信免费发布功能,三级用户可以一次发布短信 5 条,二级用户一次发布 10 条,并可由系统管理员授权扩大群发数量。这一功能为政府部门、涉农单位、乡镇、行政村、涉农企业及普通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发布、会议通知创建了平台。

 3、“农民信箱”的主要特点

 ⑴可信性。当前,农民要通过电话或网站获取信息,成本既高,可信度也存在问题,而“农民信箱”采取实名制注册登录,并交由政府信息管理员监管,远比一般的电子商务可靠,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网上交易的诚信问题。

 ⑵稳定性。“农民信箱”由省农业厅和移动公司共同开发,

  启用前经过反复试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这一系统发送信件,每发必到,不用担心信件丢失或收不到。

 ⑶实用性。“农民信箱”(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电子商务、网上联系、信息获取、短信发布等功能,对于推动农业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⑷便捷性。“农民信箱”界面设计简洁,使用方便,农村用户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能够独立操作使用,特别是手机短信功能,使用方便、快捷。

 二、我县“农民信箱”的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

 按照“数字浙江”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发“农民信箱”应用系统,依托现有的农网、农技服务体系和通信运行设施条件,借助于互联网,以较低成本构建农民网上交互信息化平台,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农民信箱”建成一个覆盖全县的农技人员为农服务平台,市场、企业、与农民对接的电子商务平台,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电子政务平台,农网与手机注册“农民信箱”的互动平台,逐步构建一个全县的农民网上社会。

 2、实施步骤

 ⑴到 2005 年 12 月底,全县各乡镇全部建立、开通、使用“农民信箱”系统,发展注册用户达到 1000 户,全县所有乡镇通过“农民信箱”系统建成用于上下联络的子系统。(该目标任

  务已基本实现)

 ⑵到 2006 年 12 月,全县“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 5000户,结合村级信息服务点建设,使 60%的行政村构建成上下联络的电子信箱。

 ⑶到 2008 年年底,全县“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 10000户,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农民信箱”系统。

 三、我县“农民信箱”建设现状

 自 2005 年 11 月 10 日“农民信箱”我县正式启动到 12 月30 日,全县的“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 1392 个,其中正式开通的 1310 个,占到了总注册数的 94.1%。

 1、目前“农民信箱”在我县的发展模式。2005 年 11 月 10日,XX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县农业局《关于 XX 县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我县“农民信箱”的用户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11 月 15 日,县气象局农村经济信息网对各乡镇“农民信箱”系统管理员进行了培训,确定了“农民信箱”推广人员名单。根据文件和培训会议的精神,乡镇“农民信箱”推广人员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首先把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到“农民信箱”用户群中,并通过从镇到村、从村到户,层层落实的办法,发展注册用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信箱”的发展还主要以推广人员主动联系为主,农户自发要求加入的情况还比较少。

  2、“农民信箱”注册用户的分类。

 县“农民信箱”用户统计表 2005.12.30 止

 单位

 名称

 注册用户数

 注册用户启用数

 县领导启用数

 乡镇领导启用数

 机关人员启用数

 农林水技术人员启用数

 其他涉农服务人员启用数

 涉农企业人员启用数

 专业合作社启用数

 种养专业人员启用数

 营销专业人员启用数

 普通农民启用数

 非农企业人员启用数

 县

 1392

 1310

 4

  112

 339

 129

 76

 13

 7

 63

 12

 549

 6

 由上表可知,第一类用户:领导及机关人员计 455 人,占到已启用注册用户的 34.7%;第二类用户:农林水及其他涉农服务人员 205 人,占 15.6%;第三类用户:涉农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户 650 人,占 49.6%。由于目前“农民信箱”用户的发展还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因此作为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服务对象的第三类用户还只占注册用户的一半左右。相信随着“农民信箱”的广泛应用并产生实效效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类用户主动加入到这一服务系统中来,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3、“农民信箱”在我县的应用。“农民信箱”作为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新载体,具有原先单纯的农业网站并不具备的功能,有关部门和乡镇在“农民信箱”应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安

  吉农村经济信息网依托“农民信箱”启动了“手机传送接收农业科技信息系统”,收集形成了农业技术短信数据库,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免费发送给农户;XX 镇农网服务站利用“农民信箱”的短信功能召集农业专业大户参加会议;XX 镇农网服务站利用“农民信箱”发布了“冬季干燥大风天、注意森林防火”、“节日期间加强安全生产”等警示短信。当然,这些应用大都还比较初步,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探索。

 四、我县“农民信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信箱”的用户有待于进一步扩展。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县有农业人口 35 万余人,而目前加入“农民信箱”的农村用户仅 650 余人(即第三类用户),信息带动和覆盖的范围还非常小。另外,目前加入“农民信箱”的单位仅农业局和气象局两家,县委办、政府办等机关,农办、林业、水利、土管等涉农部门尚未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信箱”的发展。

 2、各乡镇“农民信箱”的建设不平衡。一是发展注册用户人数不平衡,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如梅溪、递铺、高禹等,分别达到了 166、154 和 143 人,而有四个乡镇不到 40 人,最少的开发区仅 28 人;二是发展质量不平衡,有些乡镇不但把机关干部全部加入“农民信箱”,而且发展了很多涉农企业用户、种养大户及普通农户,优化了“农民信箱”的用户结构。而有些乡镇则仅仅是为了完成注册用户任务,不正确填写用户资料,影响了系统

  的正常管理;三是管理应用不平衡,有些乡镇积极探索“农民信箱”的操作使用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的乡镇则输完注册用户后,就再未曾使用。

 3、“农民信箱”与农民的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农村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状况可以用三个“缺乏”概括:“计算机数量缺乏,使用宽带上网的缺乏,熟练的操作人员缺乏”,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今年以来,通过启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和移动、联通送计算机下村,我县的大多数行政村都配备了计算机,但一般都采用无线上网方式,速度较慢,而且操作人员严重短缺。“农民信箱”虽然具有短信服务功能,但这种功能最终还要通过网上操作进行,因此目前情况下,大多数农民还只能通过手机接收“农民信箱”系统发来的信息。

 五、“农民信箱”发展建议

 1、加强“农民信箱”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涉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信箱”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县的“农民信箱”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

 2、努力扩大“农民信箱”用户数量。针对目前农村计算机普及率比较低这一现状,在完成 2006 年“农民信箱”预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信箱的用户数量,通过扩大用户基数来提高信息的覆盖面。在发展注册用户过程中,尤其应

  注意吸引更多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加入,这些人群往往经济条件较好,拥有和使用计算机的机率较高,信息分析能力较强,对于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强化“农民信箱”的信息员培训。针对农村缺乏计算机操作人员这一特点,组织开展“农民信箱”村级信息员培训,让更多的农村用户掌握“农民信箱”的应用技巧和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技能,从而较好地发挥“农民信箱”的作用。

 4、加大对“农民信箱”使用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各地应用“农民信箱”的典型经验、取得经济效益等信息的反馈和收集。通过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广大农村用户了解“农民信箱”、加入“农民信箱”、使用“农民信箱”,为推动我县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构建覆盖全县的农民网上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篇三: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调查思考

 关于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调查思考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把筑牢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县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筑牢六大乡村治理。

 一、探索乡村治理

 **县辖 7 个乡镇,89 个村(居)委会。随着农村改革进程深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在建立推行民主法治、优化治理主体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进展。

 (一)基层党的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核心堡垒”。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县在探索乡村治理工作中,一是始终把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放在首位。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为统领,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全面建设过硬党支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后进班子全面转变。同时,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选优配强了村级班子,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大部分已经成长为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发展过硬的坚强战斗堡垒。特别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与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确保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二是村级党建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全县 84 个行政村和 5 个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团、妇、兵等配套组织齐全,村两委年龄、文化程度等结构持续优化,基本实现了大学

篇四: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县农民公寓小区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关于加强农房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城镇品位、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出发点,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有条件的村积极鼓励农民建设公寓小区,努力促进农民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农民向居民、农村向社区转变。

 第三条

 实施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原则 在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安排农民公寓小区位置、规模,逐步引导农民集中到规划的公寓小区居住。

 (二)坚持打破村域界限集中建设原则 各乡镇所有的零星建房户要列入农民公寓规划实行统一建设,做到一乡镇一统筹。农民公寓小区规划不受村域限制,鼓励多个村联合建设农民公寓,引导农民公寓小区向中心村集聚并向城镇居住小区过渡。

 (三)坚持“六个统一”原则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原则。

  (四)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农民建设公寓式住宅要充分利用老宅基地、荒杂地、空闲地,确需占用耕地的要严格控制。对已被调整迁移的老宅基地,要结合土地整理,及时复垦还耕。今后原则上不再安排直间独户个人建房指标。

 (五)坚持社区化管理原则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按商品房住宅模式进行管理。

 第四条

 实施范围 坚持“政策引导、乡镇统筹、农民自愿、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按“先易后难”的原则,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由规划区外向城郊结合部推进,逐步延伸到城中村,全面推动我县农民公寓小区建设。本《办法》的实施范围:

 (一)各镇城郊结合部,镇规划区外村庄及各乡、办事处所在地中心村,人口相对集中现状农居规模较大的村庄。

  (二)下山异地脱贫、避灾点迁建。

 (三)建成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可以参照执行。

 第五条

 建设与管理

 (一)农民公寓小区规模:在镇规划区内必须达到 20 亩以上;镇规划区外和乡管辖的村庄可放宽到 10 亩以上。

 (二)安置对象及标准:农民公寓安置对象为农村无房户、住房特困户、拆迁户及拆旧建新户。有违法违章建筑的无房户和拆旧建新户,必须自行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旧房,否则不予审批安置。安置面积标准按大户(6 人以上,含 6 人)140_160m2,中户(4-5 人)120_140m2,小户(3 人以下)120m2 以下。

 (三)土地供应方式:对跨村建设的农民公寓小区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地,本村农民公寓小区建设的用地安排本村农民居住的,办理使用手续或行政划拨供地。

 (四)规划要求

 1、先规划,后选址。选址应符合镇、中心村、村庄规划。

 2、以多层联体为主(不包括车库),符合控规要求的可以按规划实施。

 3、户型:必须二单元联体以上。

 4、容积率 1.5 以上。

 5、建筑密度 30%-35%。

 6、绿地率 25%-30%。

 7、道路管线(包括供水、排水、排污、电信、电力、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应同步建设。

 8、公共配套方面如停车、社区用房管理、环卫等按有关规定实施。

 (五)建设要求

 1、公寓设计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同时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保要求,满足抗台防洪抗震防火等标准规范要求。

 2、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今后农民建房必须由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图,相应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并须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3、公寓小区所在村委会作为农民公寓的代建业主,多村联合集中建农民公寓小区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各村选出业主代表共同参与,组建农民公寓小区筹建机构,并以农民公寓小区筹建机构名义申请报批有关建设手续。

 (六)农民公寓小区管理要求

 参照《物业管理条例》执行。

 1、提升小区管理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鼓励发展保洁、保安、物业维修等社区管理活动。

 2、小区管理资金由小区住户分担和小区自身收益补助共同组成,住户支付部分按建筑面积分摊,小区留取部分营业用房归全体业主共用,其收益用于补助住户支付小区管理费用。

 3、业主共同协商一致的小区管理其它形式。

 (七)审批程序 农民公寓按集体项目程序由村委会统一申请办理报批手续。具体程序如下:

 1、申请建房户向当地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由村委会统一将成幢建房户名单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多村联合建设农民公寓的,由各村村民代表大会分别表决通过后,共同将建房户名单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筹建多村联合

 建设农民公寓小区机构,并以该公寓小区筹建机构名义,报县农民公寓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经县农民公寓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然后向县发改局申请立项。村委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公寓规划建设方案,经村两委会讨论并公示 10 个工作日后,报县规划建设局确定规划方案,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手续。

 2、提供拆迁和安置名单向县国土局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经上级政府批准后,由县国土局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的须先行办理农转用手续。

 3、县规划建设局凭土地批准文件、公寓设计方案及拆迁和安置户名单,经公示无异议的给予办理工程建设手续。

 4、乡镇政府按规定组织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理)。

 5、由县规划建设局办理质量监督及施工许可手续。

 6、乡镇政府组织竣工验收,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

 7、报县国土局办理公寓房土地使用权分割发证手续。

 8、报县房管局办理房产所有权登记手续。

 第六条

 政策引导 (一)规费减免。农民公寓建设涉及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管理费、墙改押金、高教基金、散装水泥押金、质监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县政府权限内予以减免。

 (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划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用地整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对建设用地所产生的复垦指标,可以通过政府

 收购或者按 50%的比例返回给乡镇统筹安排给村集体优先安排拆迁户、无房户、住房特困户用于农民公寓小区建设。

 (三)列入农民公寓小区规划建设统筹的村,土地征用村级安置留地指标用于农民公寓小区建设的,可优先予以安排。

 (四)鼓励农民建新拆旧,节约下来的国有土地由县政府收回统一调剂,集体土地全部返回给村集体按村留地政策处理。

 (五)农民公寓小区内老旧房拆建要统一纳入到农民公寓小区的建设规划,冻结原地拆建。

 第七条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建立农民公寓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好政策协调工作。

 (二)大力宣传。要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报刊、小手册等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建设农民公寓小区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效益,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建设农民公寓解决农民住房困难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服务。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本着从简、从快、从优原则,做好农民公寓建设的管理服务工作。县农办要做好农民公寓宣传推广、建设计划审核和建设资金监管工作;县国土局要指导盘活村庄存量土地,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建设用地批准书、农民公寓土地使用权分割发证手续;县规划建设局要指导农民公寓的选址、户型设计、建设规划手续办理和质量监督管

 理;县房管局要做好房产所有权登记发证和物业管理服务的指导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加强指导服务。

 (四)依法监管。乡镇要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各村对农民公寓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时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的监督,财务应独立建帐列支,并由专业部门进行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时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国土、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大对农民公寓建设中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保障农民公寓建设合法有序。

 (五)强化考核。为扎实推进农民公寓小区建设,县政府把这项工作列入乡镇岗位责任制考核。各乡镇要把这项工作列入村(居)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切实加大考核力度。

  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年 3 月 25 日

篇五: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绿色低碳农房建设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 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 提升农房绿色低碳设计建造水平,提高农房能效水平,到 2030 年建成一批绿色农房,鼓励建设星级绿色农房和零碳农房。按照结构安全、功能完善、节能降碳等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房建设相关标准。引导新建农房执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完善农房节能措施,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暖房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推广使用高能效照明、灶具等设施设备。鼓励就地取材和利用乡土材料,推广使用绿色建材,鼓励选用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等建造方式。大力推进北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中积极推进农房节能改造,提高常住房间舒适性,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30%以上。

 二、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一)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城市形态、密度、功能布局和建设方式对碳减排具有基础性重要影响。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组团式发展。每个组团面积不超过 50 平方公里,组团内平均人口密度原则上不超过 1 万人/平方公里,个别地段最高不超过 1.5 万人/平方公里。加强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滨水空间和城市绿道统筹布局,留足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组团间的生态廊道应贯通连续,净宽度不少于 100 米。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新城新区合理控制职住比例,促进就业岗位和居住空间均衡融合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设施,主城区道路网密度应大于 8 公里/平方公里。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坚持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推动城市更新,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 20%。盘活存量房屋,减少各类空置房。

 (二)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社区是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场所。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布局。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

 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到 203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提高到 60%以上。通过步行和骑行网络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60%的城市社区先行达到创建要求。探索零碳社区建设。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提供居家养老、家政、托幼、健身、购物等生活服务,在步行范围内满足业主基本生活需求。鼓励选用绿色家电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鼓励“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等绿色低碳用能方式,倡导随手关灯,电视机、空调、电脑等电器不用时关闭插座电源。鼓励选用新能源汽车,推进社区充换电设施建设。

 (三)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 2025 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 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2030 年前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 83%节能要求,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 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 78%节能要求。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加强节能改造鉴定评估,编制改造专项规划,对具备改造价值和条件的居住建筑要应改尽改,改造部分节能水平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到 2030 年地级以上重点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改造后

 实现整体能效提升 20%以上。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统计分析,逐步实施能耗限额管理。加强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运行调适,提升设备能效,到 2030 年实现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总体能效在现有水平上提升 10%。

 (四)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提升住宅品质,积极发展中小户型普通住宅,限制发展超大户型住宅。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住宅朝向、窗墙比和体形系数,降低住宅能耗。合理布局居住生活空间,鼓励大开间、小进深,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风。推行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设计,减少改造或拆除造成的资源浪费。推动新建住宅全装修交付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推行整体卫浴和厨房等模块化部品应用技术,实现部品部件可拆改、可循环使用。提高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水平,提升智能化程度。加强住宅共用部位维护管理,延长住宅使用寿命。

 (五)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基础设施体系化、智能化、生态绿色化建设和稳定运行,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施 30 年以上老旧供热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加强供热管网保温材料更换,推进供热场站、管网智能化改造,到 2030 年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比 2020年下降 5 个百分点。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专项行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筑连廊或地下通道等配套接驳设施,

 加大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城市绿色交通出行比例稳步提升。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到 2030 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65%。结合城市特点,充分尊重自然,加强城市设施与原有河流、湖泊等生态本底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方式,加大雨水蓄滞与利用,到 2030 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平均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 45%。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施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推进管网分区计量,提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水平,力争到 2030 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8%以内。实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行动,到 2030 年全国城市平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30%。加快推进城市供气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加强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管理,控制过度亮化和光污染,到 2030 年 LED 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数字化系统。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完善城市公园体系,推进中心城区、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加强立体绿化,提高乡土和本地适生植物应用比例,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8.9%,城市建成区拥有绿道长度超过 1 公里/万人。

 (六)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 2025 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加快智能光伏应用推广。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应用,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到 2025 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 8%。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到 2030 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 65%。推动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到2030 年电气化比例达到 20%。推广热泵热水器、高效电炉灶等替代燃气产品,推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应用。推动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蓄冷蓄热、负荷灵活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探索建筑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在满足用电需求前提下,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实现电力少增容、不增容。根据既有能源基础设施和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探索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推动建筑热源端低碳化,综合利用热电联产余热、工业余热、核电余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应用尽用。充分发挥城市热电供热能力,提高城市热电生物质耦合能力。引导寒冷地区达到超低能耗的建筑不再采用市政集中供暖。

 (七)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到 2030 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40%。推广智能建造,到 2030 年培育 100 个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系列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推广建筑材料工厂化精准加工、精细化管理,到 2030 年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损耗率比2020 年下降 20%。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管控,到 2030 年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 300 吨/万平方米。积极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监控重点设备耗能,对多台同类设备实施群控管理。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建材产品,建立政府工程采购绿色建材机制,到 2030 年星级绿色建筑全面推广绿色建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使用木竹建材。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分级利用,到 2030 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55%。

 三、 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科学制定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细化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制定责任清单。

 (二)强化任务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将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各省(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部门于每年 11 月底前将当年贯彻落实情况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加大培训宣传。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城乡建设领域干部培训重要内容,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能力。通过业务培训、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相关单位和企业人才业务水平。加大对优秀项目、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配合开展好“全民节能行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编写绿色生活宣传手册,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降碳行动,形成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开展减排自愿承诺,引导公众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

 四、 强化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完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完善节能降碳标准计量体系,制定完善绿色建筑、零碳建筑、绿色建造等标准。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各地根据碳排放控制目标要求和产业结构情况,合理确定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控制目标。建立城市、县城、

 社区、行政村、住宅开发项目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完善省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推动能源消费数据共享,加强建筑领域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加强城市、县城、乡村等常住人口调查与分析。

 (二)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模式。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模式,健全政府主导、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推动数字建筑、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加快城乡建设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索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

 (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示范和产业化应用,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协同发展。整合优化行业产学研科技资源,推动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鼓励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力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鼓励高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课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完善金融财政支持政策。完善支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的相关财政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在政府采购领域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强化绿色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自主原则下,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鼓励开发商投保全装修住宅质量保险,强化保险支持,发挥绿色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作用。合理开放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应用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完善差别电价、分时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加快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

 资料参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篇六: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公寓建设调查问卷

 为进一步摸清平阴县企业和人才对人才公寓的需求,为拟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特组织开展关于人才公寓调查问卷活动。县委人才办针对企业、企业人才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才 3 类对象制作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各类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意见建议。

 请各街镇、经济开发区广泛宣传发动辖区内人才和企业如实填写调查问卷,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要求: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应填尽填。每个街镇、经济开发区填报企业问卷不少于 20 份,填报人才问卷不少于 100 份。机关事业单位原则上由本人及亲属在平阴无住房的人员填写。问卷填写方式包括手机端和电脑端,分别通过扫描二维码、访问链接的形式进入问卷系统(附后)。问卷填写时间为2022年4月30日至5月15日,过期系统将自动关闭。

 感谢大家的支持!

 1、平阴县人才公寓需求问卷调查(机关事业单位人才)

 二维码:

 链接:https://www.wjx.cn/vj/Ysz0cg1.aspx 2、平阴县人才公寓需求问卷调查(企业人才)

 二维码:

 链接:https://www.wjx.cn/vj/Y6178WD.aspx 3、平阴县人才公寓建设问卷调查(企业) 二维码:

 链接:https://www.wjx.cn/vj/wfWB3Zk.aspx

相关热词搜索: 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公寓 推进 思考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