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思政课教案8篇

时间:2022-12-10 09:45:06  来源:网友投稿

思政课教案8篇思政课教案 小学思政课教学及思政课教师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思政课教案8篇

篇一: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学及思政课教师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1、学历要求:

 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通过思政课岗前培训。

 2、政治思想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会主义思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认真执行行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师德,无黄赌毒等违规违纪现象。

 (3)对国家、学生高度负责,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承担教学任务。

 (4)认真研究和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掌握教学规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勇于创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6)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平等,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7)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知识结构要求:

 1)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理论知识,懂得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2)具备一定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专业知识和从事教师工作的相关知识,如美育知识、伦理道德知识、计算机知识等。

 4、能力要求:

 1)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如教学设计能力、授课能力、板书能力、普通话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等。

 2)有较强的教育及管理能力。如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做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5、身体素质的要求:

 身体健康,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

 二、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组织纪律、治学态度等方面做到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不得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或行为。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的观点、感悟和体会,也可以介绍不同的学术见解,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讲与所授课程无关的内容,更不能散布违反党的政策、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4、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应当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有体罚、侮辱学生的言行。

 5、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中,备课的依据是按国家统一印发的教材和教学用书、课程标准,教师不得离开国家公开印发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备课,更不能擅自改用教材和使用无考证审核的网络教学资源。

 6、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在课前认真写出教案或讲稿。使用电子教案的,必须学校审核后批准并详实批注使用。每周的思政课教案、课件、习题等,须将已准备好的教案等资料提前交校长、教导处主任审阅,经审阅通过后,方可上课使用。

 7、思政课教师吃透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

 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收集有关真实、科学、安全、健康的教学资料,了解本学科(或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和发展趋势,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8、思政课教师应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教师要严格管理和要求学生,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9、思政课教师严格执行思政课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停课、调课或增减课时,不得随意找人代课。教师因故需停课、调课、找人代课,须事先向教导处提出申请,教导处调整及时上好思政课,不得挪用或不上。

篇二: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建设 】善用“大思政课”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他指出: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同时强调,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善用大思政课,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思维方法指导,也是思政课质量提升的现实路径。

 优良传统 我们党在诞生之初,就确立了在实践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1921 年 7 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指出“要成立工会组织,目的是教育工人,使他们在实践中去实现共产党的思想”。1934 年 1 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

 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从此以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一直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实践育人,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善于结合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在火热实践中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宝贵经验。

 大思政课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出的时代新课题。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科技浪潮催生重大变革,尤其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代的大学生“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唯有实践才能应对这种变化。大思政课不是课堂空间变化,而是基于实践观点,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仅要知识解疑还要思想解渴,不仅要学习认知更要有实践体悟,不仅要有理论透彻更要有信仰坚定。大思政课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金钥匙”。

 工作方法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也是唯物史观的基石。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人唯有通过实践活动来把握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来不是关在书斋里的学问,而是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大思政课的对象是“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一代,思政课素材“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教学场域“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方法。

 面向学生,发现育人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发现育人症结。然而,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却并非易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育人中的问题来源于育人工作的实践,要找准育人问题,就必须善用大思政课,只有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深入师生一线进行调研,实施“精准思政”,才能真正克服育人实践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面向全员,形成育人合力。如果说,发现育人问题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前提条件,那么,整合育人主体进而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则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人力基础和组织保障。在此意义上,要想获得理想的育人成效,就必须聚焦“谁

 来培养人”的问题,关注育人主体的自觉性和协同性,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实现“全员育人”。而抓好“全员育人”,关键在于确立大思政课思维,打造汇集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学术力量、思政力量、校外力量于一体的育人队伍,形成育人共同体,才能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育人工作上的协同效应。

 面向现实,整合育人资源。合理配置育人资源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育人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动态化的特点,在内容构成上,它既包括育人主体,也涵盖育人渠道、育人环境等多个方面;在空间布局上,育人资源又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等不同层次。要实现各方面多层次育人资源的拓展联动,不依靠大思政课的工作方法,就难以形成优化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只有确立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育人资源和力量参与到学生思政工作中,统筹发挥校内外各种育人资源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好育人工作。

 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教育工作的评价标准,自然也是思政教育的评价标准。为此,以大思政课为方法论指导抓好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关注学生对象需求,提高育人主体的育人能力,加强育人资源的整合,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持续提升。

 关注“平视一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深入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成长之需、解答学生成长之惑。具体来说,一要建设思政课教学学生问题库。通过广泛征集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专题分类别开展集体备课,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二要建设思政课教学案例库。人民的英雄和英雄的人民是思政课最生动的案例,要系统整理、提炼,形成贴近思政课教材的案例内容。三要坚守思政课教学资源库。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就是思政课最宝贵的素材,要开发视频、音频资源,让思政课课堂更加富有活力。

 提高育人主体的育人能力。决定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是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之间的“翻译者”。教师要做好“翻译者”,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还是优秀的“布道士”;不仅是理论研究者,还是理论传播者和实践者。大思政课建设背后要有大队伍支撑,要统筹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关键。一要加强专职教师培养,针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不同课程教学专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施全员轮训、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教研室主任素养提升、院长培训、专题教学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二要开展思政课教师国情大调研。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要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

 大实践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自信”,丰富教学案例,提升自身素养。三要用好兼职队伍,推动党政领导、社科专家、劳模院士等各条战线先进人物走上讲台,为大学生讲解理想信念。

 加强育人资源的整合。新时代思政教育,空间在线下与线上,资源在校内与校外,队伍在专职与全员。践行大思政课理念,一要立足现场,实现空间延伸,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大学生现实生活、融入网络世界,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的育人时空。二要注重协同,实现资源的互动,在打通校园、家庭和社会育人界限的同时,发挥党建、心理、就业、学业等多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三要突出整合,实现多元队伍整合,最大限度地整合育人力量,把思政育人由思政课教师的“独角戏”转变为全员育人的“合奏曲”。

篇三:思政课教案

【 思政课教学 】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庄严使命。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青年学生的政治底色。

  思政课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赓续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夫善国者,莫先育才”。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需要一批又一批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栋梁之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能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需要科学理论的涵育和淬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是凭空产生的,其政治

  2 素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自然形成,更不会自然提高。特别是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迫切需要能够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是筑牢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根本遵循。

  高校思政课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衷。高校思政课的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铸魂育人,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为核心,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高校要担当自身的庄严使命,就要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思政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办好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首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重视思政课、办好思政课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

  3 识。高校党委积极落实第一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是高校落实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建好建强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责无旁贷。

  办好思政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职责中居于首要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学、科学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是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彰显社会主义大学特质的核心职能,政治责任重、覆盖学生面广,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职责中的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应成为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坚强战斗堡垒。

  高质量是新时代思政课的生命力

  建好建强新时代思政课,必须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必须坚持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思政课的“高质量”体现为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好、传得开,使学生掌握理论、学会方法、自觉运用,能够让课堂“热”起来、实践“用”起来、理论“活”起来,赋予新时代思政课强大的生命力。

  4

  始终把好方向。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水平,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旗帜鲜明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不断深化研究。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研究思政课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将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阐明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供科研支撑。

  坚持突出重点。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当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史论结合中讲透思想理论之道,在纵横比较中讲深信仰信念信心之基,在赓续传统中讲

  5 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源,在联系社会现实中讲清未来梦想之理。

  继续抓好关键。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潜心教研,成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积极推动者和模范践行者。

篇四:思政课教案

平关于学生青少年的讲话;多讲青年人事例;多讲一些名人警句。

 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对广大青年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青年。

 要立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孔子也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周恩来十九岁东渡日本时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毛泽东 16 岁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要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二、培育高尚品格,做有德青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三、练就过硬本领,做有为青年。练就过硬本领,需要求学若渴;练就过硬本领,需要深入实践;练就过硬本领,需要学以致用。

 四、勇于创新创造,做有智青年。要有勤学善思的习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五、矢志艰苦奋斗,做有梦青年。梦想成于行动,青年人要做言而有行、行而有果的奋进者;成功必有磨难,青年人要做迎难而上、奋斗到底的开拓者。

 在交流的最后,想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一是保持“

 雪压青松松且直, , 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韧劲。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一日而成的事,是一场持久战。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在考试中遇到打击,在课堂上受到批评都是正常的事情,没有谁的学习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困难。面对困难,大家可以犹豫、沮丧,但绝不能被困难吓倒,要一门心思、一个心眼,对认准的事就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决心肯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突破。

 二是保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闯劲。“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没有学不会的题,只看你下多少工夫。自古华山一条路,不是上就是下。有“争第一、创唯一”的目标追求,干任何事都要与最强的拼、与最快的赛,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让自己变得优秀是唯一取胜的办法。尤其是在座的很多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学习是一个家庭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一个家庭有一个大学生,这个家庭就基本不会贫困,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对于大家来说,这是没有退路的征程,只有不断前进、不停超越,才能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三是保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的钻劲。雷锋说:“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要有“钉子”精神,当学生的处处有困难,时时有难题,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学习不能浅尝辄止,想弄通原理必须下苦工去钻研。当然,钻研也要有方法、有力度,方向对才能事半功倍,力度适当才不会过犹不及。总之,大家要钻出名堂,钻出作为,钻出光彩的人生。

 同学们,德为做人之本,智为成事之要,体为生命之基,美为精神之求,劳为成功之途。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大家抓住高中这个关键期,努力学习,做一个“不惑”的智者,健全人格,做一个“不忧”的仁者,坚定意志,做一个“不惧”的勇者。在高中毕业之时,能够自豪的说一声,我没有辜负我的青春,足矣!

篇五:思政课教案

政课 教学 体会文章】善用新媒体 创新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新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这既给思政教育提供有利机遇,也带来全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善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掘新媒体的教育潜能,持续提升课程质效,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新媒体技术使思政教育突破了课堂、学校和知识的传统边界,以“两微一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思政课必须积极应对。一方面,网络媒体信息的虚拟化、碎片化呈现,导致出现的信息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看待问题、思考

 问题的角度、广度和深度,思政教育要更加强化价值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新媒体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不仅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也对传统思政课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更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应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变被动为主动,科学合理地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断创新话语体系、优化内容供给,使思政课教学更有导向、更有情怀、更有温度。

 运用新媒体,持续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思政育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思政教育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信息传递的形式是否活泼,是否更容易引起共鸣。但是“徒有外表”显然是不够的,更关键的依然是被传播的信息内容。因此,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建设这一核心,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展现与交互优势,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革新与学习方式变革,突出课程时代感、导向性、现实性和前瞻性。要借助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兴趣爱好和社会关注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大学生丰富的生活中挖掘素材、汲取灵感,

 以“第一手”信息和学生视角来打造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原创鲜活内容,把话说进大学生心里、装进大学生头脑里。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将教学内容、参考资料等传输到网上,让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并以此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不断提高思政教学效率。

 运用新媒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亲和力。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使得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我讲你听”的灌输式,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互动,真正实现课程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要树立“思政课+”和“互联网+”的教学理念,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的正向效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和表达愿望强等特点,注重方式方法,借用新媒体模式,增加课堂互动性,激发课堂活力,丰富教学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更好地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统一。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新媒体运用能力,全面增强思政育人的创新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政教师是承担思政课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职教师,是高校担负“铸魂育人”职责的重要力量。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创新,使思政教育教学活起来。高校要多措并举,强化培训,引导和鼓励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熟练掌握应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培养教师的新媒体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能力,使之具备敏锐的新媒体信息应用意识,能够统筹运用信息资源,从而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更鲜活的教学资源。广大教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新形势,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并将其科学引入思政课课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新媒体,持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思政教育时代感和吸引力。

篇六:思政课教案

 【思政 课 工作】把思政课的“理”讲到学生心坎上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3 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事关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如何讲好思政课,关键是要创新思政课讲授,把“关键课”和“大道理”讲到学生心坎上,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让思政课的“理”自然入脑入心。为此,讲授必须在“真、透、深、活、广、新”上下功夫,在落实落小落细上下功夫,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滋润学生心灵的种子和坚定信仰的力量。

  思政课讲授要“真”。教育的本质是指向人心灵的教育,思政课更是如此,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显然,思政课从一开始就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

  2 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高尚的人格来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要对自己所讲的内容高度认同、满怀深情、充满自信,讲授要体现真心、真情、真爱,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应做到“正心诚意”“知行合一”。事实证明,富有真情实感的思政课才能吸引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用。

  思政课讲授要“透”。让学生真懂、真信,必须要把涉及的问题讲透彻,所谓大道至简,润物无声。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理论与现实脱节”问题,课堂理论讲授既要注重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又要注重用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矛盾,回答现实中的问题。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惑,做到循循善诱,触类旁通,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让学生在学理分析中增信、在现实解惑中坚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

  思政课讲授要“深”。好的思政课,只有讲深刻,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情怀要深”的要求,

  3 讲课内容要有家国情怀,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不断汲取新鲜养分,丰富讲授内容。思政课教师应对思政课教学有执着追求,消除一知半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思政课教师应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让课堂充满感染力,使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思政课讲授要“活”。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对以互联网为生活方式的“原住民”学生,思政课讲授切忌说教式的沉闷教学,必须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研究新变化,顺应新要求。授课模式要不断创新,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做到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堂与实践体验结合、讲授与互动参与结合、案例与故事分享结合,等等。让讲授方式互动起来、讲授内容鲜活起来、讲授场景丰富起来、讲授语言共鸣起来,才能有滋有味,让学生喜欢,才能润物无声,触动心灵,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思政课讲授要“广”。知识视野开阔,才能比较分析、触类旁通,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思政课讲授做到“广”,就是要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有知识视野、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还要有历史视野”的具体要求,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

  4 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把视野开阔转化为讲授能力,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思政课讲授要“新”。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仅内容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因此,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跟上时代要求,体现新理论新思想新实践,常讲常新,才能不断增强授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篇七:思政课教案

讲好思政课

 “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 2.89 亿人,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183 万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思政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这就需要讲好讲透思政课,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力。

 讲好信仰之“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大学生的首要必修课,一定要做到让学生真懂、真信、真用,为处在培养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补足精神上的“钙”。

 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思政课的讲解往往是以灌输和传达为主,缺乏对学生脑中真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尤其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很多学生可能课程考试的分数很高,但针对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与宗教信仰有什么区别等等一系列疑问没有从内心深处得到充分的认可和理解。

 理论的“入脑入心”是学生真懂、真信、真用的前提和基础,

 而“入脑入心”的前提是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大脑的思考和内心的触动,必须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彻底的理论。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在实际的讲课过程中,也不一定要讲得多么高大全,从学生关心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入手,先把这一个问题讲透、讲清楚,最后触类旁通,可以带动很多关联的问题,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纲挈领。思政课教师要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真理从来都是在诘问和辩难中发展起来的,如果一问就问倒了,那就说明所讲的不是真理或者自己还没有掌握真理。

 讲好历史之“实” 要达到理想信念的坚定,除了在理论上能让人深刻理解,在历史的实践中也要能证明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发挥好历史“这位最好的老师”的作用,是当下思政课教育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历史纵横交错,时间、地域、事件、人物等等有多个维度和多种不同的讲法。针对思政教育工作,讲好历史这门实践课的核心是重点通过历史讲解,让历史规律服务人、历史事件感动人、历史人物影响人,最终目的是通过历史的经验和规律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通过生动感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指出:“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 5000 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 500 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 170 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 100 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指出了重点要学习哪些历史,又强调了斗争、奋斗、发展、实践等具体事件,是思政课教师最好的课程指南。以史为鉴知兴替、观远方,进而在未来新征程上会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通过学习历史,也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讲好专业之“精” 对专业知识的精准理解和把握是讲好专业课的基础。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除了精准传授本专业的知识,还可从专业课的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教师个人经历等方面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等。如工程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优秀工程案例传达合格的工程师要有家国情怀,坚守职业道德和匠心精神;通过典型工程事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稳定性进行类比,传达改革和发展也必须以安全稳定为前提,让学生们理解安全稳定的重要性等。借助这种积极的影响感化学生内心,引导学生对职业和专业产生一种敬畏之心,对知识与真理有一种追求之志,驱动其内心自觉意识,学好专业知识、用好专业知

 识、钻好专业知识,在未来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品质。

 教师在“精”于自己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精”于如何更好传授专业知识,要更多注重启发式教育,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等,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多样化课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明确提出要求:“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 讲好服务之“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体现出全心全意的服务主要是在于一个“诚”字。老师是不是真心诚意讲好课,行政部门办事人员是不是真心诚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食堂员工是不是真心诚意做好饭,清洁工人是不是真心诚意打扫好学校卫生……校园内的全体教职员工时时处处都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各个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这种精神风貌会直接影响到每名学生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态度,是思政教育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属于“隐性思政”的一部分。

 日常工作中,或因少有直接任务要求,或因考核指标不宜衡量、不够显性等,出现不愿抓或抓得少的问题。这些隐性思政的相关内

 容,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是学生眼中检视国家、党团及每个人是否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重要依据。否则,信仰的理论讲得再好,历史的证明再充分,若在实际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完全体现不出那份“诚”意,只会让学生的信仰失去支撑、理想信念不再坚定。需要指出的是,要求教师自律要严,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讲矛盾、碰问题。只要是对问题的真实内心感受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以偏概全,就不用担心会出问题。

 讲好环境之“美” 学生所接触的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属于隐性思政工作的一部分,是非常容易被忽视或很少重视的方面。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陶冶情操,保证人们良好的感觉和活跃的思维,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好处。优美的自然环境除了自身传达美,帮助人们松弛紧张的神经,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外,还能适时地传达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思政元素和信息,达到显性与隐性思政的统一。将美的感觉通过环境建设得以传达,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环境感化和环境渗透,利用环境驱动学生乐做事、想做事、做好事。

 从大思政的角度看,学生周边环境除了不同教育阶段的校园,还有家庭、社会甚至国际大环境等,自然环境与各种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都会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注重全程全方位统筹一体化考虑和逐步稳妥推进,根据教育环境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主

 动与家庭、社会团体沟通交流,让全社会乃至每个人都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个人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我们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一定要时刻牢记大思政的概念,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到思政工作当中来,人人可思政、处处见思政、时时有思政,共同营造适于思政教育有效开展的“美丽”环境。

篇八: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学 】运用思政课讲好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深刻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深刻体悟我们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等,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用伟大建党精神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了我们党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

 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高校思政课要讲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讲好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光辉历程,讲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感人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品味真理之甜,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育青年学生担当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始终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特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讲好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讲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巨大贡献,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担当精神,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青年学生顽强意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正是因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高校思政课要讲好党的不怕牺牲史,讲好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讲好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塑造青年大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品质,引导青年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提升斗争本领,为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贡献力量。

  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青年学生价值追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与崇高价值追求。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一百年来千千

 万万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乃至生命践行对党忠诚、永不叛党誓言的感人故事,讲好一百年来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讲好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课教案 课教案 思政

版权所有:安华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安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安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9117125号-1